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珠海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1页
广东省珠海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2页
广东省珠海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3页
广东省珠海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4页
广东省珠海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珠海市重点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卷

说明:本试卷共9页,答题卷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个最符合题意,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第一次踏上这块土地,记者惊讶地发现,除了是我国境内已发现的最早人类化石的故乡,它竟然还集中

了另外两大世界级品牌资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石林地质奇观和时横跨1亿多年的恐龙公墓……”这则新

闻中说的“这块土地”是()

A.陕西B.浙江C.山东D.云南

2.若要了解北京人使用火的情况,最可信的证据是()

A.远古传说B.史料记载C.考古发现D.影视作品

3.如图为《公元前7000—公元前5000年中国两大农业区图》,其中②区域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4.某校历史研究小组编写了一部名为《半坡居民的生活》的话剧。下面四段场景中符合史实的是()

A.居民甲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中B.居民乙跟随商军抵抗周武王的进攻

C.居民丙用自己打造的铁制农具耕种D.居民丁使用甲骨文记录当天的事情

5.玉琮是长江下游良渚遗址的代表性文物器型,但同类器型却在此后的长江上游三星堆遗址出现。这表明

()

A.三星堆文明属于良渚文明B.两种文明皆是农耕文明

C.玉琮是文明产生的标志D.早期文明之间存在关联

6.陶寺遗址发现的城址规模宏大,不同阶层的人有不同的居住区,各区域有明确的职能分工,功能齐备。墓

葬有大、中、小型,随葬品多寡不等,有大型石磐以及玉、石制作的礼器,也有的墓一无所有。据此可知,这

一时期()

A.社会分工十分鲜明B.早期国家不断发展

C.多元一体格局形成D.阶级阶层分化明显

7.考古发现是了解原始社会的重要依据。如图是中原及周围地区出土彩陶示意图,从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是

()

1

甘省泰安山土的彩陶如

/河网三门蝶山土

的彩河盆、

珍而栽草就杼芋荷而西而:旗前

冏I关中地区和山西用郊股塘的区域.例

<J>:今5300年左衣,彩肉文化版哨位用IT

at次孤山山土的i底列黄河上游和F游、长江中下游和

彩陶服।辽河叫.............

彩利盆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产生原始农业的地区B.距今5300年,我国彩陶文化开始兴起

C.中华文明起源及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特征D.华夏民族是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的

8.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谷物”、“黄帝教民养蚕缄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

明的核心是()

农耕文明B.海洋文明C.神话传说D.游牧文明

9.传说黄帝以后,出现了尧、舜、禹三个著名的领袖。关于他们“禅让”的故事,古书中有不少记载。通过

这些记载可以了解()

A.中国上古时期的政治制度B.了解禅让制的第一手史料

C.当时有才能就能成为领袖D.长江流域选举首领的方式

10.下表是不同史籍中关于启继位一事的历史记述。根据“孤证不立”的史学研究方法,能够被认定的共同历

史事实是()

记述出处

益让(让位于)帝禹之子启...于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夏后帝启。《史记》

启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表面)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战国策》

A.启建立了夏王朝B.禹传位于启

C禹死后其子启继位D.世袭制遭到破坏

11.历史遗迹是重要的史料来源,如图的三张遗址图片能够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洛阳二里头遗址郑州商城遗址殷墟遗址

A.文字演变的历程B.商周都城的更替

C.早期国家的建立D.统一国家的形成

12.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

部分应填()

约公元约公元公元公元前

前2070年前1600年前1046年770年

」111r

禹建夏朝商汤灭夏?东周开始

A.国人暴动B.武王伐纣C.平王东迁D.西周灭亡

2

13.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

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主要强调分封制()

A.稳定了政局,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

B.扩大了周的统治范围,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建立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D.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巩固了统治

14.《考工记》记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这反映了()

A.甲骨文的雕刻技巧B.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C.金文的形成与发展D.铁农具的制造技术

15.在西周王朝的成周地区(今河南洛阳)发掘了一批与殷人习俗相同的墓葬,其随葬品中,青铜礼器种类繁

多。这说明()

A.青铜器最早出现在西周B.商周王朝存在文化传承

C.西周加强对殷人的控制D.西周王朝社会等级分明

16.商朝甲骨文亦称“甲骨卜辞”,卜辞内容以王室占卜为主,兼卜渔猎、农事。“甲骨卜辞”一般由序辞(叙

述占卜的日期和人物)、命辞(记录占卜的具体事情)、占辞(记录占卜结果)、验辞(记录事后应验的情况)

四部分构成。据此可知,甲骨文()

A.具有研究商朝历史细节的史料价值B.真实地记录了商朝先民的生活状况

C.构造了我国成熟的汉文字书写系统D.推动商王室贵族文化普及到了民间

17.如示意图中①处应填写的是()

生产力水平提—井田制遭到破诸侯堀起,

①'高,私田产生.坏,狷制瓦解'变法改革

A.周王室的衰微B.铁犁牛耕的使用

C.水利工程的兴修D.诸子百家的出现

18.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只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

晋20次。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朝贡B.周王室实力已趋于衰微

C.周天子强势控制诸侯D.齐、晋主动与鲁国结好

19.山西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具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一组同学走进山西博物院晋国霸业展馆,看到

题19图所示的一组数据,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公元前632-前564年的近百年间,晋国发生的重大战争有23次,其中争霸之战占30%以上,如城濮之战、鄢

陵之战等。

A.兵器制造业十分发达B.开始出现铁制兵器

C.诸侯争霸的时代风貌D.卿大夫势力的崛起

20.春秋诸侯争霸期间,中原地区因社会发展较周边各部族先进而自称华夏。进入战国后,内迁的各族部落逐

步与华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视为蛮夷。这一变化()

A.加速了社会转型B.冲击了分封制度

3

C.推动了社会变革D.促进了民族认同

21.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不仅兼并小国,而且大国之间也出现兼并现象。这突出反映了()

A.变法使各国实力增强B.统一趋势增强

C.各国君主争霸野心强烈D.分封制彻底崩溃

22.如下图的四幅历史地图,属于“战国形势图”的是()

23.“遇河流弯道,截去锐角,减缓冲势;在主河道中心深挖,让江水按一定轨道流淌。”是古人留下的治理

都江堰的要领,现仍是整治河道的原则。这表明都江堰的修建()

A.凝聚了人民智慧B.有利于堤防分洪

C.便利了农业灌溉D.方便了河道航运

24.《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秦国变法“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荣耀、

显赫)。”此项变法措施()

A.提升了秦国的粮食产量B.提高了秦国的军队战斗力

C.增加了秦国的财政收入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25.老子被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下列选项与老子主张相符的是()

A.“仁者爱人"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兼爱”、“非攻”D.“依法治国”

26.据如图可知,中西方两位思想家()

4

•苏格拉底认为通过传授知识、发展智慧,就可以培养有道德的人。

•孔子主张以“礼”为道德规范,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凡是符合“礼”的道德行为,都要以“仁”的

精神为指导。

A.重视道德培育B.教学方法不同

C.强调个人自由D.注重人的智慧

27.中国古代医术,亦称“仁术”,医学家在行医过程中也常以“仁”的道德标准作为行医准则,有“人命至

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之说。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医术()

A.重在教化生病人的心理B.浸润了儒家文化的价值观

C.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D.受到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

28.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下令修建从咸阳附近的军事重地直通北方九原的军事通道,全长700多公里。据估

计,骑兵部队三天三夜就可以从咸阳赶到九原。此举()

A.加强了中央对北疆的控制B.确立了对文武百官的监察制

C.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结束了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

29.下表是不同历史人物对秦始皇的评价,据此可知()

人物评价

司马迁(西汉)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呈起。

李贽(明)是圣是魔,未可轻议。

毛泽东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枇糠。

A.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准确B.后人因掌握丰富资料评价较为全面

C.评价历史人物没有客观公正的标准D.对人物的评价受特定历史条件影响

30.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约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B.西周初年共分封71国,其中同姓诸侯40国

C.长平之战中的赵国战俘被坑杀D.商鞅虽受“车裂”之刑而死,但他仍是一名杰出的政治家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4分,32题16分,33题10分,共40分。)

3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二十六年,……(秦始皇)分天下以为三十六

郡……更名民曰“黔首”。……一法度衡石丈尺,

车同轨,书同文字。

——司马迁《史记》

秦的权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

帝。乃诏丞相状、维,法度量则不一,歉疑者,皆明壹之。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铜权铭文

(1)提取材料一中可以相互印证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车同轨”与“书同文字”对应的巩固统一

5

的措施。(4分)

材料二由郡、县、乡、里组成的郡县制,是春秋战国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政治体制。它和西周分封

制的区别,主要是:一、封国的君位和贵族职位都是世袭的,而郡守、县令则可以随时由朝廷任免;二、郡县

必须直接接受朝廷的命令和监督,而封国对王朝则不一定。

----摘编自《中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实行郡县制的影响。(6分)

材料三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政治行为并列存在的,使得该时期的大

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在经历过

战争重重洗礼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的飞跃。

——黄朴民《从分裂到统一》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容的变化。(4分)

3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深受各种因素影响。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农业的发生是以人工驯化动物和栽培植物为最初契机和根本标志的。它的出现,不仅表现在生产

技术上人类对于自然界动植物和生态环境操纵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农业经济使得人口以较大规模地聚居,

从而可以利用集体的能力来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原始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原始农业兴起的影响。(6分)

材料二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分布图

(2)根据材料二,归纳我国原始农业分布的特点,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4分)

材料三楚国铁农具种类相当齐全。春秋中期,楚人创建了筑陂蓄水的水利工程,其排灌系统之完备为列

国所罕见……吴起变法时,向楚悼王明确提出移民垦殖。此举对开发周边地区,扩大耕地面积,带去先进的生

产方法,起到了巨大作用。楚国发达的农业,不仅造就了农家学派及其创立者——许行,而且催育了我国最早

的农学著作——《神农》。

——摘编自陈绍辉《楚国的农业与水利》

(3)根据材料三,分析战国时楚国农业发达的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2分)

6

33.按照历史解释的指导,以史实为依据,客观的认识和解释历史,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10分)

史实内容或作用

蓝田人旧石器时代,位于陕西蓝田。遗址中有用于砍伐树木、猎取野兽的砍砸器,类似于我们今天使用的

斧头之类的工具。在人类工具制造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正是这些古朴的石器,构成了古老的原始

文化,奠定了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