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区域货币一体化_第1页
第十二章-区域货币一体化_第2页
第十二章-区域货币一体化_第3页
第十二章-区域货币一体化_第4页
第十二章-区域货币一体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区域货币一体化

第一节

货币一体化与货币区概述第二节

最适货币区理论概述第三节

最适货币区理论的实践

——欧洲货币一体化第四节

欧元的影响与展望

本章重点:区域货币一体化的三种类型最适货币区的确定标准欧洲货币体系欧元的诞生及面临的挑战第一节

货币一体化与货币区概述货币一体化的含义

货币一体化:全球一体化(远景)区域一体化(已有实践)所谓区域货币一体化是指一定区域内的有关国家和地区在货币金融领域中实行协调与合作,形成一个统一体,并最终实现一个统一的货币体系。

根据区域内各国货币合作的程度,可将区域货币一体化分为三个层次:

——区域货币合作

——区域性货币联盟

——通货区(货币区)区域货币合作:是指有关国家和地区在货币问题上实行的协商、协调乃至共同行动。它在合作形式、时间和内容等方面都有较大的选择余地。往往都是相对暂时的、局部的和松散的货币合作。

区域性货币联盟:这是区域货币合作形式的深入发展,是指通过法律文件或共同遵守的国际协议,就货币金融的某些重大问题进行的合作。

通货区(货币区)

:是区域货币一体化的高级表现形式。5个特征:----成员国货币之间的名义比价相互固定;----具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货币作为各国货币汇率的共同基础;----主导货币与成员国货币相互之间可以充分地自由兑换;----存在一个协调和管理机构;----成员国的货币政策主权往往受到削弱。区域货币一体化的最高形式:

----通货区内实行单一货币区域货币一体化在欧洲得到实践,其理论依据是最适货币区理论。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定义,最适货币区是这样一种区域:在此区域内,“一般的支付手段或是一种单一的共同货币,或是几种货币,这几种货币之间具有无限可兑换性,其汇率在进行经常交易和资本交易时互相盯住,保持不变;但是区域内国家与区域以外的国家之间的汇率保持浮动。”最适货币区:就是指这样一种区域,区域内各种货币实行固定汇率或采用共同货币,而对区域外的货币则实行浮动汇率。

第二节

最适度货币区理论概述一、最适度货币区理论的产生背景最早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西方经济学界关于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争论。二、最适度货币区的判断标准

单一指标法:以经济状况符合某一指标作为建立最适度货币区的标准;综合分析法:对加入通货区的收益、成本进行综合分析。单一指标法:(一)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性(要素市场一体化)(二)经济高度开放(商品市场一体化)(三)产品多样性(四)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五)政策一体化(六)通货膨胀率的相似性1961年蒙代尔主张用生产要素的高度流动性作为确定最适度货币区的标准。蒙代尔认为,需求转移是引起一国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

A区域

B区域需求转移引起B贸易逆差和失业以及A贸易顺差和膨胀。(1)A、B是有各自货币的两国家,则汇率变动解决不平衡;(2)A、B是一个有共同货币的或者是实行固定汇率的货币区内的两个国家,则靠要素流动解决不平衡。1963年麦金农提出以经济的高度开放性作为最适度货币区的标准。麦金农将社会总产品区分为可贸易商品和不可贸易商品。他认为,经济开放性与可贸易商品在社会总产品中的比重成正相关关系,该比重越高,经济越开放。麦金农认为浮动汇率对于相对封闭的经济是有效率的,而对于开放经济来说效率比较低。所以,对于相互间贸易往来比较密切的开放国家,应该组成一个相对封闭的共同货币区,区内实行固定汇率。1969年,彼得·凯南提出以产品多样性作为确定最适度货币区的标准。他认为,产品多样化程度高的国家可以容忍固定汇率的后果,而产品多样化程度低的国家则不能,它们适宜采用汇率灵活安排的独立(最适度)货币区。因为,高程度生产多样化的国家,出口也是多样化的。在固定汇率下,某一种出口品在整个出口中所占比重不大,其国外需求的下降不会对国内就业产生太大影响;相反,对产品多样化程度越低的国家,由于出口产品的多样化程度也较低,若外国对其出口品需求下降,则必须对汇率进行较大幅度的变动,才能维持原有的就业水平。

与蒙代尔一样,凯南的建议也是以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是宏观经济的需求波动这一假设为基础的。蒙代尔从固定汇率制度需要什么条件来实现均衡来考虑的;凯南从不同经济特征对固定汇率制度的承受能力来考虑的;麦金农则是从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影响来分析的。詹姆斯·伊格拉姆(JamesIngram)于1973年提出以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作为最适度货币区标准的理论。1970年,爱德华·托尔(EdwardTower)和托导斯·威莱特(ThomasWillet)提出应以政策一体化作为确定最适度货币区的标准。

1970年和1971年,G·哈伯勒(G.Harberler)和J·M·弗莱明(J.M.F1emming)提出以通货膨胀率的相似性作为确定最适度货币区的标准。金融市场高度一体化、政策一体化、通货膨胀率的相似性这三个判断标准都是从如何维护汇率稳定的要求来考虑的。综合分析法:加入通货区的最主要收益:简化经济结算,并给人们提供一个较浮动汇率条件下更易预测的决策基础。加入通货区的成本:一国加入通货区就意味着放弃了运用汇率工具和货币政策实现产出目标和就业稳定的权力。当该国面临来自外部的需求冲击时,无法通过汇率工具和货币政策来实现产出目标和就业稳定。这种由固定汇率安排所引起的经济稳定性损失,就是加入通货区的成本。在该国面临来自外部的需求冲击时,固定汇率使该国货币政策无法及时调整以影响该国国内产出,除非通货区内其它国家也面临同样外部冲击,使该国货币和通货区其他国家货币同时对于区外货币联合浮动,否则,必然会引起该国就业和产出的不稳定。这种由固定汇率安排所引起的经济稳定性损失,就是加入通货区的成本。三、加入通货区的决策:成本—收益分析

加入通货区成本和收益

θ1

经济一体化程度GGO图11-3是否加入通货区的决策LL

第三节最适度货币区理论的实践

——欧洲货币一体化一、欧洲货币一体化的进程第一阶段(1950年—l971年):跛行货币区第二阶段(1972年—1978年):联合浮动

1970年10月,“魏尔纳报告”第三阶段(1979年—1998年):欧洲货币体系第四阶段(1999年开始):欧洲单一货币(“德洛尔报告”“马约”)

跛行货币区:

1950年欧洲支付同盟成立,标志着欧洲货币一体化的开始。

1950年—l971年这一阶段的标志性体系为英镑区,区内成员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是英镑,各国的货币也盯住英镑,由于英镑本身是盯住美元的,因而该时期的汇率制度是跛行的。基本属于区域货币合作,体现为合作较为松散,具有暂时性、局部区域性的特点。联合浮动:

联合浮动意味着成员国对内与其他成员国保持可调整的盯住汇率,并规定汇率的波动幅度,对外则实行集体浮动汇率。由于欧共体对内规定的汇率波动幅度1.125%小于史密森协议规定的2.25%,所以又被称为蛇形浮动汇率。

属于区域货币同盟。欧洲货币体系以及欧洲单一货币属于通货区阶段二、欧洲货币体系(EMS)

(一)

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欧洲货币体系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1.创设欧洲货币单位(ECU)2.确定稳定汇率机制——平价网体系3.建立欧洲货币基金(二)对欧洲货币体系的评价积极作用:

1、促进了欧洲共同体经济与货币联盟的建设,推动了欧洲国家政治联合的发展。

2、稳定了欧共体国家货币的汇率,促进了各国经济和贸易的发展。

3、加强了欧共体国家货币的作用,打击了美元的霸权地位。

4、发展了区域性的货币体系,推动了全球性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进程。面临的挑战:

1、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的稳定性

2、欧共体成员国之间在内外均衡问题上的协调能力三、欧洲单一货币——欧元欧元启动的实质:——欧洲政治联盟的产物——追求区域经济利益最大化设立欧元的最初设想始于1969年2月的《巴雷计划》,当时的欧共体委员会副主席法国人巴雷在该计划中提出分阶段实现发行统一货币欧罗巴的货币联盟。1970年l0月由卢森堡首相皮埃尔·魏尔纳领导的专家小组依据《巴雷计划》提出《魏尔纳报告》,该报告作部分修改后,于1971年2月9日经欧共体部长会议通过,设想从1971年到1980年分三个阶段建成欧共体经济和货币联盟,实现商品、劳务、资本和人员的自由流通。1971年的欧洲货币联盟计划阶段时间主

标第一阶段1971年初~1973年底缩小成员国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着手建立货币储备基金,以支撑汇率的稳定,加强货币与经济政策的协调,减少成员国经济结构的差异。第二阶段1974年初~1976年底集中成员国的部分外汇储备以巩固货币储备基金,进一步稳定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并使共同体内部的资本流动逐步自由化。第三阶段1977年初~1980年底使共同体成为一个商品、资本、劳动力自由流动的经济统一体,固定汇率制向统一的货币发展,货币储备基金向统一的中央银行发展。后因世界经济的动荡不安,该计划未能如期实施,但该计划的第一阶段中建立的联合浮动制、欧洲货币合作基金、欧洲计算单位等成为未来欧洲货币体系的基础。至70年代末期,欧共体各国的经济在沉寂了多年之后开始好转,各国总结以前的教训,为避免美元危机的影响,稳定各国的货币汇率,促进各成员国贸易和经济的发展,于1979年3月建起了一个欧洲货币体系,创立了欧洲货币单位(ECU)。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及其运作,又为以后货币联盟的建设奠定了一个扎实的基础。

进入80年代,欧洲经济一体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目标,1985年6月欧共体委员会发表了在1992年底之前建成内部统一大市场的白皮书,1986年2月,欧共体12国外长签署了《单一欧洲法案》,以立法的形式保证大市场建没的进行。没有统一的货币,就不可能有真正统一的大市场。根据这一思想,1989年6月,由当时的欧共体委员会主席雅克·德洛尔为首的“经济与货币联盟研究委员会”向欧洲理事会马德里会议提交了《欧洲共同体经济与货币联盟的报告》,即著名的《德洛尔报告》,正式提出了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的详细方案,这个报告于1991年12月在马斯特里赫特召开的欧共体首脑会议上被作为正式文件写进《欧洲联盟条约》(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马约》根据《德洛尔报告》的建议,决定分三阶段建成货币联盟。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三阶段计划阶段时间主要目标第一阶段1990年7月1日至1993年底实现所有成员国加入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实现资本的自由流动,协调各成员国的经济政策,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第二阶段1994年1月1日至1997年进一步实现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趋同;建立独立的欧洲货币管理体系——欧洲货币局(EMI),作为欧洲中央银行的前身,为统一货币作技术和程序上的准备;各国货币汇率的波动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并趋于固定。第三阶段1997年至1999年1月1日最终建立统一的欧洲货币和独立的欧洲中央银行。成员国加入欧元区的六项趋同标准:(1)通货膨胀率不能高于欧共体3个最低国家平均水平的1.5%。(2)政府长期债券利率不能高于欧共体3个通货膨胀率最低国家平均水平的2%。(3)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能超过3%。(4)公共债务累计额必须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5)货币汇率必须维持在欧洲货币体系规定的幅度内,并且至少两年末发生贬值。(6)成员国中央银行的法规法则必须同“马约”规定的欧洲中央银行的法规法则相兼容。欧元现钞原本预计于2002年7月1日在12个成员国全面流通,但3月28日提前完成。经历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完成阶段。欧元现钞:纸币有7种面值,硬币有8种面值。EUR5:灰色、古典式120x62mmEUR10:红色、罗马式127x67mmEUR20:蓝色、哥德式133x72mmEUR50:橙色、文艺复兴式140x77mm

EUR100:绿色、巴洛克及洛可可147x82mm

EUR200:黄褐色、19世纪铁器及玻璃时代153x82mm

EUR500:紫色、20世纪现代建筑160x82mm

第四节欧元的影响与展望一、欧元对国际金融格局的影响1、对国际外汇市场的影响2、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3、对美元的挑战1)欧元区总人口3.02亿,而美国是2.72亿,日本是1.27亿.2)欧元区12国的GDP占全球GDP16.2%,比美国少5.7%,是日本的两倍多。3)欧元区商品与贸易出口占世界出口的18.9%,美国为15.2%,日本为9.1%。4)作为被钉住货币,欧元在区外50多个国家的汇率制度中发挥作用。[圣马力诺、梵蒂冈和摩纳哥等国已与欧盟达成协议,将欧元作为法定货币;安道尔、黑山共和国等也宣布欧元为合法货币;法非金融合作区的14个非洲国家也将西非法郎和欧元保持固定兑换关系;保加利亚、爱沙尼亚等国将实行本国货币与欧元直接挂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中欧国家也确定了本国货币与欧元的汇率浮动幅度。]

5)欧元区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综合实力较强,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不过,美元经济根深蒂固,美国的经济实力依然很强,在可以预见的时间里,欧元只能削弱美元,而不能取代美元。二、欧元对欧盟自身的影响

——它可以提高欧盟的政治地位,

——降低成员国的交易成本,

——减少外汇风险,

——促使区域经济增长步入良性循环。

欧元的超国家力量,在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