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海南省海口市第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口市第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科课堂练习二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生活在唐朝的百姓可能会看到的生活场景是(

)A.农民用筒车灌溉田B.百姓去勾栏看杂技C.餐桌上出现玉米和甘薯D.家里摆放着青花瓷2.北宋的吕蒙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由平民出身的宰相,他读书中状元,三次登上相位,封许国公,授太子太师这反映科举制度(

)A.导致文官地位超过武官 B.消除了人们的门第观念C.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3.“宋景德元年(1004年)九月,辽军大举南下,一路攻城拔寨,兵临澶州城下。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十二月,双方签订盟约,辽军撤回。”此战后(

)A.宋朝偏安江南一隅 B.南宋和蒙古对峙局面形成C.辽宋保持和平局面 D.北宋废除了重文轻武政策4.北宋立国之初,宋太祖就下《劝农诏》,督促各地臣民及时耕作;宋真宗时,下令推广占城稻在长江和淮河流域一带种植;宋神宗时颁布了农田水利法。这表明北宋农业发展的原因是(

)A.水利设施完善B.统治者的重视C.生产技术进步D.社会环境稳定5.截止2024年,数字人民币试点地区已扩展至17个省市区的26个地区。中国货币变革史,反映了当时社会发展的情况。我国早期纸币的出现,反映的社会状况是(

)A.人口不断增长B.商品经济繁荣C.民族交流交融D.文化繁荣多样6.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忽必烈继承汗位

②南宋灭亡

③元朝建立

④元朝统一全国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③④②7.行省是元朝统治时期广泛设立于全国的地方行政区,在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省”的本意为“宫禁”,引申为中枢机要、行政机构的名称,因此行省最初是指临时性的中央派出机构,取“代表中央行使权力”之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元朝行省制彻底否定了郡县制 B.行省一直是中央派出的临时机构C.行省制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D.行省制是对中央集权制度的挑战8.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宣政院 B.澎湖巡检司 C.北庭都元帅府 D.枢密院9.北宋中后期,在东京的阳春三月,“举目则秋千巧笑”,荡秋千已十分普及,还出现了“水秋千”,把跳水和荡秋千结合起来,相当于现在的“花样跳水”。材料从侧面反映了北宋时期(

)A.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B.宋词元曲广泛流行C.商业贸易繁荣D.都市生活丰富多彩10.宋代《岁朝图》、清代《龙舟盛会图》《清明戴柳图》是七年级历史课本中的插图。从内容上看,这些作品共同的史学价值是有助于了解我国(

)A.科学技术的发展B.文学艺术的创新C.节日习俗的传承D.海外贸易的兴盛11.同学们在研究性学习中查阅资料,收集到以下关键词:海上丝绸之路、驿站制度、“急递铺”等。据此判断,同学们探究的主题是(

)A.唐朝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B.两宋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C.元朝发达的中外交通 D.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12.美国学者卡特说:“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清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舞台。”以上材料主要体现了中国四大发明(

)A.促进了文明之间的交流 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彰显了中国人民的智慧 D.推动了世界文明的发展13.“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据此可知明朝“罢丞相”目的是(

)A.提高行政效率B.精简政府机构C.加强君主专制D.削弱六部权力14.小亮同学在进行单元学习时,学到的知识点有“厂卫”、“八股取士”、“军机处”、“尼布楚条约”等,由此判断,他学习的这一单元的主题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15.在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有一些地名、庙宇是以“三宝”命名的,如泰国有“三宝公庙”,马来西亚有“三宝山”,印度尼西亚有“三宝庙”“三宝井”“三宝洞”。从这些命名可以得出的历史信息有(

)A.郑成功在东南亚与荷兰殖民者交战 B.戚继光曾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C.郑和下西洋到过东南亚地区 D.海上丝绸之路在元代达到鼎盛16.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③“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⑤“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A.②①③④⑤ B.②③①⑤④ C.②③①④⑤ D.②③④⑤①17.明代北京城以一条纵贯南北的中轴线为依据进行布设,外城包着内城南面,内城包着皇城,皇城包着紫禁城,城墙的外面绕以护城河,这样皇帝居住的紫禁城就成为全城中心,处在层层拱卫之中,北京城的四周布以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紫禁城俨然是“宇宙的中心”。由此可见北京城(

)A.格局严谨,凸显皇权B.人口众多,经济繁华C.城防坚固,交通不便D.设计不当,充满迷信18.李时珍在做曼陀罗花毒性试验时,联想到传统本草书上关于大豆有解百药毒的记载,于是对其进行多次试验,证实了单独使用大豆是不可能起解毒作用的,最终才将大豆的药性完整详细地写入《本草纲目》。这体现了李时珍(

)A.注重创新 B.医术高超 C.科学严谨 D.推崇传统19.某同学进行“中国古代农学进步”的主题学习,下列著作属于这一主题的是(

)①《伤寒杂病论》②《齐民要术》③《农政全书》④《本草纲目》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0.明代中后期,科学技术有突出的成就,并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如《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明代的文学艺术也取得光辉的成就,如《西游记》和《牡丹亭》等。这些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

)A.市民阶层的形成B.明代经济的发展 C.中央集权的强化 D.开放的对外政策材料解析题(21题13分,22题13分,23题14分共40分)中国历史就是一部各民族碰撞、交流,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1

图2(1)读图1,写出建立政权①的民族名称;写出政权②的名称。(2分)读图2,写出西夏都城所在的位置(填字母),在今_(填城市名)。(2分)材料二:我们不能只认为宋、明这样的王朝可以代表中国,而忽略边疆民族建立的辽、金、西夏区域政权。····没有边疆何以中国?中国的历史就是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历史。-魏坚《不理解草原文明,就无法理解中国历史》(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边疆民族“不断融入发展”的共同做法。(3分)材料三:政权民族关系辽与宋共存165年,和平时期122年,失和时期仅43年宋与夏1038年开始不断有边境战争,1044年议和,1084年再次交战,1098年后再无大规模战争夏与金共存110多年,1122-1123年边境战争后议和,维持至1211年蒙古攻金-摘编自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4分)简述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对“中国”国家发展的作用。(2分).22.经济发展是国家的命脉,因此,发展经济是每个国家的重要举措。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材料一

下图为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趋势图。——据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整理材料二

(宋朝)海外贸易非常繁荣,外贸税收成为宋朝国库的重要财源。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中国的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当时的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三

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全国各地区间的商业联系,也引起了农业各部门及手工业部门之间的连锁反应和相互依赖。许多重要商品的贸易,已不再限于地方局部范围内的狭小市场,而是被长途贩运到很远的地方销售,乃至行销全国。——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哪一时期。(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海外贸易“非常繁荣”的原因是什么?(4分)为管理海外贸易,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置了什么机构?(2分)(3)据材料三,概况明朝中后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3分)(4)综合上述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2分)23.官员选拔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前提,中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的官员选拔和管理方式各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将这种由各地推荐人才的选官方法定为制度,这就是“察举制”(考察、举荐)。察孝廉(考察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对象是……通晓儒家经书的儒生,由郡国每年向中央推举。察举制在西汉到东汉初曾起过重要作用,为封建国家选拔了大批有用之才。---《汉武帝确立察举制》材料二: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材料三:宋代重文轻武,所以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科举的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少则几人、十几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宋朝科举制度: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改革时期》材料四: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