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刘勰的《文心雕龙》课件_第1页
九、刘勰的《文心雕龙》课件_第2页
九、刘勰的《文心雕龙》课件_第3页
九、刘勰的《文心雕龙》课件_第4页
九、刘勰的《文心雕龙》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刘勰的《文心雕龙》

一、刘勰其人及其时代

二、《文心雕龙》的体例

三、神思论刘勰其人及其时代

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今山东莒县)。具体生卒年后人研究推测,大约生于469,卒于532年。唐人姚思廉《梁书·刘勰传》:“刘勰,字彦和,东莞莒人。祖灵真,宋司空秀之弟也。父尚,越骑校尉。勰早孤,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沙门僧祐,与之居处,积十余年,遂博经论,因区别部类,录而序之。今定林寺经藏,勰所定也。天监初,起家奉朝请。中军临川王宏引兼记室,迁车骑仓曹参军。出为太末令,政有清绩。除仁威南康王记室,兼东宫舍人。……迁步兵校尉,兼舍人如故。昭明太子好文学,深爱接之。……证功毕,遂启求出家,先燔鬓发以自誓,敕许之。乃于寺变服,改名慧地。未期而卒。”刘勰其人及其时代

刘勰虽然是莒人,但是,他从来没在莒生活过。永嘉之乱后,刘勰父母逃难到江南,成为“过江名士”中的一员。刘勰出生在镇江,少年时在京口一带生活。父母双亡之后,刘勰成为一个孤儿,依靠沙门僧祐的救济,在佛寺中生活了十多年。在佛寺中,他在僧祐的指导下,刻苦学习,钻研佛典,精通了佛经的两大部类(经、论)。刘勰其人及其时代

按:永泰元年为公元498年,中兴二年为502年,期间相距约四年。《梁书·刘勰传》说,《文心雕龙》成书之后,曾经拿给沈约看,请他审定,此时,沈约正值“贵盛”之际。而沈约“贵盛”自齐和帝始。由此推定,《文心雕龙》成书当在齐末,即公元501-502年间。《文心雕龙》的体例《文心雕龙》共50篇文章,论述文学理论及文章学的范围极为广泛。一般认为,它是一部“体大思精”的文学理论著作,但是,也有人认为,它是一部文章作法指导。实际上,《文心雕龙》是在中国传统学术体制下产生的一部伟大著作,它既是一部文章学著作,也是一部文学理论著作,在文学理论和文章学的研究上,贡献都是突出的。《文心雕龙》的体例关于《文心雕龙》的体例,刘勰在《序志》篇中有一个概括:“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彰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至于割情析采,笼圈条贯,摛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长怀《序志》,以驭群篇,下篇以下,毛目显矣。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数,其为文用,四十九篇而已。”

《文心雕龙》的体例一般分将《文心雕龙》分为五个部分:第一,文之枢纽(文学/章总论)。这是全书的总论,其中包括《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5篇文章。在这部分里,刘勰表白了他的创作指导思想是儒家思想,表明他效法圣人及经典的态度。《原道》论述了文学(章)的本质和人文的起源与发展。《征圣》指出,圣人文章以“政化”(政治教化)、“事迹”(礼仪事功)、“修身”(涵养心性)为基本内容,是后人学习的典范。《宗经》强调学习经典的重要。《正纬》和《辨骚》运用儒家之道与文采来评判纬书和骚体。

《文心雕龙》的体例第三,割情析采(文学创作论)。这部分包括从《神思》至《总术》19篇及《物色》(第四十六)共20篇文章,论述文学的艺术思维、艺术风格、感物、隐秀、风骨、言辞、音律等问题。在这一部分里,刘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创作:1、“摛神性”。“神”指神思问题;“性”指体性(风格)问题。2、“图风势”。“风”指风骨问题,“势”指定势问题。3、“苞会通”。“会”是指附会问题,那是文章结构的一个重要问题;“通”是指通变问题,主要论述文学传统的继承与革新问题。4、“阅声字”。“声”指声律问题,“字”指练字问题。这里实际上包括声律、章句、丽辞、比兴、夸饰、事类、练字等语言方面的问题。《文心雕龙》的体例第五,序言。这里特指《序志》一篇。这是全书的序言。在这篇文章中,刘勰论述了本书的宗旨、体例以及本书命名的由来,表明了他崇圣尊经的态度。略举各篇要旨,谈论写作此书的甘苦。《文心雕龙》是什么意思?在这里有比较清楚的辨析。概言之,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就是陆机《文赋》中所说的“用心”,即作家的创作构思、思想情感表达、表现手段的运用、语言的安置等;雕龙取战国时期的驺奭雕刻龙纹施以华美的色采为喻,说明文章写作要追求语言华美。神思论刘勰认为,神思具有诱发作家心物交融的功能,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以自由驰骋,具有异常的活跃性、选择性、创造性。陆机描述了神思的现象是“精鹜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在此基础上,刘勰进一步描述道:“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神思论2、“神与物游”:神思与物的关系刘勰认为,在神思开展的过程中,自始至终是伴随着物的运动的。他提出了“神与物游”的观念。神就是神思,而“物”原本可以指现实之物,也可以指自然景物。但是,在刘勰的观念里,主要是指自然之物。刘勰的“神与物游”是天人合一,是与自然一体、与万物一体,它不仅有西方想象的特征,更有中国古典感应的特征。

神思论刘勰的“神与物游”就是人与自然的高度感应,以及在这种高度感应状态下人的生命体验和审美体验的自由,只有实现这种自由,人才能进行审美创造。“神与物游”是“神”与“物”共同“游”,一种不分你我彼此不是主观客观而是天人合一的“游”。“游”就是生命体验和审美体验的自由状态。这种自由只有物我平等才能实现,我不支配物,不以我的意志去让物服从我,同时,我也不被物所奴役,随着物的变化而游移不定,成为物的奴隶。物与我相互交流,彼此尊重,从而,我超越我,物也超越物,达到了审美创造的自由境界。

神思论刘勰认为,神思的开展离不开社会现实。他打了个比喻:“视布与麻,虽云未贵,杼轴献功,焕然乃珍。”一般在理解“杼轴献功”时,认为说的是文贵修饰、润色。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云:“此言文贵修饰润色。拙词孕巧义,修饰则巧义显;庸事萌新意,润色则新意出。”这不能准确解释“杼轴献功”的意义。杼轴,在这里比喻神思。布比喻文学艺术作品。麻比喻为现实的生活材料。没有麻,织不成布,没有客观的现实生活,神思也会失去存在的依据。可见,刘勰的“杼轴献功”是讨论神思的。这一比喻非常精巧。神思论3、“志气统其关键”:作家对神思的制约作用刘勰论述神思时还提出了“志气统其关键”的问题,这涉及到了作家的主体性情对神思开展的影响。“志气”,就是情志意气,是指作家的性格、情感、思想、审美修养等各方面的才能。神思是受作家思想情感支配的,思想情感对神思开展具有激励和鼓舞的作用,是神思活动开展的原动力。神思的运用使艺术意境和艺术形象得以构成,而构成这意境与形象的神思又是思想情感的产物。这就充分证明思想情感是关键。同时,神思与思想情感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又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思想情感指导着神思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神思又可以加深这种思想情感的表达。这在文学艺术创作的过程中表现非常清楚。

神思论刘勰还提出了创作率情的问题。这也是神思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