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三明市2022-2023学年高一4月期中生物试卷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单选题
1.下列关于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杂交时需要对母本进行去雄,然后套上纸袋
B.杂交时套袋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
C.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结果进行了统计学的分析
D.孟德尔根据亲本个体的表现型来确定亲本是否为纯合子
2.下列一定属于同源染色体的是()
A.分别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条染色体
B.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两条染色体
C.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
D.减数分裂中配对的两条染色体
3.下列关于DNA、RNA和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核酸分子片段
B.遗传信息通过转录由DNA传递到RNA
C.亲代DNA通过复制在子代中表达遗传信息
D.细胞周期的间期和分裂期均有RNA的合成
4.等位基因A、a可能会位于()
①一对同源染色体上
②一条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
③DNA分子的两条单链上
④一个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④
5.关于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分裂n后期都发生染色单体分离
B.有丝分裂中期与减数分裂I中期都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
C.一次有丝分裂与一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复制次数相同
D.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分裂n中期染色体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6.在孟德尔进行的豌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
①纯合子杂交,F]的性状分离比
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之比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②③⑤B.②④⑤C.①③⑤D.①②④
7.在实际基因的表达过程中,DNA中脱氧核甘酸:mRNA中核糖核甘酸:氨基酸的比例
不符合6:3:1,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基因中有的片段没有遗传效应,不发生转录过程
B.合成的mRNA在加工过程中可能被切掉某些碱基
C.绝大多数的氨基酸具有2个以上的密码子与之对应
D.转录出的mRNA中的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都不编码氨基酸
8.下列关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的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得到的子代噬菌体多数具有
放射性
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菌中提取的DNA可以使小鼠死亡
C.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说明RNA是遗传物质
9.T细胞内HIV的遗传物质RNA不能直接翻译成蛋白质;结核杆菌可以边转录边翻译
出蛋白质;酵母菌的mRNA从核孔出来之后才能翻译成蛋白质。下列有关上述材料的
叙述,错误的是()
A.不同生物的mRNA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同
B.细菌中蛋白质的合成可以在拟核区进行
C.以上三种生物的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的中心法则各不相同
D.碱基序列相同的DNA分子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可能不同
10.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如图准备了实验装置,棋子上标记的D、d代表遗传
因子。实验时需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并记录字母。关于此实验描述
错误的是()
甲(雌性生殖器官)乙(雄性生殖器官)
A.随机抓取一枚棋子模拟了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的过程
B.图示装置所代表的个体的遗传因子组成是Dd
C.甲和乙中的D和d随机组合体现了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D.抓取2次所得子代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应为DD:Dd:dd=l:2:1
11.病毒的遗传物质为DNA或RNA,可分别称为DNA病毒或RNA病毒,RNA病毒包
括+RNA(正链RNA)病毒和-RNA(负链RNA)病毒。如图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正
链RNA病毒,不含RNA复制酶)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已知其RNA为单链,下
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决定2019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信息和密码子均位于+RNA中
B.过程①和②可同时进行且①需要宿主的核糖体
C.过程②消耗的喋吟数与喀噬数的比值等于④消耗的喀噬数与嘿吟数的比值
D.2019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研制较困难与其遗传物质易变异有关
12.下图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B^AA-b
12
A.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B与b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D.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13.先天性夜盲症由显性基因控制,白化病由隐性基因控制,决定这两种遗传病的基
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一对夫妇中女性正常,男性只患先天性夜盲症,婚后生了一个
眼睛正常的白化病孩子。这对夫妇再生的孩子中,正常的概率以及两病都患的概率为
()
A.l/2、1AB.监、1/8CAJ4、VSD.1/8、3/8
14.孟德尔在研究中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以下叙述不属于假说的是()
A.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B.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C.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D.F2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
15.下图为某雄性动物某器官中的两种细胞分裂图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器官应是动物的精巢
B.图1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初级精母细胞
C.图2为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
D.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
16.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DNA,而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RNA
B.真核细胞内的DNA是遗传物质,原核细胞内的RNA是遗传物质
C.生物细胞中DNA较多,所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17.纯种白毛小鼠(基因型为MM)与纯种黑毛小鼠(基因型为mm)交配,F1小鼠的毛色
却表现出介于白色和黑色之间的一系列过渡类型。研究表明,M基因上有一段特殊的
碱基序列,该序列有多个位点可发生甲基化(如图所示)。当没有发生甲基化时,M基
因可正常表达,小鼠毛色为白色;反之,M基因表达就受到抑制,且发生甲基化的位
点越多,基因表达被抑制的效果就越明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y
I—
CG
化
5'GC基
3')—
夕
A.甲基化导致M基因表达受抑制的程度不同,从而使F1小鼠表现出不同的毛色
B.甲基化导致M基因相应位点的碱基被替换,从而使F]小鼠表现出不同的毛色
C.甲基化通过影响DNA聚合酶在M基因上的移动,从而抑制M基因表达
D.若让F]小鼠与亲本中的黑毛小鼠交配,则后代小鼠的毛色一定都表现为黑色
18.下图中甲、乙、丙、丁4个图分别表示某生物(假设只含有两对染色体)的4个
正在进行分裂的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4个图表示的细胞分裂顺序是丁玲甲玲乙玲丙
B.甲图表示减数分裂n中期,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基因相同(不考虑突变和同源染
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换)
C.丙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有0条染色单体,4个核DNA分子
D.丁图表示减数分裂I中期,有8条染色单体
19.小麦的高秆和矮秆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科研人员将基因型相同的高秆小麦植株
自交,1出现高秆和矮秆。他又从1中选取部分高秆小麦进行测交,测交后代出现高
秆和矮秆小麦,比例为3:1。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小麦的高秆为显性性状,矮秆为隐性性状
B.F1出现的高秆与矮秆性状分离比为3:1
C.F]选取的高秆小麦中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比例为1:2
D.测交后代高秆小麦全为杂合子,矮秆小麦全为纯合子
20.可遗传变异是生物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导致的变异,但是科学家却发现一些特
别的变异:虽然DNA的序列没有改变,但是变异却可以遗传给后代,把这种现象称为
表观遗传。下列关于基因和性状的关系说法错误的是()
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也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
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基因与基因,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共同调控生物的性状
C.表观遗传中,核内遗传物质在亲子代之间传递不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D.表观遗传的一种解释:基因在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发生了一些稳定性的改变
21.下列有关DNA分子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的DNA均是由两条脱氧核甘酸链构成的链状分子
B.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嘿吟数和喀噬数均占碱基总数的50%
C.双链DNA分子中配对的两个碱基之间通过磷酸一脱氧核糖一磷酸连接
D.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若一条单链有A+T/C+G=a,则在其互补链中A+T/C+G=l/a
22.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高茎和矮茎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让两株高茎玉米相互传粉,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高茎玉米杂交时需对母本进行人工去雄
B.亲代玉米能产生雌雄两种配子,且数量比接近
C.高茎玉米的后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这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
D.若该杂交后代中全部高茎玉米进行自由交配,则后代中高茎:矮茎=5:1
23.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
相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每条染色体DNA含量
CD
AB/EF
0细胞分裂时期
分裂方式相应结果
A有丝分裂E-F时期的细胞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有丝分裂赤道板和纺锤体都出现于D〜E时期
C减数分裂C-D时期的细胞都有同源染色体
D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与自由组合发生于C〜D时期
A.AB.BC.CDD
24.下列关于遗传学经典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艾弗里进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B.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C.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该假说
D.赫尔希和蔡斯在掌握了I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后,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明了
DNA是遗传物质
25.某DNA分子含2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喀唆占30%,若双链均15N标记其相对分
子质量为a,双链均被14N标记其相对分子质量为b。一个双链均被15N标记的DNA分
子置于只含14N的环境中复制3次,将全部复制产物进行密度梯度离心,得到图甲结
果;如果将全部复制产物加入解旋酶处理后再离心,得到图乙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
是()
A.甲中DNA分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7b)/8
B.复制3次需要游离的腺嘿吟脱氧核甘酸5600个
C.乙中上层与下层的碱基数之比为8:1
D.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
26.下图为某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致病基因用B、b表示,图中nr14为该病患病
男子,114的母亲是该病患者。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n
A.该病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B.b基因相较于B基因,其空间结构存在显著差异
c.若I]携带该病致病基因,则和再生同ni一样的小孩概率为1/4
D.若I];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则03、114再生一个孩子,患病的概率为1/4
27.噬菌体侵染细菌是研究DNA是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其中的部分实验如下图所示
(②为离心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中噬菌体DNA复制的模板、原料、能量、酶均由细菌提供
B.适当时间保温后进行②操作,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后分层
C.③后进行放射性检测,悬浮液中有少量放射性是由于搅拌不充分
D.细菌最终裂解后释放的子代噬菌体中,大多数含有放射性32P
28.据下图,下列选项中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是()
A.今与丰B.
C.D.
二、读图填空题
29.图1中DNA分子有a和d两条链,I和H均是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所需要的
酶,将图1中某一片段放大后如图2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从图1可看出DNA复制的方式是,II是酶。
(2)图2中,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填序号)交替连接而成。
(3)图2中④名称是。一条脱氧核甘酸链之间的碱基A和T通过
连接。
(4)DNA分子具有一定的热稳定性,加热能破坏图乙中氢键而打开双链,现在两条等长
的DNA分子甲和乙。经测定发现甲DNA分子热稳定性较高,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⑸若乙图DNA分子共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腺喋吟有600个,则该DNA分子复制4
次,需要游离的胞喀噬脱氧核甘酸为个。若将含14N的细胞放在只含15N的环
境中培养,使细胞连续分裂4次,则最终获得的子代DNA分子中,含14N的占
3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猪产生配子时的细胞减数分裂过程进行了研究,并绘制了相
关图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过程表明,通过减数分裂,染色体数目o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染
色体的行为特点是。
(2)图2显示的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常染色体)的不正常分裂情况,产生异常配子
①②③④的原因可能是。
(3)图甲为家鸡细胞分裂某时期的示意图(部分染色体),图乙为家鸡某个细胞发生
三个连续生理过程时细胞中染色体条数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
①完成家鸡基因组计划时需要测定条染色体上的DNA序列,产生图甲
所示细胞的家鸡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O
②图甲细胞在图乙中所处的时期是(填字母),染色体1和2的相同位
置上分别为t和T基因的原因可能是o
三、实验探究题
31.某观赏植物花色有红、粉、白三种类型,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分别用A、a,
B、b表示)。现有甲、乙两个(纯合)白花品系,分别与一纯合的粉花品系列丙
(AAbb〉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表,据此回答问题。
杂交组合实验1实验2
P甲X丙乙义丙
F1类型及比例全是粉花全是红花
F2类型及比例粉花:白花=3:1红花:粉花:白花=9:3:4
(1)相对性状是指O
(2)控制该植物花色的两对基因的遗传(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自由组
合定律,原因是。
(3)实验2中亲本乙的基因型为,F?中粉花与白花个体杂交,后代出现白
花个体的概率是。
(4)实验1中亲本甲的基因型为0
(5)实验2的F?中粉花个体的基因型可能为。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杂交时,在花粉未成熟之前,要对母本进行去雄,防止自花受粉,然后套
上纸袋,防止其他花粉干扰,A正确;B、杂交时,豌豆去雄后和人工授粉后均需套
袋,目的是为了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B正确;C、孟德尔运用统计学对实验结果进行
了分析,推出了稳定的性状分离比,C正确;D、孟德尔根据亲本的杂交后代有无性状
分离来判断亲本是否纯合,D错误。故选D。
2.答案:D
解析:A、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不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来自父方的
第2号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第3号染色体,A错误B、形态和大小都相同的染色体不
一定是同源染色体,如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B错误;C、着丝点断裂形成的
两条子染色体是复制形成的,但同源染色体不是复制形成的,而是一条来自父方、一
条来自母方,C错误;D、同源染色体的两两配对叫做联会,所以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一
定是同源染色体,D正确。故选D。
3.答案:C
解析:亲代DNA通过复制将遗传信息传递给子代,不是表达,遗传信息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
步骤,故C错;D中细胞周期的间期和分裂期均有RNA的合成,分裂期可能会有线粒体中遗传信
息的表达
4.答案:D
解析:①等位基因是指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①正确;
一条染色体的两个姐妹染色单体是间期复制形成的,应该含有相同的基因,但若发生
交叉互换或基因突变,姐妹染色单体上也可能含有等位基因,②正确;③基因是有遗传
效应的DNA片段,因此一个DNA分子的两条链上不可能含有等位基因,③错误;④一
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可位于一个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上,④
正确。故选Do
5.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有关知识。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分裂n后
期都发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A项正确;有丝
分裂不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减数分裂I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联会,B项错误;有丝
分裂与减数分裂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c项正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n的染色体行
为类似,前期染色体散乱分布,中期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
离,D项正确。
6.答案:A
7.答案:B
解析:如果mRNA中的某些碱基被切掉,则在表达过程中就不符合6:3:1的比例,B正
确。
8.答案:D
解析:A.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利用自身的DNA为模
板,以细菌细胞中的脱氧核甘酸为原料来合成子代噬菌体的DNA,依据DNA的半保留
复制可推知,少数子代噬菌体具有放射性,A错误;B.艾弗里实验证明从S型肺炎双球
菌中提取的DNA与R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可以使小鼠死亡,B错误;C.格里菲思的肺炎
双球菌转化实验中,证明存在某种转化因子,C错误;D.烟草花叶病毒感染和重建实验
说明RNA是遗传物质,D正确;故选D。
9.答案:C
解析:不同生物的mRNA的基本组成单位相同,都是核糖核甘酸,A项正确;细菌中蛋白
质的合成可以在拟核区进行,B项正确;酵母菌、结核杆菌的基因表达都要经过转录和翻
译过程,这两种生物的遗传信息的传递遵循的中心法则相同而HIV的遗传物质RNA需
要先经过逆转录合成DNA,再经过转录和翻译过程才能合成蛋白质,C项错误;在不同生
物或同种生物的不同细胞中,碱基序列相同的DNA分子上的基因的表达情况可能不同,
合成的mRNA也可能不同,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也就可能不同,D项正确。
10.答案:D
解析:A、分别从甲、乙中各随机抓取一枚棋子,只能获得D或d中的一个,从而模
拟了等位基因分离产生配子的过程,A正确;B、图示装置所代表的个体的遗传因子组
成是Dd,能产生D和d两种配子,B正确;C、甲和乙中的D和d随机组合体现了受
精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C正确;D、抓取次数较少时,可能会存在偶然性,因
此要同时进行多组实验,次数越多彩球组合类型的比例越接近DD:Dd:dd=l:2:l,D错
误。故选D
11.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心法则的相关知识。由题图可知,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说明其遗传信息位于+RNA中;而+RNA还是翻译的模板,说明密码子也位于
+RNA中,A正确。由图可知,当该病毒入侵宿主细胞时,先要进行过程①合成RNA复制
酶,然后利用RNA复制酶进行过程②,因此,过程①②不能同时进行,B错误。根据+RNA
和-RNA为互补关系可推测,在过程②和④中消耗的喋吟数和喀哽数的比值互为倒数,C
正确。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RNA,容易变异,故其疫苗研制较困难,D正确。
12.答案:C
13.答案:B
解析:根据分析可知,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aBb、AaBb,再生的孩子中,正常(aaB-)的
概率为l/2X3/4=3/8,两病都患(A-bb)的概率为l/2Xl/4=l/8,即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A、假说一演绎法中,孟德尔提出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这些因子
就像一个个独立的颗粒,既不会相互融合,也不会在传递中消失,在体细胞中,遗传
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属于假说的内容,A错误;B、假说一演绎法中,孟德尔提出生物
体在形成生殖细胞—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属于假说的内容,B错误;C、假说一演绎法
中,孟德尔提出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假说的内容,C错误;D、F2
中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是实验发现的现象,不属于假说内容,D
正确。故选D。
15.答案:B
解析:A、该器官既可以进行有丝分裂,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为雄性动物的精巢,A
正确B、图1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为次级精母细胞,B错误;C、根据分析可知,图
2细胞为精巢内进行有丝分裂的精原细胞,C正确;D、图2细胞中染色体数是该动物体
细胞的二倍,所以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D正确,故选B。
16.答案:D
解析:A、人体细胞核内和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错误;B、真核细胞和原核
细胞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错误;C、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错误;D、病毒只有一种核酸,因此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或RNA,D正确。故选:D。
17.答案:A
解析:A、由题意”当没有发生甲基化时,M基因可正常表达,小鼠毛色为白色;反
之,M基因表达就受到抑制,且发生甲基化的位点越多,基因表达被抑制的效果就越
明显”可知,甲基化导致M基因表达受抑制的程度不同,从而使F,小鼠表现出介于白
色和黑色之间的一系列过渡类型,A正确
18.答案:A
解析:A、配子形成过程需要先经过性原细胞的有丝分裂,此后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因
此,图中4个细胞表示的分裂顺序是乙一丙一丁一甲,A错误;B、甲图为减数第二次
分裂中期的细胞,在不考虑突变的情况下,该细胞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基因相同,因为
进入两个子细胞中的子染色体是由共用着丝粒的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之后形成的,
且姐妹染色单体是在分裂间期复制形成的,B正确;C、丙图表示有丝分裂后期,该细胞
中有8个染色体,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有4个染色体、4个核DNA分子,没有姐妹染色
单体,C正确;D、丁图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该时期细胞中每条染色体含有
两个染色单体,因此细胞中共有8个染色单体,D正确。故选:A。
19.答案:C
20.答案:C
21.答案:B
解析:A、真核细胞的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和原核细胞中拟核区DNA都呈环状
而不是链状,A错误;
B、对于双链DNA分子来说,其分子内的碱基人=T、C=G,所以A+G=T+C,即DNA
分子中的喋吟数=喀唳数,均占碱基总数的50%,B正确;
C、双链DNA分子中配对的两个碱基之间通过氢键相连,C错误;
D、双链DNA中,一条链上的A、T、G、C分别与互补链的T、A、C、G相等,所
以这条单链上A+T/G+C=a,其互补链中A+T/C+G=a,D错误。
故选Bo
22.答案:C
解析:A、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让两株高茎玉米相互传粉,则需在开花前对植
株进行套袋操作,非人工去雄,A错误;B、亲代玉米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雄配
子数量远远多于雌配子,B错误;C、高茎玉米间相互传粉,后代既有高茎玉米又有矮
茎玉米,即发生性状分离,这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C正确;D、根据分析,后代高
茎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Aa=l:2,则A的基因频率=AA+Aa/2=l/3+l/2X2/3=2/3,a的基
因频率=l-A=l-2/3=l/3,全部高茎玉米再进行自由交配,则aa的基因频率(矮茎)=1/3X
1/3=1/9;则高茎的概率=1-1/9=8/9,后代高、矮之比为=8:1,D错误。故选C。
23.答案:D
解析:A、线段BC是由于DNA复制,DE是着丝粒分裂导致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减
半。如果曲线代表有丝分裂,EF时期包括后期、末期结束前,细胞中由于染色体加
倍,染色体组数也加倍为4个,A错误;B、如果曲线代表有丝分裂,DE时期包括是后
期着丝粒分裂,赤道板不是细胞的结构,纺锤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出现,B错误;C、如
果曲线代表减数分裂,C-D时期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全过程和减数第二次分裂是前期
和中期,其中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D、如果曲线代表减数分
裂,C〜D时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
合,D正确,故选D,
2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遗传学经典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的
过程是将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纯和鉴定,然后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
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只有加入DNA,R型细菌才能转
化为S型细菌,从而证明了DNA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不
是遗传物质,A正确;孟德尔所在的年代还没有“基因”一词,孟德尔通过具有一对
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B错误;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提出基因位
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了该假说,C错误;赫尔希与蔡斯
进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以I2噬菌体和大肠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
踪技术,将I2噬菌体的蛋白质与DNA区分开,单独观察I2噬菌体的蛋白质与DNA
的作用,从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并不是掌握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
后才做的实验,D错误。
25.答案:C
26.答案:D
解析:A、结合题意和遗传和系谱图分析,图中为该患病男子,其双亲均正常,说明
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也可能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A错
误;B、B、b是等位基因,其空间结构相同,根本原因是碱基的排列顺序不同,B错
误:C、若L携带该病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H6再生同n1
一样惠病并且是男孩的概率为1/8.C错误;D、若L不携带该病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
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113的基因型为XBY,Il4的基因XBXb,再生一个孩子,患病
的概率为1/4,D正确。故选D。
27.答案:B
解析:A、①中噬菌体DNA复制的模板由噬菌体自身提供,A错误;B、适当时间保温后
进行②搅拌操作,使细菌外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B正确;C、③后进行放射性检测,悬
浮液中有少量放射性,可能是由于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
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也可能是由于保温时间
过长,噬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食堂等集中用餐单位落实“日管控 周排查月调度”风险防控机制指引(试行)
- 2025年全国爱卫生日健康教育宣传主题班会课件
- 应对挑战的语文试题及答案
- 定向桩施工方案
- 附中的考试题目及答案
- 《2025智能城市建设合同》(中英文版)
- 陕西省石泉县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16课 武士领导的社会变革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 防感应雷击课件
- 营养科学在动物医学的应用试题及答案
- 非营利组织的工作目标设定计划
-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3章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件
- 中式烹调师初级试卷
- 高考倒计时60天课件
- 幼儿园绘本故事:《十二生肖》 课件
-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3-6年级英语单词表-可直接打印
- 机电安装总进度计划横道图
- 起重吊装作业安全综合验收记录表
- 园林绿化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完整版)
- 梦想(英语演讲稿)PPT幻灯片课件(PPT 12页)
- 中国联通员工绩效管理实施计划方案
- 法院刑事审判庭速裁庭廉政风险防控责任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