《黄河颂》教学课件_第1页
《黄河颂》教学课件_第2页
《黄河颂》教学课件_第3页
《黄河颂》教学课件_第4页
《黄河颂》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七下语文第二单元黄河颂

光未然

古往今来,有很多描绘黄河的诗词,同学们都知道哪些?创设情境,引出课题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020年,在国内新冠疫情爆发之时,正应澳大利亚邀请,正在悉尼歌剧院参加进行歌剧排演工作的中国指挥家许忠心系国内疫情的变化。在他的倡议下,很多外籍音乐家和工作人员见缝插针挤出了时间排练钢琴协奏曲《黄河》第二乐章《黄河颂》,并于2020年2月11日,在悉尼歌剧院的舞台上奏响。以此鼓励正在抗击新冠疫情的中国人民。许忠为什么要选这支曲子,下面我们来欣赏《黄河颂》。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黄河大合唱》,积累“狂澜”“屏障”“浩浩荡荡”等常考词语。反复诵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重点)细心揣摩课文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语句,学会做批注。(难点)感受诗中的黄河形象,领悟黄河所凝聚着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重点)学习目标了解时代背景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向中国发动了全面进攻,中国军民奋起抗战。1938年,抗日的烽火燃遍中华大地,诗人光未然随抗日部队行至大西北黄河岸边,壶口瀑布的巨浪滔天在诗人心中掀起了万丈狂澜,于是,他挥笔写下不朽的诗篇《黄河颂》。音乐家冼星海读到后,心潮澎湃。于是两人合作,一个作词,一个谱曲,完成了一部史诗性的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这组歌随后唱过大江南北。《黄河大合唱》一共八个乐章,其中《黄河颂》《黄水谣》《保卫黄河》流传最广。它赞颂了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不断奋进、不断发展、自强自立、顽强拼搏的精神。在抗疫的关键时期,中华民族更需要凝心聚力、共克时艰。朗读诗歌,感知黄河形象

1.请同学们朗读,在初读的基础上跟着朗读。

提示:注意多音字、重音和节奏。字音识记巅()澎湃()浊流()劈()发源()哺育()九曲连环()一泻万丈()diānpàizhuópīyuánbǔqūxiè()屏障()屏营()屏息凝神屏强()坚强()强词夺理()倔强pínɡbīnɡbǐnɡqiánɡqiǎnɡjiànɡ字音易错字音易错。表“戏曲、歌曲、歌谱”之意时,读“qǔ”;其余情况下,读“qū”。字形易错意为“惶恐的样子(多用于奏章、书札)”。读音易错,读“jué”。朗读诗歌,感知黄河形象

2.自由朗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赞颂黄河?又是从哪些方面进行赞颂的。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传达了怎样的情感?水流特点地理特征历史贡献气势磅礴,惊涛澎湃,万丈狂澜九曲连环,绵延万里文化摇篮,英雄辈出,民族屏障诗人借歌颂黄河来歌颂中华民族,激发广大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以英勇的气概和坚定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中国。整体感知精读诗歌,分析黄河形象

1.有感情的朗读“望黄河”这部分,边读边想象你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一幅画面。提示:用所给句式完成。我从

一句中,读出了

画面。精读诗歌,分析黄河形象

2.请将诗中的“奔”“掀”“结”“劈”四个动词,分别“流”“涌”“组”“分”替换,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原文中的动词能够准确的表现出黄河震撼人心的磅礴气势,巨浪翻腾的强大力量,团结向上的生命力象征,而替换的动词仅仅是对黄河自然状态下的描述,没有情感。精读诗歌,分析黄河形象

3.以组为单位有感情的朗读“望黄河”这部分诗歌。提示:(1)要注意重音和停、连。(2)“掀”‘奔”“劈”等字,要读出黄河滚滚滔滔、一往无前的气势。学习批注——深入形象

再次听读诗歌朗读,把你认为精彩的语句画下来,并记录下你的感受。掀起万丈狂澜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掀”字生动形象地写出黄河的力量。

“屏障”还指精神上的屏障,呼吁我们用黄河精神抵御外侮。学习批注,深入形象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作者运用感叹句和呼告句式直接抒发对黄河的赞美之情。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赏析角度:句式和修辞学习批注,深入形象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赏析角度:修辞方法

学习批注,深入形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臂膀本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黄河当成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臂膀,再联系上文来看,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不可阻挡的力量和恢宏磅礴的气势,“铁的臂膀”是力量的象征,写出了坚不可摧的力量。赏析角度:修辞方法啊!黄河!”……啊!黄河!”……啊!黄河!”……

学习批注,深入形象“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赏析角度:修辞方法诗歌既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说明抒情方式,设计朗读脚本并朗读。

设计朗读脚本,感受情感全诗感情基调:要读得激昂、饱满、铿锵有力。停顿:v重读:.连接:^拖音:(从朗读的语速、语调、语气、节奏等方面对诗歌某个片断进行朗读设计。朗读脚本:这一部分感情不用太过强烈,较舒缓而深沉。“伟大而又坚强”重读,强调我们要学习黄河所象征的民族精神。“赞歌”重读,声音上扬,突出赞美之情。朗读脚本示例设计朗读脚本,感受情感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设计朗读脚本,感受情感我V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

掀起V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V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V南北两面。(朗读脚本: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望”字重读并稍稍拖音,提示望到的内容。

“掀”“奔”“结”“劈”字重读,且四句不妨越读越激昂,以表现的黄河的气势。“掀起万丈狂澜”要铿锵有力,“我”“掀起”等词后面要有停顿。朗读脚本:三个“啊”要读得深沉,声音稍稍延长,“黄河”要读得高昂,表明在歌颂。啊!黄河!啊!黄河!啊!黄河!(((设计朗读脚本,感受情感设计朗读脚本,感受情感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V你的榜样,

像你一样的V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V伟大V坚强!朗读脚本:

最后两句,是全文的总结和升华,语调总体要逐渐上升。中间短暂停顿,为后面的朗读蓄势,最后一句“伟大坚强”,一字一顿,充满了战斗的决心,要读得铿锵有力。请你以“啊!黄河!”开头,依据所给歌节选诗句,进行仿写,抒发你对黄河的赞美之情。续写诗歌,体验情感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啊!黄河!

你是传奇神话,

像一条巨龙

出现在太阳升起的地平线上,

用你那超凡的能力

托起我们民族的梦想。

诗歌既可以直接抒情,也可以间接抒情。你认为这首诗主要采取的是哪种抒情方式?你还能从自己读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抒情方式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指作者不直接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情,通过其他方式来抒发感情,如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借古抒情(咏史抒怀)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回忆学过的诗歌,有哪些运用了直接抒情?哪些运用了间接抒情?试着各举出两例。直接抒情:陆游的《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间接抒情:曹操的《观沧海》、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等。你们班准备拍摄《黄河颂》的短视频,请你帮忙完成脚本设计。镜号景别拍摄角度画面内容对应歌词1全景、远景俯拍在高山之巅远望黄河奔向东南。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2特写平拍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3全景黄河蜿蜒曲折地流向远方。4远景俯拍黄河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贯穿中原大地。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黄河波涛汹涌,掀起狂澜。俯拍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黄河颂思维导图望黄河形象颂黄河贡献学黄河精神波涛汹涌、蜿蜒曲折、源远流长、贯穿中原哺育中华民族的摇篮保卫中华民族的屏障激励民族精神的榜样伟大坚强、一往无前奋斗的精神不屈的意志歌词(主体)朗诵词——点明要歌颂黄河

本诗通过赞美源远流长、胸襟博大、气势宏伟的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英勇不屈、伟大坚强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团结抗战的坚定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主旨归纳课堂小结

从《黄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