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1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2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3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4页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第一单元乘法第一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内容】:p.1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3、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教学准备】:小黑板,挂图等【教学过程】:一、复习:学生自己出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并笔算。算完后互相检查。指名一人板演,看板书,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主要说清楚分别要用第2个乘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去乘)。二、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图:让学生看图后,读读题目的意思,说说怎么列式?随学生回答板书:144×15指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三、探索算法:1、学生自主探索: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换算法,说说自己怎么算的?有问题么?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2、找几个学生的做法板演,分别说说各题错在哪里?正确的该怎么算?总结:(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四、完成想想做做1、做“想想做做”第2题(做在书上)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中很容易出错,除了上面说的错,还有哪些呢?一起看第2题:说说错在哪里?怎么改正?特别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还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2、完成第1题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竖式进行笔算,算完后指名说说得数。3、做“想想做做”第3题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列竖式计算可以方便一些?(不计算)指出:用竖式计算类似的题目时,通过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能使笔算方便一些。4、做“想想做做”第4题让学生读题,指名说题意。提问:要求算出每种水果各卖了多少元,就是要算出总价,总价是怎样计算的?(板书:数量×单价=总价)学生列式计算,写在作业本上。五、总结: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六、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教学反思;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第二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教学目标】: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并能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难点】:提高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一步熟悉中间有0的乘法。【教学准备】:小黑板等【教学过程】:一、复习:昨天我们学习的三位数乘两位数,主要错误有两种:一是进位问题,二是乘数中间有0。分别板书:845×37

604×28第一题:(师生共同完成)这题的数都比较大,多次需要进位,大家在做的时候,有的不知道进位该写在什么地方?我们可以把每次的进位有序地写在旁边(边算边示范,其他学生照样子写)算完后,指出:这样记一记,就可以更清楚了。补充:如果算式是要算37×845,你觉得竖式可以怎么写?为什么?通过两个竖式的对比,使学生清楚原来的写法要乘3次,交换以后的算法只要乘2次,还是交换以后的算法比较简便。指出:三位数和两位数乘的时候,为了计算的简便,我们更习惯于把位数多的乘数写在上面。第2题,先让学生算,算完后分别说说两次乘得的结果。问:这里都需要和0乘,为什么一个结果中有0,而另一个结果中没有0呢?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当个位上需要进位时,这个0就被进上来的数取代了;当个位上乘的结果不需要进位时,0还是有的。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二、口算练习“想想做做”第5题比一比谁做得又快又准确。(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口答。交流:这些题你算的时候有什么窍门么?(可以先不考虑后面的0,算出结果后再添上几个0)问:第一组题下面2题为什么得数会一样呢?三、解决实际问题:1、“想想做做”第7题:读题,问:你有疑问么?(可能会有学生提出为什么汽车的速度慢但需要的时间还少呢?)可让别的学生帮忙解答这个疑问。(说明:虽然都是从北京到上海,但实际路程的长度是不同的)分别列式算出两条路的长度。交流后明确:“速度×时间=路程”2、第8题读题,解读“人均月收入”和“人均年收入”的含义学生选择必要的信息解决问题。3、第9题:读题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准备如何解答?(可以分别用乘和减两种方法,这里可能更多的会考虑用乘法)学生列式解答,在交流的时候主要要让学生说完整的解答过程。4、第10题:学生读题看图了解题目所提供的信息及要解决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已卖出的”要按“每个16元”计算,而“剩下的”要按“每个13元计算”。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回答,说说解题思路。四、思考题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学生尝试练习,交流探讨思考过程,最后的出结果。五、课堂作业p.2第6题教学反思;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第3课时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的例。完成想想做做的(1-5)【教学目标】:1、促进学生进一步明确笔算方法,熟练地进行乘法的笔算。2、用三位数乘两位数解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计算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发展应用意识。【教学重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得笔算方法【教学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基本训练【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求知1、出示课件:仔细观察这副图,阅读图下面的文字,你知道了什么?2、提问: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二、自主探究,交流算理1、探究850×15的计算方法(1)学生自主探究提问: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释放氧气多少克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能列式计算吗?指名回答,板书:850×15用竖式怎样算,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试一试。学生尝试练习,教师了解学生做题情况。指定竖式写法不同的两人板演。(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提问:这两种方法都对吗?哪一种简便?把你的想法在小组中说说。(3)全班汇报交流。学生汇报时教师板书简便的方法,并让学生根据板书,说说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自己的想法。2教学“试一试”提问:解决“小区的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这个问题怎样列式?学生尝试做题。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指定用简便算法的学生板演算式,当算到170时,提问:170的后面应该添几个0?你能说出为什么应该添2个0?小结:两个乘数末尾都有哦的乘法,可以先用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的末尾共有2个0,九在得数的末尾添上2个0。3迁移训练课件出示:明月小区共有800平方米草坪,每天大约能吸收二氧化碳多少克?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在小组中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全班汇报交流并总结。三迁移巩固,解决问题1.做“想想做做”的第1题学生独立做题,全班共同订正,订正时重点让学生说说积的末尾0的个数是怎样确定的2.做“想想做做”第3题提问:你能口算出这两组题的得数吗?各自口算给同桌听,每人算一组题。指名说得数,全班共同订正提问:每组三道题有什么联系?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3.做“想想做做”的第5题学生独立填表,填完后在小组内讨论四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的第2题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教学反思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第四课时练习一【教学内容】:完成练习一的1—5题【教学目标】:1

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2

通过估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教学重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教学过程】:第1题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回答,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提问:谁来说一说,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口算比较简便。小结:乘数末尾的0先不看,把0前面的数相成,有几个0不看就在所得的积的后面添几个0。第2题学生在自备本上独立做,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提问: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时要注意些什么?补充:204×23398×42904×53687×21小黑板出示题目每个同学选一题估计一下结果大约等于多少?指名回答,并说说是怎样估计的?提问:三位数乘两位数我们一般怎样估计结果?小结:把接近整十整百的数看作整十、整百数。第4、5题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学生独立完成。第四题的近似数要帮助学生一下。指名回答,教师板书。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帮助学生理清解题思路,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作业1笔算下面各题35×253

67×465

46×342

87×465

2练习一第三题教学反思;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第五课时练习一【教学内容】:完成练习一的6---12题【教学目标】:1

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2

通过估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多样化。【教学重难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教学准备】:小黑板、学具卡片【教学过程】:一、口算练习

20×500

25×100

210×4

32×30

3×120

10×460

40×800

40×200

13×300

200×70

60×900

100×50

学生直接说得数

指名学生说,选3题让学生说说口算的方法。

提问: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口算较简便?二、完成练习1的6—12题

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分组做。

指名学生说得数

比较第1、2组题,说说每组两道题之间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说出:一个数连续乘两个数就等于乘这两个数的积。

比较第3组题。

引导学生说出:501个20相加,可以先算500个20是多少,再加上1个20。

第7题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

学生说出怎样简便不计算。

指名回答,集体订正,对运用第7题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的同学要给予表扬。如:36×250=250×4×9

125×64=125×8×8

第10题

读题后,帮助学生理解:一套单人课桌椅是指一张课桌和一把椅子。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第12题

指导学生看懂表格。

学生选择合适的信息解决问题。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让学生说说想的过程。三课堂作业完成练习一中的7,8,9,10,11.(应用题不抄字)四、思考题自己研究后下次讨论教学反思: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第二单元升和毫升第一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内容】:第10———12页【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容量”的概念,体会“容量”的含义,通过操作让学生体会采用统一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容量单位“升”。了解“一升”的实际意义。【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升”这个容量单位的大小,加深对“升”的认识。【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认识容量1、出示两个茶杯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来说出哪个杯子里盛水多?3、说明: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4、出示两个水壶5、你知道哪一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吗?(如果学生是通过观察得到的结果,可再提示可以怎样来证实)6、你说举举例子来比较容量的大小吗?(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7、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个水壶中盛了多少水?8、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9、我们可以把这壶水倒入杯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10、小组活动,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11、谁来说一说,这壶水有几杯?12、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如果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别人这样告诉你,你能知道这壶水的容量吗?13、因此,人们就给容量定出了统一的单位。二、认识升1、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2、请同学们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你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用的是什么单位?3、指名两小组回答最大的容量和最小的容量。(板书:升或L)如果有毫升则向学生说明下面再来学习。(板书完整课题)4、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那么,你认为1升有多少呢?小组交流一下。5、要想科学的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6、现在,老师将一个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中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发现什么?7、板书: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三、想想做做想想做做11、实物投影出示想想做做第一幅图2、图上的3个容器,哪个容量最小,最个容量最大?你有什么好办法比较吗?3、指名生上台操作。想想做做21、请每个小组将准备的杯子拿出来,先估计一下,哪个容量最大,哪个容量最小?2、接下来,请每个小组像刚才一样实验一下,你估计对吗?3、指各两小组回答:你们是怎样做的?想想做做31、指名读题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2、指名口答。想想做做4你能估计出下面哪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大吗?说说你的理由。四课堂总结教学反思;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第二课时认识容量和升【教学内容】:第13———14页【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自制量器的过程中感受并进一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2、让学生练习估计一些常见的容器的容量,并能对自己的估计作适当解释,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3、让学生练习用自制的量器测量一些液体的多少,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现实情景中提取的数学问题加以解释和说明。4、培养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并在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感知1升有多少;难点:培养学生对容量的估计能力。【教学准备】:实物投影和一些工具【教学过程】一、制做量器1、前面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概念,并学习了升这个容量的单位,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出示课题:认识升)2、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瓶子。我们将用这个瓶子来制做自己的量器。3、师用量杯给每个小组的瓶子里倒入一升水。现在,每个小组的瓶子里都有了一升水。请小组的同学在瓶子上贴上一张纸,并在一升的地方做上记号。4、接下来,请小组里的同学把纸条1升处以下的部分平均分成4份,分别做上记号。现在,我们自己的量器就完成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量器,感觉一下1升,升,升,升各是多少。5、请每个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纸杯,试试你们量器中的一升水能倒满几个纸杯?(小组活动)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6、各小组汇报结果(结果不同可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7、请同学们再拿出另一个容器,小组里先估计一下它的容量比1升多还是比1升少。再用你们的量器量一量,大约有多少升。8、(小组里如果还有不同的容器,让学生多做几次)二、想想做做想想做做11、师拿出6种不同的容器,分发给6个小组,并将一升水分别倒入几个容器中。(生可下面观察其他小组)2、请同学们观察水面各在哪里。3、你能估计出它们的容量是多少吗?说说你的理由。4、请同学们将它装满水之后再量一量。想想做做21、指名读题后生独立完成。2、师公布答案后了解学生完成情况。想想做做(课前完成)课前让同学们在家里称一称1升的水有多重,谁来汇报一下。三课堂总结教学反思;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第三课时认识毫升【教学内容】:第15———17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正确认识毫升,并形成1毫升的容量观念2.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认识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教具准备】:量杯,量筒、滴管,各种小容器【教学过程】:一.认识毫升1.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容量的单位升,根据同学们的了解,在一般的容器上,除了用升做单位之外,还用什么做单位?2.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毫升”(板书:认识毫升)3.观察:观察一下小组里的容器,哪些是用毫升做单位的?4.比一比:大家觉得,用毫升做单位的容器和前面我们学习的用升做单位的容器有什么不同?5.小结:可见,毫升是在计量比较少的液体时常用的单位。毫升也可以用字母ml或mL来表示。(板书:ml

mL)6.出示:量筒。这个量筒里装有1毫升水,谁来形容一下1毫升的水大约有多少?7.接下来,我用滴管向量筒里滴水,大家数一数,几滴大约是1毫升。8.通过这个实验,你对毫升有了什么认识?二.升和毫升的进率1.出示500毫升的量杯,请同学们观察量杯上的刻度,指一指,100毫升,150毫升,250毫升,400毫升和500毫升各在什么地方。2.把1升水倒入量杯中,看看可以倒几杯。(两杯)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3.问:1升等于多少毫升。4.指名学生回答,板书(1升=1000毫升)说明升与毫升的进率是1000。5.练习:2000毫升=()升4000毫升=()升9升=()毫升10升=()毫升三.巩固练习1.完成想想做做1(1)指名学生回答(2)全班集体订正(3)观察自己小组里的容器,各是多少毫升?2.完成想想做做3(1)指名说一说,三种饮料的容量(2)说一说,每种饮料分别需要多少瓶才正好是1升?(3)为什么?说明理由。3.完成想想做做4(1)学生独立完成(2交流四.你知道吗?学生自由阅读后交流感想。五课堂总结教学反思: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第四课时练习二【教学内容】:第18———19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的认识升与毫升,了解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2.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教学重点】:是学生进一步深化升与毫升的认识,并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教具准备】:各种容器【教学过程】:一.深化认识升与毫升1.谁来说说,我们学了哪两个容量单位?2.用符号怎么来表示?3.完成练习2(1)(1)指名读题(2)学生独立完成。(3)集体订正4.完成练习2(2)(1)学生独立完成(2)指名口答(3)集体订正二.升与毫升的换算1.完成练习2(3)(1)学生独立完成(2)交流,你是怎么想的?2.完成练习2(4)(1)出示图(2)观察图中的这四个量杯,指名说一说它们各是多少毫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升的水(3)想一想:这四个量杯的水合起来比1升少还是比1升多?三.估计容量1.完成练习2(5)(1)出示图(2)如果要盛2升的水,选哪种容器比较合适?(3)交流,说说你的理由。(4)如果我要盛50毫升的水呢?2.完成练习2(6)做计量液体的量器(1)出示制作步骤:在一个上下一样粗的瓶子上贴上纸条。先倒入10毫升水,在纸条上画上记号。在重复倒水、做记号,直到100毫升为止。(2)小组操作(3)出示三个容器,先估计再用自制的量器量一量。四.课后作业完成练习2(7)教学反思: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第五课时美妙的“杯琴”【教学内容】:第20———21页【教学目标】:1.结合升和毫升的知识,先通过敲敲听听,让学生发现杯中盛放不同量的水可以敲出不同的音;2.简单介绍几种富有民族特色的乐器,鼓励学生查阅资料;3.从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乐趣,提高学习兴趣。【教学重点】:感受升与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教具准备】:7个大小一样的玻璃杯

量杯【教学过程】:一.敲听1.在杯中倒入不同的水,敲,让学生听一听2.你发现了什么?3.杯子里水的多少不同,敲出的音也不同。4.小组试二.量量填填1.分别用多少毫升的水可以敲出doremi……这些不同的音呢?杯的编号1号2号3号4号5号6号7号音Do水的毫升数2.小组敲一敲,听一听,量一量,把结果记录下来。3.我们可以把这些能敲出不同音的一组杯子叫做“杯琴”。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三.编编唱唱1.试着用自己制作的杯琴敲出一首美妙动听的乐曲2.小组里的同学一起唱一唱3.交流,试唱。四.你知道吗?学生自己阅读,简单介绍几种乐器,笙编钟排箫你知道这些乐器为什么会发出不同的音吗?课后查阅相关的资教学反思: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第三单元三角形第一课时三角形的认识【教学内容】:第22——24页的想想做做(3)【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和实验等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的有关特征。2、使学生会按要求在方格纸上画三角形,会测量或画出指定边上的高,能根据三角形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三角形边的长短之间的关系。【教具、学具准备】:分组准备4根不同长度的小棒【教学过程】:一、画三角形讲述: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谁来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能见到三角形?(指名学生说)提问: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三角形吗,试试看。学生动手做,教师了解学生做的情况。先让学生组内交流后再全班交流。(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方法)小结:这些图形虽然材料不同,大小不同,制作的方法也不同,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有三条线段首尾相连围成的图形,叫作三角形。(画一个三角形)提问:三角形有几个角、几个顶点,几条边。指名学生上来说一说。小结:每一个三角形都有三个角、三个顶点和三条边。二、认识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小组活动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要求:每组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4根小棒,任选其中3根围成一个三角形,看看一共有多少种方法?学生围,教师了解学生围的情况。全班交流:你选用了哪3根小棒围三角形,结果怎样?板书:10、5、6行6、5、4行10、6、4不行10、5、4不行提问:任意选择的三根小棒,为什么有的能围成一个三角形,而有的就不行呢?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三根小棒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说出:任意两根小棒的长度和都大于第三根小棒,这时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三、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第1题要求学生以图上的点为三角形的顶点。学生画完后实物投影展示。第2题明确题目要求后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全班交流,让学生说出理由。第3题引导学生用三角形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3边的特征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教学反思: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第二课时三角形的底和高【教学内容】:第24——25页【教学要求】:使学生在操作中体会高的概念,感受底和高的相应关系,理解三角形底和高的意义。【教学难点】:画出三角形指定边上的高【教具、学具准备】:小三角形、小棒、图片、吸管。【教学过程】:一、复习。出示一个三角形,指明说出它的边、角和顶点。口答:下面两组中的三条线段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吗?为什么?3厘米3厘米7厘米4厘米3厘米6厘米二、教学新课。1、出示图,要求:你能量出右图中人字梁的高度是多少厘米吗?学生量后交流,使学生明确哪一条线段的长度是高。2、出示一个三角形,作一条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对边的垂直线段是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是三角形的底。三、练习。1、完成试一试。学生测量后,指明说说测量高的方法,进一步体会高的概念。2、学生取出一张三角形图片按要求由指定顶点向对边练习画高。通过练习,使学生明确:作三角形的高,就是经过一个顶点作底边的垂线,定点到垂足之间的距离就是三角形高的长度。思考:还能画出其他边上的高吗?怎样画?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3、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画好后交流,你是怎样画的?为什么?4、完成“想想做做”第2、3题。学生分组动手操作,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四、指导学生阅读“你知道吗?”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学反思: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第三课时三角形的分类【教学内容】:第26——27页【教学要求】:1 通过对一些三角形的每个内角大小的观察、比较、分类,使学生认识三角形可分为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2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教学难点】:三角形的分类【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出示例题中的6个三角形,提出要求:你能说出下面的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是什么角吗?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选第1号图形,指导学生说出:(1)号三角形有2个锐角和1个直角。出示表格,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照这种样子把表格填写完整。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让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了解学生填的结果。指名学生回答,全班交流,教师板书。2、提问:仔细观察这张表格,这些三角形可以分为几类?怎样分,在小组里交流一下。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教师给于适当指导。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的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3)、出示集合图,让学生试着填。出示填好的集合图,让学生说说对它的理解。三巩固提高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第1题,强调让学生“任意画”。指导学生用三角尺上的角去比较,得出所画三角形的类型。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连线。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理由。第3—5题事先要求学生准备好材料。学生根据要求动手操作全班交流,说出思考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第6题指名读题,明确题目要求。学生画。全班交流,学生明确:符合要求的线段必定是三角形某条底边上的高。第7题指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学生动手画学生汇报,全班交流,把不同的画法都展示出来。四教师小结。教学反思: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第四课时三角形内角的和。【教学内容】:第28——29页【教学要求】:1通过猜想、验证,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2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初步感知计算多边形内角和的公式。【教学难点】:三角形内角的和。【教学过程】:一计算三角尺三个内角的和。1、出示三角尺中的一个,提问:谁来说说三角尺上的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引导学生说出90度、60度、30度。2、出示另一个三角尺,引导学生分别说出三个角的度数:90度、45度、45度。提问:请同学们任选一个三角尺,算出他们三个角一共多少度?学生计算后指名回答。3、师小结:三角尺三个角的和是180度。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提问:是不是任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和都是180度呢?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任画一个三角形,量出它们三个角分别是多少度,再求出它们的和,然后小组内交流。2、学生小组活动,教师了解学生情况,个别同学加以辅导。全班交流:让学生分别说出三个角的度数以及它们的和。3、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小结:任何一个三角形三个角的和都是180度。利用三角形的这一性质,我们可以解决许多问题。三试一试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1、要求学生先计算,再用量角器量,最后比较结果是否相同?让学生说说计算的方法。2、教师说明:即使结果不完全一样,是因为测量的结果存在误差,我们还是以计算的结果为准。四巩固提高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第1题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算法。要求学生用量角器量出结果,和计算的结果想比较。第2题指导学生看图,弄清拼成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指的是哪三个角。计算三角形三个角的内角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是180度。第3题通过操作、计算,使学生认识到:不管三角形的大小怎样变化,它的内角和是不会变化的。第4、5、6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的分类及三角形内角和的有关知识解决有关问题,重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反思: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第五课时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教学内容】:第30—32页【教学目标】:1在实际的操作中,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并能根据具体要求画出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2学生在探索图形特征以及相关结论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锻炼思维能力。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锻炼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教学难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教学过程】:一、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教学例一,认识等腰三角形讲述:请每个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角形,量一量这三个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并纪录下来。2、学生操作。3、提问:这三个三角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说出:每个三角形都有两条边是相等的。4、师小结:向这样,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作等腰三角形。出示图,提问:照下面的方法剪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吗?学生小组内讨论。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用轴对称图形的有关知识加以解释。出示等腰三角形,介绍各部分名称。5、讲述:请同学们用量角器量出两个底角的度数,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6、教学例2,认识等边三角形。1)、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等边三角形。学生小组活动,要求:通过量一量,看看这个三角形有什么特征?教师个别辅导学生。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出;这些三角形的三条边的长度相等。师小结:像这样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7、提问;等边三角形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说出: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也相等。8、学生照样子用一张正方形纸剪出一个等边三角形。介绍剪的方法。二、巩固提高完成“想想做做”的题目第1题,让学生说出判断的理由。第2题,学生独立操作,可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时说清楚为什么是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第3题,学生先按要求画,再依次说明为什么是等腰三角形,还可怎么分类?第4题,通过画图,学生进一步体会等腰三角形可以是直角三角形,也可以是锐角三角形,还可以是钝角三角形。第5、6、7题,指导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教学反思: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第六课时练习三【教学内容】:第33---34页【教学目标】:1 通过系统的整理和练习,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熟练完成练习。2指导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3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努力学好数学。【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准备习题【教学过程】:一整理本单元知识提问: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有关三角形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当加以补充,小结,使本单元的知识系统化。二完成练习三的题目第1题小黑板出示题目,指名学生判断各是什么三角形,并说明判断的理由。在书上画出每个三角形的高。实物投影展示。第2题出示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为什么前两个可以直接判断,而第3个却不行呢?帮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按角分类的要求。第3题出示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学生小组交流有哪些不同的拼法。全班交流,实物投影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法。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提示学生:怎样想就能很快找出不同的方法。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引导学生说出:三角形三个内角和是180度,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度。第4题通过两个角的度数,可根据角分类,也可从等腰三角性形的角度去考虑。第5题学生先自己摆一摆后全班交流。通过交流学生进一步明确:三角形两边之和一定要大于第三边。第6题出示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走哪条路最近,为什么。学生明确;在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2)通过计算,学生知道,走红线和蓝线路线一样长,都等于120米。第7题:从不同的角度可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教学反思: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一课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内容】:第35---36页。【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2、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两个乘法(或除法)与加法(或减法)混合运算同时进行脱式的运算方法。【教学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谈话:王老师为学校棋类兴趣小组购买象棋和围棋(出示课件),仔细观察,说说图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生答)要知道王老师一共要付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象棋和围棋分别需要多少钱)

提问:这道题应该先算什么?(生答)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独立列式)

指名回答,同时板书:12×3+15×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提问: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在进行时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时,要注意些什么?(生答)二、自主探究1、提问:你能替王老师算一算吗?2、学生独立计算解答。3、合作交流: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1)你是怎样列式计算的?方法一:12×3+15×4

方法二:

12×3+15×4

=36+15×4

=36+60=36+60

=96(元)=96(元)

(2)联系实际问题,分别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先算什么?为什么要先算乘法?4、比较:哪种方法简单?为什么?哪一步可以省略?5、小结:这道题里有两个乘法和一个加法,两个乘法可以同时脱式计算。三、活动尝试1、

出示“试一试”:150+120÷6×52、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3、合作交流: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这样算?4、提问:联系例题和试一试的计算方法说一说“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应该按怎样的顺序计算”?5、小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三、巩固反思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小组合作交流:这些题分别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2)独立完成计算,指名4人板演。

(3)集体订正,指3题2、的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学生一组一组地进行计算;(2)让学生观察和比较每组中两道题的算式和得数,说说:有什么发现?3、完成“想想做做”第哪里?原因是什么?(1)同桌互相说一说:错在名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为什么这样算?(2)指名回答(3)独立订正。4、

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和第5题学生先列式解答,再合作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集体订正。四、总结质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6题和补充的混合运算题。教学反思: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第二课时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第37页的例。完成想想做做的(1—5)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2、进一步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感受知识之间的联系,能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重难点】:理解小括号内含有两级运算的三步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

投影、小黑板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谈话:回忆一下,昨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能说说在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中要怎样算吗?(生答)那么,在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中,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一个问题。揭示课题: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二、自主探究1、出示例题:计算300-(120+25×4),说说:这道题有什么样的特征?2、先独立计算,并指名一人板演;3、小组合作交流:说说自己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4、在班内汇报合作交流算法;5、小结: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也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在计算中还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三、巩固反思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1)学生独立计算,指名2人板演;(2)指名板演学生说一说: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进行计算的?(3)集体订正。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学生任选其中一组独立进行计算,想想:这一组的三道题有什么联系?同时指名2人板演。(2)集体订正;(3)分别比较这两组题,说一说:各组中的3道题目,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4)指出:在含有小括号的两步与三步混合运算中,都要先算小括号里的。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和第5题(1)分别先了解清楚题目中告诉我们的信息;(2)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学生理清数量关系;(3)汇报合作交流解题的思路;(4)学生口答列式。四、总结质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五课堂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第4题和第5题。教学反思: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第三课时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第38页的(6——9)题。【教学目的】: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2、用三步计算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重难点】: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运算顺序的理解。【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师:首先我们来回忆一下,昨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生答)在进行计算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生答)

指出: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也要先算小括号里的,小括号中的计算还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2、揭题:今天,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继续来探究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师板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二、自主探究1、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1)看图,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2)学生独立计算,指名一人板演。(3)指名板演学生说说想法,集体订正。2、完成“想想做做”第7题(1)看图,说说:图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2)理解“边长4分米的方砖”:为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地砖。(3)小组讨论:怎样求“需要多少块方砖”?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4)汇报合作交流:使学生明确,要求需要多少块这样的方砖,先要求出铺地的总面积和所用的每块方砖的面积。(5)独立完成计算,指名板演。(6)集体订正。3、完成“想想做做”第8题(1)轻声读题,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2)说说:你是怎样想的?(3)集体订正。4、完成“想想做做”第9题(1)理解该统计表,说说: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明确题意。(2)师解释一下“2月份共生产22天”的含义,使学生明白:2月份的生产天数与实际天数不是一回事。(3)分别计算前两个问题(用计算器计算),然后合作交流这两题的解题思路,进一步理解相关的运算顺序。(4)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回答,再根据所提的问题列式计算)三、总结质疑

今天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教学反思: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第四课时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第39——40页【教学目的】: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认识中括号,以及中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自主探索的兴趣,获得发现数学结论的成功体验;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教学重难点】:理解并掌握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出示课件:同学们,你们瞧!学校兴趣小组正在开展活动呢,你们知道有哪几个小组在活动吗?(生答:航模组、合唱组和美术组)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相关小组的信息?(学生自由发言)二、自主探究1、提问:求“合唱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几倍”应该怎样列式解答呢?2、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名用不同方法的学生板演。3、汇报合作交流,同时指名学生说说想法:方法一: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8+6)×2

=14×2

=28(人)

84÷28=3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方法二:列成综合算式84÷(8+6)×2┅┅用方法二的学生,要让他们按运算顺序说说每一步计算的实际意义。4、设疑:84÷(8+6)×2这个综合算式与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有什么矛盾吗?(学生自由发言)5、说明:要先算出美术组的人数,就要改变算式中的运算顺序,这里光用小括号还不够,还要用到中括号。(板书:84÷[(8+6)×2])像这样的括号就是中括号(说明中括号的写法)。6、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7、提问: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按怎样的顺序计算呢?8、让学生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尝试进行计算,师巡视指导。9、汇报合作交流,教师相机板书:84÷[(8+6)×2]=84÷[14×2]=84÷28=310、引导学生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三、巩固反思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指名2人板演,然后集体核对,指名板演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任选一组进行计算,然后通过比较让学生整理含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通过整理,使学生对含有括号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相对完整的、清晰的认识。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看图了解信息,然后独立列式计算,再集体订正。四、应用拓展阅读“你知道吗?”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再通过合作交流使他们了解“小括号”“中括号”和“大括号”发明的大体历史,以及各种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使用规定。五、总结质疑

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学会了什么?回忆一下: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混合运算要怎样计算?教学反思;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一课时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内容】:第43——45页。【教学目的】:1、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平行四边形,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认识平行四边形的高。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能测量或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3、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认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画和测量平行四边形的高。【教学难点】: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底的对应性。【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1、出示例1的图片,你能在这些生活场景中找到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吗?(重点可让学生上台指一指平行四边形)2、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到平行四边形吗?(吊车、活动衣架、风筝等)3、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平行四边形。二、探究特点1、你能想办法做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吗?用你手边的材料试一试2、在小组里合作交流你是怎样做的。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3、根据你的成功体会想想平行四边形可能有哪些特征,并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在小组里合作交流,说说你是怎样发现的。4、全班合作交流,教师注意做适当总结、板书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并且相等;对角相等:内角和是360°等三、认识高、底1、出示一张平行四边形的地图,如果要在两条平行路之间修地下管道,你能找出最短的距离,并量一量吗?说明: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的一点到它对边的垂直线段是平行四边形的高(h),这条对边是平行四边形的底(a)。2、可画多少条这样的高?为什么?(一组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3、你能画出另一组对边上的高,并量一量吗?4、试一试:指一指高垂直于哪条边,量出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5、想想做做5,先指一指平行四边形的底,再画出这条底边上的高,注意画上直角标记。四、练习提高1、想想做做1,哪些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为什么。2、想想做做2,用2块、4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分别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小组里合作交流是怎样拼的。3、想想做做3,用七巧板中的3块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出示,你能移动其中的一块将它改拼成长方形吗?4、想想做做4,想把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锯开做成一张尽可能的的长方形桌面,该从哪里锯开呢?找一张平行四边形纸试一试。5、想想做做6,用饮料管作成一个长方形,再拉成平行四边形,比一比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五、阅读调查自主阅读“你知道吗?”,再到生活中去找找类似的例子。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六、全课小结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哪种平面图形?它有什么特点?回想一下,我们通过哪些活动进行研究?教学反思: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第二

课时认识梯形

教学内容】:第46——49页。【教学目的】:1、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认识梯形,发现梯形的基本特征,认识梯形的高。2、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学会用不同方法做出一个梯形,会在方格纸上画梯形,能正确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不是梯形,能测量或画出梯形的高。3、学生感受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进一步发展对“空间与图形”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认识梯形的特征【教学难点】:认识梯形的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生活导入1、出示例1的图片,你能在这些生活场景中找到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吗?(重点可让学生上台指一指梯形)2、你能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能看到梯形吗?3、今天我们继续研究梯形。你还记得我们昨天是怎样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吗?根据学生回忆板书:(1)探究特点(2)认识高、底(3)多种练习有了这些研究平行四边形的经验,你想自己来进行研究活动吗?在小组里讨论一下,你们准备开展哪些活动来完成(1)和(2)。老师的友情提醒:研究梯形时注意和平行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将使你事半功倍。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二、小组活动(一)探究特点1、展示小组内制作的梯形,介绍使用的材料和方法。2、归纳梯形的特点: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二)认识高、底1、介绍小组内的研究成果2、在此基础上指导看书自学:量出互相平行的一组对边间的距离,这就是梯形的高。这样的高有多少条?为什么?与平行四边形不同的是,梯形各部分有自己的名称。说说什么是上底、下底、腰、等腰梯形。3、试一试:指一指高垂直于哪条边,量出每个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厘米。4、说明:第二个梯形是直角梯形。在直角梯形中有几个直角?三、练习提高1、想想做做1,哪些图形是梯形,为什么。(如有分歧,可用尺检验)在这些梯形中分别指出上底、下底和腰,并画出高。2、想想做做2,找出“小船”中的梯形。用七巧板中的2块、3块、4块……分别拼出不同的梯形,在小组里合作交流是怎样拼的。3、想想做做3,在梯形里画一条高,可以把梯形分成两个图形,你能有不同的画法吗?(可分成两个梯形或一个梯形和一个三角形。)4、想想做做4,用粗细、颜色不同的笔在长方形纸上画出不同的梯形,并记录上底、下底和高分别是多少。再画出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记录底和高分别是多少。5、想想做做5,用两张长方形纸叠在一起,剪出两个完全一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样的梯形。用这两个梯形能拼成哪些图形?想一想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与梯形的上底、下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与梯形的高有什么关系?四、独立探究学有余力的学生可探究思考题五、全课小结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了哪种平面图形?它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它和平行四边形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你还想探索梯形的什么特点?(如梯形是否也具有不稳定性)教学反思: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第六单元找规律第一课时找规律【教学内容】:第50——51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对两种事物进行搭配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抽象、概括、合作和交流等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初步的符号感和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就是买衣服与如何搭配裤或鞋……现在请同学生看书上第50页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小明要买一个木偶娃娃,并给所买的木偶娃娃配上一顶帽子,要从3个木偶娃娃和2顶帽子中选择……)

2、提示课题:小明买一个木偶娃娃,再配上一樱唇帽子,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呢?这其中存在什么规律呢?(板书:找规律)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自主活动。

谈话:你有办法知道小明可以有多少种选配方法吗?请同学们先自己想办法试一试。可以用自己小组准备的木偶娃娃和帽子动手配一配;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注意了解学生所采用的方法。

交流:你是怎样选配的?你认为一共有几咱不同的选配方法?

集体研讨个性创意

小结:小明一共有6种不同的选

配方法。可以先选木偶娃娃,国为每个木偶娃娃可以配两种不同的帽子,所以一共有6种不同的选

配方法,也可以先选

帽子,因为每顶帽子都可以配3个木偶娃娃,所以一共有6种不同的选配方法。帽子,因为每顶帽子都可以配3个木偶娃娃,所以一共有6种不同的选配方法。

2、有序探究。

谈话:如果用三角形表示帽子,用梯形表示木偶娃娃,你能用连线的方法很快找到答案吗?

学生动手操作,并组织交流。

提问:你认为用画图的方法找答案有什么好处?(便于操作;便于有条理地思考;能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出所有符合要求的选

配方法)

3、引导发现规律。

(1)提出问题:如果有2个木偶娃娃和3顶帽子,你能用画图连线的方法很快找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选配方法吗动物操作,并交流过程和结果。

(2)出示教材中的讨论题(2),提问:联系解决上面两个问题的过程

集体研讨个性创意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依次说出每条不同的路线;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明确有序思考的方法;最后引导学生总结一共的路线条数与每段路线条数的关系。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1)要求观察插图,启发思考:这里有一些衬衣、裤子和裙子,你认为可以怎样搭配?

(2)出示前面两问题,提问:你能解决这里的两个问题吗?自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己先想一想可以怎样选

配,再把思考的过程、结果与小组的同学交流。

(3)出示最后一个问题,启发思考:这个问题与前面已经解决的两个问题有什么关系?你会列一道加法算式求出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吗?

启发进一步思考:有位同学用3×5这道算式求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你认为这个方法对不对?你知道他是怎样想的吗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懂的地方?教学反思:

集体研讨集体研讨个性创意第二课时找规律【教学内容】:第52——53页【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对几种事物进行排列的过程,初步发现简单排列现象中的规律,能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学习中感知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数学思维。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一些成功体验,以激发学习信心。【教学重难点】:有层次的学习活动,经历从无序到有序的思考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会简单的排列规律。【教学过程】:一、拍照活动。

1、看书,知道拍照活动方式。

师:小军、小明、小红3人排成一排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什么叫不同的排法呢?

小军站第一个的不同排法:

如:小军、小明、小红(一种排法)

小军、小红、小明(另一种排法)

2、拍照。(教师当摄影师,选三位学生到讲台前)

要示:这3个同学名字分别叫A

B

C

,请其它同学把各种排法表示出来。

(边拍边出示简笔画,并板书排列的字母。在多种方法比较中突出按一定顺序排列才能不重复也不遗漏)

3、小结。说一说你如果是拍照者,怎样才能每种情况都拍而不遗漏呢?二想一想,试一试。P52

如果在三位小朋友中每次选两人排在一起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想一想”可以引导学生分两步思考:每次选两人有3种不同

集体研讨集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