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第一中学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_第1页
2024年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第一中学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_第2页
2024年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第一中学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_第3页
2024年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第一中学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_第4页
2024年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第一中学校中考三模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山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压轴与冲刺考前历史最后一卷说明:本试卷全卷共8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三星堆出土的龙虎尊、四牛尊、三羊尊和四羊罍这几件青铜器上的饕餮纹,和同时代中原所出土的青铜礼器上饕餮纹具有共同特征。同时出土还有青铜神树、青铜纵目面具等造型奇特、大气恢弘的文物。由此说明了中华文化的A.连续性和稳定性 B.先进性和丰富性 C.多元性和一体性 D.地域性和单一性2.以下史实的历史作用的共同点是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在台湾建制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清初在东南沿海抗清的郑成功打败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郑成功后代割据台湾。清政府打败郑氏军队,台湾归入清朝版图。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A.维护了祖国领土完整 B.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C.推行了闭关锁国政策 D.实现了清朝对全国的统治3.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任务,主要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汽车、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等。这反映了A.中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C.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D.中国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面貌4.古代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下面是同学们在“诗史联谊”项目化学习中收集到的诗词,解读正确的是唐诗《忆昔》杜甫宋词《满江红》岳飞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闲!A.唐诗描述了唐朝开元盛世的景象 B.杜甫的诗飘逸洒脱,他享有“诗仙”美誉C.宋词中可看出岳飞是抗击契丹的名将 D.两首诗词都反映了繁荣开放的社会气象5.中国古代城市营造注重规划,强调整体观念,观察如图的两幅平面图,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图一唐都长安平面图图二明朝北京城平面图A.都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B.都是国际性的大都市C.都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 D.都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6.下面是美国《独立宣言》和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据此对美国民主制度解读最合理的是《独立宣言》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力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天赋人权的享有者也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1787年宪法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衡;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享权力,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政治权利等。A.进步性与局限性并存 B.人民权利无法保障C.中央与地方矛盾重重 D.种族矛盾不可消除7.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下列诗句中最能体现古代民族交融的是A.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B.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C.汉儿尽作胡儿语,却向城头骂汉人 D.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8.历史图示是对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表述。如图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9.如表反映了人类历史上生产力发展的历程。这说明时间工具经济要素的变动公元前4世纪铁器使用推广小农经济逐步形成18世纪中后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工厂生产普遍建立19世纪中后期第二次工业革命集团公司日益增多20世纪中叶第三次科技革命自动控制系统问世A.生产的社会化程度逐步降低 B.经济管理体制发生根本变革C.生产工具革新激化劳资矛盾 D.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创新10.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所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员广大的帝国,不顾时势,仍然安于现状,由于被强力排斥于世界联系的体系之外而孤立无依,因此竭力以天朝天国尽善尽美的幻想来欺骗自己,这样一个帝国,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马克思认为A.鸦片战争战败的原因是中国孤立无依 B.中国当时是个尽善尽美的天朝天国C.强大的中国必然打败实力弱小的英国 D.中国战败的原因是落后于时代潮流11.《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见证了时代风云、书写了社会变迁、勾勒出国家民族发展的历史轨迹。依据所学知识判断,1967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标题应该为A.《将革命进行到底》 B.《完成胜利,巩固胜利》C.《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D.《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中来》1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观察下列年代尺,①③处应分别填A.德军突袭波兰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B.九一八事变中途岛海战C.德军突袭波兰莫斯科保卫战 D.九一八事变诺曼底登陆13.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如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反映出70年代末“三转一响”80年代“四大件”90年代“三金”2000年-2010年“一动不动”A.经济持续增长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B.经济持续发展使就业观念不断变化C.经济持续增长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D.科学技术进步使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山西省某中学历史兴趣班利用五一假期开展“游大美山西”的研学活动,下面是他们分组展示的部分成果。请据此完成第14-15小题。14.第一组同学们了解到考古学家在发掘距今五六千年的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时,发现了用某种利器切割之后剩余的大半个茧壳和一个纺轮。这说明我国A.仰韶人首创丝织技术 B.养蚕缫丝历史悠久C.丝织业分工相当细密 D.丝织技术世界领先15.第二组同学们收集到下列材料:清初山西人择业把商业排在首位。雍正帝朱批称:“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这些材料反映出晋商对当时山西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是A.削弱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B.推动山西经济位列全国首位C.引起了社会风尚的变化 D.晋商文化在明清时达到全盛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5分)其中16题8分,17题10分,18题12分,19题15分,共45分。16.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正确的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盛衰荣辱。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走富强之路】(1)富国强兵是国之所需。下面绘画共同承载了中日两国怎样沉痛的民族记忆?两国为实现富国强兵又有着怎样不同的道路抉择?(3分)【走和平之路】(2)和平崛起是历史经验。根据材料,分析美德两国应对经济大危机的举措及其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3分)罗斯福履职之初即着手处理银行危机。在3月13日银行恢复营业的前夜,罗斯福进行了广播讲话,向国民解释了有关银行的运作以及大众、企业和银行的关系,劝导大家让自己的钱在银行里发挥作用,并保证这比放在褥子下面更安全。——富兰克林•罗斯福《炉边谈话》1929年快结束时,像一场大火一般席卷全世界的经济恐慌给阿道夫•希特勒送来了他的机会,他也充分利用了这个机会……在1933年征服了德国和把德国纳粹化……——威廉•夏伊勒《第三帝国的兴亡:纳粹德国史》【走创新之路】(3)创新发展铸国之重器。简述图三科技成就的历史意义,概括图四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2分)17.交通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其建设类型、发展速度与国家的政治统一、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朝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于公元前220年修建了以首都咸阳为中心的驰道。公元前212年命令蒙恬修了一条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经云阳、上郡直达九原。秦始皇为了支援征服南越和西瓯的战争,命令监御史禄在今广西兴安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桂江上游漓江之间的交通,解决了运输粮饷的问题,才将越族打败。——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及至1850年,美国的铁路总长度为9021英里,超过英国而居世界第一。由于是初创阶段,各铁路公司之间缺少联系导致各公司修建铁路的铁轨不一,(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4.9英尺,部分地区还采用6英尺、5.6英尺的轨距)不利于全国铁路网的形成。第二阶段,全国统一铁路网形成。内战结束后美国西部先后又掀起了三次铁路建设高潮。——《齐斌19世纪美国铁路建设初探》《现代交际》2011年第4期材料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类进入飞行时代,1914年美国开通了从旧金山到洛杉矶等航班,1919年定期的国际航班在欧洲开通。20世纪70年代开始,能搭载数百人的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主流。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一一中苏民用航空股份公司,……,2019年中国民用航空公司共有机场238个,飞机3818架,定期航班5521条,其中国际航班953条,定期国际航班涉及65个国家和167个城市。——高中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在交通领域的主要成就并分析其作用。(3分)(2)材料二中“初创阶段”美国南北铁轨不一的原因是什么?分析内战后铁路建设高潮出现的原因。(4分)(3)人类进入飞行时代得益于哪一项动力技术发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航空事业发展的国际国内因素有哪些?(3分)18.农业是国之命脉,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商鞅变法的基本精神就是要尽一切可能为强军服务。在农业上限制一切有碍于农业生产的活动,把尽可能多的人束缚在土地上,使他们专心致志地投身于农业生产。他力图通过农业发展来不断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以适应争霸战争的需要。——摘编自张宁《从农业制度改革看商鞅变法的现实意义》材料二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的农业调整政策,其法律依据是1933年的《农业调整法》、1936年的《土壤保护与国内生产配额法》以及1938年的《农业调整法》。这三部法律的出台都是为了提高农产品价格,改善农民的经济状况。据统计,在1934年和1935年,联邦政府为农业调整计划支付的费用超过10亿美元,同时,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带来了农民收入的明显增长。——摘编自高国荣《从生产控制到土壤保护——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农业调整政策的演变及影响》材料三斯大林用行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过程。集体化运动中,苏联建立起一套严密的行政命令体制,把农民束缚在农庄里,使农民失去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造成国富民贫的结果,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材料四新中国的农业改革经历了“分田到民一聚田到社—包田到户”的探索,每次探索都赋予了特定的时代意义。农村改革之所以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内核就在于实事求是,走群众路线,尊重群众与实践,为人民着想。——摘编自姜刚《这个村庄,引爆改革伟力》(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发展农业的目的,并举出一例具体举措。(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并简述农业政策的调整产生的影响。(4分)(3)材料三中,中苏解决农业问题的方案有何不同?结合史实任选两个阶段说明材料中画线部分探索的意义。(4分)(4)综上所述,归纳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2分)19.对抗、结盟是传统国际关系的主要呈现形式,建立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陈老师以“国际关系与和谐世界”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任务一【建立军事同盟】(1)1914年前形成了哪两个集团?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建立的?(2分)到1914年,两个集团积怨日深,几乎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战争的因素在不断地增长,欧洲大陆弥漫着呛人的火药味,世界大战一触即发。1942年1月1日,26国签订《联合国家宣言》。宣言规定:签字国政府保证运用全部军事、经济资源,打败法西斯轴心国集团,并保证相互合作,而不单独与敌人缔结停战协议或和约。至此,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任务二【形成国际格局】(2)根据下面年代尺,写出A、B处最终形成的国际格局名称,并归纳两个格局的共同点。(3分)任务三【成立国际组织】(3)下面国际组织的成立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任务四【构建和谐世界】(4)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国理念、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机遇日益受到全球关注。请以“中国方案”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小短文。(提示:自拟观点,史论结合,史实正确,可从下面的关键词中任选三个)(7分)万隆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合作共赢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4年山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压轴与冲刺(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30分)本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CADADADBDDCACBC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5分)本题共4个小题,其中16题8分,17题10分,18题12分,19题15分,共45分。16.(本题8分)(1)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侵略我国、美国强迫日本打开国门(任意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我国开展洋务运动,日本实行明治维新(任意答出一点得1分)。(2)实行罗斯福新政、建立法西斯专政(1分);罗斯福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1分)希特勒建立法西斯专政后,疯狂对外侵略扩张,最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分)(3)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17.(本题10分)(1)修建了以首都咸阳为中心的驰道,修建由咸阳向北延伸的“直道”,开凿灵渠(每点1分,共2分);加强对全国的控制,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了疆域的扩大。(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2)各铁路公司之间缺少联系(结合史实2分);国家统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等(每点1分,共2分)。(3)内燃机的发明(1分);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对外交往的需要,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18.(本题12分)(1)目的:富国强兵,适应争霸战争的需要。(1分)举措: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2)特点:国家通过立法或提供资金等方式对经济进行干预(2分)。影响:遏制了经济大危机以来农产品价格不断下降的趋势,农民的收入明显增加(2分)。(3)不同:苏联伤害农民利益,导致国富民贫;苏联采用行政手段解决农业问题。中国从农民利益出发,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中国的农业政策不断调整,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土地改革中“分田到民”,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巩固了新生政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三大改造中“聚田到社”,农业合作化将土地从私有变为公有,推动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包田到户”,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4分)(4)国家政策的推动;法律的保障;改革的促进;人民的辛勤劳动;等等(答出任意一点得1分,共2分)。19.(本题15分)(1)集团:三国同盟;三国协约。(1分)背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