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25届生物高一下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25届生物高一下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25届生物高一下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25届生物高一下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25届生物高一下期末联考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淄博市部分学校2025届生物高一下期末联考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若某细胞的正常染色体数为2n,下图中可表示该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是A.③① B.③④ C.②① D.②④2.据报道:上海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的沉默之迷。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你大胆推测上海科学家对此项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是下列四种说法中的()①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3.如图是某二倍体(AABb)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判断不正确的是A.甲图该动物细胞正在进行有丝分裂B.乙图表明该动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基因突变C.丙图表明该动物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D.甲、乙、丙三个过程不可能发生在同一个器官中4.以下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是()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③有丝分裂末期细胞④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⑤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⑥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⑦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⑥⑦ C.①③⑤⑥ D.①④⑤⑥5.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C.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D.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因此不同物种不能产生后代6.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是A.对大熊猫等濒危物种的保护,要改善环境提高其K值B.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变化的直接决定因素之一C.性别比例的改变可能使种群密度降低D.在理想条件下,环境容纳量是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下图是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发生的某些调节和代谢过程示意图。甲、乙、丙表示具有内分泌功能的器官,X、Y表示具有特定功能的化学物质。请据图回答:(1)结构乙表示的器官是_____________,物质X表示_____________。(2)图中核受体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功能蛋白质在_____________(细胞器)上合成。(3)受寒冷刺激时,皮肤冷觉感受器对_____________离子的通透性增强,膜电位将变为_____________。(4)寒冷时甲通过分泌X促进乙释放Y,进一步促进丙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对________(填图中标号)的活动起抑制作用,这种调节机制属于_____________调节。(5)机体受到寒冷刺激会产生兴奋,在反射弧中两个神经元之间信号转换是_____________。8.(10分)下图为DNA分子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标号代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⑤_________,⑥_________。(2)④⑤⑥组成一分子_________。(3)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按_________盘旋成双螺旋结构;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______而成;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__________连接成碱基对。(4)DNA分子碱基间的配对方式有_________种,但由于_________,所以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使DNA分子具有特异性。9.(10分)蝴蝶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ZZ为雄性、ZW为雌性)。某种蝴蝶的黑色翅和正常色翅由一对等位基因(H/h)控制。黑色翅雌性、正常色翅雄性个体杂交,F1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黑色翅雌性∶正常色翅雌性∶黑色翅雄性∶正常色翅雄性=1∶1∶1∶1,让F1中正常色翅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均表现为正常色翅。请回答下列问题(以下问题均不考虑ZW染色体同源区段的情况)(1)由题干信息可知,该种蝴蝶的翅色性状中,属于显性性状的是______。基因H、h______(填“可能”或“不可能”)位于Z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2)该种蝴蝶的正常色翅有栗色和黄色两种突变类型,且栗色和黄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Y/y)控制。两只黑色翅雌雄个体杂交,F1雄性个体中黑色翅,栗色翅=3∶1,雌性个体中黑色翅:栗色翅:黄色翅=6∶1∶1。①基因Yy位于______染色体上,判断依据是______。这两只亲本蝴蝶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②实验小组在F1中偶然发现1只透明翅雌性突变体,研究发现,当突变基因b纯合时个体表现为透明翅,当基因B存在时个体表现为有色翅(黑色、栗色或黄色)。请设计杂交实验来判断基因b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z染色体上(写出实验方案以及预期结果)。实验方案:让该突变体和______(表现型)个体杂交,得到F1,让F1的雌雄个体杂交,观察____________。预期结果: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基因b位于常染色体上;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基因b位于z染色体上。10.(10分)如图为大肠杆菌DNA分子(片段)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2”代表____,“2”“3”结合在一起称为____。(2)“5”有____种,中文名称分别是____。结构“5”发生改变所引起的变异属于__。(3)含有300个碱基对的一个DNA分子片段,内含80个胸腺嘧啶,如果连续复制2次,需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____个。该DNA分子复制的方式是____。11.(15分)下图表示人体接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后,体内免疫细胞的反应过程,其中①表示抗原,②、③表示物质,④〜⑨代表细胞。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相当于___________,接种疫苗后,能刺激人体启动初次免疫,该过程中④细胞上能够特异性识别结合①的结构是[]___________(填数字和名称),该细胞产生的___________可以刺激⑤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填数字和名称)。(2)从细胞的生命历程来说,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甲型H1N1流感病毒入侵己经接种甲流疫苗的人体时,接种者由于体内己产生___________(填图中数字)而具有免疫力。(4)有的人接种疫苗后会有发烧现象。发烧是在体温中枢的调节下,加速散热,这时会觉得身体发冷,请分析原因(以概念图或图解的形式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5)有人在成功接种了H1N1疫苗后不久,又患了流感,请给出一种合理的解释。(提示:可以从病毒和机体自身免疫力的角度分析)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

分析柱形图:①中核DNA数是染色单体数的二倍,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可能出现这种图像;②图中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相等,且与体细胞中的数量相等,可表示有丝分裂的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图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相等,染色体数为体细胞的二倍,应为有丝分裂后期;④图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等,可能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或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详解】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加倍,符合图③;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与体细胞相等,且每条染色体上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二倍,符合④图,综上分析,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本题结合柱状图,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规律,重点考查柱形图的分析,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特点,能根据染色体:染色单体:DAN的比值和染色体含量来判断细胞可能的分裂方式和所处的时期。2、B【解析】

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过程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而产生兴奋,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由题可知“沉默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传递功能,表明兴奋无法在突触中传递,造成传递障碍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突触无法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一种是可以释放神经递质但由于突触后膜上没有相应的受体而无法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详解】①轴突的末端膨大成球状的突触小体,突触小体中没有细胞核与此无关,①不符合题意;

②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释放神经递质但由于突触后膜上没有相应的受体而无法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②符合题意;③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③不符合题意;④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兴奋就无法在突触中传递,④符合题意.故选D。3、D【解析】

综合考查细胞分裂图的识别、染色体上基因的来源分析,意在考查理解和分析能力。【详解】甲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上基因A与a不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正确。乙图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其染色体上基因A与a不同,体细胞中原本没有a基因,且基因所在染色体片段颜色一样,没有发生交叉互换,所以只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B正确。丙细胞也属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基因B与b所在的染色体颜色不一致,则染色体上基因B与b不同是交叉互换造成的,C正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可以发生在一个器官中,如卵巢和睾丸。【点睛】正常情况下,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是复制产生的,应该相同。如有不同,有两个原因:基因突变或者交叉互换。判断方法:若相关基因在个体基因型中没有,只能是基因突变产生的;若是有丝分裂,不可能是交叉互换;若相关基因在个体基因型中存在,又是减数分裂则两种可能都有,再结合其它信息判断。4、B【解析】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规律(以二倍体生物为例):结构时期染色体组数有丝分裂间期2分裂期前、中期2后期2→4末期4→2减数分裂间期2减Ⅰ前、中期2后期2末期2→1减Ⅱ前、中期1后期1→2末期2→1【详解】①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含有2个染色体组,①正确;②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含有4个染色体组,②错误;③有丝分裂末期细胞由4组均分后每个子细胞内只有2组,③正确;④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含有2个染色体组,④正确;⑤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含有1个染色体组,⑤错误;⑥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含有2个染色体组,⑥正确;⑦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含有2个染色体组,⑦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DNA以及染色体组的变化规律是该题考查的重难点。理解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各时期的特征,正确把握各时期染色体、DNA以及染色体组的数量变化是突破该题的关键。5、D【解析】

现代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是:①进化是以种群为基本单位,进化的实质是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②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③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④隔离导致物种形成。【详解】A、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正确;B、通过突变和基因重组形成多种多样的基因型,从而使种群出现大量的可遗传变异,所以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正确;C、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C正确;D、虽然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交配也可能产生后代,只是这种后代不可育,比如骡子是马和驴的后代,D错误。6、D【解析】对大熊猫等濒危物种的保护,要改善环境提高其K值,A正确;直接决定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B正确;性别比例的改变可能使会使出生率降低,进而导致种群密度降低,C正确;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呈J型增长,其没有环境容纳量,D错误。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垂体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蛋白质核糖体钠外负内正(动作电位)甲、乙反馈(负反馈)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解析】试题分析:从图可知,甲是下丘脑,乙是垂体,丙是甲状腺,X由甲产生,作用于乙,所以X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Y是促甲状腺激素,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受体通常是糖蛋白,激素分泌调节一般为负反馈调节。(1)图表示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过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所以结构乙表示的器官是垂体;物质X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2)据试题分析可知,细胞质受体和细胞核受体通常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所以功能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3)神经纤维膜外主要分布钠离子,膜内主要分布钾离子,当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钾离子外流,膜电位是外正内负,当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钠离子内流,表现为内正外负。(4)甲状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作用于下丘脑(甲)和垂体(乙),即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多时,能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属于负反馈调节。(5)机体受到寒冷刺激会产生兴奋,在反射弧中两个神经元之间,即突触,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兴奋在突触处的信号转变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8、胸腺嘧啶脱氧核糖磷酸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反向平行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氢键2不同DNA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每个DNA分子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DNA分子结构模式图,其中①为胸腺嘧啶,②为胞嘧啶,③为腺嘌呤,④为鸟嘌呤,⑤为脱氧核糖,⑥为磷酸。【详解】(1)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可知,图中①为胸腺嘧啶,⑤为脱氧核糖,⑥为磷酸。

(2)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G与C配对可知,④为鸟嘌呤、⑤脱氧核糖、⑥磷酸组成一分子鸟嘌呤脱氧核苷酸。

(3)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按反向平行盘旋成双螺旋结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DNA分子的基本骨架;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排列在内侧,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

(4)DNA分子碱基间配对方式有A与T配对、G与C配对共2种;但由于不同的DNA分子中碱基排列顺序是千变万化的,所以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由于每个DNA分子具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使DNA分子具有特异性。【点睛】易错点: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通过磷酸二酯键链接,并不是每个脱氧核糖都连接两个磷酸,端上的只连一个;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注意A与T之间只有两个氢键。9、黑色翅不可能若基因H、h位于Z染色体上,则F1雌性个体均表现为正常色翅,雄性个体均丧现为黑色翅ZF1的翅色与性别相联系HhZYZy×HhZYW有色翅雄性F2的翅色F2雌雄个体均有透明翅F2只有雌性个体有透明翅【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黑色翅雌性、正常色翅雄性个体杂交,后代雌雄性中都是正常色翅∶黑色翅=1∶1,类似于测交实验,其中一个亲本是隐性纯合子,一个是杂合子,若在常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Hh、hh;若在Z染色体上,则亲本基因型为ZhW(黑色翅)、ZHZh(正常色翅)。让F1中正常色翅的雌雄个体杂交,子代均表现为正常色翅,说明正常色翅是隐性性状,则黑色翅为显性性状,且H、h只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该种蝴蝶的黑色翅为显性性状,且H、h基因只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因为若基因H、h位于Z染色体上,则F1雌性个体均表现为正常色翅,雄性个体均表现为黑色翅。(2)根据题意分析,该种蝴蝶的正常色翅有栗色和黄色两种突变类型,且栗色和黄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Y/y)控制。两只黑色翅雌雄个体杂交,.F1的翅色与性别相联系,说明Y、y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后代雌雄中黑色翅∶正常色翅=3∶1,说明亲本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型都是Hh;后代雌性正常翅中栗色翅∶黄色翅=1∶1,说明父本相关基因型为ZYZy;后代雄性正常翅都是栗色翅,说明母本相关基因型为ZYW,综上所述,亲本的基因型为HhZYZy×HhZYW。②已知突变基因b纯合时个体表现为透明翅,当基因B存在时个体表现为有色翅(黑色、栗色或黄色),现要求设计实验断基因b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位于Z染色体上,则可以让该突变体和有色翅雄性个体杂交,得到F1,让F1的雌雄个体杂交,观察F2的翅色;若F2雌雄个体均有透明翅,则基因b位于常染色体上;若F2只有雌性个体有透明翅,则基因b位于Z染色体上。【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基因的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以及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点,根据亲本和子一代的表现型关系判断实验类型及其亲本可能的基因型,根据子一代相互交配产生的后代的情况判断显隐性关系进而确定其遗传方式。10、脱氧核糖脱氧核苷2腺嘌呤、胸腺嘧啶基因突变660半保留复制【解析】

由图可知,1是磷酸,2是脱氧核糖,3和4是C-G碱基对,5是A或T。【详解】(1)图中2是脱氧核糖,2是脱氧核糖和3碱基合称为脱氧核苷。(2)5是A腺嘌呤或T胸腺嘧啶,有2种可能性。5碱基发生缺失、增添或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3)含有300个碱基对的一个DNA分子片段,内含80个胸腺嘧啶,T=A=80个,则C=G=220个,如果连续复制2次,需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数目为:(22-1)×220=660个。DNA复制的方式是半保留复制。【点睛】一个DNA中G的数目为220个,该DNA复制n次需要消耗环境中游离的G的数目是:(2n-1)×220;该DNA第n次复制需要消耗游离的G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