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地理微专题训练191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一、单选题
宁夏平原的引黄灌区是我国四大古老灌区之一,已有两千多年的灌溉历史。灌区主要以早作为主,
为保护农业生产环境,每隔三、四年种一次水稻。灌渠内的引水系统采用了许多独特的工程技术,灌、
排渠合理布局,到目前仍正常运行。2017年10月10日,在第23届国际灌溉排水大会上,宁夏弓I黄古灌
区工程成功入选第四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下图为引黄灌区景观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古代引黄工程建成后
A.灌区大气湿度增加B.黄河含沙量增加
C.黄河上游沉积加快D.黄河下游流速增大
2.灌、排渠系合理布局,可
A.减缓黄河淤积B,减少水分蒸发C.防止土地盐碱化D.提高灌渠运输量
3.宁夏灌区水循环受弓I黄工程影响最小的环节是
A.降水B.蒸发C.下渗D.径流
1.A引黄工程建成后,该地地表水增加,蒸发量增加,灌区大气湿度增加;灌溉过程中部分泥沙引入农
田,会导致黄河含沙量减小;对黄河上游沉积速度和下游流速没有明显影响。
2.C土地盐碱化的形成往往和只灌不排有关,只灌不排易导致地下水位升高,盐分在地表富集;而排、
灌结合利于盐分流失,可防止土地盐碱化。
3.A宁夏灌区降水是大气环流、季风等因素决定的,引水灌溉系统对降水影响很小,引黄工程改变了宁
夏灌区径流量,导致下渗和蒸发减少,宁夏灌区水循环受引黄工程影响最小的环节是降水,故A正确。
2017年10月11日,位于黄河河套地区的宁夏引黄古灌区被正式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遣产名录,这是中国
黄河流域主干道上产生的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无坝引水是指从河口直接取水,沿等高线引至灌
区,图甲示意古代青钢峡无坝引水,有坝引水是横向拦截河流取水,图乙示意现代青铜峡水坝,古代宁
夏平原灌区采用无坝引水方式引水灌溉。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4.古代宁夏平原采用无坝引水而非有坝引水方式引水灌溉,主要是因为区域内
A.地势平坦B.降水季节差异小
C.施工技术有限D.劳动力少
5.较无坝引水而言,青铜峡地区采用有坝引水的主要优势是
A.蓄水能力强B.沉淀泥沙
C.预防凌汛D.可以通航
4.C通过文字和图片,在直观上认识到有坝引水和无坝引水的区别进而认识不同时期人类活动能力的变
化。在大河上横向拦河建坝只有现代施工技术才能完成,C正确。地势低平是引水灌溉的条件,不是采用
无坝引水的原因,A错。宁夏平原降水季节差异大,B错。劳动力少并非采用无坝引水的原因,D错。
5.A黄河径流量季节差异显著,较无坝引水而言,青铜峡采用有坝引水可在枯水期蓄水,保障灌溉。沉
淀泥沙不是有坝的优势,是不足之处,预防凌汛不是主要优势,有坝引水不利于通航,所以选A。
河套灌区(下图)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溉区。河套灌区有一种
特殊的传统灌溉制度——秋浇(农作物收割后的浇灌,每年从9月底开始到11月初结束,是该灌区
一年中用水量最大的一次)。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6.乌梁素海湿地的主要作用是
A.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B.调蓄黄河洪水
C.发展航运和水产养殖I),汇集灌溉余水
7.为防治河套灌区土壤盐碱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①秸秆还田,改良土壤②完善排水系统
③填沟蓄水,储存水资源④大水漫灌,施用化肥,增加土壤肥力
A.例B.③④C.®(3)D.(2)®
8.河套灌区进行秋浇,其目的是
①秋后淋盐②冬季保温③春季保崎(土壤湿度)④秋播
A.®(2)B.c.(2X3)D.
6.D由图可知,乌梁素海连接排水渠道,根据黄河流向判断当地地势为西高东低,因此乌梁素海位于各
条渠道的下游,主要作用是汇集农业灌溉余水,故D项正确。因地势比灌区低,所以选项A不正确;该
湿地对黄河洪水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但不是主要作用,所以选项B不符合题意;该湿地水量小,水较
浅,航运功能不强,所以选项C不符合题意。
7.A秸秆还田、改良土壤,可抑制蒸发,降低土壤盐分,从而降低土壤盐碱化的危害,选项①符合题
意。完善当地的排水系统,可以尽快把淋盐后高盐度水排出,同时可防上大量地表水下渗,从而降低地
下水位,防治土壤盐碱化,选项②符合题意。填沟蓄水会加剧水分蒸发,会地表水下渗量增加,抬高地
下水位,加重土壤盐碱化,选项③不符合题意。大水漫灌会使大量地表水下渗,抬高地下水位,从而加
剧土壤盐碱化,选项④不符合题意。
8.B河套灌区进行秋浇,秋季气温降低,作物收获,水分吸收、蒸发减少,下渗增多,其目的是利于秋
后淋盐,I对。没有越冬作物,冬季保温不是主要目的,②错。土壤冬季冻结,春季融化,有利于春季
保堵,保障土壤湿度,③对。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没有秋播活动,④错。A、C、D错,B对。
2016年11月8日,有着中国第二个“都江堰”之称的古代水利工程——浙江湖州“太湖港港”成功
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太湖先民在太湖南部的滨湖沉积区筑东西向的“横塘”,开凿南北向的“港
港”。在每一条淡港与太湖的交汇处建一道水闸,重阳后闭闸,清明后启闸。先民们利用港港的灌排功能
将沼泽、滩涂改造成“丝绸之府”、“鱼米之乡”。下面左图为“太湖淡港”水系分布图,右图为左图中虚
线框内港港的放大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古人总结经验,“重阳后闭闸,清明后启闸”的主要依据是
A.季风的影响B.气温日变化C.气温年变化D.节气变化
10.淡港北窄南宽的形态,主要作用是
A.营造景观B.坪田,增加耕地面积
C.利于航运D.冲沙减淤,保护河道
9.A水闸主要控制水的流向,这是受季风影响,因为重阳之后是盛行西北风,太湖流域进入枯水期,
太湖水位高于楼港水位,所以闭闸,防止来自太湖的洪水吞没良田;过了清明之后,盛行东南风,太湖
流域进入雨季,楼港水位高于太湖水位,启闸冲刷淤泥,保持河道的畅通。故选A。
10.1)楼港形态的作用主要是保护河道。汛期,由南往北流的河水经过逐渐变窄的河道得以加速,揣急
而来的水流将淤积的泥沙冲入太湖,减少淤积,保护河道。故选D。
陂,是一种古代水利工程,木兰陂位于福建省莆田木兰山下,木兰溪与兴化湾海溯汇流处,是世界灌溉
工程遗产,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至今仍保存完整,并发挥着水利效用。拦河坝是木兰陂的主体工程,
坝上设水闸,可按需求提闸、落闸,配套部分为输水沟渠和海堤。木兰陂建成前,木兰溪下游平原受溪
洪和海潮之患,一片荒原,木兰陂建成后才成为鱼米之乡。为了发挥综合效益,当地政府正在新建宁海
闸水利工程。
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低山丘陵
--沟渠
■水域、河流
,木兰如上2
遗症::
11.当地古代人民先建了钱陂,但毁于洪水。与钱陂相比,木兰陂选址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位于钱陂的下游,河道较宽
B.地形较平坦,落差较小,水流较缓
C.位于钱陂下游,水量大,泥沙沉积少
D.距海较近,受兴化湾海水的影响小
12.宁海闸建成后对木兰陂的影响,正确的是
①阻挡海潮上溯,减少海水对木兰陂的破坏
②降低木兰陂附近地下水位,缓解木兰陂附近地面下沉
③抬升木兰陂以上河段水位,减少木兰陂以下河段泥沙淤积
④降低木兰陂上下游水位差,减弱泄洪对木兰陂的冲刷
A.B.
c.D.(DO)
13.木兰陂每年会蓄水拒咸,正常年份可能处于蓄水期的是
A.4月B.7月C.9月1).12月
11.B从图中看钱陂位于两山之间,坡度较陡,河道较窄,河水流速较快容易冲毁钱陂。木兰陂位于钱
陂的下游,河道较宽,地形较平坦,落差较小,水流较缓,对木兰陂的冲刷能力较弱。故B正确。木兰
陂虽然位于钱陂的下游河道较宽,但这只是原因之一,A选项阐述不全面。木兰陂位于下游,流速慢沉积
作用更强,C错误。距海近受海水影响大,D错误。故选B。
12.C宁海闸位于木兰陂下游,对海水起到阻挡作用,能减少海水对木兰陂的破坏,「正确。宁海闸的
建设会对上游来水起阻挡作用,这会增加木兰陂和宁海闸间河段的水位,从而抬升地下水位,②错误。
结合上段分析,宁海闸可以提高木兰陂和宁海闸之间的水位,对木兰陂以上河段无影响,3错误。宁海
闸可以拦截木兰陂来水,提高木兰陂下游水位,从而缩减木兰陂上下游间的水位差,降低落差,减少冲
刷,④正确。故选择C。
13.D涝时开闸放水排洪,旱时闭闸蓄水;该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秋是雨季,降水多,
应开闸放水防洪;冬季是枯水期,应闭闸,蓄水防海水倒灌。选D正确。
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称赞“都江堰灌溉方法之完善,世界各地无与伦比”,都江堰工程被誉为“世界
水利文化的鼻祖"。读图回答以下各题。
14.都江堰水利工程充分利用当地特殊的地形、水脉、水势,乘势利导,无坝引水,自流灌溉。如图7a
中适宜修建引水工程的地点是
A.①B.②
C.③D.④
15.河水侵蚀河岸易引起崩岸决口。“遇弯裁角”是都江堰水利工程治理岷江水患的成功经验。如图7b
中需裁去的是(
A.甲角B,乙角
C,丙角D.丁角
16.都江堰水利工程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自动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
开发了水利。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都江堰,保护其自身的真实性与完整性至关重要。从这一角度考虑,
在背景区内发生的下列行为对都江堰工程保护危害最大的是
A.上游破坏植被和湿地B.下游随意添加辅助设施
C.上游乱建水利工程D.下游不断扩大灌区面积
14.C读图可知,①2两地位于两处位于河流上游地区,地势高,不便于修筑水利工程,故A、B错误;
③处位于河流下游,出山口位置,河水水量集中,河流两侧地形平坦,便于引水,故c正确;14)处位于
河流下游,河道宽阔,水位低,水量分散,故D错误。
15.B由于河水的惯性凹岸流速快,为侵蚀岸,凸岸为堆积岸,流速慢,为堆积岸;由图示可知丙为凹
岸,乙河岸为凸岸,乙岸容易造成泥沙淤积,阻挡河道,需裁去,故B正确。答案选B项。
16.C在河流上游破坏植被和沼泽,加大河流上游的水土流失,,但都江堰水利工程有自动排沙功能,对
中下游地区影响不大,故A错误;在河流上游乱建水利工程,会破坏原有的水利设计,影响河流全
线,,影响较大,故C正确;在河流下游随意添置辅助设施和不断扩大下游灌溉区面积,影响范围主要
集中于下游地区,对中上游影响较小,故B、D错误。
都江堰水利工程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鱼嘴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内江河道挖深,称
为“深挖滩”,飞沙堰建设时将堰作低,称为“低作堰”,宝瓶口是将玉垒山用火烧水浇的方式开凿,最
终控制进入成都平原的水量。两千多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为
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下图为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7.都江堰水利工程建设在河道拐弯处的主要目的是
A.减轻外江河堤侵蚀B.减轻内江河堤侵蚀
C.减少外江泥沙沉积D.减少内江泥沙沉积
18.“深挖滩”、“低作堰”的主作用是
①深挖滩可以增加枯水期内江水量
②深挖滩可以增加洪水期内江水量
③低作堰可以控制枯水期进入宝瓶口的水量
④低作堰可以在洪水期将多余洪水排入外江
A.OXS)B0④CD.(2X3)
17.D在河道拐弯处有凹岸和凸岸之分,外江为凸岸,以沉积作用为主,泥沙容易淤积,内江为凹岸,
以侵蚀作用为主,泥沙淤积少,从而保证宝瓶口处减少泥沙淤积,水流通畅。故D为正确答案,B为错误
答案。都江堰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成都平原的用水需求,所以主要目的在保证内江的水量和水质,而不是
外江,故AC错误。
18.C“深挖滩”是把"内江河道挖深”,这样在河流的枯水期可以增加内江水量,保证成都平原灌溉用
水量充足。“低作堰”是指“飞沙堰建设时将堰作低”,这样可以在洪水期将多余洪水排入外江,减轻洪
水对成都平原的威胁。如此才能使“都江堰水利工程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作用“。所以”④正确,答案
为C。2深挖滩可以增加洪水期内江水量3低作堰可以控制枯水期进入宝瓶口的水量,这两种说法会造成
成都平原旱涝频繁,都江堰防洪灌溉的作用就不存在了,所以②③不正确,故ABD错误。
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主要是由
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和人字堤等附属工程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
分流、自动泄洪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使川西平原成为“水旱从人”的“天府之
国”,下图为都江堰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9.都江堰工程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有效地处理了泥沙问题。它有效地处理泥沙的原因可
能有
A.由于宝瓶口为收窄断面,流速快,输沙量少B.内江流速慢,含沙量小
C.洪水期外江流量增大,易带走泥沙D.飞沙堰对泥沙起阻挡作用
20.枯水季节,60%以上的水量会从鱼嘴进入内江,主要原因是内江比外江
A.河道宽B,流速慢C.河床浅D.河床深
19.C读图可知,都江堰建设地点位于河流曲流地区,内江受河流水的惯性,以冲刷作用为主,而外江
以泥沙淤积为主(凸岸),宝瓶口同飞沙堰配合具有节制水流大小的功用,是控制内江进水量的关键。内
江水流经过宝瓶口流入,灌溉成都平原的大片农田;在洪水期间,内江水位提升高过飞沙堰,洪水就进
入外江流走,再加上宝瓶口对水流的约束,达到了防洪的作用。内江水流进宝瓶口后,顺应西北高、东
南低的地势沿大小各支引水渠不断分流,形成自流灌溉渠系,灌溉成都平原上一千余万亩农田,而洪水
期外江流量增大,带走泥沙,使得泥沙淤积较轻,故选C。
20.D读图可知,都江堰建设地点位于河流曲流地区,内江受河流水的惯性,以冲刷作用为主,而外江
以泥沙淤积为主(凸岸),所以内江的河床较外江深,枯水季节,流水受惯性影响,绝大多数进入内江,
故选Do
它(tuo)山堰位于浙江宁波市,邦州区,堰坝构思精妙绝伦,迄今千余年,历经洪水冲击,仍基本完
好,继续发挥阻咸、蓄淡、引水、泄洪作用。左图示意它山堰水利工程,右图示意它山堰景观。据此完
成下面小题。
它山堰示意图
21.它山堰水利体系发挥的主要生态效益是
A.阻咸B.蓄淡C.引水D.泄洪
22.堰体设计所发挥的作用,说法合理的是
①堰底向上游倾斜5度,减少堰底泥沙淤积
②堰体的条石附有粘土夹碎石层,减少河床渗漏
③堰体的平面略向上游鼓出,减少溢水时对河岸的冲刷
④堰体最上层条石悬空,节省建堰成本
A.(TXg)B.②③C.D.
21.A结合图示可知,这里距海近,地势低,水域很容易受到海洋影响,它山堰是著名的阻咸引淡水利
工程,通过该工程基本可以阻挡海水入侵,保证河流的淡水属性。因此,阻咸是它山堰水利体系发挥的
主要生态效益,蓄淡、引水、泄洪不属于该工程的主要生态效益,据此分析选A。
22.B堰底向上游倾斜5度,阻滞上游水体,增加堰底泥沙淤积,①说法错误;堰体的条石附有粘土夹
碎石层,减少河床渗漏,2对;堰体的平面略向上游鼓出,减少溢水时对河岸的冲刷,③对;堰体最上
层条石悬空,增加建设难度,增加建堰成本,4错。据此分析,②③对,本题选B。
它山堰位于浙江宁波邦州区,始建于唐代,迄今千余年,历经洪水冲击,仍基本完好,一直发挥着
引水、泄洪、阻成、蓄淡功能。下图为它山堰水利工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宁波市的村镇名称大多带有堰、塘、墩、桥、汇、江、港、浦等“地理标识”,推断当地聚落形成的
主导区位因素是
A.水文B.气候C.地形D.矿产资源
24.它山堰修建之前,当地“民不能饮,禾不能稼”,推测它山堰修建的首要功能是
A.引水B.泄洪C.蓄淡D.阻咸
25.它山堰最能发挥其首要功能的时间是
A.1月B.4月C.7月D.10月
23.A题中的堰、塘、墩、桥、汇、江、港、浦等都与当地的河网密布的水文特征有关,可知聚落形成
的主导区位因素是水文,A正确。
24.D在筑堰以前,海潮可沿甬江上溯到章溪,由于海水倒灌使耕田卤化,城市用水困难,造成当地
“民不能饮,禾不能稼”,可推测它山堰修建的首要功能是阻咸,D正确。
25.A在筑堰以前,海潮可沿甬江上溯到章溪,由于海水倒灌使耕田卤化,城市用水困难,它山堰修建
的首要功能是阻咸,该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少,受海潮影响大,最能发挥阻咸功能的时间是冬
季1月,A正确。
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下图中,图甲示意锦堤一
一灵渠的枢纽工程,是在湘江内修建的一座滚水低坝,有大小天平石堤与其相连,形成“人”字形,锌
堤前锐后钝,形似犁锌,劈水分流。图乙示意古人在北渠中设立的陡门,被称为运河船闸的始祖。图丙
示意灵渠的构成。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6.由材料可知,灵渠在秦朝修建之初其主要功能是
A.灌溉B.航运C.防洪D.旅游
27.当时开凿线路绕道北渠和南渠而不是图丙中虚线处,最主要的原因是
A.从高处往低处引水,水能自流
B.延长渠道,扩大灌溉面积
C.虚线处为两河的分水岭,地势高,修建工程量大
D.延长渠道,水流更平稳
26.B材料“古人在北渠中设立的陡门,被称为运河船闸的始祖”,说明灵渠当时主要解决船舶通航的问
题,故B正确。
27.C该地东西河流分属不同水系,虚线之处应为分水岭。因此地势高,工程量巨大;而古代技术水平
低,施工难度巨大。故C正确,排除D项。灵渠的当时的主要功能是解决物资的南运,故A、B错误。
灵渠,古称秦凿渠,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图中陡门,是在南、北渠上用于垄高水位,蓄水通航,
设陡距离近的约60米,远的2千米。水涵,设于堤内,块石砌筑,用于放水灌溉。读灵渠示意图。回答
下列各题。
28.图中从小天平将湘江水引入南渠又在泄水天平又回到湘江,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能反应该地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的特点
B.回补湘江水量
C.灌溉南渠与湘江之间小部分农田
D.主要防止南渠泥沙淤积问题
29.灵渠北渠和湘江同向流动,很多人觉得北渠完全可以不修,直接利用湘江古河道,对其功能解释
合理的是
A.主要是为了灌溉北渠周围的大部分农田而修建
B.中国古代为讲究对称性而修建,反映中国古代工程设计中的艺术灵感
C.降低坡度,减缓流速,利于行船
D.战时备用通道,防止湘江航道太繁忙而修建
28.A泄水天平主要泄水说明为了解决进来水太多的问题如呆进水稳定,就不需要这个设施,说明河流
进水变化大,而该地处于季风气候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A正确;进去的水又调出来如
果回补湘江,不如不调,B错;材料可知,如果为灌溉农田,则当时应该叫水涵,C错;泥沙淤积应该
在引水之前最好,从图中看应该在小天平以下,D错。故选A。
29.C本题主要考查水利工程的功能。灵渠初期最主要的功能是运输,当时修建要解决军需运输,A、B
错;由于湘江故道比较直,坡度大,当时逆水行舟很困难,为了降低坡度,就通过延长里程,减缓流
速,达到逆流运输目的,因此应为主要通道,而非备用通道,C正确,1)错误。故选C。
灵渠位于桂林兴安县境内,是秦始皇为攻打百越时运输粮食等物资而修建的。它是我国现存较完好
且仍有利用价值的古水利工程之一,其南渠是连接湘江与大溶江的河段,全长33.15千米,落差30.26
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0.下列对于南渠开挖并投入使用的自然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地势较低,起伏小,工程难度小,②开挖新渠道距离长,工程量大
③河流坡降大,利于船只顺水进入漓江④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
A.®(2)B.(2X3)c.O)©1).
31.如今,灵渠作为水利工程功能明显降低的是
A.旅游B.灌溉C.航运D.供水
30.D对于南渠开挖并投入使用的自然条件的叙述,有一条分水岭相隔,地势较低,起伏小,距离近,
工程难度小,①对,②错。河流坡降小,利于船只顺水进入漓江,③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
多,④对。D对,A、B、C错。故选I)。
31.C灵渠是秦始皇为攻打百越时运输粮食等物资而修建的,如今,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方式发展建
设,灵渠作为水利工程功能明显降低的是航运,C对。作为历史遗迹,旅游功能可能增强,A错。自然条
件没有明显变化,灌溉、供水功能变化小,B、D错。故选C。
郑国渠是秦代修建的引水灌溉工程,渠首位于泾水进入关中平原的谷口。干渠和支渠组成庞大的灌
溉系统。下图为郑国渠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2.郑国渠的支渠引水大致方向是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南向北D.自北向南
33.指出郑国渠从泾水“弓I水淤田”的最佳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32.1)据材料信息可知,渠首位于泾水进入关中平原的谷口,结合图形中郑国渠的走向及地势高低分析
可知,郑国渠的支渠引水大致方向是自北向南,故D项正确。
33.B该地位于黄土高原地区,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降水丰富,河流水量较大,而且夏季
时作物生长的季节,故B项正确。
二、综合题
34.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郑国渠是秦代修建的引水灌溉工程,渠首位于泾水进入关中平原的谷口。郑国渠充分利用了当
地的河流和地势特点,干渠和支渠组成庞大的灌溉系统,将渭河以北的数万顷低洼地带的盐碱地改造为
旱涝保收的良田。
材料二:下图为郑国渠示意图。
(1)据图说明郑国渠引水灌溉工程(在灌溉方面)的设计智慧。
(2)《史记》记载;“泾水一斛,其泥数斗。且粪且溉,长我禾黍。”推断古代郑国渠从泾水“引水淤
田”的最佳季节,说明理由。
(3)说明郑国渠改造盐碱地发挥的作用。
(4)建国之后,我国不断修复、改良郑国渠,请说明在渠首加坝加闸的原因。
【答案】(1)干渠西高东低,渠水可以向东自流;地势北高南低,干渠布置在地势较高处(沿途接纳其
他河流,补充灌溉水源);支渠的渠水可以向南自流,增加灌溉面积。与洛水相连,可以把水渠里过剩的
水泄到泾河中去。渠首位置选择在泾水流出群山进入渭北平原的峡口下游,这里河身较窄,引流无须筑
过长的堤坝。另外这里河床比较平坦,泾水流速减缓,部分粗沙因此沉积,可减少渠道淤积
(2)夏季。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为雨季,泾水的水位高,含沙量大,便于引水携沙入田;郑国渠
干渠的水流速度较快,泥沙不易在渠道中淤积。夏季是植物生长旺盛的季节,水肥需要量大
(3)引来泾河水灌溉低洼的盐碱地,淋盐作用显著,土质很快改善;泥沙填充洼地,改良地形;水渠的
贯通,有利于农田排水
(4)该地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匀,在渠首加坝加闸利于蓄水,防洪、防旱。
【解析】(1)郑国渠引水灌溉工程,在灌溉方面的设计智慧可以从动力、节水、工程量、泥沙淤积等方
面分析。干渠西高东低,渠水可以向东自流。地势北高南低,干渠布置在地势较高处,可沿途接纳其他
河流,补充灌溉水源,水源供应稳定。支渠的渠水可以向南自流,增加灌溉面积,节约动力。灌渠与洛
水相连,可以把水渠里过剩的水泄到泾河中去,减少水资源浪费。渠首位置选择在泾水流出群山的谷口
下游,河道较窄,引流时筑堤坝工程量小。这里河床比较平坦,泾水流速减缓,部分粗沙因此沉积,可
减少灌渠渠道淤积。
(2)该地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为雨季,泾水的水位高,径流量大,含沙量大,便于引水携沙入
田。径流量大,郑国渠干渠的水流速度较快,泥沙不易在渠道中淤积。夏季是植物生长旺盛的季节,水
肥需要量大。所以“引水淤田”的最佳季节在夏季。
(3)盐碱地盐分在地表积聚,引来泾河水灌溉低洼的盐碱地,淋盐作用显著,土质很快改善。泥沙填充
洼地,改良地形,地形变得平坦,便于耕作。水渠的贯通,有利于农田排水,利于盐分排走,减少盐碱
地形成条件。
(4)该地地处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分布不均匀,在渠首加坝、加闸,有利于蓄水,防洪、防旱。更利
于发挥水利设施的作用。
3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郑国渠是在战国末年由秦国修建,它利用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引泾河河水缓缓
流入洛河。郑国渠对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农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史记,河渠书》对郑国渠
记载到:“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盐碱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
年……"o当地关于郑国渠的歌谣云:”举雷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灌且粪,长我禾
黍……"»自公元前246年到公元1930年,郑国渠渠首(从泾河取水的地方)曾六次变更。下图示意郑国渠
位置及历代渠首位置。
(1)简述郑国渠对改善渭河平原农业土壤的作用。
(2)说明自先秦以来人们不断改变郑国渠渠首的主要原因。
【答案】(1)郑国渠为渭河平原提供灌溉水源,增加土壤水分;泾河含沙量大,郑国渠为渭河平原提供肥
沃的土壤;郑国渠引泾河水冲洗渭河平原的盐碱地,缓解了土壤盐渍化问题(任答两点)
(2)郑国渠渠首不断向上游方向移动。因渠首附近的泾河下蚀作用,泾河水位不断降低,泾河水难以自流
入渠;郑国渠泥沙淤积,输水渠河床不断抬高,使泾河水难以自流入渠;为使得泾河水能自流到渠内,
在上游河段(高海拔河段)设置新的渠首(取水口)以便于泾河水能自流入渠(任答两点)
【解析】(1)郑国渠为渭河平原提供灌溉水源,增加土壤水分。郑国渠引泾河水缓缓流入洛河,泾河来自
黄土高原,含沙量大,郑国渠为渭河平原提供肥沃的土壤。溉泽卤之地(盐碱地)四万余顷,郑国渠引
泾河水冲洗渭河平原的盐碱地,缓解了土壤盐渍化问题,使关中为沃野,盐碱土壤变成肥沃土壤。
(2)根据图示先秦以来郑国渠渠首的位置和修建时间,可以看到人们不断改变郑国渠渠首位置,郑国渠渠
首不断向上游方向移动。原因是郑国渠利用地势西高东低的特点,引泾河水缓缓流入洛河,渠首附近的
泾河下蚀作用强,泾河水位不断降低,泾河水难以自流入渠。郑国渠泥沙淤积,输水渠河床不断抬高,
使泾河水难以自流入渠。在上游河段的海拔高,在海拔高处设置新的渠首,即取水口,便于泾河水能自
流入渠。
3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陂,古代水利工程。木兰陂位于福建省莆田市木兰溪与兴化湾海潮汇流处,2014年被评为“世界灌溉工
程遗产”。下图是木兰溪局部流域图。木兰陂建设前,木兰溪下游平原是一片冲积荒地,溪海为患,只生
蒲草,不长禾苗;木兰陂建成后才成为鱼米之乡。木兰陂工程枢纽部分为闸坝,可按需求提闸、落闸,
配套部分为沟渠和海堤。2015年当地政府启动建设宁海闸工程。
(1)当地古代人民先建了钱陂,但毁于洪水。与钱陂相比,分析木兰陂选址合理之处。
(2)指出木兰陂对发展当地农业的积极影响。
(3)说出在正常年份木兰陂发挥蓄水拒咸功能的时期,简述理由。
(4)从水文角度,分析宁海闸建成后对木兰陂的保护作用。
【答案】(1)木兰陂位于钱陂的下游,河道较宽;地形较平坦,落差较小,水流较缓;溪水对木兰陂的
冲刷能力较弱。
(2)扩大灌溉面积;减少洪涝造成的损失;改良土壤;增加耕地;发展渔业。
(3)时期:枯水期和涨潮期。
理由:枯水期,河流流量小。涨潮期,海水上溯,落闸蓄水,防止海水倒灌;引所蓄溪水沿北、南干渠
及沟渠灌溉田地,冲淡盐度。
(4)宁海闸拦蓄木兰溪来水,降低木兰陂上下游水位差,流速变缓,减弱对木兰陂的冲刷作用;阻挡海
潮上溯,防止海水回灌,避免土地盐碱化。
【解析】(1)读图,与钱陂相比,木兰陂选址的优势区位条件是地形较平坦,落差较小,水流较缓,洪
水的破坏力较小。
(2)水利工程对农业的影响可从供水、防洪、水产养殖等方面来分析;由材料"木兰溪下游平原是一片
冲积荒地,溪海为患,只生蒲草,不长禾苗,木兰陂建成后才成为鱼米之乡”可知,木兰陂建成后改良
土壤,增加耕地面积;扩大灌溉面积,减少洪涝造成的损失;发展渔业。
(3)福建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河流流量大不会出现咸潮;冬季降水少,河流流量小,正常
年份木兰陂发挥蓄水拒咸功能的时期为冬季枯水期,引所蓄溪水沿北、南干渠及沟渠灌溉田地,冲淡盐
度;涨潮期,涨潮期海水上溯,落闸蓄水,防止海水倒灌。
(4)从图中看宁海闸位于木兰陂的下游地区,宁海闸建成后对木兰陂的影响,阻挡海潮上溯,减少海水
对木兰陂的破坏,正确。降低木兰陂上下游水位差,戒弱泄洪和放水对木兰陂的冲刷作用大,
3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紫鹊界梯田位于湖南省新化县水车镇,迄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梯田依山就势开凿,分布在海拔500-
1200m、坡度介于25°-40°之间的山坡上,共500余级,面积约为120kmt紫鹊界梯田地下储水丰富,远
古先民在经年累月的实践中开创了独一无二的自流灌溉系统,尽管山上没有水库和山塘,却年年旱涝保
收,有“天下大旱,此地有收”之说,2014年紫鹊界梯田水利灌溉工程被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
录。紫鹊界山区植被茂密,山顶海拔1200-1500m为森林区域,主要植被类型有乔木、灌木及草本植物
等,林田比例约2:1。土壤主要由花岗岩风化发育而成,砂性质地,土层厚度在1m以上。紫鹊界梯田至
今保留着原始的纯手工耕种方式,是保持完整的古老稻作文明的成功范例。近年来,紫鹊界梯田区大量
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梯田抛荒严重。左图示意紫鹊界梯田位置,右图示意紫鹊界梯田剖面。
(1)说明紫鹊界梯田地下储水能力强的原因。
(2)分析紫鹊界梯田“天下大旱,此地有收”的原因。
(3)说明紫鹊界梯田抛荒严重的原因。
【答案】(1)1紫鹊界梯田上部山区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高,具有良好的水源涵养功能;②山体基岩
为花岗岩,岩性致密,阻隔水源下渗;③土壤(主要由花岗岩风化发育而成),砂性质地,颗粒较粗,土
壤孔隙较大,土层较厚,储水能力强。
(2)「1紫鹊界梯田位于雪峰山东侧,阻挡夏季风,形成地形雨;②植被茂密,植物蒸腾增加水汽供给,
降水比平原地区多。3紫鹊界梯田地下储水丰富,独有的水利灌溉工程保障干旱时期农田的充足供水;
④持续晴热天气使水温升高,更有利于水稻催苗增产。
(3)①紫鹊界梯田作物单一且采用纯手工耕种方式,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2山体坡度大,梯田田
块小,不利于机械化耕作,生产效率低;③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和从事旅游业,劳动力短缺。
【解析】(1)紫鹊界梯田地下储水能力强的原因主要从植被覆盖率、基岩和土壤的角度分析。从材料可
以看出,紫鹊界山区植被茂密,山顶海拔1200-1500m为森林区域,主要植被类型有乔木、灌木及草本
植物等,林田比例约2:1,森林具有良好的水源涵养功能;山体基岩为花岗岩,岩性致密,阻隔水源下
渗;土壤主要由花岗岩风化发育而成,砂性质地,土层厚度在1m以上,储水能力强。
(2)从图中要以看出,紫鹊界梯田位于雪峰山东侧,阻挡夏季风,形成地形雨;由上题分析可知,植被
茂密,植物蒸腾增加水汽供给,降水比平原地区多。紫鹊界梯田地下储水丰富,独有的水利灌溉工程保
障干旱时期农田的充足供水;持续晴热天气使水温升高,更有利于水稻催苗增产。
(3)紫鹊界梯田至今保留着原始的纯手工耕种方式,,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山体坡度大,梯田田
块小,不利于机械化耕作,生产效率低;大量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打工,劳动力短缺,梯田抛荒严
重。
3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冲积而成的宁夏平原,自古以来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早在2000多年以前,先民们就凿渠引水
灌溉农田,至今已形成完善的排灌系统。2017年10月10日,宁夏引黄古灌区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名录。下图为宁夏古灌区渠系图。
106°E
(1)从地理的角度,简析宁夏平原地区水渠密布的形成原因。
(2)分析图中密集的灌渠对宁夏平原及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
(3)请为宁夏灌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建议。
【答案】(1)农业发达,生产用水需求量大;降水少,蒸发量大,农业生产需要稳定的灌溉水源;地
势平坦开阔,便于开挖河渠等。
(2)宁夏平原降水较少,气候比较干燥,蒸发量较大;宁夏平原密集灌渠灌溉用水排放的不合理,可
能产生土地盐碱化;位于上游地区的宁夏平原过度引水灌溉,可能造成下游地区水资源短缺。
(3)加快灌区灌排工程的配套设施建设,做到有灌有排;改良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采用
综合措施防治土壤盐碱化;及时疏浚渠道,防止泥沙淤积。
【解析】(1)宁夏平原地形平坦,农业发达,生产用水需求量大。位于半湿润、半干旱过渡地区,降水
少,蒸发量大,农业生产需要稳定的灌溉水源。有黄河流经,灌溉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开阔,便于开挖
河渠等。所以水渠密布。
(2)宁夏平原降水较少,气候比较干燥,蒸发量较大。宁夏平原有密集灌渠,灌溉水源充足,灌溉用水
过多,排放的不合理,可能造成土地盐碱化。位于上游地区的宁夏平原过度弓I水灌溉,可能造成下游地
区水资源短缺。
(3)宁夏平原位于农牧过渡地带,降水少,蒸发量大,灌溉农业区可持续发展,应加快灌区灌排工程的
配套设施建设,做到有灌有排,采用综合措施防治土壤盐碱化。改良灌溉技术,采用喷灌、滴灌技术,
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及时疏浚渠道,防止泥沙淤积。
3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套灌区(见图)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溉区。河套灌区有一种
特殊的传统灌溉制度——秋浇(农作物收割后的浇灌,每年从9月底开始到11月初结束,是该灌区一年
中用水量最大的一次)。
(1)分析阴山对河套灌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2)说明河套灌区秋浇的作用。
(3)简析乌梁素海对河套灌区的作用。
(4)简述河套灌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答案】(1)削弱南下的寒流,减少农作物受冻害威胁;缓减西部沙漠入侵,保护耕地;阻挡北上暖湿
气流,增加南麓降水补给;山地森林涵养水源,增加地下水补给;改变黄河流向,流速减慢,泥沙沉
积,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答对3点即可)
(2)利于淋盐,减轻土壤盐碱化;利于保墙,增加土壤水分;减轻风沙危害等。
(3)调节水量的作用(丰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排灌结合)减轻风沙和盐碱的作用。
(4)节约用水,防止黄河下游水量和乌梁素海水量减少;防治水污染,改善乌梁素海水质。
【解析】(1)自然环境包括气候、土壤、地形、水文、生物等要素。阴山东西走向,为我国季风与非季
风气候区的分界。我国冬季盛行西北风,阴山对西北风形成阻挡,削弱南下的寒冷气流,减少农作物受
冻害威胁;缓减西部沙漠入侵,保护耕地;对夏季东南季风北上形成阻挡,在南麓形成迎风坡,增加南
麓降水补给;山地森林涵养水源,增加地下水补给;山地形成分水岭,阴山改变黄河流向,使流速减
慢,泥沙沉积,形成肥沃的冲积平原。
(2)材料显示“秋浇”是农作物收割后的浇灌,每年从9月底开始到11月初结束。因此“秋浇”的作
用不是为了灌溉农作物。河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蒸发旺盛,多大风天气,土地盐碱化
和荒漠化问题突出。因此“秋浇”的作用应从淋盐、保墙、减轻风沙危害等方面考虑。
(3)根据材料和图形资料可知: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区,灌溉区域内水向低处流,与黄河
流向一致;乌梁素海湿地位于灌溉区域的下游位置,主要作用是汇集灌溉余水,因此乌梁素海湿地在丰
水期蓄水,枯水期放水,对河套灌区具有调节水量的作用;排灌结合,可以减轻风沙和盐碱的危害。
(4)河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易出现土地盐碱化,灌区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应从节约用水、改进
灌溉方式、发展节水农业、减少水污染,以防农业退水破坏乌梁素海水质等方面考虑。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河套灌区是我国设计灌溉面积最大的灌区,也是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河套灌区属于没有引水灌溉便
没有农业的地区,该灌区年引黄河水量为50亿立方米,占黄河过境水量的七分之一。灌区农作物灌溉分
夏灌、秋灌和秋后灌三个阶段,夏灌从每年5月上旬到6月底,秋灌从9月初到9月中旬。这两个阶段
的灌水都是农作物生长期的灌溉。秋后灌溉是作物收割后的储水灌溉,每年从10月初开始到11月初结
束,是该灌区一年中灌水量最大的一次。长期以来,河套灌区由于灌水较多,而排水工程没有跟上去,
土壤盐碱化日趋加剧,严重影响灌区农牧业生产的发展。下图为河套灌区区域图。
(1)简述河套灌区水渠密布的原因。
(2)说明河套灌区进行秋后灌的主要目的及其对下游地区产生的影响。
(3)试为河套地区促进农业良性发展提出可行性措施。
【答案】(1)农业发达,生产用水量需求大;降水少,蒸发量大,农业活动需要稳定的灌溉水源;地势
平坦,便于开挖沟渠。
(2)主要目的:降低土壤盐度;改善土壤水分条件,有利于第二年春播。影响:使下游河段水量减少,
威胁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使下游河段水质变差;河流的搬运作用减弱,河口三角洲堆积作用减弱;导
致下游湿地面积萎缩、生态环境恶化。
(3)加快灌区灌排工程的配套设施建设,做到有灌有排;改良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采用综合
措施防治土壤盐碱化;及时疏浚渠道,防止泥沙淤积。
【解析】(D河套灌区降水较少,降水不能满足农业发展,农业发展必须依靠灌溉,这一地区地势平坦,
农业发达,农业生产需水量大,所以水渠密布。
(2)不合理的灌溉,容易造成盐碱的积累,秋季灌溉,可以将表层的盐分洗去,降低土壤盐分。同时增
加土壤的水分,有利于第二年春播。
上游地区用水量增大,会使下游河段水量减少,威胁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使下游河段水质变差;河流
的搬运作用减弱,河口三角洲堆积作用减弱;导致下游湿地面积萎缩、生态环境恶化。
(3)主要是采取良好的灌溉技术,做到有灌有排,避免造成次生盐碱化,•改良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
用率;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和保护。
4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襄阳长渠原为战国时期的军事工事,现已改造成"陂渠相连、长藤结瓜”的
灌溉模式。
陂渠相连、长藤结瓜”灌溉模式景观图
说明现今改造襄阳长渠的主要目的。
【答案】调蓄当地水资源,保障大面积农业用地的灌溉用水需求;缓解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减
少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推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推动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
【解析】造襄阳长渠,形成“陂渠相连、长藤结瓜”的灌溉模式,主要目的是调蓄当地水资源,保障大
面积农业用地的灌溉用水需求。缓解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减少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推
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推动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
42.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都江堰是一项伟大的古代科技水利工程,被称为古代水利的灿烂明殊。岷江是长江上游的一条较大的支流,
发源于四川省北部高山地区。在都江堰建成以前,每当春夏山洪暴发之时。江水奔腾而下,由于河道狭窄,
常常引起洪灾,洪水一退,又是沙石千里。岷江东岸的玉垒山阻碍江水东流,造成东旱西涝。
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验,主持修建了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整体
规划是将岷江水流分成两条,其中一条水流引入成都平原。主体工程包括鱼嘴分水提、飞沙堰溢洪低坝和
宝瓶口进水口。
⑴岷江受季风气候影响。水文变化大。仔细对比左右两图的变化,试分析岷江水从离堆附近引入成都平原
时,冬夏引水量皆很稳定的原因。
(2)评价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古代与今天的主要功能差异。
【答案】(1)鱼嘴把岷江分成了内外两江;宝瓶口再次控制了入水量;飞沙堰既可以保证冬季入水,又可
把夏季多余的水量与泥沙分流到外江,从而实现了引水的稳定均衡。(6分)
(2)该工程是顺应自然规律,并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典范;利用西高东低的地势,使岷江水可以自流入
成都平原;防洪抗旱,减少成都平原的旱涝灾害;为成都平原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城市生活用水;不存在
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8分)
(3)在古代为水利工程,具有水利功能;在今天它既有水利功能,又具有旅游观赏功能。
【解析】(1)对比两幅图的变化可知,右图中把岷江分成了内江和外江,飞沙堰连接着内外江。夏季,雨
季时节,流入内江的水量可以通过飞沙堰进行调节,将多余的水量与泥沙分流到外江,从而减少流入成都
平原的水量;冬季,降水量少的季节,利用飞沙堰将内外江进行隔开,从而保证冬季流入成都平原的水量,
从而实现冬夏引水的稳定均衡。
(2)都江堰是一项伟大的古代科技水利工程,被称为古代水利的灿烂明殊,主要从有利影响角度进行评
价。从该工程本身来讲:该工程顺应当地的自然规律,并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典范;因地制宜对自然条
件进行改造与利用,扬长避短,保证了人地关系和谐。从对成都平原影响来讲:地势西高东低,岷江水可
以自流注入成都平原,减少了成都平原的旱涝灾害;同时为成都平原提供了农业灌溉用水、城市生活用水
量;对成都平原的生态环境与环境均没有破坏。
(3)都江堰是一项伟大的古代科技水利工程,古代主要是具有水利功能;今天都江堰的水利功能仍然发挥
着作用,同时作为一种水利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因此当今又具有了旅游观赏功能。
4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岷江发源于四川北部地震区,穿行于高山峡谷,出岷山后向南从成都平原西缘穿过。下图示意不同时期
岷江出山口河段。
都江堰水利工程(图b)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部岷江出山口处,始建于公元前256年该工程修建前,成都平
原缺乏发展种植业的灌溉水源,而岷江洪水泛滥时又成为一片汪洋;该工程修建后,岷江分为内、外两
江,内江为成都平原提供灌溉用水,枯水期内江水量占60%。为了保证内江的水量,每年年初在凤栖窝河
段挖沙,即“深淘滩”。2000多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历经修葺和完善,尤其新中国成立后,修建了外江
闸与多处引水工程。
K*Sb
(1)简述都江堰修建前后岷江对成都平原种植业生产条件的影响。
(2)分析与外江相比,枯水期内江水量较大的自然原因。
(3)分析每年年初在凤栖窝河段“深淘滩”的原因。
(4)推测外江闸关闸的时段(枯水期或洪水期),并说明理由。
(5)据材料说出飞沙堰泄沙防淤的工作原理。
【答案】(1)修建前:涝灾多发;带来肥沃土壤。修建后:提供灌溉水源:减少旱涝发生频率(2)(与外
江相比,)内江位于河流凹岸,流速较快,泥沙淤积量较少,水深较深(3)岷江输沙量大,该河段泥沙大
量淤积。挖沙可减少内江泥沙淤积,加深河床,增加枯水期宝瓶口进水量;年初降水少,为河流枯水
期,便于挖沙
(4)枯水期。理由:随着成都平原人口增多、经济发展,枯水期内江水量难以满足需要:关闸拦截外江分
水,增加内江水量。
(5)汛期河流含沙量大,进入内江的河水冲击宝瓶口一侧的凹岸后,因受弯道环流作用,面层主流指向
凹岸,底流指向凸岸;底层泥沙经凸岸的飞沙堰排入外江。
【解析】(1)都江堰修建前,岷江涝灾多发,但带来肥沃土壤,都江堰修建后,岷江提供灌溉水源,可
以减少旱涝发生频率。
(2)与外江相比,枯水期内江水量较大的自然原因,可以从河流凹岸,流速较快,泥沙淤积量较少,水
深较深。
(3)每年年初在凤栖窝河段“深淘滩”的原因,可以从岷江输沙量大,挖沙可减少内江泥沙淤积,加深
河床,增加枯水期宝瓶口进水量等方面回答。
(4)随着成都平原人口增多、经济发展,枯水期内江水量难以满足需要,关闸拦截外江分水,增加内江
水量。
(5)本题实质考查弯道环流的原理及其应用。结合材料可知,为了进一步控制流入宝瓶口的水量和泥
沙,靠着宝瓶口的地方,修建了分洪用的平水槽和“飞沙堰”溢洪道,溢洪逆前修有弯道,飞沙堰位于
凸岸一侧。因此在汛期大量泥沙进入内江冲入宝瓶口凹岸后,由于受河流弯道环流的作用,表层河流流
向河流的凹岸,底层河流向凸岸,底层泥沙经凸岸的飞沙堰排入外江。
4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郑国渠是秦朝修建的水利工程,西起泾水谷口,东到洛水,共三百余里,途中经过数条由北向南汇入渭
河的河流。渠道以南原先分布着大面积的湖泊沼泽,郑国渠建成后形成了大片农田。汉时开凿的六辅渠
(开六条小渠以辅助郑国渠)与郑国渠组成庞大的灌溉系统,将渭河以北的数万顷土地改造为旱涝保收的
良田。
(1)分析秦国修建郑国渠的原因,并说明其选线的合理性。
(2)指出郑国渠建成之初的主要作用,并说出判断依据。
(3)分别分析郑国渠和六辅渠在工程设计上的优点。
【答案】(1)原因:关中平原降水总量较少且季节分配不均,旱涝多发,农业用水短缺。评价:沿线地形较
平坦,易于修建;贯通多条河流,接纳水源多;位于山麓地带(靠近关中平原),居高临下,可灌溉南部更多区
域土地;地势西高东低,渠水可实现全线自流。
(2)主要作用:增加灌溉水量,扩大耕地面积。
依据:汇集数条由北向南的河流;建成前耕地少,建成后形成大片农田。
(3)郑国渠:①大致沿等高线修建,地形较平坦,工程量较小;②利用西高东低的地势向东自流;③地
势北高南低,干渠布置在地势较高处,沿途接纳(截断)其他河流补充水源,扩大淤灌面积。六辅渠:
工借助北高南低的地势向南自流,增加灌溉面积;②农田排水顺地势流入渭河,避免农田积水和减轻土
壤盐碱化。
【解析】(1)从降水、旱涝、农业用水等角度分析秦国修建郑国渠的原因;根据图示信息从地形、水源、
灌溉面积和自流等方面说明其选线的合理性。
(2)根据材料可知主要作用是增加灌溉水量,扩大耕地面积。依据就是“渠道以南原先分布着大面积的
湖泊沼泽,郑国渠建成后形成了大片农田。汉时开凿的六辅渠(开六条小渠以辅助郑国渠)与郑国渠组成
庞大的灌溉系统,将渭河以北的数万顷土地改造为旱涝保收的良田。”
(3)根据材料可知,“渠道以南原先分布着大面积的湖泊沼泽,郑国渠建成后形成了大片农田。汉时开
凿的六辅渠(开六条小渠以辅助郑国渠)与郑国渠组成庞大的灌溉系统,将渭河以北的数万顷土地改造为
旱涝保收的良田。”再根据图中的等高线可以判断,郑国渠附近地势北高南低,借助北高南低的地势,水
向南自流,可以增加灌溉水量,扩大耕地面积;干渠布置在地势较高处,沿途接纳(截断)其他河流补
充水源,通过此方式可以扩大淤灌面积。图中显示六铺渠借助北高南低的地势向南自流,可以增加灌溉
面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解析)
- 中国人民大学《英语演讲与辩论理解当代中国》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美术学院《钢琴即兴配奏与弹唱》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雅安市天全县2025届六年级下学期5月模拟预测数学试题含解析
- 山东省齐河、夏津、临邑、禹城、武城五县达标名校2024-2025学年初三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生物试题试卷含解析
- 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综合英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工商学院《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济光职业技术学院《幼儿教师语言与写作技能》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临沭一中2025年第二学期期中七校联考高三物理试题含解析
- 朔州职业技术学院《热工测试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本科成考试题及答案政治
- 中国桂花茶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陕西省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定向招聘真题2024
- 2024年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广东省分行招聘笔试真题
- 2025年河南省新乡市中考一模历史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5山东能源集团中级人才库选拔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设计)-【大单元教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
- 2025-2030中国TPU膜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2024年内江市事业单位医疗岗招聘考试真题
- 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分项评价试卷(含答案)
- 山东省德州市2024年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