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伊春市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17000字(论文)】_第1页
【黑龙江伊春市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17000字(论文)】_第2页
【黑龙江伊春市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17000字(论文)】_第3页
【黑龙江伊春市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17000字(论文)】_第4页
【黑龙江伊春市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及优化建议探析17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II---PAGEIV-黑龙江伊春市旅游资源开发问题及完善对策研究摘要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全国旅游市场受到重挫,特别是2020年疫情初期,各地旅游市场停滞,旅游业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疫情防控常态化开展以来,各地纷纷采取派发政府消费券、政策指导、广告宣传等多项措施促进旅游产业复苏,对各地旅游市场健康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伊春市作为黑龙江省重要的资源型城市,一直以来都将旅游业作为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而伊春市旅游资源开发在近些年来的旅游市场发展中效果却差强人意,游客数量和企业效益均与期望值存在较大差距。在此背景下,本文立足于伊春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与特点,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及案例分析法,从森林资源、冰雪资源、冰雪资源以及度假避暑资源几个方面对伊春市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找出其中在客源结构、产品结构以及产业格局三个角度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做好细分市场,调整客源结构、拓宽产品类型,巩固目的地旅游形象以及完善产业链,全面促发展三个方面针对性地改进建议,希望对伊春市旅游资源开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伊春市;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开发目录摘要 =1\*ROMANIAbstract =2\*ROMANII16224第1章绪论 1321841.1研究背景 19648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85711.2.1国外研究现状 1156041.2.2国内研究现状 2164261.3研究目的及意义 3284391.3.1研究目的 3195331.3.2研究意义 431655第2章相关理论综述 5189052.1旅游资源相关概念 5304492.1.1旅游资源内涵 5254212.1.2旅游资源分类 5213112.2区域旅游内涵 6298302.2.1区域旅游 6196582.2.2区域旅游整合 685492.3相关理论阐述 757152.3.1旅游产业集群理论 7323822.3.2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 7213862.4本章小结 817514第3章伊春市旅游资源开发状况分析 960613.1伊春市旅游资源资源优势分析 926713.1.1丰富的森林资源 946023.1.2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 10111593.1.3独特的人文资源 1079233.2伊春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11208573.2.1资源开发以市场为导向 11277803.2.2旅游开发过程重注体验性 12149063.3本章小结 134231第4章伊春市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分析 14152404.1主题开发角度 14113234.1.1产品主题定位不明确 14211654.1.2主题规划设计缺乏文化性 14196274.2产品结构角度 15209624.2.1森林旅游产品线路单一 15304914.2.2冰雪旅游产品文化挖掘深度不够 16321364.3产业格局角度 1625374.3.1产业格局未形成完整体系 16163804.3.3度假相关产业链发展欠缺 1775694.4本章小结 174373第5章伊春市旅游资源开发优化策略 18119545.1做好主题设计,调整客源结构 18221625.1.1设计赋予文化的特色主题 18248945.1.2重视周边市场发展新需求 18279085.2拓宽产品类型,巩固目的地旅游形象 19282295.2.1森林、度假复合型产品融合开发 19176545.2.2提升产品开发中文化内涵 1963925.2.3推出不同客群个性化定制产品 2077765.3完善产业链,全面促发展 20114745.3.1多方合作提升产业布局 20319135.3.2打造绿色生态度假综合体 21220335.4本章小结 2232706结论 2329480参考文献 2528380附录A 2810693附录B 30-PAGE1-第1章绪论1.1研究背景伊春是黑龙江省重要的森林生态旅游区,森林、地质、河流、空气等旅游资源具有明显优势。按照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根据东北林业大学的普查显示,伊春市各层次旅游资源共有8个主类,达到国家标准的100%;26个亚类,达到国家标准的83.87%;资源实体总数338处,分属于70个基本类型,占国家标准中全部155种类型的47.09%。并且有着丰富的生物景观、地文景观、水域景观、气候景观、冰雪景观、人文景观等,拥有如此丰厚的自然资源却将这些旅游资源建设得很不理想,资源管理规划开发不完善,对外交通不够便利等。伊春的景点区域较分散规模较小,缺少整体性。街道上都少见有旅行社。2016年习主席来伊春考察调研提出了“林区三问”,很多景点进行了翻新,让这些有所改善。伊春市交通以铁路、公路、航空位置,随着公路改善建设,公路建设比较完善,使公路运输更加便利。2009年,伊春林都机场正式通航。2018年,改扩建工程开工。2019年7月正式启用。目前春林都机场共有3家航司在机场开通4条航线,通航6座城市。很多地区需要转机才能到达。铁路是伊春市重要的交通工具,与北京、哈尔滨、山东等都有直达车,但是并没有高铁、动车这些更加便利的列车。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FarmakiA(2018)在研究中认为,乡村旅游的功能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解读:第一个层面当然是乡村旅游造成的可观的经济收益和交流功能,旅游途径实现了本地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也完成了本地乡村独特文化的对外扩散;第二个层面则是一种情感寄托得满足,多数前往乡村进行旅游的游客对宁静、原始的生活存在怀旧心理,而乡村旅游则为这种心理提供了疏解。事实上,乡村旅游虽然起源于欧洲,但现代乡村旅游却在美国得到了快速发展[1]。Page·S.·J(2017)在他的专著《国际视角下的乡村旅游》中指出,美国为现代乡村旅游注入了更加丰富的娱乐元素,游客不仅能够获得有别于城市的乡村体验,同时也能够获得类似城市的完善服务。美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说明乡村旅游的核心功能是在现代社会需求基础上提供差异性的旅游项目。当然,结合具体的乡村旅游点进行案例解读和分析的研究,也是西方针对乡村旅游的重要研究现状。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各个国家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西方学者在结合案例进行乡村旅游研究的过程中,通常具有一定局限性[2]。Mendola·Daria(2017)在他针对西西里半岛乡村旅游的调查研究中,提出乡村旅游作为农村重要的可持续发展工具,便利性、情感性、社会性和教育性是乡村旅游获得持续发展应该关注的重点[3]。DRamsey,Malcolm,ChristopherD(2017)认为,在当下的旅游市场中,旅游产品呈现多样化形态,产品类别更为丰富,产业链条更加多元化,包括了旅游产品的开发、服务、接待和旅游体验,要想不断满足市场需求,就必须要对旅游产品进行创新性开发[4]。NTzioras(2019)认为,旅游企业是基于对旅游服务和旅游和产品开发进行科学布局、合理操控的载体,要想使旅游效益提升,就要建立和完善企业的组织架构,着力提升企业运转效率,激发企业创造力,强化旅游机构运行,加强企业间、政企间的合作[5]。AlkierRomina;OkičićJasmina;MilojicaVedran(2020)通过对旅游目的地旅游体验的分析和研究,认为旅游地建设、美食供应、自然资源、交通便利度、基础设施、文化资源、住宿承载力、景点建设和文体活动是旅游地能够蓬勃发展的主要因素[6]。AbealVázquezJoséPablo;TiradoValenciaPilar;RuizLozanoMercedes(2021)指出,社会价值创造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在旅游业中越来越重要。要以旅游产品开发中创新度来衡量旅游产品的可持续性,从而使旅游产品能够更好契合市场的实际需求[7]。1.2.2国内研究现状在乡村旅游概念方面:赵东风(2019)认为,乡村旅游是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利用农村现有资源吸引游客,满足游客娱乐休闲需求,促进旅游目的地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8]。胡春艳(2019)认为,乡村旅游的目的是旅游度假。乡村旅游以乡村为空间,不干扰人文,不破坏生态,是一种具有生活性和野性行为特征的乡村旅游形式[9]。李扬(2019)认为,乡村旅游是旅游的一种形式,以农民和乡镇集体行动的主体、土地、庭院、农产品和自然资源为特征,以农村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为载体,以满足城市居民渴望回归自然,享受田园风光为目标[10]。刘亚琼(2017)表示,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在各种因素的影响和推动下,我国乡村旅游通过不断发展,呈现出分布广、参与者多的特点,实现了从“粗放型”到“高质量”的飞跃[11]。房元凤(2018)通过分析发现,随着大众旅游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乡村旅游的市场规模逐渐扩大,在国内旅游市场的份额越来越高,呈现出新常态、家庭自驾游等新特征[12]。蒋星梅(2017)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具体研究了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旅游,表明民俗文化,如休闲民俗,是乡村旅游的特色之一,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认为要把乡村旅游文化产品的特色融入现代民族乡村生活中,不仅能促进乡村文化事业的繁荣,对乡村经济的发展也能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民族地区社会整体的健康发展[13]。徐堃鹏(2019)表明,资金投入存在瓶颈、人才智力支持不足、建设氛围不够浓厚、市场开发有待提升等一系列问题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41]。1.3研究目的及意义1.3.1研究目的伊春市旅游开发各方面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各种案例进行具体理解与分析,希望旅游资源整合规划,让旅游发展开发的有整体性,将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全方位的改进、宣传,促进经济收入水平,让伊春市旅游资源在开发与使用的同时具有延续性。1.3.2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现在的旅游产业急需提质增效升级的背景下,这些年来在全球化的旅游竞争中,我国的旅游发展是最为迅猛之一的。人们对生活品质的需求已经飞速提升取代物质生活,对于旅游需求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外出观光,旅游方式急需多样化发展,为打破传统旅游产业的发展瓶颈,结合大众旅游消费的需求,将旅游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从而为大众旅游出行提供多种选择方式,提升人们的体验感,实现旅游产业的共同发展。2.现实意义位于黑龙江省北部的伊春市有着“红松故乡”,“祖国林都”之称。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悠久的文化历史与美丽的异族风情,是非常有特色的,极具开发价值。伊春市的国家AA级以上景区由27处,其中有8处AA级,7处AAA级,AAAA级11处,AAAAA级1处。由于自然资源优异,旅游产业大多数都与森林资源有关,如溪水公园、美溪汇龙湾公园等,以观光游为主,这样的结构单一。这样以观光为主的旅游产业对旅游者缺少吸引力,要创新实现多元化的旅游产业。由于过年前后疫情复发,对全国旅游行业都有着不好的影响,应该抓住机会对现有资源进行创新式改革与开发,好在疫情被控制,旅游业开始复苏反弹之前抓住未来的发展方向,帮助伊春市旅游业的经济发展。第2章相关理论综述2.1旅游资源相关概念2.1.1旅游资源内涵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旅游业产生的物质基础,是旅游活动的客体。构成旅游资源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旅游资源对游客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能够激发人们出外进行旅游的动机,使旅游者得到精神满足;旅游资源还具有可利用性,具有一定的经济的、社会的、文化的价值,经过开发,能够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15]。旅游资源往往是先存在,而旅游业却是后发展的,即使是现代的旅游资源,比如现代化的城市建筑,也有一个人们对其进行审美欣赏的认识过程。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基本条件之一。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的总称。2.1.2旅游资源分类旅游资源一般分为三类,主要包括自然景观旅游资源、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和社会旅游资源三大类。所谓旅游资源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具备一定旅游功能和价值,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能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16]。首先,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包括一切属于自然本身的东西。它只是间接地、轻微地或偶尔地受到人类的影响,但原始的自然特征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例如,极地、高山、大沙漠、沼泽、热带雨林、峡谷、森林、火山、野生动物、气候和一些自然保护区可归纳为地貌、水文、气候和生物四大类自然景观。其次,人文景观旅游资源又称文化景观,虽然它是人类活动和影响的产物,但其发展规律受制于自然规律,必须按照自然规律进行建设和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它包括历史文化遗址、古建筑、民族风情和宗教文化资源,可分为文化景观、文化传统、民俗风情和体育娱乐四大类。最后,社会旅游资源是指在现代建设、城乡特色、饮食购物、文化艺术、体育娱乐等方面取得的新成果。又可分为文化景观、文化传统、民俗风情和体育娱乐四大类。2.2区域旅游内涵2.2.1区域旅游区域旅游是现代旅游业的一部分,作为重要的区域活动,目前已经变成了区域经济领域的研究热点。对于研究区域旅游的概念,国外的学术界较为统一,基本上都从区域旅游的结构、资源和功能这三方面来展开分析与研究[17]。国内的学术界对其定义还未一致,学者之间会基于自己研究领域和经验来给出各自的定义。徐淑敏就认为区域旅游就是由人、景点以及其他人文和自然要素共同组成的区域的旅游系统。程广华就提出旅游活动的进行是需要特定的地理空间的,同时旅游活动还涉及各类复杂的经济关系,两者结合就产生了区域旅游。徐莹提出区域旅游涉及区域旅游产品种类、区域旅游资源的分布、区域旅游业的产业结构这三要素。但是现今为止,国内的学术界对于区域旅游的概念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总结和对区域旅游的调研和观察,本文对于区域旅游的定义是:在空间上关系密切的地区且旅游活动能够跨区域开展。2.2.2区域旅游整合目前,学界对于区域旅游整合的概念尚无较为权威的统一认识,相关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了界定。黎万山认为,区域旅游整合是指不同区域范围内的旅游系统中各旅游要素相互吸引、凝聚、协同、融合的趋势或状态,其结果是形成一个跨区域的,具有新结构新功能的旅游系统或旅游地域综合体,该旅游系统将具有原来各系统不具备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将产生更大的旅游综合效益,对区域全面发展作出更大贡献。这一论述得到了较多认可。余靖华、李江风、焦霄黎将区域旅游整合定义为:为了达到特定目标(经济利益的需要、旅游形象的需要、旅游产品的需要、区域旅游结构优化的需要等),以参与整合的区域为单位,在各区域中选择相关独立的整合者,以某种方式进行横向契合,使之成为能够满足旅游者要求的新的旅游供给组合。马艳、汪淑敏及杨效忠认为,区域旅游整合就是把区域看成一个整体,以全局观念分析各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通过内外协调,利用多条纽带将整个区域串联起来,从而实现系统一体化的过程。2.3相关理论阐述2.3.1旅游产业集群理论19世纪末期,韦伯从企业区位方向展开集聚经济研究。他将区位因子划分为地方和集聚两种类型,其中地方因子的作用就是使企业确定地理位置,而集聚因子促使企业进行分散或者集中[18]。不久,马歇尔提出促进专业化投入和服务的发展是产业集聚现象出现的原因,产业集聚给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了劳动力市场,并能使企业从技术外溢中获利。20世纪90年代初,迈克尔·波特在“钻石体系”的基础上,对产业集聚理论进行研究。他指出产业集聚一般是在特定区域中出现的,主要表现为关联企业或机构地理空间上的集中。“钻石体系”理论最大的贡献就是提出了区域产业集聚与企业自身竞争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度。克鲁格曼用“核心-外围”模型来解释产业集聚形成的原因,强调产业集聚对区域产业发展的影响,突出产业集聚强大的向心力。模型指出产业集聚一方面提高企业的效益,另一方面也会使运输成本增加。2.3.2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对于旅游地区的发展周期,学者巴特勒从产品周期的角度探讨提出旅游地区的发展演化主要经历六个阶段:首先是探查阶段,随后经历参与、发展、巩固三个阶段,发展到后期会经历停滞阶段,最后会经历衰落或者复苏阶段作为停滞阶段的后续结果。不同的阶段,存在着不同的特征规律[19]:1.探查阶段旅游地只存在零散的游客,此时的旅游地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保持原有状态,没有特殊的设施,也不会因为游客的旅游行为产生变化。2.参与阶段在这个阶段,游客的数目明显增多,且旅游行为更为规律,并非探查阶段时的无组织,这时旅游当地只能为游客体统简易的膳食和住宿,这导致当地的基本的自然与社会环境无法应对较多旅客需求,这导致当地迫切的需要当地政府对当地的环境及交通等作出改善。3.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旅游行业通过广告手段在不断地扩大,旅游地可通过旅游业获取大量资金,从而扩大建设规模,使得当地发展迅速,变化显著,基础设施更加现代化,4.巩固阶段这个阶段,游客的增长速率不会像前两个阶段一样激增,而是会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这意味着虽然游客数量依旧在增长,但增长速度较为缓慢。在旅游地区这一功能单一显著的区域,旅游业与当地经济发展紧密相连,这引发了当地的常住居民的不满,以及对旅游业的反感。5.停滞阶段随着旅游地的“人造设施”的增加,当地原有的自然和文化逐渐淡出了游客的视野,人造自然和文化逐渐代替原有,这使得市场秩序紊乱,难以维持。不仅如此,更多的问题也会随之出现,例如旅游环境容量超载等。6.衰落复苏阶段当旅游市场步入衰落阶段后,当地会采取转卖房产的方式进行止损,这使得当初建立的旅游设施大数量减少,最终形成“旅游贫民窟”;也存在另一种解决方式,当地将继续增加人造景观设施,或另辟蹊径,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吸引游客注意力,从而步入复苏阶段。但是旅游资源的开发不是无止境的,也是需要依附于旅游的生命周期理论的。根据旅游的目前处于的阶段,对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调整。当地的资源具有的特色便是该地区旅游生命周期的特点,因此,资源开发也要以此为基础,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措施进行改造,形成资源的可持续使用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2.4本章小结本章节首先对旅游资源的相关概念进行介绍,其次分析了区域旅游的概念和区域旅游整合的内涵,再次阐述了文章的基础理论,如旅游产业集群理论、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为后文的案例分析提供理论基础。第3章伊春市旅游资源开发状况分析3.1伊春市旅游资源优势分析3.1.1丰富的森林资源伊春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处于小兴安岭腹地,是我国开发最早的重点国有林区被称为“祖国林都”、“红松故乡”的美誉。伊春是一座因林而生又依林发展的城市,它具有其他城市所不具有的独特旅游资源。广阔茂密的大森林为旅游者提供了我国最大的森林观赏与娱乐空间,是森林生态旅游观光和度假的胜地。作为我国最大的国有林区,伊春现有林业经营总面积400万公顷,占全国重点国有林区的13%,其中有林地面积288.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87.2%,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生物品种多样,特色明显,主要森林植被以红松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和阔叶次生林。这里还拥有亚洲面积最大而且保存最完整的天然红松原始林,包含冷杉、云杉、落叶松等110多种针阔叶树种,森林总蓄积达到2.79亿立方米,一年四季空气清新,可谓中国最大的天然氧吧。据统计,在2019年,伊春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为97.2%,一级(优)天数277天,二级(良)天数66天,全年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天数为343天。伊春从古至今,自然资源的优势得天独厚,素有“中国林都”、“红松故乡”、“森林氧吧”的美誉,是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的重要水源涵养区,对维护区域生态平衡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现在,很多珍稀动植物在这里生长、繁殖,林都,名副其实,已经成为中国森林生态最好的城市。伊春市自然资源种类多样,包含水系、山地、森林、湿地、温泉等生态资源,还有白头鹤、秋沙鸭等珍稀保护动物,以及其栖息地。伊春市山地资源总量相当丰富,城区周边的山体多在海拔800米,最高山体在伊美区。伊春市山、水、林、田、湖、草几大自然资源丰富,“山”有大箐山享誉龙江,“水”有黑龙江沟通中俄,“林”有全国重点国有林区,“田”有嘉荫县数十万亩农场土地,“湖”有永安东湖别样风情,“草”有铁力草场点缀伊春。受温带季风气候影响,伊春市境内水资源特别丰富,伊春市境内有700余条无污染河流,夏季降雨充沛。伊春市森林资源总量非常的丰富,素有“中国林都”、“红松故乡”之美誉,森林覆盖率高达84.7%,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五营现存的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红松原始林,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农田资源主要分布在铁力市、伊春城区周边以及嘉荫县。湿地资源数量一般,主要为友好湿地、乌伊岭湿地、新青湿地等。草资源主要以天然牧草地为主,主要分布在铁力和嘉荫林场区内。3.1.2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冰雪是伊春地区乃至整个东北地区的旅游优势,这就导致伊春地区的旅游项目,与周边地区很难形成差异性和特色性。近年来,伊春地区开展冰雪游园会、冰壶国际邀请赛、冰上龙舟赛、冰雪摄影大赛等.冰雪活动,已经吸引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但这些活动都因规模小、人数少、资金不足,很难形成一个强的社会影响力。伊春地区冰雪特色旅游的开发,就应该对外建立一个统一的形象,具有自己明确的冰雪标识,通过打造冰雪专属节日为契机,带动全市人民的冰雪旅游发展意识,大力烘托节日氛围,以活动项目带动旅游发展,提高地区冰雪旅游知.名度。同时,政府应鼓励多渠道投资推出冰雪旅游规划,完善冰雪旅游基础设施的建立,使冰雪旅游与森林生态完美结合。不断推陈出新,用更具趣味的旅游项目吸引游客,从而全面扩大伊春地区的冰雪旅游市场。3.1.3独特的人文资源目前,伊春市拥有自然旅游资源166处,主要分为4大类,分别是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和天象景观,占旅游资源总数的45.5%。伊春市拥有人文旅游资源199处,包括历史文物古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人文活动类等四类,占旅游资源总数的54.5%。伊春市共计有143处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有11处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伊春市承载着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多民族聚居地(鄂伦春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朝鲜族聚居区),天人合一的生态智慧在伊春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伊春市革命文化底蕴深厚,拥有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森林文化,以及高尚伟大的抗联文化。伊春市人文资源丰富,文物保护单位遍及全市,散布在多个区县,其中铁力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桃山东南遗址(桃山遗址)、桃山东北遗址(小龙山遗址)、青林神仙摞东北抗日联军三军密营遗址;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有55处。伊春市革命文化浓厚,一直以来保持开拓进取、艰苦奋斗的森林文化,以及高尚伟大的抗联精神。伊春市拥有诸多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的多民族聚居地(鄂伦春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朝鲜族聚居区)。鄂伦春民族主要集中在嘉荫境内,朝鲜族在铁力等地也有一定分布。但均未形成较大规模的聚集区或旅游参观区。其中恐龙文化底蕴也较为丰富,“神州第一龙”就出土自伊春市嘉荫县,嘉荫县境内坐落我国唯一一座集保护区和展览馆于一身的园中馆。而且伊春市现有林场数量丰富,但是林场文化旅游开发不够充分,可以进一步深入挖掘林场旅游产品的形式与种类。同时,伊春地处小兴安岭,是东北抗联抗击日寇坚持时间最长的地区之一,是中共北满临时省委诞生地、东北民众反日联合军所在地、东北抗联三军和六军抗日根据地、东北抗联主要战迹地、东北抗联军政干部培训基地和红色国际通道。3.2伊春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3.2.1资源开发以市场为导向2019年的第二届黑龙江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伊春旅游带来了流量高潮,但也为产品开发和管理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伊春旅游依托丰富的冰雪旅游资源和山地、森林旅游资源,在旅游产业发展方向上主攻冰雪旅游和户外探险、自然观光旅游,这充分发挥了伊春资源禀赋的优势,也充分利用了伊春市的地理形态[20]。黑龙江旅游是我国的热门旅游省份,相比于牡丹江,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大兴安岭众多兼具口碑和实力的旅游品牌。因此可以看出,伊春市复杂的地理条件不仅带来了发展乡村旅游的优势,也带来了非常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市场环境。随着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很多城市居民都非常喜欢去农村,特别是近年来,具有民族特色和民俗文化的乡村旅游项目格外受欢迎。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在放松的同时体验不同民族的文化无疑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民族文化也为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前景,伊春市及其周边省市由于地理位置接近,交通日益便利,在民族乡村旅游项目中处于竞争地位。乡村旅游市场的激烈竞争给乡村旅游市场带来了更大的动力和压力。3.2.2旅游开发过程注重体验性黑龙江省版图如同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在雄鹰的背部,镶嵌着一颗瑰丽璀璨的明珠,这就是龙乡嘉荫。隶属于伊春市管辖的嘉荫恐龙小镇作为唯一入选的地质文化类特色小镇,是黑龙江省省重点培育的特色小镇之一,依托资源优势丰富旅游内涵全力推动嘉荫县恐龙小镇旅游经济快速发展,旅游资源丰富,包括山岳、沙滩、水体、岛屿、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存、红色旅游文化等均有分布。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在实现中国复兴梦的时代主题背景下,嘉荫县坚持以“繁荣先进文化,惠及百姓万家”为信念,立足地方特色资源优势,努力推动文化产业不断蓬勃发展。近年来,在省、市旅游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中国第一龙乡”嘉荫县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坚定不移地走“旅游强县”之路,有着“全国恐龙文化特色边境名城、全省休闲度假旅游胜地、伊春全域旅游精品示范区”的嘉荫县,坚持把旅游业发展作为城镇建设新目标,围绕旅游产业的新经济增长点进行重点培育,以“恐龙之乡”闻名的嘉荫,因其地理位置独特的和人文历史环境,经过时间千百年的淬炼,小兴安岭流域滋养了鄂伦春民族,形成了非常厚重的历史文化,嘉荫县精心打造的一部鄂伦春民族文化力作《鄂伦春神话》,作品以夏秋冬春为场景,呈现了鄂伦春民族的民俗、民风、民情。让大家身临其境般感受到早已深深融入到嘉荫这座城市的血脉之中的鄂伦春文化。在旅游产业发展的同时融入文化历史,丰富旅游文化的内涵,培育旅游精品,继续放大嘉荫的对外影响力,继续提高嘉荫的美誉度,为做好“文旅融合”产业发展,嘉荫将在“目标导向、项目带动、质量提升、品牌营销”等方面上下功夫,为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再上新台阶。为了实现旅游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的优势,“游界江,观恐龙,探索峡谷”、“界江幽谷恐龙地,绿岛沙滩鄂族园”从美丽的风景空出界河两侧阴霾茅兰瀑布为主题,龙乡嘉荫如画风景引人醉。议定对上争取、招商引资、累计投入近亿元,用于建设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和恐龙博物馆的基础设施,扩展茅兰沟国家森林公园的景区项目,引资开发了“恐龙山漂流”和永安东湖度假村,使旅游资源连森林点成线,独具特色。根据嘉荫地域旅游的季节性特点,针对不同旅游人群进一步推出了江界过境游、暑期研学游、生态游、欢乐冰雪游等多条线路,以供大家选择。在“龙江100个最值得去的旅游目的地”的评选中,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和茅兰沟国家森林公园成功当选。规划建设恐龙文化特色小镇的“一核四区”,强化“七横四纵”小镇路网,主要街道推进主要街道为城镇核心功能区,南湖公园为生态康养区,嘉荫工业孵化边境口岸的经济合作园区,东湖国际乡村俱乐部成为休闲度假区,嘉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为研学体验区。投资3.5亿元,完善核心区配套设施。全面升级小镇交通、供热、供水等基础设施。提升核心区服务功能。投资2.2亿元,在小镇核心区外实施物流园区、环卫服务中心、行政服务中心等10项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核心区物流、生资、汽配修理、学校、医院、环卫设施及部分行政功能等疏解转移,在改善交通状况、规范行业管理的同时,让小镇核心区专注于创新创业、文化创意、高端产业平台及小镇客厅建设。同时,投资5.6亿元,实施棚户区改造1300户、35.6万平方米,总储备预留地18.7万平方米,为小镇未来功能拓展预留空间。目前,环卫服务中心、新中医院、行政服务中心、客运站及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3.3本章小结本章节介绍了伊春市旅游资源的情况,首先从森林资源、冰雪资源、生态资源以及度假避暑资源几个方面来分析,其次从旅游资源的季节性以及多样性阐述特点。第4章伊春市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问题分析4.1主题开发角度4.1.1产品主题定位不明确伊春市目前在旅游产品开发中未能很好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围绕着市场需求去建设投资,部分景区偏离市场需求,造成资源浪费。伊春旅游产品设计过于单一且雷同,品牌意识欠缺,带动性不强,开发力度不足。比如,对传统节庆文化挖掘不足,特色民俗、文化资源未能充分利用。依托旅游景区的节庆活动产品,规模较小、各区分布不均,未能形成主题多样、特色鲜明的产品类型。具备品牌效应的大型节庆活动少,整体旅游节庆发展缺乏有力的带动。包括冰雪、森林、文化、美食等多种主题的节庆活动。作为伊春特色资源的森林和冰雪主题开发较为充分,但是对于文化、生活类主题挖掘较少。再比如,体育赛事活动配套产品影响力较小,参与性差,对旅游效益的带动性较差。主要的体育赛事参与人群主要是当地市民,而外地游客参与度较低。赛事活动多为地方行政区举办,缺少具备市域、全国范围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此外,游线产品发展不均衡,多集中在北部,串联景点主要是汤旺河等发展成熟的旅游产品;线路以传统观光体验为主,对于研学、拓展、康养、文化等类型涉及较少,缺乏新型产品;线路产品多为2、3日游产品,与周边地市缺乏联动,对伊春本市的长线、深度旅游产品开发不足。4.1.2主题规划设计缺乏文化性伊春市在我国北方,地理位置决定了伊春市冬季严寒期较长的特点,森林生态旅游季节性较强,每年经营期一般集中在夏季,只有4-6个月,旅游经营成本较高,年经营期短。伊春市一进入深秋季节就会大雪漫飘,冰雪覆盖。冰雪旅游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牡丹江市发展效果显著,冬季作为伊春市旅游淡季,其旅游服务设施的利用率大幅度降低,通过冰雪旅游的开发可以大大提高旅游服务设施的使用效率,是夏季旅游有益的补充,直接带来区域总体旅游经济效应的提高。近年来伊春市总结其他省市经验,在各林区景点开发冰雪旅游项目,但总体缺少特色,没有吸引力冰雪旅游收入远远小于投入。同时,产品开发缺乏特色,跟风盛行,现有产品大多数规模不大,在产品开发和线路设计和服务上没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大都是照葫芦画瓢、随大流。在同行推出畅销新产品时趋之若鹜,一旦黑龙江省内其他地市旅游企业推出的新产品很受市场欢迎时,就采用“跟风方式”进行模仿和抄袭,趁着旅游者的新鲜劲抢分一杯羹不在旅游产品的设计开发、服务质量上下功夫,反而盛兴跟风打起价格战。这种一拥而上的格局降低了品牌层次,无法有效吸引客流,也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从而滋长了市场的混乱与竞争,影响了新产品的形象,也无形中降低了新产品的价值,缩短了其生命周期。4.2产品结构角度4.2.1森林旅游产品线路单一伊春市作为小兴安岭城市,在自然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但伊春旅游的产品结构与其丰富的资源条件明显不相匹配,可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一方面,近年来伊春旅游开发出五营汽车营地、汤旺河汽车营地等一系列高标准的硬件产品,设计出多条具有特色的旅游线路,但是,管理层的投入热情和发力方向仍然主要集中在硬件建设上,对其他“看不见”的产品,如文化营造、品牌定位、口碑营销等投入热情不高。虽然目前已有多条旅游线路,但全国知名的旅游产品和景点并不多。另一方面,软实力持续低下,配套设施欠账甚多,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文化氛围薄弱,旅游产品开发并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科学体系。在旅游产品和旅游地实际效果上发展还不够平衡,嘉荫、金山屯等热门景区发展较好,但是例如五营国家公园、新青公园等自然景观却无人问津,各旅游产品的开发利用和景区的经营管理是极不平衡,由此暴露出伊春旅游集团、甚至伊春市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发展不平衡。特别是随着时代发展和新媒体传播的广泛,游客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希望通过参加具有鲜明特色的旅游活动来体现自己的个性。4.2.2冰雪旅游产品文化挖掘深度不够伊春市在我国北方,地理位置决定了伊春市冬季严寒期较长的特点,森林生态旅游季节性较强,每年经营期一般集中在夏季,只有4-6个月,旅游经营成本较高,年经营期短。伊春市一进入深秋季节就会大雪漫飘,冰雪覆盖。冰雪旅游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牡丹江市发展效果显著,冬季作为伊春市旅游淡季,其旅游服务设施的利用率大幅度降低,通过冰雪旅游的开发可以大大提高旅游服务设施的使用效率,是夏季旅游有益的补充,直接带来区域总体旅游经济效应的提高。近年来伊春市总结其他省市经验,在各林区景点开发冰雪旅游项目,但总体缺少特色,没有吸引力冰雪旅游收入远远小于投入。4.3产业格局角度4.3.1产业格局未形成完整体系在内部管理体系上,管理思维的固化导致考核体系不健全、执行不到位,并没有形成科学规范的内部评价体系。再一方面,在市场分析上,目前,伊春旅游集团并没有进行系统性大范围的游客市场调查,现有调查范围仅限于重要节点的重要来宾,并没有对最普遍,最大众群体的真实诉求进行了解,导致无法及时有效掌握需求,改进措施。这些管理机制的问题直接导致了伊春旅游市场化水平较低,无法高效开展旅游产品开发活动和经营行为。当前,伊春市正处于从林业资源型城市向全域旅游城市整体转型的关键时期,伊春市旅游产业也正处于政策导向的风口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期。虽然伊春旅游集团旅游产品布局已经初步形成,但是伊春城市综合配套仍然无法满足游客需要,也与旅游城市的发展定位不相匹配,相比旅游产业发达地区仍然严重滞后。同时,伊春市和伊春旅游集团景区基础设施但存在分布不均衡、配置缺口大等问题。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发展相对缓慢,存在设施渠道陈旧、配置不均衡、配置缺口大等问题。特别是各县市区旅游基础设施更是无法达到需求标准,比如,酒店宾馆、餐饮洗浴、城市基建、景区设施等等,既没有现代化系统的建设、也没有传统古典的成型设施,特别是服务配套设施功能的不健全,甚至有些设施成了摆设,尤其是窗口行业服务、公共设施环境等问题比较突出。4.3.3度假相关产业链发展欠缺伊春旅游季节性短板显著,大部分游客集中在夏季,春、秋季游客不多,冬季旅游产品较为匮乏,在冰雪旅游竞争力方面,虽然伊春市全国排名进入前十,但东三省内部竞争力较弱。在避暑旅游竞争力方面,全国排名位居22位,但东三省内部排名靠后。同时,从游客量、旅游收入等指标来看,在东三省内位居中游,与全国著名旅游城市相比差距较大。而在这样的背景下,伊春旅游集团在产品开发上依然观念落后,旅游产品开发低层次低水平,新产品相对于老产品在本质上没有很大的改动,并没有针对缺乏创意的问题作出实质性、根本性改变[21]。旅游产品的深层次开发离不开它的体验性、参与性、娱乐性和生态性,而这些在伊春市旅游目前开发中尚未完全体现。旅游产品开发与良好的资源不匹配,虽然旅游产品总体看不少,但缺少龙头产品和核心IP,规模普遍不大,同质化、散弱小的问题严重,产品影响力也不足。4.4本章小结伊春市具有丰富的地域特色以及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可这些都未能凸显伊春特有的优势,究其原因,主要是伊春的地域特色以及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在开发利用上存在一些问题。本章主要从客源结构、产品结构以及产业格局三个角度来讨论了伊春市旅游资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第5章伊春市旅游资源开发优化策略5.1做好主题设计,调整客源结构5.1.1设计赋予文化的特色主题要深度挖掘外在经济发达地区的潜在客源市场,解决市场开拓的力度问题,提升客源的稳定性,对整体规划加以调整解。不要奢求遍地开花,什么都去做,在总体布局上要一地一品,已建成景区基础上充分挖掘文化内涵的闪光点,着力打造精品品牌意识和发展战略,打造伊春春夏秋冬一体化旅行路线季节特点,科学有效地开发四季旅游专项。以伊春森林中的代表性动植物为点,建立特色动物植物展览园,特色动物欢乐园、冰雪游乐园,丰富眼下单一色的KTV、餐厅,多设文化交际场所如美术展览、茶室、咖啡厅、音乐节、剧院、大型广场、步行街等休闲娱乐地点,通过这类文化亮点,让游客真正感到生态游的多姿多彩。弘扬文化发展经济,商业经济与文化厅、艺术节、艺术展览等共同生存。要向广西桂林、云南大理、浙江杭州、西藏拉萨等具有影响力的知名景点进发。根据旅客需求,打造生态度假游、养生游、森林避暑游、自驾营地游、亲子团体游、商务游、研学游等多种全景主题旅游,力争培育文化品位高、科技含量大的名牌产品。在打造特色品牌上下功夫,加大伊春整体形象的宣传力度以及创新对外推介的手段,建议对旅游的宣传推广上固定地方财政每年拿出一定比例的收入进行投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更要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报纸杂志等对文化和品牌进行包装宣传。通过建设信息服务平台,定制各大景区的专属导游图以及商品广告等多种宣传方式,拓展旅游者“求新、求知、求乐”的了解渠道,运用特有的民族地域文化塑造具有新鲜感的文化形象,提高景区的吸引力。5.1.2重视周边市场发展新需求伊春作为黑龙江省北部地区的旅游中心城市,与佳木斯、鹤岗、黑河、绥化等地展开联合开发合作,已经是顺应新发展形势的步伐,特别是哈伊客专修建以来,黑龙江省北部城市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上交流将更为频繁,链接将更加紧密,可以说,哈伊客专对伊春旅游集团游客提供了一个新的引流渠道和景观搭建平台[22]。一是建立完善联合开发机制。前期,伊春旅游集团已与黑龙江省旅游投资集团、华侨城旅游投资集团等大型企业展开了合作,但在项目落地上还存在体制障碍。因此,伊春旅游集团应依托伊春市政府及伊春森工集团大平台,充分考虑区域旅游产品开发的协调性,搭建起高效的联合开发机制,落实合作成果。二是拓展联合开发范围。在自然资源重叠部分,与周边城市及其旅游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形成客源互通,资源共享。例如友好区大平台花海与黑河市逊克大平台旅游区在地域上存在重叠部分,可探索两地就花海项目产品进行联合开发,注重统筹协调,共同配套硬件设施,落实各项规划目标,根据各地的旅游资源及发展优势,深度推进旅游产品开发和维护中的合作进程。5.2拓宽产品类型,巩固目的地旅游形象5.2.1森林、度假复合型产品融合开发首先是要提升综合服务水平,整合专业旅游网站和代理商,实现景区购票、设备租赁、汽车租赁、酒店预定、餐饮预定、旅游纪念品网购、交通票预定、投诉、评论、经验交流、旅游攻略等等全方位网上服务。然后通过挖掘伊春市文化内涵,配套举办大型主题活动提高伊春知名度,借助旅游发展大会“后旅发时代”影响,打响伊春旅游知名度,策划伊春嘉荫恐龙文化节、嘉荫恐龙文化论坛、中俄国际婚礼、中俄联谊活动、伊春登山节、伊春国际滑雪节、伊春边境论坛、伊春避暑康养论坛等主题活动,扩大伊春旅游品牌影响力[23]。5.2.2提升产品开发中文化内涵旅游产品开发并非单一产品的设计,而需要全方位、系统性的科学考量,形成产业链,从而使各个单一小单品联动成为大的旅游目的地,这就需要伊春旅游集团产品开发中采取产品配套的策略,在基于游客为本的基础上,准确把握游客需求,不断完善旅游产品的配套,坚持精细管理,提升产品配套服务,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一是要丰富产品多元化门类。围绕旅游产品五大类型,集合景点、交通、食宿、娱乐等消费集群,延伸拓展文娱、演出、体验式采摘等产品门类,通过积极打造特色文化旅游,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做好提升地方品牌的知名度的文章。在农村旅游产品中,要突出“自然、和谐”主旨,集自然观光、农家体验、消夏避暑于一体,为游客呈现出独具韵味的“田园情怀”[24]。在城市旅游产品中,探索营造“登顶”文化、“打卡”文化,对热门线路进行串联。二是要创新开发周边产品。学习故宫文旅周边产品开发经验,通过定制景区玩偶、纪念品,制作特殊“表情包”,请专业电视台拍摄纪录片,开发化妆、手办、灯光等趣味产品,邀请具有公众影响力的明星或者电视台推出景区综艺,规划别具一格的休息地、演出地、拍照地等区域,打造网红打卡地。5.2.3推出不同客群个性化定制产品当前,黑龙江省内,特别是伊春市各旅游产品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如何在市场上众多的旅游产品中脱颖而出,就要差异化开发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旅游需求。这就要求伊春旅游集团在产品开发中必须有针对性的充分进行市场调研,根据市场变化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结合拥有的资源条件进行开发创新,而创新就意味着差异化,就要丰富产品的文化内涵,打造差异化的IP品牌。伊春旅游集团要想实现元素赋能,就要通过挖掘、梳理、开发、营销等手段,建立起有市场价值的差异文化产权,通过不可替代的排他性文化产品来塑造景区个性化标识,整合多方资源打造“林都伊春森林里的家”“网红打卡地”等IP,从而产生巨大品牌效应。伊春旅游集团应着手在品牌特色、经济利益、口碑、形象等各方面集中发力,努力打造为文化旅游景区中的知名品牌。5.3完善产业链,全面促发展5.3.1多方合作提升产业布局当前,东北地区以自然资源为旅游优势的省份众多,在黑龙江省内,与伊春在生态资源旅游上存在竞争关系的地区也不在少数,要想拓展客源,深度挖掘市场,就必须要充分运用和拓展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运用异业联盟的方式,无疑是最直接且必要的方法。例如,通过会展旅游、康养旅游、节庆旅游等多种跨界方式,开发出具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从而促进效益提升。一是会展旅游。伊春作为“中国林都”,资源禀赋,人文厚重,一度被称为“中国达沃斯”,发展会展旅游,是伊春市拓展旅游市场、吸引客流、挖掘旅游产品新亮点、增强城市辐射力的有力举措,这对伊春旅游集团,乃至伊春市在城市发展、旅游发展上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伊春旅游集团可研究开发音乐节、赏花节、交易展会、商业论坛、高端峰会等多种会展活动,与会展公司寻求深度合作,在会展中提供旅行和考察线路支持,并利用好现有汽车营地、和伊园酒店等典型产品,提供住宿、娱乐、餐饮等多种服务,同时,根据会议规模,开发出配套的定制旅游活动和产品,从而满足不同客群的需要,以会展促进旅游,以旅游招揽会展,形成良训循环促进作用。二是康养旅游。近几年来,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逐步增强,国家也大力发展康养行业,2016年颁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就明确提出了大力促进健康与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等产业的融合。伊春属于典型的森林康养城市,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全国第一,发展“康养+旅游”产业正当其时。可以与伊春岐黄养老院、嘉荫永安东湖度假村等具有代表性的康养企业和基地,以及伊春市循环经济园区、嘉荫采摘园、铁力药材基地等单位和企业洽谈,并与国内知名康养旅游供应商展开合作,在旅游产品开发中围绕康养开发系列定制产品,在中老年户外健体、休闲观光、果蔬采摘等方面大力开展异业合作,从而通过康养人群带动旅游收入,打造特色产品品牌。5.3.2打造绿色生态度假综合体一是创新开发是产业寻求发展新业务的机会,增加竞争优势,产生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开发康体养生避暑、森林生态观光、摄影采风创作、户外登山运动和原始森林狩猎等十几种备受游客青睐的特色旅游项目,打造叫得响的冰雪游、避暑游、湿地游、自驾游等旅游产品,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精品线路,形成龙头产品。不断加快森林生态旅游、林下经济、北药种植及加工、现代农业和矿产开发等接续产业发展等,逐步形成四季旅游无淡季的全域旅游新格局。二是文化是旅游的灵魂,要使旅游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充分挖掘独特的文化内涵,同样,旅游活动的本质上是旅游者对于到达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吸引物文化的探寻和认同。梳理伊春市森林旅游文化资源,发扬伊春、红松、马永顺和林业三师精神。通过林区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艺术中的创新表达,化腐朽为神奇,将木制工艺品、红松北沉香、山核桃壳镶嵌品制作技艺、江北派东北大鼓、木拼画等典型森林生态文化变成产业经济、规模经济,成为伊春市强市富民的主导产业。5.4本章小结本章提出了伊春市旅游资源开发优化策略,结合上述的现状以及问题分析,提出从做好细分市场,调整客源结构、拓宽产品类型,巩固目的地旅游形象以及完善产业链,全面促发展三个方面来进行加强与优化。参考文献[1]FarmakiA,ChristouP,SaveriadesA,etal.PerceptionsofPafosasEuropeanCapitalofCulture:TourismStakeholderandResidentPerspective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