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化学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化学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化学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化学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化学期末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第一中学高一下化学期末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

b、C、d.

e、f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为淡黄色的离子化合物,m为元素Y的单质,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半径:

W<X<Y<ZB.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X>YC.图中物质的转化过程均为氧化还原反应D.a

一定由W、X两种元素组成2、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g)═B(g)+C(g),若反应物的浓度由2mol•L-1降到0.8mol•L-1需要20s,那么反应物浓度再由0.8mol•L-1降到0.2mol•L-1所需要的时间为A.10s B.大于10s C.小于10s D.无法判断3、下列图示装置和原理均正确且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①验证石蜡可分解 B.用装置②除去甲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C.用装置③制取乙酸乙酯 D.用装置④分馏石油4、银锌电池广泛用作各种电子仪器的电源,其电极分别为Ag2O、Zn,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总反应为Ag2O+Zn+H2O=2Ag+Zn(OH)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电池放电时,负极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ZnB.溶液中OH—向正极移动,K+、H+向负极移动C.工作时,电子由Zn电极沿导线流向Ag2O电极D.负极上发生的反应是Zn+2OH——2e—=Zn(OH)25、下列物质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A.乙醇B.乙烷C.乙烯D.乙炔6、NaCl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将NaCl溶于水配成1mol·L-1的溶液,溶解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离子为Na+B.溶液中含有NA个Na+C.水合b离子的图示不科学D.室温下测定该NaCl溶液的pH小于7,是由于Cl-水解导致7、甲、乙两种金属性质比较:①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②常温下,甲能与水反应放出氢气而乙不能;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比较,甲比乙的强;④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甲原子失去的电子比乙原子失去的电子多。上述项目中能够说明甲比乙的金属性强的是()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8、工业生产甲醇的常用方法是:CO(g)+2H2(g)=CH3OH(g)△H1=-90.8kJ/mol。已知:2H2(g)+O2(g)=2H2O(1)△H2=-571.6kJ/molH2(g)+12O2(g)=H2O(g)△H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H2的燃烧热为241.8kJ/molB.CH3OH(g)+O2(g)=CO(g)+2H2O(g)△H=-392.8kJ/molC.“12D.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H表示标准状况下的数据9、一定量的盐酸跟过量的铁粉反应时,为了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如下措施中①向盐酸中加少量水;②将铁粉换成铁片;③升高温度:④将盐酸换成与之等体积等浓度的硫酸,能达到目的有()A.②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④10、下列气体可用下图所示方法收集的是A.NO2 B.O2 C.SO2 D.NH311、在“绿色化学工艺”中,理想状态是反应物中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欲制得的产物,即原子利用率为100%。下列反应类型能体现“原子经济”原则的是()①置换反应②化合反应③分解反应④取代反应⑤加成反应⑥复分解反应⑦加聚反应A.①②⑤B.②⑤⑦C.⑥⑦D.只有⑦12、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反应历程示意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C.①→②吸收能量并形成了C—C键D.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13、下列对有机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土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可以达到水果保鲜的要求B.淀粉的特征反应是在常温下遇碘化钾溶液变蓝C.在加热条件下葡萄糖可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硝酸可以使蛋白质变黄,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常用来鉴别部分蛋白质14、X2﹣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8,则X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A.第三周期0族 B.第三周期ⅥA族C.第四周期IA族 D.第三周期ⅦA族15、汽车尾气净化的一个反应是2NO+2CON2+2CO2。下列有关该反应说法正确的是A.NO失去电子 B.CO是还原剂C.NO被氧化 D.CO发生了还原反应16、下列关于CH4和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者互为同系物 B.与所有烷烃互为同分异构体C.它们的物理、化学性质相同 D.通常情况下前者是气体,后者是液体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A、B、C、D、E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元素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B元素的原子半径是其所在主族中最小的,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BO3;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4;C的阴离子与D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D2C;C、E元素同主族。(1)B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

(2)E元素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由A、B、C三种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

(3)C、D、E形成的简单离子的半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4)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A2C的形成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合物D2C2中含有的化学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化合物D2C2与A2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下图是无机物A~F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部分产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其中A为气体,A~F都含有相同的元素。试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C_______、F_______。(2)在反应①中,34gB发生反应后放出452.9kJ的热量,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3)③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该反应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4)铜与E的浓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5)25.6g铜与含有1.4molE的浓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最终得到气体的体积为(标准状况下)__________L。19、我国国标推荐的食品药品中Ca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之一:利用Na2C2O4将处理后的样品中的Ca2+沉淀,过滤洗涤,然后将所得CaC2O4固体溶于过量的强酸,最后使用已知浓度的KMnO4溶液通过滴定来测定溶液中Ca2+的含量。针对该实验中的滴定过程,回答以下问题:(1)KMnO4溶液应该用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盛装。(2)写出滴定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3)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溶液由________色变为________色。(4)以下哪些操作会导致测定的结果偏高________(填字母编号)。a.装入KMnO4溶液前未润洗滴定管b.滴定结束后俯视读数c.滴定结束后,滴定管尖端悬有一滴溶液d.滴定过程中,振荡时将待测液洒出(5)某同学对上述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并用于测定某品牌的钙片中的钙元素(主要为CaCO3)含量,其实验过程如下:取2.00g样品加入锥形瓶中,用酸式滴定管向锥形瓶内加入20.00mL浓度为0.10mol·L-1的盐酸(盐酸过量),充分反应一段时间,用酒精灯将锥形瓶内液体加热至沸腾,数分钟后,冷却至室温,加入2~3滴酸碱指示剂,用浓度为0.10mol·L-1的NaOH溶液滴定至终点,消耗NaOH溶液8.00mL。[提示:Ca(OH)2微溶于水,pH较低时不会沉淀]①为使现象明显、结果准确,滴定过程中的酸碱指示剂应选择_______(填“石蕊”、“甲基橙”或“酚酞”)溶液;②此2.00g钙片中CaCO3的质量为________g。20、以下为工业从海水中提取液溴的流程图:(1)当进行步骤①时,应关闭活塞_______,打开活塞____________。已知:溴的沸点为59℃,微溶于水,有毒性。某同学利用下图装置进行步骤①至步骤④的实验,请回答:(2)步骤②中可根据_____________现象,简单判断热空气的流速。(3)步骤③中简单判断反应完全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4)步骤⑤用下图装置进行蒸馏。装置C中直接加热不合理,应改为______,蒸馏时冷凝水应从______端进入(填“e”或“f”),F的作用是________。21、H2S在金属离子的鉴定分析、煤化工等领域都有重要应用。请回答:Ⅰ.工业上一种制备H2S的方法是在催化剂、高温条件下,用天然气与SO2反应,同时生成两种能参与大气循环的氧化物。(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Ⅱ.H2S可用于检测和沉淀金属阳离子。(2)H2S的第一步电离方程式为________。(3)已知:25℃时,Ksp(SnS)=1.0×10-25,Ksp(CdS)=8.0×10-27。该温度下,向浓度均为0.1mol·L-1的CdCl2和SnCl2的混合溶液中通入H2S,当Sn2+开始沉淀时,溶液中c(Cd2+)=________(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Ⅲ.H2S是煤化工原料气脱硫过程的重要中间体。反应原理为ⅰ.COS(g)+H2(g)H2S(g)+CO(g)ΔH=+7kJ·mol-1;ⅱ.CO(g)+H2O(g)CO2(g)+H2(g)ΔH=-42kJ·mol-1。(4)已知:断裂1mol分子中的化学键所需吸收的能量如表所示。分子COS(g)H2(g)CO(g)H2S(g)H2O(g)CO2(g)能量/(kJ·mol-1)1319442x6789301606表中x=________。(5)向10L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S(g)、1molH2(g)和1molH2O(g),进行上述两个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体系内CO的平衡体积分数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①随着温度升高,CO的平衡体积分数_____(填“增大”或“减小”)。原因为_______②T1℃时,测得平衡时体系中COS的物质的量为0.80mol。则该温度下,COS的平衡转化率为_____;反应ⅰ的平衡常数为_____(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为高频考点,侧重分析与推断能力的考查,把握钠的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为解答的关键,注意淡黄色固体、原子序数为推断的突破口,难度不大。详解: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

b、C、d.

e、f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化合物,d为淡黄色的离子化合物,为过氧化钠,m为元素Y的单质,通常为无色无味的气体,为氧气,则Y为氧,a为烃或烃的含氧衍生物,b、c分别为二氧化碳和水,e、f分别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结合原子序数可知,W为氢,X为碳,Y为氧,Z为钠。A.根据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原子序数越大,半径越小分析,四种元素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W<Y<X<Z,故错误;B.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越稳定,氧非金属性比碳强,所以稳定性顺序为X<Y,故错误;C.图中涉及的反应都有化合价变化,都为氧化还原反应,故正确;D.a含有碳和氢元素,还可能含有氧元素,故错误。故选C。2、B【解析】

反应物的浓度由2mol/L降到0.8mol/L时的平均反应速率v===0.06mol/(L•s),假设以0.06mol/(L•s)的反应速率计算反应物A的浓度由0.8mol/L降到0.2mol/L所需反应时间t===10s,实际上A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是随着物质浓度的减小而减小,所以反应物的浓度由0.8mol/L降到0.2mol/L时的平均反应速率小于0.06mol/(L•s),所用时间应大于10s,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20s后A的浓度减小,以后的反应速率要小于20s内的反应速率。3、A【解析】

A.装置①中石蜡在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的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能证明石蜡受热分解,能达到实验目的,A正确;B.装置②的酸性高锰酸钾可与甲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产生新的杂质气体,不能达到实验目的,B错误;C.用装置③制取乙酸乙酯时,为防倒吸,玻璃导管应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液面上,C错误;D.用装置④分馏石油时,温度计的水银泡应在蒸馏烧瓶支管口处,冷凝管冷凝水应为下进上出,D错误;答案为A【点睛】分馏石油时,温度计测量的温度为排出气体的温度,冷凝管中冷凝水为下进上出。4、B【解析】

A.根据总反应Ag2O+Zn+H2O=2Ag+Zn(OH)2可知,放电时Zn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为+2价,所以在负极上Zn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故A正确;B.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负极移动,K+、H+向正极移动,故B错误;C.根据总反应Ag2O+Zn+H2O=2Ag+Zn(OH)2可知,Zn为负极,Ag2O为正极,电子由Zn电极沿导线流向Ag2O电极,故C正确;D.负极上Zn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反应式为Zn+2OH-—2e-=Zn(OH)2,故D正确。故选B。5、B【解析】分析:根据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的性质解答。详解:A.乙醇分子中含有羟基,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错误;B.乙烷属于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正确;C.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错误;D.乙炔含有碳碳三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错误。答案选B。6、C【解析】

根据半径大小比较的方法,a离子为Cl-,b离子为Na+,然后溶解过程图示进行分析。【详解】A、Na+核外有2个电子层,Cl-核外有3个电子层,即Cl-的半径大于Na+,a离子为Cl-,b为Na+,故A错误;B、题目中没有说明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NaCl的物质的量,即无法判断Na+的数目,故B错误;C、H2O中H+显+1价,b为Na+,根据同电相斥异电相吸的原理,Na+应被氧原子“包围”,即水合b离子的图示不科学,故C正确;D、NaCl是强酸强碱盐,水溶液显中性,即pH=7,故D错误。【点睛】易错点是选项B,学生仍为NaCl物质的量浓度为1mol·L-1,则溶液Na+的物质的量为1mol,忽略了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关系,即n=Vc。7、C【解析】

①金属性的强弱与单质的熔、沸点的高低无关,①错误;②常温下,甲能与水反应放出氢气而乙不能,所以甲的金属性强于乙,②正确;③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比较,甲比乙的强,则甲比乙的金属性强,③正确;④金属性强弱与失去电子的多少没有关系,只与难易程度有关系,④错误;综上所述②③正确,故答案选C。8、B【解析】分析:A、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B、依据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到;C、热化学方程式前的计量数只能表示物质的量;D、△H表示在25℃,101KPa条件下测定的数据。详解:A、根据燃烧热概念,结合热化学方程式,2H2(g)+O2(g)=2H2O(l)△H=-571.6kJ·mol-1,氢气的燃烧热为:H2(g)+1/2O2(g)=H2O(l)△H=-285.8kJ·mol-1,所以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KJ·mol-1,故A错误;B、(1)CO(g)+2H2(g)=CH3OH(g)△H1=-90.8kJ/mol.(2)H2(g)+12O2(g)=H2O(g)△H3=-241.8kJ/mol;(2)×2-(1)得到:CH3OH(g)+O2(g)=CO(g)+2H2O(g)△H=-392.8kJ/mol,故B正确;C、“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热化学方程式,解题关键:掌握燃烧热、△H的含义以及与化学计量数间的关系,难点B,注意盖斯定律在热化学方程式的运用,易错点A,燃烧热是1mo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水应是液态。9、B【解析】

①向盐酸中加少量水,减小了盐酸的浓度,可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符合题意;②将铁粉换成铁片,减小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可减缓反应速度,且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符合题意;③升高温度,能够加快反应速率,不符合题意;④将盐酸换成与之等体积等浓度的硫酸,增大了氢离子的浓度,增大了反应速率且增加了氢气的量,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点睛】可以通过减小反应物浓度、减小反应物的接触面积、降低环境温度等方法实现减缓反应速率。10、B【解析】

A.NO2能与水反应生成HNO3和NO,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A错误;B.O2

不能溶解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B正确;C.SO2能溶解于水且于水反应,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C错误;D.NH3极易溶解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故D错误;答案为B。11、B【解析】

化合反应、加成反应以及加聚反应是多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反应物中的所有原子都转化到生成物中,原子利用率达到100%,而复分解反应、分解反应、取代反应以及消去反应的生成物有两种或三种,原子利用率小于100%。答案选B。12、C【解析】

根据图示可知,CO2和CH4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生成CH3COOH,总反应方程式为CO2+CH4→CH3COOH。【详解】A项、CO2和CH4在催化剂存在下反应生成CH3COOH遵循质量守恒定律,故A正确;B项、CH4选择性活化变为CH3COOH过程中,有1个C-H键发生断裂,故B正确;C项、根据图示,①的总能量高于②的总能量,①→②放出能量,对比①和②,①→②形成了C-C键,故C错误;D项、该反应只有CH3COOH一种生成物,原子利用率为100%,故D正确;故选C。【点睛】注意认真观察示意图,分清反应物、中间产物和生成物是解答关键。13、B【解析】分析:A、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乙烯;B、碘遇淀粉显蓝色;C、葡萄糖含有醛基;D、根据蛋白质的性质解答。详解:A、乙烯是水果催熟剂,高锰酸钾溶液可吸收乙烯,因此用浸泡过高锰酸钾溶液的硅土吸收水果产生的乙烯,可以达到水果保鲜的要求,A正确;B、淀粉的特征反应是在常温下遇碘单质变蓝,B错误;C、葡萄糖含有醛基,在加热条件下葡萄糖可与新制的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C正确;D、硝酸可以使带有苯环的蛋白质变黄,称为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因此常用来鉴别部分蛋白质,D正确,答案选B。点睛:掌握常见有机物结构与性质是解答的关键,尤其要注意掌握常见有机物官能团的结构与性质。检验有机物时注意抓住有机物的特征反应,例如醛基的氧化反应、酚羟基的显色反应等。注意选项D中并不是所有的蛋白质均可以与浓硝酸发生颜色反应。14、B【解析】

由X2﹣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8知,该元素原子序数=2+8+8-2=16,所以该元素是S元素,S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是6,所以S元素位于第三周期第VIA族,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点睛】依据:阴离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离子所带电荷数,阳离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离子所带电荷数,原子中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根据该离子的核外电子数确定原子序数,再根据该原子核外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确定在周期表中的位置。15、B【解析】

A.

NO中N元素在反应中得到电子被还原,是氧化剂,故A错误;B.

C元素失去电子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CO为还原剂,故B正确;C.

NO中N元素在反应中得到电子被还原,故C错误;D.

CO中C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了氧化反应,故D错误;答案选B。【点睛】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作还原剂;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作氧化剂。16、A【解析】

的分子式为C4H10,CH4和均属于烷烃,通式为CnH2n+2,互为同系物,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不同。【详解】A项、CH4和均属于烷烃,通式为CnH2n+2,互为同系物,故A正确;B项、CH4和与其他碳原子数不同的烷烃互为同系物,故B错误;C项、CH4和结构相似,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不同,故C错误;D项、碳原子数为1-4的烷烃常温下是气体,则CH4和均是气体,故D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第二周期第ⅤA族H2SO4NH4NO3S2->O2->Na+离子键、非极性键(或共价键)2Na2O2+2H2O=4NaOH+O2【解析】

A、B、C、D、E是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元素的原子核内只有1个质子,则A为H元素;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BO3,则B的最高化合价为+5价,位于周期表第ⅤA族,B元素的原子半径是其所在主族中最小的,应为N元素;C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多4个,只能有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6,应为O元素;C的阴离子与D的阳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排布,两元素可形成化合物D2C,则D的化合价为+1价,D为Na元素;C、E主族,则E为S元素。【详解】(1)B元素为N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第二周期ⅤA族,故答案为:第二周期ⅤA族;(2)E为S元素,最高价为+6,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为H2SO4,故答案为:H2SO4;(3)C、D、E形成的简单离子分别为O2—、Na+、S2—,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离子半径依次增大,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随核电荷数增大,离子半径依次减小,则离子半径的大小关系是S2->O2->Na+,故答案为:S2->O2->Na+;(4)A为H元素、C为O元素,A2C为H2O,H2O为共价化合物,用电子式表示H2O的形成过程为;化合物D2C2为Na2O2,Na2O2为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和非极性键(或共价键),故答案为:;离子键、非极性键(或共价键);(5)化合物D2C2为Na2O2,A2C为H2O,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H2O=4NaOH+O2,故答案为:2Na2O2+2H2O=4NaOH+O2。【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注意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元素周期表结构,利用题给信息推断元素,注意位置、结构、性质的相互关系是解答关键。18、NONH4NO34NH3(g)+5O24NO(g)+6H2O(g)△H=-905.8kJ/mol3NO2+H2O=2HNO3+NO1:2Cu+4H++2NO3-=Cu2++2H2O+2NO2↑13.44【解析】A为气体,A~F都含有相同的元素,则A为N2,结合图中转化可知,B可发生连续氧化反应,且B为氢化物,B为NH3,C为NO,D为NO2,E为HNO3,F为NH4NO3,则(1)由上述分析可知,物质C、F化学式分别为NO、NH4NO3;(2)化学方程式①为4NH3+5O24NO+6H2O,34gB即2mol氨气发生反应后放出452.9kJ的热量,因此4mol氨气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是452.9kJ×2=905.8kJ,所以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4NH3(g)+5O24NO(g)+6H2O(g)△H=-905.8kJ/mol;(3)③反应为3NO2+H2O=2HNO3+NO,只有N元素的化合价变化,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4)铜与E的浓溶液即浓硝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4H++2NO3-=Cu2++2H2O+2NO2↑;(5)25.6g铜与含有1.4molE的浓溶液恰好完全反应,n(Cu)=25.6g÷64g/mol=0.4mol,作酸性的硝酸为0.4mol×2=0.8mol,由N原子守恒可知最终得到气体的体积为(1.4mol-0.8mol)×22.4L/mol=13.44L。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把握含氮物质的性质及相互转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推断能力的考查,注意常见连续氧化反应的物质判断;(5)中计算注意守恒法的灵活应用。19、酸式2MnO4-+5H2C2O4+6H⁺=2Mn²⁺+10CO2↑+8H2O无紫ac甲基橙0.06【解析】

(1)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橡胶,根据中和滴定所需仪器判断;(2)在硫酸条件下,高锰酸钾将C2O42-氧化为CO2,自身被还原为MnSO4,据此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3)高锰酸钾溶液本身有颜色,为紫色,在开始滴入含C2O42-溶液中时被还原,颜色消失,当达到滴定终点时,加入最后一滴高锰酸钾溶液颜色不褪去,据此判断;(4)分析不当操作对V(标准)的影响,根据c(待测)=判断对结果的影响;(5)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考虑二氧化碳溶于水,故要加热煮沸,过量盐酸用氢氧化钠滴定,考虑氢氧化钙的微溶性,应选择在pH较低时变色的指示剂,根据滴定算出过量盐酸,进而求得与碳酸钙反应的盐酸,根据方程式计算碳酸钙的质量。【详解】(1)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会腐蚀橡胶,应放在酸式滴定管中,故答案为:酸式;(2)高锰酸钾具有强氧化性,在硫酸条件下将C2O42-氧化为CO2,自身被还原为Mn2+,离子方程式为: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故答案为:2MnO4-+5C2O42-+16H+=2Mn2++10CO2↑+8H2O;(3)高锰酸钾溶液本身有颜色,为紫色,在开始滴入C2O42-中时被还原,颜色消失,当达到滴定终点时,加入最后一滴高锰酸钾溶液颜色不褪去,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故答案为:无;紫;(4)a.滴定时,滴定管经水洗,蒸馏水洗后加入滴定剂高锰酸钾溶液,造成标准液体被稀释,浓度变稀,导致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可知,结果偏高,故a正确;b.滴定前平视,滴定后俯视,则所用标准液读数偏小,根据c(待测)=可知,结果偏低,故b错误;c.滴定结束后,滴定管尖端悬有一滴溶液,造成V(标准)偏大,根据c(待测)=可知,结果偏高,故c正确;d.滴定过程中,振荡时将待测液洒出,所用标准液V(标准)偏小,根据c(待测)=可知,结果偏低,故d错误;故答案为:ac;(5)①根据题给信息,Ca(OH)2微溶于水,pH较低时不会沉淀出,甲基橙变色范围为3.1~4.4,符合,石蕊变色不明显,酚酞变色范围为:8.2~10.0,pH较高,有氢氧化钙沉淀生成,干扰滴定,故用甲基橙作指示剂,故答案为:甲基橙;②中和滴定消耗盐酸的物质的量=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0.1mol/L×8mL=0.8mmol,则和碳酸钙反应的盐酸为:0.1mol/L×20mL-0.8mmol=1.2mmol=0.0012mol,CaCO3+2HCl=CaCl2+H2O+CO2↑100g

2molm

0.0012molm==0.06g,故答案为:0.06。20、bdacA中气泡冒出的个数(或快慢)B中溶液橙色刚好褪去水浴加热f吸收溴蒸气,防止污染空气【解析】

由流程图可知,向浓缩海水中通入氯气,氯气与海水中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得到溴与水的混合物,利用热的空气吹出溴单质,得到粗溴,向粗溴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二氧化硫与溴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含有溴化氢和硫酸的吸收液,再向吸收液中通入氯气,氯气与溴化氢发生置换反应得到溴与水的混合物,蒸馏溴与水的混合物得到液溴。【详解】(1)进行步骤①的目的是通入氯气,氯气与海水中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得到溴与水的混合物,实验时应关闭bd,打开ac,进行反应和尾气处理,故答案为:bd;ac;(2)步骤②是通入热空气把生成的溴单质赶到装置B得到粗溴溶液,和通入的二氧化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实验时关闭ac,打开bd,依据A中玻璃管产生气泡的快慢判断热空气的流速,故答案为:A中玻璃管产生气泡的快慢;(3)步骤③中是二氧化硫与溴单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得到含有溴化氢和硫酸,溴水褪色,则简单判断反应完全的依据是B中溶液橙色刚好褪去,故答案为:B中溶液橙色刚好褪去;(4)蒸馏时,因溴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为使烧瓶均匀受热,避免温度过高,装置C中加热方式应改为水浴加热;为增强冷凝效果,冷凝管中的水应从下口f进入;因溴易挥发,有毒,装置F中氢氧化钠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溴蒸气,防止污染空气,故答案为:水浴加热;f;吸收溴蒸气,防止污染空气。【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工艺流程,侧重于分析、实验能力的考查,注意海水提取溴的原理理解和流程分析判断,注意实验过程和实验需注意问题是分析是解题关键。21、4SO2+3CH44H2S+3CO2+2H2OH2SH++HS-8.0×10-3mol·L-11076增大反应ⅰ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O的平衡体积分数增大;反应ⅱ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CO的平衡体积分数也增大20%0.044【解析】

I.(1)工业上一种制备H2S的方法是在催化剂、高温条件下,用天然气与SO2反应,同时生成两种能参与大气循环的氧化物,从元素角度考虑,这两种氧化物为CO2和H2O,反应产生H2S;II.(2)H2S的第一步电离产生H+和HS-,是不完全电离;(3)根据溶度积常数计算;III.(4)根据盖斯定律计算,△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5)①根据方程式和图象分析,升高温度,CO的平衡体积分数增大,升高温度使化学反应平衡向吸热方向进行;②T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