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导学案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学习目标】1、掌握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文化的影响;2、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学习重难点】1、一战进一步激发了世界各地的民族民主意识,客观上促进了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的出现;2、二战对殖民主义的沉重打击,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很快土崩瓦解;二战后诞生的新兴民族国家在文化方面的新发展。知识梳理一、一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1、背景:①政治:一战和十月革命削弱帝国主义势力;②经济:各地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力量壮大;③思想:一战客观上传播自由、民主和民族独立的思想;2、觉醒表现:(1)欧洲:俄罗斯帝国、奥匈帝国、德意志帝国和奥斯曼帝国解体并形成一系列民族国家,改变欧洲、西亚、北非政治版图;(2)亚非拉:①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②甘地、尼赫鲁领导印度民族解放斗争;③胡志明加入共产党并领导法属印度支那民族解放斗争;④埃及扎格鲁尔领导华夫脱运动;⑤尼加拉瓜:桑地诺领导抗美斗争;⑥墨西哥:卡德纳斯总统民主改革;二、二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1、背景:政治:①二战削弱帝国主义势力;②反法西斯同盟和联合国推动;思想:亚非拉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经济: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外部:第三世界国家的联合反抗斗争;2、史实:(1)亚洲: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独立;(2)非洲:①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②阿尔及利亚与法国斗争并取得独立;(3)拉美:①卡斯特罗领导古巴革命并建立社会主义国家;②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全部主权;三、二战后新型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1、特点:在现代化建设中形成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2、史实:(1)印度:①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采取宗教与政治分离,主要官方语言为印地语和英语;②崇尚甘地思想,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③历史传统中的种姓因素等仍然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2)新加坡、韩国:①注重发扬儒家文化精华,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②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3)埃及:①共和国进一步消除殖民主义影响,复兴民族文化;②现代埃及文化是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③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也有少数人信仰基督教等其他宗教;④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但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达标检测1.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卡夫卡作品《城堡》里的主人公K,表面上拥有充分的自由,可是实际上却处处碰壁;表面上在这个空间中拥有自由移动的权限,实际上有一道无形的墙拦在城堡和他之间,给他的行动造成阻碍。据此可知这一作品()A.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实极为不满 B.以具体性来再现典型环境和人物C.表现了生活的危机和心态的扭曲 D.反映了二战后孤独和焦虑极端化2.1920年年底,李大钊说:“这些唯心的解释的企图,都一一的失败了……(唯物史观)这种历史的解释方法不求其原因于心的势力,而求之于物的势力,因为心的变动常是为物的环境所支配。”这从侧面反映出李大钊()A.已成为马克思主义者 B.仍坚持唯心主义观点C.理性地对待西方文明 D.找到了中国落后根源3.在1944至1945年期间,美政府资助美国与拉美人员交流达百余次,向拉美国家输出图书、小册子等印刷品共约50万册,还向拉美派遣了其他文化团体,如耶鲁大学合唱团等。美国政府的上述举措意在()A.与苏联争夺拉美控制权B.提升拉美地区的教育水平C.扩大美国在拉美的影响D.加快美洲经济一体化进程4.海明威参加一战后,带着伤痕和恶魔般的战争记忆,于1929年写出了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德国作家雷马克也于1929年根据自己在一战中的经历创作了长篇小说《西线无战事》,一年内在欧洲发行500万册,被誉为“古今欧洲书籍的最大成就”。这反映了当时()A.欧美极端民族主义泛滥 B.人们对战争的反思C.和平主义成为社会主流 D.西方精神危机凸显5.二战后,新加坡借助于旅游规范设计和旅游项目实施,把历史遗产、宗教场所和商业街区等都纳入到“花园城市”“非常新加坡”“东南亚中心城市”“全球艺术中心”等表征系统。这一举措()A.割裂了历史文化的传承 B.具有鲜明的新加坡特色C.体现出殖民文化的影响 D.利于增强民众文化认同6.有学者认为,二战后的现代化过程中,“泛西方化”是指西方文化内部资本主义的实现与资本主义的批判这对基本矛盾通过“海洋途径”(在一些非西方国家衍生出一种畸形殖民资本主义形态)和“大陆途径”(使另一些非西方国家从封建制度和殖民体制下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形成两大阵营的对垒。该学者意在强调()A.两种意识形态的对垒 B.现代化进程深受西方文化影响C.社会主义在中俄确立 D.各民族的独立冲击了西方文明7.有美国军事评论家表示:“越战失败后,(美国)被迫放弃在巴拿马的重大利益……从巴拿马撤退和降旗,即使只是象征性的,也会被作为美国是纸老虎的新证据。”这一观点反映出()A.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 B.西方阵营的分化C.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动 D.第三世界的合作8.二战后,西方史学界出现的年鉴学派对世界史学的发展产生广泛影响。他们关注历史变化中的长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