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T 10838-2023 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 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 (正式版)_第1页
JBT 10838-2023 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 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 (正式版)_第2页
JBT 10838-2023 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 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 (正式版)_第3页
JBT 10838-2023 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 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 (正式版)_第4页
JBT 10838-2023 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 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 (正式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1.220CCS97JB代替JB/T10838-2008Buildingconstructionmachineryandequipment—Singlerowcrossroller(2023-12-29发布2024-07-01实施IJB/T10838—2023前言 III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分类和标记 15技术要求 126试验方法 167检验规则 188标志、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 19附录A(资料性)选型计算方法 20附录B(资料性)性能曲线图 23参考文献 29图1J(Z)W结构形式 3图2J(Z)N结构形式 4图3J(Z)U结构形式 5 13图5轴向间隙的测量示意图 17图6外齿轮相对滚道径向跳动的测量示意图 17图7内齿轮相对滚道径向跳动的测量示意图 18图B.1D0=400mmd0=12mm 23图B.2D0=450mmd0=12mm 图B.3D0=500mmd0=12mm 23图B.4D0=560mmd0=12mm 图B.5D0=560mmd0=14mm 24图B.6D0=630mmd0=14mm 图B.9D0=800mmd0=18mm 24图B.10D0=900mmd0=18mm 图B.11D0=1000mmd0=18mm 25图B.12D0=1000mmd0=22mm 图B.13D0=1120mmd0=22mm 25图B.14D0=1250mmd0=22mm 图B.15D0=1400mmd0=22mm 25图B.16D0=1250mmd0=28mm 图B.17D0=1400mmd0=28mm 26图B.18D0=1600mmd0=28mm 图B.19D0=1800mmd0=28mm 26图B.20D0=1600mmd0=36mm JB/T10838—2023图B.21D0=1800mmd0=36mm 26图B.22D0=2000mmd0=36mm 图B.23D0=2240mmd0=36mm 27图B.24D0=2500mmd0=36mm 图B.25D0=2500mmd0=45mm 27图B.26D0=2800mmd0=45mm 图B.27D0=3150mmd0=45mm 27图B.28D0=3550mmd0=45mm 图B.29D0=4000mmd0=45mm 28表1JW型基本系列参数表 6表2JN型基本系列参数表 9表3JU型基本系列参数表 12表4滚柱的精度等级及表面硬度 13表5滚锥精度等级及锥角 13表6非金属夹杂物要求 14表7热处理硬度 14表8滚道表面淬硬层深度及回火带宽度 14表9齿轮淬硬层深度 14表10滚动体与滚道接触长度l0 14表11隔离宽度 15表12轴向及径向间隙 15表13齿轮相对滚道径向跳动 15表14轴向及径向负间隙 15表15检验项目 19表A.1静容量系数f0 20表A.2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安全系数fs 21表A.3螺栓在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中的最小拧入长度l 22JB/T10838—2023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代替JB/T10838-2008《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与JB/T10838-200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修改了技术要求的内容(见第5章):.修改了表1、表2的齿轮参数;.修改了滚柱的等级及硬度;.修改了套圈材料种类及要求;.修改了滚道淬硬层深度的极限硬度要求;.修改了齿轮淬火硬度及淬硬层深度要求;.修改了成品组装精度检测项目及系列值。——增加了检测方法(见第6章):.增加了滚道和齿部淬硬层深度的无损检测方法;.增加了回转支承齿轮相对滚道径向跳动的检测方法。——修改了检验规则等相关内容(见第7章)。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28)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马鞍山统力回转支承有限公司、北京凯博擦窗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安徽环球传动科技有限公司、马鞍山方圆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宝武集团马钢轨交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柳州柳工挖掘机有限公司、北京建筑机械化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侯宁、毕娟娟、李沿沿、李振东、何东生、黄林松、廖金军、李志军、郭建武、张宗江、孙艳秋、谷从余、马太林、邓荣杰、麻成标、王爱丽。本文件所代替文件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JJ36.2-91;——JG/T67-1999;——JB/T10838-2008。1JB/T10838—2023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本文件界定了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用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分类、标记和技术要求,描述了相应的试验方法,规定了检验规则以及标志、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用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的制造,起重机械、矿山机械、港口机械等设备用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的制造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699优质碳素结构钢GB/T1299工模具钢GB/T1356通用机械和重型机械用圆柱齿轮标准基本齿条齿廓GB/T3077合金结构钢GB/T3098.1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栓、螺钉和螺柱GB/T3098.2紧固件机械性能螺母GB/T4661滚动轴承圆柱滚子GB/T6402钢锻件超声检测方法GB/T10095.1圆柱齿轮精度制第1部分:轮齿同侧齿面偏差的定义和允许值GB/T10095.2圆柱齿轮精度制第2部分:径向综合偏差与径向跳动的定义和允许值GB/Z18620.1圆柱齿轮检验实施规范第1部分:轮齿同侧齿面的检验GB/Z18620.2圆柱齿轮检验实施规范第2部分:径向综合偏差、径向跳动、齿厚和侧隙的检验GB/T30895热轧环件HG2349聚酰胺1010树脂HG/T2811旋转轴唇形密封圈橡胶材料JB/T10235滚动轴承圆锥滚子技术条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轴向负间隙axialnegativeclearance回转支承中的滚动体和内、外圈之间产生预定变形的轴向分量。3.2径向负间隙radialnegativeclearance回转支承中的滚动体和内、外圈之间产生预定变形的径向分量。4分类和标记4.1分类4.1.1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用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以下简称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按齿轮传动方式分为:a)W—外齿式(见图1);2JB/T10838—2023b)N—内齿式(见图2);c)U—不带齿式(见图3)。4.1.2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按安装连接孔形式(见图1~图3)分为:a)A型—内、外圈安装孔均为通孔;b)B型—内、外圈安装孔均为螺孔;c)C型—外圈安装孔为螺孔、内圈安装孔为通孔;d)D型—外圈安装孔为通孔、内圈安装孔为螺孔。4.1.3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按滚动体形式分为:a)滚柱式(代号J);b)滚锥式(代号Z)。4.2标记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型号应按下述方法标记:●特殊标记代号齿轮模数分类代号A滚动体公称直径mm 滚道中心直径mm 安装连接孔形式代号ABCD齿轮传动形式代号WNUJZJZ单排交叉滚锥式回转支承代号齿轮模数分类代号中,用“A”标注的是该规格的大模数,不加标注的是该规格的小模数。标记示例:JWC1250·28AJB/T10838-××××ZNB1400·28JB/T10838-××××3JB/T10838—2023A型D0——滚道中心圆直径D——外圈外圆直径Du——外圈安装孔分布圆直径H——总高T——安装孔螺纹长度n——油孔个数d——齿轮分度圆直径da——齿顶圆直径z——齿数x——变位系数L——齿宽图1J(Z)W结构形式4JB/T10838—2023A型D0——滚道中心圆直径D——外圈外圆直径Du——外圈安装孔分布圆直径H——总高d1——安装螺纹孔直径T——安装孔螺纹长度n1——油孔个数d——齿轮分度圆直径da——齿顶圆直径z——齿数x——变位系数L——齿宽图2J(Z)N结构形式5JB/T10838—2023A型D0——滚道中心圆直径D——外圈外圆直径Du——外圈安装孔分布圆直径H——总高T——安装孔螺纹长度n——油孔个数图3J(Z)U结构形式4.3基本系列参数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基本系列参数见表1~表3。6JB/T6JB/T108382023—表1JW型基本系列参数表DdnHhDuDnфnDuDnd1TnZmddaLx1402434544554564575686896887JB/T7JB/T108382023—表1(续)DdnHhDuDnфnDuDnd1TnzmddaLx8088JB/T8JB/T108382023—表1(续)DdnHhDuDnфnDuDnd1TnzmddaLx0注1:型号栏中,中间空格为安装连接孔形9JB/T9JB/T108382023—表2JN型基本系列参数表DdnHhDuDnфnDuDnd1TnzmddaLx140243454455456457568689688JB/TJB/T108382023—表2(续)DdnHhDuDnфnDuDnd1TnzmddaLx8080JB/TJB/T108382023—表2(续)DdnHhDuDnфnDuDnd1TnzmddaLx0JB/T10838—2023表3JU型基本系列参数表DdnHhDuDnфnDuDnd1Tn123456789JU□900.185技术要求5.1滚动体5.1.1滚柱滚柱的材料、公差及技术要求应符合GB/T4661的规定。滚柱的精度等级及表面硬度应符合表4的规定。JB/T10838—2023表4滚柱的精度等级及表面硬度公称直径dμm35.1.2滚锥滚锥形式见图4。滚锥的材料、公差及技术要求应符合JB/T10235的规定,滚锥精度等级及锥角应符合表5的规定。表5滚锥精度等级及锥角1234567895.2套圈材料和毛坯5.2.1套圈材料应选用符合GB/T699、GB/T1299及GB/T3077规定的50Mn、42CrMo、50CrMo,45MnV、50MnV、5CrMnMo或不低于其力学性能的材料。5.2.2毛坯应符合GB/T30895要求。5.2.3毛坯的非金属夹杂物要求应符合表6规定。5.2.4毛坯晶粒度应不低于6级。5.2.5毛坯超声波探伤应符合GB/T6402中的3级要求。JB/T10838—2023表6非金属夹杂物要求ABCD5.3热处理要求5.3.1内、外圈滚道应进行淬火处理,滚道表面硬度应符合表7的规定;淬硬层深度应不低于表8的规定;允许有一个淬火回火带,回火带宽度不大于表8的规定,并应在外露处打上明显标记;滚道表面不得有裂纹。5.3.2齿部淬火的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其表面硬度应符合表7的规定。齿根、齿面淬硬层深度应符合表9的规定。表7热处理硬度表8滚道表面淬硬层深度及回火带宽度滚动体公称直径d0表9齿轮淬硬层深度785.4滚动体与滚道接触长度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的滚动体与滚道接触长度应不小于表10的规定。表10滚动体与滚道接触长度l05.5隔离块JB/T10838—20235.5.1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滚动体之间应设置隔离块,隔离宽度应符合表11的规定。5.5.2隔离块材料应选用符合HG2349规定的聚酰胺1010树脂或其他具有同等性能的塑料、青铜等。隔离块应有储存润滑油脂的沟槽,不应有毛刺、裂纹等缺陷。表11隔离宽度db33445565.6密封条密封条应选用符合HG/T2811的SN7453型丁腈橡胶或其他具有同等性能的材料,密封条硬度不应低于邵尔70HA。5.7径向定位当要求径向定位时,定位面的内圆公差为H9,外圆公差为h9。5.8成品组装精度成品组装后,轴向及径向间隙和齿轮相对滚道径向跳动应符合表12、表13的要求。轴向和径向负间隙应符合表14的要求。表12轴向及径向间隙滚动体公称直径d0.006~0.006~0.010~0.010~0.016~0.016~0.020~表13齿轮相对滚道径向跳动400~560~800~1000~1250~1800~2500~齿轮相对滚道径向跳动≤表14轴向及径向负间隙-0.005~-0.025-0.008~-0.045-0.010~-0.050-0.012~-0.063-0.016~-0.080-0.020~-0.120-0.2005.9齿轮5.9.1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的齿轮原始齿廓应符合GB/T1356规定的基本齿廓。WP=2m,齿距p=πm,顶隙cp=0.25m,齿根圆角半径ρFp=0.38m。5.9.2齿轮精度的公差和要求应符合GB/T10095.1和GB/T10095.2的规定。表面不需热处理的齿轮各项精度级别不应低于10级。5.10润滑装置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应有润滑装置,润滑点的数量不应少于2个。JB/T10838—20235.11组装要求5.11.1滚动体应按批尺寸变动量检查分组;不应有裂纹、麻点等不良现象。5.11.2组装成成品后,滚动体和滚道之间应注满锂基润滑油脂,表面涂防锈油或涂防锈漆。5.11.3在主机上安装后,除齿面部分和密封圈外,其余外露部分应涂防锈漆或防锈油。5.11.4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内外圈应能正反灵活平稳地相互转动,不应有卡滞、异常声响和冲击。5.12安装要求5.12.1齿圈回火带(外部标记处)及设有滚动体装拆孔堵塞处应置于非负荷区、非经常负荷区或轻负荷区;回火带和滚动体装拆堵塞孔应互相错开180°安装。5.12.2安装转台和底座的平面度不应超过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的轴向间隙的最大值(见表5.12.3安装转台和底座应有足够的刚度,在额定负荷作用下,变形量不应超过转台和底座平面度的6倍。5.12.4安装螺栓应符合GB/T3098.1中螺栓性能等级的规定,螺母应符合GB/T3098.2的规定。螺栓的预紧应力应为螺栓材料屈服点的(0.6~0.7)倍。5.12.5三排柱式回转支承的选型计算方法参见附录A。6试验方法6.1滚道及齿部淬火质量的检测6.1.1在相同工艺条件下(相同的感应器、相同的冷却液、相同的淬火设备和相同的淬火工艺参数),测a)解剖试件检测滚道和齿部的淬硬层深度及金相组织,或采用无损检测仪器检测滚道和齿部的淬硬层深度;b)按热处理要求检查表面淬火硬度、淬火裂纹和回火带宽度。6.1.2当主要淬火质量达不到要求时,应停止在该条件下的淬火处理,调整淬火工艺或改进设备后,经试验及试件解剖检测,淬火质量达到规定指标后方可投入使用。6.2滚道及齿轮表面硬度的检测表面硬度应采用无损检测仪器进行检测。6.3滚柱与滚道接触长度的检测检测步骤如下:a)在滚道上涂以红丹;b)将未装密封圈的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水平放在平台上;c)空载条件下,匀速转动,检查其两侧接触长度,接触长度应符合表10的规定。6.4轴向间隙的测量测量步骤如下:a)将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一套圈的基准水平面置放于平台上;b)沿圆周均布三个测量仪,测量表座置于此套圈的上平面,测头指在另一套圈的上平面上;c)沿圆周三处缓慢抬起另一套圈直至回转支承的基准水平面离开平台,此时三个测量仪的所测得移动量的平均值即为轴向间隙,测量示意图见图5。6.5径向间隙的测量测量步骤如下:a)将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垂直放在平面(或V形架)上;b)在一套圈上安放测量仪,并使测头指在另一套圈上;JB/T10838—2023c)吊起一套圈,用另一套圈的自重测量其间隙,沿圆周均布测量三处(其值均应在规定范围内取其平均值即为径向间隙。图5轴向间隙的测量示意图6.6齿轮相对滚道径向跳动的检测6.6.1外齿轮相对滚道径向跳动的测量测量步骤如下:a)将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内圈基准面水平放于三等分支点或大平台上;b)根据齿轮的模数选取量棒的规格,量棒的直径应能使量棒放入齿槽内时高于齿顶,量棒直径约为齿轮模数的1.55倍;c)将量棒放置在齿槽内并按紧,将表头指在量棒位置;d)转动齿圈,使表头经过量棒最高点,读取量棒最高点处表头数值;e)按上述方法读取每个齿槽的量棒最高点数值,所测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齿轮相对滚道的径向跳动值,测量示意图见图6。图6外齿轮相对滚道径向跳动的测量示意图6.6.2内齿轮相对滚道径向跳动的测量测量步骤如下:a)将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外圈基准面水平放于三等分支点或大平台上;b)根据齿轮的模数选取量棒的规格,量棒的直径应能使量棒放入齿槽内时高于齿顶,量棒直径约为齿轮模数的1.68倍;c)将量棒放置在齿槽内并按紧,将表头指在量棒位置;d)转动齿圈,使表头经过量棒最高点,读取量棒最高点处表头数值;e)按上述方法读取每个齿槽的量棒最高点数值,所测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即为齿轮相对滚道的径向跳动值,测量示意图见图7。JB/T10838—2023图7内齿轮相对滚道径向跳动的测量示意图6.6.3其他回转支承齿轮相对滚道径向跳动的测量允许采用其他方法。6.7齿轮精度的检测齿轮精度的检验按GB/Z18620.1和GB/Z18620.2给出的方法进行。7检验规则7.1检验分类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的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7.2出厂检验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出厂前应逐套进行质量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出厂检验项目见表7.3型式检验7.3.1回转支承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a)试制新的规格产品时;b)采用新的材料或采用新的加工和热处理工艺时;c)同一规格产品采用同一加工和热处理工艺连续生产四年时;d)产品长期停产后,恢复生产时;e)国家质量监督机构提出进行型式检验要求时。7.3.2型式检验项目见表15。7.4抽样型式检验采取随机抽样法抽取一台试验样件。7.5判定规则7.5.1出厂检验中,回转支承应全部达到表15中检验项目的要求,若有一项不合格则判定为不合格品。7.5.2型式检验中,回转支承应全部达到表15中带“*”检验项目主要性能指标的要求,若有一项不合格则判定为不合格品;已达到上述带“*”项目主要性能指标的要求,但其它项目有3项以上未达到要求时,可由生产厂返修,返修后检验仍达不到要求,则判定为不合格品。JB/T10838—2023表15检验项目1√√2√√√√√√√√√√√√√9√√√√√√√√8标志、随行文件、包装、运输和贮存8.1标志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及其包装的外部应有产品标志,标志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a)制造厂名;b)产品名称型号;c)运输质量;d)包装日期。8.2随行文件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应由制造厂质量检验部门检测,并向用户提交质量检验合格证书。合格证中应注明:a)制造厂名;b)产品名称、型号、生产批号;c)制造日期;d)出厂检验项目的检测结果;e)使用的标准及年代号。8.3包装短途运输的可用麻布多层紧裹,外层用塑料布包扎;长途运输及多次搬运的,应用木箱包装,内外圈在木箱内应有木楔固定。8.4运输运输过程中,在运输工具上的堆放,只允许水平放置并应有防止滑动的措施。8.5贮存如需多个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重叠在一起水平堆放,在每个回转支承之间在圆周方向应至少均匀放置3~5个垫块,并且上层垫块和下层垫块在圆周方向的位置上应一致。不应将回转支承竖起放置。堆放的场地应平整、干燥,防雨雪。JB/T10838—2023(资料性)选型计算方法A.1外载荷的确定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上的外载荷是组合后的总载荷,包括:a)总倾覆力矩M,单位为牛顿毫米(N·mm);b)总轴向力P,单位为牛顿(N);c)总倾覆力矩M作用平面的总径向力Hr,单位为牛顿(N)。在M、P、Hr计算过程中,应根据主机的工作类型,考虑其工作条件,按实际计算工况,最不利载荷组合进行计算。A.2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的当量静容量按公式(A.1)计算。C0=f0xd0xl0xxsinC0………………(A.1)式中:C0—当量静容量,单位为牛顿(N);d0—滚动体公称直径,单位为毫米(mm);l0—滚动体的接触长度,按表10选取,单位为毫米(mm);C0—公称接触角,C0=45°;f0—静容量系数,按表A.1选取,单位为牛顿每平方毫米(N/mm2)。;z—滚动体数量,按公式(A.2)计算(z取较小的圆整值)。00.5d0)/(d0+b) (A.2)D0—滚道中心直径,单位为毫米(mmb—隔离块隔离宽度,按表4选取,单位为毫米(mm)。表A.1静容量系数f0N/mmA.3选型计算根据组合后的外载荷M、P、Hr,按公式(A.3)计算当量轴向载荷。CP=P+4+2.5Hr…………(A.3)式中:pC—当量轴向载荷,单位为牛顿(N)。p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选型应满足公式(A.4)要求:JB/T10838—2023C0CPfs……………………(A.4)式中:fs—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安全系数,按表A.2选取。当径向力小于轴向力的10%时,可以根据组合的外载荷M、P各乘以安全系数fs后直接在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性能曲线图上比较安全性。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性能曲线图见附录B。表A.2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安全系数fs安全系数fs>1.20~1.30>1.30~1.45>1.45~1.70A.4齿轮转动参数A.4.1与外齿式和内齿式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啮合的小齿轮应采用GB/T1356规定的基准齿形。小齿轮齿数z1不应小于12。A.4.2根据小齿轮参数,与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大齿轮啮合时可满足下述条件:a)啮合的重迭系数ε≥1.2;b)小齿轮齿顶厚Se1≥0.4m(模数);c)小齿轮不发生根切;d)齿根过渡处不发生啮合干涉。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齿轮应按GB/T3480进行强度计算。用户可根据齿轮的工作条件,对内、外齿圈齿部硬度提出淬硬或调质的不同要求。小齿轮应采取相应措施提高齿轮强度。A.5安装螺栓的选择A.5.1螺栓按GB/T3098.1和GB/T5782选用,亦可自行设计大六角头螺栓。性能等级为8.8级、10.9级和12.9级。A.5.2紧固螺母按GB/T3098.2和GB/T6175选用或自行设计大六角螺母。其性能等级应与螺栓相匹配。A.5.3不应采用弹簧垫圈防松。建议采用具有双面防松齿纹并经淬硬的平垫圈防松或双螺母防松或涂胶防松。当采用双螺母防松时,可选用GB/T6170规定的两个螺母;也可选用GB/T6175规定的一个厚螺母和GB/T6172.1规定的一个薄螺母,外螺母为厚螺母,内螺母为薄螺母。两螺母材料相同。A.5.4对于一般建筑机械,建议采用10.9级螺栓。对于额定载荷下螺栓静强度和最大载荷下螺栓屈服强度要求很高,而对疲劳强度要求不严格时,可选用12.9级螺栓。对于载荷频繁多变,螺栓疲劳强度要求极为严格的场合,可选用8.8级螺栓。A.5.5螺栓应有足够的预紧扭矩。拧紧螺栓时,应在螺栓的螺纹及螺母端面涂润滑油,并用扭矩扳手在圆周方向对称均匀多次拧紧。最后一遍拧紧时,各个螺栓上的预紧扭矩应大致均匀,预紧扭矩按公式(A.5)计算:Mn=7σsd13/102…………………(A.5)式中:JB/T10838—2023Mn—螺栓上达到的预紧扭矩,单位为牛顿毫米(N·mm);σs—该螺栓材料的屈服点,单位为兆帕(MPa);d1—螺栓公称直径,单位为毫米(mm)。A.5.6当采用螺孔安装联接方式时,螺栓在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中的最小拧入长度l大于表A.3的规定。此时,螺栓孔应有防水盖。表A.3螺栓在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中的最小拧入长度l0.70T0.75T0.80TA.5.7为确保螺栓工作的可靠性,避免螺栓预紧力的不足,在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工作的第一个100h和500h后,均应检查螺栓预紧扭矩。此后每工作1000h应检查一次预紧扭矩。A.6回转摩擦阻力矩的计算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摩擦阻力矩可按下述方法计算。A.6.1匀速回转时摩擦阻力矩外载荷在回转支承滚动体上产生的总压力按公式(A.6)计算:Pz=3+1.79Hr……………(A.6)匀速回转时摩擦阻力矩按公式(A.7)计算:Mmy=μxPzx………………(A.7)式中:Mmy—匀速回转时摩擦阻力矩,单位为牛顿毫米(N·mm);Pz—由载荷P、M、Hr在回转支承滚动体上产生的总压力,单位为牛顿(N);μ—回转支承滚动综合摩擦系数。对于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滚道淬火后经精磨加工:μ=0.010;滚道淬火后只经抛光:μ=0.014。A.6.2启动时摩擦阻力矩MmQ1.5~1.7)Mmy…………(A.8)式中:MmQ——启动时摩擦阻力矩,单位为牛顿毫米(N·mm)。JB/T10838—2023(资料性)性能曲线图B.1性能曲线图条件本附录中各规格的单排交叉滚柱(锥)式回转支承性能曲线符合下述条件:a)滚道表面硬度不小于55HRC;b)公称接触角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