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教学设计高一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教学设计高一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教学设计高一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教学设计高一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教学设计高一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材版本《中外历史纲要(下)》,人民教育出版社授课题目第2课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课程标准通过单元学习知道早期人类文明的产生;了解各文明古国发展的不同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形成的不同时空条件;认识古代各帝国的区域性影响和不同文明之间的早期联系。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普通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该班学生通过初中三年级和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的学习,已经从历史发展的时间纵向角度,掌握了早期人类文明产生的过程和各文明古国和早期主要帝国发展的基本情况和不同特点等知识,但对于古代文明由产生到扩展的原因和动力、古代帝国的兴起和扩张促进了古代世界文明交流之间的内在关系缺乏从历史发展的空间横向角度的深层次认识。尤其是高中教材新增添了波斯帝国的内容,需要教师补充材料,分析波斯帝国的治理机制以及其与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之间的关系,揭示古代世界帝国的扩张与治理对古代文明交流带来的影响的深层逻辑,帮助学生理解与学习。教材内容分析从教材的地位上看,本课位于《中外历史纲要(下)》第一单元“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与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形成递进关系,由点到面,从叙述文明多中心起源表现为欧亚大陆各文明古国的点状分布,到随着生产力的提高,推动古代文明进一步扩展,帝国的形成将这些点连接成多个文明区域融合的“面”,同时呈现文明扩展的影响和结果——文明交流。因而在教学中要阐明古代文明形成发展的逻辑过程,突出文明交流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从教材的内容上看,本课有三个子目:“古代文明的扩展”、“古代世界的帝国”、“文明的交流”,其内在逻辑关系是: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古代文明的扩展提供了根本动力,农耕文明的优势使文明具备了扩张潜能,而地理环境则限制了文明扩展的方向和范围,影响着文明扩展的方式。而文明的扩展使得更大范围内的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促进了大帝国的形成,先后出现了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他们的统治使得文明交流更加频繁。文明交流的过程中,各文明之间相互吸收、借鉴,继承、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古代文明。三个子目之间环环相扣,第一二子目具有时间先后上的递进关系,第三子目是两者的结果,文明的扩展推动了帝国的形成,在这一过程中,通过战争、殖民、商贸等方式,各文明之间相遇并且产生碰撞交流,共同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造就了古代各有特色但又互相联系的文明灿烂气象。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本课内容与与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战争与文化交锋等专题相关。本课内容覆盖面广,教材内容繁杂,教师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整合,采用思维导图、表格等不同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并在理论上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串联起一节课的知识。教学目标1.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构建古代文明由产生到扩展的内在思维过程,从帝国形成与统治的角度横向理解文明的交流,了解文明交流下古代人世界观念的演变。2.核心素养目标:①唯物史观:通过讲解古代文明扩展的过程,学生总结出生产力的发展是其根本动力和原因,从而掌握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②时空观念:通过呈现古代世界的帝国疆域图,梳理古代帝国的变迁与文明继承关系,学生能够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构建历史,加强时空观念。③历史解释:通过呈现史料,分析古代文明由点到面、由王国到帝国、由小民族到大民族的扩展过程,学生从中能够理解这一过程对文明交流的促进作用。④家国情怀:通过讲述古代世界文明交流的基本情况,学生能够明白文明交流的方式有和平也有暴力,但如今的世界更需要和平交往,从而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观念,思考新时代的国家外交关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与学情教学重、难点重点:古代世界的帝国兴起和统治的基本情况;古代文明交流的内容。难点:古代文明扩展的动力和原因;古代帝国统治及其促进文明交流的内在逻辑关系【依据】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课型新课讲授型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问题教学法、合作探究法板书设计教学过程时间教师行为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3分钟一、导入新课图1:苏萨的“集体婚礼”——来自网站“Alamy”,作者不详【教师引导】古希腊史学家阿里安在其著作《亚历山大远征记》中曾记录过这样一件趣事:亚历山大大帝率军从印度返回后,在苏萨和他的伙友们一起举行了婚礼。他娶了大流士的大女儿巴西妮(斯塔苔拉)。他把大流士的另一个女儿德莉比娣斯送给赫菲斯提昂,她是巴西妮的妹妹……给其他伙友的也都是波斯和米底最显贵的人物的女儿。加在一起一共有八十个。婚礼是波斯式的……由于婚礼是在一起举行的,所以一切动作都由国王带头,人们认为,在这件事情上,亚历山大还能俯身下士,表现了战友精神。这种事倒是不多见的。……对每一对亚历山大都送了礼物。对其余娶了亚洲女子的马其顿人,亚历山大也都送了礼,把他们的军籍也都取消,这样的竟有一万多人。【教师设问】亚历山大大帝远征是世界历史上的大事,作为一个征服者,同时也是一个马其顿人,他为什么要和他的部下们与被征服民族的人举行隆重的集体婚礼?【预设学生回答】①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帝国后需要在新征服地树立自身的威严形象,确立政权合法性。②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帝国后巩固统治、加强被征服地区的控制管理,维护帝国稳定的现实需要。【教师引导】同学们回答的都抓住了亚历山大大帝的“小心思”。亚历山大大帝与他的伙友在苏萨举行的集体婚礼,是马其顿贵族与波斯贵族的联姻,一方面扩大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基础,加强了对新帝国的控制与管理,维护了帝国的稳定,展示了政权的正统性,用和平的方式赢得了当地人民的好感,另一方面,这也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是连接欧洲与亚洲的“桥梁”,促进了帝国统治区域内各文明之间的交流。那么,结合第一课所学的内容,我们将进一步追问,古代世界的帝国是如何形成的?这些帝国对文明的交流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古代世界的文明交流是怎样的?这些问题,同学们都将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一一得到解答。学生阅读这则历史故事,提取相关信息: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帝国后,他自己和马其顿贵族与波斯贵族女子联姻。从中理解亚历山大大帝的这一举动目的和作用。通过呈现历史故事,学生对历史上的“集体婚礼”这一事件了解较少,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说明帝国的形成与统治的过程,客观上能够促进民族融合与文明交流,引出本节课的内容,顺势导入新课。34分钟二、讲授新课(一)古代文明的扩展(7分钟)材料一:图1:公元前3000年的文明区——张芝联,刘学荣主编:《世界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2002年版,第13页。农耕生产的增长率,大于游牧生产的增长率。食物生产丰饶以后,就有可能分出一部分或更多的社会劳动力从事于农耕以外的活动。例如手工制造、金属开采和冶炼、建筑、开凿河渠、贸迁有无、社会管理、宗教祭祀等等。总之,较快地诞生了文明,较早地出现了阶级分化和公共权力,也在较大范围内形成了有利于扩大再生产的社会秩序。由于管理、防卫和交换的需要,还逐渐兴起了城市或社会分工较细的居民密集点。——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教师设问】①结合图例观察上图,说出四大文明古国发展的经济基础。②阅读上述材料,总结出农耕文明的特点,思考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动力是什么。【预设学生回答】①农业为主,辅之以畜牧业。②一是农耕文明具有较高的生产增长率,二是农耕文明能够发展出较为复杂的社会分工,三是农耕文明有形成一定的社会秩序和管理的需求。根本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教师引导】从上面的材料中,我们得出,相较于游牧文明,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了扩张的潜能,结合上节课学习的内容,也能进一步推断农耕文明扩张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那么,这些文明古国是如何扩大,一步步走向我们脑海中像亚历山大帝国这样庞大的国家呢?这是一个漫长且动荡的历史过程。材料二:图1:新王国时期的埃及图2: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750年(公元前1400年左右)左右,浅绿色)和亚述(公元前7世纪,黄色)——张芝联,刘学荣主编:《世界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2002年版,第16、17页。【教师设问】仔细阅读图例,对比地图,结合教材第8页的叙述,回忆我们刚刚所学的四大文明古国的范围,你认为文明古国的扩张具有怎样的趋势?【预设学生回答】扩张范围越来越大,王国面积越来越广。【教师引导】对于以农立国的埃及、两河文明,它们的扩张方式主要依靠战争,并且是大面积占领陆地,而时间较晚的希腊文明,却有着自身的特色,需要同学们在对比中进一步思考。材料三:图1:古希腊人在地中海和黑海地区的殖民示意图——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页。图2:公元前28002300图3:公元前16001500年,壁画碎片,年,在希腊地区出土的展示了带有飞鱼的海景带有船装饰的粘土容器——希腊国家考古博物馆,史前收藏品【教师设问】观察材料三的历史地图和图片,结合教材第9页“学思之窗”,思考:比于前面所学的文明古国,古希腊文明的扩张具有怎样的特点?【预设学生回答】①以移民、殖民方式扩大影响。②主要在沿海地区建立殖民地,特别是地中海和黑海。③建立的都是城邦国家。【教师引导】如果说古埃及、古巴比伦和亚述是陆上王国,那么古希腊则可以称之为“海洋王国”,它们文明扩展的方向和方式不同,都带有其自身经济结构的色彩,即农耕文明和海洋文明,但从本质上来说,这些古国文明的扩展都表现为扩张人类群体的扩大,使得不同文明区域交流增多,并随着对外征服逐渐连成一片,加之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最终促成了大帝国的兴起。接下来,我们将进入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古代世界帝国的形成与统治。学生对比地图和阅读史料,概括总结出古代文明扩展的根本动力;看懂地图和考古材料,认识不同文明的扩展方式的差异和特点,构建文明扩展与帝国形成的逻辑关系。通过呈现历史地图和考古图片,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示文明扩展的过程与不同文明之间扩展方式的差异;通过史料阅读提升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同时说明了古代文明扩展的根本动力和农耕文明具有扩张潜能这一教学难点。(二)古代世界的帝国(17分钟)材料四:图1:公元5世纪前后的波斯帝国图2:公元前4世纪的亚历山大帝国图3:公元2世纪初的罗马帝国——(图1)张芝联,刘学荣主编:《世界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2002年版,第19页。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011页。【教师设问】结合材料四的帝国疆域图和教材911页的内容,填写下面的表格,并从表格中思考各帝国之间的关系。古代世界的帝国兴起时间政治制度帝国最大疆域范围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教师引导】古代世界的帝国兴起时间统治策略帝国最大疆域范围波斯帝国公元前6世纪君主专制制度:①国王是整个政权的核心和主宰,宣扬君权神授②地方实行行省制③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和税收系统,由波斯人担任重要职务亚非欧(两河流域、埃及、小亚细亚、巴尔干半岛)亚历山大帝国公元前4世纪晚期继承波斯的基本制度:①宣布君权神授,国王集政治、军事等大权于一身②地方实行行省制③任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担任主要职务欧亚非罗马帝国公元前1世纪晚期①实质上的君主专制,神化国王权威②地方实行行省制③吸收大量奴隶主、贵族和骑士加入官僚系统欧亚非(从西班牙到两河流域的整个地中海周边地区)通过填写表格,我们能够发现各大帝国之间的共同之处:版图范围都曾通过战争这种军事手段扩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统治策略都实行君主专制和行省制,利用上层贵族巩固政权。但从时间上来看,各帝国相继形成,可见,各帝国之间必然存在着继承关系,并且其文明交流程度非常之深。那么,我们要进一步思考,这些帝国的统治是如何促进文明交流的?下面的材料将带领大家进入“帝国的世界”,感受古代的风貌。【分组学习】第一组:帝国内的多元民族任务一: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课前学习的“亚历山大的集体婚礼”这一历史事件,思考:各帝国兴起时,面临着怎样的共同状况?材料五:波斯帝国是东西交流和农耕世界与游牧世界长期交往的结果……仅以人种而论,据希罗多德记载,在波斯征服西亚北非古代文明地区前夕,其10个部落还分成6个农业部落和4个游牧部落,在后来漫长的岁月中,他们融合了周围许多民族,逐步变牧为农,经过大规模的扩张战争,将周围的民族囊括进帝国的版图。——苏聪:《波斯帝国与丝绸之路西段的形成》图1:波斯波利斯宫殿中被征服国家的贡使向波斯王朝贡的浮雕。——中外历史纲要(下),第9页。大流士王制曰:赖阿胡拉∙马兹达之恩宠,彼等臣于我,彼等纳贡赋于我:埃兰、米底、巴比伦、阿拉伯、亚述、埃及、亚美尼亚、卡帕多西亚、萨狄斯、陆上及海上的爱奥尼亚、萨加提亚、帕提亚……斯基泰、马卡。——(英)乔弗里∙帕克,布兰达∙帕克著,刘翔译:《携带鱼子酱的居鲁士:波斯帝国及其遗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第64页。亚历山大计划中的帝国借鉴了波斯人的帝国。尽管他们是死敌……从某种角度来看,他并不像是一个新帝国的开创者,反而更像是最后一个阿契美尼德人。他的目标是将波斯与希腊的混合体纳入一种全新的、统一的世界秩序中。他的目标并不是毁灭波斯帝国,而是希望将它改变成一个希腊化帝国。——(英)乔弗里∙帕克,布兰达∙帕克著,刘翔译:《携带鱼子酱的居鲁士:波斯帝国及其遗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0年版,第102页。罗马就不一样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是和罗马城、和意大利不同的族群,他们的政治形态和文化形态都有鲜明的个性。北方的日耳曼是离原始社会不远的部落集群;南方的非洲既有埃及那样延续数千年的法老神权,也有努米底亚那样从部落刚集权成为王国的共同体;东方既有希腊那样的城邦世界和文化高地,也有亚洲的专制王权,还有基督教会这种没有土地却有团体的精神民族;等等。总之,罗马帝国境内的种族、政权、宗教、文化、经济形态多得让人头晕眼花。——李筠:《罗马史纲》,岳麓书社,2021年版,前言第10页。【教师引导】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三大帝国兴起的过程中,都面临着同样的历史境遇,即被征服地与统治者自身是不同民族,这些征服地的政治经济结构、文化水平各不相同,甚至有着很大的差别,但是随着帝国对外扩张的战争,他们都被逐一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帝国版图中,加之帝国的统治者们采取了温和的民族政策,这些不同的文明都被保存了下来,并且加入到了帝国内部的文明交流之中。第二组:帝国内的多彩文化任务二:阅读下面的材料,总结各帝国统治者的文化政策具有什么特点,思考:这些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材料六:图1:贝希斯敦铭文(讲述了波斯国王大流士一世胜利镇压国内起义的故事,浮雕上有三种语言的文本:古波斯语、埃兰语和阿卡德语)——世界历史百科全书网,贝希斯敦铭文亚历山大统治期间,试图以希腊文化主导,融合埃及和西亚文化。在埃及,他自称法老之子。在波斯,他以波斯帝国正统继承人自居,穿波斯服装,沿用波斯帝国的制度,任用波斯人为官员,推广波斯礼仪。他还鼓励马其顿人与波斯人通婚,以马其顿方式训练波斯士兵。——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第62页。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帝国以后,希腊语变成了政府、教育和国际贸易的官方语言……所有重要辩论和档案文件都是以希腊语为工具的……世界语言使前所未有的思想交流成为可能……结果,马其顿人和希腊人越来越多地认识了其他文明的成就。——(美)斯凯尔顿、戴尔著,郭子林译:《亚历山大帝国》,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135页。图2:罗马万神殿油画(乔瓦尼∙保罗∙帕尼尼绘于1732年)万神殿有形的建筑奇观透露了罗马多神教内涵的政治结构:宇宙和谐,诸神联欢。它是罗马自努玛立教以来多神教不断发展的巅峰式展现。……关键问题是,战败者各有各的神怎么办?没关系,也请进万神殿,……只要他们自己不排斥,罗马肯定是欢迎的……据说古代罗马最多的时候承认和供奉了三万多尊神。——李筠:《罗马史纲》,岳麓书社,2021年版,第9395页。【教师引导】由材料我们得知,帝国统治者们都将自己变成了“文明交流的代言人”,他们在公众场合宣扬不同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并且主动运用其他民族的文化,这就使得帝国内部的文化更加异彩纷呈。一方面,这有利于赢得被征服地区人民的信赖与认可,扩大帝国的统治基础,另一方面,由于文明因不同而交流,而统治者的征服和文化政策并没有让其他民族的文明就此消失,而是保存了下来,这就为帝国内文明的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组:古代帝国四通八达的道路建设任务三:利用下列地图,观察波斯帝国、罗马的道路,概括出这些道路各自的特点,结合教材第13页“学习拓展”,思考:这些道路对帝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七:——李毅铭:《试析波斯帝国御道系统的路径———兼论古典文献的作用与局限》在人世里面再也没有比这些(波斯)使者传信传的更快的了,原来波斯人是这样巧妙地想出了办法的。据说,在全程当中要走多少天,在道路上便设置多少人和多少马……雨、雪、炎热、黑夜都不能阻止他们及时地全速到达他们那被指定的目的地。第一名骑手把命令交给第二名,第二名交给第三名……波斯人把这样的驿站称之为安伽列昂。——(古希腊)希罗多德著,王以铸译:《历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598599页。亚历山大东征的过程中,马其顿大军行走的大都是波斯帝国已经开辟的御道,并充分利用了波斯帝国的交通设施和马匹等资源。之后亚历山大帝国、塞琉古王国、罗马帝国、帕提亚、萨珊波斯甚至中世纪的阿拉伯帝国无不继承和发展了波斯帝国的道路和驿站系统,并进一步开拓了陆上丝绸之路西段。——刘雪飞:《波斯帝国的道路遗产及其历史意义》,《光明日报》,2021年9月27日,14版。伴随罗马大规模扩张的展开,罗马道路的建造也随之向所扩张地区拓展……环绕整个地中海而行,建立了以罗马为中心的巨大道路网络体系。从外往里看,这些道路体系就像一层又一层保护网一样,把帝国的核心意大利本土及罗马城严严实实地加以保护。从里往外看,这些道路体系犹如人体的神经网络,把帝国的意志传输到遥远的罗马边界,而发出指令的却是罗马城中的皇帝。——冯定雄著:《罗马道路与罗马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89页。图2:罗马帝国路网图——SashaTrubetskoy,芝加哥大学(作者以现代地铁图的方式,把古罗马道路图进行了颇具创新性的呈现)图3:罗马帝国贸易网络——世界历史百科全书网【教师引导】上述几则材料共同说明了帝国统治者们非常注重帝国内部的道路建设,这是帝国内部文明交流的物质基础。我们知道,由于古代生产力较为低下,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很大,交通在军事、贸易、运输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长途旅行。因此,依靠战争崛起的三大帝国,军事上必然非常依赖道路交通,而在帝国统一后,道路的政治、经济作用就显现出来,国王依靠道路将诏令传达帝国各地,商队依靠道路将物资运输到更远的地方,一方面维系了国王的统治,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区域经济交流,不同的文明便依附着这些物质,传到各地。第四组:帝国的地方治理任务四:结合地图与材料,思考:为什么这些古代帝国都设立行省管理地方?这些行省在帝国统治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材料八:图1:公元5世纪的波斯帝国总督区(虚线是帝国省界)大流士一世将他的国土分成20个巨大的区,称总督区。很多总督区是足够庞大的,可以自己形成王国了。每个总督区都由一个地方官员统治,这个人被称为总督。总督主要从波斯贵族中选出来……是一个强大的人物……国王也采取一些适当的政策防范总督掌握太多权力。当亚历山大征服帝国时,他允许大多数总督和其他波斯官员保持其权威地位。他通常将管理权给予波斯人,任命马其顿人控制军队和国库。——(美)斯凯尔顿、戴尔著,郭子林译:《亚历山大帝国》,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第99100页。图2:罗马行省分布图高卢城市的罗马化景观包括:高耸的城墙、市中心的广场、议政厅、纪念碑、神庙、剧场、竞技场、浴场;贯穿东西、南北两条交叉的中轴线;纵横交错的街道;居民区沿主要街道分布,手工作坊集中在城市边缘;墓地位于城外的道路两旁等等。西塞罗提到山南高卢人所讲的拉丁语中包含一些高卢词汇,只有当地人才能理解。“猫头鹰”被意大利人称为uluccus,被山北高卢今法国里昂地区的高卢人称为cauannus。——胡玉娟:《罗马化抑或高卢化——高卢罗马化过程中的文化互动现象考察》【教师引导】在上面的材料中,三个帝国的统治者们都无一例外地设置了总督区或行省管理地方,行省的官员都是上层贵族,但却不一定是统治者所属的民族,这是因为上层贵族与统治者的利益一致,他们代表着统治者的意志去管理地方,再者,这些贵族们大都是原来各地的上层,熟悉当地风俗文化,当地人民也更加熟悉、信任他们,因此他们能更有针对性地对地方民众实施管理,使帝国的统治更有效率。由于他们代表统治者的意志,因而势必会宣传统治者所宣扬的意识形态和文化,当这样一种主流文化遇见地方特有的文化时,两者会不可避免地进行碰撞交流、融合与改造、创新,促进了帝国的文明共同体的发展,使其具有了“世界性”的特征。【教师总结】帝国形成、帝国治理与帝国认同学生首先阅读教材,提取重点内容,填写表格;接着分为四组进行交流讨论,完成任务;最后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通过补充教材中没有呈现的地图,利用表格整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分组讨论提供基本的历史框架与思路;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学生利用教师所给的材料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助于学生达到深度学习;通过教师总结,帮助学生构建所学内容的思维逻辑过程,梳理学生的讨论思路,突出教学重难点。(三)文明的交流(10分钟)材料九:文明之间交往的总趋势是不断加强,相互影响也不断扩大。西亚的农耕技术,逐步传到中亚、欧洲和北非一些地区。冶铁技术起源于西亚,从那里扩散到埃及和希腊等地。西亚的神话传入希腊,成为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希腊最初的雕刻艺术,特别是人像雕刻,在很多方面都模仿埃及。——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2页。图1:希腊与埃及人物雕刻图2:希腊制带有东方风格的陶器(人面狮身怪兽图案,狮子形态的来源是东方的,首先出现在赫梯,后来在亚述,青铜时代后期才传到希腊)腓尼基人善于航海与经商,在全盛期曾控制了西地中海的贸易。在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人们进行交流和贸易活动时,腓尼基人发现当时流行的象形文字过于烦琐,需要一种简便、固定的代码用线性排列的方式记录事件和表达思想。公元前1000年左右,腓尼基人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在此体系中,图画般的象形符号被不同形状的简单符号所替代。——张荣:《英语字母追根溯源》图3:楔形文字——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的演变【教师设问】结合教材第12页一、二段的叙述,思考:各文明之间的交流在哪些领域表现出来?为什么字母文字会广泛流行?【预设学生回答】①文明交流在技术、文学、艺术、文字领域表现出来。②因为字母文字具有书写方便的优势。【教师引导】在上一小节的内容中,我们知道在帝国的形成与统治的过程中,都存在着大规模的文明的交流,实际上,文明的交流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始了,它通过战争、殖民、贸易,将不同地区的技术、文学、艺术、文字输送到世界各地,各文明之间取长补短,吸收借鉴优秀文化,最终创造出了融合但具有自身特色的新的文化,正如即使腓尼基民族今天已然不在,但其创造的字母文字经过改造、创新,一直保存了下来,仍然为今天的我们所学习和使用。因此,文明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不断交流的过程,伴随人类发展的始终。材料十:图1:罗马帝国与汉朝交往的主要路线示意图——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2页。人们在那里所遇到的第一批人是赛里斯人,这一民族以他们森林里所产的羊毛而闻名遐迩。他们向树木喷水而冲刷下树叶上的白色绒毛,然后再由他们的妻室来完成纺线和织布这两道工序。由于在遥远的地区有人完成了如此复杂的劳动,罗马的贵妇人们才能够穿上透明的衣衫而出现于大庭广众之中。(老普林尼:《自然史》,公元77年成书)——(法)戈岱司编:《希腊拉丁作家远东古文献辑录》,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0页。图1:花神芙罗拉图2:正在飞翔的女子——创作于公元1世纪,庞贝古城湿壁画,现藏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教师设问】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教材第12页关于汉朝与罗马丝绸之路的叙述,完成教材第13页“问题探究”的任务,思考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影响。【预设学生回答】①汉朝与罗马帝国缺乏官方的直接往来,主要依靠丝绸之路沿途中的安息等国进行商品交换。②丝绸之路的开辟加强了欧亚大陆各地区之间的文明交流,这虽是一条贸易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教师引导】从古代罗马人对东方的描述中,我们得知赛里斯人与中国人在“制作丝绸”这一点上非常相似,因此有许多历史学者们推测,赛里斯国很可能就是古代中国,但却缺乏直接的证据。而古罗马的庞贝古城壁画中的女子,许多是身着丝绸制的、略微透明和轻盈的衣物,在许多历史文献中的记载也都表明,古罗马贵族非常喜爱丝绸,他们以丝绸作为时尚,大加追捧。这些都说明古代罗马帝国与中国很早就依靠丝绸之路建立了贸易关系,虽然并非直接。因此,文明的交流可以通过商业贸易这样一种和平的方式展开,而不是以征服为目的的军事战争。这是顺应和平这一全世界人民共同追求的价值观的方式,与我们国家近年来所倡议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着相通之处。材料十一:图1:巴比伦泥板世界地图——梁二平:《谁在地球的另一边:从古代海图看世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年版,第5页。【教师引导】这是现存第一幅世界地图,也是第一幅海洋地图,成图时间为公元前7世纪左右。在地图中,地图的制作者创造了“中央”的概念,即以巴比伦为世界中心,周边有几个小圆圈,代表着小国或小岛,围绕着巴比伦,这块泥板世界地图表达了巴比伦人或新亚述帝国的世界观:世界是平的,泡在苦水里,中心在巴比伦,其他国家都围绕着这个中心,最外边的世界无法生活,也不可知。图2:希罗多德眼中的世界图景——世界历史百科全书网【教师引导】公元前5世纪,随着希腊人与波斯帝国爆发冲突与战争,他们所知世界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希罗多德记录下了希腊人和异邦人的“丰功伟绩”,他的世界图景无疑要比前人更加广阔、详细。由于他对亚细亚地理的认识丰富了不少,他的世界图景也向东“拉长”了。希罗多德在介绍他的世界图景时将波斯人放在首位,波斯帝国的核心区域(苏萨、波斯波利斯等)占据了人居世界的中央,希腊却被置于这个世界的“边缘”。图3:埃拉托色尼的世界地图——白春晓:《古希腊文明视域下的“世界中心”:一项观念史考察》【教师引导】埃拉托色尼早年曾在雅典受教育,之后他受托勒密三世的邀请,前往亚历山大里亚,成为王子的老师和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的馆长。他利用亚历山大大帝远征之后所带来的信息改进地图,采用经纬线来确定地理位置,建立起了更为科学的数学地理。亚历山大里亚是希腊化时代新的文明中心,也是这张地图的中心。图4: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的中世纪地图——大英图书馆网【教师引导】到了古代晚期,随着基督教取代古代信仰,耶路撒冷作为“上帝之城”被确认为新的世界中心。【教师总结】从上面的地图中,我们了解了古代人眼中的“世界”,他们大都以自己身处的位置作为中心点,其他地方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点排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