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社区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总体规范_第1页
未来社区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总体规范_第2页
未来社区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总体规范_第3页
未来社区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总体规范_第4页
未来社区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总体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T/XXXXXXX—XXXX未来社区信息模型(CIM)平台建设总体规范本文件规定了未来社区信息模型(CIM)平台(以下简称未来社区CIM平台或平台)的平台构成、平台数据、基本服务、应用功能和安全保障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未来社区CIM平台的建设和运维。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2239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GB/T20988-2007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规范GB28181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系统信息传输、交换、控制技术要求GB/T28827.1信息技术服务运行维护第1部分:通用要求GB/T31916.1信息技术云数据存储和管理第1部分:总则GB/T32399信息技术云计算参考架构GB/T35273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GB/T35301信息技术云计算平台即服务(PaaS)参考架构GB/T36092信息技术备份存储备份技术应用要求GB/T36478.1物联网信息交换和共享第1部分:总体架构GB/T36478.2物联网信息交换和共享第2部分:通用技术要求GB/T37025信息安全技术物联网数据传输安全技术要求GB37300公共安全重点区域视频图像信息采集规范GB/T39786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密码应用基本要求GA/T1347信息安全技术云存储系统安全技术要求DB33/T2350数字化改革术语定义3术语和定义DB33/T235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术语3.1.1城市信息模型communityinformationmodeling以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IoT)等技术为基础,整合社区地上地下、室内室外、历史现状未来多维多尺度模型数据和感知数据,构建起三维数字空间的社区信息有机综合体,简称CIM。3.1.2元数据metadata关于CIM平台数据的数据,即数据的标识、覆盖范围、质量、时间和空间模式、空间参考系和分发等信息。3.2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3T/XXXXXXX—XXXXAPI:ApplicationProgrammingInterface应用程序编辑接口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CIM:CommunityInformationModel/Modeling社区信息模型DEM:DigitalElevationModel数字高程模型DOM:DigitalOrthophotoMap数字正射影像GIS: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地理信息系统LOD:LevelofmodelDefinition模型的精细程度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SDK:SoftwareDevelopmentKit软件开发工具包4平台构成及关联4.1平台架构4.1.1未来社区CIM平台总体架构宜符合GB/T32399和GB/T35301的相关规定。4.1.2未来社区CIM平台总体架构应包括五个层次和两大机制,包括设施层、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用户层,以及安全保障机制、运维保障机制,见图1。横向层次的上层对其下层具有依赖关系,纵向体系对于相关层次具有约束关系。a)设施层:应包括信息基础设施和物联感知设备。b)数据层:应包括CIM成果数据、时空基础数据、资源调查数据、公共专题数据,未来社区智慧服务平台数据仓(社会基础数据、物联感知数据、场景应用数据)和工程建设项目数据等。c)服务层:提供数据汇聚与管理、数据查询及可视化、运行管理、开发接口、服务发布等功能。d)应用层:应包括社区规划、社区设计、社区建设、社区运管等应用场景。f)用户层:包括社区居民、社区服务商和政府、居委会等管理部门。g)安全保障措施:应按照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相关政策和标准要求建立运行、维护更新的安全保障措施。h)运维保障措施:应建立相关制度,配备相应人员保障CIM平台网络、数据、应用及服务的稳定运行。图1未来社区CIM平台总体架构4T/XXXXXXX—XXXX4.2未来社区CIM平台与其他相关平台关系4.2.1未来社区CIM平台应联通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和城市大脑等,实现跨层级、跨部门、跨领域数据资源高效共享配置,提供数字社会应用所需的归集信息。4.2.2未来社区CIM平台应对接未来社区智慧服务平台,支撑智慧化应用场景的时空数据需求,并实现社区规划、建设和运管态势的可视化展示。5平台数据5.1通用要求5.1.1未来社区CIM平台的空间参考系应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的投影坐标系或与之联系的城市独立坐标系,高程基准应采用1985国家高程系。5.1.2未来社区CIM平台的时间基准采用公元纪年和北京时间。5.2模型分级5.2.1未来社区CIM平台模型的精细度宜分为7级,见附录A,建筑信息模型单元几何精度和属性深度等级宜符合附录B的规定:a)Ⅰ级模型应根据实体对象的基本轮廓和高度生成的三维模型或符号,可采用GIS数据生成;b)Ⅱ级模型应表达实体三维框架和表面的基础模型,表面凸凹结构边长大于1.0m(含1.0m)应细化建模,可采用倾斜摄影和卫星遥感等方式组合建模;c)Ⅲ级模型应表达实体三维框架及空间的标准模型,表面凸凹结构边长大于0.5m(含0.5m)应细化建模,可采用激光雷达、倾斜摄影和人工建模等方式组合建模;d)IV级模型应表达实体三维框架、内外表面细节的精细模型,对应建筑信息模型几何精度G1级,表面凸凹结构边长大于0.2m(含0.2m)应细化建模,表现为与实际纹理相符的“精模”,可采用激光雷达、倾斜摄影、BIM等方式组合建模;e)V级模型应满足模型主要内容空间占位、功能分区等需求的几何精度(功能级),对应建筑信息模型几何精度G2级、属性深度N1~N2级,可表达建筑分层分户(“房屋套”表面凸凹结构边长大于0.05m(含0.05m)应细化建模,可采用航拍、倾斜摄影、BIM和人工建模等方式组合建模;f)Ⅵ级模型应满足模型主要内容建造安装流程、采购等精细识别需求的几何精度(构件级对应建筑信息模型几何精度G3级、属性深度N2~N3级,表面凸凹结构边长大于0.02m(含0.02m)应细化建模,可采用激光点云、BIM和人工建模等方式组合建模;g)Ⅶ级模型应满足模型主要内容高精度渲染展示、产品管理、制造加工准备等高精度识别需求的几何精度(零件级),对应建筑信息模型几何精度G4级、属性深度N3~N4级,表面凸凹结构边长大于0.01m(含0.01m)应细化建模,可采用BIM和人工建模等方式组合建模。5.3数据构成5.3.1未来社区CIM平台数据宜包括Ⅰ~Ⅶ级模型成果数据。5.3.2未来社区CIM平台数据类型宜符合附录C的规定。5.4数据建库5.4.1数据入库应包括数据预处理、数据检查、数据入库和入库后处理等步骤。5.4.2对于二三维空间数据,应采用开放式、标准化的数据格式组织入库,为保证数据传输和可视化表达的高性能,三维模型应将二三维空间数据加工处理建立多层次LOD。为保证数据统计分析和模拟仿真的高性能,宜同时保存一套相应的实体数据,其中传统二维数据、三维模型数据可依据现行标准数据格式组织入库,BIM数据宜建立模型构件库,并保留构件参数化与结构信息,宜采用数据库方式存储。5.4.3按数据库存储的要求,应收集并整理相应成果数据与元数据等,并对入库前的成果数据进行坐标转换、数据格式转换或属性项对接转换等预处理工作。数据检查应包括完整性、规范性和一致性检查,检查内容应符合如下规定:5T/XXXXXXX—XXXX——二维要素应检查几何精度、坐标系和拓扑关系,应检查其属性数据和几何图形一致性、完整性等内容;——三维模型应检查包括数据目录、贴图、坐标系、偏移值等完整性和模型对象划分、名称设置、贴图大小和格式等规范性;——BIM数据应检查模型精确度、准确性、完整性和图模一致性,规范模型命名、拆分、计量单位、坐标系及构件的命名、颜色、材质表达。5.4.4未来社区CIM平台数据可采用人工输入、批量或自动入库等方式入库,入库后应记录数据入库日志。矢量和栅格数据宜采用分区、分层或分幅的方式入库,表面三维模型和实体三维模型宜采用分区或分块的方式入库,建筑信息模型宜采用分专业或分块的方式入库,其他相关数据宜采用分幅或分要素的方式入库。5.4.5数据入库后应根据数据库设计的要求进行入库后处理,内容可包括逻辑接边、物理接边、拓扑检查与处理、唯一码赋值、数据索引创建、影像金字塔构建、切片与服务发布等。5.5数据更新5.5.1未来社区CIM数据库可采用要素更新、专题更新、局部更新和整体更新等方式更新,更新数据的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应与原有数据的坐标系统和高程基准相同,精度应不低于原有数据精度。5.5.2几何数据和属性数据应同步更新,并应保持相互之间的关联,应同步更新数据库索引及元数据。5.5.3数据更新时,数据组织应符合原有数据分类编码和数据结构要求,应保证新旧数据之间的正确接边和要素之间的拓扑关系。5.6数据共享与交换5.6.1未来社区CIM平台数据宜采用标准或公开数据格式进行交换共享。5.6.2平台数据交换宜采用前置交换、在线共享或离线拷贝方式,前置交换应提供CIM数据的交换参数设置、数据检查、交换监控、数据上传下载等功能;在线共享应提供服务浏览、服务查询、服务订阅、消息通知等功能。6平台基本服务6.1数据汇聚与管理6.1.1平台应提供二维GIS数据、三维模型及BIM数据汇聚的能力,实现模型检查入库、碰撞检测、多版本管理、模型轻量化、模型抽取、模型比对与差异分析等功能。6.1.2平台应提供数据源管理、数据资源目录管理、元数据管理、数据获取、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管理等功能。6.2数据查询及可视化6.2.1平台应具备地名地址查询、空间查询、关键字查询、模糊查询、组合条件查询、要素查询、模型查询、模型元素查询、关联信息查询、多维度多指标统计、查询统计结果输出等查询统计功能。6.2.2平台应具备模型数据加载、模型渲染、图形变换、场景管理、特效处理、交互操作等三维可视化功能。6.2.3平台应具备资源加载、集成展示、图文关联展示、分级缩放、平移、旋转、飞行、定位、批注、卷帘比对、多屏比对、透明度设置、模型细度设置等浏览展示功能。6.3运行管理6.3.1平台应支持组织架构管理、角色管理、用户管理,应支持浙江省统一身份认证技术规范。6.3.2平台应支持对用户进行权限控制,支持“用户-角色-权限”模式划分功能和API权限,支持“用户-区域分级-数据分级分类”模式控制用户访问数据范围。6.3.3平台应具备运行监控功能,对平台各个系统模块的状态进行监测,记录平台日志和异常信息;支持预警报警、统计分析功能。6.3.4平台服务引擎宜具备CIM数据服务发布、服务聚合、服务代理、服务运行(启动、停止)、服6T/XXXXXXX—XXXX务调用(访问控制、协议解析、服务路由)、服务监控和负载均衡等能力。6.4开发接口6.4.1平台应提供丰富的开发接口或开发工具包支撑未来社区应用,应提供开发指南等说明文档。6.4.2平台开发接口宜以网络应用程序编辑接口(WebAPI)或SDK等形式提供,应包括如下类别:——资源访问类:提供CIM资源的描述信息查询、目录服务接口、服务配置和融合,实现信息资源的发现、检索和管理;——项目类接口:管理CIM应用的工程建设项目全周期信息,并按照功能提供要素编辑器和要素属性查询等接口;——地图类:提供CIM资源的描述、调用、加载、渲染和场景漫游,提供属性查询、符号化等功能;——三维模型类:提供三维模型的资源描述、调用与交互操作;——BIM类:针对BIM的信息查询、剖切、开挖、绘制、测量、编辑等操作和分析接口;——事件类:CIM场景交互中可侦听和触发的事件;——控件类:CIM平台中常用功能控件的调用;——数据交换类:CIM元数据查询、数据授权访问,上传、下载、转换等功能;——实时感知类接口:实现物联网感知设备定位、接入、解译及推送与调取;——数据分析类接口:实现历史数据的分析,按空间、时间、属性等信息的对比,大数据挖掘分;——模拟推演类:基于CIM的典型应用场景过程模拟、情景再现、预案推演;——平台管理类:提供用户认证、资源授权、申请审核等管理功能。7平台应用功能7.1社区规划7.1.1新建类社区宜实施社区的统筹规划选址、社会数据融合、政策文件成库等功能。7.1.2统筹规划选址应绘制数据“一张图”,应提供项目选址分析、规划条件分析、项目合规性分析等功能:——数据“一张图”应集社区分布、空间规划、资源覆盖于一体,为规划选址提供空间基底信息、经济指标及潜在价值评估,支撑工程建设项目规划统筹、前期策划、监督评估;——项目选址分析应提供分析规则配置、辅助选址分析、多方案联动展示、分析报告生成等功能;——规划条件分析应提供规划条件智能提取、规划条件查询、规划条件共享等功能;——项目合规性分析应提供空间规划合规性分析、限制性因素分析、导出合规审查报告等功能。7.1.3社会数据融合应支持经济、人口、公服设施、环境监测、能耗等相关数据的可视化及融合分析,辅助社区规划决策。7.1.4政策文件成库应收集未来社区相关政策文件并建库,支撑社区规划发展。7.2社区设计7.2.1新建类社区及旧改类社区中的新建部分宜实施社区的数字化设计及设计方案的在线编制与评审,具体包括项目在线申报、智能设计、多维方案交流等功能。7.2.2项目在线申报应支持过程指标全程留痕,为社区申报提供便捷的申报途径。7.2.3智能设计宜提供方案广场、线上踏勘、基地评估、智能强排、选房装修等功能模块:——方案广场应汇聚典型社区案例,展示三维设计方案,形成线上知识库和展览馆,共享建设方案与优秀经验;——线上踏勘应提供踏勘沙盘模块,实现基于三维实景模型和BIM模型的线上踏勘功能,包括模型漫游、在线量测、现场照片挂接等,应提供图片、文档上传及管理功能,有助于掌握地块土地利用现状,留存社区开工建设前的基本信息,协助进行历史文化地标保护等;——基地评估应基于城市三维空间模型提供视野分析、周边商业辐射评估、潜在人群价值评估等功——智能强排应依据所需楼型、项目用地信息、经济技术指标及当地规范实现智能排布,自动生成项目排布方案;7T/XXXXXXX—XXXX——选房装修应提供房产项目房屋位置、户型、装修方案的线上渲染仿真、搭配对比和导览漫游等功能。7.2.4多维方案交流宜提供沉浸体验、方案共语、移动小程序等功能:——沉浸体验应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于未来社区的设计及方案汇报等多个阶段;——方案共语应提供方案蓝图、方案在线讨论、方案编辑、方案分享、评审批注、数字化备案留档等功能,综合呈现方案的GIS信息、三维模型效果、场景落位规划等;——移动小程序应面向居民提供设计方案查看、施工进度查询、户型设计查看等功能。7.3社区建设7.3.1新建类社区及旧改类社区中的新建部分应实施社区的数字化建设,包括BIM协同、BIM施工深化应用、建设管理、智慧工地等功能。7.3.2BIM协同应支持资产管理、外链分享管理和BIM施工深化等功能:——资产管理应提供BIM模型上传、模型处理、在线浏览、总装、线上协同批注、量测、渲染等功——外链分享管理应支持模型预览地址管理,包括编辑链接、取消分享、复制链接等功能;——BIM施工深化应用应支持管线碰撞检查、三维校审、综合管线优化、施工场地布置、施工方案模拟、竖向净高优化、进度安全可视化等功能。7.3.3建设管理应支持社区项目集群管理、进度管理、安全管理、设计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模型集成等功能。7.3.4智慧工地应基于BIM可视化,宜支持特种设备管理、智能物资验收、智能教育培训、智能安全带、高支模检测、智慧用电、材料溯源、实测实量、智慧振捣、塔吊安全管理、视频监控等功能。7.4社区运管7.4.1社区宜实施社区的运维管理,包括三维沙盘、房屋管理、设施维护、能源管控、安防管理、应急管理等。7.4.2三维沙盘应支持空间管理功能,基于平台提供竣工BIM数据作为空间基底,使运维相关数据在空间中真实可见,支撑运营期的社区维护工作。7.4.3房屋管理应支持房屋信息查询功能,对社区内楼栋房屋信息、房屋与登记入住人员详细信息关联结果等信息进行查询统计。7.4.4设施维护应支持社区公共设施的可视化监测、设备监控、设备信息查询等功能:——可视化监测应对社区供水、供电、供热、空调、新风、照明等各类设备设施的位置、分布、状态进行实时可视化监测;——设备监控应支持集成视频监控、设备运行监测以及其他传感器实时上传的监测数据,对设备具体位置、类型、运行环境、运行状态进行监控;——设备信息查询应支持设备运行一场(故障、短路冲击、过载、过温等)实时告警、设备详细信息查询等功能。7.4.5能源管控应提供能耗实时监控、数据指标多维可视分析等功能:——能耗实时监控应支持对社区供暖、供排水、供气、供电等各个子系统能源消耗的运行态势进行实时监控;——数据指标多维可视分析应支持对能源调度、设备运行、环境监测、人流密度等数据指标进行多维可视分析,并支持能耗趋势分析、能耗指标综合考评等功能。7.4.6安防管理应支持监测一张图、视频监控调用等功能:——监测一张图应提供社区的安全态势监测一张图,支持对社区重点部位、人员、车辆、告警事件等要素进行实时监测;——视频监控调用应支持安防报警事件快速显示、定位,实施调取事件周边监控视频等功能。7.4.7应急管理应提供火灾模拟、社区公共安全事件防控等功能:——火灾模拟应根据三维数据模型,快速计算出社区人员疏散和逃离的事件、路线,从而有效地配合消防部门指导人员疏散,保证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逃离火灾现场,减少伤亡;8T/XXXXXXX—XXXX——社区公共安全事件防控应提供展示社区突发停电、电梯困人、防洪防汛、煤气泄漏等应急院,支撑社区公共安全事件的防控。8安全保障8.1安全保障8.1.1平台应根据GB/T22239、GB/T39786等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的要求,做好安全风险综合评估、安全方案设计、等保定级和备案等工作。8.1.2平台应采取安全认证、系统日志、安全审计等措施。8.1.3平台需加密处理的环节应采用国产密码技术。8.1.4应明确数据资产所有者以及最终责任人,经数据所有者授权,指定负责数据授权管理的责任人,实现数据安全防护责任追溯。8.1.5应制定数据分类分级规则、数据安全管理策略和隐私保护策略,根据数据分类和安全管理策略对存储数据和应用实行分级保护。8.1.6数据采集安全应符合GB/T35273、GB37300等规定。8.1.7数据传输和交换安全应符合GB28181、GB/T36478.1、GB/T36478.2、GB/T37025等规定。与外部信息化系统进行数据共享时,宜采用数字证书对所有数据进行签名和加密。8.1.8数据存储和备份安全应符合GB/T31916.1、GB/T36092、GA/T1347等规定。数据备份应制定容灾备份策略,设计本地备份和异地备份方案,符合GB/T20988-2007。宜支持多种数据容灾备份方式,关键数据存储采用高安全性的数据备份保护机制。8.2维护管理8.2.1平台应符合GB/T28827.1的规定开展平台运行维护和更新。8.2.2平台建设方应组建专业、稳定的运维团队,负责平台和数据的管理、维护和持续更新。8.2.3平台应建立系统性的管理制度,包括但不限于组织架构、权限管理、运行维护、操作规程、数据安全、数据保密。8.2.4应建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