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_第1页
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_第2页
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_第3页
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_第4页
中学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物课程标准解读2生物教育的目的学生开展的需要社会开展的需要生物科学开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的根本性质是群众教育,而不是精英教育;义务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普通公民,而不是科学家;义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科学素养,而不是专业素养。3教育最终是为了社会的开展!生物课程标准解读5国家课程标准是由教育部公布的带有指令性的、重要的国家文件,是国家对根底教育课程的根本标准和要求。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根底。生物课程标准编制过程

2000年5月,国家教育部根底教育课程教材开展中心,组成研究队伍。2000年7月,“国家根底教育课程改革工程”正式启动。2001年3月底,《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面世。配套的《生物》实验教材也从2001年9月在实验区开始实验。62005年9月开始,义务教育新课程在大陆全面展开。2003年初,《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的研制工作已根本完成,并由教育部正式公布。高中新课程于2004年开始实验。原定2009年在大陆全面展开。7生物课程标准结构前言:课程性质、课程根本理念、标准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学习目标、行为目标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对学习目标做了具体的说明。“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相同点“编教材、教学、评估、命题”的依据不同点内容标准的陈述主要描述了学生在某一阶段学习后的学习成果强调的是具体的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国家制定的初中、高中阶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最高要求而生物学教学大纲是统一的要求目标要求生物课程标准中的要求包括了认知、情感和能力三个领域而生物教学大纲则主要侧重在知识方面的要求学习结果的描述对于学习结果的描述都是可见的行为抽象的术语来表示学习结果教师的任务教师的任务是要落实课程标准,而不仅仅是教好一本教科书,弹性较强要求教师“忠于教材、分析教材、教好教材”,刚性较强10

大纲内容框架植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细菌、真菌、病毒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人体解剖与生理卫生遗传、进化、生态课程标准内容框架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和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多样性健康的生活生物技术一、中学生物学课程理念初中高中1.面向全体学生1.提高生物科学素养2.提高学生科学素养2.面向全体学生3.倡导探究性学习3.倡导探究性学习4.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关于“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时机。

课程的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便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等学生的需要。

教师在学习资源的分配上对待每一个学生应该是公平的。

教师必须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生。1.传统的生物教科书在教授运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大都强调“用右手握住镜臂,用左手托住显微镜的底部”,“用右手画图”等显微镜使用的根本要求。这是对显微镜操作技能标准化的要求。2.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江苏版〕在相关技能的要求的阐述上那么有所不同。在“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要求”中,教科书提出“搬动显微镜的时候,一只手应托在显微镜的底部,另一只手握住镜臂”。[事实]14生物科学素养

生物课程标准对于生物科学素养的解释是:“生物科学素养是指参加社会生活、经济活动、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包括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1〕科学知识2〕科学原理与方法3〕科学、技术与社会〔STS〕4〕科学态度和科学的世界观15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现状我国公众科学素养状况变化比较〔%〕

19921994199620012003基本理解科学知识的公众30.133.830.6基本理解科学过程的公众2.63.42.7基本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的公众1.92.33.3基本具备科学素养的公众0.30.31.41.982001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基本科学观点正确率错误率不知道a.地心非常热39.09.351.2b.所有的辐射都是人为造成的46.09.943.6c.人类呼吸的氧气来自植物61.414.523.6d.父亲的基因决定孩子的性别38.728.032.7e.激光因汇聚声波而产生15.88.974.5公众对25个根本科学观点的了解程度〔%〕f.电子比原子小24.214.161.1g.抗菌素能杀死病毒17.643.538.3h.宇宙产生于大爆炸17.317.264.8i.数百万百年来我们生活的大陆一直在缓慢地漂移44.66.748.1j.就我们目前所知,人类是从早期动物进化而来70.35.523.8k.吸烟会导致肺癌81.75.612.4l.早期人类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29.617.052.8m.被辐射过的牛奶经过煮沸后可以安全饮用28.113.158.2n.热气流上升,冷气流下降59.36.433.8o.月亮本身不会发光65.311.622.6p.发射火箭等空间探索活动影响气候20.125.753.6q.盐的成分是碳化钙39.110.649.7r.抛一枚硬币得到国徽面的机会是一半43.018.438.0s.钻石是非金属材料46.512.040.7t.皮球抛起后会落下是因为地球的引力作用68.35.126.0u.光速比声速快74.42.422.8v.植物在夜间的呼吸是吸进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13.955.430.1w.细胞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64.52.732.2x.肝制造尿45.58.645.3y.阳光可导致皮肤癌42.918.538.0学生开始这门课的时候,他们一般不是零起点;而当他们结束这门课程的学习时,他们大多数也不会到达课程目标的100%。但他们所有的人都应在原有的起点上前进了许多。——澳大利亚生物教育家DavidMorgan博士22关于“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探究性学习的概念探究性学习指学生通过类似于科学家探究活动的方式获取科学知识,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会科学的方法和技能、科学的思维方式,形成科学观点和科学精神。科学探究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同时是生物课程的学习目标探究性学习的特征:

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与生成性学生真正地动手动脑23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探究”?怎样理解“探究教学”?对以下观点你有何看法?试着说说理由。24探究是一个”全“或“无”的关系。所有的科学知识都应该用探究的方式来教授。仅当学生提出并研究自己的问题时,才会产生真正的探究。只要学生参与强调动手的学习活动就能保证教与学是探究性的。25初中《课程标准》中5个科学探究案例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酸雨的危害探究蚂蚁的行为探究食物保鲜的方法探究酒精对水蚤心律的影响26关于“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理念

教学中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命现象、发生的变化、提出问题、探究其原因。STS〔科学、技术与社会〕教育所积极倡导的。生物学就在每个学生身边。2728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科学探究核心是什么?二、内容标准

初中生物学内容标准由10个一级主题组成每个一级主题一般又由假设干二级主题组成二级主题包括具体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2930

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

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主线——人与生物圈主线——人与生物圈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生物与环境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的多样性生物技术健康地生活科学素养、公民素养科学探究将“科学探究”贯穿在其他的9个教学主题中;提出了生物圈的概念和视野;开始强调技术溶入到教学过程中;提出了健康的生活,2个地方提到了人;打破了过去过于强调以学科为中心的弊病。31主要特点32初中生物学中的植物学局部绿色开花植物的形态结构植物的类群植物分类初中生物学中动物学局部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线性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这和高校的植物学、动物学完全一样33

大纲内容框架植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细菌、真菌、病毒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人体解剖与生理卫生遗传、进化、生态课程标准内容框架科学探究生物体的结构和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圈中的人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生物的多样性健康的生活生物技术34植物的形态、结构、分类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根的结构和功能叶的结构和功能茎的结构和功能花的结构和功能果实的结构和功能植物的类群:藻类、苔藓、蕨类、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绿色植物的一生绿色开花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绿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有关植物类群的知识那么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加以阐述。“科学探究”主题理解科学探究开展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作出假设的能力制定方案的能力实施方案的能力得出结论的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案例: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36目的:探究哪些环境因素影响鼠妇的分布。材料器具:培养皿,吸水纸,纸板等。请你根据资料设计探究方案,并思考:〔1〕如何提出问题;〔2〕如何通过设计对照控制单一变量。鼠妇介绍鼠妇又称“潮虫”,也叫“西瓜虫”、“团子虫”,属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潮虫亚目。身体大多呈长卵形,成体长9—15毫米,背腹扁平,呈灰褐色、灰蓝色;能卷曲成团,是草食的陆栖类群,海边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地都有分布。欣赏视频,思考学习该探究活动中值得你学习的有哪些?该探究活动中缺乏之处有哪些?科学探究是否一定要严格遵守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方案、实施方案、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这六个环节?40高中生物课程模块设置

必修模块选修模块生物1:分子与细胞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生物2:遗传与进化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生物3:稳态与环境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41必修模块选择的是生物科学的核心内容,也是现代生物科学开展最迅速、成果应用最广泛、与社会和个人生活关系最密切的领域。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开展的需要而设计的。42主要特点有助于学生较深入地认识生命的物质根底和结构根底,理解生命活动中物质的变化、能量的转换和信息的传递;领悟观察、实验、比较、分析和综合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应用;科学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43“生物1:分子与细胞”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生命的延续和开展,了解遗传变异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领悟假说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物种繁衍过程中的对立统一,生物的遗传变异与环境变化在进化过程中的对立统一,形成生物进化观点。44“生物2:遗传与进化”模块有助于学生认识发生在生物体内部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生命系统的稳态,认识生命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性;领悟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形成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开展的观念。45“生物3:稳态与环境”模块“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模块适于继续学习理工类专业或对实验操作感兴趣的学生学习。“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模块适于继续学习人文和社会科学类专业及直接就业的学生学习。“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类专业奠定根底。46三、课程目标

原大纲的教学内容那么仅仅表达为知识和技能〔“双基”〕要求。标准那么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要求全部列入“具体内容标准”。47我国高中生物课程的总目标获得关于生命活动根本规律和生物技术的根底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方面的应用。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树立创新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48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较强的生物学根本操作技能,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认识科学的性质、技术的性质,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初步了解生物科学及相关的应用领域,为日后进一步学习和参与社会生活做好必要的准备。49中学生物学课程的具体目标知识方面的目标根底知识〔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知识的应用能力方面的目标1.实验操作技能2.科学探究技能3.获得信息的能力4.思维能力和思维习惯50科学探究技能〔过程技能〕包括:观察、测量、分类、变量分析、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预期、设计实验、进行实验、记录数据、绘图、用数学方法处理数据,数据的整理成表,对结果的解释,得出结论。学生应该知道哪些问题是科学问题——才能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51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形成某些观点〔如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以及培养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创造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感等,确立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开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开展观念等等。52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参与绿化家园的活动;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探讨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搜集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的事例;探讨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53eg.知识性目标动词各水平的要求

内容标准中使用的行为动词

了解水平: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描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例说出。理解水平: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说明,举例说明,概述,区别,解释,选出,收集,处理,阐明。应用水平: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