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_第1页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_第2页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_第3页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_第4页
部编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理解背诵(一)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在现实中找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2.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颔联妙在融情于景,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画面萧瑟恬静,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3.首联“望”字意蕴丰富,请简析它的双重意蕴。“望”既写诗人眺望之意,又暗指诗人内心的期望,希望觅得知音,得到理解、赏识和重用。4.诗的首联化用了哪两位诗人的什么诗句?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①“东皋薄暮望”化用陶渊明的“登东皋以舒啸”的诗句,②“欲何依”化用曹操“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作用:①首联用典,表达了诗人一种莫可名状的孤寂无依的愁绪;②点题,并为中间两联写景作了铺垫。5.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找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二)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2分)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答出“抒情”1分,分析1分,共2分。)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4分)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3.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4.这首诗的前四句中,“黄鹤”三见,“突”字重出,是否有重复之嫌,为什么?不重复。由于气势贯通,自然天成,读来并不感到重复。5.五、六句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5.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青草繁茂浓绿。(三)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使至塞上》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不得志、愤懑等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2.本诗的颈联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这两句诗进行赏析。“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1分);“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1分)。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3.颔联用“征蓬、归雁”比喻诗人自己(或“负有朝廷使命的人”),表达了诗人孤独、思乡的感情。4.“征蓬”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诗人是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却以没有根基、四处漂泊的“蓬草”形象自况,正是暗写自己内心飘零孤寂。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诗人在萧关逢候骑,可看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不得志的愤懑之情)(四)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展开想象与联想,描绘“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所展现出的画面。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江水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2.分析“随”、“入”、“尽”的好处。“随”: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流动感。“入”: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豪情万丈,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和昂扬的激情。“尽”:表达了作者初出荆门时喜悦开朗的心情。诗句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3.描绘“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现的画面。并简要分析句中“下”的好处。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炼字:“下”是动词,月亮下来了,月影像一面镜子从天上飞下来了,想象奇特。4.“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拟人,赋予水以人的情态,深情为诗人送别,表达了对家乡山水的眷恋之情。5.标题中“送别”二字怎么理解?“送别”是说故乡的水恋恋不舍,满怀深情地一路送作者远行,从另一角度显现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五)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有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本诗以“行”为线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对钱塘湖早春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之情。“最爱”最能体现这种情感。3.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示的情景。(2分)面对国家烽火连天的境况,花鸟也像人一样感时伤怀。花上的露珠就像花儿流下的泪珠;鸟儿的鸣叫,也仿佛透露着惊恐。4.“家书抵万金”传诵千古,请作简要赏析。(2分)“抵万金”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战乱中人思念离散的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5.说说你对诗歌尾联的理解。尾联描绘了一个头发花白,稀疏到“不胜簪”地步的诗人形象,透过这一形象,可以想见其内心的凄怆、悲凉,其苍老之态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6.后三联写诗人内心感受,突出了诗人怎样的渴望?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尽快结束,期盼亲人团聚,国泰民安。(十二)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1.本诗是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全诗用夸张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的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歌颂了守边将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2.请简要分析“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在全诗中的作用。(2分)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淳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表达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感?(2分)引用典故,赞颂了边关战士的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壮志豪情。(十三)《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2.本诗运用何种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以小见大;以二乔的命运代表国家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表现了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3.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锁”字极写了重台密阁,加重了藏娇之意。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十四)渔家傲[宋]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1.这首词,《花庵词选》题作“记梦”,词人着力描写梦境的作用是什么?词人借梦境把天上和人间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充分表现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及人生际遇坎坷的感怀。词人还借虚幻梦境表达对自由的渴望。2.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比喻或用典,把自己比成大鹏,乘万里风高飞远举,叫风不要停止,把她的轻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过着那自由自在的生活。表示了作者有大鹏高飞之志,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解析:从手法、具体分析和感情方面回答。3.下阕哪句是对“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的回答?该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表达了词人晚年在现实生活面前怀才不遇,孤独无依,奋力挣扎的苦闷和对现实的不满。(十五)《浣溪沙》晏殊1.请简要分析“小园香径独徘徊”中“独”字的含义。“独”字写出词人因怀念友人而感到抑郁伤感,表现了孤寂、失意的情怀。2.这首词中多处用到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好处。例子:“新”与“旧”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好处:“新”是唱新词,“旧”是饮酒唱词时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怅惘情思。(或“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表现了对时光逝去的惋惜之情。)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伤春惜时,以及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十六)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宋]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1.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3分)2.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2分)(十七)相见欢(金陵城上西楼)[宋]朱敦儒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1.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有何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词人独上金陵城楼,纵目远眺,寒秋凄清,夕阳低垂,江流无声,营造了一派山河残破、日薄西山的感伤意境,借景抒情,抒发了词人国破家亡的落魄心情。2.朱敦儒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请结合下片诗句作简要分析。①词的下阙运用了反问、比拟手法。②“几时收”诗人感叹什么时候才能收复失地;结尾一句,风本来没有感情,却在前面加一“悲”字,注入了浓厚的感情色彩。③词人对北宋灭亡而南渡时的凄惨情景的回忆,表达了他渴望收复故土的爱国心和对南宋朝廷的不满情绪。3.试从景和情的角度赏析“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一句。(3分)词人运用情景交融的抒情手法(1分),描写了落日映照万里河山,大江奔流的悲凉壮阔的景观(1分),抒发内心因国家衰亡而生的抑郁苍茫之情(1分)。4.本词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词的下阙作简要分析。中原丧于敌手,贵族纷纷南逃(1分),诗人通过诗句直接抒发了自己渴望收复中原失地的迫切之情(1分),又以“悲风吹泪”之句(1分)表达自己的亡国之痛(1分)(十八)如梦令(常记溪亭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