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地理)模拟试卷31_第1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地理)模拟试卷31_第2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地理)模拟试卷31_第3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地理)模拟试卷31_第4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地理)模拟试卷3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地理)模拟试卷31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题,每题1.0分,共30分。)某地理学习兴趣小组对某地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读下图,完成下面各题。1、该地纬度是()。A、30°NB、30°SC、40°ND、40°S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春分和秋分的时候正午太阳高度角是50。,易得出该处的纬度为40°,又因为该地夏至日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因此,此处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可得出当地纬度是40°N。2、图中甲点对应的日期是()。A、巴西利亚正值雨季B、合肥昼长夜短C、南非华人欢度中秋D、南极出现极昼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甲处的太阳高度轨迹在春分和夏至之间,这个时候北半球昼长夜短,合肥处于北半球,也是昼长夜短。下图中所示地区为我国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百帕),读图完成下面各题。3、图示时刻,影响重庆的天气系统和风向分别是()。A、冷锋;偏北风B、暖风;偏南风C、冷锋;偏南风D、暖风;偏北风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由图可知,此时的重庆处于冷锋的锋后,影响其的天气系统为冷锋;又依据图中重庆附近的等压线可判断重庆此时吹偏(东)北风。4、受图示天气系统影响,武汉最可能出现的天气变化是()。A、气压升高B、云量减少C、风速降低D、气温升高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据图可知,武汉处于冷锋的前方,马上要受到冷锋的影响,冷锋过境时,风速增大,云量增多,气温降低,气压升高。5、下列符合风化壳基本特征的是()。A、在空间上均呈连续性分布B、结构疏松,具有类似沉积岩的层理C、表层分散性强,粒径粗D、组成物质以粘土和碎屑为主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地壳表层岩石风化的结果是除一部分溶解物质流失以外,其碎屑残余物质和新生成的化学残余物质大都残留在原来岩石的表层,因此其分散性强,粒径粗,不具有类似沉积岩的层理。读下图,完成下面各题。6、图中甲洋流()。①向北流②向南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④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由图可知,该处的洋流为本格拉寒流,流向向北、减温减湿。7、乙、丙两地所属的自然带分别是()。A、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带B、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C、热带草原带;热带雨林带D、热带雨林带;热带雨林带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乙处于刚果河下游,是热带雨林气候;丙处于赞比西河流域,是热带草原气候。读下图.完成下面各题。8、甲地()。A、位于印度河平原B、全年高温多雨C、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大D、石油资源丰富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流经甲地的河流是恒河,该地的气候为热带季风气候,有明显的旱雨两季,河流水位变化明显:该地石油资源较为贫乏。9、图中甲、乙两地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A、黄麻;棉花B、小麦;玉米C、茶叶;棉花D、水稻;小麦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甲地水资源较为丰富,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乙地较为干旱,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10、为减轻图中平原地区农业灾情,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兴修水利工程B、控制人口增长C、扩大耕地面积D、培育耐寒品种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图示区域平原地区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季风的不稳定性导致旱涝灾害频发,若想解决此类问题,应当大力兴修水利。下图示意我国植被地带性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各题。11、据图可以判断下列界限不正确的是()。A、①南北温度带分别是热带和亚热带B、①大致与年均气温零度等温线一致C、②某地干湿类型分别是干旱和半干旱D、②大致与200mm年等降水量线一致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①线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也就是南北方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应为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12、图中北部地区植被反映的地域分布规律及其形成基础分别是()。A、由赤道向两极地域分异规律热量B、由南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C、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水分D、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热量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北部地区的植被带从东往西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递减的规律。读下图,完成下面各题。13、图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有()。①降水稀少,光照充足②冻土广泛,土壤贫瘠③植被稀少,沙漠广布④河网密布,地表水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图示区域为塔里木盆地,盆地内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气候为温带沙漠气候。该地区降水稀少,光照充足,植被稀少,沙漠广布。14、导致图中城镇地理位置变迁的重要原因是()。A、河流下游水量减少B、山地降水减少C、水稻种植规模扩大D、山地雪线下降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依据图中的信息可知,城镇位置由河流的下游向上游变迁,原因是人口增加、工农业发展等导致上游用水量大,河流下游水量减少,城镇位置向上游移动。15、下列哪些省份是我国花岗岩主要产区?()A、新、浙、鲁、闽B、甘、苏、鲁、闽C、甘、苏、浙、闽D、新、皖、苏、浙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从图中矿产分布可以看出,花岗岩矿业企业分布最密集的是新、浙、鲁、闽四个省份。由此可知.这四个省份也是我国花岗岩的主要产区。16、下列我国名山中,属于花岗岩山体的是()。A、长白山B、华山C、张家界D、泰山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低碳经济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突出特点。读“近年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类图”.回答下面各题。17、乙省成为低碳区的主要原因是()。A、环境承载力高B、能源需求量减少C、森林覆盖率较高D、产业结构轻型化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乙是我国的广东省。该省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但产业结构轻型化,消耗的能源少,排放的二氧化碳少,成为低碳区。低碳区的形成与环境承载力和森林的覆盖率无关。故选D。18、下列促进甲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是()。A、加大油气的开采量,调整能源结构B、集中发展高科技产业,改变产业结构C、禁止煤炭开采,发展第三产业D、延长煤炭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甲省为我国的山西省,油气资源不丰富,开采油气资源并不能改善能源结构;该省受传统经济和资源的影响,只能适当发展高科技产业,改善产业结构,不能彻底改变产业结构;该省是我国的能源基地,禁止开采会影响我国能源的供给;而延长煤炭产业链,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减少煤炭的消耗,减少污染,减少排放最为合理。故选D。下图是北半球亚热带某地2013年降水量逐月累加柱状图。读图回答下面各题。19、该地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读图可知,该地冬季降水量大。20、该地的地带性植被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热带草原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该地位于北半球亚热带,且冬季降水量大,夏季降水量小,由此可判断该地应为地中海气候,地带性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2013年以来,我国调整了“生育二胎”的人口政策,政策调整的焦点在“夫妻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家庭可以生育二胎。据此完成下面各题。21、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A、环境承载力增大B、人口合理容量增加C、人口增长变缓D、人口数量急剧减少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计划生育政策对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没有影响;我国人口基数大,计划生育政策不会使人口数量急剧减少,而只能使人口增长变缓,故本题选C。22、全面放开“单独二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A、调整人口性别比例B、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C、促进东西部平衡发展D、平衡城乡人口比例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压力加大,全面放开“单独二胎”政策是为缓解这种压力。读我国某城市等地租线分布图,回答下面各题。23、据此判断沿图中四条线,交通通达度最好的是()。A、OAB、OBC、OCD、OD标准答案:A知识点解析:图中用地租等值线表示城市地租的变化,图中地租数值由里向外减小,弯曲的地方主要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读图可知,OA处等地租线凸向低值,说明该处地租高于附近,即交通通达度高。24、甲、乙、丙、丁四处地理事物,分布较为合理的是()。A、甲B、乙C、丙D、丁标准答案:D知识点解析:铺设铁路应避开人口密集、地租高的城市中心,丙不合理。根据等高线弯曲方向,可以判断河流是从东北流向西南,自来水厂应分布在河流上游,印刷厂、钢铁厂应设在河流下游,因此甲、乙不合理。读“2006年我国水资源、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区域比重图”,回答下面各题。25、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的区域是()。A、西南区B、西北区C、南方区D、北方区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读图可知,南方区人口数量、GDP所占比重最大,故其人口数量最多、经济总量最大。26、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匹配较差的区域是()。A、北方区和南方区B、北方区和西南区C、西北区和西南区D、西北区和南方区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经济发展不匹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水资源丰富,但经济发展水平低;另一种是水资源短缺,但人口、耕地、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大。从图中可以看出,匹配较差的区域为北方区和西南区。读图,回答下面各题。27、图中①和②处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A、地形、水源B、水源、气温C、水源、光照D、土壤、地形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①位于我国甘肃省,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水源不足;②位于我国的西藏自治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气温低,无霜期短。28、图中②所在的省区,丰富的可再生新能源主要有()。A、太阳能、生物能B、风能、石油C、太阳能、地热能D、地热能、天然气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②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太阳辐射比较强,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羊八井等地区的地热能丰富。天然气、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受自然环境制约,西藏的生物能资源并不丰富。故此题选C。下图为某地土地利用图和农业产值构成图,读图完成下面各题。29、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大牧场放牧业B、种植园农业C、混合农业D、商品谷物农业标准答案:C知识点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区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故为混合农业。30、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A、劳动力投入多,科技含量低B、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D、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标准答案:B知识点解析:混合农业形成良性农业生态系统,可有效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灵活性强,对市场有很强的适应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二、教学设计题(本题共2题,每题1.0分,共2分。)阅读关于“板块的运动”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标准要求:“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关于“板块的运动”的内容。板块的运动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假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图2.22),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世界上许多高大和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板块碰撞挤压的地带,例如,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等。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也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板块交界地带,例如,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带(图2.23)。——摘自某版本七年级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要求】31、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标准答案: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演示,探究发现板块运动的方式和产生的地形,探究发现地震、火山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列举板块运动的证据.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知识点解析:暂无解析32、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要点。标准答案:教学过程要点:复习前面学习的“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提出问题:大陆为什么会漂移呢?学生思考讨论。教师讲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因而进一步提出了板块运动理论。板块运动理论主要有三个方面:①地球表层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教师多媒体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并请学生讨论如下问题:全球共分成哪六大板块?这六大板块中哪个板块基本上全部是海洋?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哪个板块?结合地形图,说一说亚洲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哪个板块?学生分小组看图讨论。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②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教师多媒体展示板块运动的动画,请学生观察板块运动的方向有什么特点?学生仔细观察,得出结论:它们有的做的是相对的挤压运动,有的做的是相背的张裂运动。教师展示东非大裂谷和红海的成因图,请学生仔细观察并推断:几千万年后,红海可能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首先是大陆板块发生张裂运动一地表裂谷带一大陆解体一新海洋出现一新大洋形成。教师追问:这么说板块发生张裂运动的结果会形成什么呢?学生回答: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教师继续讲解:板块运动还有一种形式,就是相互碰撞的挤压运动。教师展示阿尔卑斯一喜马拉雅山系的图片。(活动)学生准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