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四川省雅安市高三三诊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先秦儒家的政治思想是一种以伦理为基点和中心的伦理型政治哲学,其伦理原则与政治原则是相融相
通的。伦理型政治即王道政治,其特点是任德不任力,依仁不依霸,强调以德服人,以仁、礼治天下。这
种伦理本位的政治思想产生于人类主体意识和民本观念的觉醒。中国从夏、殷到周,人的思想意识从尊
天、尊神逐步发展到尊人,治国理念也从重刑罚、轻仁德逐步向轻刑罚、重仁德发展。如《礼记•表记》
所指出的,“夏道尊命”,教人敬畏天命;“殷人尊神”,教人尊崇神灵而相对轻视礼乐;“周道尊礼尚
施”,教人以礼,导人以德。周代社会文明已具有了较强的人文理性精神,仁德意识明显提高,统治者尤
为重视以德治国。
最早系统地将伦理与政治融为一体的是孔子。孔子深入总结夏、殷、周三代的治国思想和经验,提出
了“为政以德”的思想。《论语》有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统治者只要施行
德政,就自然可以远者来近者亲,受到全天下的拥护。孔子还将施政的过程与统治者的德行修养完全结合
起来。其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孔子看来,统治者的个人德性在为政中是
至关重要的,统治者只有具备了仁德,贯彻思怒之道,才有资格为政,才会受到民众的诚心拥戴。
到了孟子,则为仁政找到了自然善的人性依据,从人的道德心理和道德情感入手,将儒家的伦理政治
内化为人心的自觉选择。孟子明确提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他
认为人天然性善,生而即有“恻隐”等四端之心。所以,“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
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而能否真正贯彻仁政就是国家政权存亡兴衰的根本,因此,
《孟子》有言:“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
儒家发展到战国后期的荀子,关于天下统一与秩序重建的思路则出现了一个大的转折。荀子援法入
礼,强调“隆礼至法则国有常”“治之经,礼与刑”,主张治国之道在于礼法并用,以礼为“治之始”,
法为“治之端”,兼采儒法两家。荀子思想的现实主义品格决定了他对先秦儒家思孟一派强调人之善性发
掘的理想化思路的扬弃。他基于“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人性认识而融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基于儒
家伦理至上的德性主义精神传统而坚持礼乐的象征意味及其对社会的垂范警示意义,以及理性的自我调节
对人类行为的控制能力,并以之消解律法制约对人的情感与道德的漠视。因此,儒家的伦理型政治思想到
了荀子这里,可以说是作了一个博采众家之长的总结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对后世的政治思想及形态产
生了重要影响。
大体说来,先秦儒家政治思想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衍化流变,但人(民)本主义、实用理性、
政德与私德的统一仍是它一以贯之的理论特征。
(摘编自《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衍变与特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秦儒家的政治思想以伦理为本位,其产生离不开人类主体意识和民本观念的觉醒。
B.先秦时期社会人文理性精神很强,各诸侯国统治者都具有仁德意识,重视以德治国。
C.孟子主张从人的道德心理和道德情感入手,将儒家伦理政治内化为人心的自觉选择。
D.孔子、孟子和荀子都强调仁德在君王为政方面的作用,他们认为政德与私德是统一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先总述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基本特点,再按时间顺序介绍先秦儒家政治思想的发
展衍变史。
B.文章引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证明了统治者只要施行德政,就能不令而行。
C.文章引用“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是为儒家援法入礼提供依据。
D.文章把孔子、孟子、荀子的政治思想进行相互对比,赞扬荀子将伦理型政治思想推向前所未有的新高
度。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认为,统治者没有仁德之心,就没有资格为政,也不会受到百姓的诚心拥戴。
B.荀子认为先秦儒家思孟一派关于天下统一与秩序重建的思路太理想化,不实用。
C.荀子“礼法并用”的思想认为只要用“礼”就能消解“法”对人的情感与道德的漠视。
D.研究先秦儒家的伦理型政治思想,有助于理解中国封建时代的政治思想和形态。
【答案】1.B2.A3.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原文“周代社会文明已具有了较强的人文理性精神,仁德意识明显提高,统治者尤为重视以德治国。”
选项“先秦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都具有仁德意识”扩大范围。
故选Bo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证明了统治者只要施行德政,就能不令而行”错,“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证明
孔子将施政的过程与统治者的德行修养完全结合起来。
C.引用是为证明孟子为仁政找到了人性善的依据,援法入礼是荀子的政治思想。
D.材料并没有将孔、孟、荀三者进行对比。”前所未有的新高度”说法有误,原文是说“儒家的伦理型政
治思想到了荀子这里,可以说是作了一个博采众家之长的总结并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对后世的政治思想
及形态产生了重要影响”。
故选Ao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只要用,礼'就能消解'法'对人情感与道德的漠视”说法有误。原文“以之消解律法制约对人的情
感与道德的漠视”说的是目的,不是结果。
故选C。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当前,人工智能被广泛应用,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工业生产、医疗健康、金融投资等领域发挥着
重要作用,推动了社会生产效率的整体提升。然而,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颠覆性但又远未成熟的技术,
人工智能在带来高效生产与便利生活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现有伦理关系与社会结构造成冲击,且已引发
不少伦理冲突与法律问题。
人工智能存在技术伦理风险。
首先是设计风险。设计是人工智能的逻辑起点,设计者的主体价值通过设计被嵌入人工智能的底层逻
辑之中。倘若人工智能设计者在设计之初,秉持错误的价值观或将相互冲突的道德准则嵌入人工智能之
中,那么在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便很有可能对使用者生命、财产安全等带来威胁。
其次是算法风险。算法是人工智能的核心要素,具备深度学习特性的人工智能算法能够在运行过程中
自主调整操作参数和规则,形成“算法黑箱”,使决策过程不透明或难以解释,从而影响公民的知情权及
监督权,造成传统监管的失效。人工智能算法可能在不易察觉或证明的情况下,利用算法歧视或算法合谋
侵害消费者的正当权益,进而扰乱市场经济秩序和造成不公平竞争。
还有数据安全风险。在众多的人工智能应用中,海量的个人数据被采集、挖掘、利用,尤其是涉及个
人生物体征、健康、家庭、出行等的敏感信息。公民的隐私保护面临巨大挑战,人工智能所引发的隐私泄
露风险已被推到风口浪尖,除了技术伦理风险,人工智能还带来社会伦理挑战。
人工智能的发展对社会整体公平正义形成挑战。首先,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加剧社会的贫富差距。由
于年龄、所在地区、从事行业、教育水平等的差异,人们接触人工智能的机会并不均等,实际使用人工智
能的能力并不相同,这就造成了“数字鸿沟”现象。“数字鸿沟”与既有的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体差
别等叠加在一起,进一步扩大贫富差距,影响社会发展的公平性。其次,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引发结构性
失业大潮。由于智能机器相较于人类工人有着稳定、高效等优势,越来越多的人类工人正在被智能机器所
取代。虽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会带来新的工作岗位,但是由于''数字鸿沟”的存在,不少人并不能找到新
的工作,结构性失业大潮可能汹涌而至。这将成为激化社会矛盾、破坏社会稳定、挑战社会公平正义的又
一重大潜在风险。
技术伦理风险与社会伦理挑战的图景展示表明,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的良性发展依然任重
道远。对于人工智能风险、挑战的应对防范,事关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与人类整体的前途命运,需要我们
每个人运用哲学的反思、批判,作出审慎恰当的抉择。
(摘编自张平《人工智能伦理反思:风险与应对》)
材料二:
随着人工智能不断取得突破,一些潜在的隐患和道德伦理问题也逐步显现出来。例如,“换脸”技术
有可能侵犯个人隐私,信息采集不当带来数据泄露,算法漏洞加剧认知偏见为此,必须加强人工智能
发展的潜在风险研判和防范,制定相应规则,规范人工智能的发展,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要
整合多学科力量,加强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社会问题研究,建立健全保障人工智能健康发展的法律
法规、制度体系、伦理道德。
目前,业界已经展开了一定程度的探索。譬如,构建有效的优化训练数据集,防止人工智能生成对公
共安全、生产安全等有害的内容;在编程设计阶段,通过技术手段防止数据谬误,增加智能系统的透明度
和公平性;预先设立应急机制和应对措施,对人工智能使用人员进行必要培训。这些举措,都在技术层面
进一步夯实了人工智能治理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陆续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全球人工智能
治理倡议》等,旨在提升人工智能治理能力,有效防控人工智能发展风险。同时,我国还通过积极搭建人
工智能发展各方参与的开放性平台,推动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国际人工智能治理方案,向国际社会贡献中
国智慧。着眼长远,在发展、应用的同时加强监管和规范,人工智能就能更好造福人类。
(摘编自刘诗瑶《推动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4.依据材料相关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技术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医疗健康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B.人工智能设计者如果把错误的价值观或相互冲突的道德准则嵌入产品中,可能对使用者生命、财产安
全带来威胁。
C.“数字鸿沟”现象导致了人们在接触人工智能上机会不均等,以及实际使用人工智能的能力也不相同。
D.要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必须加强风险研判和防范,制定相应规则,规范人工智能的发
展。
5.根据材料一,下列属于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社会伦理挑战的一项是()
A.小李在网上登录某网课平台试课后,因个人信息泄漏,经常接到来历不明的推销电话。
B.小张是某网络平台钻石会员,他使用该平台订酒店的价格却比第一次用该平台的同学高。
C.犯罪分子利用非法获得的人脸照片,实施“AI换脸”技术来突破人脸识别验证系统。
D,在某电商平台,商家引进人工智能客服系统,导致担任客服的小王接到了裁员通知。
6.结合材料概括,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风险与挑战?
【答案】4.C5.D
6.①面对人工智能产品的普及,每个人都要有反思、批判的哲学思维,要作出审慎恰当的抉择。②业界要积
极开展技术探索,防范技术风险,培训技术人员,夯实人工智能治理的基础。③国家要健全法律法规保障,
搭建平台,推动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国际人工智能治理方案。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因果倒置。原文是说“由于年龄、所在地区、从事行业、教育水平等的差异,人们接触人工智能的机会
并不均等,实际使用人工智能的能力并不相同,这就造成了‘数字鸿沟’现象”。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A.属于数据安全风险;
B.属于算法风险;
C属于数据安全风险;
D.根据材料一“人工智能的发展可能引发结构性失业大潮。由于智能机器相较于人类工人有着稳定、高效
等优势,越来越多的人类工人正在被智能机器所取代”可知,本项符合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社会伦理挑
战。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①结合材料一“对于人工智能风险、挑战的应对防范,事关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与人类整体的前途命运,
需要我们每个人运用哲学的反思、批判,作出审慎恰当的抉择”可知,面对人工智能产品的普及,每个人
都要有反思、批判的哲学思维,要作出审慎恰当的抉择。
②结合材料二“业界已经展开了一定程度的探索。譬如,构建有效的优化训练数据集,防止人工智能生成
对公共安全、生产安全等有害的内容……预先设立应急机制和应对措施,对人工智能使用人员进行必要培
训I。这些举措,都在技术层面进一步夯实了人工智能治理的基础”可知,业界要积极开展技术探索,防范
技术风险,培训技术人员,夯实人工智能治理的基础。
③结合材料二“我国陆续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全球人工智
能治理倡议》等,旨在提升人工智能治理能力,有效防控人工智能发展风险。同时,我国还通过积极搭建
人工智能发展各方参与的开放性平台,推动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国际人工智能治理方案”可知,国家要健
全法律法规保障,搭建平台,推动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国际人工智能治理方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长在春联里的春景
魏邦荣
“过新年,贺新年,大门两边贴春联。过年啦,贴花啦,满窗子,都红啦。”
很喜欢此类乡土味的儿歌,这些来自民间的歌谣,唱出了春节的喜庆。人们通过一副副春联,表达对
春天的热烈憧憬、对天地人的美好祝福。
春联,算得上中国人集体创作的最有年代感的抒情诗了。记载于“敦煌遗书”里的“三阳始布,四序
初开”,为唐人刘丘子撰联。这副春联用“半满阳光,万物初开”表达了在立春之日,古人渴望阳光盈
怀,祈愿时序顺进的心愿。
千百年来,这种渴望与祝愿,历经历史兴衰,任凭风吹雨打,一直生长在人们的内心深处。王安石在
《元日》一诗里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
出在北宋时期,每到除夕之日,家家户户挂桃符(门神)的盛况。
时至今日,人们撰联,眼里的世界,歌咏的对象,表达的心意,可供选项要比古人丰富得多,但许多
人家、店铺迎春贴出的“框对”上,依然能看到《元日》之类诗词的印记,如“万家腾笑语,四海庆新
春”“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喜鹊登枝盈门喜,春花烂漫大地春”……
看看身边的世界,回望身后的历史,没有哪个民族像我们这样,对一个节气节日,对自己的文字文
化,怀有如此真挚、如此持久的热爱与深情。
每年春节,无论身处城市还是乡村,我喜欢穿行于大街小巷,读不同人家、各种店面挂出的春联,一
条条鲜艳的红纸,烘托着充满祝福的文字,让我时常联想起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好的春联,应该是一幅幅有人间烟火气的风俗画,蘸满喜悦的笔墨意境里,有问候,有祝福,有期
盼,有憧憬;有草木山川,有五谷鸟兽,有锣鼓喧天,有风雨雷电。天地人和谐共生的春景,生长在每个
人的心里,这样的年味,才称得上是欢欢喜喜过大年。
我记忆中的过年序曲,从一碗浓香的腊八饭与写一副副鲜红的春联开启。
吃过香甜的腊八饭,父母会喜悦地让我赶集办年货,买几张红纸写对联、剪窗花。村庄里有几个写春
联的人,其中一位是经历过旧社会的私塾先生。老先生戴着石头眼镜,提笔写字之前,喉咙用力吭一声,
喉管重重动一下,闭目凝神一会儿。这个时候,再淘气捣蛋的孩子,顷刻间安静了下来,生怕弄出声响,
将老人家架在鼻梁上的石头眼镜“震”了下来。院外的鞭炮声响了,厨房里饭菜的香味飘了过来,老先生
不急不忙,一副一副书写着年年相似又岁岁不同的对联。“狗守太平岁,猪牵富裕年”,“人勤三春早,
地肥五谷丰”,“山清水秀风光好,人寿年丰幸福长”,每写完一副,老先生都要用方言吟诵一遍。
你想象一下,荒寂了一个冬季的村道上,跑来几个手执春联喧响的孩童,仿佛春天已经在轻拍人们的
窗户了。
这些悬挂在家家户户门框上的春联,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年俗,是我最初的文学启蒙。在我上大学、当
教师的那些年,每到寒假,总要惦记着回老家、写春联。为了让上门请对子的人满意而归,我得早早酝酿
各类春联的内容。如此几年,便有了一些撰联的体悟,若想写出几副好对联,要向书本历史学习,还要熟
稔当下的市井生活,每家每户的“幸福观”,在民俗风情的长河里都可以找到答案。
说到这里,我们要感谢一位叫梁章钳的清代学者,他历经数载编纂《楹联丛话》,在前人工稳、工切
的基础上,提出了工巧、工敏、工妙、工绝等理念,把楹联艺术提升到了一定的美学境界。梁章铤还是一
位撰联高手,比如“地价不妨多,明月清风本无价;物情何足校,近水遥山皆有情”,形式美、意趣佳、
思想深,体现了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这联若挂在今天的微信朋友圈,会成为超级吸粉的那一款。
品读撰联人的作品与趣事,我发现,陪伴自己一路走来的春联,竟然美得无与伦比!被誉为“天下神
对”的清人李元度,一年除夕回湖南平江县城老家度岁,见岳父家的“济世堂”生意一贯兴隆,便提笔自
书一联:”但愿世间人无病,何愁架上药生尘。”这副春联真是妙绝,我在多家中医馆、药店见到过。李
元度的祝福与心怀,跨越了时空,在医者与患者的心里,长出了人间最美的风景。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是啊,在春节与春联里,生长着中国人精神世界里最美的春景。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写春联、贴春联是中国传统民俗,体现了中国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春联给予中国人
文化和精神上的熏陶。
B.作者由春联联想到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为了说明好的春联应该是一幅有人间烟火气的风俗画。
C.文中“再淘气捣蛋的孩子,顷刻间安静了下来,生怕弄出声响”,着重表现了私塾先生的守旧古板。
D.作者多处引用古人诗词对联,既丰富了内容,又增添了文学内涵和艺术魅力,使文章富有历史文化底
蕴。
8.文章画线处提到“我们要感谢一位叫梁章银的清代学者”,请结合文本分析感谢他的原因。
9.请结合全文,探究标题“长在春联里的春景”中“春景”的丰富内涵。
【答案】7.C8.①梁章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楹联的创作理念,推动了楹联艺术的发展。②梁
章银作为撰联高手创作出了优秀的楹联,为后人留下了富有极高审美价值的艺术作品。③梁章专巨的楹联著
作对后人创作楹联起到了积极作用,提升了我们的审美境界。
9.①“春景”即春联中描绘的春天的美好景象;②“春景”是写春联、贴春联等美好风俗民情;③“春景”
是春联体现的形式美、意趣佳、思想深的美学境界。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C.“着重表现了私塾先生的守旧古板”错。此处着重表现的是孩子们对“写春联”这一重大事情的郑重态
度,担心影响私塾先生写春联,不是对先生的畏惧。
故选Co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要点的能力。
①“他历经数载编纂《楹联丛话》,在前人工稳、工切的基础上,提出了工巧、工敏、工妙、工绝等理
念,把楹联艺术提升到了一定的美学境界”梁章银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楹联的创作理念,推动了
楹联艺术的发展。
②“'地价不妨多,明月清风本无价;物情何足校,近水遥山皆有情’,形式美、意趣佳、思想深,体现
了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梁章锦作为撰联高手创作出了优秀的楹联,为后人留下了富有极高审美价值的艺
术作品。
③“把楹联艺术提升到了一定的美学境界”梁章锦的楹联著作对后人创作楹联起到了积极作用,提升了我
们的审美境界。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分析文本意蕴的能力。
①从表层看,“春景”即春联中描绘的春天的美好景象,如“冬去山明水秀,春来鸟语花香”“喜鹊登枝
盈门喜,春花烂漫大地春”。
②从深层看,“春景”是写春联、贴春联等美好风俗民情,文中写到,每到过年,家家户户写春联、贴春
联,欢欢喜喜过年,“好的春联,应该是一幅幅有人间烟火气的风俗画”。
③作者写到,要感谢一位叫梁章银的清代学者,他是撰联高手,“地价不妨多,明月清风本无价;物情何
足校,近水遥山皆有情”,“形式美、意趣佳、思想深,体现了艺术审美的最高境界”,可见,“春景”
还指春联体现的形式美、意趣佳、思想深的美学境界。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贞观初,有上书请去佞臣者,太宗谓目:“朕之所任,皆以为贤,卿知佞者谁耶?”对日:“臣居草
泽,不得知佞者,请陛下佯怒以试群臣,若能不畏雷霆,直言进谏,则是正人,顺情阿旨,则是佞人。”
谓上书人曰:“朕欲使大信行于天下,不欲以诈道训俗,卿言虽善,朕所不取也。”
贞观十年,魏征上疏目:“臣闻乃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诚信立则下无二
心,德礼形则远人斯格。然则德礼诚信,国之大纲,在于君臣父子,不可斯须而废也。故孔子曰:'君使
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自王道休明,十有余载,威加海外,万国来庭,仓縻日积,土地日广,然而道德
未益厚,仁义未益博者,何哉?由乎待下之情未尽于诚信,虽有善始之勤,未睹克终之美故也。贞观之
始,乃闻善惊叹,暨八九年间,犹悦以从谏。自兹厥后渐恶直直里或皴强有所容韭复裹时之豁如。骞谤之
辈,稍避龙鳞;便佞之徒,肆其巧辩。谓同心者为擅权,谓忠说者为诽谤。谓之为朋党,虽忠信而可疑;
谓之为至公,虽矫伪而无咎。强直者畏擅权之议,思谎者虑诽谤之尤。正臣不得尽其言,大臣莫能与之
争。荧惑视听,郁于大道,妨政损德,其在此乎?故孔子曰'恶利口之覆邦家者',盖为此也。”
太宗叹目:“若不遇公,勺中得闻此语!”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日:“《传》称'去食存信’,
孔子曰'民无信不立。'昔项羽既入咸阳,已制天下,回能力行仁信,谁夺耶?”房玄龄对曰:“仁、
义、礼、智、信,废一不可,能勤行之,甚有裨益。诚如圣旨o”
(节选自《贞观政要•论诚信》,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自兹A厥后B渐恶C直言D虽或勉强E有所容F非复G曩时之H豁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文中指好,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的“善”意思相同。
B.为,文中指治理,与《鸿门宴》中“如今人方为刀俎”的“为”意思不同。
C.何由,文中指从哪里,与《岳阳楼记》的“吾谁与归”的“谁与”结构相同。
D.向,文中指如果,与《兰亭集序》中“向之所欣”的“向”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人上书请求唐太宗假装发怒找出朝堂之中的奸佞之人,唐太宗直接拒绝了。
B.魏征认为德、礼、诚、信是国家的纲领,贯穿在君臣、父子关系中,不能偏废。
C.魏征认为,唐太宗在太平盛世下已经不再接受正臣的谏言,这将导致国家的毁灭。
D.从最后一段对话可以看出,唐太宗认识到项羽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努力推行仁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强直者畏擅权之议,忠谎者虑诽谤之尤。
(2)仁、义、礼、智、信,废一不可,能勤行之,甚有裨益。
【答案】10.BDF11.A12.C
13.(1))刚强正直的人害怕玩忽职守的罪名,忠诚正直的人担心诽谤朝廷的恶名。
(2)“仁、义、礼、智、信,废弃任何一项都不行。如果能够认真推行,(对国家)是有很大好处的。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从那之后,陛下您渐渐讨厌直言,即使有时勉强接受,也不像早年那般纳谏如流了。
“自兹厥后”是句前时间状语,其后B处断开;
“恶直言”是动宾结构,宾语后D处断开;
“虽或勉强有所容”和“非复曩时之豁如”构成假设关系复句,“有所容”是动宾结构,F处断开。
故选BDF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现象的理解能力。
A.错误。好;擅长。句意:你的话虽然很好。/赵王私下里听说秦王擅长秦地音乐。
B.正确。治理;是。句意:臣听说治理国家的基础。/如今别人是刀和砧板。
C.正确。都是宾语前置句。句意:我从哪里听到这样的肺腑之言呢?/我同谁在一道呢?
D.正确。如果;从前。句意:如果他能努力推行仁政。/过去所喜欢的东西。
故选Ao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唐太宗在太平盛世下已经不再接受正臣的谏言”错误,由原文“自兹厥后,渐恶直言,虽或勉强有所
容,非复曩时之豁如”可知,是不像早年那般纳谏如流了。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擅权”,玩忽职守;“虑”,担心;“尤”,罪过,恶名。
(2)“废”,废弃;“勤行”,努力推行;“裨益”,好处;
参考译文:
贞观初年,有人上书请求斥退皇帝身边那些佞邪的小人,唐太宗对上书的人说:“我任用的人,都认
为他是贤臣,你知道佞臣是谁吗?”那人回答说:“我住在民间,的确不知道谁是佞臣。请陛下假装发
怒,来试一试身边的大臣们,如果谁不怕帝王的暴怒,直言进谏,那就是正直的人,一味依顺陛下,曲从
旨意,那就是佞邪的人。”唐太宗对上书的人说:“我想要让大的诚信在天下实行,不想用欺诈的方法去
教诲世俗,你的话虽然很好,但我不能采纳。”
贞观十年,魏征上疏说:“臣听说治理国家的基础,在于道德和礼教;国君地位的保障,在于诚实信
用。有了诚信,就不会产生二心,实行德政,边远的人民也会来归顺。由此可见,德、礼、诚、信是国家
的纲领,贯穿在君臣、父子关系中,一刻也不能偏废。所以孔子说:'君王以礼对待臣子,臣子以忠心侍
奉君王。'自从陛下登基,实行王道,已有十多年了,神威遍及四方,各国使者前来朝拜,国家粮仓日益
充实,国土日益宽广。然而,我认为如今道德和仁义仍然不笃厚,为什么呢?因为朝廷对侍臣子的态度还
不够诚信,虽然陛下在贞观初期勤于政务,有一个好的开头,但却没能做到善始善终。贞观初年,陛下听
到好的意见就很惊喜,到贞观八、九年间,仍然乐于接受意见。从那之后,陛下您渐渐讨厌直言,即使有
时勉强接受,也不像早年那般纳谏如流了。因此,忠正的大臣,逐渐为了避免触犯您不敢直言;而那些奸
邪之人,正好大肆发挥他们巧舌如簧的本领。他们诬陷与朝廷同心同德的人是滥用职权,中伤直言进谏的
人是在诽谤朝政。说一个人结党营私,即使他忠诚也会让人觉得可疑;说一个人大公无私,即使他弄虚作
假也不会遭受责备。所以刚强正直的人害怕玩忽职守的罪名,忠诚正直的人担心诽谤朝廷的恶名。于是正
直的忠臣不能完全陈述自己的想法,朝中重臣也不能与之争辩是非。圣上被迷惑视听,破坏了治政的原
则,妨政害德的原因就在这里吧?因此孔子说:'厌恶那些口齿伶俐毁灭国家和家庭的人。'大概说的正
是如今的情形啊。”
唐太宗感叹道:“如果不遇到您,我从哪里听到这样的肺腑之言呢?"贞观十七年,太宗谓侍臣日:
“《传》称‘失去粮食饿死也要坚持诚信',孔子曰'得不到老百姓的信任就会垮掉。'从前,项羽进入
咸阳,已经控制了天下,如果他能努力推行仁政,那么谁能和他争夺天下呢?”房玄龄对日:“仁、义、
礼、智、信,废弃任何一项都不行。如果能够认真推行,(对国家)是有很大好处的。确实如陛下之
仔SO”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早春游望
明•戴钦
物色三春至,湖山四望开。
松云流镜阁,花雨散琴台。
白马摇鞭去,青丝络酒来。
曲江春意早,直为丽人催。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了诗人在早春时节外出游玩,春意随湖光山色扑面而来的开阔景象。
B.颔联采用比喻手法,描绘了花瓣像细雨一样轻轻飘散在琴台上的美丽画面。
C.尾联说曲江春色早早到来,是因为佳人的催促,为诗歌增添了一丝活泼俏皮之趣。
D.诗人运用工笔手法,对景物精雕细琢,笔致流走生动,表现了早春出游之乐。
15.前人评价戴钦诗独具“清新”之美,其“清新”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本诗分析。
【答案】14.D15.①景物清新自然。诗中“湖山”“松云”“花雨”等景物构成了一幅清新自然、生机
盎然早春图。②语言清爽活泼。诗中语言不事雕琢,简淡自然,生动活泼,如“白马摇鞭去,青丝络酒来。
曲江春意早,直为丽人催。”③情感轻松愉悦。诗人沉浸在怡人的春色中,游目骋怀,骑马饮酒,好不轻松
自在。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D.“工笔手法,对景物精雕细琢”错误,原诗景物描写善用白描,简淡自然。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评价诗歌艺术风格的能力。
扣住评价中“清新”二字,从景物特点、语言风格和情感氛围等角度分析。
①景物清新自然。首联描写了诗人在早春时节外出游玩,春意随湖光山色扑面而来的开阔景象,颔联描绘
了花瓣像细雨一样轻轻飘散在琴台上的美丽画面。其中“湖山”“松云”“花雨”等景物意象清新自然,
构成了一幅生机盎然早春图。
②语言清爽活泼。诗中景物描写善用白描,简淡自然。如“白马摇鞭去,青丝络酒来。曲江春意早,直为
丽人催”,语言不事雕琢,清新自然。
③情感轻松愉悦。诗人描写怡人的湖光山色和早春游玩的乐趣,“曲江春意早,直为丽人催”笔调轻松,
活泼俏皮,感情自然愉悦。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两句,以密集的意象描绘登高的见
闻,为抒发深沉丰富的情感做了充分铺垫。
(2)陆游在《游山西村》一诗中,描写村中庆典将近、乐声不断,反映村中民风淳朴的诗句是
(3)水和天都是古代诗词文赋中常见的物象,古代许多诗人都描绘了“水天相接”的美景,这些句
子意境或开阔,或唯美,或空明,如“,”。
【答案】①.风急天高猿啸哀②.渚清沙白鸟飞回③.箫鼓追随春社近④.衣冠简朴古风
存⑤.江天一色无纤尘⑥.皎皎空中孤月轮(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白露横江,水光
接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猿、啸、渚、箫、纤、皎、霞、鹫。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80多年前,清华大学出的一道入学考试题的题目叫作“孙行者”,是一个对仗题的上联,要求应考者
对出下联。结果大都交了白卷,个别才思敏捷的对了“韩退之”,算是沾了点边儿。参考答案是“祖冲
之”。
①根揭对仗的果求看,②这个卷旦和餐漠确实丕错,③尽管丛意义上、适童上、,结构上去衡量④上
工都暹对得极为三整的.。一“孙行者”是文艺作品中的可爱形象,他能七十二变,神乎其神;"祖冲之”是
广为传颂的历史人物,他在数学和天文学上的巨大成就举世瞩目。从字面上看,“孙”对“祖”,对得很
巧,“行”对“冲”,一个缓缓的动作对一个激烈的动作,对得颇工。从音律上看,三个音节对三个音
节,且“孙行者”三字为平平仄,“祖冲之”三字为仄仄平,对得极为和谐。,“孙”和
“祖”都是名词,“行”和“冲”都是动词,“者”和“之”都是虚词,一一相对,熨帖自然,都是一个
人的名字,且都是主谓结构,对得()。
分析了这副对联,就可看出对仗句的基本要求:章义、音节、语法结构等都一一相对。对偶,或反
对,或正对,或串对,一般以反对为佳,而且对得越工整越好。写对仗句不仅要斟酌词义,还要斟酌语音
——声韵调和词语之间的组合关系。只有这些都考虑到了,□
律诗就要求中间两联是对仗句,,就成了失对。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
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李白的“田家秋作苦,邻女夜舂寒”“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以及贾岛的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等,都是对仗工整、()的佳句。另外,还有很多构思精巧、寓意深
刻的谚语,如“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等,如果不是对
偶工整,恐怕流传就会大受影响了。我们还可试想,如果苏州园林沧浪亭前那副“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
远山皆有情”的对子和拙政园里那副“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对联都不存在了,那里还会有那么多
()的游客吗?很多人千里迢迢去昆明登大观楼,如果没有那副写景抒情、忆历史、述现实的举世
闻名的长联,恐怕许多游客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兴味了。
17.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中有两处语病,请标出序号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
改变原意。
18.在文段中三个括号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滴水不漏脍炙人口念念不舍B.天衣无缝脍炙人口流连忘返
C.天衣无缝朗朗上口念念不舍D.滴水不漏朗朗上口流连忘返
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
个字。
20.请借鉴第二段对“孙行者”“祖冲之”的分析方法,从意义、音律、语法结构中任选一个角度分析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如何做到对仗工整的。
21.有人建议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如果昆明大观楼没有了那副写景抒情、忆历史、述现实的举世闻
名的长联,游客还会有那么大的兴味,千里迢迢前往吗?”,你认为原文和改句哪个表达效果更好?请说
明理由。
【答案】17.①改为:“根据对仗的要求”或“从对仗的要求看”。②改为:“因为(不管)从意义上、语音
上、结构上去衡量”。18.B
19.①从语法结构看②才能做到对仗工整精巧③如果不这样
20.答案示例一:意义上,“鸟宿”对“僧敲”,“池边树”对“月下门”,一静一动,共同营造了清幽冷
寂的环境。
答案示例二:音律上,五个音节对五个音节,且“鸟宿池边树”五字为仄仄平平仄,“僧敲月下门”五字为
平平仄仄平,音韵和谐。
答案示例三:语法结构上,“鸟”和“僧”都是名词,“宿”和“敲”都是动词,“池边树”和“月下门”
都是偏正短语,一一对应,工整巧妙。
21.案示例一:我认为原句表达效果更好,原句用“如果”“恐怕”进行假设推断,含蓄地表达了对联的人
文内涵有助于景区吸引游客,用词也显得准确严谨。原句把“很多人千里迢迢去昆明大观楼”放在句首,更
能突出大观楼对联的吸引力。
答案示例二:我认为改句表达效果好,改句运用了反问的修辞,与前文句式保持一直,衔接更紧密,语气更
强烈,更能凸显对联的人文魅力对景区吸引力的影响。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第一处句式杂糅,“根据……看”,改为“根据对仗的要求”或“从对仗的要求看”。
第二处结合上下文可知关联词使用不当。“尽管……都”不搭配,把“尽管”改为“因为(不管)”。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滴水不漏:形容说话、办事非常细致、周密。天衣无缝:形容事物非常完美自然,周密细致,找
不出人为造作的痕迹或破绽。语句形容对仗工整,应选“天衣无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音乐厅地暖系统安装工程合同
- 工业烟囱安装合同模板
- 河道游艇码头施工合同
- 体育场馆倒板施工合同
- 古玩店电梯供应协议
- 钢结构观景台施工合同
- 员工节假日工作安排
- 森林度假村土方平整协议
- 文创产品店员工聘用协议
- 建筑工程人员聘用合同书
- 2023年江西省公安机关警务辅助人员条例训练题库115题及答案
- 跨境人民币结算人行RCMIS商业银行业务信息报送工作指引XXXX
- 石油企业QHSE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2400字
- 培智六年级生活数学寒假作业
- 压型钢板底模砼楼承板施工交底培训课件
- 高血压病人的护理
- 压力容器安全技术规程
- GB/T 9065.2-2010液压软管接头第2部分:24°锥密封端软管接头
- 运用PDCA提高患者身份识别正确率课件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标点符号考点汇总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药物化学》期末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