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 14355-2023 发动机尾焰测温用钨铼热电偶丝 (正式版)_第1页
JBT 14355-2023 发动机尾焰测温用钨铼热电偶丝 (正式版)_第2页
JBT 14355-2023 发动机尾焰测温用钨铼热电偶丝 (正式版)_第3页
JBT 14355-2023 发动机尾焰测温用钨铼热电偶丝 (正式版)_第4页
JBT 14355-2023 发动机尾焰测温用钨铼热电偶丝 (正式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7.200.20JBTungsten-rheniumalloythermoforthetemperaturemeasurementoftheengineexhaustplume2023-12-29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IJB/T14355—2023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仪表功能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19)归口。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重庆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鑫国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大正仪表股份有限公司、成都洪波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河南科技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浙江春晖仪表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市安家热工仪表有限公司、河南优克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奇、苗欣、薄新维、王小宇、何伦英、秦有国、周洪琴、李剑、王劲松、宋克兴、曹军、邹华、袁志东、袁一帆、李科。本文件为首次发布。1JB/T14355—2023发动机尾焰测温用钨铼热电偶丝本文件规定了发动机尾焰温度测量用钨铼热电偶丝的产品分类和技术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规定了检验规则、供应方式、包装和标志。本文件适用于发动机尾焰温度测量用钨铼5-钨铼20热电偶丝的制造(以下简称“偶丝”)。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9822钨铼热电偶丝及分度表JB/T6820难熔金属热电偶丝热电动势测试方法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产品分类4.1偶丝的名称、代号及名义化学成分偶丝的名称、代号及名义化学成分见表1。表1偶丝名称、代号及名义化学成分%W54.2偶丝等级按热电特性的允许偏差范围不同,偶丝分为Ⅰ级、Ⅱ级,分级条件见技术要求。4.3热电偶类型及分度号由钨铼5热电偶丝配对钨铼20热电偶丝所构成的热电偶的分度号见表2。2JB/T14355—2023表2热电偶分度号热电偶类型分度号型号钨铼5-钨铼20A型WRe5-WRe204.4产品标记产品的标记按下列格式表示:钨铼热电偶丝WRe5-Ⅰ-0.5标记中各要素的含义如下:WRe5——产品代号(WRe5、WRe20);Ⅰ——允差等级(Ⅰ、Ⅱ);0.5——偶丝直径,mm。5技术要求5.1表面质量偶丝表面应光洁,无氧化色,无折叠,无毛刺及夹层,允许有细小划痕、凹陷和个别斑点。5.2直径及极限偏差偶丝直径及极限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表3直径及极限偏差单位为毫米直径d0.05≤d≤0.105.3热电特性及允差当参考端温度为0℃时,由偶丝构成的热电偶的温度与热电动势的关系应符合GB/T29822的规定,其允差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热电特性及允差单位为摄氏度5.4不均匀热电动势温度为1200℃时,整卷(盘)偶丝的不均匀热电动势不应超过表5的规定。表5不均匀热电动势3JB/T14355—20235.5可绕性在环境温度为20℃~30℃时,将偶丝在其5倍直径的圆柱体上绕5圈后,其表面应无裂纹,偶丝不应折断。6试验方法6.1表面质量直径大于或等于0.30mm的偶丝用肉眼观察,直径小于0.30mm的偶丝用不小于5倍放大镜观察。6.2直径及极限偏差偶丝的直径用分辨率不低于0.01mm的千分尺在偶丝的同一截面的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进行检测,每卷(盘)偶丝至少应检测三个不同点,相邻检测点的间距应在1m~2m之间。6.3热电动势6.3.1试样准备6.3.1.1清洗将试样用20%(质量分数)氢氧化钠溶液清洗,再用蒸馏水洗净碱液,用酒精擦净表面,烘干。6.3.1.2焊接将偶丝正负极一端用氩弧焊焊接成检测端,焊点应呈球状,应无氧化、划痕和凹陷。也可绞接形成检测端,绞接圈数不应少于5圈,长度不应超过丝径的7倍。6.3.2试验仪器和设备试验仪器和设备应满足下列要求:a)恒温槽:有效工作区间内任意两点间的温差不应大于0.04℃;b)热电偶检定炉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300℃~1100℃温度区间内所使用的热电偶检定炉,其最高工作温度不应低于1200℃,最高均匀温度场中心与管状炉几何中心沿轴线偏离不应大于10mm,均匀温度场不应小于60mm,均匀温度场内的温差不应大于1℃;2)在1100℃~1500℃温度区间内使用的热电偶检定炉,其最高工作温度不应低于1600℃,最高均匀温度场中心与管状炉几何中心沿轴线偏离不应大于10mm,均匀温度场不应小于20mm,均匀温度场内的温差不应大于1℃。c)高温钨管炉:最高工作温度不应低于2500℃,2000℃时黑体腔内任意两点的温差不应大于4℃;d)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或二等水银温度计);4JB/T14355—2023e)二等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f)二等标准铂铑30-铂铑6热电偶;g)标准光电温度计(或同等精确度的光学高温计)及其配套装置;h)分辨率不低于0.02级的低电势电测仪器。6.3.3检测程序6.3.3.10℃~300℃温度范围用比较法在恒温槽中检测。其方法为:以恒温槽为热源,二等标准铂电阻温度计(或二等水银温度计)作标准器。试样的检测端应与标准器的检测端处于同一位置,插入深度不应小于200mm。当参考端温度为0℃时,检测点温度分别为100℃、250℃,实际检测炉温应控制在检测温度点的±1℃以内。检测过程中检测点温度变化不应大于0.1℃。6.3.3.2300℃~1500℃温度范围用比较法在热电偶检定炉内检测。其方法为:以检定炉为热源,在300℃~1100℃温度范围内,用二等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作标准器;在1100℃~1500℃温度范围内,用二等标准铂铑30-铂铑6热电偶作标准器。将试样与标准热电偶捆扎在一起(标准热电偶的检测端应套上一端封闭的薄壁刚玉套管试样检测端与标准热电偶检测端应处于同一垂直面上。将捆扎好的试样装进热电偶检定炉内,试样插入炉内深度为300mm,炉管内通氩气。当参考端温度为0℃时,检测点温度分别为800℃、1200℃、1400℃、1500℃。实际检测温度应控制在检测温度点的±10℃以内,检测过程中温度变化不应大于1.0℃。6.3.3.31500℃~2500℃温度范围按照JB/T6820规定的方法在高温钨管炉中进行检测。当参考端温度为0℃时,检测点温度分别为2000℃、2200℃,实际检测温度应控制在检测温度点的±10℃以内。检测过程中温度变化不应大于6.3.3.4检测次数每个检测温度点的检测次数不应少于两次。两次检测的热电动势差值不应超过表4规定的允差,取两次检测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6.4不均匀热电动势按6.3.1制备试样。当参考端温度为0℃,检测端温度为1200℃时,用同名极法检测同卷(盘)偶丝间产生的热电动势值。取其最大差值为不均匀热电动势值。6.5可绕性在环境温度为20℃~30℃时,将偶丝在其直径5倍的圆柱体上绕五圈后,用不小于5倍放大镜观察。7检验规则7.1检验分类产品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7.2检验项目7.2.1出厂检验偶丝应经出厂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出厂检验项目如下:5JB/T14355—2023a)表面质量;b)直径;d)不均匀热电动势;e)热电动势(检测点温度:1200℃、1400℃、1500℃)。7.2.2型式检验偶丝的型式检验应按本标准全部检验项目的要求进行。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一般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b)正常生产后,原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时;c)正常生产后,每三年应至少进行一次;d)产品停产12个月后,恢复生产时;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f)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型式检验要求时。7.3抽样规则7.3.1出厂检验应从每卷(盘)偶丝的头、尾各取约1.2m试样,或根据试验要求进行取样。其中表面质量(7.2.1a)和直径(7.2.1b)应对整卷(盘)偶丝检验。7.3.2型式检验应从偶丝成品中任意抽取不少于三卷(盘),在每卷(盘)的头、尾各取1.2m试样。另在任一卷(盘)中截取6m,进行不均匀热电动势试验。7.4判定规则7.4.1出厂检验时,只要有一项不合格,则判定该卷(盘)产品为不合格品。7.4.2型式检验时,只要有一项不合格,则应加倍抽样进行全部项目复验。若仍有不合格项,则判定型式检验不合格。8供应方式、包装和标志8.1供应状态偶丝以退火状态供应。8.2包装偶丝正极、负极应分别包装。直径为0.30mm~0.50mm的偶丝绕成直径不大于120mm的卷,每卷至少捆扎两处;直径为0.05mm~0.30mm的偶丝分别绕在直径不小于50mm的线盘上,丝头应固定在线盘上。每卷(盘)偶丝用防水包装袋封装。8.3标志8.3.1每卷(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