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蜀
相
1.知人论世,把握重点字词,疏通诗意。
2.品读重点词句,把握诗歌景和情,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3.理解杜甫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并传承作者位卑却不忘忧国的精神品质。
教学目标1、他的诗真实的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如“三吏”“三别”,他的诗被誉为“
”。2、他的诗风
。3、他的创作态度非常严谨:“为人性僻耽句,
。”4、他创作成就辉煌:“李杜文章在,
。”5、他被誉为“
”。诗史沉郁顿挫语不惊人死不休光焰万丈长诗圣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了解作者年少优游:20岁始漫游吴越,5年之后归洛阳应举,不第。再漫游齐赵,与李白相遇多次仕途不顺:35至44岁,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战乱流离:44至48岁,安史之乱爆发,杜甫把家安置在鄜(fū)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押到长安。作品“三吏”“三别”西南漂泊期,江舟长逝:48至58岁,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朋友严武死,他再度漂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作品:《茅屋》《登高》《蜀相》杜甫一生历程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杜甫流落蜀地,生活贫困,无论国事、家事都使他陷入苦闷之中。到成都之后,他追慕诸葛亮,并且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这首诗便是其中的一首。《蜀相》是诗人杜甫七律中的名篇,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定国号为汉,史称蜀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国的丞相。解题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朗读诗歌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朗读诗歌蜀相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定夺天下先主曾三顾茅庐拜访,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可惜出师伐魏未捷而病亡军中,常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分小组思考以下问题:1.诗歌开篇有什么作用?(用了什么手法?“寻”字有什么作用?对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你认为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炼字)从这两个字中可以看出祠中怎样的气氛?3.颈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从中你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结合预习内容)4.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分析颔联。5.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长使英雄泪满襟”?(“英雄”具体指什么人?尾联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合作鉴赏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1.诗歌开篇有什么作用?(用了什么手法?“寻”字有什么作用?对翠柏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答:开篇用一个设问,一个“寻”字,表现了诗人急于前往拜访祠堂的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无限钦慕之情。柏树高大茂密,营造出庄严肃穆的氛围,诗人不直接写武侯祠而先写祠堂柏树,其作用有二:一是借“柏森森”表现武侯祠的历史悠久,烘托静谧肃穆的气氛;二是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合作鉴赏①抓关键词②结合手法分析内容③分析在氛围营造,感情表达、形象塑造等方面的作用诗歌作用题作答思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合作鉴赏2.你认为颔联中哪两个字用得最好?(炼字)从这两个字中可以看出祠中怎样的气氛?答:“自”和“空”用得最好,“自”是“独自”的意思,“空”是“白白的,空有,徒有”的意思。青草翠绿映照台阶,却无人光顾;隔叶的黄鹂叫声婉转动听,却无人倾听,渲染了空寂凄凉的氛围,落寞之情油然而生。物是人非,先哲已去,表达了诗人对英雄长逝、遗迹荒落的叹惋。解词译句分析字的好处、作者的用意诗歌炼字题作答思路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合作鉴赏3.从景情关系的角度分析台阶旁的绿草独自呈现出青翠的颜色,躲在叶下的黄鹂白白地鸣叫,有声有色,渲染出生机盎然的氛围,但是却无人欣赏,无人聆听,诗人借此乐景衬哀情,抒发了一代蜀相被人遗忘的感伤之情。译句,说明是什么样的景?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什么?诗歌景情题作答思路找寻叙写诸葛亮生平事迹的诗句,并说明概括性地历数了诸葛亮的哪些生平事迹?三顾——三顾茅庐,诸葛亮在南阳隐居时,刘备三次登门拜访。天下计——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统一天下应走鼎足三分,联吴抗曹的道路,也称“隆中对策”。两朝——蜀先主刘备和后主刘禅两代。开济——帮助刘备开创基业/辅佐刘禅匡济艰危。老臣心——尽忠蜀国,不遗余力,死而后已的精神。出师——诸葛亮为伐魏,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他统率大军,占据了五丈原,与司马懿隔着渭水相持一百多天。八月,因积劳成疾,病死军中,葬于定军山。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合作鉴赏4.颈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从中你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答:诸葛亮是一个拥有帷幄天下的雄才伟略,创下两朝宏伟功绩,并对汉蜀忠心耿耿的人臣。雄才伟略宏伟功绩忠心报国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合作鉴赏5.尾联中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是“长使英雄泪满襟”?千百年来未达到理想而含恨死去的仁人志士。“英雄”具体指什么人?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英雄诸葛亮诗人自己
诸葛亮
杜甫时代朝堂才情理想付出结果不同战争频频动荡不安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忧国忧民尽显笔端匡扶汉室,一统天下致君尧舜上,志在匡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拼尽全力,不遗余力统一大业未成内心壮志未酬仕途坎坷终遭贬谪志向未就壮志未酬收二川,摆八阵,七擒六出,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孙吴,北拒曹魏。仕途屡遭贬谪,失意难耐。安史之乱
战争不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能臣,忠臣得刘备信任蜀汉后主难扶持诸葛亮和杜甫的连接点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合作鉴赏6.尾联中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长使英雄泪满襟”?千百年来未达到理想而含恨死去的仁人志士。“英雄”具体指什么人?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英雄诸葛亮诗人自己答:“英雄”既指诸葛亮,又指诗人自己,也指千百年来未达到理想而含恨死去的仁人志士。一个“泪”字,凝聚着诗人对诸葛丞相鞠躬尽瘁精神的赞叹,也饱含着对其壮志未酬的惋惜,并借以抒发诗人济世理想未能实现的遗憾以及对战争平定无期,百姓受苦受难的忧虑。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惋惜泪满襟对诸葛亮的赞叹战争平定无期,百姓受苦受难的忧虑自己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解析)
- 数字电路及模拟电路项目电子技术基础课件
- 铁道机车专业教学郑州铁路张中央77课件
- 双语列车长空调故障的应急处置课件
- 铁路货物运输保险YourSiteHere课件
- 水准测量成果计算李笑娜课件
- 丙烯花卉儿童课件
- 焦作新材料职业学院《生物化学与生物分子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翻译学院《中医药与健康》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基于双因素理论下Y公司基层员工激励机制研究11000字(论文)】
- 医务人员手卫生考试试题
- 西双版纳罗盘再生能源有限公司云南景洪市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沼气发电项目环评报告
- 老人智能手环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
- 河南省建筑工程定额说明和计算规则
- ICICLE之禾陈列调研
- GB/T 42172-2022精油产品标签标识通则
- 课程思政教学展示-空巢老人学与思
- 专职消防员及消防文员报名登记表
- 染料甲基橙的制备
- 热烈欢迎领导莅临指导ppt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