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市红岭中学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东深圳市红岭中学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东深圳市红岭中学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东深圳市红岭中学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东深圳市红岭中学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深圳市红岭中学2025届高一生物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aa的个体占4%,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A.18%,4% B.36%,64% C.57%,43% D.92%,8%2.关于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淋巴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B.血液和淋巴液中都含有T细胞和B细胞C.吞噬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免疫细胞D.浆细胞通过胞吐作用分泌抗体3.如图是某个二倍体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判断断正确的是A.甲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B.丙细胞一定是次级精母细胞C.乙细胞形成的子细胞不存在同源染色体D.1与2或1与4的片段交换,均属于基因重组4.关于基因和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B.果蝇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短小,因此Y染色体上含有与X染色体对应的全部基因,而X染色体上不具备与Y染色体所对应的全部基因C.基因在染色体上是由萨顿提出的,而证实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是摩尔根D.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基因可能不同,但所控制的是一对相对性状5.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原因是变异具有不定向性B.a→b的变化是农药作用的结果C.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D.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6.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的前提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B.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C.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有可能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变化D.如果没有突变,生物也可能会发生进化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碳从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形式为有机物B.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D.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但相互独立的8.(10分)农作物育种常采用的方法有: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它们的理论依据依次是A.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互换C.染色体变异、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D.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二、非选择题9.(10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和21三体综合征是两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请回答下列问题:(1)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_______________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__________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2)用显微镜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检测出21三体综合征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为了调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病率,可选择在___________(填“人群”或“患者家系”)中随机抽样调查。(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中,β肽链上第6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缬氨酸,这种突变最可能是由碱基对_________(填“增加”“缺失”或“替换”)引起。(4)某孕妇表现型正常,为检测其胎儿患21三体综合征的风险,医生利用某种技术手段测定并计算胎儿与孕妇第21号染色体DNA含量的比值,计算公式如下:可能得到的两种结果如图显示。据图分析,结果____显示胎儿患21三体综合征的风险较大,判断依据是_______10.(14分)甲图是某一动物体内5个不同时期细胞的示意图;乙图表示某高等哺乳动物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其中ABCDEFG表示细胞,①②③④表示过程;丙图表示在细胞分裂时期细胞内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甲中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分裂图像有____(填字母)。(2)若是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类似于图甲中____(填字母)所示的分裂现象,其中DNA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2∶1的是____(填字母)。(3)图甲中d细胞的名称是____。(4)着丝点的分裂发生在乙图____(填字母)细胞中。(5)乙图中②过程中的____是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6)若卵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D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则B细胞的基因组成为____。(7)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图丙中的___段。(8)在图丙中,D'E'段所能代表的分裂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对应甲图中应为____细胞。11.(14分)下图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据图回答:(1)比较图一与图二,所需要的条件除模板有所不同之外,_________和_________也不同。(2)与图一中A链相比,C链特有的化学组成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3)图三所示的是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规律,被命名为______。过程②必需的酶是___________,其中可在人体正常细胞内发生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4)基因中由于碱基缺失导致跨膜蛋白异常,使个体患上囊性纤维病,体现了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_。12.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和她的团队研制出的抗疟药物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下图是细胞中青蒿素合成的大致途径,请回答问题:(1)在FPP合成酶基因表达过程中,过程①叫做_____进行的场所是______,需要______酶的催化。过程②叫做_________进行的场所是______,参与此过程的氨基酸最多有有________种。(2)研究发现,四倍体青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二倍体野生型青蒿,采用低温处理野生型青蒿正在分裂的细胞可以获得四倍体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C【解析】

根据题意,种群基因型有三种:AA、Aa和aa,当AA=18%,aa=4%时,Aa=1-18%-4%=78%,由此可计算种群的基因频率。【详解】由题意可知:AA=18%,Aa=78%,aa=4%,则A的基因频率是:A=18%+78%×1/2=57%,a的基因频率是:a=4%+78%×1/2=43%.故选C【点睛】本题是对根据种群的基因型频率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方法的考查,在一个种群中,已知基因型的频率计算种群基因频率的方法是:显性基因的基因频率=显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隐性基因的基因频率=隐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杂合子基因型频率的一半。2、A【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免疫细胞和淋巴细胞之间内在联系的理解。

免疫细胞中包括淋巴细胞、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造血干细胞分化成淋巴细胞,根据淋巴细胞生成的场所,淋巴细胞又可以分为B淋巴细胞(骨髓)和T淋巴细胞(胸腺)。【详解】A、淋巴细胞指B细胞和T细胞,A错误;

B、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B正确;

C、免疫细胞包括B细胞、T细胞和吞噬细胞,C正确;

D、抗体属于分泌蛋白的范畴,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从细胞内分泌到细胞外的方式是胞吐,D正确。

故选A。3、B【解析】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与着丝点数目相同,所以甲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A项错误;甲图中同源染色体分离,并且细胞质均等分裂,一定是初级精母细胞,说明该动物为雄性。丙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故丙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B项正确;乙细胞内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其形成的子细胞内存在同源染色体,C项错误;图中1与2为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属于基因重组,1与4为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项错误。【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能准确判断图中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细胞分裂图像辨别的重要依据是同源染色体,要求考生能正确识别同源染色体,判断同源染色体的有无,若有同源染色体,还需判断同源染色体有无特殊行为。4、B【解析】

一般同源染色体上的对应位置存在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性染色体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二者大小不同,存在同源区段与非同源区段。【详解】A、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因此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A正确;B、果蝇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具有同源区段,同源区段的对应位置存在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但各自具有一部分非同源区段,非同源区段存在着二者特有的基因,B错误;C、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通过实验证实了这一假说,C正确;D、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可能等位基因,它们所控制的是一对相对性状,D正确。故选B。5、C【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由题可知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是选择的原始材料.在开始使用该农药时,害虫通过生存斗争,具有抗药性的少部分个体存活下来,后来由于抗药性逐代积累加强,使害虫的种群密度不断增加。【详解】由于变异具有不定向性和随机性,所以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其中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的原始材料,A正确;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使用农药后,抗药性强的变异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而抗药性弱的变异在生存斗争中被淘汰,a→b的变化是通过农药选择的结果,是生存斗争实现的,B正确;抗药性变异出现在使用农药之前,农药对害虫抗药性变异的定向选择使具有抗药性的害虫增加,C错误;使用农药后,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活下来的抗药性强的害虫,繁殖的后代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在使用农药后,又把抗药性弱的害虫杀死,抗药性强的害虫活下来.这样经过农药的长期选择,使得害虫抗药性逐渐加强,D正确。【点睛】易错点:误认为害虫的抗药性变异是农药的施用而定向诱导产生。事实上,害虫中抗药性个体和非抗药性个体在施用农药之前已经存在,农药施用后,只是对害虫起了选择作用,进不抗药的个体淘汰,抗药性个体保留下来而逐代积累。6、A【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形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包括突变、选择、迁入和迁出、遗传漂变等。【详解】A、环境稳定的条件下,自然选择对基因频率没有影响,但是可能存在突变、迁入和迁出等其他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因此种群基因频率可能发生变化,A错误;B、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共同进化的,因此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可能会影响到若干其他物种的进化,B正确;C、发生在生物体内的基因突变是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之一,C正确;D、自然选择、突变、遗传漂变等都可能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生物进化,D正确。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可遗传变异的类型,掌握可遗传变异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识记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7、D【解析】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之间以有机物形式传递,所以从动物流向分解者的形式为有机物,A正确;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B正确;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正确;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D错误。8、A【解析】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单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故选A。二、非选择题9、遗传物质多基因能人群替换2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一条,因此其对应的DNA含量也会比正常人高【解析】

21三体综合征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属于单基因遗传病。【详解】(1)人类遗传病通常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大类。(2)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但患者的红细胞呈镰刀状,因此用显微镜能检测出21三体综合征和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调查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发病率,应选择在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以使调查数据接近真实情况。(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血红蛋白中,β肽链上第6位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缬氨酸,其他氨基酸不变,这种突变最可能是由碱基对替换引起。碱基对增添或缺失会导致多个氨基酸发生改变。(4)21三体综合征患者的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一条,因此其对应的DNA含量是正常人的1.5倍。据图可知,结果2中胎儿与孕妇第21号染色体DNA含量的比值约为1.5,结果1中胎儿与孕妇第21号染色体DNA含量的比值约为1.0,前者是后者的的1.5倍,说明结果2中胎儿患21三体综合征的风险较大。【点睛】基因突变的不同类型对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的影响碱基对影响范围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替换小只改变1个氨基酸或不改变氨基酸序列增添大不影响插入位置前的序列而影响插入位置后的序列缺失大不影响缺失位置前的序列而影响缺失位置后的序列10、abceacc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BC同源染色体分离aaC'D'有丝分裂后期、减Ⅱ分裂后期ad【解析】

本题考点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减数第一、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配子形成过程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1、分析甲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成对地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e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联会,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2、分析乙图:A为初级卵母细胞,B为次级卵母细胞,C为第一极体,D为卵细胞,E、F、G为第二极体。3、分析丙图:B′C′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C′D′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D′E′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E′F′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详解】(1)图甲中只有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分裂图像有a、b、c、e。(2)由于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所以只有a、c所示的细胞与其类似;细胞a中着丝点已分裂,每条染色体中含一个DNA分子,而细胞c中的染色体含染色单体,每条染色体中含2个DNA分子,所以DNA数和染色体数之比为2:1的细胞为c细胞.(3)图甲中d细胞内没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再加上细胞质均等分裂,所以d细胞是次级精母细胞或第一极体。(4)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会发生着丝点的分裂,所以乙图的B、C细胞中能发生着丝点的分裂。(5)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减半。(6)若卵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D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则B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7)丙图代表的含义是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C′D′代表每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因此可表示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还可以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全过程及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和中期,因此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均发生在C′D′段。(8)图丙中,D′E′段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该段对应着有丝分裂的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即甲图中的细胞a、d和末期。【点睛】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曲线图等,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正确分析题图,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1、酶原料核糖尿嘧啶中心法则逆转录酶①③⑤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性状【解析】

图一表示转录过程,主要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图二表示DNA自我复制,主要在细胞核内,以DNA两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DNA的过程;图三中的①表示DNA自我复制,②表示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