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论
第2课
物质、意识、运动、规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第4课
认识、实践、真理(唯物)辩证法
第3课
联系、发展、矛盾社会历史观第5课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基本规律、人民群众价值观、人生观
第6课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论(第二课)(世界的本质是物质)认识论(第四课)(如何认识世界)辩证法(第三课)(改造世界的方法)社会历史观(第五课)(社会的宏观层面)人生价值观(第六课)(个人微观层面)物质——运动——规律意识实践认识真理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第一单元)(第二单元)
马哲: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一、辩证唯物主义:1辩证唯物论(2课)
:物质、规律、意识
2唯物辩证法(3课):联系、发展、矛盾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4课):实践、认识、真理二、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历史观(5课
)2、人生价值观(6课)
研究整个世界
研究人类社会第二单元知识体系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寻觅社会的真谛探索认识的奥秘价值与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的创造和实现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实现人生的价值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历史的发展社会历史的主体认识论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历史唯物主义第二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5.1社会历史的本质课程标准: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解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解析价值观差异与冲突产生的社会根源,能够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1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本框结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的进化史:古猿
猿人
新人
现代人是什么原因促进了古猿向现代人的转变和人类社会的形成?劳动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劳动的重要性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③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劳动思考:为什么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历史奥秘的“钥匙”?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研究人类历史,就得研究人的社会实践→即劳动。人类社会生活的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精神文化领域构成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的实践调整、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结论: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思考:如何理解呢?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回顾: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那么,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呢?提示: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思考: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什么的标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决定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历史领域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唯物主义唯心主义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舍豪杰则无世界”,“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梁启超
“钟南山”这三个字,祖国大江南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爆发,钟南山为代表的医护工作者经长期努力,抗击了非典。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钟南山时隔17年再次挂帅亲征,奋战在抗击新冠肺炎的第一线,他无疑是我国抗击传染病的英雄。到底“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比较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物质与意识区别研究对象人类社会整个世界地位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作用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依据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联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体现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即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也包括社会心理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生活社会存在(物质生活)物质方面社会意识(精神生活)精神方面①地理环境②人口因素③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最主要、最根本的)①政治法律思想②艺术、道德、宗教③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1、口罩生产2、中国梦3、新型冠状病毒4、治疗新冠的诊疗方案5、制造工具的技术6、制造工具的想法7、毛泽东思想
8、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9、生产关系10、生产力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2、自然地理环境判断:下列哪些属于社会存在?哪些属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社会存在社会存在社会存在社会存在原因:
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而人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由此便形成一种假象,似乎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目的决定的。以往的社会历史理论被这种假象所迷惑,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进一步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思考:历史上,信历史唯物主义的人多,还是信历史唯心主义的人多?信历史唯心主义的人多为什么信历史唯心主义的人多呢?如:费尔巴哈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原理小结: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存与社意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要求我们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要求我们要确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原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辨证关系
模块四唯物史观【原理内容】(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方法论】从社会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课堂小结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决定反作用(促进或阻碍)第二框
社会历史的发展
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
“我们想要有所作为,首先必须活着,活着就需要吃喝住穿等,也就是要有物质生活资料。”-----马克思思考:马克思这句话说明了什么?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1)地位:(2)作用:一、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生产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思考:什么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其又有怎样的关系?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含义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含义(1)生产力:生产力劳动者(人)劳动对象(对象)劳动资料(工具)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客观物质力量(含义);其基本要素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要素)。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特点)。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2)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归谁所有)生产中的人与人的关系(人们的地位和关系)产品分配关系(如何分配)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的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社会形态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特点原始社会石器工具人们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奴隶社会金属工具(青铜器)奴隶和生产资料归奴隶主所有,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封建社会铁制工具地主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农民有自己的劳动工具和少量的土地;劳动成果除缴纳地租外,还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资本主义社会蒸汽机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受雇于资本家,成为雇佣工人,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马克思“手推磨”和“蒸汽磨”代表以生产工具为标志的生产力水平;“封建主”与“资本家”则代表社会所采取的经济结构,即生产关系状况。(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A.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B.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结论1:社会发展的规律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大锅饭是对分配的平均主义现象的比喻,压抑了人们的积极性,使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包产到户,包干到户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传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我国农村土地荒废,产业化水平低。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后,产业化水平提升,农民收入增加。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约几百万年)(约3000年)铁制工具(约1163年)蒸汽机电力计算机原子能空间技术社会化大生产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约230年)
石器金属工具生产力生产关系原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论】
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4.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1)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2)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等的总和。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宗教等政党组织和社会组织军队、警察、法庭、政权机关等政治、法律制度政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上的政治、法律制度,与之相应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和政治组织。观念(思想)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文化传媒等。知识拓展: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注意:与经济有关的制度和政策,属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如:生产资料所有制、分配制度、市场经济体制、财税制度、土地“三权分置”制度、退休政策,等。上层建筑经济基础请连线:以下例子是经济基础还是上层建筑?A生产资料公有制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国家政权D社会意识形态
E按劳分配制度
F人民大会代表制度G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H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原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原理内容】(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②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③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④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方法论】
要求我们尊重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客观规律,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使上层建筑适合先进的经济基础。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2: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贯穿人类社会始终任何社会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与基本规律意义:这一普遍规律的发现,使人类第一次解开了社会历史领域之谜,使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易错辨析(1)一般而言,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如所有制结构调整、分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等),体现的是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2)涉及政治体制改革(如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国家机构改革)、法律法规的完善、思想观念的转变等),体现的是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注意:区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2)实现方式(动力):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即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2.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1)在阶级社会里①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②基本矛盾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经济斗争:经济罢工、游行示威政治斗争:议会斗争、武装起义、革命战争、夺取政权思想斗争:思想宣传阶级斗争对抗性(2)在社会主义社会①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②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改革)加以解决。①改革的性质:②改革的作用:③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了解共产主义】1、阶级被消灭,阶级斗争随之消失到了共产主义社会,由于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们的物质利益得到充分保障,社会分工不再以经济利益为依据,所有人的根本利益都是一致的,因而不会再因为经济利益不同而划分出不同社会集团进行斗争,阶级便被消灭了,阶级斗争也随之消失2、国家消亡阶级被消灭后,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暴力机器因为失去作用而消亡,但社会组织管理机构依然存在,在没有阶级和国家的情况下,社会需要它们来进行组织和管理,但这种管理机构只具有人们的自我管理性质,不再具有暴力镇压和政治压迫功能3、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马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也是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本特征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建立在个体高度自由自觉的基础之上的全面发展。在那时,人们已经摆脱了自然经济条件下对“人的依赖关系”,也摆脱了商品经济条件下对“物的依赖性”,实现了完全“自由个性”的发展。不仅是体力和智力,还包括各方面才能和能力,各种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这种自由全面的发展,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发展,是每一个人的发展,人与人之间是事实上的平等,真正的平等,整个社会都是和谐的,社会的发展与个人的发展实现了真正的统一,社会发展不再以牺牲某些个人的发展作为代价总之: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主义必将取代资本主义知识拓展阶级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比较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性质解决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对抗性的矛盾非对抗性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比较社会“基本矛盾”与“主要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间的矛盾阶级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主要矛盾)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比较几个“动力”本课小结误区集锦:1、生产关系对生产力起推动作用2、上层建筑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3、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革命4、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5、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6、改革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社会关系(适合才推动,不适合则阻碍)(适合才推动,不适合则阻碍)(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改革是直接动力)(不是根本改变,而是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第三框:社会历史的主体1.人民群众(含义、范围)①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注意: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②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判断:人民群众是一个永恒的范畴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ABCD全体公民人民群众劳动群众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请同学们区分一下哪一层是全体公民、人民群众、劳动群众、脑力劳动者?思考:判断下列人物属于人民群众的范畴吗?不属于不属于2.人民群众的地位地位: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1)社会历史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每个人都是历史活动的参与者(2)人们在历史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和大小是不同的。根据这个不同,历史观分为英雄史观和群众史观(3)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3.人民群众的作用(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②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活动(物质资料的生产)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从事推动推动决定力量人民群众(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社会精神财富
屈原的《离骚》、《九歌》直接取材于远古时代人民群众创造的神话和传说。《水浒》、《三国演义》、《西厢记》、《浮士德》等世界名著,都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修琢提炼而成。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
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旁边,哪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校企合作研究生联合培养协议书3篇
- 2025年度智能楼宇安防监控系统设计与施工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全新二手房买卖规范合同2篇
- 2024年版物业服务合同:关于物业公司为业主提供住宅小区综合管理服务
- 2024年股份买卖协议
- 2025年度水管产品质量认证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保密协议对兼职员工商业秘密保护的详细合同9篇
- 2025年度民间借款合同范本(全新发布)12篇
- 2025版文化艺术交流活动承办合同范本3篇
- 2024年科技企业孵化器合作合同版B版
- 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安全考核试题题库与答案
- 年终抖音运营述职报告
-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常规
- 2024年7月国家开放大学法律事务专科《法律咨询与调解》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护士条例解读
- 医务人员岗前培训课件
- 检修工(题库)附答案
- 2025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情节结构之伏笔 练习题(含答案)
- 2024年人教版初二地理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 《一元一次方程》复习学案
- 三甲医院面试自我介绍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