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实务-重点内容_第1页
社会工作实务-重点内容_第2页
社会工作实务-重点内容_第3页
社会工作实务-重点内容_第4页
社会工作实务-重点内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第一、通用过程模式理论依据:一、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理论(人在环境中):个人、家庭、环境。二、系统理论:个人系统、家庭系统、环境(学校、社区等系统)。(问题的分析不再是个人归因,而是内在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问题的评估焦点不仅是个人生理、心理层面,而且涉及与服务对象相关的宏观、中观、微观等层次相关的外在情况;服务对象问题的相关层面或系统的各部分是动态的;对服务对象的问题的处理需要采取周延和持续的整合观点。)运用其分析社会资源分为:非正式社会网络资源、正式社会网络资源。三、生态系统理论:1、微观系统:个人层面2、中观系统:中间系统(两人)、外在系统(家庭)3、宏观系统:学校、单位、社区、文化、社会、政府、司法、公安等四、优势视角:强调服务对象自身能力的提升1、每个人、小组、家庭、社区都有优点,强调内在和外在的资源2、贫穷、歧视、疾病、困难都可能是伤害,也会成为一种挑战和机遇3、假定不知道成长和转变能力提升的上限,认真的对待个人、群体和社区的理想和抱负4、社会工作者只有通过与服务对象相互协作才能最好地为他们服务5、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五、增能理论:基本假设:个人需求和问题由环境压迫造成,并非自身缺陷。1、无力感(负面评价、负面经验、宏观环境障碍)都是由环境压迫产生的;间接和直接障碍是可以改变的;人不缺权能,通过社会互动增加;受助者有能力价值,权能不是助人者给予的;合作性伙伴关系,关注焦点为受助者和环境能否有效互动。2、概念框架三个层次:个人、人际、环境。独特的助人过程:伙伴关系,重能力而非缺陷,焦点:人与环境,确认受助者积极、告知权利、责任、需求、申诉渠道;专业理论为依据,有意识选择长期确权对象。3、干预的三个层面:建立合作,满足眼前需要(连接资源、提供意识觉醒、寻找和申请资源);教授技巧、知识,评估服务对象全能动态机制(小组、团体活动);集体行动,参与倡导或社会行动。第二、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强调助人是一种过程;综合的理论取向;工作过程阶段化;工作任务阶段化;整合的价值观。第三、通用过程模式应该考虑三方面因素: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弹性的;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第四、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四者要不断互动,从而达到助人的目标。1、改变媒介系统:既是服务对象改变的媒介,又是改变努力的主要行动者,是专业的助人者。2、服务对象系统: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也是受益人。3、目标系统:再确认了服务对象系统后,要与服务对象其同意其确定目标系统;大于服务对象系统,有时效性,两个系统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有时交叉。4、行动系统:社会工作者的合作者。第二章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第一、接案一、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1、了解服务对象来源:主动求助、转介、工作者主动接触2、认定服务对象类型:自愿、非自愿(转介)、强制3、了解求助过程4、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二、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1、准备(提纲):资料准备、拟定面谈提纲2、面谈:(主要任务:界定服务对象需要和问题、澄清角色期望和责任、激励并帮助服务对象进入受助角色、促进和引导服务对象改变态度和行为)技巧:主动介绍自己、沟通(治疗性沟通)、倾听、对服务对象的想法和反应有透彻的了解、经自己与服务对象融合、敏锐感觉服务对象情绪反应、向服务对象表达愿意协助的态度。3、收集资料:个人、身体(生理、病史)、特点和能力、社会环境。方法:亲自询问、向相关人员咨询、查阅档案、家访。4、初步预估:(主要任务:界定并确认问题、机构是否能处理、了解服务对象是否愿意被协助、达成服务协议、确定问题先后次序、紧急介入。)5、建立专业关系:技巧:同感、诚恳、温暖与尊重、积极主动6、决定工作进程:终结服务、转介、进入下一个助人阶段。7、签订初步协议:问题的初步界定、机构和工作者可提供的服务、相互的角色期望、暂定的时间长度(口头或书面)三、影响结案成功的因素:双方期望不一致、工作者能力不足、临时事件和外部障碍、服务对象不愿意接受帮助、社会文化因素、不同专业间配合出现问题。四、接案的注意事项:是否紧急介入、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先后次序、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机构的工作范围。第二、预估(案例分析题)一、预估的目的、任务、特点及原则:1、目的: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与使问题持续的因素、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2、任务:了解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了解服务对象的生活经历及行为特征、了解服务对象与环境的互动状况、了解服务所处的环境系统状况。3、特点:持续性、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共同参与、行动取向、有可识别的步骤、渗透了专业判断、局限性。4、原则:个别化原则、合作原则、避免片面、避免简单归因、兼顾服务对象的弱点与长处。二、预估的基本步骤:1、收集资料:个人、环境。方法:询问(会谈、角色扮演、问卷)、观察、咨询、家访、利用已有资料。2、分析和解释服务对象资料和问题3、认定问题:描述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问题发生的原因、处境及其社会系统的情况;探究服务对象问题的不到解决的原因;描述服务对象系统的发展阶段、描述并鉴定服务对象系统的资源状况(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学习能力、资源、时间等)。4、撰写预估报告:资料和事实、专业判断(对资料的理解、对服务对象问题的评估、对形成问题原因的分析、对问题原因的理解和解释、判断改变的可能性和改变的益处。)。三、预估的主要方法:1、社会历史报告:社会历史报告信息表接案信息详细说明社会工作者的思考2、家庭结构图图例:方形—男性;圆形—女性;实线—已婚;虚线—未婚;线段上划单斜线—分居;线段上划双斜线—离婚;父母与子女:粗、细实线—关系紧密或不紧密,虚线—关系有问题或者不好;孩子出生日期排列从左到右;死亡—在方或圆上划叉。见P47图2—1张敏的家庭结构图3、社会生态系统图用圆圈将家庭系统(如上)和其他社会环境系统分别圈起来,用线段连接,圆圈间的距离表示关系亲疏,连接的线段:实线—关系紧密、虚线—关系不紧密、曲线—关系有问题或紧张、箭头—关系的方向性。见P49图2—2孟健的社会生态系统4、社会网络分析(非正式支持系统、正式支持系统)。服务对象系统的社会支持网络表非正式系统正式系统社会性系统专业系统配偶、子女、家长、同学等单位、学校、社会组织等社会工作者、教师、律师等社会支持网络评估表姓名、地址、电话关系(亲朋、社工)帮助他人的愿望(高中低)助人能力(社会、情绪)资源、物资简述接触次数(每日、周、两周、月、更少)相识时间(一、六个月、一年、一至五年、更长)关系密切程度(简述感情和舒服程度)第三、计划(方案设计题)先写标题:如“帮助**的计划书等”,画系统图、写图例。一、服务计划的构成:1、目的和目标(最重要):答题时只答目标,正面语言、优势视角、目标可测量、可行性、说明完成的时间、目标与机构功能一致。2、关注的问题与对象:个人:社工能、要做什么;家庭:找家庭成员谈话;小组和群体:介绍或组成小组;组织:帮助个人寻找资源;社区:人在环境中、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居民代表共同讨论社区问题、在社区内寻找资源帮助个人。3、介入策略:答题时写“通过+计划目标+间接介入策略”,内容与目标对应、正面语言、服务对象自决。5点必写:直接、间接;微观、中观、宏观。方法:个人辅导、小组活动、社区介入、网络构建(志愿者、邻里)、政策倡导。介入行动:危机介入、物质支持、心理辅导;资源整合、经济援助、安置服务。4、协同合作者:服务对象+题中出现的人、介入中需要参与的人5、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略写社工角色:服务提供、支持、倡导、关系协调;管理、资源筹措、政策影响、研究。服务对象角色:合作者、资源提供者。6、具体工作程序和工作时间表。策划实施评估、总结2个月6个月3个月二、制定服务计划的原则:要有服务对象参与;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计划要尽可能详细和具体;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要能够总结和度量,为评估打好基础。三、制定服务计划的方法:1、设定目的和目标:确定社会工作介入的目的(如:一对关系紧张的父子希望改善关系——建立良好的父子关系——具体措施:每天至少交谈一个小时、每周共同参加一次“家庭生活教育”小组活动等);设定工作目标: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2、构建行动计划:选择介入系统——直接、间接;选择行动内容:危机介入、资源整合、经济援助、安置服务、专业咨询。3、签订服务协议:内容:计划的目的和目标,双方的角色和任务,未达到目的与目标所采取的步骤、方法与技巧,期望达到的结果以及进行总结、测量和评估的方法。原则:明确性、得到认可、具有弹性、具有实用性。四、服务协议的形式:书面、口头。示例:张明夫妇领养福利院儿童王强的工作协议社会工作者和张明夫妇协议履行下述要求:张明夫妇社会工作者1、每周探望王强以使王强熟悉1、2007年2月为张明妻子安排他们直到2007年6月6日。报名参加父母培训课程。2、张明妻子要参加社区每周举办的2、安排张明夫妇和孩子从2007年“如何做父母”课程直到2007年2月20日开始到6月30日7月底。每周见一次面。本协议在2007年4月16日做中期评估,讨论为达计划目标下一步要进行的工作。张明夫妇签名:社会工作者签名:五、服务协议的签订过程及技巧:1、签订协议的过程:会谈协议、界定服务对象问题、协议介入目的和目标、协议介入策略和行动。2、技巧:认定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与服务对象讨论对问题的看法、描述介入工作要解决的问题、确定目的和目标并说明行动的具体策略、总结和强调协议的主要内容。第四、介入:一、介入的特点:有计划、有目标的行动;干预是介入的核心;物质帮助和精神支持并重;介入有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二、介入的分类:直接接入、间接介入。三:选择介入行动的原则:以人为本、服务对象自决;个别化;考虑服务对象的发展阶段和他们的特点;与服务对象相互依赖;瞄准服务目标;考虑经济效益。四: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1、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帮助**对事物采取正确的分析态度和方法,从而有效解决问题;改进**扮演社会角色的技巧,发掘他们的潜能,帮助建立积极的人生观。角色:辅导者、促进者、提供意见者、教育者。2、进行危机介入:可提供支持与协助:保护、接纳、提供希望与鼓励及教育与指导。技巧:帮助**恢复应对问题的能力以解除危机;帮助宣泄有危机带来的紧张情绪、给予支持;介入目标要现实;担任教导角色,告诉他们应该做什么、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功能恢复是可以结束介入行动。3、运用活动作为接入的策略:考虑的因素:活动与介入目标相吻合;符合服务对象的能力和特殊需要;开展活动需要场地、资金和设备要与机构的能力、资源条件相配合。4、调节行动:帮助服务对象与环境系统进行接触;协助环境系统回应服务对象的需要;协助双方界定共同目标。5、运用影响力:诱导——奖励与处罚;劝导;利用关系;利用环境。五:间接介入的行动及策略:运用和发掘社区人力资源;协调和连接各种服务资源与系统;制定计划创新资源;改变环境;改变组织或机构的政策、工作程序、工作方式。第五、评估一、评估的目的:考察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技巧、提升服务水平;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进行社会工作研究。二、评估的作用:监督介入进度;发展本土社会工作指示和方法、促进专业成长;巩固改变成果;社会问责(向服务对象、社会交代、专业问责)。三、评估的类型:过程评估:(初、中、结束期)工作目标、介入过程、介入行动、介入影响;结果评估:目标结果(比较概括)、理想结果(可以量度)。四、评估的方法与技巧:1、基线测量方法与技巧:单一个案设计、对照组设计、时序性系列测量(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2、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完成任务百分比)五个等级尺度——没有进展、极少实现、部分实现、大体上实现、全部实现。3、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目标核对表、个人目标尺度测量。4、介入影响的测量:服务对象满意度测量、差别影响评分。第六、结案一、结案的类型:目标实现、因服务对象不愿继续接受服务而必须终止关系、存在不能实现目标的客观和实际原因、社会工作者或服务对象身份发生变化。二、结案的任务:总结工作、巩固已有改变(回顾工作过程、强化服务对象已有的改变、表达积极支持的态度)、解除工作关系、做好结案记录。三:结案时服务对象的反应及处理方法:1、正面反应:给予肯定并适当强化以增强服务对象面对未来的信心;要避免刻意渲染这种气氛,防止离别的伤感情绪。2、负面反应(分离焦虑):否认、倒退、依赖、抱怨、愤怒、讨价还价、忧郁。处理方法:与服务对象一起讨论他们对结案的准备情况;提前让服务对象知道结案时间;在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要减少与服务对象的接触;社会工作者也要估计一些可能会破坏成果的因素;必要时安排正式的结案活动让他们分享各自的收获,以建设性的方式表达感受、相互鼓励。第三章:第一、儿童的需要:生存的需要、爱的需要、学习的需要、游戏的需要、社会化的需要、被保护的需要。儿童的问题:1、婴儿期(0—1):问题:如何避免疾病困扰及保障生命安全,主要是生理层面的;资源:家庭及其他抚养主体提供的物质和照顾,相关法律及政策,可获得的公共服务。2、幼儿期(1—5):问题:害怕环境中出现陌生物体或新事物或新面孔,害怕黑暗,害怕睡觉,外界环境影响的作用显现,一些个体开始表现出行为及心理偏差,例如:过度依赖、说谎、攻击性行为等。资源:父母和家庭为重要资源,社会结构资源(医疗照顾的形态、安全住处、健全的营养、适当的正式于非正式儿童照顾的安排)。3、学龄期(6—14):问题:学习性问题(厌学、焦虑),行为问题更为明显甚至会出现未成年人犯罪。资源:自身生理、心理资源是重要因素;社会结构资源(家庭、社区环境、学校系统、同辈群体)。第二、儿童社会工作的特点:1、儿童社会工作的开展,立足于社会的经济、文化、法律等客观背景。2、儿童社会工作的开展是建立在特定对象需要和特点的基础之上。3、儿童社会工作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充分运用社会、理论、方法和技巧。4、儿童社会工作是一种助人及自助的服务活动。第三、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理论基础:儿童生物学、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儿童社会学、儿童文化学。2、表现形式:宏观层面:推动有关儿童的立法、促进对儿童的养育、推动儿童教育事业、创造儿童快乐成长的环境、加强儿童卫生保健、开展儿童家庭服务、增强儿童权益的保护、提供儿童的信息与资讯;公共关系层面:(支持性的儿童福利服务)宣传儿童权利、解释儿童福利与服务的需求。微观层面:支持性服务(提高儿童所处环境的功能,强化照顾者能力)、保护性服务(失学、家暴、处于危险环境,主要确保儿童权益的基础上尽量少改变其生存环境)、补充性服务(留守儿童,结案时考虑会不会二次伤害)、替代性服务(儿童福利院安置、家庭寄养、收养服务,前期评估重要,考虑是否在授权范围内)。3、对儿童有重要影响的社会要素: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4、现阶段儿童社会工作的具体机构: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社会福利机构、社区、专业性社会工作组织。第四、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儿童社会工作额特殊性区别:对“服务对象自决”的差别化理解:自决的主体应是儿童的监护人或直接抚养人。做决定时,应多让儿童参与。重视环境的影响作用: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包括家庭所在的城市、社区、家庭经济条件、家庭内部结构。社会工作者的特殊角色:保护者。需特别保护儿童:被拐卖儿童、残疾儿童、被遗弃儿童和孤儿、流浪儿童、受虐待儿童。2、儿童社会工作中评估的应用:目的:收集信息;方法:查阅资料、访谈、问卷测量。3、儿童社会工作的具体方法:儿童辅导(个案):游戏治疗模式(行为治疗法、当事人中心治疗法、社会技巧训练):想象互动游戏治疗(隐藏性身体疾病、心情非常混乱、4—10岁的想象游戏、较大的孩子画图、捏黏土、讲故事)、沙盘游戏治疗(心理疏导、心理治疗)。儿童小组工作:课外兴趣班、少先队小队、课外补习小组、假日服务小队;亲职教育服务—亲子沟通平行小组:训练内容:沟通技巧、环境设计技巧、孩子行为改变技巧、家长训练、家庭改变技巧。受虐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暴力的发生不是他们的错、增加自尊、学习新方法来自我保护、认识可以协助自己的正式于非正式资源、学习以新的非暴力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首先考虑儿童的安全、进而协助儿童沟通及表达他们的感觉、还须与家庭、学校、医院、司法部门、公安部门、儿童和青少年保护机构及社区有关力量或社会资源密切配合。第四章:第一、青少年的需要:接纳自己的身体和容貌,表现符合社会所规范的性别角色需求;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的人际关系;追求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自食其力,寻求经济独立;对未来生涯做准备;发展符合社会期望的认知技能和概念;努力表现负责任的行为,追求理想和抱负;对未来的婚姻和家庭做准备;建立个体的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的需求。第二、青少年的问题:青少年心理和情绪问题、网络成瘾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家庭矛盾问题、亲子关系失衡问题、失学失业问题、其他方面问题(青少年道德品格方面的问题、生活方式方面的问题、社会交往方面的问题、弱势青少年权益保障问题)。第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1、社会工作价值观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核心基础。2、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和技巧是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载体。3、“人与环境互动”的是视角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基本介入焦点。4、青少年社会功能的改善和提高始终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目标。第四、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内容:思想道德品格辅导、心理及认知辅导、生涯规划、就学就业辅导、生活方式辅导、人际交往辅导、行为偏差及青少年犯罪的矫正服务、弱势青少年权益保障第五、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个案:预估(需求):人格特征、自我发展、人际关系、社会适应、社会参与、家庭关系、同伴关系、知识技能水平、学校的接纳及支持、劳动部门就业政策和机会、社会支持网络、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家庭和同伴的支持。介入:提升青少年的能力、改善支持关系、优化同辈群体、整合社区资源、优化社会环境。人与环境互动的视角。提高抗逆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心理社会分析模式、认知行为模式、家庭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模式、生态系统模式、增权模式。2、小组:同伴给予经常性、多样的鼓励、赞许比成人给予的增强有效;小组过程可以帮助组员学习新观念、行为,过渡到现实生活中提供良好地帮助和训练;小组规范对规范组员行为有很好的制约作用;提供示范者、行为预演的协助者;为社区青少年建立正向积极的伙伴关系提供良好的支持,安全开放的交往环境,增加交往能力。3、社区:将居民组织起来整合有效资源为社区青少年提供服务;组织社区青少年参与社区发展提升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4、专项服务:青少年网络脱瘾辅导服务(心理社会模式):人在情境中;青少年就业辅导服务;青少年历奇辅导服务。第一、老年人的需要:健康维护、经济保障、就业休闲、社会参与、婚姻家庭、居家安全、后事安排、一条龙照顾。第二、老年人的问题:疾病与医疗、家庭照顾、宜居环境、代际隔阂、社会隔离。第三、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社会价值观可能影响社会工作者的态度和行为;反移情是社会工作者的重要课题;社会工作者要善于反思并运用督导机制;需要多学科合作。第四、老年社会工作的内容:1、身体健康方面的服务:健康促进与健康维护服务、与健康照顾有关的服务(生活照料、家务助理、出行协助、信息服务、事务管理)。2、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抑郁症、痴呆症、谵妄、焦虑症。3、精神问题的解决:珍惜生活,活在当下,享受生活;找到往事的意义;直面自己的局限,看到过往生活的缺憾;接受生活中好的和不好的一面,寻求和解和宽恕,弥补过往生活留下的缺憾;拓展个人爱和同情的圈子。4、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老年伴侣、家庭体系(帮助家庭解除羁绊,代表老年人把家庭动员起来;识别成功的家庭应对技能拓展新技能;帮助老人把冲突的需求排次序;为老年人制定行动方案,帮助家人治疗旧伤,处理积怨。)、照顾人支持体系(照顾人支持小组)、促进老年人与社会相融合方面的工作。5、老年特殊问题的处理:虐待和疏于照顾问题;临终关怀;丧亲问题(否认期、愤怒期、讨价还价期、抑郁期、接受期);提供情感支持、代表老人及家人争取合理权益、相关信息、丧亲辅导)酗酒问题、自杀(自杀干预)。第五、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老年个人与家庭工作方法:缅怀往事疗法(抑郁症、自尊、社会化),人生回顾疗法(重新构建老年人对人生历程的看法),验证疗法(晚期老年痴呆)。2、老年小组工作方法:现实辨识小组(轻中度混乱,早期痴呆症);动机激发小组(10—15人有听力和语言表达能力,6—12次,每周一次)。注意:尊重老年人自决权;平衡对小组合对个别组员的责任;保密,小组中的事留在小组;对互动中有可能的伤害采取介入措施。3、老年社区照顾:独居(精神需求、医疗、突发病救治)、高龄(为此类家庭的支持性服务)、伤残(个案管理)、困难(危机干预、日常照料、心理辅导)居家服务、社区中心服务(一站式)、社区入住设施服务。提供生活照顾、健康教育、志愿者工作、法律援助、精神健康、出行等。优势视角、充权、统筹规划、资源链接和整合。4、老年机构照顾:需求评估;入住引导;协助入住者及其家庭运用社区资源解决入住机构带来的经济、法律、精神健康和其他方面的问题;制定机构的社会工作服务计划;协调各项社会服务方案;落实社会支持;个案管理;转介等。托老所、老年公寓、护老院、敬老院、老年福利院、养老院或老人院、老年护理院。5、老年社会工作督导:对新进社工进行支持性、教育性、行政性督导。第六章妇女社会工作一、妇女的需要:生殖健康、妇女权益和妇女发展得到保障、性别公正的政策制度和社会环境建立的需要。二、妇女的问题:婚姻和家庭问题、针对妇女的暴力、妇女的生殖健康、留守妇女和流动妇女、妇女就业、妇女的贫困化、其他(参政率低、妇女教育资源普遍不足)。三、妇女社会工作的特点:关注妇女的多样性;关注妇女的声音和经验;了解、理解和接纳妇女的现实处境;“个人的即政治的”;注重本土妇女工作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四、妇女社会工作的内容:为妇女服务,解决妇女面临的实际困难;关注妇女的发展,解决妇女在政治、经济、婚姻家庭的权益和发展问题;倡导和促进性别平等和公正的机制建设。(一)针对妇女具体需要和发展的工作:1、婚姻和家庭关系调适(夫妻、婆媳、亲子);性别角色的家庭工作原则;家庭为本和妇女为本原则的使用策略。2、对单亲母亲家庭的介入;3、干预针对妇女的暴力:婚姻暴力、拐卖妇女、******和性侵害;针对妇女暴力的干预原则和策略(促进立法和法律完善、为受暴妇女提供各式服务、建立受暴妇女支持小组、发展反对妇女暴力的综合干预行动)。4、对流动妇女和留守妇女的服务:流动:呼吁政策加大对劳动权益的保障、流动妇女生育健康的保障和服务、提供安全的就业环境、解决打工子女的教育问题、解决她们的后顾之忧。留守:倡导政策方面关注农业女性化带来的农业问题,对妇女提供农业技术的培训、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改善留守妇女精神生活、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减轻生活负担、增加资源以减低她们的压力和困难。5、维护妇女的生殖健康6、推动妇女参政7、改善妇女贫困状况(二)推进性别平等的工作:宣传和贯彻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推动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工作。五、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性别分析方法:1、大树图:树根——成因;树梢——结果。问题是如何产生会导致怎样的后果。2、性别分类资料收集的方法:家庭资源和角色表格谁做做什么(家庭内和家庭之外)谁说了算(谁做主)比较后的结论男女(二)妇女赋权的方法1、干预目标:意识提升;增强能力、发展技能尤其是能力;参与并扩展在家庭、社区和社会方面支配和决策的力量;行动。2、干预方法:透明化、鼓励和肯定、全力分析、意识觉醒、倡导政策改变。妇女社会工作的方法:妇女个案工作,妇女小组工作,妇女社区工作妇女小组工作:发展性小组,支持性小组,预防性小组妇女社区支持网络:社会支持网络,妇女志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社区紧急支援网络。(三)性别视角的妇女社会工作方法1、建立关系2、协助妇女重新界定问题,提升意识3、挖掘自身潜能,联络周围资源,解决所面对的问题4、协助类似处境的妇女建立支持小组5、社区层面:宣传与教育(P217)、参与式学习的方法(赋权)、倡导6、资源连结:增加资源(P219—222)一、残疾人的需要:社会福利政策落实、家庭扶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权利保护与法律援助、就业政策倾斜、康复与医疗救助、伤残抚恤、社会保险、特殊教育、文化生活照顾、改善社会环境。二、残疾人的问题:1、城镇残疾人主要困难:经济困难、住房困难、婚姻难、就医难、社会交往难、心理障碍。(资金、住房、医疗、学习、就业、生活起居等需要)2、农村残疾人所面临的主要困难:交通不便、体力劳动困难、医疗困难、社会服务难。三、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特点:1、崇尚专业的社会伦理精神2、提倡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3、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4、有效利用调解的方式5、充分利用保障性政策四、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宣传贯彻《残疾人保障法》、开展政策咨询工作、支持对残疾人的法律援助2、改善残疾人生活质量:建设无障碍环境、残疾人特殊用具的配置、组织残疾人残疾社会活动。五、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社区康复模式:开展残疾的预防、开展康复评定、开展全面康复服务。2、社会康复模式:在机构中为残疾人服务(不需要社区工作),重要的是个案管理工作。3、职业康复模式:咨询、评估、培训、就业指导。4、教育康复模式:对残疾人——基础文化、劳动、职业技能、学龄前和学龄期残疾儿童身心全面发展的课外训练;对残疾儿童妇女、家属——使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残疾人,矫正不当行为、心理疏导;对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和其他残疾人康复工作者——掌握有关知识,知识、技能不断提高,康复知识普及、对家长和亲友的训练和对康复人员的训练。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①建立信任关系,②参加残疾评定,③个人与社区状况评估,主要有:生态框架的评估,优势视角的评估,生态心理社会视角的评估和社区需求的评估,④介入模式:危机介入,增能模式,倡导模式,自助小组,社区工作模式和个案管理模式。一、矫正服务对象的需要:基本生存条件的保障,教育、就业权益的保障,在社会化的服务需要。二、矫正服务对象的问题:1、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的行为使其较难取得社会民众的同情2、社会功能缺失的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的难度3、受刑者的身份使其处于社会资源网络的边缘地位三、矫正社会工作的特点:福利性(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特殊性(特殊社会弱势群体——罪犯或违法者提供的福利服务)、系统性(贯穿司法矫正全过程)、专业性。四、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司法判决前的社会工作:1、针对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工作介入2、针对犯罪嫌疑人亲友的社会工作介入:家庭关系协调及家庭成员心理、情绪辅导;社区资源连接以应对生活困难;为失去依靠的家庭成员提供生活照料。(二)监禁场所中的社会工作:1、协助服刑人员适应监禁场所生活:帮助服刑人员熟悉监狱环境、协助服刑人员戒除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协助服刑人员解决生活困难、预防服刑人员间犯罪观念和行为的交叉感染。2、为在监服刑人员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公民教育、心理情绪辅导、职业技能训练、人际交往意识与能力提升。3、帮助在监服刑人员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帮助其了解外面社会的变化、加强与家庭的联系、构建支持性社会网络。(三)社区矫正中的社会工作:1、缓刑、假释、监外执行人员的观护2、院舍训练的组织管理:中途家庭、寄养家庭、教养院、感化院3、社会服务计划的执行:通过从事公益劳动和服务,培养罪犯的劳动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在服务过程中学会生产、生活技能以增强就业能力,在社会交往中学会处理人际关系的本领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4、刑满释放后的社会工作:提供住宿场所;提供就业、就学辅导;提供生活辅导和医疗保健转介服务;提供物质援助。五、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矫正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和价值理念1、理论与视角:——行为主义理论:对矫正对象的不适当的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帮助其学习和掌握对当前环境的恰当的反映模式。——认知理论:帮助其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引导。——标签理论:“去标签”——通过一种重新定义或标定的过程来使那些原来被人为或自认为“有问题的人”恢复为“正常人”。——优势视角:关注服务对象的优势和潜能,发现、发挥和发展矫正对象的优势。——“社会——心理”视角:人在情境中,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融为一体的综合服务模式。即提供改善自我认识的服务,又加强矫正对象所处社会环境方面的工作。2、基本价值理念:接纳、可塑性、个别化(二)矫正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致力于改善矫正对象偏差心理和行为的社会工作方法:——行为治疗方法:评估方案:治疗前,首先对问题行为的表现进行记录,包括行为出现的次数和强度。治疗的策略与技巧:反应性技巧——反制约(新制约反应取代原有不理想的)、系统脱敏疗法(诱导、放松状态、消除神经症焦虑习惯)、厌恶疗法。操作性技巧——正增强、负增强、削减、塑形、连扣、惩罚。综合性技巧——有规则管理的行为(自我指导、解决问题疗法)、模仿、敢于自表训练(社交技能训练)、松弛训练。增强物的使用:初级奖励品(满足人们基本需要、年龄较小、智力较低);次级增强物(满足精神、社会、心理需要,年龄较大、智力较高)。强化程序:以指定的行为出现次数或时间距离来奖励某种行为具体计划。——理性情绪治疗模式:(ABC理论)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反应感受、角色扮演、冒险。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辩论、理性功课、放弃自我评价、自我表露、示范、替代性选择、去灾难化、想象。2、致力于改善社会环境的社会工作方法:——社区工作方法在矫正中的应用:进行综合治理,以改善矫正对象的生活环境;开展社区教育,培育社区居民接纳、尊重矫正对象的意识和习惯;挖掘社区志愿力量,共同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社会工作行政在矫正社会工作中的运用:宏观:把社区矫正的政策法规变成社区矫正的服务活动,将服务经验上升到理论层面影响政策法规的修订;微观:通过加强对社区矫正服务机构内部管理的途径,提高社区矫正的实施效果。——社会工作研究在矫正社会工作中的运用3、个案管理:协调、整合的服务提供模式:——运作与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要重视和善于与矫正对象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要有重点分步骤地制定矫正工作计划;要善于协调多部门、多机构提供整合性的服务;要着眼于矫正对象的潜能发掘和自己解决问题,切记包办代替。一、优抚安置服务对象的需要:1、优抚安置医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治疗康复需要、基本生存需要、家庭生活需要、社会交往需要、社会尊重需要。2、光荣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健康维护的需要、婚姻家庭的需要、社会参与的需要、社会尊重的需要。3、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就业权益的保障需要、社会在适应的心理调适需要。4、军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军队情节、社会尊重、健康维护、居家养老、社会参与。二、优抚安置服务对象的问题:1、优抚医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生活适应困难,缺乏病理常识自理、护理知识;心理障碍严重,难以接受伤病残导致的障碍;生活保障问题;家庭婚姻障碍,生儿育女困惑;社会隔离,缺乏社交网络,身心非常孤单。2、光荣院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老化问题;老年慢性病增加与生活质量受损;心理失衡;社会地位下降;社会隔离。3、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就业难、隐性失业、延迟上岗。4、军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需要:角色失调、地位下移、心理失衡。三、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特点:1、政治性:直接服务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直接服务于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贡献的功臣;直接关系部队和社会稳定;直接促进社会的公平。2、政策性:政策性强、政策的政治含义高。3、协调性:协调部门多、协调任务重。4、特殊性:服务对象身份特殊、需求多样、服务保障环节复杂。5、矛盾性:政治化与市场化、计划与市场、主体化与边缘化。四、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优抚医院社会工作的内容:——总体内容:协助处置服务对象及家庭的问题、协助处理服务对象与医疗系统的关系、出院及跟进服务、其他。——特别内容:复员军人慢性病医院社会工作的内容:协助复员军人慢性病患者形成良好的应对慢性病的失能的生活方式,协助融入社会环境,辨别和安排社会资源来协助患者离开医院或入住其他机构。荣誉军人康复医院社会工作的内容:协助退役伤病残军人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潜在能力,克服各种环境障碍,以提高其社会生活适应功能。复员退伍军人精神病院社会工作的内容:心理治疗和个案管理。2、光荣院社会工作的内容:协助孤老优抚对象维持身心健康,保障老年生活各项必须的福利服务,使孤老对象过上正常、安全的生活。3、烈士褒扬社会工作的内容:协助烈属做好悲伤辅导和心理疏导;倡导完善相关政策,协调落实相关待遇,舒缓相关矛盾纠纷;策划有针对性的社会宣传,扩大社会影响。4、军供社会工作的内容:及时发现、预防、舒缓和解决过往部队及单位内部职工的社会问题;协调社会关系,整合社会资源,落实好军供保障任务。5、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的内容:在贯彻落实政策的同时,充分发挥社会工作行政的作用,积极获取社会资源,协助服务对象发挥社会功能、增强自我能力、实现角色转变、从容应对新的工作和生活环境。6、军休社会工作的内容:协助军休干部实现角色的转变,减少对生活和环境的负面感受,顺利度过军地转化的过渡期;促进军休干部充分发掘和利用资源,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建立并发展积极的社会关系,实现“六个老有”的目标;促进社会政策的良性改变,推进接收安置稳步进展和服务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五、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优抚安置社会工作各领域需掌握的共性方法:——认知和情绪问题的处理:敏感、焦虑、紧张、失落与无奈(认知行为理论模式)让服务对象明白是个人的非理性信念造成了情绪和行为上的困扰,如何通过认知改变来改善情绪和行为;认知干预:帮助服务对象探查隐藏在情绪困扰后面的自语,吉利服务对象反省自己在感到焦虑、愤懑是对自己“说”了什么,检查非理性信念所在;与非理性信念辩论;引导服务对象做出适宜的理性的反应,接受组织安排的现实,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观,积极参与社会,提高生活质量。——精神问题的解决方法:寻求当下生命的意义(重要手段:倾听)引导服务对象珍惜现在的重要性;引导服务对象找到往事的意义,人生回顾过程的重要作用;人生回顾过程中,服务对象常有机会直面自己的局限;引导服务对象坦然接受生活中好的和不好的一面,重新激活疏远关系,寻求和解;引导服务对象“拓宽个人爱和同情的圈子”,力所能及的关怀他人、服务社会。——危机干预方法:最小的努力产生最大的效果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的问题,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主能力。——对工作人员压力问题的处理方法:建立支持性小组2、优抚医院和光荣院的介入重点:——死亡和濒临死亡问题:临终服务的针对性工作:否认期:真诚对待服务对象,经常陪伴,愿意与服务对象讨论死亡的话题。愤怒期:倾听服务对象的心理感受,做好家属工作,给予服务对象宽容、关爱和理解。讨价还价期:指导和帮助,是服务对象更好地配合治疗,控制症状。抑郁期:给予服务对象精神支持,陪伴服务对象,预防自杀,尽量满足服务对象合理要求。接受期:尊重服务对象,减少外界干扰,不强迫与服务对象交谈,加强生活护理。后事处理:做好家人的丧亲辅导,提供支持性服务;代表服务对象及其亲属争取合理权益;提供相关资讯;做好自我保健。——体恤性与亲密关系:尽可能多的组织社交联谊活动,满足服务对象对归属于爱的需要。——失禁问题的处理——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问题的预防:把监察服务对象的服药情况纳入评估工作——疏于照顾问题:服务对象丧失基本日常活动的选择权;隔离;贴标签。——建立专门小组:基本原则:不先行假设服务对象爱不爱参加小组活动;社工要有耐心、细致、周到的工作态度,尽可能周全考虑特殊需要;小组组员的选择要恰当;不强求的原则;尊重服务对象的自决权。具体方法:小组活动前做充足准备;活动或游戏要简单易学;社工要不失时机地赞赏组员能力;要关心每个组员的感受,发现有对活动反应冷淡时要适当调整活动程序,以免冷场;小组行程过半时,协助组员真实表述对小组活动的感受,从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使下阶段更符合兴趣爱好;行将结束时,社工应评价小组活动成败及每个组员的发展;要尤为关注经常不参加小组活动的对象,了解原因和隐情,开展针对性服务。专门小组:现实辨识小组(节日主题活动、讨论时事新闻、与本地学校师生手拉手、游览本地变化)、动机激发小组(充当志愿者、园艺、准备过节、学习电脑)、社交与娱乐性小组、支持性小组、治疗性小组(针对抑郁症、焦虑症及精神疾病)。3、复员退伍军人安置社会工作的介入重点:压力与防御减压;构建支持网络4、军休社会工作的介入技巧:接收安置前:收集、分析资料,做好待移交干部需求的预估和问题的预诊断;协助干部了解移交后地方政策。接收安置中:办调移交部队解决具体问题,配合做好交接中的军休干部的思想工作;审核军休干部档案时,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做好评估和诊断;利用上门家访的机会开展个案工作;利用“三见面”机会,组号群体性的政策解答和心理疏导。接收安置后(主要是提供服务管理):积极引导干部进行平民化角色转换,做好心理补偿和精神慰藉,帮助适应新生活,发展积极的人际关系,融入社区和社会,提高幸福指数;协助有关部门落实军休干部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实现“老有所养”;协助策划、组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积极培育自发性文体组织,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实现“老有所乐”;协助做好医疗保障工作实现“老有所医”;协助推进军休社区建设,便捷居家生活;协助干部力所能及实现“老有所教”、“老有所为”,学习新知识“老有所学”做好高危干部临终关怀,引导争取面对生命终点;培训工作人员促进专业服务发展和质量的提高;训练、组织、督导志愿者;协助促进社会政策良性改变,推进干部同步享受地方干部待遇。第十章社会救助社会工作一、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特点:工作对象及救助类型的复杂性;工作过程的持续性;工作方法的融合性;工作方法的政策性。二、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以反贫困为主的基本生活救助:1、参与社会救助政策的制定、实施与评估2、社区层面社会救助的内容:物质救助与能力发展并重;整合社会资源,动员社会力量;联合社会组织的力量。(二)专项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1、教育救助:奖、贷、助、补、减2、医疗救助:帮助符合条件的患者申请医疗救助,及时就医和诊治;采用专业方法为患者服务,减轻患者的精神或心理的压力;参与救助政策的制定,改进医疗救助程序。3、住房救助:帮助困难群体申请住房救助;参与住房救助的管理和监督,协助建立动态跟踪机制等。(三)灾害救助社会工作的内容:灾害紧急救援、灾后社区重建。(四)流浪乞讨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1、救助政策的修订2、救助机构的建立与管理3、流浪乞讨人员的个别化服务:主动救助(街头救助、全天候救助);机构救助。4、流浪儿童:预防流浪儿童的出现;根据儿童身心特点建立全方位救助体系(从物质到教育、机构救助到回归家庭与社会、安置与跟踪服务)。三、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基本生活救助的工作方法:1、针对困难居民的个案工作:全面接触困难居民,深入了解其问题和需求;确定需要,研究提供服务的方式;考虑工作方法,制定工作方案;及时评估工作过程和效果;总结并结束工作。2、针对困难群体的小组工作:1)小组工作的原则:个别化、接纳、鼓励合作、参与解决问题、实施评估原则。2)过程:小组初期:考虑对象需求,建立专业关系小组聚集期:帮助组员澄清小组期望,明确小组目的,及时纠正少数族员抗拒、疏离、过度依赖的心理,在小组内部建立规范。小组形成期:善于把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焦点变成问题,鼓励成员正视问题,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小组冲突期:将组员对他人的关注及对小组的不满转移为表述自己的感受,冲突后成员可能选择再次整合。小组维持期:相对平稳,组员对小组规范比较认同,归属感和凝聚力增强。小组结束期:成员沟通良好,组员可自己处理问题,经评估后可结束小组活动。3)小组活动计划的设计:(P347)3、社区工作1)在社区开展反贫困救助工作的基本原则:注重救助对象个人发展、根据社区实际制定救助和发展目标、注重救助对象的参与与互助。2)社区社会救助工作的主要模式:——地区发展模式:以社区为基础,强调居民共同参与,强调有效利用和整合资源,自下而上的民主方式决定社区事务和发展方向;——社会策划模式:强调解决社区内部的实质性问题(下岗失业人员就业、住房、精神健康、停车难等),鼓励居民尤其是救助对象自己参与讨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社会工作者应积极与街道协商,利用驻社区单位的资源制定方案等。3)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改善社区环境、发展社会网络、促进能力建设。(二)专项社会救助的工作方法:1、开展工作前,首先进行调查,了解救助对象的问题和需求;2、根据“奖贷助补减”等救助政策,开启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的贫困生进行救助;3、心理咨询与个案辅导4、开展不同形式的小组活动(三)灾害救助的工作方法:1、灾害预防:普及自然灾害的知识,灾害风险分析。2、灾害救助:积极介入,紧急转移,保护生命;寻找资源,安置灾民,维持秩序;安抚精神,调适心理,重建网络。3、灾后重建:开展社区人居环境重建;恢复社会生活秩序;复苏社区的经济秩序。(四)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的工作方法:1、外展服务:要注意儿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2、机构服务:思想转化、行为矫治、继续教育、技能培训。第十二章学校社会工作一、学校社会工作的特点:专业性、科学性、艺术性、实践性。二、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针对学生一般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1、学业发展与生涯规划的需要(小组工作:明确生涯目标;注重能力培养:学习、人际沟通、时间管理、生活管理等能力的培养与养成;结合学习生活: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优化学习方法: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学习资源的整合能力、注意力的集中。)2、协调人际关系的需要:帮助学生自我觉察、提高学生个性品质、促进学生养成技能、协助学生自我成长。(人际关系方面:个案:遇到重大挫折和障碍时帮助学生解决的困惑与问题;小组:通过参与式培训让学生们成长)3、自我认识与自我探索的需要:帮助学生悦纳自己、帮助学生肯定自我、协助学生发掘潜能、协助学生规划未来。(个案、小组、社区:习作练习、极限挑战、情景剧)4、情绪觉察与情绪管理的需要:学会认识情绪、能够辨别情绪、懂得掌控情绪、正确处理情绪(宣传;小组:交流感受、分享控制情绪经验;个案)(二)针对学生特殊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1、针对学业困境学生:原因:学生自身原因(生理、心理);学校因素:学校的学习环境、教师态度、同学关系紧张;家庭因素:家庭学习环境、父母管教方式;社区因素:社区环境、学生社交关系网络。辅导方法:个案:一般原因的以案主学业进步为中心任务,通过学生家长、老师、同学收集资料,判断问题形成原因,通过与学生沟通、协商,协助制定解决方案。小组:在学习障碍方面有共性的,如注意力不集中、缺乏学习兴趣、考试焦虑,彼此分享经验和感受,达到相互鼓励、促进的效果。学校社会工作者与任课教师合作:对有学习缺陷的学生如考试焦虑、诵读困难的,与其交谈后,可代表其与老师商谈建议采取个别化教学,通过对他们降低学分要求、改变教学方法或补课,帮助其走出困境。学校社会工作者协调利用社会资源:因家庭问题可与家庭联系,请家人合作,帮助学生营造良好地学习环境。2、针对人际关系困境学生:个案:遭遇严重人际困境学生,多次咨询辅导了解原因,与他们一起制定解决方法。小组:进行自我肯定训练,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教导人际交往的良好方式,重在促进学生开放自己、学会尊重他人、接纳不同意见,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自我意见的方法。社会工作与学校教育结合(与德育):教导学生学习良好的人际互动方式,学会互相尊重与帮助,采用人性化行为规范准则,理性民主的态度指导学生,提供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从成功经验中获得自我肯定。资源整合的方法:和老师、家长及同学多方联系,请求协助,共同解决问题。3、针对家庭生活困境学生:予以情感支持(个案:接纳、尊重、理解)、发展支持系统(小组)、挖掘社区资源(社会机构、团体、民政、社会救助;学校资源:家长文化补习班、就业指导、职业培训;社会合作:提供工作机会、拓宽生存空间;学生照顾:社区托儿所、课后收托中心;特殊家庭家长互动团体、协作小组)、开发学生潜能(优势视角)。4、针对心理状况困境学生:个案:一时存在心理困扰的,沟通交流,帮助缓解内心压力,舒缓情绪,恢复正常学校生活。小组辅导:互相沟通、交流心事、以他人为镜发现改正自己的问题,彼此促进,与家长协同合作,给予学生理解和支持。学校宣传:同学正确理解心理困境不等同于精神病,同学们多理解帮助。整合资源:与学校和老师合作,对这些学生区别对待,对确实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可以转介给专业心理老师或心理医生。5、针对特殊行为群体学生:1、暴力倾向:2、网络成瘾3、违纪行为:说谎、逃学、抽烟喝酒。个案(澄清学生的角色、认知问题、行为的后果、提供心理支持、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式、促进行为改变和良好行为的形成);小组(兴趣小组、交流小组等互助成长小组,让学生们在小组中发泄情绪与压力,获得彼此的支持,交流成长体会,学习成长经验,增强正向动机,帮助学生获得成就、提高自信);家庭(通过家访了解家长的管教方式、亲子关系及家庭状况,利用家长会宣传亲子教育方案,促进家长改善家庭环境、改变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技巧,帮助家长识别并改变孩子的问题行为);社会(协调公安、城管、校外教育机构,取缔社区内不良场所,防止不良因素对青少年的影响,消除暴力隐患,优化社区文化,形成社区文明,为青少年创造健康、积极的社会环境)。三、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抗逆力的理论和方法:优势视角的基本信念:赋权、抗逆力(个人面对生活逆境时,能够理性的做出正向、建设性的选择方法和应对策略的能力)、对话与合作。表现形式:常规(亲社会、遵从社会规范与道德,认同主流社会文化,得到社会的认可和接纳);非常规(反传统、反社会、反主流的行为倾向,挑战常规、对抗成人、批判现实的特征,受到成人指责、朋辈排斥、公众舆论压力)。用常规方式替代非常规方式,提升案主的抗逆力。构成要素:外部支持因素(正向的连接关系、坚定清晰的规范、关怀支持的环境、积极合理的期望、有意义的参与机会);内在优势因素(完美的个人形象感、积极乐观感);效能因素(人际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情绪管理及目标订定)。基本步骤:危机缓冲系统(1-3)、抗逆力建构系统(4-6)1、促进亲社会联结(学校教育者注意):积极组织学生活动;创造机会吸引父母参与学校工作;促进师生沟通、增进信任、加强关系。2、建立清晰稳定的边界:学校制定纪律规范,体现关怀淡化惩罚;让学生参加学校纪律的制定;多种形式加强宣传,保证持续不断的强化;将学生制定的纪律规范送到家长手中,保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一致。学校以纪律和权力的方式将行为界限具体化,与每个学生签订协议。3、教授生活技能:学生掌握与人合作、冲突解决方法、抵制、决策、沟通、解决问题、自我决定、压力管理等技能。4、提供关怀与支持:关注每位学生、迅速记住名字、倾听学生心声、多用鼓励性话语、肯定学生积极力量、组织激励性活动、学生处于困境时及时介入。5、建立和表达高期望:强调合作、淡化竞争、关怀每位同学表达殷切希望、不放弃学生、帮助获得优异成绩、不贴标签、接纳每位学生的独特性。6、提供机会,促进参与培养学生抗逆力策略:基本步骤障碍策略促进连结缺少专门服务人员,缺少教授策略,较少可提供的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行动途径,将积极的家庭——学校连接放在优先位置。建立清晰明确的边界学校的规定不明确建立学生期望的政策模式,由老师、学生、家长共同制定政策。教授生活技能没有教授生活技能深刻将生活技能与学业成就相联系,教授学生们期望学习的技能。提供关怀与支持强调竞争,极少的正面激励因素强调合作,使学生可以意识到自己是可以成功的,为困境学生提供解决策略。建立和表达高期望学生的潜力没被认识到,对学生有歧视培养老师和学生看到他人的潜能,拥有“每个学生都会成功”的信念。提供机会、促进参与视学生为有问题的,学生要跟随着成人,为学生提供机会少视学生为资源,实行对等的学习,提供学习方法。(二)个案管理方法的组织与运用:过程:识别服务对象(班主任或任课老师推介、朋辈推介、案主或其家庭主动寻求帮助、社会工作者主动发掘);对案主的生态系统进行评估,确定案主所需要的资源(社会、学校、家庭);评定案主的社会支持网络(学校、家庭、社区);完成资源—社会支持网络—案主的对接(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监管服务的传输(个案、小组工作);评估(当事人的评估和服务系统传输的评估)。角色:服务经纪人;使能者。(三)团体辅导方法的组织与运用:团体辅导程序:选题(需求评估)、招募、甄选、实施(团体辅导前期:第一次聚会,成员互动,共同目标,社工应接纳、倾听、制造保护包容的气氛,避免竞争和比较性活动;形成期:成员开始了解辅导目标,发现自己的角色,知悉活动方向,逐渐满足自己的期待,社工应鼓励成员参与活动,协助成员产生归属感,共同建立主要目标,探讨实现目标的方法,态度应亲切和善,催化者角色,避免成为团体讨论的中心或唯一解答者;协商期:整合阶段,成员急于安顿自己,可能有所冲突,社工应冷静、敏锐察觉情况,与成员共同处理冲突,协助团体发展近程与远程目标,处理冲突时不宜威胁、指责、挑战、惩罚;成熟期:表现团体功能,目标更有意义,成员归属感建立,沟通良好,相互支持,社工协助团体拟定新目标,准备抽离团体,让成员自动投入及参与)评估、跟踪。第十三章社区社会工作一、社区社会工作的特点:目标:促进居民参与,解决社区问题;改善社区关系,提升社区意识;挖掘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特点:以社区为对象;重点解决社区居民所面临的集体性问题;采用宏观结构的视角分析和介入问题;强调社区参与,关注人的发展;重视社区资源的挖掘和运用(社区人力资源开发:居民骨干、各类组织领导者,非正式支持网络:居民亲属、朋友资源、邻里资源;社区组织资源:居委会、物业公司、业委会,辖区单位。)。二、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一)社区服务:1、面向各类弱势人群的福利服务:为老年人提供的福利服务:养老服务(小区敬老院、老人公寓、托老所、孤寡老人或独居老人服务);文化教育服务(老年人活动站、老年人书法、绘画小组、老年大学);健康服务(健康辅导、心理咨询、家庭病床、老年病知识讲座);再就业服务(低龄老人发挥余热进行劳务中介);婚姻服务(老年人婚介所、金婚、银婚纪念活动)。为残疾人提供的福利服务:康复服务(残疾人小区康复中心、精神病人工疗站、弱智儿童启智班);安置服务(发展福利工厂、店,安置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从事适合特点的工作);生活服务(无障碍小区生活环境、组织小区内房管、卫生、商业机构、志愿者提供便利,帮助符合条件的未婚残疾青年建立幸福家庭)。为优抚对象提供的福利服务:贯彻落实优抚政策,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帮助优抚对象解决住房、就医等生活困难;开展军民联谊活动,开设培训军地两用人才的培训班。为青少年提供的福利服务:生活照顾(托儿所、幼儿园、社区需要的小学生饭桌、接送孩子);校外教育(课后辅导班、青少年活动站、夏令营、青年文明小区建设);失足青年的帮教。为贫困者提供的福利服务:发展小区就业,帮助再就业;执行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提供必要的经济援助;动员小区各方面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扶贫济困活动。为外来经商务工人员提供的福利服务:外来青年俱乐部、文化知识讲座。2、面向小区普通居民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居民生活服务:有偿、低偿或无偿服务。小吃、副食、洗衣、理发店、车棚、停车场、服装剪裁、电话传呼、奶站、修鞋铺。家务劳动服务:减轻双职工家庭负担。介绍保姆、钟点工、代看小孩、护理病人、搬运重物、上门。文化生活服务:文化站、小区图书馆、文艺队、纳凉晚会、书画展、灯会。(二)社区就业:1、开发社区就业岗位,鼓励多种形式就业2、宣传和执行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3、开展社区就业服务和就业培训4、解决社区下岗和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接续等实际困难(三)社区治安:1、我国社区治安的组织体系: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社区企事业单位的保卫部门、治安保卫委员会(志愿者)、公安、派出所。2、社区治安的主要内容:宣传教育,协助公安机关开展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加强对外来人口的管理,向政府及公安机关反映社区治安动态、对社区治安管理工作的意见、要求和建议。(四)人民调解:1、基本原则:平等自愿、合法合理、不限于当事人诉讼权利。2、人民调解受理民间纠纷的范围:公民与公民、公民与法人、其他社会组织间涉及民事权利义务争议。(五)社区卫生:1、社区疾病预防与康复工作2、社区精神健康工作:为社区普通人群提供心理咨询,普及精神卫生知识;开展社区康复治疗,促使早日回归社会;维护精神残疾者的合法权益,争取社会支持;广泛开展健康宣传活动,减少社会歧视。3、社区环境卫生:环境改造、环境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六)社区教育:1、从目标看:补偿式、控制式、发展式。2、从服务功能看:家庭生活教育、公民教育、成人教育、健康教育。三、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一)社区社会工作的过程:1、社区分析:类型:商品住宅区、单位型社区、经济适用房住宅区、老旧小区。基本情况分析:社区名称、发展历史;地理位置及周围生态环境;人口结构;社区组织或单位资源。社区问题分析:共同性问题、群体性问题。社区需求分析:感觉性需求(言语表述出来的)、表达性需求(申请服务、排队等候)、规范性需求(专家、政府评估决定的)、比较性需求(与类似社区比较)。2、政策分析:政策内容:政策目标、服务方案(制度)设计、服务或取得资格条件、服务提供的组织结构、财务安排。侧重建议性。政策过程: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如问题的挖掘和界定、政策制定和规划、政策的执行或落实、政策评估。侧重描述性。3、社区服务(活动)方案的策划:服务(活动)策划前的分析工作:服务对象分析、问题分析、服务(活动)的逻辑推进步骤分析(界定和确认问题—确认要达到的目标—选定评估的指标—寻找各种可行的方案—计算每个方案的成本、人力、物力、时间—计算每个方案的成效—列举方案并进行比较分析)。服务(活动)策划的过程:确认社区需求—了解社区居民或服务对象的特征—订立工作目标—评估自身的能力—制定工作进度表—程序编排。4、社区服务(活动)方案的执行:筹备阶段:人、财、物的配置及服务(活动)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服务或活动阶段:预算管理、时间进度管理、服务品质管理、士气激励和提升。结束阶段:经费报销、对服务资料及时归档、对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进行表彰、对服务成效进行评估。5、社区服务(活动)方案的评估:方法:定量评估法(数字表现评估结果;评估者事先预设了答案,再由服务对象进行选择)、定性评估法(用文字表达结果;评估者事先不预设答案,只听取参与对象的意见、看法,再进行归纳总结)。(二)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1、资源连接:方式:资源整合(协调、合作);资源共享;资源流通(普通居民都是人力资源,通过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的方式来利用人力资源,开展社区服务)。2、推动居民参与:层次和形式:告知——咨询——协商——共同行动——社区自治。从结果层面看,“告知”对结果完全没有影响,“社区自治”有全面影响;从过程层面看,“告知”不需要教育或能力,也不需要权力、责任和沟通,最需要的是“社区自治”。影响社区居民参与的因素分析:对参与价值的肯定(不关心、自责、无用感);对参与意愿方面主观(个人判断是否付诸行动)、客观(家人、朋友赞成支持与否)影响;在参与能力方面(时间和金钱、知识和技巧)。推动社区居民参与的策略:促进社区居民对参与价值的肯定(社区研讨会、座谈会、居民大会、社区展览会、教育讲座、记者招待会、公布社区调查结果);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意愿(考虑家人和亲友对参与意愿的正负影响,邀请和鼓励参与同时减少负面影响;社工选择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时要与居民利益挂钩);提高社区居民的参与能力(进行参与知识和技巧的培训,提高表达、沟通、讨论等技巧,培养民众对自己的信心;妥善处理时间与资源的缺乏问题,尽量迁就社区居民需要,避免养成参与者在经济方面的依赖性;发掘和训练社区的居民骨干,使之能承担基层组织的领导和推动组织发展;借用媒体等社会舆论)。3、居民能力建设: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掌握社区生活和共同问题的知识和资料;理解资料的相互关系,批判的分析问题;引申和推理;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提出创新的建议。行为和技巧能力的培养:肯定模仿学习(社工以身作则、积极示范);个别训练和督导;示范、录像带、心里预习、自我引导、复习(帮助居民学习公开演讲、协商、游说)。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提升:从感受、兴趣、态度取向、价值观下工夫,改变他们对参与、社会正义、居民权益的观感和价值取向,通过行动反思的方法澄清价值观,分享个人经历和感受,巩固服务社区的精神。4、建立社区支持网络:个人网络:动员服务对象关系密切的重要任务提供支援,维持和扩大服务对象的社交关系和联系。志愿者联系网络:寻找和动员社区内或社区外志愿成为志愿者的大学生、社区党员、辖区单位的职工,通过合理配置,让志愿者和服务对象建立联系,提供帮助和支持。互助网络:为有共同问题、相同背景、兴趣的对象建立朋辈支持小组或互助小组,加强同伴间的支持,促进信息分享和经验交流,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邻居协助网络: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召集和推动邻居了解服务对象,强化邻里和服务对象之间的联系,发展互助性支持,有效减低正规服务的烙印效果。第十四章医务社会工作一、医务社会工作的特点:与医疗卫生体系相融合;以服务对象的健康为主导;“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服务规范的专业化。二、医务社会工作对象的需要和问题:(一)医院社会工作对象的需要和问题1、需要:治愈疾病恢复健康、安顿好病人及家属的情绪和生活、获得医护人员的尊重和心理关怀、解决有疾病带来的经济问题。2、问题:病人及家属的心理调适,医患关系紧张,医疗费用增长、病人负担过重。(二)公共卫生社会工作对象的需要和问题:1、需要:健康生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心理疏导(公众、隔离病人、医疗服务人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