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七年级下册(单元内分课时呈现)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解析版)_第1页
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七年级下册(单元内分课时呈现)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解析版)_第2页
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七年级下册(单元内分课时呈现)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解析版)_第3页
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七年级下册(单元内分课时呈现)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解析版)_第4页
三年(2021-2023)中考历史真题分项汇编-七年级下册(单元内分课时呈现)第12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资料整理【淘宝店铺:向阳百分百】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1.(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诗词作为民族文化精粹,是中华文化极具韵味的精神和情感表达。对词的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北宋文学家是()A.李白 B.苏轼 C.辛弃疾 D.关汉卿【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词是宋代文化的象征,北宋的苏轼是豪放派的代表,B项正确;李白是唐朝伟大诗人,排除A项;辛弃疾是南宋词人,排除C项;关汉卿是“元曲四大家”之一,排除D项。故选B项。2.(2023·山东济宁中考)北宋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经营商业的“瓦子”,市民“终日居此,不觉抵暮”。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根源在于()A.中央集权松弛 B.城市人口增加C.文学艺术繁荣 D.商品经济发展【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随着城市的发展,商品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市民文化生活的丰富,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D项正确;宋朝时期中央集权加强,排除A项;城市人口增加、文学艺术繁荣不是娱乐场所出现的根本原因,排除BC项。故选D项。3.(2023·湖北宜昌中考)为了研究我国古代某一时期的都市和文化,小张同学正在收集“瓦子”“蹴鞠”“勾栏”“杂剧”等相关的学习资料。据此可推知,“某一时期”应该是()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瓦子”指的是宋代城市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勾栏”指的是瓦子中圈出的专供演出的圈子,“蹴鞠”是勾栏中的表演之一;“杂剧”是元代盛行的一种综合性艺术,所以瓦子”“蹴鞠”“勾栏”“杂剧”等相关的学习资料反映的是宋元时期,C项正确;“瓦子”“蹴鞠”“勾栏”“杂剧”等相关的学习资料与两汉时期、隋唐时期、明清时期无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4.(2023·湖南张家界中考)“……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岳飞、辛弃疾在各自的词中表达的共同情感是()A.豪迈的报国之情 B.浓郁的思乡之情C.飘逸的山水之情 D.凄婉的惜别之情【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岳飞、辛弃疾的词中,都表达了豪迈的报国之情,A项正确;浓郁的思乡之情、飘逸的山水之情、凄婉的惜别之情,都与岳飞、辛弃疾在各自的词中表达的共同情感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5.(2023·四川达州中考)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中国古代传统文化时,小组成员寻找到一些相关的素材。下列寻找的素材与史实相符合的一项是()A.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无为而治”,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B.张仲景是西汉末年的名医,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被称为“医圣”C.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D.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记述了从黄帝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逐项解读:A项:孔子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主张“无为而治”的是老子,故A错误;

B项: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故B错误;C项:唐朝末年,火药开始运用到军事领域,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故C正确;D项: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记录了春秋战国至宋朝建立之前,共1362年历史发展,故D错误;所以,C项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6.(2023·四川凉山州中考)我们能够在《资治通鉴》一书里查阅到的历史是()A.黄帝到春秋时期的历史 B.夏朝到西周的历史C.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D.元朝到清朝的历史【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C项正确;AB项都位于战国之前,D项位于五代之后,因此,ABD项内容都不能在《资治通鉴》一书里查阅,排除ABD项。故选C项。1.(2022·安徽中考)宋代民间编印出售图书的书坊,往往将说书人的底本作为话本出版。这促成了小说的发展和民间文化的普及。据此可知,当时()A.书坊是文化传播的管理机构 B.木活字印刷已普遍使用C.商业行为助推市民文化发展 D.小说成为主要文学形式【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编印出售图书的书坊,往往将说书人的底本作为话本出版。这促成了小说的发展和民间文化的普及”可知,这体现了书坊出版说书人的底本,促进了小说等市民文化的发展,说明商业行为助推市民文化发展,C项正确;书坊不是管理机构,排除A项;元朝才发明木活字,排除B项;明清时期小说成为主要文学形式,排除D项。故选C项。2.(2022·福建中考)阅读材料获取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李明同学写出的关键词:元朝、杂剧作家、《窦娥冤》。据此可知,他学习的历史人物是()A.关汉卿 B.李时珍 C.宋应星 D.曹雪芹【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关键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杂剧家关汉卿写了《窦娥冤》,A项正确;。李时珍是明朝医学家,著有《本草纲目》,排除B项;宋应星,明朝科学家,著有《天工开物》,排除B项;曹雪芹清朝作家,著有《红楼梦》,排除D项。故选A项。3.(2022·江西中考)假如你是《清明上河图》所描绘场景中的一位市民,你向能做的事情是()A.欣赏蹴鞠表演 B.观看京剧演出 C.购买《红楼梦》 D.品尝烤红薯【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明上河图》描绘北宋东京卞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蹴鞠表演在北宋时期是比较受到欢迎的活动,A项正确;京剧和《红楼梦》都是清朝时期出现,排除B和C项;红薯是明朝中后期传入中国,排除D项。故选A项。4.(2022·湖北黄冈、孝感、咸宁中考)随着城市的繁荣,与唐朝不同的是,宋代市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如瓦子和勾栏,南宋临安的文化娱乐业更为发达。这一变化()A.适应了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需要B.反映了宋朝人民贪图享乐之风C.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弊端D.表明商业发展腐蚀了正统思想【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宋代市民的娱乐方式增多,正好适应市民阶层不断壮大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宋代市民的娱乐方式增多,没有反映宋朝人民贪图享乐之风,排除B项;材料是宋代商业的繁荣,不是政治,排除C项;商业发展腐蚀了正统思想材料中没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5.(2022·湖南益阳中考)宋朝时,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一直流传至今。这反映了()A.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B.君主专制统治的日益强化 C.宋朝市民文化的衰落 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动摇【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宋代的时候,今天的很多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都有了,一些节日的习俗,如春节的燃放鞭炮、相互拜年、元宵节的挂彩灯、划旱船、端午节的吃粽子、赛龙舟等,从宋朝一直流传至今,这反映出中华文化传承的价值观念,A是正确的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6.(2022·湖南郴州中考)传统节日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悬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在诗词作品中广为出现。苏轼词中“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描绘的传统节日是()A.春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轼词中的“屈子”指的是战国时楚国的屈原,相传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C项正确;其他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故选C项。7.(2022·湖南衡阳中考)近年热播剧《清平乐》的时代背景为北宋。剧中,宋仁宗带着女儿徽柔公主到东京街头游玩,公主可能看到()A.瓦子的勾栏内正在表演鞠 B.人们抢购热门新书《红楼梦》C.大相国寺在演戏剧《窦娥冤》 D.市民在传颂郑和下西洋的壮举【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即“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蹴鞠是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宋代最为流行。因此,公主最有可能看到的是瓦子中的勾栏内在表演蹴鞠,A项正确;《红楼梦》是清朝时期曹雪芹所著的小说,排除B项;《窦娥冤》是元朝时期关汉卿所著戏曲,排除C项;郑和下西洋是明朝时期郑和的壮举,排除D项。故选A项。8.(2022·广西贵港中考)“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该词风格豪放,充满爱国热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其作者是()A.苏轼 B.司马光 C.辛弃疾 D.李清照【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内容是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属于豪放派风格,C项正确;《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作者不是苏轼,排除A项;司马光是史学家,排除B项;李清照是婉约派,排除D项。故选C项。9.(2022·广西桂林中考)在元朝,它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发展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这种艺术是()A.诗 B.词 C.杂剧 D.小说【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元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发展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C项正确;诗、词、小说属于文学体裁,排除ABD项。故选C项。10.(2022·四川绵阳中考)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联系的纽带。下列“国”字是汉字不同时期的写法。对“国”字正确解读是()A.最早起源夏朝 B.在中国对外文明交往中产生C.体现儒家思想 D.是中华文明发展创新的见证【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文字从大篆到小篆到隶书再到现在宋体,越来越便于人们书写辨认,体现了文字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不断创新,D项正确;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汉字(即最早的甲骨文)起源于公元前14世纪的殷商时期,排除A项;文字变化并不是体现在对外文明交往中产生的,排除B项;不同时期文字的不同写法变迁,并不能体现儒家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11.(2022·贵州遵义中考)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下列属于研究辽宋夏金元时期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A.《岳飞抗金》历史剧 B.钱维城的《平定准噶尔图卷》C.《资治通鉴》译注本 D.出土的壁画《契丹人引马图》【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以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可知,符合这一条件的是出土的壁画《契丹人引马图》,D项正确;《岳飞抗金》历史剧和《资治通鉴》译注本不是第一手史料,排除AC两项;《平定准噶尔图卷》反映的是清朝的历史,与材料中的“辽宋夏金元”时间不符,排除B项。故选D项。12.(2022·山东泰安中考)历史作品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载体。研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一图一《论语》书影图二汉代讲经图(1)分别说明图一、图二所反映的历史内容,并指出其发展趋势。材料二图三张骞出使西域(敦煌壁画)图四《清明上河图》(局部)(2)选取材料二中任意一幅作品进行简要介绍。【答案】(1)图一:记录了孔子的思想言论,宣传了儒家思想。图二:在太学等教育机构讲授儒家经典(或以“五经”作为教材),传播儒家学说,培养儒学人才。发展趋势:儒家学说是春秋以来众多学派的一支,西汉时居于主导地位,被列为正统思想,影响深远。(2)评分说明:可以从作品出处、创作年代、作品描述内容、反映的社会状况、作品的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作品介绍。选取其中一幅作品,正确表述两个层面即可。【解析】(1)依据图一《论语》书影和所学知识可知,《论语》是孔子弟子记录孔子思想言论的著作,宣传了儒家思想;依据图二汉代讲经图和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等教育机构,讲授儒家经典,培养儒学人才。据此指出发展趋势,儒家学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学派的一支,而西汉时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影响深远。(2)依据材料二中的图片和所学知识,可以从作品出处、创作年代、作品描述的内容、反映的社会状况、作品的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作品介绍。如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反映了西汉时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的事件,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率领随从西出长安,踏上前往西域的征程。这次出行历时13年才回到长安。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率领300多人使团带着金币、丝绸等财物,走访了西域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认识到汉朝的富足与强大,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从而为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交通要道的开通创造了条件。再如《清明上河图》为北宋风俗画,是北宋画家张择端的作品,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制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体现了宋代建筑的特征。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13.(2022·江苏扬州中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材料二宋杂剧为元朝戏剧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由于元统治者不重用汉人知识分子,一些不得意的文人、落魄之士,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又一辉煌的篇章——元曲。戏剧的产生必须在社会经济充分发展的城市中,有充足的市民人数和文娱活动的需要,才有可能形成集中的观众群体和以演剧为生的艺人群体。——摘编自吴刚《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杂剧的表演特征并列举一个代表作家及其作品。(2)据材料二,概括元朝戏剧繁荣的历史条件。(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社会发展与文化繁荣的相互关系。【答案】(1)音乐、歌舞、动作等结合;关汉卿《窦娥冤》。(2)宋杂剧、不重用汉人知识分子、社会经济充分发展的城市、有充足的市民人数和文娱活动的需要。(3)社会发展与文化繁荣互相促进。【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一图片可知,元杂剧的表演特征是音乐、歌舞、动作等结合,代表作是《窦娥冤》。(2)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二“宋杂剧为元朝戏剧的发展打下了基础。由于元统治者不重用汉人知识分子,一些不得意的文人、落魄之士,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又一辉煌的篇章——元曲。戏剧的产生必须在社会经济充分发展的城市中,有充足的市民人数和文娱活动的需要,才有可能形成集中的观众群体和以演剧为生的艺人群体”可知,这体现的条件是,宋杂剧产生和发展,不重用汉人知识分子,社会经济充分发展的城市,有充足的市民人数和文娱活动的需要。(3)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社会发展与文化繁荣互相促进。14.(2022·山东东营中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百家争鸣”本身是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产物,反过来对社会变革又起到了进一步的推动作用。——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唐朝处理对外关系的时候,强调制度文化的传播和对周邻国家的开放;通过人员、物质、文化的广泛流动,充分吸收各国之长,维持自身的先进性和活力,形成对周邻的优势和吸引力,确保自身的中心地位。——《教师教学用书中外历史纲要》材料三北宋的都城汴京,南宋的都城临安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繁华的都市生活,滋生了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说话、杂剧、影剧、傀儡戏、诸宫调等艺术迅速兴起和发展……——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1)结合所学知识,支出材料一的“社会变革”指什么?试从战国的“百家”中选一家并指出其治国主张。(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要指出唐朝“对周邻的优势和吸引力”有哪些?(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都市“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或社会制度变革)。墨子(墨家):兼爱,非攻,贤人治国,孟子(儒家):仁政;荀子(儒家):礼治;庄子(道家):顺应自然和民心;韩非(法家):以法治国。(2)繁荣的经济;先进的制度;先进的文化;开放的政策。(3)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解析】(1)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的知识。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社会变革”指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或社会制度变革)。战国时期的主要学派及主张。墨子(墨家):兼爱,非攻,贤人治国,孟子(儒家):仁政;荀子(儒家):礼治;庄子(道家):顺应自然和民心;韩非(法家):以法治国。

(2)本题考查唐朝的盛世局面。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繁荣的经济,先进的制度,先进的文化,开放的政策都对周边的国家有很大优势和吸引力。如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华,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朝鲜半岛的音乐也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3)本题考查宋代经济的发展。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不断的壮大。使得宋代都市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兴起和发展。

1.(2021·山东枣庄中考)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下列人物与作品对应不正确的是()A.王羲之《兰亭集序》 B.关汉卿《牡丹亭》C.顾恺之《女史箴图》 D.曹雪芹《红楼梦》【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牡丹亭》是汤显祖的作品,因此B搭配错误,符合题意;王羲之的作品是《兰亭集序》,A不符合题意;顾恺之的作品是《女史箴图》,C不符合题意;曹雪芹的代表作是《红楼梦》,D不符合题意。故选B。2.(2021·湖南常德中考)2020年的热播剧《清平乐》的时代背景为北宋。剧中,宋仁宗带着女儿徽柔公主到东京街头游玩,公主最有可能看到或听到的是()A.瓦子中的勾栏内在表演蹴鞠 B.人们争相传诵岳飞抗金的事迹C.大相国寺门口上演《窦娥冤》 D.人们在传颂郑和下西洋的壮举【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瓦子又称“瓦市”、“瓦肆”、“瓦舍”,为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在北宋汴京城里,有桑家瓦子、中瓦、里瓦以及大小勾栏50余座。,早在战国时期中国民间就流行娱乐性的蹴鞠游戏,而从汉代开始又成为兵家练兵之法,宋代又出现了蹴鞠组织与蹴鞠艺人。故公主最有可能看到或听到的是瓦子中的勾栏内在表演蹴鞠,故A符合题意;南宋岳飞抗金,《窦娥冤》是元代戏剧家关汉卿的作品,明代郑和下西洋,排除BCD。故选A。3.(2021·湖南怀化中考)明朝王世贞从是否适合配乐演唱的角度分析文学的发展创新,认为“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曲者,词之变”。他所描述的这一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现象发生于()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明朝【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是否适合配乐演唱的角度”“曲者,词之变”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出现了元曲,可以把宋词演唱出来,故C正确;汉朝未出现“词”“曲”,故A错误;唐朝文学形式主要是诗,故B错误;明朝在前人基础上发展的昆曲,故D错误。综上故选C。4.(2021·湖南永州中考)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生活的繁荣,文学作品的世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下列作品中适应了这种趋势的是()A.《离骚》 B.《诗经》 C.《窦娥冤》 D.《天工开物》【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生活的繁荣,文学作品的世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所以C符合题意;《离骚》是中国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作的诗篇,不属于宋元时期,所以A不符合题意;《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不属于宋元时期,所以B不符合题意;《天工开物》是明代著名科学家宋应星的著作,不属于宋元时期,所以D不符合题意。5.(2021·四川德阳中考)下图为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这些陶俑()吹笛吹口哨舞蹈击节板A.表明当时娱乐生活丰富多彩 B.反映出浪漫的艺术手法C.可作为研究杂剧的一手史料 D.说明当时戏剧种类繁多【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元墓出土的杂剧陶俑”可知,这些陶俑是研究元代杂剧的第一手史料。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杂剧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所以C项符合题意;而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故选C。6.(2021·山西中考)中国传统节日是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九年级(1)班开展“走近传统节日.感受民族文化”的主题班会活动,下面是李华同学展示的活动资料,从中反映出()A.传统习俗的变化 B.中华民族传承的价值观C.传统节日起源 D.社会习俗具有的娱乐性【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既有寄托思念故乡和亲人之情,也有祈盼丰收和幸福之意,是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通过春节和中秋节习俗的活动,反映出中华民族传承的价值观。选项B符合题意;传统习俗的变化,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A排除;传统节日的起源,在题干内容中没有体现,C排除;社会习俗具有的娱乐性,与题干内容不符,D排除。故选B。7.(2021·江西中考)北宋中后期,在东京的阳春三月,“举目则秋千巧笑”,荡秋千已十分普及,还出现了“水秋千”,把跳水和荡秋千结合起来,相当于现在的“花样跳水”。材料从侧面反映了()A.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B.宋词元曲广泛流行 C.北宋时期商业贸易繁荣 D.都市生活丰富多彩【答案】D【解析】分析材料可知,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这里有演唱、讲史,有杂剧表演,有歌舞表演等,表明北宋都市生活丰富多彩,D是正确的选项。故选D。8.(2021·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某同学搜集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物资料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探究的主题是()A.汉赋的兴起 B.唐诗的繁荣 C.宋词的发展 D.元曲的流行【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都是宋朝时期的词人,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C。9.(2021·重庆A卷中考)有学者认为,某石刻题材中底层社会劳动妇女形象的出现。既是佛教的世俗化,又是五代两宋时期川渝地区社会生活的反映。据此推断该石刻可能是()A.云冈石窟 B.龙门石窟 C.大足石刻 D.潼南大佛【答案】C【解析】根据“既是佛教的世俗化,又是五代两宋时期川渝地区社会生活的反映”可知与题意描述的特征相符的是大足石刻,故选C;云冈石窟位于山西,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潼南大佛始建于唐代,都与题意描述的特征不符,排除ABD。10.(2021·重庆B卷中考)大足宝顶山石刻中有一位养鸡女形象——她身穿宽大宋式服饰,正掀起覆盖小鸡筐子,脚边两只母鸡在争夺蚯蚓。这一类形象还有不少,如《牧牛图》《父母恩重经变像》。这反映出宝顶山石刻()A.与宗教题材格格不入 B.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C.佛像至尊至上的神态 D.意到而笔不到的手法【答案】B【解析】题干的“养鸡女形象——她身穿宽大宋式服饰,正掀起覆盖小鸡的筐子,脚边两只母鸡在争夺蚯蚓。”和“《牧牛图》《父母恩重经变像》”的这些形象来自于社会生活,反映出宝顶山石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故B符合题意;与宗教题材格格不入在题干形象中不能体现,排除A;养鸡女形象不属于佛像,排除C;大足宝顶山石刻中养鸡女等形象反映出宝顶山石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排除D。故选B。11.(2021·辽宁大连中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某班欲以“文化·传承·发展”为主题创办手抄报,请你协助完成。【汉字之源】图1刻有文字的甲骨图2统一文字(1)图1中的文字记录了我国什么时期的历史?图2中颁行全国的通用文字是什么?【思想之光】材料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李定一《中华史纲》(2)材料中孔子“自由讲学”的途径是什么?“黄金时代”是指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的什么局面?(3)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历经传承与发展,在谁统治时期被确立为正统思想?【文史之萃】(4)信息卡1和信息卡2中的“他”分别指的是何人?信息卡1中的“他”撰写的史学巨著是什么?【答案】(1)商周时期;小篆。(2)创办私学;百家争鸣。(3)汉武帝(刘彻)。(4)司马迁;辛弃疾;《史记》。【解析】(1)根据“图1刻有文字的甲骨”,结合所学可知商周时期将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被称为甲骨文,因此图1中的文字记录了我国商周时期的历史;根据“图2统一文字”结合所学可知是秦朝统一全国文字为小篆。(2)根据材料“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结合所学可知孔子“自由讲学”的途径是创办私学;根据所学可知“黄金时代”是指在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领城出现的百家争鸣局面。(3)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被确立为正统思想。(4)根据信息卡1“他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编纂体例”结合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