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_第1页
2024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_第2页
2024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_第3页
2024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_第4页
2024年浙江省舟山市中考三模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三次学业水平检测语文试题卷温馨提示:1.全卷共8页,15道题,满分120分,含卷面分3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兴。学校开展了“探寻水的奥秘”综合性活动,请你参与其中。一、寻水·发现丰富含义(22分)1.阅读活动前言,为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拼音填写汉字。活动前言浙江,中国古代文明的发xiáng()地之一。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中,万年前浦江上山的一粒稻米,七千年前河姆渡的一个榫卯,五千年前良渚古城的一块玉琮,承载(A.zǎiB.zài)着浙江文化的厚重和智慧。大禹治水的因势利导,浙东学派的义利双行,漫入江南烟雨,凝结成“两浙人文天下冠”的深suì()与豪迈。让我们一起开启这段寻脉之旅……(1)承载()(A.zǎiB.zài)(2)发xiáng()(3)深suì()【答案】①.B②.祥③.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1)承载(chéngzài):承受支撑物体;故选B。(2)发祥(fāxiáng):兴起,发生;(3)深邃(shēnsuì):深远,深奥,深沉。2.同学们搜集了与水有关材料,请补充“水”的资料卡片“水”的资料卡片(1)字典中的“水”诗句及出处加点字读音字义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①。(曹操《观沧海)cānɡ含“氵”的字常与水流、液体有关,含“忄”的常与心理、情感有关。“怆然而涕下”的“涕”也与水有关意思是③。②,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chuànɡ字源探究:从“泽”字的篆体字形判断,从水睪声,其属于造字法中的④,本义光泽,润泽。随着历史发展,词义又不断扩大,具体如下:A.恩泽、恩惠B.汗衣、内衣C.禄位、遗风D.洗濯《诗·秦风·无衣》中“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的“泽”意思为⑤(填选项),原因是⑥(2)诗文中的“水”“水乡泽国”是浙江文化的一张名片,我们所学诗歌中有不少诗句抒写中国各具特色的水。有南朝吴均笔下的“①,②”的凶猛巨浪;有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中“③,④”的清澈流水;有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早春时期“⑤,⑥”的云水相连;还有“⑦,⑧”的⑨(仿照示例填写诗中水的特色)。(3)文人与“水”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浙江钟灵毓秀,才辈迭出。下面任选下面一位文人,可以用“泽”字来评价。人物:郁达夫、鲁迅、龚自珍、张岱等(可以从人物精神魅力、写作风格、突出成就、深远影响等方面着手。)

(1)【字典中的“水”】请补全这一板块中①—⑥处空缺的内容。(2)【诗文中的“水”】请你用古诗文名句将这一板块补充完整。(3)【文人与“水”】下面任选板块中的一位文人,可以用“泽”字来评价。【答案】(1)①山岛竦峙;②念天地之悠悠;③流泪;④形声字;⑤B;⑥这句话意思是“怎能说没有衣裳?我愿和你同穿一件汗衣”,因考虑到前文提及“衣裳”,所以意思是汗衣。(2)①急湍甚箭;②猛浪若奔;③高峰入云;④清流见底;⑤孤山寺北贾亭西;⑥水面初平云脚低;示例:⑦气蒸云梦泽;⑧波撼岳阳城;⑨汹涌波涛。(3)鲁迅之泽,润物无声。他毕其一生,不断对专制社会以及附庸其上的文化礼教的黑暗进行毫不妥协的批评;坚持社会主义的立场,为受到损害、屈辱的弱势群众伸张正义;他爱憎分明,“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冷峻的写作风格,写就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呐喊》《彷徨》对后世也有影响,他的作品奏响时代的最强音,折射出灿烂的光辉。【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赏识。①②空古诗文默写注意“竦峙”“悠”的书写;“怆然而涕下”句意:伤感地涕泪流洒,涕:流泪;根据题目中的“从水睪声”可知,属于造字法中的形声字。形声字由两个文或字复合成体,由表示意义范畴的意符(形旁)和表示声音类别的声符(声旁)组合而成。“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句意: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内衣。泽:内衣,故选B项;【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湍”“蒸”“撼”的书写;诗歌中描绘水的诗句有《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主要描绘水的汹涌澎湃,还有《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主要描绘夜色中水的凄美。【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知识拓展。根据“泽”的本义与延伸意,结合自己熟悉的人物进行作答即可。答案不唯一。示例一:郁达夫之泽,在与承中国人骨气之遗风,在日本生活的10年里,饱受屈辱和歧视,这大大激发了他的爱国情怀,进而成为一个“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爱国文人。郁达夫在日本读书时,遇到一位教日本古文的、说话非常刻薄的老先生,绝大多数学生都对这位老先生恨之入骨。有一次说到中国,他更是肆无忌惮地嘲笑、挖苦。全班50多个学生中,只有郁达夫一人是中国学生。听了老先生对中国的嘲笑挖苦,郁达夫满面通红,眼泪欲滴;其余同学非但没有哄堂大笑,脸上反而流露出对这位老先生的鄙视之情。此后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郁达夫虽然照常上课,但每轮到老先生讲书时,他始终一言不发,对刻薄的老先生进行无声反抗,被同班同学誉为“伟大的沉默”。示例二:鲁迅之泽,在于润物细无声,鲁迅的文学创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作品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思想也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思想上,鲁迅提倡民主、科学、自由、平等,反对封建礼教、迷信和愚昧,主张解放思想,破除陈规陋习。作为教育家,鲁迅曾在北大、北师大等高等学府任教,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文学人才。同时,他还致力于翻译外国文学作品,将世界优秀的文学作品引入中国。总之,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成就和贡献将永远载入史册。示例三:龚自珍之泽,在于关心国家命运。《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例如《己亥杂诗》中第一二三首,“不论盐铁不愁河,独倚东南涕泪多。国赋三升民一斗,屠牛那不胜栽禾。”写出了作者对清朝政府不重视筹划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盐铁生产、税收和水利等问题,一味依赖东南的漕运,对江南人民加重剥削,致使农业生产凋敝,人民困苦不堪,危害国家经济的现实进行了大胆揭露和批评。再如《己亥杂诗》中第八七首,“故人怀海拜将军,侧立南天未蒇勋。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表达诗人对禁烟斗争的关注,对国家命运的关注。示例四:张岱之泽,在于特立独行。和同时代的其他明史作者比较,最显著的特点是文人修史。作为晚明一位“绝代散文家”,其所撰史书,文笔自然优美。更为可贵的是,张岱能始终秉持“事必求真”、“宁阙勿书”的治史原则,在“成王败寇”这一观念深植于正统史家心中的情况下坚持不以成败论英雄,留下了《古今义烈传》等十余种有价值的史学著作,还从历史事实出发,认真总结并揭示了明代灭亡的过程及原因。二、赏水·感受自然人文(15分)学校要摄制组计划利用假期拍摄浙江有名的山水,吸引更多游客来浙感受自然人文。请阅读下列拍摄脚本,完成任务。脚本一取景地富春江介绍人吴均视频取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介绍人资料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或效之,谓为“吴均体”。先是,均表求①撰《齐春秋》。书成奏之,高祖以其书不实,使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数条,竟支离无对,敕付省②焚之,坐免职。寻有敕召见,使撰《通史》,起三皇,讫齐代,均草本纪、世家功已毕,唯列传未就。(《梁书·吴均传》)脚本二取景地新登古城介绍人罗隐③视频取景片水静无尘,青山是四邻。上天如有意,此地着诗人。吟得物俱尽,罚令生世贫。因来寻古迹,只见石为麟。(宋·徐照《题罗隐③故居》)介绍人资料罗隐,余杭人。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然多所讥讽,以故不中第,大为唐宰相郑畋、李蔚所知。隐虽负文称,然貌古而陋。畋女幼有文性,尝览隐诗卷,讽诵不已,畋疑其女有慕才之意。一日,隐至第,郑女垂帘而窥之,自是绝不咏其诗。(《梁书·罗隐传》)脚本三取景地鹳山介绍人黄公望视频取景俯览城郭,屋瓦如鳞,苋浦绕其西,大江环其东南,大隐小隐二山拱峙于北,苍翠若屏障。(节选自茀侯《富春游记》)介绍人资料黄公望,字子久,放浪江湖无所归,爱富春山水之胜,后结庐于富春江北大岭山,历史多年作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展现富春江畔初秋村落、平坡、亭台、渔舟、小桥等景致。(《富阳县志》)【注】①表求:上表请求;②省:有关部门;③罗隐:唐代著名诗人,富阳新登人。3.请根据提示,解释加点词文言词句提示解释寻有敕召见课内迁移法:“未果,寻病终”“以其境过清”①_______________高祖以其书不实②_______________诗名于天下词类活用:名之者谁③_______________以故不中第一词多义:A.等第B.封建官僚住宅C.科举考试等级D。数词前,表次序④____________(填写义项)隐至第⑤____________(填写义项)【赏山水之美】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画线句所展现的富春山景。大隐小隐二山拱峙于北,苍翠若屏障。5.请你三个脚本中选择任一“视频取景”的内容,选择其中写景的语句,为视频配上相应的解说词,展现浙江美好风景。【品人文之美】6.有同学查阅资料,发现罗隐十多次考进士没中,认为其不适合作为浙江名人介绍山水,请结合脚本二和链接材料,说说你的看法。链接材料: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证;三曰书,楷法道美;四曰判,文理优长。(出自《选举志》)【答案】3.①.不久②.因为③.出名,扬名④.C⑤.B4.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苍翠的山峰比作屏障,形象地展现了鹳山的连绵不绝与高耸入云的特点。5.示例:现在您看到的是富春江的美景。富春江的山水以“奇异”著称。此时,风和烟都尽皆消散了,天山一色。低头看,富春江的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即使千丈也可以看见底部,甚至连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都清晰可见。您若来到富春江,便可乘着小舟跟随着水流任意漂荡,尽情感受这别样的景致。6.罗隐不第的原因是其诗多讥讽,其人貌丑陋。因为罗隐是唐代著名诗人,才华出众,“著诗人”、“诗名于天下”为证;罗隐写咏史诗,讽喻现实,刚直不阿,令人敬佩;罗隐作为浙江名人介绍山水,有利于让人了解富阳,学习他的精神品质。【解析】【分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字词。①“未果,寻病终”句意:(寻找桃花源)没有实现,不久(刘子骥)因病去世了。寻:不久。“寻有敕召见”句意:不久,(高祖)又命令召见(吴均)。寻:不久。②“以其境过清”句意:因为小石潭的环境过于凄清。以:因为。“高祖以其书不实”句意:高祖因为吴均的书不符合实际(的缘由)。以:因为。③“名之者谁”句意:命名它的人是谁?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诗名于天下”句意:诗歌在天下闻名。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出名,扬名。④“以故不中第”句意:因为这个缘故没有科举中第。第:科举考试等级。故选C。⑤“隐至第”句意:罗隐来到郑府的宅子。第:封建官僚住宅。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语句赏析。句意:大隐山和小隐山矗立在北边,苍翠的样子像屏障一般。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大隐山和小隐山比作屏障,生动形象地展现了鹳山的高耸与连绵的特点,流露出作者对眼前美景的赞叹之情。【5题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与文言文翻译。作答本题时,需要结合文言文内容的翻译与理解,并且以解说的形式进行表达。示例:现在展现在您面前的是鹳山的美景。俯瞰内城和外城屋顶上的瓦像鱼鳞一般。苋浦江在西边环绕,大江在它的东南环绕,大隐山和小隐山矗立在北边,苍翠的样子像屏障一般。鹳山之美让人铭刻心间,流连忘返。【6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根据原文可知,罗隐所写诗歌多讥讽之意,所以屡试不第。但是他“诗名于天下,尤长于咏史”,可见他才华出众,在他的诗歌中敢于讥讽现实,可见他正直不阿。因此,虽然罗隐没有考取到功名,但他依然适合作为浙江名人来介绍山水。【点睛】参考译文:【脚本一】【视频取景】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介绍人资料】吴均的文体风格清丽,有古风之气,很多人效仿他,称为“吴均体”,开始的时候,吴均想要撰写〈齐书》,撰写完成之后上奏,高祖以他的书不符合史实为由,派遣中书舍人刘之遴诘问了他几条,吴均竟然无言以对,于是下令中书省将书焚烧,并被免职,不久,(高祖)又命令召见(吴均),让他撰写《通史》,从三皇开始,到齐代,吴均起草本纪、世家部分已经完结,只有列传尚未完成。【脚本二】【介绍人资料】罗隐,余杭(今浙江余杭)人。以诗称名于天下,尤其擅长吟咏史事,但其中多所讽刺讥笑,所以屡试不中,但却甚为唐宰相郑畋、李蔚所知晓。罗隐虽然以诗文著名,但相貌却长得古板而丑陋。郑畋的女儿自幼有文学天才,曾经见到过罗隐的诗卷,经常吟咏朗诵,郑畋便觉得女儿有了仰慕才华、以身相许之意。有一天,罗隐来到郑府,郑畋的女儿隔着帘子偷看了他的相貌,从此再也不诵读罗隐的诗了。【脚本三】【视频取景】俯瞰内城和外城屋顶上的瓦像鱼鳞一般。苋浦江在西边环绕,大江在它的东南环绕,大隐山和小隐山矗立在北边,苍翠的样子像屏障一般。【介绍人资料】黄公望,字子久,在江湖无拘无束地生活,没有归属,喜欢富春江山水的美丽景色,后来在富春江北的大岭山建屋隐居,经过多年创作传世名画《富春山居图》,展现了富春江畔初秋的村藩、平坡、亭台、渔舟、小桥等景致。【链接材料】唐代选择人才的原则有四条:第一是身体标准,要求身体相貌丰满伟岸;第二是言谈标准,言语辞令雄辩公正;第三是书写,楷书法式道劲刚美;第四是判状,文辞条理优美通畅。三、思物·挖掘文化内涵(30分)水生万物,万物与人亦有着紧密的联系,请完成下列阅读任务。【材料一】①亭,从高从丁。停也。道路所舍,人停集也。②(1)(象形。战国文字字形,其中“T”象矗立的亭柱。小篆以为从高省,丁声。本义:古代设在路旁的公房,供旅客停宿)③(2)同本义。后指驿亭。④亭,人所安定也。亭有楼。——《说文》⑤汉家因秦十里一亭。亭,留也。——《一切经音义经》⑥亭(凉亭)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源于周代。多建于路旁,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景用。亭一般为开敞性结构,没有围墙,顶部可分为六角、八角、圆形等多种形状。因为造型轻巧,选材不拘,布设灵活而被广泛应用在园林建筑之中。⑦在中国园林中,几乎都离不开亭。在园林中或高处筑亭,既是仰观的重要景点,又可供游人统览全景,在叠山脚前边筑亭,以衬托山势的高耸,临水处筑亭,则取得倒影成趣,林木深处筑亭,半隐半露,即含蓄而又平添情趣。而中国园林建筑的意境,就在于它可以使游览者“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有限的时间空间进入无限的时间空间,从而引发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材料二】亭:观万景得大全舒燏①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秦汉时期大约十里设一亭,这也是“十里长亭”说法的由来。然而,今天说起“长亭”,中国人多半不会产生沿亭缉盗的联想,反而充满“多情自古伤离别”的愁绪。古人对于离别,最经典且浪漫的表达有两种:一是阳关折柳,一是长亭送别。只不过天下之大,阳关只有一处,长亭却处处可见,以亭寄托离情、乡思、旅愁也更加普遍。②从管理治安奸盗的肃杀衙门,到充满离愁别绪的意境象征,“十里长亭”的这一段演变之路,究竟是怎样走过的?③汉代的亭不仅数量多,种类也多——在街道边为“街亭”;在城门旁为“门亭”;在城厢内为“都亭”;在村舍外为“乡亭”……这些都是担负防御、缉盗责任的公所,职能类似今天的治安岗亭。此外还有“五里一邮”的邮亭。④汉朝人出行,长途漫漫。十里长亭、五里邮亭的存在,本是出于治安警备和邮驿传递的需要,是一个方便缉捕官员、传信差役更换马匹、补给粮草的地方,为行旅止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正是因此,亭渐渐具备了驿馆的特性,成为一处“暂停”之所,让旅途中的人们有了一个迎来送往、驻足暂歇的地方。所以,到了东汉末年,应劭于《风俗通义》里注解道:“亭,留也。盖行旅宿会之所馆。”刘熙在《释名》中则说:“亭,停也。亦人所停集也。”⑤亭,这个原本负责“民所安定”的建筑,至此已基本完成了功能的转变。“十里长亭”的无限诗意,也随着一代代行旅之人的脚步,在山河大地间,徐徐展开。⑥中国戏剧史、文学史上极为著名的一幕场景是《西厢记》的“长亭送别”。在古人的诗词文章里,“长亭分别”的基调,无一不是悲伤惆怅的,如唐代诗人王勃的“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李白的“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长亭,用远去的路程,“拉长”了世人的离情,放大了愁绪,让人心有戚戚。⑦“长亭送别”的基调就是一种含蓄的悲情,它是独属于中国人的离别的浪漫。⑧亭是传统古建中最为开敞的一类,几根柱子便撑起整座建筑,可以玲珑得不能再玲珑。这样的设计,最初可能有节省建筑材料的考量,但更重要的在于实现“观望”的目的,可能是瞭望敌情、消防等,也可以是观览周围的风景。⑨事以开敞的空间特征,为人提供了面向自然的开阔视野。东晋王羲之在著名的《兰亭集序》中即这样表达:“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聘怀……”在亭中远眺,可以使人放开胸怀,观察宇宙万物,享受视听的娱乐。而宋代文豪苏轼为《涵虚亭》赋诗,则阐述得更加深刻:“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⑩亭,营造了“虚空”之感,而中国古典的哲学精神里,有特别讲究“虚静”,老子曰:“虚静极,守静笃。”坐观于“空”亭当中,正可与人内心的虚静状态相对应。唐代诗人刘禹锡咏亭“故令无四壁,晴夜月光来”。亭,为观览而摒弃四壁,为遮挡风雨而设顶,哪怕身处山崖险石上,也使人有安然之感……亭一边为人们提供庇护的场所,边满足着人与自然亲近的追求。⑪魏晋南北朝以降,亭受到越来越多的文人士大夫的观照,加入了“畅耳目,达神气”的文化感,也成为越来越美的建筑。⑫唐代的亭子,又有“胜屋”的美称,既因为许多亭子都身处胜境,也因为亭子被打造得越来越婀娜多姿——形式上突破了常见的四角方形,四角、六角、八角和国亭出现了,这从敦煌的唐代壁画、存世的亭阁式塔中可见。人们还创造出暑天于屋檐放水、下注如落雨,使亭内温度降低的“白雨亭”;可进行曲水流觞游戏的“流杯亭”等。⑬或许正是对亭的美好意境的喜爱,增添了人们修造“美”亭的渴望,以至于亭成了山水间最美的“休止符”——有风景的地方就有亭,因为要停下来看风景,也要在风景里看见亭。⑭亭与自然的紧密关系,注定它不会仅仅停留在大山大水之间。大约从南朝开始,亭被移入山石湖塘、竹木花草的园林中,在遮阳避雨、休栖游赏的实用功能外,增添了隔景造景的效果和托物言志的情怀。(选自《中华遗产》杂志,有删改)7.根据文章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秦朝的“亭”是驿馆,为行旅止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B.“长亭送别”的“长亭”是亭名,常与离愁别绪联在一起。C.由于越来越多文人士大夫的观照,亭成为越来越美的建筑。D.魏晋南北朝时,亭才开始作为园林建筑,在园林中出现。8.湖心亭位于中国杭州西湖上,是中国十大名亭之一,也被列为清代西湖十八景之一,吸引着无数游客争相来访。联系文章内容与右图,推测其受游客喜爱的原因,概括出两点。9.班级开展“探秘亭之韵”主题活动。请从下面主题中任选一个,结合材料内容,阐述所选活动主题开展的意义。班级活动主题:①亭,心灵相契的精神载体②亭,匠心艺术与诗意生活的结合(提示:可从亭的外形、亭的文化内涵、亭与自然、亭与文人等角度进行思考作答)我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7.C8.①湖心亭整体造型优美玲珑、婀娜多姿。②湖心亭造型与周围山水契合,和谐共生。③湖心亭开放式的造型使人在亭中可以与自然、天地联结④感受蕴于其中的遗世独立、卓然不群的高雅情趣/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随波逐流的品质/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9.①.示例1:主题1可行。亭坐落于自然与园林之中,其婀娜的外形、与自然和园林浑然一体,亭子不仅是物理空间中的一处建筑,更成为古人表情达意之所。人在亭中远眺山水,与自然和心灵对话,体察宇宙万物。通过主题活动,我们能够深入感受亭子的文化内涵,理解它如何成为古人寄托情感、表达思想的场所。②.示例2:主题2可行。亭子以其独特的外形和构造展现了匠人们的精湛技艺,同时亭敞开和虚空的特质,给人们提供远眺、观察宇宙万物的空间,成为文人表情达意、诗意生活的精神载体。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活动,我们不仅能够深入体验匠心艺术与自然之美的和谐统一,更能深切品味到文人墨客们对诗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解析】【分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和辨析。A.结合【材料二】第④段“汉朝人出行,长途漫漫。十里长亭、五里邮亭的存在,本是出于治安警备和邮驿传递的需要,是一个方便缉捕官员、传信差役更换马匹、补给粮草的地方,为行旅止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正是因此,亭渐渐具备了驿馆的特性,成为一处‘暂停’之所,让旅途中的人们有了一个迎来送往、驻足暂歇的地方。”可知,直到汉代“亭”才渐渐具备了驿馆的特性;B.结合【材料二】第①段“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秦汉时期大约十里设一亭,这也是‘十里长亭’说法的由来”可知,“长亭”并非是亭名;D.结合【材料二】第⑭段“亭与自然的紧密关系,注定它不会仅仅停留在大山大水之间。大约从南朝开始,亭被移入山石湖塘、竹木花草的园林中”可知,“魏晋南北朝时,亭才开始作为园林建筑,在园林中出现”说法绝对;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拓展与运用。结合【材料一】第⑥段“因为造型轻巧,选材不拘,布设灵活而被广泛应用在园林建筑之中。”【材料二】第⑧段“几根柱子便撑起整座建筑,可以玲珑得不能再玲珑。”可知湖心亭因整体造型优美玲珑、婀娜多姿,深受喜爱;结合【材料一】第⑦段“在园林中或高处筑亭,既是仰观的重要景点,又可供游人统览全景,在叠山脚前边筑亭,以衬托山势的高耸,临水处筑亭,则取得倒影成趣,林木深处筑亭,半隐半露,即含蓄而又平添情趣。”【材料二】第⑬段“有风景的地方就有亭,因为要停下来看风景,也要在风景里看见亭。”可知湖心亭与周围山水之景相互呼应,相互契合,有和谐共生之美,因此深受喜爱;结合【材料二】第⑧段“但更重要的在于实现‘观望’的目的,可能是瞭望敌情、消防等,也可以是观览周围的风景。”,第⑨段“事以开敞的空间特征,为人提供了面向自然的开阔视野……在亭中远眺,可以使人放开胸怀,观察宇宙万物,享受视听的娱乐”可知,湖心亭开放式的造型使得人们可以在亭中眺望四周之景,面向自然,观察宇宙万物;结合【材料一】第⑦段“而中国园林建筑的意境,就在于它可以使游览者‘胸罗宇宙,思接千古’,从有限的时间空间进入无限的时间空间,从而引发带有哲理性的人生感、历史感。”【材料二】第⑩段“坐观于‘空’亭当中,正可与人内心的虚静状态相对应……哪怕身处山崖险石上,也使人有安然之感……”第⑪段“亭受到越来越多的文人士大夫的观照,加入了‘畅耳目,达神气’的文化感”可知深处亭中,使人生发出遗世独立、远离世俗、孤芳自赏的情怀,寄托人生渺茫的慨叹。【9题详解】本题考查拓展阅读能力。主题A:结合【材料二】第⑨段“亭以开敞的空间特征,为人提供了面向自然的开阔视野”,第⑭段“亭与自然的紧密关系,注定它不会仅仅停留在大山大水之间。大约从南朝开始,亭被移入山石湖塘、竹木花草的园林中”可知,亭坐落于自然与园林之中,其婀娜的外形、与自然和园林浑然一体,结合【材料二】第⑭段“在遮阳避雨、休栖游赏的实用功能外,增添了隔景造景的效果和托物言志的情怀”可知,亭子不仅是物理空间中的一处建筑,更成为古人表情达意之所。人在亭中远眺山水,与自然和心灵对话,体察宇宙万物。通过主题研学活动,我们能够深入感受亭子的文化内涵,理解它如何成为古人寄托情感、表达思想的场所;主题B:结合【材料一】第⑥段“亭一般为开敞性结构,没有围墙,顶部可分为六角、八角、圆形等多种形状。因为造型轻巧,选材不拘,布设灵活而被广泛应用在园林建筑之中。”【材料二】第⑫段“形式上突破了常见的四角方形,四角、六角、八角和国亭出现了……人们还创造出暑天于屋檐放水、下注如落雨,使亭内温度降低的‘白雨亭’;可进行曲水流觞游戏的‘流杯亭’等。”可见亭子以其独特的外形和构造展现了匠人们的精湛技艺。结合【材料二】第⑧段“但更重要的在于实现‘观望’的目的,可能是瞭望敌情、消防等,也可以是观览周围的风景。”,第⑨段“事以开敞的空间特征,为人提供了面向自然的开阔视野。东晋王羲之在著名的《兰亭集序》中即这样表达……而宋代文豪苏轼为《涵虚亭》赋诗……在亭中远眺,可以使人放开胸怀,观察宇宙万物,享受视听的娱乐”可知,亭敞开和虚空的特质,给人们提供远眺、观察宇宙万物的空间,成为文人表情达意、诗意生活的精神载体。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活动,我们不仅能够深入体验匠心艺术与自然之美的和谐统一,更能深切品味到文人墨客们对诗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画梅小记(梁实秋)①一张素纸,由我笔墨驰骤,我感到了“自由”。②余北人,从没有见过梅树,所谓“暗香疏影”“水边篱落”,全是些想象中的境界。过年前后,亲朋馈赠,常有四盆红梅,或是腊梅之类,移植在瓷盆里面,放在客厅里作为陈设,看它瘦曲似铁,又如鹭立空汀,冻萼数点,散缀其间,颇饶风趣。但是花谢之后便无可观,自己不善调护,弃置一年之后,即使幸而不死,也甚少生机,偶尔于近根处抽出一两枝气条,生出三五朵细僵的花苞,反觉败兴。所以对梅花并无多少好感。③后来我读了龚定庵的《病梅馆记》①,乃大为感动。这篇古文使我了解什么叫作“自然之关”,什么叫作“自由”。我后来之所以对于“自由”发生强烈的爱慕,对于束缚“自由”的力量怀着甚深的憎恨,大半是受了此文之赐。但是附带着我对于梅花感到兴趣了。盆梅不足以餍②我之望,病梅更是令人难过,我憧憬着的乃是瘐岭邓尉。我想看看“江边一树垂垂发”是什么样子。④我遨游江南、巴楚之后,有机会看见了梅兄的本色,有带藓苔的丑干老枝,有繁花如簇的香雪海,有的红如口脂,有的白若傅粉,有的是瘦骨稜增地斜欹着,有的是杈枒盘空如晴雪塞门,形形色色,各极其妍。但其最足令人妙赏处,乃在一“冷”字。凌厉风霜,不与百花争艳,自有一种孤高幽独的气息。⑤我不善画,但如《芥之园》之类童时亦曾披阅,“攒三”“聚四”之类亦曾依样葫芦。羁旅无聊,寒窗呵冻,辄为梅兄写真。水墨勾勒,不假丹青,只图抒写胸中逸气,根本谈不到工拙。金冬心《画梅题记》有云:四月浴佛日清斋毕,在无忧林中,画此遣兴,胜与猫儿、狗子盘桓也。⑥“心出家庵僧”,实在朴直得可爱。我每次乘兴画梅,亦正做如此想耳。有一回,我效陆凯、范晔故事画了一枝梅,题上“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之句寄赠友好。复信云:“如此梅花,吾家之犬,亦优为之!”是终不免与猫儿狗子为伍,为之大笑。⑦一张素纸,由我笔墨驰骤,我感到了“自由”。怎样把枝子画得扶疏掩映,怎样把疏密浓淡画得错落有致,怎样把花朵勾得向背得宜,当然是大费周章,但是在这过程中我意识到了“创造”的酸辛。有人说,画梅花要把那一股芬芳都要画出来才算是尽了画梅的能事,这种说法可就不免玄虚了。华山一泉画墨梅题云:一枝常占百花先,信手挥来淡更妍。独有清香描不到,几回探在玉堂前。⑧要想描出梅花的清香,我觉得实在太难了。我只求能写出梅花的孤高,不要臃肿,不要俗艳,就算是不唐突梅花了。⑨时在严冬,大风凛冽,遥想江南梅树,不知春花也未?选自《益世报·星期小品》第二十二期,有改动【注】①龚自珍借文人画士“梅以由为美,直则无姿;以歌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而“道其生气,以求重价”(《病梅馆记》),不爱自然健康的梅,而以病梅为美,以致使梅花受到摧残,映射统治阶级禁锢思想、推残人才的丑恶行径;②餍:满足。10.循其迹·根据文章内容请你概括梁实秋与梅花缘分轨迹图,请填写完整。11.感其意·梁实秋所憧憬的“瘐岭邓尉”,他所向往的“江边一树垂垂发”之景是何光景?它到底是怎样的梅花?结合全文内容回答。12.悟其人·梁实秋画梅赠友,结合好友的答复和梁实秋的反应,请你谈一谈梁实秋是一个怎样的人?13.述其韵·插花艺术馆准备制作一件插花作品,展示给来访宾客,请你结合材料和示例,选择一种花作为主要材料并简述选择理由。选项:A秋菊B.莲花C.芙蓉材料:中国插花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先秦、汉、魏、六朝、隋唐五代,宋元、明代、清代直至当代。中式插花崇尚自然,讲究优美的线条和自然的姿态,其构图布局高低错落,俯仰呼应,疏密聚散,作品清雅流畅。按植物生长的自然形态,有直立,倾斜和下垂等不同的插花形式。极具自然之真——依花草树木之自然生态,掌握季节之变化,又兼具人文之善——经济效用、敦睦人伦、花卉德性。示例:我会选择兰花作为主材料。兰花虽长在偏僻之地,立于寒风之中,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的气质。“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独具淡雅高洁之气,倘若你也向往蕙芷之美,不妨与先贤同频共振,感悟兰花不畏霜雪欺凌,坚忍不拔的刚毅气质,以此自勉。我选择()花,理由如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0.①读《病梅馆记》②画梅赠好友③大为感动11.作者认为盆中的梅花,尤其是那些被人为摧残的“病梅”,无法满足他的审美和期望。他憧憬的梅花,是能自由生长在如江边等自然环境中的;是形形色色、各极其妍、“一树垂垂发”健康茂盛的;是凌厉风霜,不与百花争艳,自有一种孤高幽独的气息。12.梁实秋并不善画,却效仿古人“聊赠一枝春”寄赠友好,与友相处亲切有趣,可见他在生活中是一个有雅趣的人;面对朋友“吾家之犬,亦优为之”的打趣,报之以大笑,既是笑自己的画艺不精,也是对自己本不愿与猫狗盘桓却恰与朋友拿猫狗相较作之巧合的会心一笑,可见他是个坦然豁达的人;他画画并不讲求技艺只为抒发逸气,赏梅也崇尚健康、自由之美,可见他是个不愿被束缚,崇尚并追求自由、简约的艺术和人生境界。13.①.示例:我会选择兰花作为主材料。②.兰花虽长在偏僻之地,立于寒风之中,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的气质。“芷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兰花独具淡雅高洁之气,倘若你也向往蕙芷之美,不妨与先贤同频共振,感悟兰花不畏霜雪欺凌,坚忍不拔的刚毅气质,以此自勉。【解析】【分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题目要求概括梁实秋与梅花缘分的轨迹图。根据第③段“后来我读了龚定庵的《病梅馆记》乃大为感动”“但是附带着我对于梅花感到兴趣了”可知,在“嫌梅花败兴”和“识梅兄本色”中间,梁实秋读了《病梅馆记》,感到大为感动,因此,①处应填写“读了《病梅馆记》”③处填写“大为感动”;根据题目以及第⑦段“一张素纸,由我笔墨驰骤,我感到了‘自由’。怎样把枝子画得扶疏掩映,怎样把疏密浓淡画得错落有致,怎样把花朵勾得向背得宜,当然是大费周章,但是在这过程中我意识到了‘创造’的酸辛”可知,“我”感到的自由的原因是画梅,根据第⑥“有一回,我效陆凯、范晔故事画了一枝梅,题上‘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之句寄赠友好”可知,画梅的目的是赠送好友,因此,②处应填写“画梅赠好友”【11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第③段“盆梅不足以餍我之望,病梅更是令人难过,我憧憬着乃是瘐岭邓尉。我想看看‘江边一树垂垂发’是什么样子”可知,作者向往的梅花不是生长在盆中的,受到局限的盆梅,根据第④段作者见到了梅花本色,找到了他向往的梅花,是生长在大自然中,是“形形色色,各极其妍”,是“凌厉风霜,不与百花争艳,自有一种孤高幽独的气息”的,在冷风中傲然绽放的梅花。【12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文章第②段描写了梁实秋将朋友送的四盆梅花分别摆放在客厅,用来装饰,可见其志趣高雅,生活颇有品味;根据第③“我后来之所以对于‘自由’发生强烈的爱慕,对于束缚‘自由’的力量怀着甚深的憎恨,大半是受了此文之赐。但是附带着我对于梅花感到兴趣了”以及第④段中真正到大自然中去欣赏梅花,可见,梁实秋是一个向往自由,崇尚自由,喜爱自然之美的人;根据第⑤段写梁实秋不擅长作画,但是他却给朋友画了一只梅花,在得到朋友的评价后,“为之大笑”既是笑自己的画艺不精,也是对自己本不愿与猫狗盘桓却恰与朋友拿猫狗相较作之巧合的会心一笑,可见他是个坦然豁达的人;根据第⑧段“要想描出梅花的清香,我觉得实在太难了。我只求能写出梅花的孤高,不要臃肿,不要俗艳,就算是不唐突梅花了”,梁实秋画梅,尊重梅花,画梅也是在画人,可见其境界高远。【13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拓展。根据示例,可以谈论所选之花的外在特点,以及被赋予的内在品质。先表明观点,再陈述理由。示例一:我选择秋菊,理由如下:秋菊,作为菊花的一种,不仅以其美丽的外观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著称,更因其内在的品质和精神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秋菊象征着高洁、坚贞、忠诚和正直,它常常被用来表达对高尚品德和高尚情感的赞美。秋菊的坚韧和高洁品质,启发人们追求更高尚的精神境界,培养正直的品格。示例二:我选择莲花,理由如下:莲花,又称荷花,是荷花众多称呼中的一个。莲花在许多宗教和哲学体系中被视为纯洁和清净的象征。因为莲花生长在污泥浊水中,但花瓣却洁白如玉,这象征着在污浊的环境中能保持纯洁和高尚的心灵。莲花的花蕊展开时,如同一个小世界,内里有许多细小的花蕊。这个细节象征着人们内心深处的潜能,而花开则意味着启蒙与智慧的到来。莲花在佛教中特别重要,被视为佛教的象征之一,象征着启悟与涅槃。莲花的生长过程也是一种生命力和坚韧的象征。它从泥中生长,通过冲破水面而绽放出美丽的花朵,展示了生命的力量和顽强的生命意志。正因如此,莲花也常被用来表达对生命的敬仰和崇高。示例三:我选择芙蓉,理由如下:芙蓉花,又称荷花、莲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它不仅是一种美丽的花卉,更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代表着高雅、清雅、高洁、高尚的品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芙蓉花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首先,芙蓉花是中国文化中的象征之一,代表着高雅、清雅、高洁、高尚的品质。其次,芙蓉花也是中国文化中的美丽象征,代表着美好、优美、高贵的品质。此外,芙蓉花还是中国文化中的吉祥物之一,代表着吉祥、幸福、美满的寓意。14.通过以上阅读活动,我们发现阅读是最亲近的走进,但阅读还需策略,请你完成相关任务。阅读策略阅读材料阅读任务关注人物或事物《儒林外史》《骆驼祥子》(1)结合名著主要人物和典型事物,任选其一,阐述该书书名的内涵。关注写法和背景我至今还确凿记得,在故乡时候,和“下等人”一同,常常这样高兴地正视过这鬼而人,理而情,可怖而可爱的无常,而且欣赏他脸上的哭或笑,口头的硬语与谐谈……——《朝花夕拾·无常》【创作背景】鲁迅在北京担任大学讲师期间,因支持学生运动而受到当时所谓“正人君子”的流言攻击和排挤。1926年,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三·一八”惨案。作者鲁迅写下《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2)《朝花夕拾》中常有作者视角的转变,结合作品内容及其创作背景,分析该名著的写法特色。【答案】(1)《儒林外史》主要描写对象为儒林文士,如《范进中举》中多年未中的儒士范进中举了,因欣喜而疯了,“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并一路替他扯平”这一细节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这与中举前屠户对范进的态度截然不同。此前胡屠户用“现世宝穷鬼”“滥忠厚没用的人”,“癞虾蟆想吃天鹅肉”这样的粗鄙之语来羞辱他。中举后作者夸张了屠户扯衣的次数,几十回的描写既显得滑稽可笑,又加深了讽刺的力度。取名为《儒林外史》有对科举制度及儒林人士的严峻批判和辛辣讽刺,有对理想社会和道德楷模的热切渴求。《骆驼祥子》祥子在逃兵役的时候偶然得到了几匹骆驼,很是兴奋,夜里驻店,睡梦中大叫“骆驼”,被人听见,由此他的名字里带上了个“骆驼”。祥子是旧社会最底层的劳动人民,却憨厚、勤劳、踏实肯干,为了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人力车连命都可以豁出去。祥子于黑暗的旧社会正相当于骆驼于无垠的沙漠,是坚韧不拔的精神所在,因此书名为《骆驼祥子》。(2)《朝花夕拾》的《无常》中作者回忆小时候看无常觉得他可怖而可爱;而长大后再看无常,觉得这样的无常象征着独立思考的自由精神,代表着即使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仍有勇于反抗的灵魂。北洋军阀政府的残暴统治,压迫着学生的正义行动,当时所谓的“正人君子”又对学生运动施以恶意攻讦。鲁迅将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相结合,细致刻画无常形象,呈现了他对自由与公正的深切渴望与追求。【解析】【详解】(1)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及书名内涵《儒林外史》是一部以辛辣的笔触对社会现状和儒士命运进行批判揭露的讽刺小说。小说形象地刻画了在科举制度下,知识阶层精神道德和文化教育腐朽糜烂的现状。它透过人生百态揭示了士人功名利禄的观念、官僚制度、人伦关系和整个社会风气。作者从揭露科举制度以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士人丑恶的灵魂入手,进而讽刺了封建官吏的昏聩无能、地主豪绅的贪吝刻薄、附庸风雅的名士的虚伪卑劣,以及整个封建礼教制度的腐朽和人民灵魂的扭曲。吴敬梓的讽刺显然给了封建社会有力的一击,宣泄了大多数心有同感的读书人对人性卑劣、社会黑暗的控诉。如《周进中举》周进原本是个教书先生,对科举考试极为热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却连个秀才都没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来到省城开科取士的考场贡院,触景生情,伤心欲绝,竟一头撞到号板上,晕了过去。醒来以后,他满心悲怆无法排解,索性嚎啕大哭,满地打滚。这一幕被几个商人见到了,他们出于怜悯,凑钱帮这个可怜的老头儿捐了个监生。周进欣喜不已,向他们叩头谢恩。后来,借着监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举人,接着又中了进士,到广东为官。

《骆驼祥子》是由老舍先生写的一部小说,它的主人公叫作祥子,是一位人力车夫,而在祥子前面加上骆驼,一种沙漠中负载货物的动物,所以,像骆驼一样负载重物的人叫作骆驼祥子,便是这部作品的书名。对于包含的人物便是主人公祥子。整部书主要讲述了祥子这个人在北平奋斗到堕落的过程。由此,便是小说题目所包含的一层含义。再是,骆驼是关于祥子失去洋车,带回了三匹骆驼的事。我们从骆驼被卖掉的经历中,可以看出骆驼的命运和人物在旧中国社会中的命运一样,无法由自己主宰,甚至是贫穷憨厚的老实人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一样。小说题目以骆驼作为书名的前缀,是突出祥子的人物的形象就像骆驼的品格一样,具有憨厚、任劳任怨的朴实特点。从他租车、拉车、买车到失车的几次经历,我们不难看出作者刻画人物形象是广大劳苦大众的代表。由此,我们可以从小说题目的含义中看出隐藏在故事中的内涵,是一部反映旧社会现实题材的作品,它无不讲述了旧社会劳苦大众的辛酸与汗水。以此,让人看到中国旧社会的黑暗。(2)本题考查名著写法特色分析。鲁迅的《朝花夕拾在创作中,作者选取了多元立体交叉的视角,使《朝花夕拾》中的作品,大都采用历史视角与现实视角交叉、幼儿和少年视角与成年视角的融会、民俗表现与学术思考的视角交织的明显的特点。示例: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油蛉在这里底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这里的描写从少年的视角投射出去,写出了一个充满了生机活力的百草园,读来使人充分感受到百草园的魅力,产生无限的向往!可以说,正是由于鲁迅先生采用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法,才使这些作品充满了历久不衰的阅读的魅力,而成为具有经典性意义的散文名篇。四、写水·走进诗意生活(50分)15.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生活是水,但如果只是水却称不上诗意。水受热而产生水汽,水汽在阳光的照耀下幻化作七色彩虹,这美丽的虹才是诗。根据以上材料,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经历,也可以写成一篇议论性的文章。要求:①角度自定,标题自拟。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套作、抄袭,不能出现可透露考生信息的人名、地名、校名等。【答案】例文:煮出的诗意梁衡在《把栏杆拍遍》中如此评价辛词:“真正的诗歌,只有在政治之风的荡涤下,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成为传唱千古的不朽之作。的确,回顾辛弃疾的一生,词人正是在生活的历炼中,磨尖了笔锋,作下荡气回肠的诗篇。初次北伐的意气风发,百经调度的不解和郁闷,“壮志难酬鬓如霜”的悲愤凄老,把一个“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磨炼成“把栏杆拍遍”诗情大作的词家。词人的视野,词人的境界,在生活之水的煮沸中,“更上层楼。如今,诗意的生活成为物质富贵的我们的追求。舞文弄墨,吟诵阳光白雪,我们做作地想在生活的淡水之中,品出诗意。可这样的诗意没有体验生活之火的煮沸,显得空白而浮华诚如托尔斯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