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_第1页
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_第2页
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_第3页
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_第4页
2024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材分析: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抒情主人公在深秋时节,独自一人伫立在橘子洲头,望着湘江水向北奔流不息。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情感的手法,体会诗歌的独特魅力。

2.结合文本内容,感受革命领袖的伟大革命抱负和豪放胸襟,学习作者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词的结构及有关知识;体会作者人生理想与远大抱负。

2.积极地感受诗词意境,感受思想艺术魅力,理解词中意象。教学过程【课堂导入】

美学家朱光潜曾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文学。读诗的功用不仅在消愁解闷,不仅是替有闲阶级添一件奢侈品;它在使人到处都可以觉到人生世相新鲜有趣,到处可以吸收维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高中语文的第一篇课文,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感受诗歌的魅力。

一、温故知新1.古代诗歌分类

按来源分:民歌《木兰诗》;文人诗《短歌行》

按表达方式分: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抒情诗《离骚》;说理诗《题西林壁》

按格律分:自由诗;格律诗

【律诗、绝句、词、曲(散曲、剧曲)】2.新诗分类(1)旧体诗(古诗)

①词:

按字数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数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②曲:散曲小令(一曲独唱);剧曲——进入戏剧的唱词(2)新体诗

自由诗;民歌;散文诗3.文体知识(1)词:词兴起于唐五代,盛行于宋,配乐歌唱,始称“曲子”或“曲子词”,全称“敦煌曲子词”(因在敦煌石窟发现)因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2)词的基本特点:全文有定格,句子有定数,每字有定声,一般分上阕(上片)和下阕(下片)。(3)词的组成:

标题:高度体现词的内容(有的也没有标题,如温庭筠的“菩萨蛮”等)。

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名称,决定着词的字数、句数和平仄声韵。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58字及以下)、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及以上)。(4)沁园春

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花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词牌由此而得名。二、知人论世1.作者名片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把它剖开来做瓢,则瓢宽大而没有什么可承受的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我认为它没有用处,就把它击破了。”2.作者轶事

1910年农历7月,毛泽东将近17岁,他要第一次离开家乡,到50里以外的地方去。临行前写下了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1911年,毛泽东18岁时到湖南长沙,在此从事革命活动13年。1913年至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1918年与何叔衡等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的新民学会。

“五四”运动时,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文章。随后,又领导了驱逐湖南督军兼省长军阀张敬尧的斗争。3.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三、诵读诗歌1.听朗读录音,标注朗读节奏,把握朗读情感。

观看视频:方明、康辉朗诵《沁园春·长沙》2.《沁园春·长沙》诵读要领赏鉴诗词的方法

①诵读领会,感知内容

②知人论世,体味意境

③运用联想,借助想象

④品味语言,分析技巧3.诵读情感提示

4.整体感知

默读圈点:

①以诗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为主体,找出体现全词线索的动词。立、看、问、忆、记

②这首词描绘了几幅画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并说明原因。

《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

《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四、鉴赏诗歌(一)鉴赏上阕1.诵读上阙,思考上阙可分几层,各层主要内容是什么。

共分三层:

第一层(前三句)主要交代时间、地点、特定环境。

第二层(中间七句)这一层主要展现色彩艳丽的南国秋景图。

第三层(最后三句)主要是作者的思考。2.诵读第一层,思考问题:(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层的意思。

这几句诗像意识流小说,思维有跳跃性,还有倒装句,而且有些成分省略了,这就要靠想象把诗意串连起来。

点拨:时已深秋,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看着涛涛江水昼夜不息地向北流去。(2)品味“独立”这个词语的深意。

①写出独自一人来此游览,远望、凝思的神态,说明作者在思考自我人生价值;

②与下阕开头“携来百侣曾游”相照应,说明这次是一人旧地重游;

③结合当时局势,这就更表现出了无产阶级伟大领袖在革命斗争的惊涛骇浪中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刻画出一个昂然屹立的高大形象。3.阅读上阕第二层,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层的意思。

看哪!那深秋时节的群山,层层叠叠的枫树林,叶子全像被染过一样,红彤彤煞是耀眼;那滚滚流淌的湘江,满眼都是醉人的绿,江面上无数的船只你追我赶,疾速驶去。矫健的雄鹰,在浩瀚的天空展翅敖翔,可爱的小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水中,快乐地游来游去。万物在深秋季节里都在争取自由,显露出蓬勃的生机。(2)这一层领字是哪个字?领起哪几句?

领字是“看”,领起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湘江秋景图(3)这一层描写山水秋色,层次分明,请分析景物的描写顺序和描写角度。(4)诗词讲究炼字炼句,请找出这几句中表现力特别强的字并分析它们的作用。

点拨:赏析写景语言,也就是分析精准词的表达效果。静景描写中,我们要关注形容词和副词;动景描写我们往往要关注动词。

“万”:极言山之多

“遍”:极言红之广

“层”:既写出了山势的起伏,也写出因山势而形成的林木的高低层次感。

“染”:山林因霜打过而变红,像人工染过一样。运用拟人手法写出秋色之深、色彩之鲜艳。

“击”:搏击,刻画出鹰飞矫健,强劲有力的形象。

“翔”:写出鱼儿在清澈见底的水中自由轻快游动的样子。

“竞”:有力地突出了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5)请找出描写秋景的意象,分析它们的情感。

意象:诗人笔下的意象不应是客观的白描,而是“灌注了生气的形象”(康德语)。

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一般呈现为一定的画面。

红遍的万山;尽染的层林;碧透的整条江;争先恐后的百舸;搏击长空的雄鹰;水底自在的游鱼。

通过这些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乐观态度,流露出豪情壮志。自古文人多悲秋

·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

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拓展延伸:(1)作者笔下的秋景意象,与前面所举诗句的秋景意象有什么不同?

作者笔下的秋景意象没有凄凉、悲伤,而是境界阔大、多彩多姿、充满活力(2)“秋”在很多诗词中是凄凉、感伤的代名词(如前面所举诗词),本诗的秋景为什么充满活力?

这与作者的身份、性格、胸襟、志向有关。本诗作者不是一介普通书生,而是叱咤风云的一代伟人,胸怀救国救民的杰出的政治家。他有经天纬地之才,再造乾坤之志,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风范,奋发向上的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不同于那些多愁善感的纤弱文人,所以他的诗词也不同凡响,笔下秋景意象当然就充满活力,渗透其豪情壮志。4.朗读上阕第三层,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写景的诗句和这一问题的提出有何联系?

怅:写出诗人面对大自然的自由自在、生机勃勃、绚丽多姿而思绪万千,百感交集的心情。

问:表诗人对自然荣枯和社会盛衰由谁来主宰这一问题的追问,表现诗人的胸怀抱负与责任担当。

表层意思:面对万事万物如此情景,我不禁陷入深远思索和无限感慨,向着旷远迷茫的大地发问,究竟是谁主宰着这些事物的盛衰消长呢?

深层内涵:社会动荡,各种革命力量云集涌动,谁是革命力量的领导者?谁来主宰国家命运呢?

这就写出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和远大抱负。(2)这一层句式上什么特点?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问句;承上启下(3)总结上阕。

词的上阕借景抒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生气勃勃的湘江秋景图,从而产生联想,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来主宰的问题,引出了下文的回忆。

(二)鉴赏下阕4.朗读下阕第一层,然后回答下列问题:(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层的意思。

就在这橘子洲上,我曾经和许多革命战友游览、聚会,畅谈国家大事,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2)找出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并体会它们的作用。

“忆”总起下阕,贯穿下阕,点明下阕写的都是往昔的的事。

“峥嵘”运用比喻手法,把许多不平常的战斗岁月,比喻成连绵起伏的一个接着一个的高山峻岭,非常生动形象地概括了毛泽东同志在长沙时丰富而又有意义的战斗生活。(3)这一层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这两句结构上照应开头,紧接上阕,从地点、人物上自然地引出下文,由写景过渡到叙事。5.朗读下阕第二层,回答下列问题:(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层的意思。

当年,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雄姿英发,才华横溢,意气风发,豪情奔放。纵论国家大事,挥笔书写揭露黑暗、颂扬真理的文章,把高官厚禄都看作粪土一般。

峥嵘岁月图(2)找出这一层的领字,分析人物形象。

领字是“恰”,铿锵有力。贯穿下文,写出了同学们的磅礴气势。这些青年革命者勇立潮头、气势豪迈、忧国忧民、关心国事气概。6.朗读下阕第三层,然后回答问题:(1)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层的意思。

可曾还记得,那时的我们到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游泳,尽管风浪大得将急驰的行船都阻挡了?

中流击水图(2)这一层是否回答了上阕末句提出的问题?请简要分析。

回答了。“挥斥方遒”到最后,采取象征的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以天下为己任,以及在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桨前进,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含蓄地回答了上阕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

(3)小结下阕。理解上下阕关系。

当年,正值青春年少的同学们,雄姿英发,才华横溢,意气风发,豪情奔放。纵论国家大事,挥笔书写揭露黑暗、颂扬真理的文章,把高官厚禄都看作粪土一般。上下阕的联系:上阕写景,下阕抒情,借景抒情,景情合一。上阕,诗人面对充满蓬勃生气之景发问谁主沉浮的问题;下阕,通过革命豪情的抒发,艺术地回答上面的问题,即由革命青年以及站起来的全国人民来主宰这个世界。7.写作特色

多种对比

形象鲜明

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

语言精练

表现力强

(1)颜色对比

(2)动作对比

(3)明比

(4)暗比8.总结主旨

作品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生活的回忆,抒发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豪情壮志。五、教学拓展(一)毛泽东诗歌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二)赏析诗句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采桑子.重阳》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清平乐.六盘山》

重阳,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易经》以九为阳数,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