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页例1、例2、练习一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通过对乘法关系的进一步理解,理解倍数、因数的概念,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3、介绍有关数学的趣味知识,设计相关的游戏活动,继续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1、通过对乘法关系的进一步理解,理解倍数、因数的概念,了解倍数和因数之间的关系。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教学难点认识倍数和因数,并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资源化备课区个性化备课区一、故事引入教师:同学们,你们的数学学得好吗?认识这些数吗?(板书:0,1,2,3,4,5……)生笑并读出这些数。教师:你们知道它们都是什么数吗?学生:自然数。教师:在自然数中,数与数之间有许多非常有趣的联系。今天,我们在非零自然数中来找一找。(板书:非零自然数)什么是非零自然数呢?学生:就是不包含0的自然数,也就是1,2,3,4……(教师擦去“0”)二、自主学习1教学例1教师:现在给你们36个士兵,要求每排人数一样多,有哪些排列形式?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画,写一写。抽生回答:你是如何安排的呢?学生:排成4排,每排9人。教师:我们可以根据他的安排来写个算式。生1:4×9=36。生2:36÷4=9。(板书两个算式)教师:4,9,36这3个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生1:4和9相乘就得到36。生2:36能被4和9整除。教师:我们可以这样说:4和9都是36的因数;也可以说:36是4的倍数,也是9的倍数。(板书)大家说一遍。教师:还有其他的排列方式吗?我们直接用36=()×()的形式来表示。学生自己试着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思考:36的因数包括哪些?36最小的因数是谁?最大的因数是谁?教师:把书翻到第2页,填一填。观察这幅图,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找到36的因数的?生思考并回答。根据12×3=36填空:12的()倍是36,()是12的倍数。教师:36还是哪些数的倍数?学生:36还是1,2,3,4,6,9,18,36的倍数。教师: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36是它所有因数的倍数。倍数和因数是相对的,A是B的倍数,B就是A的因数。你能举个例吗?学生:6是3的倍数,3是6的因数。2教学例2教师:下面我们来看,怎么找一个数的倍数。(出示:在6,30,55中,哪些数是6的倍数?)你能判断吗?生1:6是6的倍数。因为6=6×1。生2:30是6的倍数。因为30÷6=5,30能被6整除。(师出示:整除)生3:55不是6的倍数。因为55不能被6整除。教师:我们刚才是如何来判断一个数是不是6的倍数的?学生:看这个数能不能被6整除。教师:你能在1~100的自然数里,找出7的所有倍数吗?学生:7的倍数有7,14,21,28,35,42,49,56,63,70,77,84,91,98。教师:7的最小倍数是多少?学生:7的最小倍数是7。教师:那8的最小倍数呢?学生:8的最小倍数是8。教师: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一个数的最小倍数就是它自己。教师:我们能找到一个数的最大倍数吗?学生:找不到。教师:所以一个数的倍数有无限个。3、课堂小结教师:从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倍数和因数是两个非零自然数之间的一种关系,这跟我们以前学的一个知识联系非常大——那就是整除。如果一个数能被另一个数整除,那么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另一个数就是这个数的因数。教师:对于倍数和因数,你们还有什么发现或者疑问吗?三、课堂活动1、完成书上第3页的课堂活动2、作业:练习一(根据时间灵活安排)教学反思小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第5-6页例1、2及课堂活动第1~2题,练习二的第1~3题。教学目标1、认识奇数和偶数,知道2,5的倍数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2、经历探索2,5的倍数特征的过程和圈数、涂色、走迷宫等数学活动,培养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体验不完全归纳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探索2,5的倍数特征,认识奇数和偶数。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2,5的倍数的特征与它们的个位有关。教学资源学生搜集生活中的自然数:全校学生人数、班级人数、邮政编码、工资等。教学过程资源化备课区个性化备课区设疑引入1、谈话引入教师:我们知道生活中的很多信息与数有关,例如全校学生人数是1876人,全年级有265人,本地区的邮政编码是400700……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课前所搜集到的生活中的自然数。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5,1,40,22,18,25,265,1395,1876,310016,400700,7220……教师:如果现在我们把黑板上的人数、邮政编码、工资都看成一个数,你们能不能马上判断出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2、揭示课题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2,5的倍数究竟有什么特征。二、探究新知1、认识奇数和偶数(教学例1)教师:要研究2的倍数特征,就先找一些2的倍数来观察。请说说,2的倍数有哪些?(2,4,6,8,10……)2的倍数说不完,说明2的倍数有无数个。教师:观察2,4,6,8,10……它们是2的倍数,也就是能被2整除的数。知道这样的数叫什么吗?(偶数)偶数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双数。偶数是几的倍数?偶数能被几整除?0是不是偶数呢?你是怎么想的呢?(0能被2整除,0是偶数。)教师:偶数有一个好朋友,知道是什么数吗?(奇数)怎样的数是奇数?(不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单数。)试一试:哪些数是偶数?哪些数是奇数?1621345870879299教师: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关键是看什么?(看这个数能不能被2整除,能被2整除就是偶数,否则就是奇数。)2、探索2的倍数特征教师:“试一试”中的2的倍数有什么特点?(个位上是0,2,4,6,8)个位上是1,3,5,7,9不行吗?请任意写一个个位上是单数的数,验证一下你们的结论。教师:看来2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0,2,4,6或8。(板书:2的倍数特征是:个位上是0,2,4,6或8)3、探索5的倍数特征(教学例2)教师:5的最小倍数是多少?学生:是5。教师:你还能说出5的倍数有哪些吗?把5的倍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学生:我发现这些数的个位上的数是0或5。教师:是不是任何自然数,只要是5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0或5?请同学们任意写一个5的倍数验证一下。小结:不管是几位数,5的倍数的个位上一定是0或5。(板书:5的倍数特征是:个位上是0或5)试一试(第5页):下面哪些数含有因数5?它们是5的倍数吗?512203539三、课堂活动(1)(第页)第1题:涂色找规律。按要求完成后,观察到同时涂上红色和蓝色的格子里的数是10的倍数,也就是同时能被2和5整除的数。那么2和5共同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呢?(个位上是0)(2)(第页)第2题:怎样才能走出迷宫?(3)猜一猜: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一定是偶数。对不对?为什么四、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怎样学会的?五、作业练习二第1,2,3题。教学反思小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8页例3及课堂活动,练习二的第4~8题。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3的倍数特征的过程,知道3的倍数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2、培养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体验不完全归纳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探索3的倍数特征。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3的倍数特征与它各位上的数字和有关。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资源化备课区个性化备课区一、引入(1)游戏:听数打手势。(判断能被2,5整除的数)投影出示:这个数若能被2整除,则出示左手2个手指;若能被5整除,则出示右手5个手指;若能同时被2,5整除,则出示两只手。145160723758209646000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看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数,可以根据这个数个位上的数字来判断。(2)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如何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学生可能认为是看个位)谁能举例找一个数来说明自己的观点?(3)3的倍数有没有特征呢?如果有,是什么特征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3的倍数特征。(板书课题:3的倍数特征)二、探究新知1、摆一摆,找规律(教学例3)将一些小圆片放在图中(第6页)表示成一个一位数或两位数。再填表,判断所组成的数是不是3的倍数。教师示范:用3个小圆片摆成数12,并示范完成表格中的第1列。让学生拿出小圆片,同桌合作将它们摆在书上的数位图中,(圆片可重叠摆放)并填表。比一比:在规定的时间内摆一摆、填一填,看哪组完成得最好,合作得最好。教师:用3个圆片还能摆成哪些数?这些数都是3的倍数吗?想一想:观察上表,你发现了什么?3的倍数与圆片个数有什么联系?(1)圆片个数是3的倍数,所组成的数就是3的倍数;(2)圆片的个数等于所组成的数的各数位上数字之和;(3)3的倍数中各数位上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小结:组成的数各数位上数字之和等于圆片个数,圆片个数是3的倍数时,所组成的数就是3的倍数。一个数各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2、试一试学生翻开书第7页,在方格中把3的倍数做上记号。算一算:在表中任取一个3的倍数,把它的个位上数字与十位上数字相加,和是3的倍数吗?教师:请同学们任意写一个能被3整除的数,验证一下,是不是所有3的倍数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一定能被3整除。3、概括3的倍数特征教师:请同学们根据刚才摆一摆的实验和试一试的验证,用自己的话说说: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概括:一个数,如果各数位上数字之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教师:如何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呢?4、练习出示开课时的游戏中的数:145160723758209646000哪些是3的倍数?四、课堂活动(1)第7页课堂活动。(2)在下面每个数中的□里填上1个数字,使这个数有因数3。各有几种填法?□74□2□4456□(3)快速说出下面哪些数有因数2,哪些数有因数3,哪些数有因数5。185775911201867324335五、课堂总结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怎样学会的?六、作业(1)练习二第4,5,6题。(2)思考题:先求出下面每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看能不能被9整除,再算一算下面各数能不能被9整除,最后总结出9的倍数特征是什么。1623785866322988教学反思小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11页例1、例2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它们的意义判断哪些数是质数,哪些数是合数。2、理解质因数的概念,会分解质因数,了解短除法。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分类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会分解质因数。教学难点分解质因数。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资源化备课区个性化备课区一、自主学习1教学例1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因数,大家会找一个数的因数了吗?请大家把书翻到9页,写出例1中每个数的所有因数。学生独立完成。教师:你填对了吗?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学生1:它们都有因数1。学生2:每个数的最大因数都是它本身。学生3:这些数的因数个数不一样。教师:如果我们根据因数的个数分一下类,可以分成这样几类:1个因数,2个因数,2个以上因数。(板书)我们来看一下,书上这些数分别该属于哪一类?生汇报,师板书。教师:观察一下,只有1个因数的数是1。大家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数只有1个因数?(没有)教师:有2个因数的数都比较特别……学生:它们的因数都是1和它本身。教师:这样的数,只有1和它本身2个因数,叫做质数。(板书:质数)除了黑板上写的这些,还有其他的质数吗?学生举例。教师板书,最后写一个省略号。教师(指着黑板上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数):这些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叫做合数。(板书:合数)除了黑板上写的这些,还有其他的合数吗?学生举例。教师板书,最后写一个省略号。教师:谁能来把黑板上的质数和合数分别用一个圈圈起来?两个孩子上来圈。师引导,要圈上省略号。教师:1是质数还是合数呢?学生: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教师:请孩子们观察黑板上写的这些质数和合数,你又有什么发现吗?学生1:我发现2是最小的质数。学生2:我发现4是最小的合数。学生3:我发现质数要少些,合数要多些。教师:你知道自己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吗?学生:我的学号是××,××是质(合)数。教师:那你现在能说说什么是质数,什么是合数吗?学生: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就是质数。除了1和它本身外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就是合数。教师: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关键是看什么?学生:关键是看它的因数的个数。教师:我们来试一试,看看下面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完成书上第136页最上面的“试一试”。2教学例2教师:你能把42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吗?试一试。生在作业本上写。教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写的?学生1:我是这样想的:42=6×7,6=2×3,所以42=2×3×7。学生2:我是这样分的:427632最后也写成了42=2×3×7。教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方法,叫短除法(板书:短除法)。先写42,然后依次用质数做除数,除到商是质数为止。师在黑板上具体介绍短除法的格式和用法,并让学生在本子上写一写。教师:不管用什么方法,我们最后都把42写成了2,3,7相乘的形式。2,3,7是42的因数,并且都是质数,就叫做42的质因数。(板书:质因数)教师:像刚才这样,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这个过程就叫做分解质因数。(板书:分解质因数)教师:你能用短除法将8,30分解质因数吗?学生练习,最后集体订正。3、课堂小结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结合板书说说自己的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吗?二、课堂活动学生独立完成第10页的课堂活动。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划去的数都是合数,剩下的数都是质数。要求学生能尽量记住这些质数。三、课堂练习教学反思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例1以及相关的练习。教学目标1、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能找出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知道什么是互质数,能判断两个数是不是互质数。
3、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合作交流,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理解公因数和公倍数的意义,并会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公倍数。教学难点用短除法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资源化备课区个性化备课区一、谈话引入
教师指着一名学生问:“我们是什么关系?”
同时指着两名学生:我是你们共同的老师,在数的世界里,也有这样的关系,可能一个数是两个数公有的因数或倍数。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公因数和公倍数的问题。板书课题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1)思考:你认为应该怎样剪?正方形边长与长方形的长和宽有怎样的关系?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最后得出: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应该能同时整除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也就是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公有的因数,即公因数。(2)请同学们分别写出12和30的因数。
完成后抽学生汇报。(3)请学生认真观察一下12和30的因数,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小组的同学可以互相讨论交流。学生观察交流,教师巡视。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强调两个发现:12和30的因数有的相同,有的不同;这两个数都有相同的因数1,2,3,6。
(4)引导学生把发现填在这两个圈里。思考:你们能给这些相同的因数1,2,3,6取个名字吗?
引导学生说出“相同因数”、“共有因数”等。师小结:其实,“相同因数”、“共有因数”都表达了一个意思,就是这些因数是这两个数公有的因数,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些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公因数。(板书)
④12和30的公因数有哪些?其中最大的一个公因数是多少呢?
师小结:最大的一个公因数,我们把它叫做最大公因数。(板书)
(4)你能用找因数的方法找出18和24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吗?学生找18和24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后集体订正。(5)引导学生理解用短除法找公因数师:同学们已经会用找因数的方法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了,但是大家觉得这样找麻烦不麻烦呢?师:所以,我们应该找一个又快又对的方法,这就是用短除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怎样用短除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呢?教师用多媒体动态演示把两个短除法算式合并为一个短除法的过程:师:作除数的2和3是12和30的公因数吗?为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2和3是12和30的公因数,因为2既能整除12,也能整除30,是12和30公有的因数。3也是这样。师:除到商是2和5以后,除1外还能找到这两个数的公因数吗?师:像这样只有公因数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除到商是互质数时,还能除下去吗?师:这时我们来思考一下12和30的最大公因数,这个最大公因数应该含有哪些因数呢?学生讨论后回答:这个最大公因数应该含有两个数的公因数,应该是2×3=6。师:这个想法对吗?同学们可以直接用“6”这个数作为除数去除12和30,看除出的结果是不是互质数。学生除后证实其结果是互质数。师:这样说明了什么?生:说明6是12和30的最大公因数。师:你能总结出怎样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吗?生讨论后回答:应该先用短除法来除,除到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除数相乘,乘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6)完成“试一试”三、巩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1,2,3题。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都有哪些收获?讲给同学们听听。教学反思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4页例2以及相关的练习。教学目标1、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类推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通过学生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难点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资源化备课区个性化备课区一、复习引入1、什么是倍数?找出50以内3的倍数、7的倍数和9的倍数。2、27是哪些数的倍数?3、请你说一说找倍数的方法。师:这节课我们就要应用这些知识来学习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二、探索新知探讨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一个数倍数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找出50以内4的倍数和6的倍数。在自己的练习单中把4的倍数用圆圈圈起来,把6的倍数用三角形圈起来。师:在用圆和三角形圈4和6的倍数时,你们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有的数只圈了圆或三角形,有的数又圈了圆又圈了三角形。师:哪些数上圈了圆,哪些数上圈了三角形?引导学生说出圈了圆的是4的倍数,圈了三角形的是6的倍数师:那么既圈了圆又圈了三角形的数呢?引导学生发现既圈了圆和三角形的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师:你能把你的发现填在下面的圈里吗?完成后抽学生汇报。师:从图中可以看出,12,24,36,48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所以,我们把12,24,36和48叫做4和6的公倍数。
(板书:公倍数)师:现在你们知道什么叫公倍数了吗?引导学生说出: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师:20以内2和3的公倍数有哪些呢?学生讨论后回答:20以内2和3的公倍数有6,12,18。师:这些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多少呢?师:两个数的公倍数有许多,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板书)师:你知道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吗?师:你是怎样知道的呢?生:因为4和6的公倍数有12,24,36,48……其中12是最小的一个,所以12是4和6的最小公倍数。师:请你用这种方法,找出8和12的最小公倍数。学生找出来后,问学生是怎样找的,全班集体订正。
2、学习用短除法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师:同学们已经会用找倍数的方法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了,但是大家觉得这样找麻烦不麻烦呢?师:所以,我们应该找一个又快又对地找最小公倍数的方法,这就是用短除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怎样用短除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呢?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在前面是怎样用短除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引导学生回忆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并且把这个短除法板书出来。师:在这个短除法中,作为除数的“2”表示什么?作为商的“2”和“3”又分别表示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从倍数和因数的角度看,作为除数的“2”是4和6的公因数,作为商的“2”和“3”是4和6各自的因数。师:4和6的最小公倍数应该是哪些因数的乘积呢?应该是4和6的公因数与4和6各自因数的乘积。如果学生分析有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已经知道的4和6的公倍数12分解质因数,也就是用12=2×2×3的方式,让学生明白4和6的最小公倍数应该是4和6的公因数与4和6各自因数的乘积。师:现在知道怎样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了吗?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应该先用短除法来除,除到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除数和商相乘,乘积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2×2×3=12试一试:用短除法找出6和8的最小公倍数。三、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都有哪些收获?讲给同学们听听。四、课堂作业:
指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4,5,6题。教学反思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5-17页整理与复习以及相关的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倍数、因数、质数、合数、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奇数和偶数等概念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并掌握2、3、5的倍数特征。2、能灵活运用有关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用网络图整理所学知识,并理解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资源化备课区个性化备课区一、谈话引入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二、回顾交流课件出示教材第15页“整理与复习”第1题。2、与同桌交流你在本单元里学到了哪些知识,说说你是怎样学习这些知识的,知识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进行整理。三、巩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15页整理与复习第2题。学生先独立填一填,再在小组内说说填写的理由。2、完成教材第15页整理与复习第3题。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我们一般用什么方法?要注意什么?要求学生先在草稿本上练习找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最后集体交流汇报。3、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五第3-4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交流汇报。4、阅读了解教材17页“你知道吗”。再说说陈景润的贡献是什么。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8-19页例1以及相关的练习。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知道分母、分子的含义和分数各部分的名称,知道生活中分数的广泛用途,会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3、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坚定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资源化备课区个性化备课区一、复习引入
师:中秋节到了,小华家买了很多月饼,分月饼的任务当然就落到小华的身上了。你看,小华一会儿就把这几块月饼分好了。你能用分数分别表示这些月饼的阴影部分占一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吗?
多媒体课件展示:
等学生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集体订正。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理解单位“1”
师:第二天,小华的爸爸又买回一盒月饼共8个,并且提出了一个新的分月饼的要求。
课件演示:爸爸对小华说:小华,你把这8个月饼平均分给4个人吧。
师:同学们,你们能用小圆代替月饼,帮小华分一分吗?
等学生分好后,抽一个学生分的小圆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
师:这时,小华的爸爸又提出了问题。
课件演示:爸爸对小华说:每个人得的月饼是这8个月饼的几分之几呢?
引导学生理解把8个月饼平均分成了4份,每份是这8个月饼的。
师:老师也有个问题,刚才小华分出了1个月饼的,这儿又分出了8个月饼的,同学们看一看,这两个表示的月饼数量一样吗?
多媒体课件演示下面的月饼图:
引导学生理解两个代表的数量不一样。
师:前一个是以1个月饼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而后一个是以8个月饼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平均分的整体不一样,对分出来的每份数量有影响吗?
让学生意识到,整体“1”的变化对每份的数量是有影响的。以1个月饼为整体“1”,每份就是个月饼;以8个月饼为整体“1”,每份就是2个月饼。
师:像这样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分数还很多,请同学们看一看下面这幅图。
课件出示第2页的熊猫图。
师:这里是把多少只熊猫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请分一分,并填空。
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要求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每个分数分别是以什么作为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
师:通过上面的研究,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说出这些分数都是以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来平均分的。
师:像这样由一个物体或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板书单位“1”的含义。
师:把12个学生看作一个整体,其中的6个学生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这里是把谁看作一个整体?
教师再举两个例子,深化学生对单位“1”的理解。
2、理解并归纳分数的意义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些小棒,把它们平均分成5份或6份,想一想,其中的1份是全部小棒的几分之几?其中的2份呢?其中的3份呢?
师:想想自己操作的过程,你能说一说什么是分数吗?
学生讨论后可能这样表述: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1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但是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几份”,所以我们一般把前一个“几份”说成是若干份。
归纳并板书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试一试:涂色部分占整个图形的几分之几?
师:看看最后(五星图)这个分数,请同学们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
3、说生活中的分数
师:分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书上第19页课堂活动中的两个小朋友正在说生活中的分数,你们能像他们这样说一说生活中的分数吗?
学生说生活中的分数。
三、课堂小结
(略)
四、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小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0-22页例2、例3以及相关的练习。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2、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3、理解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使学生获得价值体验,从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与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资源化备课区个性化备课区一、复习准备1、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又表示什么呢?2、什么是分数?3、用200cm2的纸板做8个学具,平均每个学具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纸板?二、导入新课师:最后一个小题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做的?为什么用除法呀?师: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要用除法计算,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除法和分数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板书课题)三、进行新课1、教学例2(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师:把4m的长度平均分成7份,每份的长度是多少?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研究:一方面想一想用算式怎样计算;另一方面想一想用分数表示每份的长度。(板书:用算式计算用分数表示)师:同学们可以从中选一个问题来研究,一会儿老师听听你们的意见。(学生讨论)师:想好了吗?哪些同学研究了第一个问题:用算式怎样计算每份的长度?为什么?师:哪些同学研究了第二个问题:怎样用分数表示每份的长度?
引导学生说出把1m平均分成7份,每份就是m。4m中有4个1m,就有4个m,就是m。师:把4m平均分成7份,每份的长度用算式表示是4÷7,用分数表示是,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发现除法与分数是有联系的,4÷7的结果就是。师:是不是所有的除法和分数都有联系呢?它们是怎样联系的呢?同学们做一做下面的题目就更清楚了。20页例2下面的“议一议”,要求学生先填表,再说自己的发现。师:从中你知道了什么?指导学生说出:1÷3=;3÷4=。师:比较这几个式子,它们的算式和商有联系吗?从中你又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后回答:我发现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师:你能利用除法与分数的联系,用分数表示除法算式的结果吗?引导学生完成第20页的试一试。在学生完成3÷9=;1÷6=;4÷7=的基础上,让学生完成a÷7=()/();a÷b=()/(),逐步归纳出用字母表示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师:a÷b=表示什么意思呢?
生:表示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师:同学们看看教材,书上专门说了一句“b≠0”,你知道为什么要作这样的规定吗?
指导学生说出因为除数、分数的分母都不能为0,所以在这个等式中也要强调除数、分数的分母不能为0。
师:这样一来,同学们就能全面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了。
2、教学例3师:我们知道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后,就可以用它们的关系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了。下面我们先来研究小华家养的鸡、鸭、兔的问题。课件出示第21页例3。师:从图中我们知道了些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图中有2只兔、3只鸭和4只鸡。师:要求兔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应该怎样列算式?师:由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你能算出2÷3是几分之几吗?为什么?师:请同学们用同样的方法自己解决鸡是鸭的几分之几和图中其他的数学问题。
学生讨论解答。(略)3、总结分数与除法的联系和区别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数与除法的联系,但是它们有没有区别呢?。
四、课堂小结(略)
五、课堂作业:练习六第5,6,7,8,9题。教学反思小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25页例1以及练习七中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比“1”小的分数都是真分数,比“1”大或等于“1”的分数都是假分数,会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
2、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初步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操作、观察和填表等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会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难点会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资源化备课区个性化备课区一、复习引入:1、什么叫分数?
2、在下面的图中涂上颜色来表示相应的分数:
3、在直线上用点来表示下面的分数
学生独立在练习卡上完成后,抽学生把答案拿到视频展示台上展示,进行全班交流。二、探究新知师:同学们都能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来完成涂色和填数这些练习了,下面请你们翻到数学书第23页例1,按题目的要求,以1个圆为单位“1”,在下面的图中涂上颜色来表示相应的分数。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几个学生把自己涂的结果展示出来。师: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发现,发现有的分数的涂色部分不足一个圆,有的分数的涂色部分刚好一个圆,有的分数的涂色部分是一个多圆。师:刚才同学们是以几个圆为单位“1”进行涂色的?师:以1个圆为单位“1”,涂色部分“不足一个圆”,“刚好一个圆”,“一个多圆”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以1个圆为单位“1”时,涂色部分不足一个圆的分数小于单位“1”,涂色部分刚好一个圆的分数和单位“1”相等,而涂色部分是一个多圆的分数比单位“1”大。师:请把你的发现填写在表中:
比1小的分数
和1相等的分数
比1大的分数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几个学生把答案拿到视频展示台上展示,进行全班交流。师:请同学们观察,比1小的分数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比1小的分数的分子小于分母。师:对,这种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就叫做真分数。(板书)师:你还能说出几个真分数吗?引导学生说出几个真分数。师:再请同学们观察,和1相等的分数以及比1大的分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和1相等的分数分子和分母相等,而比1大的分数分子都比分母大。师:同样,我们也给这种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取个名字,叫做假分数。(板书)师:像这样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你还能举出几个吗?引导学生说出几个假分数。师:真分数和假分数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板书课题)
三、强化新知识视频展示台出示第23页中“试一试”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在数轴上用点来表示上面的分数,然后集体订正。师:观察这些分数,在数轴0~1这段距离上的分数是什么分数?在数轴1这个点上和数轴1~2这段距离上的分数又叫什么分数?生:数轴0~1这段距离上的分数是真分数,在数轴1这个点上的分数和数轴1~2这段距离上的分数都是假分数。师:从中你知道了什么?生:我进一步知道了:比“1”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和“1”相等或者大于“1”的分数叫假分数。四、巩固练习师:你们能不能正确、灵活地运用真分数和假分数呢?我们来试一试。1、23页“试一试”第1题。抽个别学生回答,说出判断的依据。2、23页“试一试”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进行集体订正。
引导学生总结出当分子等于分母或者是分母的倍数时,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3、课堂活动。4、完成练习七的练习。五、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这节课你还有哪些收获?教学反思小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4-26页例2、课堂活动第2题以及练习七中相关题目。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的方法。
2、在学习、比较分数大小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3、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和自学探究,构建新知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的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资源化备课区个性化备课区一、复习准备:1、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2、填空:(1)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2)的分数单位是(),里面有()个1/()。
揭示课题:分数的大小比较。
二、走进新课,探究新知
1、教学例2比较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师:请同学们给老师一个机会。老师也写出两个分数:和,能进行比较吗?为什么?师:分母不相同,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不相同,把一个单位“1”平均分成不同的份数,每份会发生什么变化呢?(2)请拿出老师发的材料,分一分,比一比,想一想。(3)展示汇报交流。(4)完成试一试: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5)发现规律:思考:这三组分数有什么共同点?怎样比较,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的大小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6)练习:请写出能应用这个规律比较大小的两个分数并比较,同桌互相检查。说说同分母的分数如何比较大小?同分子的分数如何比较大小?它们在比较的方法上有什么不同?三、课堂总结
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教学反思小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28页例1课堂活动以及练习八中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正确认识和理解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通过学生的成功体验,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资源化备课区个性化备课区一、创设情境,引发思考多媒体展示教材主题图。师:在数学兴趣活动后,同学们都办了数学小报,其中设计有“数学趣题”。请看主题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师:如果4张小报的大小是一样的,他们4人数学趣题占的版面也是一样大吗?师:大家的猜测对不对呢?许多科学家的发现也是和大家一样从猜想开始的,但只有经过验证的猜想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学习当数学家吧!
二、动手操作、导入新课1、分纸折纸,初步感受师: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吧。请小组长拿出4张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分给组内的4个同学,用对折的方法分别把4张纸平均分成2份、4份、6份和8份。并用涂色的方法分别表示出,,,。
学生活动,一人折一张纸。师:请大家把4张纸条的左端对齐平放在桌上,观察比较:涂色部分面积的大小怎样?(小组合作,分工完成。)师:实验做完了,结果怎样?生1:我看到4张纸条涂色部分面积的大小完全相同,并且没涂色的部分面积的大小也相同。师:观察得很仔细!这说明了什么?生2:说明了4个分数一样大。师:真棒!一样大,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师:是这个意思吗?师:刚才的实验证明我们猜测正确吗?
2、观察对比,概括分析师:观察一下这个等式,4个分数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师:分数的大小为什么相同呢?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研究分数的分子、分母是怎样变化的。师:请同学们从左到右观察这些等式,想一下,这4个分数的分子、分母怎样变化才保证了分数的大小不变?
小组讨论后汇报。随学生的回答,多媒体演示:1/2=1×2/2×2=2/4;2/4=2×2/4×2=4/8。师: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个变化规律表达出来?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出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师:再请同学们从右到左观察这些等式,想一下,这4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而保证了分数的大小不变呢?同桌讨论后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多媒体演示:4/8=4÷4/8÷4=1/23/6=3÷3/6÷3=1/2。师:这个变化规律又可以用哪句话表达出来?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出示: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除以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3、概括分数的基本性质师:哪些同学能把刚才我们观察到的这些规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师:说得非常棒!这就是今天我们所学的“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课题)让学生齐读一遍。师:你认为在这句话中哪几个字特别重要,是我们必须注意的?相同的数,指一些什么数?师:性质中为什么要说“0除外”?说说为什么刚才数学趣题占的版面的大小是一样的。现在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说一说你的看法。
三、巩固练习(多媒体演示)1、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1/5=1+3/5+3=4/8()(2)12/8=12÷6/18÷6=2/3()(3)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分数的大小不变。()
2、找朋友:说出一个与老师手中卡片上分数一样大的分数。
3、写一写:自己设计一个分数,并写出与它相等的分数,比一比,在1分钟里谁写的多。4、独立完成练习八第1题,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你是怎样理解的?教学反思小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29页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能对分数的性质进行简单应用。
2、感受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规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能对分数的性质进行简单应用教学难点感受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规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资源化备课区个性化备课区一、复习引入1、请同学们在大屏幕上面的分数中分别找出和,相等的分数。(多媒体课件出示:,,,)
并说一说你的理由。
2、引导学生回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3、引入:这节课我们要继续研究分数的基本性质。(板书: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教学新课
1、把化成分母是8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师:首先让我们来研究这样一个问题。(课件显示教科书第28页例2)
师:你认为在这一题的要求中,哪几个字最重要?给大家提个醒吧。
引导学生说出:我认为“大小不变”这几个字很重要,我要提醒同学们在化分数的时候不能改变分数的大小。
师:怎样才能在不改变分数大小的情况下,完成题目的要求呢?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里讨论交流。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辅导有困难的小组。
师:你是怎样把化成和它相等的分母是8的分数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板书:用分数的性质来化:==)师:都是使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的吗?有和他的解法不一样的吗?(说明:如果学生都是同一种解法,教师则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用第二种方法来解;如果有学生用了商不变的规律,则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以下按第二种情况设计。)
(板书:用商不变的规律来化:=3÷4=(3×2)÷(4×2)=)
2、把化成分母是8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师(指板书):同学们也能用同样的方法把化成分母是8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吗?
师:你们都用了哪些方法?谁愿意把你的化法像老师这样,把它写在黑板上呢?
抽学生板书,让学生边板书边说自己的想法。
引导学生完成板书:
3、比较,汇报发现请同学们比较一下这些化法,你发现了什么?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讨论后汇报。
引导学生发现两点:
(1)把一个分数化成另一个大小不变的分数时,可以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也可以用商不变的规律来化。
(2)对于两个分母不一样的分数,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把它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
师:你们的第二个发现很有价值,在后面学习约分、通分时还要用到。当然,我们的第一个发现也很重要。刚才同学们有的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分数,有的用商不变的规律来化分数,这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与商不变的规律是有联系的。你能说说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商不变的规律为什么会有联系吗?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里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除数,所以分数与除法有联系,这样分数的基本性质就与商不变的规律有联系了。所以我们在把一个分数化成另一个与它等值的分数时既可以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也可以用商不变的规律来化。
4、完成第28页“试一试”三、练习巩固
练习八第2~7题。
四、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了些什么呢?从中你明白了些什么?
教学反思小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页例1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知道最简分数的含义。2、约分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并能用这个方法正确地约分。教学重点知道约分的意义,能正确进行约分。教学难点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约分,熟练地掌握约分的方法。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资源化备课区个性化备课区一、复习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同学们想一想,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2、引入出示○,让学生进行比较。师引入: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就会比较这两个分数的大小。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认识约分及其方法1、出示例1情境图,认真读题,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学生完成后回答2、引导生思考: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比较大,你能把这个分数化成分子、分母都比较小,但大小不变的分数吗?有什么方法?学生讨论后回答3、引导学生理解后明确:为了使分子、分母变小,“同时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是为了保证分数有意义且分数的大小不变。4、请学生用分数的基本性质,看看能把化成哪些分子、分母都比较小,但分数大小不变的分数。生独立思考,在草稿本上化一化、写一写,并在组内交流,最后汇报。5、从中你还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6、师总结并出示约分的定义: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大小相等,且分子、分母都比原来小的分数的过程是约分。7、引导学生了解更简便的约分方法,请学生看课本第30页的约分方法。学生自主阅读,并在小组内交流比较两种约分的方法,最后交流汇报。8、比较、和,你能发现与前两个分数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吗?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在组内交流后汇报。、的分子和分母除了公因数1,还有别的公因数,还可以进一步约分,而的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不能再约分了。9、揭示最简分数的意义课件出示结论:分子、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是最简分数。提醒:在约分时,如果没有特殊要求,一般都要把原分数化成最简分数。10、完成教材第30页“试一试”。三、课堂活动完成教材第30页课堂活动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都有哪些收获?讲给同学们听听。教学反思小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1-32页例2及练习九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理解通分的意义。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通分,掌握通分的方法,能熟练地进行通分。
2、经历数学学习的过程,在数学活动中渗透转化和比较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能熟练地进行通分。教学难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能熟练地进行通分。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资源化备课区个性化备课区一、复习旧知,设疑激趣1、里有()个,里有()个。2、=
=
=3、求下列每组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12和187和96和304、织布厂有甲、乙两台织布机,甲台织布机每分生产m花布,乙台织布机每分生产m花布,哪台机器生产得快?
师:怎样比较哪台机器生产得快?5、课件出示例2主题图。师:怎样比较哪个工人检验得快?生:看和谁大,谁就检验得快。师:能用第4题的方法比较吗?。探究发现1、引导生认识到比较和时有困难,因为和的分母不相同,不能直接比较。2、引导学生借助一些已经学过的知识,设法把这些分数转化成能直接比较出大小的分数,再比较出它们的大小呢?
学生分组讨论,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生:我们可以先把它们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然后再比较师:根据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来转化?。师:要把和转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先要确定什么?生:先确定相同的分母。师:现在各小组先确定和的相同的分母,再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转化。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让有不同解法的同学汇报并板书。3、引导生思考:这两种方法都达到了转化为相同分母的目的。“相同分母”选哪个数比较好?为什么?小结:通常选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相同的分母。我们把选定的“相同分母”称为公分母。师: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转化成相同分母的过程,运用了什么数学思想?这个转化过程在数学上称作什么呢?请大家自学课本第31页。(生:运用了转化的思想。)学生看书汇报。师(指板书):把分母不相同的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分母相同的分数的过程,叫通分。把原来板书中的“→”换成“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并且”,完成板书。师:这就是今天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通分)三、巩固应用1、第31页课堂活动。2、通分:和
和
和四、归纳梳理: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本领?五、拓展延伸师:要比较分母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除了通分以外,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合作解决第页思考题。教师启发、引导学生用多种办法解决。(通分、画图……)教学反思小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34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应用这个方法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主动探索,增强学生的成功体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应用这个方法把分数与小数互化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应用这个方法把分数与小数互化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资源化备课区个性化备课区一、复习准备1、多媒体课件出示:用小数和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中的阴影部分。2、(1)0.3里面有3个()分之一,它表示()分之()。(2)0.12里面有12个()分之一,它表示()分之()。(3)0.016里面有16个()分之一,它表示()分之()。3、把下面各个分数写成除法算式。2/3
5/6
8/43、引入:前面我们分别学习了分数和小数的一些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1、教学例1:多媒体课件出示例1:把3/4,11/25,23/8化成小数。2、思考:怎样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呢?对照前面复习的内容,你觉得可以用前面学习的哪些知识来把分数化成小数呢?
引导学生分析出可以把分数写成除法算式来计算。
学生讨论后回答:可以把分数改写成除法,再求出它的小数商。
3、用这个方法,自己选一个分数试一试。
学生完成作业后,抽学生的作业展示。4、说一说怎样把分数化成小数?5、要求学生完成第34页练习十第1题,完成后抽学生回答想一想:用这个方法试一试,在把这些分数化成小数的过程中你会遇到哪些新的问题?生:把这些分数改写成除法算式后,有些算式除不尽。思考:这些能除尽的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不能除尽的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你能具体说一说哪些分数能除尽,哪些分数会出现除不尽这种现象吗?师:把上面每个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你会发现能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有什么特征吗?学生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以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出来。师:根据上面的分析你能作出哪些猜测?引导学生说出:我猜想分母只含质因数2和5的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除了质因数2和5,还含有其他质因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师:这个猜想对不对?请同学们自己写几个分母只含质因数2和5的分数来试一试。学生试后,肯定这个猜测是对的。
6、教学例2多媒体课件出示例2:把0.4,0.8,0.85,1.125化成分数。
师:怎样把这些小数化成分数呢?我们可以联系小数的意义来想:0.4是几分之几?0.85又是几分之几呢?师:你能联系小数的意义在下面的直线上填上合适的分数吗?学生填后,问学生是怎样填的,引导学生说出0.4就是十分之四,0.8就是十分之几,0.85就是百分之八十五,1.125就是千分之一千一百二十五。师:现在大家知道怎样把小数化成分数了吗?生:0.4是十分之四,把它写成分数就是4/10,化简后是2/5。师:这样想对不对?请同学们像他那样思考,把0.85,1.125化成分数。师:你是怎样想的呢?师:谁来归纳一下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指导学生说出:把小数化成分数时,先想这个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再把这个小数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能够化简的要化简。师:下面我们做一个对口令游戏:由一个同学说出一个小数,另一个同学迅速地把这个小数化成分数,看谁做得又快又对。
三、课堂小结(略)
四、课堂作业:练习十第2,3题。教学反思小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3-34页例3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分数与小数比大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较为熟练地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教学重点通过分数与小数比大小,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教学难点熟练地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资源化备课区个性化备课区一、复习引入1、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2、说一说分数化小数的方法。3、把下面的小数化成分数。0.7
0.84
0.25
1.754、说一说小数化分数的方法。师:我们在前面学习了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和小数化分数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也就是说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分数与小数。(板书课题)
二、进行新课教学例3多媒体课件出示例3。从题中你知道哪些信息?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引导分析:我们怎样才知道哪棵树高一些?要想知道谁栽的树高,就要对两个数的大小进行比较。同学们在比较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引导学生说出:一个数是分数,一个数是小数,不好直接比较。③利用前面掌握的知识,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引导学生说出“把小数化成分数来比较”和“把分数化成小数来比较”两个方法。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1)把小数化成分数来比较;(2)把分数化成小数来比较。④同学们可以从中选择一种你喜欢的方法来进行比较。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做。学生完成后统计一下哪些学生选择了第一种比较方法,哪些学生选择了第二种比较方法,然后分别抽学生把作业放到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汇报。⑤把小数换成分数,这种比较方法主要经历了哪些解题过程呢?先把小数化成分数,然后再与另一个分数一起通分,最后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比较。⑥把分数化成小数的同学又是怎样进行比较的呢?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这样做又主要经历了几个解题步骤呢?先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进行小数的大小比较。⑦思考:两种比较方法得到的结论一样吗?不同的比较方法得到相同的结论,说明了什么?这对我们今后解决问题有什么启发吗?引导学生说出解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今后解决问题时要对照具体情况进行思考,努力做到灵活解题。在这两种比较方法中,你更喜欢哪种比较方法呢?为什么?
2、解决问题同学们会用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来解决问题了吗?下面我们找一个更难一点的数学问题来解决。多媒体课件演示:6个小朋友在对话,小红说:“我身高0.98米。”小青说:“我身高米。”小丽说:“我身高0.9米。”小娟说:“我身高米。”小强说:“我身高1.03米。”小勇说:“我身高1.05米。”小朋友说的话用对话框显示出来,最后提出问题:“这6个小朋友,哪个最高?哪个最矮?”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三、课堂小结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四、课堂作业练习十第4,5题。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完成思考题。教学反思小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5-36页。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巩固本单元学习的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2、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资源化备课区个性化备课区一、整理和复习1、回顾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分组讨论,分部分整理后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随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复习分数的意义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什么叫分数?学生回答后,多媒体课件出示分数的意义。多媒体课件出示第35页第2题。
3、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回答: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本单元分数的基本性质的主要作用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用分数的基本性质主要可以进行分数的约分和通分。引导学生完成第35页第3题。
二、应用练习完成教材第35页练习十一的1-9题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哪些知识?你发现这些知识有哪些联系?从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教学反思小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7-39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认识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认识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资源化备课区个性化备课区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投影仪展示主题图)广场上有些什么建筑物、设施呢?引导学生观察后回答2、能说说它们是什么形状吗?3、在这幅图中,你有什么关心的数学问题要问吗?4、引入: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学习有关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知识。(引入课题)
二、探究学习1、摸一摸,认一认引导学生展示课前准备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品。教师引导讲解像这些形状的图形都称作立体图形。(投影出示直观立体图)
请大家摸摸看,这些物体与我们前面学过的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区别呢?
生操作后回答。抽生指出长方体、正方体的面(课件展示各部分名称)
教师介绍两个面相接的边称为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引导学生同桌之间互相介绍手中的长方体、正方体物体的面、棱、顶点。2、探索特征引导学生观察手中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物品,说一说:有什么发现?学生观察汇报:师课件演示:让长方体、正方体旋转,清晰有序地显示6个面。学生有序地数出这6个面。再次引导生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有什么特征。怎样来证明这个结论呢?请小组的同学想一想、试一试吧。学生讨论汇报:师:在长方体中,像这样相等的面有几组呢?。师:长方体、正方体的棱又有什么特征呢?。师:是这样的吗,让我们动手来量一量吧,并把相同长度的棱指给你的同桌看。学生汇报量出的结果:正方体12条棱长度相等,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3组,每组的4条棱相等。(边说边比划)师:长方体中相交于一个顶点的3条棱长度一样吗?师:像这样的3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课件出示棱的名称,同桌相互指一指。课件展示:将一个长、宽、高不相等的长方体变成一个正方体。师:再想想:正方体的棱有什么特征?师:正方体的12条棱都是一样长,我们就不再分长、宽、高了,把它们都称作棱。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认为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呢?生: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6个面都相等的长方体。(板书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3、小结师:今天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想一想它们是一种什么图形呢?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呢?三、课堂活动:第39页课堂活动第1题:分类,把图形分为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四、课堂练习练习十二第1-2题。五、课后操作:小组活动: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六、总结:通过今天的讨论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反思小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2-43页例1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进一步熟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侧面展开图)。
2、能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面的面积。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成功的体验。
4、在动手操作中理解表面积的含义。
5、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个面的面积计算。教学难点正方体的展开图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资源化备课区个性化备课区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谁能说说它们的特征?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索关于长方体、正方体的知识。探究新知1、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的意义师:(出示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我们都知道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是长方体或正方体露在外面的部分,我们就称这6个面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我们能看到或摸到的这些部分都是这个物体的表面。师:(出示三棱柱模型)它的表面是由几个面组成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师:请大家拿出一件自己喜欢的物体,像刚才那样把它的表面介绍给你的同桌。2、剪一剪,看一看师:为了更好地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我们把它们剪开来看看,怎么样?3、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师:通过剪一剪,我们清楚地看到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的大小。像这样,一个物体表面所有面的面积之和就是它的表面积。
(板书:一个物体所有面的面积之和就是它的表面积。)师: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指什么呢?生:就是它的6个面的总面积。(板书: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4、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出示例1:思考:这道题实际上是求什么呢?你打算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4人小组合作完成这个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汇报交流计算情况,教师总结学生的不同算法,点拨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5、你能把这种求表面积的方法归纳一下吗?生:(长×宽+长×高+宽×高)×2。(师板书)6、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些比较简便?把你喜欢的方法给同桌交流交流吧。7、探索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师:通过大家的积极思考,我们学会了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想一想,正方体的表面积又怎样算呢?出示一个正方体,让学生自主探索方法。汇报交流。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讨论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教学反思小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页例2,课堂活动及练习十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动脑和同伴间协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资源化备课区个性化备课区一、创设情境1、上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怎么算?2、(出示一个纸做的袋子)想知道做这样一个漂亮的纸袋子需要多少纸吗?想一想,解决这个问题要用到什么知识呢?3、今天我们就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一实际问题。
二、探究学习1、教学例2①让学生齐读例2。②请大家结合生活实际想想看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考虑什么问题?
学生思考后回答。③学生先试着计算,再交流汇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④通过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明白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来思考,明确应算哪几个面。教材第43页“试一试”①先让学生结合实际来思考应算哪几个面,再独立解决、汇报交流。②把你喜欢的计算方法给同桌说说吧。③思考:在解决与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有关的实际问题时,应注意些什么?(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应结合实际来思考问题)
三、课堂活动教科书第43页的课堂活动第1-3题四、课堂作业
练习十三第4题。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教学反思小学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例1,2。教学目标1、让学生亲历猜测、观察、动手的过程,感知物体的体积及体积的含义。
2、知道常用的体积单位有cm3、dm3、m3。
3、在说一说、做一做的过程中对cm3、dm3形成比较明确的表象。教学重点物体的体积及体积的意义教学难点体积的意义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资源化备课区个性化备课区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比一比:生:图(1)是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图(2)是比较两个平面图形的面积大小,图(3)是比较两个长方体的大小。师补充:说得对,图(3)是比较两个立体图形体积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的体积。二、教学例11、实验(1)猜一猜:出示装有带颜色水的量杯和土豆。如果将土豆放入水中,水位会不会发生变化?怎样变化?为什么?(2)看一看:将土豆放入水中,水位上升。(3)想一想:把土豆从水中取出,水位又会发生什么变化?为什么?教师将土豆从水中取出,水位下降。(4)说一说:分组讨论刚才的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缠绕成型课程设计
- 国际象棋的课程设计
- 游戏人物鉴赏课程设计
- 中考生物考前必背知识手册(含习题详解)
- 美化文字微课程设计
- 统计软件课程设计预测
- 自然主题幼儿园课程设计
- 中风护理工作总结
- 电机顺序启动课程设计
- 2024年设备监理师考试题库含答案(基础题)
- 《ISO56001-2024创新管理体系 - 要求》之4:“4组织环境-确定创新管理体系的范围”解读和应用指导材料(雷泽佳编制-2024)
- 2024-2030年中国散热产业运营效益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和父亲断绝联系协议书范本
- 2024时事政治考试题库(100题)
- 2024地理知识竞赛试题
-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盾构吊装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
- 【新教材】统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课件129张
- 钦州市浦北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古典时期钢琴演奏传统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星海音乐学院
- 乐山市市中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带答案】
- 两人合伙人合作协议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