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8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议论说理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立论和驳论立论:正面阐述自己的论点,以证明其正确性驳论:证明对方的错误,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正确立论与驳论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结构形式:立论:提出论点——用论据进行论证——做出结论驳论:摆出错误论点、论据和论证(树靶子)批驳错误论点、论据和论证(射靶子)提出自己的正确论点(打倒靶子)立论与驳论驳论文的基本论证方式:直接批驳:驳论点、驳论据、驳论证间接批驳:正面立论(摆出自己的观点)1、联系时代背景,了解文章批驳的观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2、区分观点和材料,梳理作者的论证思路3、品味本文尖锐犀利、富有战斗性、讽刺性的语言学习目标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为我们留下800多万字的文学巨著。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关于作者代表作:1、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2、散文集:《朝花夕拾》3、散文诗集:《野草》4、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16部。关于作者文学常识杂文

一种散文体裁,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偏重议论,也可以叙事。多为针对现实社会的各种问题而作,一般短小精悍、形式多样、反应迅速、褒贬色彩鲜明并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文学性。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东北沦陷,但中国国民党的官僚政客和社会“名人”等,却在北京等地多次举行“法会”,祈祷“解救国难”。1934年4月,国民党的戴季陶和下野的北洋军阀段祺瑞等,又发起请第九世班禅喇嘛:在4月28日至5月18日,在杭州灵隐寺举行“时轮金刚法会”,“求佛菩萨来保佑”。1934年8月27日,当时颇有影响的资产阶级报纸《大公报》也发表了《孔子诞辰纪念》的社评,散布“中国人失去了自信力”的失败主义论调。为了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自信心,鲁迅在他53岁寿辰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写作背景链接搽粉()

玄虚()渺茫()

麻醉()摧残()

诓骗()怀古伤今()

埋头苦干()舍身求法()

前仆后继()自欺欺人()

不足为据()cháxuánmiǎozuìcuīkuānɡjīnmáishēnpūqījù读读写写玄虚:空而不切实,不可信。诓骗:说谎话骗人。诓,哄骗。快速阅读文章,并回答下列问题(观点用原文句子回答)1、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依据是什么?2、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有何论据?整体把握(5分钟)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立靶子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打倒靶子因为以前信“地”信“物”信“国联”,而现在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从古至今我们都有满怀自信的“中国脊梁”细读敌方论据及论点两年以前总自夸“地大物博”不久只希望着国联现在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自鸣得意崇洋媚外自欺欺人敌方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思想特点细读3-5段“驳论证”过程总自夸“地大物博”只希望着国联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失掉的是“他信力”发展“自欺力”驳论基本方式:课后题:“他信力”是作者仿照“自信力”新造的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运用了仿拟的修辞手法,从“自信力”仿造“他信力”,既指出中国人其实是“相信他人他物之力”,并不相信自己。又通过一字之差的对比,使本文妙趣横生,富有辛辣讽刺的意味。直接反驳细读作者的反驳过程(6-8)品析6~8自然段1、作者正面提出的观点是什么?2、作者提出此观点的依据是什么?3、这部分属于什么反驳方式?(直接反驳或间接反驳)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间接反驳(即正面立论,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从古至今我们都有满怀自信的“中国脊梁”。细读作者的反驳过程(6-8)文中“中国的脊梁”指哪几类人?能不能举例说明?⑴“埋头苦干的人”⑵“拼命硬干的人”指默默无闻、努力工作的广大劳动人民。如祖冲之、李时珍、詹天佑等人。指那些不怕牺牲、不计得失、忠于祖国的人。如岳飞、文天祥、戚继光、林则徐等人。细读作者的反驳过程(6-8)文中“中国的脊梁”指哪几类人?能不能举例说明?⑴“为民请命的人”⑵“舍身求法的人”指同情人民,为人民鸣不平、伸张正义的人。如屈原、包公等指历尽艰辛、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如商鞅、谭嗣同等人细读第九段体会比喻含义1、“脂粉”的意思是什么?2、“筋骨和脊梁”比喻什么?3、“状元宰相”指什么?4、“地底下”指什么?美化伪装,欺骗宣传。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指脚踏实地地为民族的进步而奋斗的人们指当时还处于地下斗争状态的群众革命力量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细读第九段文章最后一句说“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这句话与上文中的哪句话相呼应?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①这句话与文章开头“公开的文字”相呼应;②要判断中国人有没有失掉自信力,不要去相信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的文章,要自己去观察,以辨是非。1934年8月27日,《大公报》社评《孔子诞辰纪念》哀叹:“民族的自尊心与自信力,既已荡焉无存,不待外侮之来,国家固早已濒于精神幻灭之域。”针对上述情况,为了批驳这种错误论调,鼓舞民族自信心,鲁迅在他53岁寿辰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2020抗疫“新冠病毒”勇士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