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中考冲刺卷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积累1.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各国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陈涉世家》选自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文章主要记述了起义军的浩大声势,肯定了陈胜在反对秦王朝统治斗争中的功绩。B.《天净沙·秋思》《山坡羊·潼关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都是元曲,其中“天净沙”“山坡羊”“江城子”是曲牌,“秋思”“潼关怀古”“密州出猎”是题目。C.农民向来是文学作品关注的热点。鲁迅的小说《故乡》描写旧时中国农民的生活遭际与精神病苦,叶圣陶的小说《多收了三五斗》表现了作家对农村、对农民真挚的同情。D.散文的表现手法丰富多样。苏联作家普里什文的《林中小溪》运用白描和拟人手法表现小溪和森林之美,朱自清的《绿》运用烘托和衬托的手法来突出梅雨潭的绿的美。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瞭望(liào)慰藉(jiè)舷窗(xián)风雪载途(zǎi)B.翌日(yì)缄默(jiān)农谚(yàn)玲珑剔透(tī)C.窈窕(yǎo)狩猎(shǒu)翘首(qiáo)叱咤风云(zhà)D.迁徙(xǐ)脑髓(suǐ)崭新(zǎn)鳞次栉比(zhì)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模样(mú)蓦然(mò)煞风景(shā)鳏寡孤独(guān)B.纠葛(gé)抽噎(yè)颤巍巍(chàn)重峦迭嶂(dié)C.恣雎(suī)校补(xiào)霎时间(shà)伐木丁丁(zhēng)D.诘据(jié)阴翳(yì)绾头发(wǎn)因地治宜(zhì)4.请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A.又到深秋时节,校门口的那棵枫树远看就像一团红云,美不胜收。B.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伙都不怎么喜欢他。C.少年时总是讨厌父母的强聒不舍,长大后才明白他们的用心何其良苦。D.老师发现他因考试失利丧失学习信心,上课走神溜号,于是对他不断鼓励,求全责备,终于让他重拾信心,专注于学习。5.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乐府诗集》)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周敦顾的《爱蓬说》中赞美君子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现出友人身影已消失,诗人还在深情目送的句子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6.消除与经典的隔阂。读《朝花夕拾》,为我们了解鲁迅先生打开了一扇窗。将下面三篇散文联系起来,正是鲁迅先生走过的一段求学之路。在这条道路上有形形色色的人对少年、青年时代的鲁迅产生过影响。根据示例,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完成下列表格。篇名《琐记》《藤野先生》《**》人物描写假如她看见我们吃冰,一定和蔼地笑着说,“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这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人物称呼(1)________藤野先生(3)________(填人名)对鲁迅的影响(2)________给予鲁迅真诚帮助,悉心指导,平等尊重地对待作为异国学生的青年鲁迅。(4)________求学经历离开家乡——(5)________——赴日学医——(6)________——回国教书二、阅读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苗刘之乱①,张魏公②在秀州,议举勤王③之师。一夕独坐从者皆寝忽一人持刃立烛后。公知为刺客,徐问曰:“岂非苗傅、刘正彦遗汝来杀我乎?”曰:“然。”公曰:“若是,则取吾首以去可也。”曰:“我亦知书,宁肯为贼用?况公忠义如此,岂忍加害!恐公防闲不严,有继至者,故来相告尔。”公问:“欲金帛乎?”笑曰:“杀公何患无财!”“然则留事我乎?”曰:“我有老母在河北,未可留也。”问其姓名,俯而不答,摄衣跃而登屋,屋瓦无声。时方月明,去如飞。明日,公命取死囚朝之,曰:“夜来获奸细。”公后尝于河北物色④之,不可得。此又贤于鈕麑⑤矣。孰谓世间无奇男子乎?殆是唐剑客之流也。(选自罗大经《鹤林玉露》)(注):①苗刘之乱:宋高宗时,扈从统制苗傅和将领刘正彦兵变。②张魏公:即张浚。③勤王:君王有难,而臣下走兵救援君王。④物色:打听。⑤鉏麑:春秋时晋国力士,晋灵公恨大臣赵盾多次进谏,派其行刺。清晨前往,见盾盛服将朝,坐而假寐,不忍杀之,退而触槐自杀。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二处)夕独坐从者皆寝忽一人持刃立烛后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故来相告尔故(________)(2)杀会何患无财患(________)3.与“问其姓名”的“其”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北冥有鱼》)B.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善鼓琴》)C.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D.其真不知马也。(《马说》)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徐问曰:“岂非苗傅、刘正彦遣汝来杀我乎?”(2)公后尝于河北物色之,不可得。5.分析选文中刺客的“奇”表现在什么地方。8.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於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彊,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盘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①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於殿上。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於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选自《史记•平原君列传》)(注)歃血:古代会盟,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表示诚意。1.对下面句子中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毛遂比至楚比:等到B.毛遂按剑历阶而上历:越过C.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臣:使称臣D.而王弗知恶焉恶:憎恨2.下列对文中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於遂手B.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於遂手C.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於遂手D.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於遂手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毛遂是一个胆识超群、辩才出众的人,而且是一个善于抓住机会施展才华的人。B.平原君用了半天的时间都没有说服楚王合纵,其他人也一筹莫展,只有毛遂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凭辩才迫使楚王接受合纵。C.毛遂之所以迫使楚王接受合纵的盟约,主要是以赵国的实力为后盾,有类似于“城下之盟”的意味。D.毛遂与楚王说理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之以利害,在外交场合真是做到了有理、有据、有节。4.把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於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9.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小题。县有民将出商,既登舟,伺一奴久不至。舟人见其单孑①也,地复僻寂,忽发恶念,急起挤之水,携其赀②归,更诣商家击门,问商何不行。商妻遣视舟,无有也。问奴,奴言至舟不见主人,莫知所之也。乃始以闻之县,远舟人邻比,诇③询反复,卒无状。由是历年莫决。至此令,因屏④人独询商妻,始舟人来问时言语情状乃若何。妻云:“夫去久,舟人来击门,门未启,遽呼曰:‘娘子,如何官人久不来下船?’言只此耳。”令却屏妇,召舟人询状,其语同。令笑曰:“是矣,杀人者汝,汝已自服⑤,无须他证。”舟人哗曰:“何服邪?”令曰:“明知官人不在家,所以扣门称娘子。岂有见人不来而即知其不在乃不呼之者乎?”舟人骇服,遂正其法。(选自祝允明《野记》,有删改)(注释)①孑:孤独。②赀(zī):钱财。③诇(xiòng):探听。④屏(bǐng):除去,排除。⑤服:承认,供认。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⑴更诣商家击门⑵远舟人邻比⑶卒无状⑷遽呼曰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⑴由是历年莫决。⑵岂有见人不来而即知其不在乃不呼之者乎?3.文中可供县令作为破案线索的是哪句话?请找出并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县令有哪些特点。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鼻孔朝天的人任芙康①京城东边,有一所学校,学员进去,若干时日出炉,虽不曾获得人事档案认可的文凭,却从此脱胎换骨,拥有了经久言说的由头、背景,乃至资本。这处超级福地,就是中国作家协会旗下的鲁迅文学院。②五年前某天,翻看一篇来稿,题为《鲁院听课记》。作者陌生,姓冉名隆中,系鲁院弟子。这种文章,十之八九,颂辞满篇,应该不抱太高期望。但念及人家学子知恩,撰文抒情,对“母校”投桃报李,亦在情理之中。③然此文别异,几段下来,你必得改变你的漫不经心,将一万六七千字一气读完。这位学生,来自云南,进修两月,听课30余堂。从他的逐堂记叙看出,尊敬也还有,钦佩也还有,但习见的仰望没有,点头称是没有,诚惶诚恐没有。这是一个不太拘泥于礼数的人。其字里行间的锐利与唐突,清醒与破绽,较真与狐疑,让人心喜难捺。几十载的鲁院注册学员,想已成百成千,能写出这般“听课记”,追仿鲁迅遗风,与鲁院名号相符者,怕是罕见之至,唯该生崭露头角。④声韵异样的文字,常有跑调之嫌,向来见仁见智、好恶悬殊。斯文刊发之后,果不其然,毁誉四起。此刻的冉隆中,对于“誉”言,倒是感觉良好,怡然消受;而对于“毁”语,则似乎准备不足,心生困扰。但他终归智商充盈,大约明白了坏心情不可泛滥,遂很快安静下来。⑤沉寂相当时日之后,冉隆中寄来这篇《底层作家,你们还好吗》,再次给了我们击节叹赏的意外。区别那些在东南西北的都市上空,飞来飞去的评论掮客,冉隆中远离闹市,游走于县城乡村之间,耳闻文人潦倒,目睹文事萧条,于是心情快乐不起来,做派潇洒不起来,言辞高蹈不起来,当然只能生发出关切的、悲悯的、沉郁的、令人揪心动容的文字。也许,正是由于有大群庸常之徒的急功近利作参照,冉作者这篇言谈小地域、小人物、小道理的与“宏伟叙事”迥异的文稿,却恰恰显现出眼下文坛难遇难求而又货真价实的大气象。⑥为他这篇稿子,我刊专辟“调查”栏目。从此每期一文,延续至今。冉隆中纠缠般探寻的,均为同一内容,即底层文学之真相。这在眼下文坛,堪称时尚话题。对草根写作放言高论、隔靴搔痒的男男女女,几乎逢会可遇。但事实上,冉隆中鹤立鸡群,对底层文学的切肤之感,眼下尚无人能及。⑦他以救死扶伤的冲动,细腻犀利的刀法,解剖一只只滇产“麻雀”,呈现出的,当是整体文坛的病灶。他访谈的数十位底层作者,散居于各地荒镇陋寨,无一不是亲脚走到,亲眼见到,亲耳听到。有时山高路远,还会有数日火塘取暖、粗食果腹的勾留。总而言之,他要避免的是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他要远离的是道听途说、穿凿附会;他要杜绝的是居高临下,妄加评判。⑧纯粹文学意义的写作,理应绝缘于锦衣玉食与呼朋引类,理应伴随清苦与寂寞,但冉隆中刻意寻觅的访谈对象,大都过于清苦、过于寂寞了,直至处于赤贫如洗、无人理睬的境地。所以他要鸣不平,他要鼓与呼。他最终拿出的每份调查,无论素材,还是见识,皆区别于众多名流伪善的“平民意识”,全是文学情怀,全是民族歌吟,全是底层故事,全是民间声音。惆怅、压抑与感伤,虽是弥漫冉文的基调,但结识知音的快活,山川原野的诗意,文学不灭的古训,浸润着他,在其步步艰辛的调查中,自有一腔飞扬的向往。⑨我同冉隆中,稿件交往,前后五年。时而有事,电话联络,始终未曾谋面。《文学自由谈》封面上,登过他一颗头像。一张寻常的脸,四分之一侧仰着,鼻孔朝天。鼻孔朝天的人,通常都是很骄傲的人。而骄傲的人,又多数都是有名堂的人。我服务的刊物,所倚重的就是那些骄傲的作者。写手骄傲,才往往不同凡响,才可能人前说鬼话,鬼前说人话,叫人与鬼都惊诧莫名地吓一跳,因为他们听到了各自不喜欢的声音。1.阅读全文,说说文中划曲线句“再次给了我们击节叹赏的意外”一句为何说“再次”?让作者叹赏的各是什么?2.第②小节中说:“这种文章,十之八九,颂辞满篇,应该不抱太高期望”,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对“这种文章”的看法?请说明理由。3.本文语言典雅风趣又不失通俗形象,模仿下面示例,请从文中再举例子作说明。示例:第①节“学员进去,若干时日出炉”一句中“出炉”一词,用生活现象作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学员进学校学习就好比食材进炉灶作加工,会发生很大变化,语言通俗又形象。4.请你说说对文中划线句子含义的理解。鼻孔朝天的人,通常都是很骄傲的人。而骄傲的人,又多数都是有名堂的人。我服务的刊物,所倚重的就是那些骄傲的作者。写手骄傲,才往往不同凡响,才可能人前说鬼话,鬼前说人话,叫人与鬼都惊诧莫名地吓一跳,因为他们听到了各自不喜欢的声音。5.阅读文章,联系下面两段文字,解答后面问题。(甲)李华,男,大学文化,1969年生。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昆明市作家协会会员,擅长诗和散文创作,有诗集、散文集、杂文集共四本,待出版。《少年报》《中学生报》编辑记者,下岗工人。……“现在很难,而且是越来越难。靠文字谋生,徒有虚名啊,所以,我得去找更实际的一份工作”。说完这话,他上了去曲靖的长途客车。(乙)东川区文学协会自成立以来,政府没有一分钱投入,成立之初主要靠当选的九个理事凑份子以及微薄的会费维持。……这种现状还直接导致东川文学协会九位理事中已有五位辞职,东川文学更是后继乏人——在这座城市,文学的“不景气指数”已经到了极点。——摘自冉隆中《底层作家,你们还好吗》(1)文章说,“冉隆中纠缠般探寻的,均为同一内容,即底层文学之真相”,从上面的两则材料,结合文章,你读到了什么真相?(2)请你结合本文和甲乙两则材料,探究一下冉隆中这一人物的个性特征。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那一条河席慕容我的祖先们发现这一块地方的时候,大概正是春初,草已经开始绿了,一大片一大片地向四围蔓延着。这一条刚解了冻的河正喧哗地流过平原,它发出来的明畅欢快的声音,熔化了这些刚与寒冬奋斗过来的硬汉们的心。而不远处,在平原的尽头,矗起一层紫色的山脉,正连绵不绝地环绕着这块土地。祖先们就在这里终止了他们疲倦的行程,流浪的人终于有了一个家。春去秋来,他们的孩子越来越强壮,他们的妇女越来越姣好。而马匹驰骋在大草原上,山岗上的羊群像雪堆、像海浪。很多很多年以后,我的外婆就在这条河边诞生了。这个婴儿在她母亲的眼中一定是最美丽的,外婆一定也很爱她的母亲。因为每一次,在我们不听话,惹妈妈生气的时候,外婆就会说:“你们这些孩子真没孝心,我小的时候,总想着法子帮母亲的忙,照顾弟妹。”或者:“我母亲对我说什么话,我都从来没有顶过嘴,总是规规矩矩地答应着。”当时,外婆的这些话总是听过了就算了。真正能体会到她的意思的时候,我已经长得很大,离她也很远了,就像她离开那条河已经很远了一样。但是,那条河总是一直在流着的。外婆曾在河边带着弟妹们游玩。每一个春天,她也许都在那解了冻的河边看大雁从南边飞过来。而当她有一天过了河,嫁到河那边的昭乌达盟去了的时候,河水一定曾喧哗地在她身后表示着它的悲伤吧。小时候爱求外婆讲故事,又爱求外婆唱歌。可是每次听完以后,都不能很清楚地把内容完全记下来,等到第二次外婆要我们重述的时候,我们总是结结巴巴地,要不然就干脆一面笑着,一面跑开了。外婆一定很失望吧。但是,那条河总是一直在流着的。而在外婆黑夜梦里的家园,大概总有它流过的喧哗的声音吧。“大雁又飞回北方去了,我的家还是那么远……。”用蒙古话唱出来的歌谣,声音分外温柔。而只要想到那条河还在那块土地上流着,就这一个念头,就够碎人的心了。所以,她仍然一遍一遍地和我们讲述那些故事,故事之中总有一条河,有一个孝顺的孩子,有一个可爱的母亲。有时候,我们听出她话里的教训的意味,我们就会笑着要求再换一个。每一次,她的故事都没能讲完。大概不是因为小孩子们已经跑远了,就是因为她的思绪又在那条河前面停顿下来了吧。而我今天多么渴望能重听一遍那条河的故事呢!谁能告诉我,六十年前,那十八岁的少女的面貌曾有多少飞扬的光来?谁能告诉我,那草原上的男孩子们曾几次驰马掠过她的裙边,谁能告诉我,那一颗年轻的心里,曾充塞了多少对这一块土地的热爱?而在她转身离开这条河时,是不是也以为明天又会再回来?我能问谁呢?我想,大概就只有问这一条河了。于是,这条河也开始在我的生命里流动起来了。从外婆身上,我承继了对那块我从来没有见过的土地的爱。离开她越远,这一份爱也越深,而芳草的颜色也越温柔。而希喇穆伦河后面紫色的山脉也开始庄严地在我的梦中出现,这大概是外婆生前没有想到的吧。(选自席慕容《前尘˙昨夜˙此刻》,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版)1.梳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完成填空。①__________,________;②外婆河边诞生,感念母亲恩情;③__________,________;④外婆带领孙儿,讲述歌唱河流2.请给文中画线句做点赏析批注。离开她越远,这一份爱也越深,而芳草的颜色也越温柔。3.小雨读到艾青的诗歌《风陵渡》里也写到了“河”。两篇的作者为何都对“河”情有独钟,请分别阐释。风陵渡艾青风吹着黄土层上的黄色的泥沙风吹着黄河的污浊的水风吹着无数古旧的渡船风吹着无数渡船上的古旧的布帆黄色的泥沙使我们看不见远方黄河的水激起险恶的浪古旧的渡船载着我们的命运古旧的布帆突破了风,要把我们带到彼岸风陵渡是险恶的黄河的浪是险恶的听啊那野性的叫喊它没有一刻不想扯碎我们的渡船和鲸吞我们的生命而那潼关啊潼关在黄河的彼岸它庄严地守卫着祖国的平安1938年初风陵渡(选自《艾青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A《那一条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风陵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应用12.班级要开展“英雄英雄”专题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活动一:解读英雄《现代汉语词典》里“英雄”一词有这样几个义项:指才能勇武过人的人;指具有英雄品质的人;无私忘我,不辞艰险,为人民利益而英勇奋斗,令人敬佩的人。请仿照示例,写一段文字,从三个方面解读以下任一英雄,既能概述其主要事迹,又能反映人物性格。A.《鲁滨孙漂流记》中的“鲁滨孙”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示例:英雄花木兰突厥入侵,家无适龄男性应征,她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她身披铠甲,征战疆场,英勇隐忍,战功赫赫;她凯旋归来,不问功名,不求利禄,选择了回家做一个普通女子,既勇敢坚韧为家为国有担当,也柔软妩媚淡泊名利真性情,她就是英雄花木兰。活动二:致敬英雄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发生森林火灾;4月1日,30名扑火人员被确认不幸牺牲;4月2日,遇难的30人名单公布。某网站发起了“向扑火英雄致敬”的悼念活动。请你用一两句话向凉山森林火灾遇难的英雄们表达你的悼念和敬意。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根据要求作文。芸芸众生,我是最独特的存在。给自己一份礼物,一份最好的礼物,伴我在茫茫尘世奋力前行,努力奔跑。要求:请以“给自己的最好礼物”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1)字数不少于800字。(2)不套作、不抄袭,不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3)文中如需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请用化名代替。
参考答案一、积累1、B【解析】
B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词。“江城子”是词牌,“密州出猎”是题目。《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于密州知州任上所作的一首词。2、B【解析】
试题分析:A项,“风雪载途”应为zài;B项,正确;C项;“狩猎”应为shòu;D项,“崭新”应为zhǎn。据此,答案为B。3、A【解析】
B.噎(yè)——(yē),迭——叠;C.雎——睢,校(xiào)——(jiào);D.诘——拮,治——制。4、C【解析】
试题分析:A.美不胜收:形容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尽。只写一棵树,不是好多东西。使用不当。B.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褒贬误用。C.强聒不舍:形容别人不愿意听,还絮絮叨叨说个没完。符合语境,使用正确。D.求全责备:对人或对人做的事情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望文生义,使用错误。据此,答案为C。5、(1)朔气传金柝(2)芳草萋萋鹦鹉洲(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4)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解析】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首先要选准诗句,生僻字平时要多写几遍。这类试题是通过书写的方式考背诵,关键是不能错字、别字、形似字。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此题要注意“朔、柝、萋、鹦鹉、洲、淤、濯、涟”等字词的书写。6、(1)衍太太(2)给少年鲁迅看不健康的画,唆使他偷母亲的首饰变卖未成,又暗地散布流言中伤鲁迅。(3)范爱农(4)求学时,和鲁迅从初识误会到重逢理解;与鲁迅共事时勤快,充满工作热情。(5)南京求学(6)弃医从文【解析】
要求学生结合《朝花夕拾》中的人物语言分析即可。结合“好,再吃一块。我记着,看谁吃的多。”分析得出人物是“衍太太”。她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总体来说,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典型的市侩形象。结合“这是一个高大身材,长头发,眼球白多黑少的人,看人总像在藐视”分析这人是“范爱农”。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立足。他无法与狂人一样,最终与这个社会妥协,也无法像N先生一样忘却,所以他的内心痛苦、悲凉。对鲁迅的影响,求学时,和鲁迅从初识误会到重逢理解;与鲁迅共事时勤快,充满工作热情。《琐记》记叙了鲁迅的求学经历。离开家乡,忆叙鲁迅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而到南京求学的经过。然后到东京,到仙台学医学,在《藤野先生》中记叙了求医过程和弃医从文的原因,最后回国教学。二、阅读7、1.一夕独坐/从者皆寝/忽一人持刃立烛后。2.(1)所以,因此(2)担忧3.B4.(1)张浚慢慢地问:“难道是苗傅、刘正彦派你来杀我吗?”(2)张浚后来曾经到河北去打听这个人,没有找到。5.①深明大义,正直无私:怕张浚防卫不严遭到暗杀而特意前来告知;②淡泊名利,恪守孝道:不要钱财,为照顾母亲而不留下为张浚效力。【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一天晚上独自坐着,随从都睡了,忽然看见一个人拿着刀站在烛架后面。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一夕独坐/从者皆寝/忽一人持刃立烛后。2.A代词,它。B与例句都是“代词,他”。C代词,他们。D恐怕,表推测。3.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是多是古今异义词,如,故:因此,所以。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徐:慢慢。岂:难道。遣:派。尝:曾经。得:找到。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如:“我亦知书,宁肯为贼用?况公忠义如此,岂忍加害!恐公防闲不严,有继至者,故来相告尔。”可知刺客深明大义,正直无私。“然则留事我乎?”曰:“我有老母在河北,未可留也。”可知刺客淡泊名利,有孝心。【点睛】参考译文苗傅、刘正彦作乱时,魏公张浚在特州商讨举兵救援皇帝。一天晚上独自坐着,随从都睡了,忽然看见一个人拿着刀站在烛架后面。张浚知道是刺客,慢慢地问:“难道是苗傅、刘正彦派你来杀我吗?”对方回答:“是的!”张浚说:“如果是这样,你就把我的脑袋拿去吧!”那人说:“我也读过书,难道肯被贼人所用?况且您如此忠义,我怎么忍心加害于你?只怕您防卫不严,还有陆续派来的人,所以来告知您。”张浚问:“想得到金银绢帛么?”对方笑着说:“杀掉您,我哪里用得着担忧没有钱?”张浚又问:“既然这样,那么你留下侍奉我妤吗?”对方回答:“我还有老娘在河北,不可以留下。”张浚问他的姓名,他低着头语,撩起衣服一跃登上屋顶,瓦片没一点响动。当时月白如昼,他飞一样的消失了。第二天,张浚命令押出一名死囚斩首,说;“这是夜间捉到的奸细。”张浚后来曾经到河北去打听这个人,没有找到。这又比刺赵盾的鉏麑贤良多了!谁说世上没有奇男子呢?大概是唐代剑客之流吧!8、1.D2.D3.C4.毛遂左手托起一盘血,而用右手招唤那十九个人说:“先生们在堂下相继歃血(一块儿吮血)。先生们碌碌无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依赖别人而办成事情的人啊。【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义。D:“而王弗知恶焉”翻译为“而大王却不知道羞耻”,“恶”意思是“羞耻”。故选D。2.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试题时,首先要疏通文意,然后结合意思进行断句。“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於遂手”翻译为“大王(你)敢(我)毛遂的原因,是由于楚国人多。现在,十步之内,大王(你)不能依赖楚国了,大王的性命,悬在(我)毛遂的手里”。据此断句为: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於遂手。故选D。3.此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理解。C:“主要是以赵国的势力为后盾”错,主要凭勇气和不怕死的精神,由“今十步之内,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于遂手”可以看出。故选C。4.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毛遂左手持盘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於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相与”意思是“共同,一起”,“歃血”意思是“古代会盟,把牲畜的血涂在嘴唇上,表示诚意”,“录”是通假字,同“碌”,“因”意思是“凭借,借”。该句语序正常,据此翻译。译文:毛遂到了楚国,与十九个人谈论,十九个人都折服了。平原君与楚国谈判“合纵”的,(反复)说明“合纵”的利害关系,从太阳出来就阐述这些理,到太阳当空时还没有决定,那十九个人对毛遂说:“先生上去!”毛遂手握剑柄登阶而上,对平原君说:“合纵’的利害关系,两句话就可以决定。今天,太阳出来就谈论‘合纵’,日到中天还不能决断,(这是)为什么?”楚王对平原君说:“这个人是干什么的?”平原君说:“这是(我)赵胜的舍人。”楚:“为什么不下去?我是在同你的君侯说话,你算干什么的?”毛遂手握剑柄上前说道:“大王(你)敢(我)毛遂的原因,是由于楚国人多。现在,十步之内,大王(你)不能依赖楚国了,大王的性命,悬在(我)毛遂的手里。我的君侯在眼前,(你)(我)是为什么?况且,毛遂(我)听说汤以七十里的地方统一天下,文王以百里的土地使诸侯称臣,难道是由于(他们的)士卒众多吗?实在是由于(他们)能够凭据他们的条件而奋发他们的威势。今天,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持戟的土卒上百万,这是霸王的资业呀!以楚国的强大,天下不能抵挡。白起,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竖子罢了,率领几万部众,发兵来和楚国交战,一战而拿下鄢、郢,二战而烧掉夷陵,三战而大王的祖先。这是百代的,而且是赵国都感到羞辱的事,而大王却不知道羞耻。‘合纵’这件事是为了楚国,并不是为了赵国呀。我的君主在眼前,(你)(我)干什么?”楚王说:“是,是!实在象先生说的,谨以我们的来订立‘合纵’。”毛遂问:“合纵’决定了吗?”楚王说:“决定了。”于是,毛遂对楚王左右的人说:“取鸡、狗和马的血来:”毛遂捧着铜盘跪着献给楚王,说:“大王应当歃血来签订‘合纵’的,其次是我的君侯,再次是(我)毛遂。”于是毛遂在上签定了‘合纵’。毛遂左手拿着铜盘和血,而用右手招唤那十九个人说:“先生们在堂下相继歃血。先生们碌碌无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依赖别人而办成事情的人啊。”9、1.⑴到⑵靠近⑶终于⑷立刻,马上2.⑴因此(这个案子)过去很多年也没有判决。⑵难道有谁看见人家没来就马上知道他不在家,(敲门时)就不喊他名字的情况吗?3.娘子,如何官人久不来下船?4.①历年莫决的悬案,县令重审,可见其有勇气,有担当;②单独询问舟子和商妇,可以看出县令心思缜密,办案严谨;③从舟子跟商妇说的一句话,县令便能判定舟子是凶手,看出他聪明,善于推理;④从县令笑着说“杀人者汝,汝已自服,无须他证”,可以看出他自信,从容,果断。【解析】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比”:靠近。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诣”“遽”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由是”:因此。“历年”:经过很多年。“决”:判决。“岂”:难道。“乃”:就。3.考查对文言文要点信息的提取。要想捕捉文章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如文中可供县令作为破案线索可直接提取“娘子,如何官人久不来下船”一句作为答案。4.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如从“由是历年莫决。至此令,因屏人独询商妻,始舟人来问时言语情状乃若何”“令却屏妇,召舟人询状”等句可看出县令有勇气、有担当且办案严谨的品质。再如从“是矣,杀人者汝,汝已自服,无须他证”可以看出他自信果断的性格特点。【点睛】译文:参考译文:县里有一个人将要出外经商,已经登上船,可是负责伺候的家奴长时间都没有来。船夫看到他只是孤身一人,所处之地又偏僻寂静,突然产生了邪恶的念头,迅速用力推挤使他掉到了水里,携带着商人的财物就回来了,便到商人家去叩门,问商人怎么还不走。商人的妻子派人到船上去查看,(果然)没有商人。商人的妻子又问其他的奴仆,都说只看到了船,没有看到主人,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于是,就把这件事报告给了县里,又向邻里反复探听询问,最终也没有结果。因为这样,这件事经历了多年也没有了断。等到了这一任县令,屏退了他人,只向商人的妻子询问,当时船夫来询问时的说话及状态是怎样的。妻子说:丈夫已经离开很久了,船夫来叩门,门没有开,就听见他急促地呼叫着说:‘娘子,为什么你家官人这么长时间了还不出来上船?’只听到了这一句罢了。县令又屏退了商人的妻子,呼唤船夫询问情况,他的话(与商妻的话)相同。县令大笑说:“这就对了,杀人的就是你,你已经自己承认了,不需要其它的证据了。”舟人吵闹着说:“(我)怎么自己就承认了呢?”县令说:“你明知道商人不在家,这是你叩门称娘子的原因,哪里有见人不来,而不呼叫其人的,你是一定知道商人不在的?”舟人害怕承认了事实,最终被正法。10、1.说“再次”是呼应前文冉隆中的《鲁院听课记》“让人心喜难捺”。对冉隆中的《鲁院听课记》,他心喜叹赞的是“其字里行间的锐利与唐突,清醒与破绽,较真与狐疑”,是《鲁院听课记》有罕见的“追仿鲁迅遗风,与鲁院名号相符”“崭露头角”;对冉隆中的《底层作家,你们还好吗》叹赏是这书“显现出眼下文坛难遇难求而又货真价实的大气象”。2.欲扬先抑,与下文写对他的叹赏形成对比,更突出对他的赞赏之情,同时也表明作者对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颂辞满篇”类作品的反感、失望。3.举例子来说明“语言典雅风趣”“通俗形象”两侧面。如:隔靴搔痒、鹤立鸡群、走马观花、脱胎换骨;麻雀、滇产、怡然消受、飞来飞去……4.冉隆中是骄傲的作者,是有独到之处的人,是刊物倚重的写手,骄傲的写手才能写出不同凡响的作品,他们才敢讲敢写有些人不喜欢的东西。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冉隆中这类人的欣赏之情。对现实中只会“人前说人话,鬼前说鬼话”即只说让人喜欢的话的现象的失望。5.(1)文人潦倒,文事萧条。(2)个性:率真、关心底层文学、热爱文学、有理想追求、求真求实、执着、勤奋、不畏艰辛、正直、有担当。结合材料分析言之成理即可。【解析】1.“再次”是指指再一次或第二次。与几年前翻看一篇来稿,题为《鲁院听课记》文章时的感受“其字里行间的锐利与唐突,清醒与破绽,较真与狐疑,让人心喜难捺。几十载的鲁院注册学员,想已成百成千,能写出这般“听课记”,追仿鲁迅遗风,与鲁院名号相符者,怕是罕见之至,唯该生崭露头角。”相呼应。突出对冉作者这篇言谈小地域、小人物、小道理的与“宏伟叙事”迥异的文稿,却恰恰显现出眼下文坛难遇难求而又货真价实的大气象的赞叹。2.考查对对比写法(欲扬先抑)的理解。作者想褒扬冉隆中,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表明作者对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颂辞满篇”类作品的所持的观点态度(反感)。3.举例子来说明“语言典雅风趣”“通俗形象”两侧面。如:如,用生活现象作比喻,语言通俗又形象(生动形象地表现);如,学员进学校学习就好比食材进炉灶作加工,会发生很大变化。4.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这是结尾处作者生发出的议论句子,“鼻孔朝天”是指骄傲的人,指看天,看不到别人,就像冉隆中,但骄傲的人是有独到之处,他们敢于说真话,敢讲敢写有些人不喜欢的东西。不像某些人,人前一套,人后一套,只说让人喜欢的话,作者的反感失望的,而对于冉隆中这样骄傲的人,写出的不同凡响对作品,作者是赞美的钦佩的。5.(1)材料一中李华,有诗集、散文集、杂文集共四本,待出版。《少年报》《中学生报》编辑记者,却成了下岗工人,无法谋生,只能找更实际的一份工作,反应出文人的落魄潦倒。材料二东川文学更是后继乏人——在这座城市,文学的“不景气指数”已经到了极点。反应出从事文学的人很少,文事的萧条。(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如:“冉隆中远离闹市,游走于县城乡村之间,耳闻文人潦倒,目睹文事萧条,于是心情快乐不起来,做派潇洒不起来,言辞高蹈不起来,当然只能生发出关切的、悲悯的、沉郁的、令人揪心动容的文字。……冉作者这篇言谈小地域、小人物、小道理的与“宏伟叙事”迥异的文稿,却恰恰显现出眼下文坛难遇难求而又货真价实的大气象。”敢于说真话、正直、有担当的精神。还有冉隆中关注底层文学。11、1.祖先发现河流,流浪族群安家。外婆跨河远嫁,留恋土地河流。2.将草拟人化,形象地写出草色的柔美;情景交融,将爱与草色相连;离草越远,爱越深沉,表现作者对故乡的深厚情感。3.《那一条河》示例1:“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河”是流经故乡的河流,也是在我生命里流动的河流;示例2:托物言情,饱含了作者对亲人和故乡的热爱和思念;示例3:象征,河是故乡的象征,也是自由与解放的灵魂的生命指征;示例4:渲染,对故乡的向往和爱,以及因未见过故乡而产生的乡愁。《风陵渡》示例:“河”的意象,既指自然界的恶劣条件(险恶的浪);又是苦难的象征,是战乱、贫困等带来的苦难之河,滚滚而来吞噬一切自然生灵;“河”与“潼关”形成对比,表达作者对胜利的坚定信念,对光明的不懈追求。【解析】
1.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情节的变化,抓住主要人物的主要活动,依照所示情节的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情节。如1、2段可概括为“祖先发现河流,流浪族群安家”,5段可概括为“外婆跨河远嫁,留恋土地河流”。2.考查批注的能力。批注可以是注释,可以是写提要,可以是写批语。针对文句的批注,要提示语言特点,剖析写法,质疑问难。注意用语简洁、精练,语言通顺,不能太繁琐,做到言简意赅。“离开她越远,这一份爱也越深,而芳草的颜色也越温柔”一句明显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草色的柔美的特点。连故乡的草都这么可爱,由此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深沉的爱。一定要答出语句对表达作者情感的意义。3.比较阅读。题干要求分别阐释两篇作者对“河”情有独钟的原因。通读《那一条河》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分析,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如作者运用托物言情的方法,通过对故乡的河流的歌颂,饱含了作者对亲人和故乡的热爱和思念。因为“河”是故乡的象征,由“河”即可联系到亲人。所以对“河”情有独钟。通读《风陵渡》一诗。从“黄河的水,激起险恶的浪”“风陵渡是险恶的,黄河的浪是险恶的”“它没有一刻不想扯碎我们的渡船,和鲸吞我们的生命”等句可以分析出,这里的“河”是苦难的象征,是战乱、贫困的象征。与下文“而那潼关啊,潼关在黄河的彼岸,它庄严地,守卫着祖国的平安”中的“潼关”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表达对胜利的坚定信念和对光明的追求。【点睛】情节概括题。答此类题要做到两点:1、纵览全文,宏观把握。学生在做这种类型题目时容易犯顾此失彼、概括不全的毛病。要完整正确地回答该题,需要我们站在全文的高度来审视作答,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度,要知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仔细审题,明确要求。审题的过程中,一定要看清题目的题眼,如“哪几件事”中的“事”,“表达了哪些情感”中的“情感”等,这样才能保证答语和题干之间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不至于答非所问。三、应用12、(1)示例:保尔是一个自觉的、无私的革命战士,他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那血与火的战争年代,表现了甘愿为革命事业献身不怕牺牲的精神。保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农业科技园区场地合作经营协议书4篇
- 科技礼仪在商务中的应用
- 两人合伙买房协议书标准版
- 2025年度茶叶品牌授权经营合同书4篇
- 个人信用贷款协议2024年汇编
- 专业洗车工2024年服务协议样本版A版
- 2025年度体育产业市场调研服务合同书4篇
- 二零二四年一带一路建设项目合同
- 2025年度智能交通系统规划与设计合同范本下载4篇
- 2025年度酒店场地经营承包协议范本3篇
- 割接方案的要点、难点及采取的相应措施
- 2025年副护士长竞聘演讲稿(3篇)
- 2025至2031年中国台式燃气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护理
- 第三章第一节《多变的天气》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 2025年中国电科集团春季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度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合同2篇
- 建筑垃圾回收利用标准方案
- 2024年考研英语一阅读理解80篇解析
- 样板间合作协议
- 福建省厦门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