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一古诗阅读第一篇阅读理解真题回放一、(2019·黔东南、黔南、黔西南)阅读古诗,完成1、2题。(6分)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幽篁”“深林”“明月”这些景物,描绘出了一幅什么图景?(3分)【答案】描绘出一幅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静、寂图景,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幽篁”指幽深的竹林,对普照大地的月亮,用一个“明”字来形容其皎洁,第一句的“篁”与第三句的“林”,是重复写诗人置身其间的竹林,而在竹林前加“幽”“深”两字,说明这是一片既幽且深的茂密的竹林。
答案由此可得。2.诗人选择“独坐”“人不知”的隐居生活,为什么却不觉得孤独?(3分)【答案】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有他陪伴,向他倾述,所以就不觉得孤独。【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并感悟诗人情感的能力。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独坐”“人不知”,说明只有诗人独自一人,没人知道,没人理解,本应孤独的,但此时“明月来相照”。本句中的一个“明月”,出神入化,赋予了人的性格,将静态的景物动态化,描绘了明月似自己的知己一样,这样方可探究出不孤独之因来。二、(2018·黔东南、黔南、黔西南)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3、4题。(6分)山行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①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②。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色。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3.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3分)【答案】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希望友人留下共赏美景的真情。【解析】本题考查感悟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这首诗紧扣诗题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中,描绘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画。最后两句采取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笔法,进一步劝慰客人既来之,则安之,不要错过美好春光。由此,便可从两个方面总结出诗人的思想感情。4.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3分)【答案】“弄”字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中重点字词(炼字)的能力。可从该字运用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其作用。本诗中的一个“弄”字,出神入化,给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将静态的景物动态化,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考点解码一、“品味精妙炼字”考点知识品析古诗词中的精妙词语的形象生动的表达效果或所蕴藏的思想情感是中考的重要考点。它考查的是对语言的感受力,要求考生具有品味、分析语言的能力。炼字,主要是领会关键性动词、形容词及诗眼、词眼。二、“赏析诗词佳句”考点知识赏析诗词佳句是古诗词鉴赏关注的热点,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赏析诗词佳句又称“炼句”,主要是品评具有哲理、比喻、暗示、象征、抒情等意味的句子。本考点主要是考查对诗词佳句的句意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以及佳句如何精确地表现意境、主旨或情感的作用的分析。三、“描述意境画面”考点知识诗歌的“意境”,是作品中通过对寄托情感的自然景物、生活画面等形象的描写,体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一切景语皆情语”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艺术境界,简言之,就是情与景的和谐统一。体会意境,就要反复揣摩诗词中融入情感的形象,借助联想和想象,理解感受“此时”“此景”“此人”的“此情”,从而把握诗词的画面气氛和思想感情。四、“感知艺术形象”考点知识诗词的“形象”,指的是诗词作品创造出来的,寄寓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理想的具体形象,可分为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即意象)。感知古诗词的艺术形象,要求考生根据诗词描写的具体形象与画面准确地把握形象的特征,深刻理解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与典型意义。形象的意义包括作者的情感、理想、品性等。有时诗句中运用了含蓄、象征、双关、比拟等手法,就要注意体察诗人的写作意图,结合诗人的人世际遇,展开联想,深入分析。五、“辨识修辞手法”考点知识本考点要求考生辨识古诗词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借代、排比、顶真、互文等。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六、“分析表达方式”考点知识本考点主要考查对古诗词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的辨识,并分析运用了某种表达方式的表达作用。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考查的重点是抒情和描写。其中,抒情可分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手法常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等)七、“鉴赏表现手法”考点知识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照、衬托、渲染、烘托、用典、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本考点主要考查对古诗词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的辨识,并分析其艺术效果。八、“感悟主旨情感”考点知识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本考点就是考查对古诗词“思想内容”的概括与感悟。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根据诗词内容,古诗词题材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六大类:1.送别类。主要是写亲友分别时的不舍之情,或者写分别后的思念。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这两首诗就分别表达了这两种情感。2.思乡类。主要写对家乡的思念,或写对亲人的牵挂。如杜甫的《绝句》“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写的就是诗人思归又不能回的伤感情绪。3.感怀类。或表达缅怀古人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之叹,或表达对人生世事的感慨。如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中可见诗人政治失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诗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这种复杂的情感却无人理解。4.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前者如杜甫的《登岳阳楼》,后者如辛弃疾的《破阵子》。5.闲适类。或表达恬淡的心境,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前者如赵师秀《约客》,后者如陆游的《游山西村》。6.写景类。主要是描绘美好风光,抒发喜爱或向往之情。如韩愈的《春雪》,借白雪盼春之景,表现对春天的向往之情。古人云“诗言志”,这里的“志”主要指诗人的情怀。诗人的情怀有直接抒发和间接抒发两种,但诗贵含蓄,所以,考思想感情绝大多数考那些耐人寻味的情怀。本考点具体涉及“概括内容主旨”和“感悟诗人情怀”两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及其深层内涵。【典例1】(2019·湖南娄底市)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送凌十一①归长沙曾国藩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世间万事皆前定,行止迟速非自由。谋道谋食两无补,只有足迹遍九州。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注释】①凌十一:作者的朋友。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答案】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解析】此题考查描绘诗歌意境画面的能力。首联中的关键词“微雨”“残秋”“落叶”,表现出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情景。然后结合诗歌的感情基调,可分析出句子给人以凄凉伤感的感受。再结合诗题“送凌十一归长沙”,可分析出作者的与友人的不舍之情。考点一:描述意境画面【答题技巧】解题思路一般有三个步骤:1.全面寻找诗句中描述的形象和描述的内容。2.通过想象,转换成完整的画面,特别要留意画外之画、象外之象。3.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或用简明贴切的语言概括。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答案】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要根据诗歌的主题、作者的情感或写作背景来分析。“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句子字面的意思是劝君一杯酒,快乐起来吧,大丈夫历来都是看轻万里漂泊。“轻万里”,指对于四处漂泊的处境,应振作精神,坦然面对。由此延伸开去,可分析出大丈夫志在四方,以饱满的精神奔赴目的地,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考点二:理解诗句含义(含意)【答题技巧】1.先看诗词作者当时身处的环境和境遇。2.再看诗词所写的物和景,如雪雨月、落叶流水、大雁之类的,一般这些物和景都有固定的含义。3.将这些物和景连起来组成意境,比如秋夜落雨之类的。4.再联系作者的境遇和内心的思想,都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由此就可以理解古诗词的意义了。5.分析名句中蕴涵的深刻哲理。分析时要先从字面入手,重点放在由此推出的一般规律,体会它给人深刻的思考和启示。【典例2】(2019·四川攀枝花市)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晚春韩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3.这首诗突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一手法。【答案】拟人的修辞,把“草树”写得有知觉,知道春天将要归去;百花“斗”艳,写出花儿像人一样竞相展示自己的美丽;“无才思”“惟解”赋予了“杨花榆荚”人一般的情感。【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写作手法的能力。根据“知春”“斗”“无才思”“惟解”等描写人的词语判断原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答题时,要具体分析诗人运用拟人手法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诗人全用拟人手法,糅人与花于一体,不说人之惜春,而说草树亦知春将不久,因而百花争艳,各呈芳菲。凑热闹的还有朴素无华的杨花榆荚,像飞雪一般漫天遍野地飘舞。人言草木无情,诗偏说它们有知,能“知”能“解”还能“斗”,而且还有“才思”高下有无之分。这样理解,方可分析诗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考点三:辨识修辞手法,分析表达效果【答题技巧】1.熟记常用修辞。答题前,熟记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文等。2.明确答题要点。回答时应包括下面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易错提醒】谨防进入下面的答题误区:1.主次不分,分析偏离重点。没有抓住最典型的手法,而是对诗作中的一小点进行分析评价,这样的答案在中考中或许不会得零分,但绝不会得满分。2.只答运用的修辞手法,不答表达效果。如果只答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而没有谈运用了这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就不合要求。4.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①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②对春天将尽的留恋之情(或者惜春之情)。【解析】本题考查感悟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首先要读懂诗句的字面意思,然后思考:这首诗作者借助百卉千花争奇斗艳的常景,别开生面。诗人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花草树木探得春将归去的消息,便各自施展出浑身解数,吐艳争芳,色彩缤纷,繁花似锦,就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诗人体物入微,发前人未得之秘,反一般诗人晚春迟暮之感,摹花草灿烂之情状,展晚春满目之风采。写出了自己对春天的喜爱和对春天的留恋之情。由此看出,诗歌中表达了爱春、惜春两种情感,概括作答即可。考点四: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答题技巧】技法一:明确题材类别,把握思想内容对于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根据诗词内容,古诗词题材一般可以分为送别类、思乡类、感怀类、战争类、闲适类、写景类等六大类(见“知识梳理”部分)。答题时,可根据诗歌体裁的类别,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技法二:遵循答题流程,力求答案规范。答题时一般要体现下面两个流程:1.阐述诗中具体形象(不能简单地看作诗句翻译问题,而应适当融入自己的想象),概括形物的特点。2.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典例3】(2019·湖南岳阳)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5、6题。九日送别王之涣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注释】蓟(jì)庭,地名。5.请简要分析“今日暂同芳菊酒”中的“暂”字的妙处。【答案】一个“暂”字,把作者和朋友分别的依依不舍,转念又觉即使悲切也无济于事,还不如今天忘却离别的忧伤,高高兴兴、开怀同饮菊花美酒这样复杂的情感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了。【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中重点字词(炼字)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作者注重炼意着眼,“暂”有“暂且”之意。暂且只管饮酒,不想别离。诗人和朋友经历相似,都是失意之人,意外相逢,有喜悦,也有明日别离的忧伤,各种复杂的情感都在芬芳的菊花酒中发酵。最后都化作了开怀畅饮。考点五:品味精妙炼字【答题技巧】1.理解词语的字面意义,确定它的词性。2.找一个与这个词语相近的词进行比较,分析其表现力,比较推敲,分析这两个词或三个词在情、态、韵等方面的优劣。分析时,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易错提醒】在解答本考点的试题时,如果把题目指定赏析的字孤立起来谈,不能放在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就不合要求。6.从全诗看,末句写“断蓬”有什么用意?
【答案】“断蓬”,就是飞蓬,时值深秋,蓬草枯黄断根,遇风飞旋。作者用“断蓬”暗喻:明日一别,就像那飞蓬一样,不知道何时才能够再见。表现出诗人对和朋友此时的相遇十分的珍惜,对即将的离别万分的悲伤。【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句子的赏析。赏析句子的角度包括修辞、词语运用、表现手法等角度。选择什么角度来赏析,需要分析句子最大的特色在哪里。这个句子从全诗上看,是诗人情感的充分表达。诗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比作是“断蓬”,今天还能聚在一起同饮芬芳的菊香之酒,明日就要成为断根的飘蓬一般匆匆离去了。表达了和友人即将别离,又不知前景在哪里的悲伤。考点六:赏析诗歌佳句【答题技巧】1.要选准角度。常见的鉴赏评价诗句的角度: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然后选择某个角度(或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角度)对诗句进行赏析,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2.要发掘诗句深意。如果简单翻译诗句,只阐明语句表面含意,就没有发掘诗句的深层意思。3.分析要全面。理解不能单一呆板,要通过诗句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领悟感情。要结合题干指向(如某种手法)简要说明其艺术效果,包括分析它对表情达意的作用。4.不能偏离题意。如果没有领悟题意,解答偏离题目要求,如,题目要求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考生描绘诗句的画面,就偏离题目的意旨,不符合题目要求。【典例4】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7、8题。暮春[宋]黄庚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7.作者选取了________等意象,营造一种________的氛围。【答案】落花、柳绵、斜阳、子规萧瑟凄凉【解析】本题考查感知古诗词中艺术形象的能力。解答时,根据题干中要求填写选取的“意象”,可从第二、三、四句(“春愁惟有落花知。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中梳理即可。第二问可抓住这三句中几个令人伤感的意象的特点,进而感知其意境氛围。考点七:感知艺术形象【答题技巧】解答此类题步骤和方法: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8.结合全诗,分析此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作者通过写落花、柳绵、斜阳、子规等暮春景象,营造了萧瑟凄凉的氛围,表达了伤春之愁、流年之叹(或流露出飘零的凄惨)。【解析】本题考查感悟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本题时,要按题干要求“结合全诗”,并结合诗中的具体意象及意境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考点八:考点链接(见“考点四:感悟诗人的思想情感”)【典例5】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9、10题。夜雪[唐]白居易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注释】该诗作于诗人谪居九江任职时。9.诗人的“知雪重”是从哪几方面来表现的?这种写法在艺术上称之为什么?【答案】诗人从感觉“衾枕冷”、视觉“窗户明”、听觉“折竹声”三方面来表现雪重。三处不着一个“雪”字,这是侧面描写的艺术方法。(只写视觉、听觉、触觉也可)【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词表现手法的鉴赏能力。回答第一问时,要紧扣题干中“那几个方面”的关键词,结合诗中具体意境——“衾枕冷”“窗户明”“折竹声”来分析,可知是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听觉(闻)三个角度反映“雪重”的,第一、二、四句均没出现一个“雪”字,可知是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考点九:鉴赏表现手法【答题技巧】答题时应包括下述三个要点: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表现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表现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在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时,不仅仅要知道表现手法“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这种表现手法本身的表达效果)和”怎么样”(这种表现手法对表达诗歌思想感情的作用)。在中考中,对表现手法的鉴赏,重点考查的不是“是什么”,而是“为什么”和“怎么样”。【答题模板】答题思路:“是什么”(叙)——“为什么”(析)——“怎么样”(评)。10.请分析“时闻折竹声”一句包含的意蕴。【答案】①说明雪压断了竹竿,极言雪之大之重;②以声称静,烘托出雪夜之静;③说明诗人彻夜未眠,也暗露出诗人被贬独居的凄寒、孤苦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佳句的赏析。可从景与情的关系的角度赏析。诗人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这不只为了“衾枕冷”而已,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谪居江州时心情的孤寂。考点十:考点链接[见“考点二:理解诗句含义(含意)”]中考冲刺一、(2020·名师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2题。长安旅夜许浑久客怨长夜,西风吹雁声。云移河汉浅,月泛露华清。掩瑟独凝思,缓歌空寄情。门前有归路,迢递洛阳城。1.首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首联交待了作客他乡的身份、时间、季节,描写了雁声,为后文细致写景作铺垫,以“久”“怨”奠定全文的情感基调,以“雁声”烘托思乡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作用的分析。先要明确,该诗句写的是什么,然后再结合诗歌内容分析。从“久客”可知诗人客居他乡的游子身份,从“长夜”知道时间,从“西风”“雁声”的景物描写中,感受其烘托的诗人的心情,用准确的词语概括出来。2.请简要赏析颈联中“独”“空”两字的妙处。【答案】一个“独”字,突出诗人客居异地的孤独之感,描绘出诗人独自掩瑟凝思的凄凉之情;“空”字有“白白地”的意思,包含着诗人无限的无奈与思乡不得归的怅惘之情。【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的赏析。赏析的时候,先明确“独”和“空”的意义(本义),然后按照“词不离句”的原则句,结合诗句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来分析炼字,分别分析“独”和“空”描绘的人物的情状,表达的诗人的情感。二、(2020·名师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3、4题。题大庾岭北驿①[唐]宋之问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③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④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⑤头梅。【注释】①驿:驿站。②阳月:农历十月。③殊:实。④瘴:南方湿热蒸郁之气。⑤陇:此处指大庾岭,岭上多梅,故又称梅岭。3.这首诗是宋之问被流放岭南途经大庾岭时所作。请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作者想象明日度岭南行,回望故乡时,看到的将不再是家乡的风物,而是大庾岭高处的梅花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解析】本题考查感悟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尾联诗人从写景转为抒情。“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五岭是那里最高的地方,站在山岭上还能最后一次回望北方家乡,待到翻过山岭,遍是丛林浓密,就看不到家乡了,不过应该能看到岭上的梅花,这对诗人也是一种慰藉。由此可揣摩出诗人的思想感情。4.诗歌的前两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做简要赏析。【答案】对比手法。大雁南飞,飞到此处就不再飞了,而诗人行到此处却要继续南行。开头四句通过人与雁的对比,写出了诗人远度荒蛮之地的悲苦凄凉心情。【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联描写北雁南归至大庾岭而回,颔联写作者由此想到自己处境,大雁能够在这里停下来,而自己却要继续南行,由此形成对比,所以运用的表达技巧是对比手法。然后从体会诗人当时心情的角度分析。三、(2020·名师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5、6题。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5.本诗前两句写景,请展开想象,描绘诗句中所展现的画面。【答案】鸟声婉转,鸟儿自由飞翔;山花绚丽,树阴浓密。【解析】本题考查描绘诗歌意境画面的能力。通读全诗,结合标题明确描写对象为“画眉鸟”。抓住关键词“百啭”“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明确前两句的大意,然后结合句意,发挥想象力,抓住“鸟鸣声”“鸟飞翔”“山花”“树”四个角度,描绘林间美好的景象即可。6.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描写画眉鸟。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恶之意。【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并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结合诗句“百啭千声随意移”“始知锁向金笼听”明确作者用对比手法描写了两种画眉鸟,一种是在山林中自由鸣叫、飞翔的,一种是锁在金笼里的,前者是自由的,后者是受束缚的。通读全诗,抓住“不及”,体会诗歌情感,明确诗人写画眉实是写自己,画眉鸟的百啭千声表达的是归隐山林、不受羁绊的心曲。由此可以感悟诗人的思想感情。四、(2020·名师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7、8题。重登云台山[清]陶澍①又踏金牛顶②上行,海凤飞舄③上蓬瀛。蛟龙瀑外晴犹挂,鸡犬云中夜有声。为访仙人④寻旧榻,喜偕词客证初盟。长松迓⑤路三年别,却笑公髯雪已盈。【注释】①陶澍,清朝道光年间官至两江总督,兼管盐政。数次亲临海州督办海运,整理淮北盐务。
②
金牛顶:在云台山前顶(清风顶)之后,俗称后顶。顶有金牛洞,又名二仙洞,相传有金、牛二师修道于此。
③飞舄(xì):会飞的仙鞋。④仙人:指三元宫山僧。⑤迓(yà):迎接。7.这首七言律诗的颔联描写了怎样的画面?【答案】描写云台山景色的优美。白日,晴天飞瀑,水花外溅,如同蛟龙飞挂;夜晚,云中传声,鸡鸣犬吠,打破夜的寂静。【解析】本题考查感知古诗的意境画面的能力。从颔联的两句所描写的画面看,是写云台山的景色。上句是从视觉的角度写景,从“晴犹挂”看出,上句写的是白天,且是晴天;“瀑”是看到的景物,根据“犹”(像)可知,“蛟龙”是用来比喻瀑布的形态的。下句重点从听觉的角度描景,“鸡犬”“有声”描写的是鸡鸣狗叫的情形,描述时,注意时间是“夜”,环境为“云中”。8.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①对云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诗人再登云台山,所见之景,景色优美,宛如仙境;②初盟得以践行(友人重逢)的欣喜之情。诗人来到三元宫寻访山僧,以践前约;③时光易逝催人老的感慨。别后三年,云台山上长松依旧,自己却已胡须一片雪白。【解析】本题考查感悟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从首联和颔联看出诗人对云台山景色的无比喜爱之情;从颈联看出诗人与朋友重逢时的欣喜之情;从尾联中的“三年”“髯雪已盈”看出诗人感叹岁月易逝的情感。五、(2020·名师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9、10题。赠苏绾书记①杜审言知君书记本翩翩,为许从戎赴朔边?红粉②楼中应计日,燕支山③下莫经年!【注释】①书记:指官府或军幕中主管文书工作的人员。诗句中的“书记”指文字、书籍、文章等。②红粉:这里指诗人好友苏绾的妻子。③燕支山:在今甘肃省丹东南,泛指友人将要赴任之地。9.一二两句写出了苏绾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答案】特点:文采出众,才华横溢。用意:突出了苏绾的才干,交代了“赴朔边”的原因;也蕴含了诗人对好友的离情别意。【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句的的能力。一二句的意思是:我知道你才思敏捷,文书写得非常漂亮,却为什么要赴北疆边地去参军呢?由此可以看出苏绾很有才华的特点。可这样思考这样写的用意:正因为苏绾书记翩翩,才被元帅聘为书记。这样的写法更突出了友人的风度与才干,交代了“赴朔边”的原因;而诗人对友人留恋之情蕴含其间。10.诗中“应计日”和“莫经年”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案】诗人设想离别之后苏绾的妻子会在家计算他的归期,劝说好友莫要长久不归,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和期待他早归的情感。【解析】本题考查体会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诗的第三、四句的意思是:家中妻子将一天一天计算着分离的日子,燕支山下你千万不要长年滞留啊。诗句中的“应计日”“莫经年”,婉转抒情,道出惜别之意,希望友人在边庭不要逗留太久,而要早作归计。11.联系全诗,说说诗“愁”的原因有哪些。【答案】作者愁:离井思乡之愁;前路遥遥之愁;前途难料之愁。【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此诗是作者自请外任,自长安赴钱塘途中所作。所以“中宵起望乡”一句可知这忧愁里面有乡愁的成分;“沙明”四句是诗人中宵望见之景,给人一种清冷、空旷的感觉;结尾两句看似是在叙事,写路途遥远,实质上隐含着诗人对未来的担忧,到杭州的仕途究竟如何。12.请简析颔联的表达特色及其效果。【答案】颔联整体使用了对偶修辞,前后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句中又使用了比喻修辞,景物由远及近,江天一色,在月光映衬下,无论是江边沙洲,还是船上白帆都像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霜,让人心情沉重,心绪低落。【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从词性、词义等角度可看出颔联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可从语言形式及音韵角度分析;从“沙明”“浦月”“帆白”“船霜”构建出了一个清冷的秋夜。在如此寒冷的秋夜里,诗人孤身一人站在船头遥望江面,冷风袭来,秋霜已降,更加体现诗人心绪难平。由此可看出诗句运用比喻修辞的表达效果。七、(2020·名师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13、14题。长寿山居元夕元好问微茫灯火共荒村,黄叶漫山雪拥门。三十九年何限事,只留孤影伴黄昏。【注释】①写此诗时,诗人任河南内乡令,因母亲去世,居丧于长寿山。②当时金统治者日趋腐败,蒙古军入侵,人民死伤无数。13.请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答案】偏僻荒凉的村落里灯火星星点点,人烟十分稀少,枯黄的树叶漫天遍野,大雪堆积在门外。【解析】本题考查描绘诗句意境画面的能力。作答时,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灯火”“荒村”“黄叶”“山”“雪”“门”等,抓住修饰语“微茫”“荒”“漫”等关键词,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将这种情景描写出来即可。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所渲染的氛围“孤”;二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