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昭通市2023-2024年高一年级上册期末统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云南省昭通市2023-2024年高一年级上册期末统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云南省昭通市2023-2024年高一年级上册期末统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云南省昭通市2023-2024年高一年级上册期末统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云南省昭通市2023-2024年高一年级上册期末统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研联盟2023〜2024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联合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

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

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塑料,是工业文明的结果,它给人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无穷的麻炀和灾难。目前,市面上的塑

料保鲜膜都不能降解,如果把它们埋在土壤中,塑料中的塑化剂会渗透到土壤和水里,最终会随着水和植

物进入人体内,同时塑料分子也会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危害。

如今,小小的海藻摇身一变,就可以成为新型环保保鲜膜,这为解决塑料污染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

海藻种类繁多,共有两万多种,几乎所有海洋植物都可归入藻类。海藻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可开发

成药品功能性食品、化妆品。现在,小小的海藻还能制备成保鲜膜。

科学家们发现,海藻富含多种多糖类物质,如褐藻胶、琼胶、卡拉胶等,这些多糖类物质形成凝胶后

可以延展成薄膜,较好的柔韧性使其拥有制作保鲜膜的潜质。常规的塑料保鲜膜在使用一次之后就会被丢

弃,而海藻保鲜膜可以和包裹的食品一起进行烹饪或直接食用。此外,一个普通的塑料袋,完全降解需要

200〜1000年,而海藻保鲜膜如果被人们不慎丢进自然界,只要和足够的水接触超过2小时,就会分解为

有机物,进入土壤中和大自然融为一体。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海藻都适合做保鲜膜,目前来看,用褐藻中的褐藻胶制成的保鲜膜性能较好。此

外,红藻中的卡拉胶、琼胶,包括其他陆生植物胶类均可直接或通过复配制成膜。

海藻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自然资源。一直以来,为了更好地造福人类生活,解决塑料带来的环境污染问

题,国内外科学家都在进行用海藻制品替代塑料的创新研究。

印度的科学家将晒干的海藻磨成颗粒,清除其中的杂质,然后放入特定的容器中加热,最终得到了真

正的凝胶。这种凝胶可以被制成不同厚度的海藻薄膜,即使薄如蝉翼,也不会被轻易损坏。印度尼西亚也

是海藻生产大国,其一初创公司利用当地海藻生产优势,推出一种海藻制成的包装材料,不仅可以直接被

食用,而且可以100%生物降解。

除了这些国家之外,我国也对海藻保鲜膜进行了创新研究,并且早已致力于灾害性海藻生物质利用方

面的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许加超教授带领的科研团队发明了授权专利可食性全生物降解海藻食品保鲜膜。这款保

鲜膜同传统保鲜膜相比,最大的优点在于安全性高、无塑化剂、无致癌物,能在6〜12个月内实现100%生

物降解,对环境也不会造成污染。

基于对海洋生物多年的研究经验,许加超发现海带中的褐藻胶是制作保鲜膜的好原料。由于褐藻酸钙

是一种强凝胶,形成的褐藻酸钙膜太脆,韧性比较差,不宜折叠和卷曲,限制了其实际使用,为此他们开

发了双离子变性凝胶技术,该技术可以提高褐藻酸钙膜的柔韧性和机械性能。

许加超团队还推进研发了全生物降解海藻地膜。据统计,全国5.8亿亩覆膜土地正遭受“白色污染”

的严重侵害,许加超团队将青岛海岸引发生态灾害的浒苔制备成全生物降解海藻地膜,可有效代替传统塑

料地膜,化解“白色污染”难题。

海藻制成的塑料替代制品展现出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目前,全球已有多家公司在推广海藻制成的吸

管、餐具、包装袋等塑料替代制品,且在持续扩大海藻生物材料的生产规模。我国保鲜膜市场相当广阔,

海藻保鲜膜的推广很有必要。海藻保鲜膜的开发对于海藻养殖和加工产业的发展能够起到强有力的刺激作

用,可以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此外,还可减少“白色污染”,有很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然而海藻保鲜膜想要大面积推广,依然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所有可降解材料一样,成本过高

也是制约海藻保鲜膜发展的瓶颈之一。目前,传统的塑料保鲜膜仍旧占据主流市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海

藻保鲜膜的价格过高而难以推广,人们在购买的时候,更倾向于价格较低的塑料保鲜膜。

“此外,海藻保鲜膜研发的难点还在于该类保鲜膜相对较厚,延展性和韧性还有待提高,需要继续加

强科研投入;同时,海藻保鲜膜产业化所需的生产机械和生产线尚不健全,要解决这些难题,需要设备开

发与基础研究同步进行,从而实现全产业链的共同发展。”许加超说。

目前,对海藻保鲜膜的研究在实验室阶段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尽管科技成果转化困难重重,许加超依

然对海藻保鲜膜的市场化应用充满信心,他表示,这项技术推出后,会极大地造福和改变人们的社会生活,

他希望联合企业以及各界力量尽快推动项目实现产业化。

(摘编自《海藻保鲜膜:来自海洋的天然“塑料”》《科技日报》2023年5月18日)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在享受塑料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在承受着代价,比如埋在土壤中的塑料保鲜膜中的塑化剂和塑料

分子最终会进入人体,危害健康。

B.海藻中的多糖类物质形成凝胶后可以延展成柔韧性较好的薄膜:由其制作而成的保鲜膜可以和包裹的

食品一起烹饪或直接食用。

C.市面上的塑料保鲜膜都不能降解,而海藻保鲜膜即使被丢进自然界,也都能快速分解为有机物,进入

土壤中和大自然融为一体。

D.海藻保鲜膜的开发能强有力地刺激海藻养殖和加工产业的发展,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海深保鲜膜的

推广也会极大造福人们的生活。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色污染”日益严重,国内外科学家正在研究用海藻制品替代塑料,而海藻制备成的新型环保保鲜

膜定能解决塑料污染问题。

B,海藻种类丰富,应用广泛,开发潜力巨大,不仅可以开发成药品、功能性食品、化妆品,还能制成保

鲜膜、吸管、餐具、包装袋等。

C.双离子变性凝胶技术可以提高褐藻酸钙膜的柔韧性和机械性能,解决褐藻酸钙膜太脆、韧性较差、不

宜折叠和卷曲的问题。

D.如今对海藻保鲜膜的研究在实验室阶段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但科技成果转化困难重重,如果联合企业

以及各界力量,将有助于实现项目产业化。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原文倒数第四段中的观点的一项是()

A.我国保鲜膜产能为no万吨左右,行业产能供大于求,行业盈利状况进一步恶化。目前国内生产食品

保鲜膜的企业共47家。

B.茶花锯齿式保鲜膜,在天猫颇受热捧。它采用PE材质,膜体通透,粘性较好,最高耐热温度仅

100℃,可以放入微波炉加热。

C.根据调研报告,2022年全球保鲜膜市场规模为67.2亿元,其中国内保鲜膜市场容量为21.38亿元,环

保是未来保鲜膜行业的发展方向。

D.妙洁是我国保鲜膜行业的龙头企业,目前主营保鲜膜、保鲜袋、抹布、百洁布、拖把等50余种日常

用品,市场竞争力较为强劲。

4.原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海藻保鲜膜?请简要概括。

5.海藻保鲜膜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怎么做才能大面积推广海藻保鲜膜?请根据原文简要

说明。

【答案】1.C2.A3.C

4.①海藻保鲜膜的研发必要性。

②海藻保鲜膜的优势。

③海藻保鲜膜的研发现状和前景。

④海藻保鲜膜大面积推广的难点。

5.①需要降低海藻保鲜膜的成本和价格。

②需要继续加强科研投入,提高海藻保鲜膜的延展性和韧性。

③需要同步进行设备开发与基础研究,实现全产业链的共同发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也都能快速分解为有机物”错误,根据原文第四段“而海藻保鲜膜如果被人们不慎丢进自然界,只

要和足够的水接触超过2小时,就会分解为有机物,进入土壤中和大自然融为一体”可知,海藻保鲜膜

可分解为有机物的前提条件是“和足够的水接触超过2小时”,选项缺少条件。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而海藻制备成的新型环保保鲜膜定能解决塑料污染问题”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如今,小小的海

藻摇身一变,就可以成为新型环保保鲜膜,这为解决塑料污染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可知,新型环保保

鲜膜为解决塑料污染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选项表述过于绝对。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根据内容分析,原文倒数第四段中的观点是我国保鲜膜市场相当广阔,海藻保鲜膜的推广很有必要。

A.说的是我国保鲜膜的产能,不能说明原文倒数第四段中的观点。

B.介绍的是茶花牌茶花锯齿式保鲜膜的优点,不能说明原文倒数第四段中的观点。

C.介绍保鲜膜市场规模和未来趋势,可以支撑原文倒数第四段中观点。

D.介绍了我国保鲜膜企业妙洁,不能说明原文倒数第四段中的观点。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根据“市面上的塑料保鲜膜都不能降解”“如今,小小的海藻摇身一变,就可以成为新型环保保鲜膜,

这为解决塑料污染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可知,研发海藻保鲜膜很有必要性。

根据2-4段内容及“海藻保鲜膜的开发对于海藻养殖和加工产业的发展能够起到强有力的刺激作用,可

以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止匕外,还可减少‘白色污染',有很好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可知,海藻

保鲜膜可为解决塑料污染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等优势。

根据“海藻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自然资源”及国内外科学家用海藻制品替代塑料的创新研究情况,可知

“海藻制成的塑料替代制品展现出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海藻保鲜膜的研发现状良好,前景广阔。

根据“然而海藻保鲜膜想要大面积推广,依然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所在的段落内容及后文许加超

的说法,可知海藻保鲜膜大面积推广还存在不少难点。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找到文内关于大面积推广海藻保鲜膜的内容,主要在后四段,抓要点分析。

根据“和所有可降解材料一样,成本过高也是制约海藻保鲜膜发展的瓶颈之一。目前,传统的塑料保鲜

膜仍旧占据主流市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海藻保鲜膜的价格过高而难以推广,人们在购买的时候,更倾

向于价格较低的塑料保鲜膜”可知,需要降低海藻保鲜膜的成本和价格。

根据“海藻保鲜膜研发的难点还在于该类保鲜膜相对较厚,延展性和韧性还有待提高,需要继续加强科

研投入”可知,需要继续加强科研投入,提高海藻保鲜膜的延展性和韧性。

根据“同时,海藻保鲜膜产业化所需的生产机械和生产线尚不健全,要解决这些难题,需要设备开发与

基础研究同步进行,从而实现全产业链的共同发展”可知,需要同步进行设备开发与基础研究,实现全

产业链的共同发展。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酒香(节选)

曾瓶

轩辕宫不远处,有一酒坊。

酒坊有窖池六口,掌柜和帮工,都是高明远一人。

高明远既酿酒,也卖酒。

天麻麻亮,高明远挑着两只黝黑的木桶,推门出来,去营沟头的龙泉井取水。营沟头不远,挑一担水,

半炷香不到。挑完六担水,高明远吃早饭,然后酿酒。整个上午,酒坊紧闭,只有醉人的酒香,从门的缝

隙飘荡出来。

到中午,太阳爬上龙透关顶。打开门,把那面写有“高家酒”三个大字的望子,插在当街的木柱上,

字用隶书,大如斗,然后拉开一排遮得严严实实的门帘,阳光像酒般泼进来,整个屋子,酒香四溢。

有人劝高明远,门帘拉那么紧干啥子?拆了!怕人家看你酿酒?

高明远像碰了什么禁忌,连声说,要不得,一打开,气,全跑了。

劝的人不明白,你酒坊里,有什么气?他们进去看。和其他酒坊,没什么两样啊!搞得神神秘秘干啥

子?

高明远煞有其事,说,天地之气,酒之气。

大家使着劲,用眼睛看,用鼻子闻,把酒坊的皆皆兄兄儿都看了,闻了,没有啊!

高明远得意地笑,露一排雪白的齿,如果你们都闻到了,看到了,就可以来我家酿酒了。

高明远开始卖酒。

酒在柜台上,一个黑黑的陶坛装着,上面压一个硕大的柚子。可能是吸了酒的芬芳,那个作坛盖的柚

子,到第二年新柚子上市,还黄澄澄的,不烂。陶坛不大,能盛白酒三十斤。等三十斤白酒卖完,高明远

收酒望子进屋,关门,冲那些没买到酒的顾客,作揖拱手,说,对不起,明天清早。

高明远的酒卖得快,时常开门不到一个时辰,那三十斤酒,就卖完了,好像他的酒坊,一天都没开过

门似的。

有人劝他,干脆把旁边几间土屋几块菜地,买下,扩建成窖池。劝的人看过,算过,酒坊周边,扩建

上百口窖池,都行的。这样一来,每天,能酿五百斤酒,那样,有多少钱款跑进来?你钱不够,我们投。

劝说的人,一拨一拨地来。尤其是近些时候,有一股风,传得厉害,说不远处的温家酒坊,前些年,

送到海外获金奖的酒,不是温家大曲,是温家人来高家买回,装在温家酒坛,送到海外参加评奖。说得有

眉有眼,温家人,在酒城,有头有脸,哪儿会去高家买酒,人托人,转几道拐,每天两斤,整整半月,才

装成一坛三十斤的温家大曲。高家卖酒,买酒的,一天只能一次,一次只能两斤,少买可以,比如,半斤,

或二两。多了不行,比如,五斤,或十斤。高明远的父亲喜欢对买酒的人说,喝酒,少饮,对身体好。多

了,要不得。两斤酒,够了。高明远的父亲死了好几年,规矩,传了下来。话,通过高明远的嘴,时常对

买酒的人说。

一位《酒城新报》的记者,觉得是个大新闻,找高明远,准备问个究竟。

高明远摆着手,说,纯是谣传。

记者不死心,说,谣传正在传。用高家酒去评奖,挖出来,对高家,天大好事。

高明远说,那我们就不要传。

高明远对扩建没兴致,推脱说,忙不过来。怕伤了脸面,对劝说的人讲,天没亮,要去龙泉井担水。

春种秋收,要回高家坝,种高粱,收高粱。那些糯红高粱,从栽种,到收割,得有人陪着。

劝说的人问,你家没井?都是街坊邻居,清楚得很。高家酒坊,有一老井。

高明远说,我家那井,煮饭喝水可以,酿酒,要不得。独独龙泉井的水,才出得了那酒味。

高家酿酒,连洗涤高粱,都用龙泉井水。

劝说的人问,温家酒、舒家酒、李家酒,都用龙泉井的水,难道龙王爷,给你家的水,不同?

高明远微笑着,哪会?担水的时候,我要和水说话。

劝说的人奇了,难道你高明远会念魔咒?就问高明远和水说什么,

高明远说,哪有那么神奇,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难道你没说过话?

劝说的人说,我想赚很多银子,也给水说?一说,水就把银子,给你送到口袋里?

高明远满脸不悦,怎么能说银子?他说,从第一粒高粱种下地,到每滴酒进陶坛,从没说过钱,连想

都没想,如果想钱,酒味,就变了。

劝说的人不解,那你想什么?

他说,酿酒,酿好酒。

高明远得意地谈起酿酒的高粱。他家用的高粱,来自高家坝。高明远讲,其他地方的高粱,出不了那

个味儿。高家坝的糯红高粱,像孩子,得伺候。所以,时不时地,得回去。

劝说的人,没收到半点成效,就劝高明远,挑水那样的事情,该请人。使气力的,好找。用得着你使

劲?

高明远说,自己担,放心。

劝说的人开起玩笑,有什么不放心?你怕挑水的人,把尿给你撒在桶里?

高明远发了怒,不许他们开这样的玩笑。他说,龙泉井的水,听得见。

开玩笑的人更加好笑,龙泉井离这里好几百步,水有耳朵?懂人话?

高明远一本正经地说,龙泉井有龙王。他从不敢乱说乱干,龙王听见了,看到了,会生气,一生气,

把水收回去,还酿什么酒?连饭碗,都没有了。

劝说的人差点把口水笑出来,龙泉井有龙王?你看到过?

高明远满脸端庄认真,说,我倒没看到过,我父亲讲,我祖父看到过。我们高家,酿出的新酒,第一

坛,必送龙王爷。逢年过节,最好的酒,必敬龙王爷。没有龙王爷,哪有高家酒?

劝说的人死缠扩建的事情。毕竟,窖池一多,酒就多,入了股,就有钱来。

高明远扭过脸,看龙透关那边的天,看蓝田坝那边的云。他说,我把人家的土屋买了,菜地买了,人

家干啥子?不戳我背脊骨才怪。高明远酿酒的酒糟,任周边人取,不收钱。周边邻居,用他的酒槽,喂猪。

过年,杀猪,给他送三两块肉。他把肉煮了,从陶坛钩舀出酒,和邻居,喝得面红耳赤。

劝的人没办法,摇着头,走了。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头部分指出高明远既酿酒也卖酒,故事情节也主要围绕酿酒和卖酒展开,可知“酒”是小说的

一个重要线索。

B.作为坛盖的硕大柚子,因为吸了高家酒的芬芳,过了一年还黄澄澄的,这使高家酒充满了传奇色彩。

C.高明远酿酒,弃自家井水不用,到龙泉井去挑水,也不请人挑,自己使力,表现了他对酿出好酒的执

着。

D.一再拒绝扩建窖池,是因为高明远酿酒志在酿好酒,不为钱,也因为高明远不忍心邻居因此事丢了生

计。

7.关于文中传言温家人用高家洒去海外参加评奖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明远的态度进一步彰显了他的品行,侧面表现高家酒的确是好酒。

B.温家人用高家酒去海外参加评奖获金奖是传言,也有可能是事实。

C.传言无形中宣传了高家酒,贬低了温家酒,体现了高家酒被认可。

D.《酒城新报》的记者想要宣传这件事,纯粹是为了宣传高家酒。

8.高明远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主要性格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小说塑造高明远的形象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答案】6.B7.D

8.①勤劳踏实。天没亮,他就去龙泉井担水。春种秋收,他常回高家坝,种高粱,收高粱。②淡泊名利。

他一心酿好酒,卖酒定量有度,反对记者炒作,不为钱而扩建窖池。③真诚善良。告诉买酒的人少喝酒对

身体好;不考虑自己赚钱,考虑邻居的生计;酿酒的酒糟,任周边人取,不收钱。④认真执着。他一心酿

好酒,酿酒用的水和高粱都极为讲究。

9.①正面描写:通过个性化的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正面塑造人物形象。酿酒关紧酒坊的门,说不让天地

之气、酒之气跑出去;取水跟水说话,说水听得见;坚持不扩建酒窑,推脱说忙不过来。通过这些个性化

的语言、行为,直接刻画人物形象。②侧面描写:通过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用想扩建的人求利反衬高

明远酿酒不为钱财;用邻居的友善正面衬托高明远的真诚善良。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因为吸了高家酒的芬芳”表述绝对,原文说的是“可能是吸了酒的芬芳”;“这使高家酒充满了传

奇色彩”属于过度解读。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纯粹是为了宣传高家酒”错,“纯粹”一词太过绝对,结合”一位《酒城新报》的记者,觉得是个

大新闻,找高明远,准备问个究竟”可知,《酒城新报》的记者想要宣传这件事,是为了挖掘新闻素材,

进行新闻报道,不一定是为了宣传高家酒。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①勤劳踏实。“天麻麻亮,高明远挑着两只黝黑的木桶,推门出来,去营沟头的龙泉井取水。营沟头不

远,挑一担水,半炷香不到。挑完六担水,高明远吃早饭,然后酿酒”,天没亮,他就去龙泉井担水,

挑完六担水,才吃早饭。“春种秋收,要回高家坝,种高粱,收高粱。那些糯红高粱,从栽种,到收

割,得有人陪着”,春种秋收,他常回高家坝,种高粱,收高粱。

②淡泊名利。“有人劝他,干脆把旁边几间土屋几块菜地,买下,扩建成窖池。劝的人看过,算过,酒

坊周边,扩建上百口窖池,都行的。这样一来,每天,能酿五百斤酒,那样,有多少钱款跑进

来?”“记者不死心,说,谣传正在传。用高家酒去评奖,挖出来,对高家,天大好事。高明远说,那

我们就不要传”,劝说的人,一拨一拨地来,最终摇着头,走了。他一心酿好酒,卖酒定量有度,反对

记者炒作,不为钱而扩建窖池。

③真诚善良。“高明远的父亲喜欢对买酒的人说,喝酒,少饮,对身体好。多了,要不得。两斤酒,够

了。高明远的父亲死了好几年,规矩,传了下来。话,通过高明远的嘴,时常对买酒的人说”,高明远

告诉买酒的人少喝酒对身体好,多了,要不得;“我把人家的土屋买了,菜地买了,人家干啥子?不戳

我背脊骨才怪”,高明远不考虑自己赚钱,考虑邻居的生计;“高明远酿酒的酒糟,任周边人取,不收

钱。周边邻居,用他的酒槽,喂猪”,高明远酿酒的酒糟,任周边人取,不收钱。

④认真执着。“高明远得意地谈起酿酒的高粱。他家用的高粱,来自高家坝。高明远讲,其他地方的高

粱,出不了那个味儿”,劝说的人劝高明远,挑水那样的事情该请人。高明远说,自己担,放心。他一

心酿好酒,酿酒用的水和高粱都极为讲究。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

①正面描写:如文中“有人劝高明远,门帘拉那么紧干啥子?拆了!怕人家看你酿酒?高明远像碰了什

么禁忌,连声说,要不得,一打开,气,全跑了”“高明远一本正经地说,龙泉井有龙王。他从不敢乱

说乱干,龙王听见了,看到了,会生气,一生气,把水收回去,还酿什么酒?连饭碗,都没有了”“高

明远对扩建没兴致,推脱说,忙不过来。怕伤了脸面,对劝说的人讲,天没亮,要去龙泉井担水。春种

秋收,要回高家坝,种高粱,收高粱。那些糯红高粱,从栽种,到收割,得有人陪着”等处,通过个性

化的语言描写和行为描写,正面塑造人物形象。酿酒关紧酒坊的门,说不让天地之气、酒之气跑出去;

取水跟水说话,说水听得见;坚持不扩建酒窑,推脱说忙不过来。通过这些个性化的语言、行为,突出

高明远勤劳踏实、淡泊名利,一心酿好酒的人物形象。

②侧面描写:通过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如“劝说的人死缠扩建的事情。毕竟,窖池一多,酒就多,

入了股,就有钱来”,然而劝说的人,一拨一拨地来,最终摇着头,走了。此处用想扩建的人求利反衬

高明远酿酒不为钱财;又如“他说,我把人家的土屋买了,菜地买了,人家干啥子?不戳我背脊骨才

怪。高明远酿酒的酒糟,任周边人取,不收钱。周边邻居,用他的酒槽,喂猪。过年,杀猪,给他送三

两块肉。他把肉煮了,从陶坛钩舀出酒,和邻居,喝得面红耳赤”,用邻居的友善正面衬托高明远的真

诚善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白居易,字乐天,其先盖太原人。居易敏悟箪人,工文章。未冠,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

见其文,自失日:“吾谓斯文遂绝,今复得子矣!”贞元中,擢进士、拔萃皆中。元和元年,对制策乙等,

调整屋尉,为集贤校理,月中,召入翰林为学士。迁左拾遗。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

泠。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以救流瘠。宪宗颇采纳。李师道上私钱六百万,为魏征孙

赎故第,居易言:“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

人臣,不宜掠美。”帝从之。奏凡十余上,益知名。后对殿中,论执强鳏,帝未谕,辄进目:“陛下误矣。”

帝变色,罢,谓李绛目:“是子我自婢擢,乃敢尔,我叵堪此,必斥之!”绛目:“陛下启言者路,故群

臣敢论得失。茬黜之建箝甚三便自为谋韭所以发扬盛德也。”帝悟,待之如初。河朔复乱,贼取弓高,绝

粮道。于是,天子荒纵,宰相才下,赏罚失所宜,坐视贼,无能为。居易虽进思,不见听,乃丐外迁。为

杭州刺史,始筑堤捍钱塘湖,钟泄其水,溉田千顷。复拜苏州刺史,病免。六年,卒,年七十五,赠尚书

右仆射,宣宗以诗吊之。遗命薄葬,毋请谥。居易于文章精切,然最工诗。至数千篇,当时士人争传。

(节选自《新唐书•白居易传》)

材料二:

居易累以忠鳏遭撰,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尔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

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

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公诗以卞冬为主,不尚学李。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

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

(节选自辛文房《唐才子传•白居易传》)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若黜之A是箝B其口C使自为D谋E非F所以G发扬H盛德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绝,指超过,高于,与《琵琶行并序》“冰泉冷涩弦凝绝”中的“绝”意思不同。

B.拔,指提拔,与《梦游天姥吟留别》“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拔”意思相同。

C.六义,诗经学名词,指风、雅、颂和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

D.艰难,指文词隐晦而不平易,与平时所说的意为艰苦困难的“艰难”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顾况自恃才高,很少推崇称赞别人,但是看到白居易的文章后,对白居易大加赞赏。

B.白居易殿中答对时直言皇帝误会了他,皇帝不高兴,和李绛说要将白居易贬逐。

C.白居易最擅长写诗,他的诗歌内容真实,词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

D.白居易因性情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而多次遭到排斥,于是便纵情于饮酒作诗。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

(2)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

14.白居易“累以忠鲤遭拣”,材料一中哪些事件体现了白居易“忠鲤”?请简要说明。

【答案】10.ACE

11.B12.B

13.(1)白居易虽然进谏忠言,却不被皇帝听取,就乞请调任外官。

(2)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

14.①元和四年旱灾时,白居易请求免除江淮两地的赋税,来赈救逃荒的饥民。②李师道想用自己的私款为

魏征的孙子赎老宅,白居易建议皇帝直接赐还,以彰显美德。

③殿中答对时,白居易辩论刚正鳗直,直言皇帝错了。④河朔叛乱,白居易进谏忠言,不被听取,请求外

调。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如果贬黜他们,这是封住(堵塞)他们的口,使他们为自身谋划,这不是用来彰显皇上高尚品德

的做法。

“若黜之”是假设的情况,“黜之”是动宾结构,主语为省略的皇帝,句意完整;“是”为代词,作下

个句子的主语,故中间要断开。故A处断开。

“箝其口”是动宾结构,“使自为谋”亦为动宾结构,两个分句均句意完整,故中间要断开。故C处断

开。

“非……也”是判断句,中间不断开。故E处断开。

故选ACE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

B.意思不同。错误。拔,提拔。/超过,超出。句意:这个人是我亲自提拔的。/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

掩过赤城山。

A.正确。绝,超过、高于。/停止,中断。句意:居易聪敏超过一般人。/琵琶声好像冰泉冷涩开始凝

结。

C.正确。

D.正确。艰难,文词隐晦而不平易。/生活困苦或工作条件差。句意:不推崇艰涩难懂。/生活困难或者

工作条件不好。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直言皇帝误会了他"错误。根据文中“后对殿中,论执强鳗,帝未谕,辄进日:‘陛下误矣。'”

意思是后来白居易在殿中答对时,辩论刚正鳗直,皇帝不理解,就进言说:“陛下错了。”指白居易直

言皇帝错了,不是“皇帝误会了他”。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见”,表被动;“丐”,乞请,请求;“迁”,调任。

(2)“成”,完成;“解”,理解;“录”,抄录。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文中“四年,天子以旱甚,下诏有所蠲贷,振除灾冷。居易见诏节未详,即建言乞尽免江淮两赋,

以救流瘠”可知,贞元四年,白居易建议请求免除江淮两赋以赈救饥民。

根据文中“征任宰相,太宗用殿材成其正寝,后嗣不能守,陛下犹宜以贤者子孙赎而赐之。师道人臣,

不宜掠美”可知,李师道想用自己的私款为魏征的孙子赎老宅,白居易则建议皇帝直接赐还,以彰显皇

帝的美德。

根据文中“后对殿中,论执强鲤,帝未谕,辄进曰:'陛下误矣。'”可知,在殿中答对时,辩论刚正

鳗直,皇帝不理解,就直接进言说皇帝错了。

根据文中“河朔复乱……居易虽进忠,不见听,乃丐外迁”可知,河朔叛乱,白居易进谏忠言,不被听

取,就请求外调任职。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白居易,字乐天,他的祖先是太原人。居易聪敏超过一般人,擅长作文章。未成年时,谒见顾况。

顾况,是吴人,倚仗才华很少推重称赞别人,见了白居易的文章,脱口而出说:“我以为文人已经灭绝

了,如今又得到了你!“贞元年间,白居易应考进士、拔萃科都中。元和元年,对制策为乙等,调任整

屋尉,任集贤校理,在这个月中,召白居易人翰林院任学士。升任左拾遗。元和四年,天子因旱情严

重,下诏适当减免借贷,赈济、解除灾害。白居易见诏文细节不够具体详备,便建议乞请全部免除江、

淮两赋,以救助逃荒的饥民。宪宗认真采纳。李师道进献私钱六百万,为魏徵的孙子赎回旧宅,白居易

说:“魏徵任宰相,太宗用造殿堂的材料修成他的正室,后代不能守得住,陛下也应当因他是贤者的子

孙赎回并赐还给他。李师道作为臣下,不应当掠取美名。”皇帝同意。白居易一共上奏十余次奏章,更

加知名。后来白居易在殿中答对时,辩论刚正鳏直,皇帝不理解,就进言说:“陛下错了。"皇帝不高

兴,答对结束后,皇帝对李绛说:“这个人是我亲自提拔的,却敢这样,我不堪忍受他这样做,一定赶

走他(贬逐)!”李绛说:“陛下开启进言之路,所以群臣敢于议论得失。如果贬黜他们,这是封住(堵

寒)他们的口,使他们为自身谋划,这不是用来彰显皇上高尚品德的做法。”皇帝领悟,对待白居易如

同当初。河朔再次出现叛乱,叛贼攻取弓高,断绝粮道。在这时候,天子迷乱放纵,宰相才能低下,赏

罚不当,坐视贼兵,无能为力。白居易虽然进谏忠言,却不被皇帝听取,就乞请调任外官。白居易任杭

州刺史,开始修筑堤坝保护钱塘湖,用钱塘湖蓄洪和放水,灌溉千顷农田。又授任苏州刺史,因病免

官。六年,去世,终年七十五岁,追赠尚书右仆射,宣宗写诗悼念他。白居易留下遗言要求薄葬,不请

求谥号。白居易写文章精细确切,但最擅长作诗。达到数千篇,当时士人争相传诵。

材料二:

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被重新任用之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

主,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每天开挖沟池,栽种树

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

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白居易的诗以六义为主,不推

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

易的诗作“像山东百姓谈论庄稼之事,字字句句都非常朴实”。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寒病中有感

陆游

楚水枫林霜露新,白头一叟正吟呻。

牛衣未起王章疾①,马磨何伤许靖贫②。

治道本来存简册,神州谁与静烟尘?

新亭对泣犹稀见③,况觅夷吾④一辈人!

【注】①王章,汉代人,刚直敢言,初为诸生学长安,疾病,无被,卧牛衣中。后用作为官刚直的典实。

②许靖,东汉人,曾一度陷入贫困,要靠赶马拉磨,亲自劳作来过生活。③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

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后用来指对沦陷国土的怀恋。④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字夷吾,助齐桓公成就霸业。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题目,点出了诗歌创作的季节、背景和诗歌的主要内容。

B.“楚水枫林”化用自王吕龄“枫林已愁暮,楚水复堪悲”两句。

C.首联刻画了一位于楚水枫林间,冒着严霜,浅唱低吟的白发诗人的形象。

D.颈联直接表现了诗人对当权者疏于研读史书、缺乏治国之道的不满。

16.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15.D16.①首联写初寒时节面对楚水枫林正病中吟呻的白发老头形象,表达对自己的处境艰

难的伤感之情。

②颔联运用王章、许靖的典故,对照自身遭遇,暗指国家需要他们这样经受苦难的能臣,表现诗人穷且益

坚、志向不改的精神品格、渴望被朝廷重用的爱国之情。

③颈联委婉地表现了诗人渴望与志同道合之人共同杀敌、收复失地的情感以及对南宋统治者及国家状况的

不满。

④尾联借用“新亭对泣”典故和管仲助齐桓公成就霸业一事,表达对沦陷国土的怀恋以及渴望与像管仲一

样的辅国救民之士共同治国、建立一番功业的愿望。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D.“颈联直接表现"错误。颈联是说史书中本来有治国之道,整个神州大地上,谁能够和我一起平定这

烟尘?联系作者病中有感,可知他表面上是问,其实是表达缺乏能够收复失地的志同道合的人,对当权

者的不满应该算是“间接表现”,并没有“直接表现……”。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诗歌题目,写初寒时节,陆游老先生在病中心生的感想。具体的思想情感,结合诗句分析。

首联刻画了一位于深秋寒晨的楚水枫林间于病中吟呻的白发诗人的形象,流露了对身世境遇的伤感之

情。

颔联用两个典故。王章是西汉的名臣,早年求学贫困,一次生病,只能用搭牲口的牛衣取暖。许靖是三

国时的名士,年轻时穷困,只好替人赶马磨粮来维生。贫穷多病是诗人目下的状况,诗人借助典故写自

己的遭遇。王章虽病却刚直不改,许靖虽贫却努力劳作,诗人在境遇艰难中依然渴望被重用,运用典故

来表现自己穷且益坚的坚强品格、志向不改的决心,展现了爱国情怀。

颈联选用疑问句形式表意,整个神州大地上,谁能够和我一起平定这烟尘?陆游认为,治世之道就在先

人的典籍中,现在国家战乱,谁又能治理呢?联系上文,可推知,他想表达的是国家需要像王章、许靖

和自己这样的熟读经史,又经受过苦难的能臣,流露出了对统治者的不满以及诗人渴望与志同道合之人

共同杀敌、收复失地的情感。

尾联,“新亭对泣”是典故,说西晋被迫南迁后,一帮旧臣在新亭怀旧哭泣。后用来指对沦陷国土的怀

恋。“新亭对泣犹稀见,况觅夷吾一辈人”意思是现在朝廷连感伤怀旧的大臣都少见了,又上哪里去寻

找管仲这类的人材呢?显然,陆游还是雄心不泯,他希望得到朝廷重用,能与像管仲一样的辅国救民之

士一起治理国家,建功立业。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赞叹刘裕北伐有赫赫战功的两句是“.

(2)《荀子•劝学》中“,"八个字,与王充《论衡》“凿不休则沟深、

斧不止则薪多”寓意相近。

(3)《涉江采芙蓉》中“,”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写出抒情主人高雅的形

象和清幽、高洁的意境。

【答案】①.金戈铁马②.气吞万里如虎③.锲而不舍④.金石可镂⑤.涉江采芙蓉

⑥.兰泽多芳草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戈、锲、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家有100平方米的露台。我则喜称之为“空中课堂”,因是“园丁”出身,三句不离本行。我把露台

的花草树木当作孩子一样精心培育,让它们茁壮成长。我爱竹,东坡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所以露台处处皆有竹,靠东的围墙砌有长长的竹子花坛,坛里有紫竹、黄金竹、慈孝竹及细细矮矮的凤尾

竹,斜芝琉竹,.竿至捱接,.节节分明,券必修主崂峋的走菱,.黄似一幄郑板检的竹石图,然而一旦疏于修

理,竹坛乱象丛生。疏竿变密林,杂竹乱蹿。好端端的竹石图变成涂鸦。我必须拿起小砍刀,删繁就简,

再用小锯锯掉枯竿杂枝,竹林终于减“肥”,呈现规姿。盆栽的竹子也按删繁就简的思路,趁翻盆的机会,

一分为二,或一分为三,如此分盆术,露台处处“板桥竹”,还有迎春、木香盛花飞舞,也独具特色,让

“空中课堂”充满书卷气。

参加“空中课堂”的“公开课”的朋友至今有几百号,他们都对“空中课堂”①。绿竹掩映、

②_的“空中课堂”,是大家欢聚学习的好场所。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斜竿疏竹,竹竿挺拔,竹节分明,置以修长嶙峋的石笋,好似一幅

竹石图”,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案】18.①交口称赞②花团锦簇

19.①运用叠词“竿竿,,“节节”,强调突出了居处竹之多,以及竹节的分明,更有画面感,读起来有音韵

美。

②以“郑板桥”来写竹石图,使画面更具美感,且照应下文。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处,根据前面参加“空中课堂”的“至今有几百号”,可知其受欢迎程度,再根据横线前面的“他们

都对"看搭配,可填表示很多人的赞美态度的词语,故填“交口称赞”。交口称赞:异口同声地称赞。

②处,根据前面的词语“绿竹掩映”可知,应该填写表现风景的词语,再根据上文“还有迎春、木香盛

花飞舞,也独具特色”,可填表现花多、艳丽的词语,故填“花团锦簇”。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

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原句用的是“竿竿挺拔,节节分明”,是改句“竹竿挺拔,竹节分明",叠音词比普通词语在描绘景物

上,更能突出景物的特征,“竿竿挺拔”表现的是一片竹子,每一竿都挺拔,“竹节分明”,更能凸显

竹节分明的特点,叠词“竿竿”“节节”使用,使读者仿佛依次看到坛里的“紫竹、黄金竹、慈孝竹及

细细矮矮的凤尾竹……”,如镜头一一推过,顿时产生了极为强烈的画面感。而且叠音词,读起来朗朗

上口,音韵和谐。

原句在“竹石图”前多了“郑板桥”来修饰,郑板桥以画竹石而闻名,如此更显得眼前“竹石图”之名

贵,使画面更加优美,更具艺术感。同时照应下文的“露台处处'板桥竹'”,前后呼应,相得益彰。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菖前凌一种生生遢拽,一与二些身生植物一样,—有着顽固的生龛力2它们似乎有意避开人们的视线,专

挑湖、塘岸边阴暗潮湿地带生长,在角落里默默壮大着自己的家族。

菖蒲的叶片细长,顶部尖锐,有“叶如刀剑”之称。叶形特殊,加上散发出特殊的气味,菖蒲或为先

祖在端午之时必采的植物。菖蒲枝干坚挺,叶翠如玉,自带高洁。古时人们把它与兰花、菊花、水仙并称

为“花草四雅”,许多文人墨客①。

菖蒲有异香,在我的家乡,人们给g取了一个与香相反的名字:臭蒲草。成熟后的臭蒲草,会开出一

种形似蜡烛的花朵,燃烧也会发出一种辛辣的气味。过去家贫买不起蚊香,夏夜,我和弟妹常常采集臭蒲

草,②。

在民间医方中,臭蒲草是一剂镇痛良方。有一年,母亲牙痛难忍,让我去水塘边挖来臭蒲草的根茎,

洗净切片块,塞在疼痛的牙缝里。一夜之后果然起了奇效,③。

从此,我对被称为“臭蒲草”的菖蒲也另眼相看。

20.下列句子中的“它”和文中加点的“它”,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扳手在修理水管时必不可少,要用它来拧开各个接口。

B.在新的一年里,小李准备大干它一场,做出点成绩。

C.要想学好书法,别无它法,只有“认真”二字。

D.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

个字。

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

尼、。

【答案】20.A21.①对它偏爱有加②点燃以驱赶蚊虫③母亲的牙痛消失了

22.菖蒲是一种水生湿地植物,与一些野生植物一样,有着极强的生命力。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一般词语词义的能力。

原文中“它”,代词,指代前句的“菖蒲”,是实指。

A.“它”代词,指代前句的“扳手”是实指。

B.“它”,虚指,没有具体指代某物或某人。

C.“它”,代词,其它,别的。

D.“它”代词,其它,别的。

故选A。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前句“古时人们把它与兰花、菊花、水仙并称为‘花草四雅'”可知,此处是说许多文人

墨客对菖蒲很偏爱,故可填“对它偏爱有加”;

第二空,结合前句“过去家贫买不起蚊香,夏夜,我和弟、妹常常采集它”可知,此处是说蒲草的功

用,故可填“点燃以驱赶蚊虫”;

第三空,结合前句“臭蒲草是一剂镇痛良方”“母亲牙痛难忍……一夜之后果然起了奇效”可知,此处

是说蒲草有治牙痛的作用,故可填“母亲的牙痛消失了”。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