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发热线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标准_第1页
碳纤维发热线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标准_第2页
碳纤维发热线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标准_第3页
碳纤维发热线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标准_第4页
碳纤维发热线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前言

为了规范碳纤维发热线缆地面辐射供暖工程的应用,依据

《辐射供暖供冷技术规程》(JGJ142)和《建筑用碳纤维发热

线》(JG/T538),编制组结合碳纤维发热线缆地面辐射供暖系

统的技术特点,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通过反复讨论、修改

和完善,经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有关专家评审通过后,

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由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并发

布实施。

本标准主要内容为:1.总则;2.术语;3.材料与产品;4.设计;

5.施工与安装;6.试运转、调试及工程验收。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积累资料,

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反馈给郑州市正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邮箱:

651068976@,邮编:450000,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郑州市正岩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参编单位:

河南中煌节能电器有限公司

郑州市工程质量监督站

河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济源市暖煌电暖有限公司

中煌电热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蓝云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济源市建设工程标准定额管理站

河南兴伟置业有限公司

郑州碧源置业有限公司

1

1总则

1.0.1为规范碳纤维发热线缆地面辐射供暖工程的设计、施工及

验收,保证工程质量,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我省以碳纤维发热线缆为加热元器件的地

面辐射供暖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采用碳纤维发热线缆进

行地面辐射供暖,应符合下列条件:

1供电政策允许;

2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符合我省现行建筑节能设计

标准的要求;

3城市集中供热未覆盖的区域。

1.0.3碳纤维发热线缆地面辐射供暖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除应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2术语

2.0.1碳纤维发热线carbon-fiberheatingcables

由碳纤维原丝与电绝缘材料及保护材料组成的线状通电后

发热的元器件。

2.0.2碳纤维发热线缆heatingwireofcarbon-fiber

多根同等长度(功率)的碳纤维发热线并联组合,为碳纤

维发热线缆。

2.0.3碳纤维发热线缆地面辐射供暖groundradiantheatingof

carbon-fiberheatingcable

以碳纤维发热线缆为发热元器件,提升地面的表面温度,

形成热辐射面,通过辐射面以辐射和对流的方式向室内供暖的

系统形式。

2.0.4碳纤维发热卷材carbonfiberheatingcoil

将碳纤维发热线缆、冷线、接头、铝箔反射层、防护层、

防潮层复合成型的卷材。

2.0.5线功率密度linearpowerdensity

在正常供暖条件下,发热线单位长度的有效发热功率,单

位W/m。

2.0.6电-热辐射转换率electric-toradiantpowertransfer

efficiency

发热线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直至达到稳定工作状态后,将输

入的电功率转换成输出的总辐射通量的百分比。

2.0.7稳定工作状态conditionofadequateheated

发热线在正常工作条件下通电升温达到热平衡的工作状态。

2

2.0.8绝热层insulatingcourse

地面供暖中,用于阻挡热量传递,减少无效热损耗的构造

层。绝热层分为辐射面绝热层和侧面绝热层。

2.0.9均热层heatdistributionplates

铺设在发热线缆之下或之上、或上下均铺设的可使发热线

缆产生的热量均匀散开的金属板或者金属箔。

2.0.10填充层fillercourse

在绝热层上设置发热线缆用的构造层,起到保护碳纤维发

热线缆,并使地面温度均匀的作用。

2.0.11温度控制器thermostat

能够测量温度并发出控制调节信号的温度自控设备,简称

温控器。

3

3材料与产品

3.1一般规定

3.1.1碳纤维发热线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中所使用的材料和产品

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

3.1.2碳纤维发热线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所用材料和产品选择

和使用应确保安全可靠。

3.2碳纤维发热线缆和温控器

3.2.1碳纤维发热线缆必须有接地屏蔽层。

3.2.2碳纤维发热线缆的冷线和热线接头应采用专用设备和工

艺连接,不应在现场简单连接;接头应可靠、密封,并保持接

地的连续性。

3.2.3碳纤维发热线缆出厂后应做好成品保护,禁止使用有外伤

或破损的碳纤维发热线缆。

3.2.4碳纤维发热线缆外径不宜小于5mm。

3.2.5碳纤维发热线缆的型号和商标应有清晰标志,冷线和热线

接头位置应有明显标识。

3.2.6额定工作电压220V、额定工作频率50Hz的碳纤维发热线

缆,其性能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1碳纤维发热线缆在额定电压及正常工作温度下,其输入功

率对其额定输入功率的偏差在±10%内。

2碳纤维发热线缆在工作温度下的热态泄漏电流≤0.25mA;

3碳纤维发热线缆在正常温度条件下应能承受50Hz、3750V

的交流电压,历时1min的电气强度测试;

4

4碳纤维发热线缆的法向全发射率≥0.86。

5碳纤维发热线缆的冷态绝缘电阻和热态绝缘电阻不应小

于50MΩ。

3.2.7产品的电气安全、机械性能应符合本标准附录D的规定。

3.2.8温控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家用和类似用途电自动控制

器温度敏感控制器的特殊要求》GB14536.10的有关规定。

3.3绝热层材料

3.3.1绝热层材料应采用导热系数小、难燃或不燃,具有足够承

载能力的材料,且不应含有殖菌源,不得有散发异味及可能危

害健康的挥发物。

3.3.2系统采用的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材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

表3.3.2的要求。

表3.3.2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材主要技术指标

性能指标

项目模塑挤塑

供暖地面绝热层供暖地面绝热层

类别Ⅱ1W2002

表观密度(kg/m3)≥20.0≥20.0

压缩强度3(kPa)≥100≥200

导热系数4

≤0.041≤0.035

(W/m·k)

尺寸稳定性(%)≤3≤2

水蒸气透过系数

≤4.5≤3.5

[(ng/(Pa·m·s)]

吸水率(体积分数)

≤4.0≤2.0

(%)

断裂弯曲

25——

熔结负荷

性5弯曲变形

≥20——

(mm)

燃烧氧指数≥30——

5

性能指标

项目模塑挤塑

供暖地面绝热层供暖地面绝热层

性能燃烧性能

达到级

等级B1

注:1模塑Ⅱ型密度范围在20kg/m3~30kg/m3之间;

2W200为不带表皮挤塑材料;

3压缩强度是按现行国家标准《硬质泡沫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GB/T8813)

要求的试件尺寸和试验条件下相对形变为10%的数值;

4导热系数为25℃时的数值;

5模塑断裂弯曲负荷或弯曲变形有一项能符合指标要求,熔结性即为合格。

3.3.3发泡水泥绝热层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泥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

泥;当条件受限制时,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水泥抗压强度

等级不应低于32.5MPa;

2发泡水泥绝热层的技术指标应符合表3.3.3的规定。

表3.3.3发泡水泥绝热层技术指标

抗压强度(MPa)

干体积密度导热系数[W/

(kg/m3)(m·K)]

7天28天

350≥0.4≥0.5≤0.07

400≥0.5≥0.6≤0.08

450≥0.6≥0.7≤0.09

3.3.4当采用其他绝热材料时,其技术指标应参照表3.3.2的规

定,且具有同等绝热效果。

3.4填充层材料

3.4.1豆石混凝土填充层材料强度等级宜为C15,豆石粒径宜为

5mm~12mm。

3.4.2水泥砂浆填充层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6

1应采用中粗砂,且其含泥量不应大于5%;

2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3水泥砂浆体积比不应小于1:3;

4强度等级不应小于M10。

7

4设计

4.1一般规定

4.1.1供暖地面的承载能力,应会同建筑、结构设计专业统筹

考虑。

4.1.2系统管路及设备布置应与建筑、结构、电气、给水排水、

装饰等专业相互协调,统筹布局。

4.1.3采用碳纤维发热线缆地面辐射供暖方式时,地面的表面平

均温度应符合表4.1.3的规定。

表4.1.3辐射供暖表面平均温度

设置位置宜采用的平均温(℃)平均温度上限(℃)

人员经常停留区25~2729

地面人员短期停留区28~3032

无人停留区35~4042

4.1.4地面上的固定设备下方不应设置碳纤维发热线缆。

4.1.5采用碳纤维发热线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时,房间内的生

活给水管道、电气系统管线等不得与发热线缆敷设在同一构造

层内。

4.1.6采用碳纤维发热线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应提供以下施

工图设计文件:

1设计说明;

2主要设备、材料表;

3楼栋内供暖系统和碳纤维发热线缆平面布置图;

4配电系统图和相关管线平面图;

5温控装置及相关管线布置图,当采用集中控制系统时,应

8

提供相关控制系统布线图;

6地面构造及伸缩缝设置示意图、局部详图。

4.1.7施工图设计说明应说明以下内容:

1室内外空气计算参数;

2房间总热负荷、碳纤维发热线缆材料相关技术参数;

3碳纤维发热线缆的配电方案、类型、每组功率、总根数、

工作电压、工作温度等技术参数;

4绝热材料的类型、导热系数、密度、规格及厚度等;

5采用的温控措施和温控器型式,电控系统的工作电压、工

作电流等技术数据和条件;当采用集中控制系统时,应提供相

关控制系统布线图;

6分户电能表的计量方式;

7填充层、面层伸缩缝的设置要求。

4.1.8碳纤维发热线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及相关部件平面布置

图应绘制下列内容:

1碳纤维发热线缆的具体布置形式,标明敷设长度、间距、

碳纤维发热线缆规格(线功率)、各碳纤维发热线缆环路或回

路的敷设长度;

2配电线路布置平面图(包括电气安全保护)。

4.2房间热负荷计算

4.2.1碳纤维发热线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供暖热负荷,应按现

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736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

4.2.2采用全面辐射供暖时,室内设计温度可降低2℃。

9

4.2.3局部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热负荷可按整个房间全面辐射

供暖热负荷乘以表4.2.3中的计算系数确定。

表4.2.3局部辐射供暖热负荷的计算系数

供暖区面积与房间

K≥0.75K=0.55K=0.40K=0.25K≤0.20

总面积比值K

计算系数1.00.720.540.380.30

4.2.4进深大于6m的房间,宜以距外墙6m为界分区,分别计

算供暖热负荷和进行管线布置。

4.2.5对敷设发热线缆的建筑地面,热负荷不应计算地面的传热

损失。

4.2.6采用分户热计量或分户独立热源的系统,应考虑间歇运行

和户间传热等因素。

4.3地面传热量的计算

4.3.1辐射面传热量应满足房间所需供热量的需求。辐射面传热

量应按下式计算:

q=qf+qd(4.3.1-1)

-844

qf=5×10[(tpj+273)-(tfj+273)](4.3.1-2)

1.31

q=2.13(tpj-tn)(4.3.1-3)

q

t=t+9.82()0.969(4.3.1-4)

pjn100

式中:q——辐射面单位面积传热量(W/m2);

2

qf——辐射面单位面积辐射传热量(W/m);

2

qd——辐射面单位面积对流传热量(W/m);

tpj——辐射面表面平均温度(℃);

tfj——室内非加热表面的面积加权平均温度(℃);

tn——室内空气温度(℃)。

10

4.3.2计算的供热量应包括地面向上的有效供热量和向下的传

热量或向土壤的传热损失。房间所需单位地面面积向上供热量

应按下式计算:

Q1

q1=β(4.3.2-1)

Fr

Q1=Q+Q2(4.3.2-2)

2

式中:q1——房间所需单位地面面积向上供热量(W/m);

β——考虑家具等遮挡的安全系数,取值可参照《全国民

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表2.6.10的修正系

数;

Q1——计算的供热量(W);

2

Fr——房间内敷设发热线缆的地面面积(m);

Q——房间热负荷(对于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为地面向

上的有效供热量)(W);

Q2——向下的传热量或向土壤的传热损失(W)。

4.3.3确定辐射供暖地面向上的供热量时,应校核设计工况下地

表面平均温度,并确保其不高于本标准第4.1.3规定的限值;否

则应改善建筑热工性能或设置其它辅助供暖设备,减少辐射供

暖系统负担的热负荷,满足限值要求。

4.4系统设计

4.4.1应根据房间的使用特点、房间位置分布、辐射面结构及

面层材料等确定系统设置区域。如靠近外窗、外墙等热负荷较

大区域,碳纤维发热线缆应铺设较密,以补偿房间热损失。

4.4.2碳纤维发热线缆长度和布线间距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δ)·β·Q

L≈(4.4.2-1)

Px

11

F

S≈1000r(4.4.2-2)

L

式中:L——按发热线缆产品规格选定的发热线缆总长度(mm);

δ——向下传热量占发热线缆供热功率的比例,根据地面构

造,按表4.4.2取值;

S——发热线缆的布线间距(mm);

Px——发热线缆的线功率(W/m)。

表4.4.2地面向下传热量占发热线功率的比例

面层各类型

绝热层材料

瓷砖塑料面层木地板地毯

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0.160.210.230.27

注:计算条件为:发热线缆外表面温度为45℃、辐射间距为200mm;绝

热层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绝热层厚度为20mm,填充层厚度为40mm。

4.4.3碳纤维发热线敷设间距应不小于100mm。碳纤维发热线

与外墙面内表面距离不得小于100mm,与内墙表面距离宜为

200mm~300mm。

4.4.4碳纤维发热线缆宜采用平行型布置,其布线方式详见附录

A图A.0.1。

4.4.5温控器的设置及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温度传感器及室温型控制器应设置在附近无热源体、周围

无遮挡物、不受风吹直晒、通风干燥、能正确反映室内温度的

位置,且不宜设在外围护墙体上;

2在需要同时控制室温和限制地表温度的场合,应采用双温

型温度调控装置;

3对于开放大空间场所,室温调控装置应布置在对应的系统

敷设区域附近。当无法实现时,可采用地温型温控器,地温型

温控器宜设置在发热线缆之间、上方经常有人员停留的位置,

12

传感器不应被家具、地毯等覆盖或遮挡;

4温控器的控制器设置高度宜距地面1.3m~1.4m,且宜与

照明开关在同一水平线上。

4.4.6每个房间应独立设置发热线回路。确定每个回路发热线的

最大总功率时,发热线的最大工作电流不应超过所选温控器的

额定工作电流。

4.5地面构造

4.5.1碳纤维发热线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地面结构,应由下列

全部或部分组成,参见附录B。

1面层;

2找平层;

3填充层;

4发热线缆;

5绝热层(含均热层);

6防潮层(对与土壤相邻的地面);

7楼板或与土壤相邻的地面;

4.5.2直接与室外空气接触的楼板或与不供暖房间相邻的地板

作为供暖辐射面时,应设置绝热层。

4.5.3作为供暖辐射面的地面构造做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与土壤接触的底层地面作为辐射地面时,应设置绝热层。

设置绝热层时,绝热层与土壤之间应设置防潮层;

2当工程允许地面按双向散热进行设计时,各楼层间的楼

板上部可不设绝热层。

4.5.4供暖辐射面的面层宜采用热阻小于0.05m2·K/W的材料,

13

不宜采用架空木地板面层。

4.5.5绝热层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时,其热阻不应小于表

4.5.5-1的数值;采用发泡水泥时,其厚度不应小于表4.5.5-2

的数值。

表4.5.5-1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绝热层热阻

绝热层位置绝热层热阻(m2·K/W)绝热层厚度(mm)

楼层之间楼板上0.488≥20

与土壤或不供暖房间相邻的地板上0.732≥30

与室外空气相邻的地板上0.976≥40

表4.5.5-2发泡水泥绝热层厚度(mm)

干体积密度(kg/m3)

绝热层位置

350400450

楼层之间楼板上354045

与土壤或不供暖房间相邻的地板上404550

与室外空气相邻的地板上505560

4.5.6采用混凝土作为填充层时,填充层和面层构造应符合下

列规定:

1填充层材料及其厚度宜按表4.5.6选择确定;

2发热线缆不应与绝热层直接接触,应敷设于填充层中间;

3豆石混凝土填充层上部应根据面层的需要铺设找平层;

4没有防水要求的非潮湿房间,水泥砂浆填充层可同时作为

面层找平层。

表4.5.6地面填充层材料和厚度

绝热层材料填充层材料最小填充层厚度(mm)

泡沫塑料板豆石混凝土/水泥砂浆40

发泡水泥水泥砂浆35

4.5.7当地面面层采用水泥、石材、陶瓷时,可不设填充层,

14

但面层下的水泥砂浆和粘结层的总厚度应不小于35mm。

4.6电气设计

4.6.1电气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电能表的设置应符合当地供电部门规定并满足节能管理

的要求;

2当碳纤维发热线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用电需要单独计费

时,该系统的供电回路应单独设置,并应独立设置配电箱和电

能表;

3当碳纤维发热线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与其他用电设备合

用配电箱时,应分别设置回路;

4系统配电回路应装设短路、过负荷及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电

器,可采用两极漏电断路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电器的额定剩

余动作电流不应大于30mA,动作时间不大于0.1s,其他应符

合设备用电相关要求。

4.6.2碳纤维发热线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应采用电压等级为

220V的交流供电方式。

4.6.3碳纤维发热线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应做局部等电位联结

(见附录A图A.0.2),并满足下列要求:

1局部等电位联结装置应按供暖子系统设置,每个供暖子系

统设置一套等电位联结装置。

2联结线应为铜导体,有机械保护时,导线截面积不应小

于2.5mm2,无机械保护时,导线截面积不应小于4mm2。

3局部等电位联结应包括碳纤维发热供暖系统钢丝网、温控

器的PE线、建筑物钢筋网以及其它外露金属可导电体、设备

15

等电位联结端子等。

4.6.4碳纤维发热线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配电设计时,应合理布

置温控器、接线盒等位置,减少导线连接点,并应符合下列规

定:

1导线应采用铜芯导线;导体截面应按敷设方式、环境条件

确定,且导体载流量不应小于预期负荷的最大计算电流和按保

护条件所确定的电流;

2固定敷设电源线的最小芯线截面不应小于2.5mm2;

3电气线路的敷设方式应符合安全要求,导线穿管应满足国

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与碳纤维发热线缆设备或元器件连接

的部分宜采用柔性金属导管敷设,其长度应满足国家现行相关

标准的要求。

4.6.5温控器的工作电流不得超过其额定工作电流;当所控制回

路的工作电流大于温控器的额定工作电流时,可采用温控器与

接触器等其他控制设备相结合的形式实现控制功能。

4.6.6碳纤维发热线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电气设计尚应符合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等相

关标准的规定。

16

5施工与安装

5.1一般规定

5.1.1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资质,施工人员应进行必要的岗前培

训。

5.1.2所有材料和产品应经进场检查确认合格后,方可使用。

5.1.3施工前应具备下列条件:

1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质量

控制措施文件应齐全,并已完成技术交底;

2施工现场应具备供水和供电条件,应有储放材料的临时

设施或场地;

3土建专业应已完成墙面粉刷(不含面层),外窗、外门应

已安装完毕,地面应已清理干净,卫生间应做完闭水试验并通

过验收;

4直接与土壤相邻的地面,已完成铺设防潮层;

5相关水电管路施工已完成。

5.1.4系统相关部件的运输、存储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进行遮光包装后运输,不得裸露散装;

2运输、装卸和搬运时,应小心轻放,不得抛、摔、滚、拖;

3不得曝晒雨淋,宜储存在温度不超过40℃且通风良好和干

净的库房内;

4应避免因环境温度和物理压力受到损害,并应远离热源。

5.1.5进场材料、设备的型号规格及技术参数等应符合设计文件

要求,设备外表面无损伤、密封良好,随机文件和配件齐全。

17

5.1.6施工时不宜与其他工种交叉施工作业,地面留洞应在填

充层施工前完成。

5.1.7严禁带电作业。

5.1.8施工的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在低于0℃的环境下施工

时,现场应采取升温措施。

5.1.9碳纤维发热线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表面上应有明显的标

识,不得进行打洞、钉凿、撞击、高温作业等活动。

5.1.10施工全部结束后,应绘制竣工图,准确标注发热线缆的

铺设区域,传感器及其他连接管道的埋设位置。

5.2绝热层的铺设

5.2.1铺设绝热层的原始工作面应平整、干燥、无杂物,边角交

接面根部应平直且无积灰现象。

5.2.2泡沫塑料类、板类绝热层的铺设应平整,保温板间的拼缝

应严密。直接与土壤接触或有潮湿气体浸入的地面应在铺设绝

热层之前铺设一层防潮层。

5.2.3在铺设绝热层的同时或在填充层施工前,应由供暖系统

安装单位在与辐射面垂直构件交接处设置不间断的侧面绝热层,

侧面绝热层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绝热层材料宜采用挤塑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且厚度不宜

小于10mm;绝热层材料也可采用密度不小于20kg/m3的模塑聚

苯乙烯泡沫塑料板,其厚度应为20mm;

2保温板应采用搭接方式连接,搭接宽度不应小于10mm;

3侧面绝热层应从辐射面绝热层的上边缘做到填充层的上边

缘;交接部位应有可靠的固定措施,侧面绝热层与辐射面绝热

18

层应连接严密。

5.2.4发泡水泥绝热层现场浇筑宜采用物理发泡工艺,并应符

合下列规定:

1在房间墙上标记出发泡水泥绝热层浇筑厚度的水平线;

2施工浇筑中应随时观察检查浆料的流动性、发泡稳定性,

并应控制浇筑厚度及地面平整度;发泡水泥绝热层自流平后,

应采用刮板刮平;

3发泡水泥绝热层内部的孔隙应均匀分布,不应有水泥与气

泡明显的分离层;

4当施工环境风力大于5级时,应停止施工或采取挡风等安全

措施;

5发泡水泥绝热层在养护过程中不得振动,且不应上人作业。

5.2.5发泡水泥绝热层应在浇筑过程中进行取样检验;宜按连

续施工每50000m2作为一个检验批,不足50000m2时应按一个检

验批计。

5.2.6均热层铺设时应注意铝箔面朝上,铝箔间不得有间隙,且

应平整无皱折。

5.2.7金属网满铺在反射膜上,网间无空隙,且应用扎带固定。

5.2.8侧面绝热层宜用20mm~30mm聚苯乙烯紧贴内墙面铺设,

铺设高度70mm。

5.3发热线缆的安装

5.3.1碳纤维发热线缆应按照设计规定的线缆间距和走向布置,

线缆应保持平直,线缆间距的安装误差不应大于10mm。

5.3.2碳纤维发热线缆的铺设面应平整、干燥、无杂物、无积灰。

19

5.3.3施工过程中应防止油漆、沥青或其他化学溶剂接触污染

发热线缆的表面。

5.3.4施工过程中,线缆敷设区域,不得穿凿、穿孔或进行射

钉作业;不得踩踏铺设的线路。

5.3.5碳纤维发热线缆下铺设金属网,应符合下列规定:

1金属网应铺设在填充层中间;

2除填充层在铺设金属网和发热线缆的前后分层施工外,金

属网网眼不应大于100mm×100mm,金属直径不应小于1.0mm;

3应每隔300mm将发热线缆固定在金属网上。

5.3.6碳纤维发热线缆的安装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1安装前和安装完毕应分别进行电阻检测和绝缘性能检测,

并做好自检记录,测试记录表可参考附录C。

2碳纤维发热线缆施工前,应确认线缆冷线预留管、温控器

接线盒、地温传感器预留管。

3碳纤维发热线缆的热线部分严禁进入冷线预留管。

4碳纤维发热线缆的冷热线接头应设在填充层内,接头处

150mm内不应弯曲。

5发热线缆系统必须做接地处理,接地线一端与金属网连接,

另一端与电路地线连接。

5.4填充层施工

5.4.1填充层施工应具备以下条件:

1碳纤维发热线缆经电阻检测和绝缘性能检测合格;

2侧面绝热层和填充层伸缩缝已安装合格;

3温控装置的安装盒、碳纤维发热线缆冷线穿管已经布置完

20

毕;

4通过隐蔽工程验收。

5.4.2施工过程中,线缆铺设区域应设施工通道或采取加盖等

保护措施,不得踩踏线缆。

5.4.3水泥砂浆填充层应与发泡水泥绝热层结合牢固,单处空

鼓面积不应大于0.04cm2,且每个自然房间不应多于2处。

5.4.4水泥砂浆填充层表层的抹平工作应在水泥砂浆初凝前完

成,压光或拉毛工作应在水泥砂浆终凝前完成。

5.4.5填充层施工中,不得使用机械振捣设备;施工人员应穿

软底鞋,使用平头铁锹。

5.4.6系统初始供暖前,水泥砂浆填充层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d,

或抗压强度应达到5MPa后,方可上人行走;豆石混凝土填充

层的养护周期不应少于21d。养护期间及期满后,应对地面采

取保护措施,不得在地面加以重载、高温烘烤、直接放置高温

物体和高温设备。

5.4.7填充层伸缩缝设置应与发热线缆系统的安装同步或在填

充层施工时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当地面面积超过30m2或边长超过6m时,应按不大于6m

间距设置伸缩缝,伸缩缝宽度不应小于8mm;伸缩缝宜采用高

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板,或预设木板条待填充层施工完毕后取

出,缝槽内满填弹性膨胀膏;

2伸缩缝宜从绝热层的上边缘做到填充层的上边缘;

3伸缩缝应进行有效固定,泡沫塑料板也可在铺设辐射面绝

热层时挤入绝热层中。

5.4.8填充层的施工、养护过程中,应定时检查记录系统中的

21

压力,保持压力处于正常状态;填充层施工完毕后,应进行碳

纤维发热线缆的标称电阻和绝缘电阻检测,并做好记录。

5.4.9填充层应在铺设过程中进行取样检验;宜按连续施工每

10000m2作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000m2时按一个检验批计。

5.5面层施工

5.5.1面层施工前,填充层应达到面层需要的干燥度和强度。

面层施工除应符合土建施工设计图纸的各项要求外,尚应符合

下列规定:

1施工面层时,不得剔、凿、割、钻和钉填充层,不得向填

充层内楔入任何物件;

2石材、瓷砖在与内外墙、柱等垂直构件交接处,应留10mm

宽伸缩缝;木地板铺设时,应留不小于14mm的伸缩缝;伸缩

缝应从填充层的上边缘做到高出面层上表面10mm~20mm,面

层敷设完毕后,应裁去伸缩缝多余部分;伸缩缝填充材料宜采

用高发泡聚乙烯泡沫塑料;

3面积较大的面层应由建筑专业计算伸缩量,设置必要的面

层伸缩缝。

5.5.2以木地板作为面层时,木材应经过干燥处理,且应在填

充层和找平层完全干燥后进行木地板施工。

5.5.3以瓷砖、大理石、花岗岩作为面层时,填充层伸缩缝处

宜采用干贴施工。

5.5.4采用发泡水泥绝热层和水泥砂浆填充层时,当面层为瓷

砖或石材地面时,填充层和面层应同时施工。

22

5.6电气系统安装

5.6.1碳纤维发热线缆安装完毕后,找平层施工前,应对每个

房间碳纤维发热线缆的每个回路进行电阻检测,找平层施工完

成后再对每个回路进行电阻复测,并均应做好记录。电阻测试

记录表见附录C。

5.6.2电气设备安装使用的专用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

定,用于电气系统测试的仪表必须经过国家相关计量或校准部

门检测合格。

5.6.3电气系统的安装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

程低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和《建筑电气工程施工

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的有关规定。

5.6.4各类电气附件应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安装,相关控

制系统应符合相关规定。

5.7质量验收

5.7.1发热线缆安装完毕,应在填充层或面层施工前,按隐蔽

工程要求,由工程承包方提出书面报告,由建设单位(或监理

单位)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进行分项工程验收。其他非隐

蔽单元均可依据工程实际情况分检验批进行验收。工程质量检

验表可按本标准附录E进行填写。

5.7.2发热线缆系统检查和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1发热线缆、温控及计量设备、绝热材料等的质量;

2原始工作面、填充层、面层、隔离层、绝热层、防潮层、

均热层和伸缩缝等施工质量;

3隐蔽前、后发热线缆标称电阻和绝缘电阻检测;

23

4发热线缆、温控及计量设备安装质量。

5.7.3绝热层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对绝热材料的干体积密度(或表观密度)、导热系数和

抗压强度(或压缩强度)进行见证取样检测;

2绝热层施工完毕后,在填充层施工前,应按隐蔽工程要求,

由施工方会同监理单位进行分项中间验收。

5.7.4碳纤维地面辐射系统中间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供暖地面施工前,地面的平整、清洁状况符合施工要求;

2绝热层的厚度、材料的物理性能及铺设应符合设计要求;

3伸缩缝应按设计要求敷设完毕;

4发热线缆系统的材料、规格及敷设间距,固定措施等应符

合设计要求;

5填充层内发热线缆系统的管路不应有接头,弯曲部分不得

出现硬折弯现象;

6温控及计量装置等安装后应有成品保护措施;

7供暖地面按设计要求铺设防潮层、隔离层、均热层等;

8填充层、找平层、面层平整,表面无明显裂缝。

5.7.5绝热层、预制沟槽保温板、发热线缆等施工技术要求及

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7.5-1的规定;原始工作面、填充层、面层

施工技术要求及允许偏差应符合表5.7.5-2的规定。

表5.7.5-1绝热层、发热线缆等施工技术要求及允许偏差

序允许偏差

项目条件技术要求

号(mm)

绝结合无缝隙-

泡沫塑料类

1热厚度按设计要求+10

层发泡水泥厚度按设计要求±5

24

序允许偏差

项目条件技术要求

号(mm)

间距按设计要求+10

发热

2不应小于生产企业规定限值,

线缆弯曲半径-5

且≥6倍管外径

表5.7.5-2原始工作面、填充层、面层施工技术要求及允许偏差

序允许偏差

项目条件技术要求

号(mm)

原始工

1铺设绝热层或保温板前平整-

作面

豆石混凝

标号,最小厚度C15,宜30mm平整度±5

水泥砂浆标号,最小厚度M10,宜30mm平整度±5

2填充层

面积大于30m2或长度大于6m留8mm伸缩缝+2

与内外墙、柱等垂直部件留10mm伸缩缝+2

与墙、柱等瓷砖、石材地面留10mm伸缩缝+2

3面层

垂直部件

木地板地面留≥14mm伸缩缝+2

注:原始地面允许偏差应满足相应土建施工标准。

25

6试运转、调试及工程验收

6.1试运转及调试

6.1.1碳纤维发热线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未经调试,不得投入

运行使用。

6.1.2碳纤维发热线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试运行调试,应在施

工完毕且养护期满后,且具备正常供暖和供电的条件下,由施

工单位在建设单位配合下进行。

6.1.3调试与试运行,应在施工完毕的第一个采暖季前完成。

6.1.4碳纤维发热线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的通电试运行,必须在

面层完全自然干燥后(填充层施工完成至少21d之后)进行。

6.1.5碳纤维发热线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初始通电加热时,应

控制室温平缓上升,直至达到设计要求。

6.1.6碳纤维发热线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调试完成后,宜对下列

性能参数进行检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辐射体表面平均温度满足本标准第4.1.3条的规定;

2室内空气温度满足设计要求。

6.1.7碳纤维发热线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室内空气温度检测应

符合下列规定:

1宜以房间中央离地0.75m高处空气温度作为评价依据;

2温度测量系统准确度应为±0.2℃。

6.2工程验收

6.2.1工程验收应在碳纤维发热线缆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性能检

测合格后进行。

26

6.2.2碳纤维发热线缆地面辐射供暖工程验收时,应检查验收资

料,并应包括下列文件及记录:

1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通知书和竣工图;

2主要设备、材料、成品、半成品和仪表的出厂合格证明及

进场检(试)验报告;

3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4系统调试运转记录;

5综合效果检验验收记录。

27

附录A碳纤维发热线缆的布线方式及等电位

联结示意

附图A.0.1-1碳纤维发热线缆布线方式

附图A.0.1-2碳纤维发热供暖系统局部等电位联结示意图

28

附录B辐射供暖地面构造图示

附图B.0.1混凝土填充式发热线缆供暖地面构造

29

附录C碳纤维发热线缆电阻测试记录

附表C.0.1碳纤维发热线缆直流电阻测试记录

编号:测试时间:年月日

工程仪表

施工单位

名称型号

安装

房间回路相对

总数设计电实测电备

编号编号阶段偏差

(片阻()阻()注

/ΩΩ()

No.No.根)%

碳纤维发热线缆

安装完成

填充找平层铺设

完成

碳纤维发热线缆

安装完成

填充找平层铺设

完成

碳纤维发热线缆

安装完成

填充找平层铺设

完成

碳纤维发热线缆

安装完成

填充找平层铺设

完成

碳纤维发热线缆

安装完成

填充找平层铺设

完成

测试

情况

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测试员测试员

(监理单位)

30

附表C.0.2碳纤维发热线缆绝缘电阻测试记录

编号:测试时间:年月日

工程

施工单位仪表型号

名称

相对零电阻

测试项目对地电阻(MΩ)

(MΩ)

A-B-C-A-N-

房间回路B-EC-E

编号编号阶段NNNEE

No.No.

碳纤维发热

线缆安装完

填充找平层

铺设完成

碳纤维发热

线缆安装完

填充找平层

铺设完成

相间电阻相对零电阻对地电阻

测试情况

(MΩ)(MΩ)(MΩ)

房间回路

C-A-B-C-B-C-N-

编号编号A-BB-CA-E

ANNNEEE

No.No.

测试

结论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

质检员测试员测试员

(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

31

附录D碳纤维发热线缆的电气和机械性能

要求

附表D.0.1碳纤维发热线缆的电气和机械性能要求

类别检验项目标准要求

字迹清楚、容易辨

成品碳纤维发热线缆表面标志

标志认、耐擦

标志间距离(标志在护套上)最大500mm

室温成品碳纤维发热线缆电压试验

不击穿

(2.0kV/5min)

电压试验绝

高温成品碳纤维发热线缆电压试验(导体额

缘电阻不击穿

定温度+20℃,1.5kV/15min)

绝缘电阻(导体额定温度+20℃)最小0.03MΩ·km

在标定值(Ω/m)的

导体电阻(20±1℃)

加热导体+10%和-5%之间

电阻温度系数不为负数

变形试验(300N,耐受1.5kV30s)不击穿

成品性能试拉力试验(最小拉力120N)不断裂

验正反卷绕试验不击穿

低温冲击试验(-15±2℃)不开裂

绝缘厚度

平均厚度最小0.80mm

绝缘层

不大于平均厚度的

最薄厚度与平均厚度差值

10%±0.1mm

外套厚度

厚度平均值最小0.80mm

外护套

厚度平均值的

最薄处厚度与平均厚度差值不大于

15%+0.1mm

32

附录E检查、调试与验收记录表

附表E.0.1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

被隐蔽工程所隐蔽检验批名称

工程

名称

所覆盖物所属检验批名称

隐蔽自年月日

施工时间

部位至年月日

隐蔽

内容及

要求

隐蔽

原因

施工单

项目质量检查员:监理(建监理工程师:

位检查

设)单位建设单位:

评定结

验收结论

日期:年月日

日期:年月日

33

附表E.0.2工程竣工验收单

建设单位

施工单位

监理单位

项目名称

施工范围实际开工日期

总面积(m2)实际竣工日期

竣工验收

时间

竣工验收

项目经理签字:

情况说明

日期:

建设单位

意见

项目经理签字:

日期:

施工单位

意见

项目经理签字:

日期:

监理单位

项目经理签字:

意见

日期:

34

本标准用词说明

为便于在执行本标准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

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