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2湖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第1章~第2章第2节。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4年2月联合国《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撒马尔罕举行,并发布了首份《世界迁徙物种状况》报告。报告指出,在这些被列入《公约》名单的迁徙物种中有近一半的物种正经历种群数量的下降,几乎所有被列入《公约》名单的鱼类都濒临灭绝。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影响某区域中的某种迁徙鱼类的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是食物B.传染病、气候均是影响生物种群密度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C.对迁徙物种繁殖和中途停留的地点予以保护,可以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D.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加强立法、宣传,禁止开发和利用这些自然资源〖答案〗C〖祥解〗密度制约因素是指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非密度制约因素是指气温和干旱等气候条件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详析】A、影响某区域中的某种迁徙鱼类的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是温度,不是食物,A错误;B、传染病与种群的密度相关,属于密度制约因素,气候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B错误;C、对迁徙物种繁殖和中途停留的地点予以保护,有利于对生物的多样性进行有效保护,C正确;D、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加强立法、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D错误。故选C。2.某科技小组随机选定一片区域调查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标记的个体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约为165只,需要积极防治B.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草场发生大火,统计结果会不准确C.标记物不能脱落,否则会造成估算的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D.标记重捕法解决了活动性不强的动物取样方法上的难题〖答案〗B〖祥解〗标记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详析】A、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175(只),需要积极防治,A错误;B、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草场发生大火,会导致统计结果会不准确,B正确;C、标记物不能脱落,否则会造成估算的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C错误;D、标记重捕法解决了活动性能力强的动物取样方法上的难题,D错误。故选B3.羌塘草原上的黑狼以牦牛、野驴、藏羚羊等动物为食,该草原中藏羚羊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R=出生率/死亡率)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时间段内,藏羚羊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B.图中a点和b点,藏羚羊种群的增长率一定相等C.c~d时间段内,藏羚羊种群的数量会逐渐减少D.藏羚羊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答案〗C〖祥解〗据图分析: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大于1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增长率>0,种群数量增加;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小于1时,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增长率<0,种群数量下降;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等于1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率=0,种群数量稳定。【详析】A、a~b时间段内,该藏羚羊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大于1,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增长率>0,故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错误;B、据图可知,a、b两点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相等,但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所以a、b两点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等,B错误;C、c~d时间段内,R1,说明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增长率小于0,故藏羚羊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C正确;D、当R1时,种群数量增加,当R1时,种群数量下降,故藏羚羊种群数量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过程,藏羚羊种群数量不呈“S”形增长,d点时,种群密度最小,D错误。故选C。4.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的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的大鱼和小鱼是不同种类的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共有3条食物链,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种间竞争B.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有水鸟、小鱼、大鱼和淡水虾C.若所有水鸟消失,则短时间内大鱼和水藻的数目分别减少和增加D.若该淡水生态系统中存在铅污染,则体内含铅量最高的生物是大鱼〖答案〗B〖祥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详析】A、据图分析: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水藻→甲壳类→水鸟,水绵→水蚤→小鱼→大鱼→水鸟,水绵→水蚤→淡水虾→大鱼→水鸟,水绵→淡水虾→大鱼→水鸟,淡水虾与小鱼都以水蚤为食,故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种间竞争,A错误;B、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有水鸟、小鱼、大鱼和淡水虾,B正确;C、水鸟是大鱼和甲壳类的天敌,若所有水鸟消失,则大鱼、甲壳类因捕食者减少而数目增多,导致小鱼、淡水虾、水藻数目减少,C错误;D、若该淡水生态系统中存在铅污染,则体内含铅量最高的生物是水鸟,因为水鸟是最高营养级,D错误。故选B。5.我国古代的很多文人墨客借助诗词歌赋对自然现象进行描述以抒发情怀,讴歌大自然。下列对自然现象或对动植物特征、生活习性进行的概括与蕴含的生物学原理对应正确的是()A.“螟蛉有子,蜾蠃负之”——物种间的原始合作关系B.“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群落的季节性C.“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蒋(一种灌木)”——种群的水平结构D.“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群落的初生演替〖答案〗B〖祥解〗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析】A、“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生物种间的捕食关系,蜾蠃捕食螟蛉,A错误;B、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叫群落的季节性,“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的意思是春风吹开桃李花,物是人非不胜悲,秋雨滴落梧桐叶,场面寂寞更惨凄,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B正确;C、“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蒋(一种灌木)”意思是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D、“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是群落的次生演替,D错误。故选B。6.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部分情况如图所示,甲、乙、丙是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其中1~4是乙中的四种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中生物1、2、3、4分别是第一、二、三、四营养级B.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传递C.图中过程②包括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D.大气中CO2的来源除了①③④,还包括化石燃料燃烧〖答案〗A〖祥解〗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甲和大气中库CO2库是双箭头,所以甲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生物1第二营养级,生物2.3第三营养级,生物4第四营养级),丙是分解者。【详析】A、依据图示信息,甲与大气中CO2库是双箭头,所以甲是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乙表示消费者,根据1.2.3.4所含有的能量关系,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乙中生物1、2、3、4分别是第二、三、三、四营养级,A错误;B、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传递的,B正确;C、图中过程②是指甲生产者利用CO2的过程,包括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C正确;D、大气中CO2的来源除了①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③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④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外,还包括化石燃料燃烧,D正确。故选A。7.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下图中“置位点”表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其中P、A、B、C、D、E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达到生态平衡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保持相对稳定B.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生态系统偏离置位点的可能性越小C.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中都有一部分不能被其他生物再度利用D.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都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答案〗D〖祥解〗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题图分析,P是生产者,A、B、C、D是消费者,E是分解者。【详析】A、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A正确;B、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大,生态系统偏离置位点的可能性越小,B正确;C、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的能量去向是一是呼吸作用消耗,二是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没有),三是被分解者所分解,四是未利用的能量,所以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中都有一部分不能被其他生物再度利用,C正确;D、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从而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错误。故选D。8.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药用植物园生产的铁皮石斛入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外来物种都能增加生物多样性C.随着物种丰富度的增加,能量传递效率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逐渐增大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指在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进行保护〖答案〗A〖祥解〗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详析】A、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是直接价值,某药用植物园生产的铁皮石斛入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正确;B、外来物种不一定能增加生物多样性,也可能导致生态入侵,使生物多样性降低,B错误;C、生态系统的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不会因物种丰富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但是随着物种丰富度的增加,生物多样性的价值逐渐增大,C错误;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是指在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进行保护,D错误。故选A。9.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中,经常通过无菌操作技术避免杂菌的污染。下列有关无菌操作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消毒或灭菌,可将所有的杂菌、孢子和芽孢等都杀灭B.接种环、接种针等用具应在酒精灯火焰内焰部位灼烧灭菌C.常见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巴氏消毒、化学药物消毒等D.实验室中已经灭菌的材料用具几乎不含杂菌,可以随意放置〖答案〗C〖祥解〗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1)灼烧灭菌: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或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火焰燃烧来灭菌。(2)干热灭菌: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灭菌。(3)高压蒸汽灭菌: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min。【详析】A、消毒只能杀死部分微生物,只有通过灭菌,才可以将所有的杂菌、孢子和芽孢等都杀灭,A错误;B、接种环、接种针等金属用具,应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即外焰部位灼烧灭菌,B错误;C、常见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巴氏消毒、化学药物消毒等,C正确;D、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D错误。

故选C。10.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后可以用来生产乙醇。实验室中常用刚果红培养基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其原理是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添加刚果红,刚果红会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若纤维素被分解,则不能形成该复合物,培养基中就会出现以这些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刚果红培养基中除了纤维素、刚果红,还必须添加足量碳源物质B.实验中需要将富集培养后的待测菌液直接涂布在刚果红培养基中C.应选择菌落直径与周围透明圈直径比值大的菌落进行纯化培养D.在刚果红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需要进一步确定其产纤维素酶的能力〖答案〗D〖祥解〗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可以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这就是菌落。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将单个微生物分散在固体培养基上,之后经培养得到的单菌落一般是由单个微生物繁殖形成的纯培养物。【详析】A、刚果红培养基是用于鉴别纤维素分解菌,该培养基中除了添加纤维素、刚果红,不需要添加其他碳源,A错误;B、实验中需要将富集培养后的待测菌液,稀释后再涂布在刚果红培养基上,B错误;C、应选择菌落直径与周围透明圈直径比值小的菌落进行纯化培养,因为菌落直径与周围透明圈直径比值小说明该菌落分解能力强,C错误;D、在刚果红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需要进一步确定其产纤维素酶的能力,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D正确。故选D。11.微生物实验室平板划线操作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箭头表示对试管棉塞的操作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步骤d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后迅速蘸取菌液进行划线B.步骤h接种后,将培养皿倒置培养后可以进行微生物计数C.平板划线操作的正确步骤是b→d→a→f→e→c→g→hD.在该实验过程中,每次划线之前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答案〗D〖祥解〗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析】A、步骤d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后,温度过高防止杀死微生物待冷却后再蘸取菌液,A错误;B、步骤h接种后,为了防止冷凝水污染培养基,因此需要将培养基倒置于恒温培养箱,培养箱培养后可用来对大肠杆菌进行分离得到纯种,但是平板划线法前几次划线均匀浓度比较高,不能得到单菌落,不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B错误;C、平板划线操作的正确步骤是d→b→f→a→e→c→g→h,C错误;D、在该实验过程中,每次划线之前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使接种物逐渐稀释,培养后出现单个菌落,D正确。故选D。12.为了培育高效利用木糖发酵产乳酸的菌株,科研人员将能利用木糖产乳酸的菌种搭载于中国“实践八号”育种卫星,卫星返回后进行筛选,其主要流程如图所示,其中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步骤②进行富集培养的目的是增加产乳酸的菌株的数目B.与步骤②相比,步骤③的培养基成分还包括琼脂、碳酸钙C.步骤③倒平板浇注时,培养基的温度应该控制在65℃以上D.从培养基的功能角度分析,步骤③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答案〗C〖祥解〗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利用溶解碳酸钙形成的透明圈来筛选产乳酸的菌株。【详析】A、步骤②是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富集培养,目的是使目的菌株成为优势菌种(增加目的菌株的浓度或富集目的菌株),A正确;B、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利用溶解碳酸钙形成的透明圈来筛选产乳酸的菌株,故与步骤②相比,步骤③是在平板培养基中分离培养,应该在其培养基中加入的成分还有琼脂和碳酸钙,B正确;C、步骤③进行平板浇注分离时,倒平板应该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且培养基的温度应该控制在50℃左右,C错误;D、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利用溶解碳酸钙形成的透明圈来筛选产乳酸的菌株,由此可知,步骤③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D正确。故选C。13.紫杉醇是从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分离出的次生代谢物,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抗癌药物。科学家利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可以有效解决紫杉醇不足的问题,其基本流程是先取红豆杉的组织诱导获得愈伤组织,再对其愈伤组织进行培养,最后对培养液中的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可以不占用耕地,不受季节、天气等的限制B.植物次生代谢物一般都是植物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小分子有机物C.植物细胞培养是在一定条件下将细胞诱导分化最终得到植物体的技术D.愈伤组织是已经分化但仍有分裂能力的,且有特定形态的薄壁组织〖答案〗A〖祥解〗初生代谢是生物生长和生存所必需的代谢活动,因此在整个生命活动中它一直进行着。初生代谢物有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次生代谢不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一般在特定的组织或器官中,并在一定的环境和时间条件下才进行。【详析】A、植物细胞培养是指在离体条件下,对单个植物细胞或细胞团进行培养,使其增值的技术。它不占用耕地,几乎不受季节、天气等的限制。因此,对于社会经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A正确;B、次生代谢不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一般在特定的组织或器官中,并在一定的环境和时间条件下才进行。初生代谢是生物生长和生存所必需的代谢活动,因此在整个生命活动中它一直进行着。初生代谢物有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B错误;C、植物细胞培养是指在离体条件下,对单个植物细胞或细胞团进行培养,使其增值的技术,最终不得到植物体,C错误;D、植物细胞一般具有全能性,在一定的激素和营养等条件下的诱导下,已经分化的细胞可以经过脱分化,即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转变为未分化的细胞,进而形成不定型的薄壁组织团块,被称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能够重新分化成牙、根等器官,该过程称为再分化,因此可以看出愈伤组织是未分化并具有分裂能力,D错误。故选A。14.某杂种植株的获取过程如图1所示,图2为某二倍体植株花药中未成熟的花粉在适宜培养基上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的叶片需要通过高温处理进行消毒,并用无菌水进行清洗B.图1的过程④中,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均需要适当时间和强度的光照C.图2中过程①②表示脱分化,过程①②③说明花粉细胞具有全能性D.图2最终获得的完整植株属于单倍体植株,不能通过自交产生后代〖答案〗D〖祥解〗植物的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步骤,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详析】A、图1中的叶片需要进行消毒,但是不能进行高温处理,否则会失去细胞的生物活性,A错误;B、图1的过程④表示组织培养过程,脱分化不需要光照,需要避光处理,B错误;C、图2中过程①表示脱分化,过程②表示在分化,C错误;D、图2最终获得的完整植株属于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不能通过自交产生后代,D正确。故选D。15.研究小组为测定某药物对体外培养的细胞的毒性,用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对动物肝细胞进行培养。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制备肝细胞悬液不能用胃蛋白酶代替胰蛋白酶处理肝组织B.培养肝细胞,需将含动物血清的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C.培养液需要进行灭菌处理,而且还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D.需要在含95%O2和5%CO2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培养动物细胞〖答案〗D〖祥解〗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2、培养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值)。【详析】A、制备肝细胞悬液不能用胃蛋白酶代替胰蛋白酶处理肝组织,是由于细胞培养pH条件是7.2-7.4,而胃蛋白酶的最适pH处于1.5-2.0之间,A正确;B、培养肝细胞时,需将含动物血清的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B正确;C、培养液需要进行灭菌处理,而且还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以防止代谢废物积累,C正确;D、需要在含95%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的CO2培养箱中培养动物细胞,D错误。故选D。16.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就是使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技术。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细胞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的遗传信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B.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等C.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原理是完全相同的D.杂交瘤技术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重要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答案〗C〖祥解〗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电激等)、化学法(聚乙二醇PEG)、生物法(灭活的病毒)等。【详析】A、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A正确;B、动物细胞融合已经成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手段,B正确;C、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包括细胞融合和植物组织培养两个环节,所以其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二者的原理不完全相同,C错误;D、杂交瘤技术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重要应用,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故选C。17.目前,全世界野生大熊猫的数量极少,因此,如何保护和繁殖大熊猫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科学家尝试采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来克隆大熊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流程中可通过显微操作去除卵母细胞的核B.从卵巢中采集的卵母细胞可直接作为核移植的受体细胞C.若能成功克隆大熊猫,则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D.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低于胚胎细胞核移植的难度〖答案〗A〖祥解〗动物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经过胚胎移植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核移植得到的动物称克隆动物。该过程中采用显微操作去核法去除卵母细胞中细胞核。【详析】A、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流程中可通过显微操作去除卵母细胞的核,A正确;B、从卵巢中采集的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然后通过显微操作去核,进而进行下一步的核移植操作,B错误;C、若能成功克隆大熊猫,则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C错误;D、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于胚胎细胞核移植的难度,因为体细胞的细胞全能性小于胚胎细胞,D错误。故选A。18.犬细小病毒(CPV)主要感染幼犬,传染性极强,被感染个体死亡率也高。利用小鼠制备CPV单克隆抗体的基本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常需用纤维素酶处理剪碎的免疫小鼠脾脏组织,以制备单细胞悬液B.注射CPV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得的B淋巴细胞均可以产生CPV抗体C.过程②可以利用一定方法诱导细胞融合,得到一定是杂交瘤细胞D.体外培养能产生CPV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可获取大量CPV单克隆抗体〖答案〗D〖祥解〗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详析】A、通常需用胰蛋白酶处理剪碎的免疫小鼠脾脏组织,加入培养液以制备单细胞悬液,A错误;B、注射CPV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得的B淋巴细胞不一定都可以产生CPV抗体,如脾脏中还有接受其他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就不能产生CPV抗体,B错误;C、过程②可以利用一定方法诱导细胞融合,得到的可以有没有融合的细胞和同种细胞融合的细胞,不一定都是杂交瘤细胞,C错误;D、体外培养能产生CPV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其特点是既可以无限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性抗体,所以可获取大量CPV单克隆抗体,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4分。19.“蒹葭苍苍”“荷红柳绿”“百鸟翔集”“渔歌唱晚”是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本来的水色天光与清风雅韵,是响应政府的号召,实施“退耕还湿”生态修复工程的真实写照。回答下列问题:(1)从前片面追求湖泊生产,将湖泊近岸区改造成稻田,导致湖泊的净化能力减弱,其主要原因是____。湿地生态系统周边的农田“退耕还湿”体现了群落的____演替,该处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会逐渐增加,其____稳定性逐渐增强。(2)湿地中河面水鸟嬉戏交颈,使人联想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诗中“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信息,“关关”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湿地中的鱼类在觅食过程中的游动引来了鸟类,鸟类捕食行为逼迫鱼类躲避捕食,这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还具有____的作用。(3)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某水域生态系统某时期的能量流动情况如图所示,其中数字代表所占该生态系统总能量的百分比。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____(用文字表述)。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___(用%表示并保留整数)。若不考虑未被利用的能量,第二营养级最主要的能量去向是____。(4)当地将湖泊出产的芦苇压成饼块喂猪或用来种蘑菇,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答案〗(1)①.物种丰富度下降,营养结构变简单,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②.次生③.抵抗力(2)①.物理②.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③.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3)①.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通过河流输入的有机碎屑中的能量②.12%③.自身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4)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祥解〗1、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1)个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传递。(2)种群: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群落和生态系统: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初生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1)生态系统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自我调节能力越强。将湖泊近岸区改造成稻田,使生物种类减少,物种丰富度下降,营养结构变简单,群落的自我调节能力降低。退耕农田上有土壤条件为次生演替。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会逐渐增加,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逐渐增强。(2)叫声属于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故“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该现象表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湿地中的鱼类在觅食过程中的游动引来了鸟类,鸟类捕食行为逼迫鱼类躲避捕食,捕食关系属于种间关系,因此这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还可以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图中,流经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某水域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包括该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和通过河流输入的有机碎屑中的能量,第一营养同化量是46.39,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是5.738,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5.738/46.39)×100%≈12%。若不考虑未被利用的能量,同化的能量=流向下一营养级+自身呼吸消耗+流向分解者,同化的能量主要以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4)当地将湖泊出产的芦苇压成饼块喂猪或用来种蘑菇,芦苇中的能量可以被猪或蘑菇利用,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利用率。20.白色污染问题已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降解塑料的研究和开发是解决白色污染的理想途径之一。地膜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化学式为(C2H4)n]。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难以被降解,为筛选出高效降解地膜的细菌,研究人员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X培养基是选择培养基,聚乙烯分解菌在该培养基上会形成抑菌圈。回答下列问题:(1)在筛选聚乙烯分解菌过程中,应选择____的土壤,制作培养基时,应将____作为X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并使用____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2)为了证明所配制X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在恒温培养前,需要将接种后的X培养基平板和接种后的完全培养基平板同时进行培养,待两种培养基平板上的菌落生长稳定时,比较两种平板培养基上的菌落数。若结果为____,则可证明上述观点。(3)可挑选X培养基中的____(填序号)中的单菌落接种到Y培养基上进行培养。配制Y培养基时,其pH一般调至____。(4)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细菌进行计数时,所统计的菌落数往往会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偏小,原因是____。在5个平板上各接种稀释倍数为103的菌液样品0.1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28、50、52、54、313,则每升原菌液样品中细菌数为____个。〖答案〗(1)①.含废旧地膜丰富②.聚乙烯③.高压蒸汽(2)X培养基平板上的菌落数明显少于完全培养基平板上的菌落数(3)①.⑤②.中性或弱碱性(4)①.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②.5.2×108〖祥解〗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1)筛选聚乙烯分解菌,依据题干信息,地膜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所以应选择含废旧地膜丰富的土壤制作样品,制作培养基时,应该聚乙烯作为X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并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法对培养基进行灭菌。(2)为了证明所配制X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在恒温培养前,需要将接种后的X培养基平板和接种后的完全培养基平板同时进行培养,待两种培养基平板上的菌落生长稳定时,比较两种平板培养基上的菌落数。如果X培养基平板上的菌落数明显少于完全培养基平板上的菌落数,说明该培养基具有选择作用。(3)透明圈直径/菌落直径越大,说明该菌的降解能力越强,所以应选择⑤中单菌落接种到Y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培养细菌时,其pH一般调至中性或弱碱性。(4)由于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所以当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细菌进行计数时,所统计的菌落数往往会比活菌的实际数目偏小。平板上的菌落数应介于30-300之间,故28、313数值无效,所以每升原菌液样品中的细菌数为(50+52+54)/30.1103103=5.2×108。21.某研究小组利用品种1(2N=28)和品种2(2N=40)两个鸢尾属远缘种作为亲本,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出了结实率高、观赏性更好和适应性更强的品种3(含62条染色体)。回答下列问题:(1)过程①获得的原生质体需要放在一定的培养液中,培养液需保持与细胞液浓度一致,试分析其原因:____。(2)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时常用到的化学方法有____(答出2种)。科学家利用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分别标记品种1和品种2的原生质体膜上的蛋白质,在鉴定杂种原生质体时可用显微镜观察,根据细胞膜表面荧光的不同可观察到____种不同的原生质体(只考虑细胞两两融合的情况),当观察到融合细胞的表面既有红色荧光又有绿色荧光时可判断该原生质体是由品种1和品种2融合而成的。(3)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关键环节是过程____(填序号)。过程④表示____过程,从过程④到过程⑤需要更换新的培养基,原因是____(答出1点)。鸢尾杂种细胞能被培养、移栽成活成为品种3所应用的原理是____。(4)据图分析,品种1和品种2通过体细胞杂交技术培养出的品种3的染色体只有62条的原因是____。〖答案〗(1)维持原生质体内外渗透压平衡,防止原生质体在高渗溶液中失水皱缩或在低渗溶液中吸水膨胀甚至破裂(2)①.聚乙二醇(PEG)融合法、高Ca²⁺一高pH融合法②.3(3)①.②②.脱分化③.诱导愈伤组织形成和诱导愈伤组织分化形成试管苗所需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不同④.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4)γ射线对品种1的原生质体进行处理,引起其部分染色体丢失,导致融合的原生质体中只有62条染色体〖祥解〗图示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去壁获取原生质体的过程,该过需要通过酶解法进行,因为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需要用到纤维素酶和果胶酶;②表示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③表示再生出新细胞壁的过程;④表示脱分化过程;⑤表示再分化过程。(1)原生质体培养液需保持与细胞液浓度一致,这样可以维持原生质体内外渗透压平衡,防止原生质体在高渗溶液中失水皱缩或在低渗溶液中吸水膨胀甚至破裂。(2)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和化学法,化学法有PEG诱导法、高Ca²⁺一高pH融合法。科学家利用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分别标记品种1和品种2的原生质体膜上的蛋白质,在鉴定杂种原生质体时可用显微镜观察,若只考虑细胞两两融合的情况,根据细胞膜表面荧光的不同可观察到3种不同的原生质体,只有红色荧光(品种1融合而成),只有绿色荧光(品种2融合而成),或既有红色荧光又有绿色荧光(品种1和品种2融合而成)。(3)图示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示意图,其中①表示去壁获取原生质体的过程,该过需要通过酶解法进行,因为植物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因此需要用到纤维素酶和果胶酶;②表示人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③表示再生出新细胞壁的过程;④表示脱分化过程;⑤表示再分化过程。关键环节是过程②,脱分化诱导生成愈伤组织,培养基中生长素含量和细胞分裂素适中,再分化诱导生芽培养基中生长素含量小于细胞分裂素,诱导生根培养基中生长素含量大于细胞分裂素,即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分化形成试管苗所需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不同,所以从过程④脱分化到过程⑤再分化需要更换新的培养基。鸢尾杂合原生质体能被培养成移栽成活的品种3的根本原因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细胞含有全套遗传物质。(4)品种1是28条染色体,品种2是40条染色体,γ射线对品种1的原生质体进行处理,有可能会引起其部分染色体丢失,从而融合的原生质体中只有62条染色体。22.抗体—药物偶联物目前已成为肿瘤治疗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其基本原理是将特定的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结合在一起,可特异性地杀死患者体内的癌细胞,基本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在获得细胞甲之前,小鼠已被多次注射____(填“相同”或“不同”)特定抗原,注射后小鼠体内发生相应的____(填“细胞”或“体液”)免疫反应,生成能产生抗体的细胞。(2)与诱导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不同的是,过程②可以采用____(填具体方法)诱导动物细胞融合。(3)过程③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对细胞乙进行筛选,所得细胞丙的特点是____。过程④对细胞丙进行____培养和____检测,最终得到细胞丁,其中检测时所采用的操作技术的原理是____。(4)与传统方法生成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有____(答出2点)。紫杉醇能阻止肿瘤细胞有丝分裂,促进其凋亡,用单克隆抗体与紫杉醇结合研制而成的“生物导弹”,对某些癌症患者有较好的疗效,这利用的是单克隆抗体的____(填“导向”或“治疗”)功能。〖答案〗(1)①.相同②.体液(2)灭活病毒诱导法(3)①.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抗体②.克隆化③.抗体④.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4)①.特异性强,可大量制备②.导向〖祥解〗由于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强,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因此可以把抗癌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跟放射性同位素、药物等相结合,制成“生物导弹”。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定位导向作用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在原位杀死癌细胞。疗效高,副作用小,位置准确。(1)在获得细胞甲之前,小鼠已被多次注射相同的特定抗原,使小鼠产生更多的已被免疫的B淋巴细胞,注射后的小鼠体内发生相应的体液免疫反应,生成能产生抗体的细胞。(2)过程②表示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融合过程,与诱导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不同的是,过程②可以采用灭活病毒诱导法诱导动物细胞的融合。(3)过程③表示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对细胞乙进行筛选,所得细胞丙的特点是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抗体。过程④对细胞丙进行克隆化培养和抗体检测,最终得到细胞丁,其中检测时所采用的操作技术的原理是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结合。(4)与传统方法生成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最主要的优点有特异性强,可大量制备,纯度高。用单克隆抗体与紫杉醇结合研制而成的“生物导弹”,对某些癌症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利用的是单克隆抗体的导向功能。湖北省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3第1章~第2章第2节。一、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4年2月联合国《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撒马尔罕举行,并发布了首份《世界迁徙物种状况》报告。报告指出,在这些被列入《公约》名单的迁徙物种中有近一半的物种正经历种群数量的下降,几乎所有被列入《公约》名单的鱼类都濒临灭绝。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影响某区域中的某种迁徙鱼类的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是食物B.传染病、气候均是影响生物种群密度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C.对迁徙物种繁殖和中途停留的地点予以保护,可以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D.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加强立法、宣传,禁止开发和利用这些自然资源〖答案〗C〖祥解〗密度制约因素是指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对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相关的。非密度制约因素是指气温和干旱等气候条件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详析】A、影响某区域中的某种迁徙鱼类的种群数量的主要因素是温度,不是食物,A错误;B、传染病与种群的密度相关,属于密度制约因素,气候对种群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无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B错误;C、对迁徙物种繁殖和中途停留的地点予以保护,有利于对生物的多样性进行有效保护,C正确;D、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加强立法、宣传,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开发利用,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D错误。故选C。2.某科技小组随机选定一片区域调查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标记的个体有12只。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约为165只,需要积极防治B.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草场发生大火,统计结果会不准确C.标记物不能脱落,否则会造成估算的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小D.标记重捕法解决了活动性不强的动物取样方法上的难题〖答案〗B〖祥解〗标记重捕法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定期限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的个体占总捕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设该地段种群中个体数为N,其中标志总数为M,重捕总数为n,重捕中被标志的个体数为m,则N:M=n:m。【详析】A、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175(只),需要积极防治,A错误;B、如果在两次捕鼠期间草场发生大火,会导致统计结果会不准确,B正确;C、标记物不能脱落,否则会造成估算的数值比实际数值偏大,C错误;D、标记重捕法解决了活动性能力强的动物取样方法上的难题,D错误。故选B3.羌塘草原上的黑狼以牦牛、野驴、藏羚羊等动物为食,该草原中藏羚羊在数年内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比值(R=出生率/死亡率)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时间段内,藏羚羊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B.图中a点和b点,藏羚羊种群的增长率一定相等C.c~d时间段内,藏羚羊种群的数量会逐渐减少D.藏羚羊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c点时种群密度最小〖答案〗C〖祥解〗据图分析: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大于1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增长率>0,种群数量增加;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小于1时,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增长率<0,种群数量下降;当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等于1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增长率=0,种群数量稳定。【详析】A、a~b时间段内,该藏羚羊种群的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比值大于1,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增长率>0,故年龄结构为增长型,A错误;B、据图可知,a、b两点种群出生率与死亡率比值相等,但种群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所以a、b两点种群的自然增长率不一定相等,B错误;C、c~d时间段内,R1,说明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增长率小于0,故藏羚羊种群的数量逐渐减少,C正确;D、当R1时,种群数量增加,当R1时,种群数量下降,故藏羚羊种群数量呈现出先增加后下降的过程,藏羚羊种群数量不呈“S”形增长,d点时,种群密度最小,D错误。故选C。4.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的部分成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其中的大鱼和小鱼是不同种类的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共有3条食物链,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种间竞争B.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有水鸟、小鱼、大鱼和淡水虾C.若所有水鸟消失,则短时间内大鱼和水藻的数目分别减少和增加D.若该淡水生态系统中存在铅污染,则体内含铅量最高的生物是大鱼〖答案〗B〖祥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营养级的消费者。【详析】A、据图分析: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分别是:水藻→甲壳类→水鸟,水绵→水蚤→小鱼→大鱼→水鸟,水绵→水蚤→淡水虾→大鱼→水鸟,水绵→淡水虾→大鱼→水鸟,淡水虾与小鱼都以水蚤为食,故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种间竞争,A错误;B、该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有水鸟、小鱼、大鱼和淡水虾,B正确;C、水鸟是大鱼和甲壳类的天敌,若所有水鸟消失,则大鱼、甲壳类因捕食者减少而数目增多,导致小鱼、淡水虾、水藻数目减少,C错误;D、若该淡水生态系统中存在铅污染,则体内含铅量最高的生物是水鸟,因为水鸟是最高营养级,D错误。故选B。5.我国古代的很多文人墨客借助诗词歌赋对自然现象进行描述以抒发情怀,讴歌大自然。下列对自然现象或对动植物特征、生活习性进行的概括与蕴含的生物学原理对应正确的是()A.“螟蛉有子,蜾蠃负之”——物种间的原始合作关系B.“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群落的季节性C.“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蒋(一种灌木)”——种群的水平结构D.“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群落的初生演替〖答案〗B〖祥解〗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详析】A、“螟蛉有子,蜾蠃负之”体现了生物种间的捕食关系,蜾蠃捕食螟蛉,A错误;B、由于阳光、温度和水分等随季节而变化,群落的外貌和结构会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叫群落的季节性,“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的意思是春风吹开桃李花,物是人非不胜悲,秋雨滴落梧桐叶,场面寂寞更惨凄,体现了群落的季节性,B正确;C、“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蒋(一种灌木)”意思是在那园中真快乐,檀树高高枝叶密,下面楮树矮又细,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C错误;D、“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是群落的次生演替,D错误。故选B。6.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部分情况如图所示,甲、乙、丙是该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其中1~4是乙中的四种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中生物1、2、3、4分别是第一、二、三、四营养级B.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传递C.图中过程②包括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D.大气中CO2的来源除了①③④,还包括化石燃料燃烧〖答案〗A〖祥解〗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甲和大气中库CO2库是双箭头,所以甲生产者,乙是消费者(生物1第二营养级,生物2.3第三营养级,生物4第四营养级),丙是分解者。【详析】A、依据图示信息,甲与大气中CO2库是双箭头,所以甲是生产者,是第一营养级,乙表示消费者,根据1.2.3.4所含有的能量关系,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乙中生物1、2、3、4分别是第二、三、三、四营养级,A错误;B、碳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CO2的形式进行传递的,B正确;C、图中过程②是指甲生产者利用CO2的过程,包括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C正确;D、大气中CO2的来源除了①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③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④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外,还包括化石燃料燃烧,D正确。故选A。7.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下图中“置位点”表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某个理想状态,其中P、A、B、C、D、E表示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箭头表示物质的传递方向。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达到生态平衡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以保持相对稳定B.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生态系统偏离置位点的可能性越小C.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中都有一部分不能被其他生物再度利用D.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都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答案〗D〖祥解〗生态系统的结构指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营养结构是指食物链和食物网。题图分析,P是生产者,A、B、C、D是消费者,E是分解者。【详析】A、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A正确;B、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抵抗力稳定性越大,生态系统偏离置位点的可能性越小,B正确;C、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的能量去向是一是呼吸作用消耗,二是流向下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没有),三是被分解者所分解,四是未利用的能量,所以每一营养级的同化量中都有一部分不能被其他生物再度利用,C正确;D、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从而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D错误。故选D。8.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23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药用植物园生产的铁皮石斛入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外来物种都能增加生物多样性C.随着物种丰富度的增加,能量传递效率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逐渐增大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指在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进行保护〖答案〗A〖祥解〗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详析】A、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是直接价值,某药用植物园生产的铁皮石斛入药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正确;B、外来物种不一定能增加生物多样性,也可能导致生态入侵,使生物多样性降低,B错误;C、生态系统的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不会因物种丰富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但是随着物种丰富度的增加,生物多样性的价值逐渐增大,C错误;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主要是指在遗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进行保护,D错误。故选A。9.在生产、生活和科研实践中,经常通过无菌操作技术避免杂菌的污染。下列有关无菌操作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消毒或灭菌,可将所有的杂菌、孢子和芽孢等都杀灭B.接种环、接种针等用具应在酒精灯火焰内焰部位灼烧灭菌C.常见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巴氏消毒、化学药物消毒等D.实验室中已经灭菌的材料用具几乎不含杂菌,可以随意放置〖答案〗C〖祥解〗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1)灼烧灭菌:将微生物的接种工具,如接种环、接种针或其他金属工具,直接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灼烧,可以迅速彻底地灭菌,此外,在接种过程中,试管口或瓶口等容易被污染的部位,也可以通过火焰燃烧来灭菌。(2)干热灭菌:能耐高温的,需要保持干燥的物品,如玻璃器皿(吸管、培养皿)和金属用具等,可以采用这种方法灭菌。(3)高压蒸汽灭菌:将灭菌物品放置在盛有适量水的高压蒸汽灭菌锅内,为达到良好的灭菌效果,一般在压力为100kPa,温度为121℃的条件下,维持15~30min。【详析】A、消毒只能杀死部分微生物,只有通过灭菌,才可以将所有的杂菌、孢子和芽孢等都杀灭,A错误;B、接种环、接种针等金属用具,应在酒精灯火焰的充分燃烧层即外焰部位灼烧灭菌,B错误;C、常见的消毒方法有煮沸消毒、巴氏消毒、化学药物消毒等,C正确;D、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D错误。

故选C。10.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后可以用来生产乙醇。实验室中常用刚果红培养基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其原理是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添加刚果红,刚果红会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若纤维素被分解,则不能形成该复合物,培养基中就会出现以这些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刚果红培养基中除了纤维素、刚果红,还必须添加足量碳源物质B.实验中需要将富集培养后的待测菌液直接涂布在刚果红培养基中C.应选择菌落直径与周围透明圈直径比值大的菌落进行纯化培养D.在刚果红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需要进一步确定其产纤维素酶的能力〖答案〗D〖祥解〗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可以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这就是菌落。采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能将单个微生物分散在固体培养基上,之后经培养得到的单菌落一般是由单个微生物繁殖形成的纯培养物。【详析】A、刚果红培养基是用于鉴别纤维素分解菌,该培养基中除了添加纤维素、刚果红,不需要添加其他碳源,A错误;B、实验中需要将富集培养后的待测菌液,稀释后再涂布在刚果红培养基上,B错误;C、应选择菌落直径与周围透明圈直径比值小的菌落进行纯化培养,因为菌落直径与周围透明圈直径比值小说明该菌落分解能力强,C错误;D、在刚果红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需要进一步确定其产纤维素酶的能力,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D正确。故选D。11.微生物实验室平板划线操作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箭头表示对试管棉塞的操作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步骤d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后迅速蘸取菌液进行划线B.步骤h接种后,将培养皿倒置培养后可以进行微生物计数C.平板划线操作的正确步骤是b→d→a→f→e→c→g→hD.在该实验过程中,每次划线之前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答案〗D〖祥解〗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析】A、步骤d将接种环放在火焰上灼烧后,温度过高防止杀死微生物待冷却后再蘸取菌液,A错误;B、步骤h接种后,为了防止冷凝水污染培养基,因此需要将培养基倒置于恒温培养箱,培养箱培养后可用来对大肠杆菌进行分离得到纯种,但是平板划线法前几次划线均匀浓度比较高,不能得到单菌落,不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B错误;C、平板划线操作的正确步骤是d→b→f→a→e→c→g→h,C错误;D、在该实验过程中,每次划线之前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使接种物逐渐稀释,培养后出现单个菌落,D正确。故选D。12.为了培育高效利用木糖发酵产乳酸的菌株,科研人员将能利用木糖产乳酸的菌种搭载于中国“实践八号”育种卫星,卫星返回后进行筛选,其主要流程如图所示,其中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步骤②进行富集培养的目的是增加产乳酸的菌株的数目B.与步骤②相比,步骤③的培养基成分还包括琼脂、碳酸钙C.步骤③倒平板浇注时,培养基的温度应该控制在65℃以上D.从培养基的功能角度分析,步骤③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答案〗C〖祥解〗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利用溶解碳酸钙形成的透明圈来筛选产乳酸的菌株。【详析】A、步骤②是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富集培养,目的是使目的菌株成为优势菌种(增加目的菌株的浓度或富集目的菌株),A正确;B、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利用溶解碳酸钙形成的透明圈来筛选产乳酸的菌株,故与步骤②相比,步骤③是在平板培养基中分离培养,应该在其培养基中加入的成分还有琼脂和碳酸钙,B正确;C、步骤③进行平板浇注分离时,倒平板应该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且培养基的温度应该控制在50℃左右,C错误;D、乳酸能溶解培养基中的碳酸钙形成透明圈,利用溶解碳酸钙形成的透明圈来筛选产乳酸的菌株,由此可知,步骤③的培养基属于选择培养基,D正确。故选C。13.紫杉醇是从红豆杉属植物中提取、分离出的次生代谢物,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抗癌药物。科学家利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可以有效解决紫杉醇不足的问题,其基本流程是先取红豆杉的组织诱导获得愈伤组织,再对其愈伤组织进行培养,最后对培养液中的物质进行分离和提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细胞培养生产紫杉醇可以不占用耕地,不受季节、天气等的限制B.植物次生代谢物一般都是植物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小分子有机物C.植物细胞培养是在一定条件下将细胞诱导分化最终得到植物体的技术D.愈伤组织是已经分化但仍有分裂能力的,且有特定形态的薄壁组织〖答案〗A〖祥解〗初生代谢是生物生长和生存所必需的代谢活动,因此在整个生命活动中它一直进行着。初生代谢物有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次生代谢不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一般在特定的组织或器官中,并在一定的环境和时间条件下才进行。【详析】A、植物细胞培养是指在离体条件下,对单个植物细胞或细胞团进行培养,使其增值的技术。它不占用耕地,几乎不受季节、天气等的限制。因此,对于社会经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A正确;B、次生代谢不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一般在特定的组织或器官中,并在一定的环境和时间条件下才进行。初生代谢是生物生长和生存所必需的代谢活动,因此在整个生命活动中它一直进行着。初生代谢物有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B错误;C、植物细胞培养是指在离体条件下,对单个植物细胞或细胞团进行培养,使其增值的技术,最终不得到植物体,C错误;D、植物细胞一般具有全能性,在一定的激素和营养等条件下的诱导下,已经分化的细胞可以经过脱分化,即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转变为未分化的细胞,进而形成不定型的薄壁组织团块,被称为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能够重新分化成牙、根等器官,该过程称为再分化,因此可以看出愈伤组织是未分化并具有分裂能力,D错误。故选A。14.某杂种植株的获取过程如图1所示,图2为某二倍体植株花药中未成熟的花粉在适宜培养基上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的叶片需要通过高温处理进行消毒,并用无菌水进行清洗B.图1的过程④中,脱分化和再分化过程均需要适当时间和强度的光照C.图2中过程①②表示脱分化,过程①②③说明花粉细胞具有全能性D.图2最终获得的完整植株属于单倍体植株,不能通过自交产生后代〖答案〗D〖祥解〗植物的组织培养包括脱分化和再分化两个步骤,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详析】A、图1中的叶片需要进行消毒,但是不能进行高温处理,否则会失去细胞的生物活性,A错误;B、图1的过程④表示组织培养过程,脱分化不需要光照,需要避光处理,B错误;C、图2中过程①表示脱分化,过程②表示在分化,C错误;D、图2最终获得的完整植株属于单倍体植株,高度不育,不能通过自交产生后代,D正确。故选D。15.研究小组为测定某药物对体外培养的细胞的毒性,用不同浓度的药物溶液对动物肝细胞进行培养。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制备肝细胞悬液不能用胃蛋白酶代替胰蛋白酶处理肝组织B.培养肝细胞,需将含动物血清的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C.培养液需要进行灭菌处理,而且还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D.需要在含95%O2和5%CO2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培养动物细胞〖答案〗D〖祥解〗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取动物组织块→剪碎组织→用胰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中(原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用酶分散为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液(传代培养)→放入二氧化碳培养箱培养;2、培养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①消毒、灭菌;②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③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2)营养物质: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物质。(3)温度和PH。(4)气体环境:95%空气(细胞代谢必需的)和5%的CO2(维持培养液的pH值)。【详析】A、制备肝细胞悬液不能用胃蛋白酶代替胰蛋白酶处理肝组织,是由于细胞培养pH条件是7.2-7.4,而胃蛋白酶的最适pH处于1.5-2.0之间,A正确;B、培养肝细胞时,需将含动物血清的培养基置于恒温培养箱中,B正确;C、培养液需要进行灭菌处理,而且还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以防止代谢废物积累,C正确;D、需要在含95%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的CO2培养箱中培养动物细胞,D错误。故选D。16.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就是使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技术。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细胞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的遗传信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B.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等C.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的原理是完全相同的D.杂交瘤技术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重要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答案〗C〖祥解〗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诱导动物细胞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电激等)、化学法(聚乙二醇PEG)、生物法(灭活的病毒)等。【详析】A、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A正确;B、动物细胞融合已经成为研究细胞遗传、细胞免疫、肿瘤和生物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手段,B正确;C、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包括细胞融合和植物组织培养两个环节,所以其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二者的原理不完全相同,C错误;D、杂交瘤技术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重要应用,具有重要意义,D正确。故选C。17.目前,全世界野生大熊猫的数量极少,因此,如何保护和繁殖大熊猫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有科学家尝试采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来克隆大熊猫。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流程中可通过显微操作去除卵母细胞的核B.从卵巢中采集的卵母细胞可直接作为核移植的受体细胞C.若能成功克隆大熊猫,则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具有全能性D.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低于胚胎细胞核移植的难度〖答案〗A〖祥解〗动物核移植是指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经过胚胎移植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核移植得到的动物称克隆动物。该过程中采用显微操作去核法去除卵母细胞中细胞核。【详析】A、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流程中可通过显微操作去除卵母细胞的核,A正确;B、从卵巢中采集的卵母细胞,在体外培养至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然后通过显微操作去核,进而进行下一步的核移植操作,B错误;C、若能成功克隆大熊猫,则说明已分化的动物体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C错误;D、哺乳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于胚胎细胞核移植的难度,因为体细胞的细胞全能性小于胚胎细胞,D错误。故选A。18.犬细小病毒(CPV)主要感染幼犬,传染性极强,被感染个体死亡率也高。利用小鼠制备CPV单克隆抗体的基本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通常需用纤维素酶处理剪碎的免疫小鼠脾脏组织,以制备单细胞悬液B.注射CPV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得的B淋巴细胞均可以产生CPV抗体C.过程②可以利用一定方法诱导细胞融合,得到一定是杂交瘤细胞D.体外培养能产生CPV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可获取大量CPV单克隆抗体〖答案〗D〖祥解〗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详析】A、通常需用胰蛋白酶处理剪碎的免疫小鼠脾脏组织,加入培养液以制备单细胞悬液,A错误;B、注射CPV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得的B淋巴细胞不一定都可以产生CPV抗体,如脾脏中还有接受其他抗原刺激的B淋巴细胞就不能产生CPV抗体,B错误;C、过程②可以利用一定方法诱导细胞融合,得到的可以有没有融合的细胞和同种细胞融合的细胞,不一定都是杂交瘤细胞,C错误;D、体外培养能产生CPV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其特点是既可以无限增殖,又能产生专一性抗体,所以可获取大量CPV单克隆抗体,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4分。19.“蒹葭苍苍”“荷红柳绿”“百鸟翔集”“渔歌唱晚”是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系统本来的水色天光与清风雅韵,是响应政府的号召,实施“退耕还湿”生态修复工程的真实写照。回答下列问题:(1)从前片面追求湖泊生产,将湖泊近岸区改造成稻田,导致湖泊的净化能力减弱,其主要原因是____。湿地生态系统周边的农田“退耕还湿”体现了群落的____演替,该处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会逐渐增加,其____稳定性逐渐增强。(2)湿地中河面水鸟嬉戏交颈,使人联想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诗句。诗中“关关”(象声词,雌、雄二鸟相互应和的叫声)属于生态系统中的____信息,“关关”信息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湿地中的鱼类在觅食过程中的游动引来了鸟类,鸟类捕食行为逼迫鱼类躲避捕食,这说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还具有____的作用。(3)白云湖国家湿地公园某水域生态系统某时期的能量流动情况如图所示,其中数字代表所占该生态系统总能量的百分比。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主要是____(用文字表述)。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____(用%表示并保留整数)。若不考虑未被利用的能量,第二营养级最主要的能量去向是____。(4)当地将湖泊出产的芦苇压成饼块喂猪或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