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三首 (蟾宫曲·叹世哨遍·高祖还乡四块玉·别情)_第1页
元曲三首 (蟾宫曲·叹世哨遍·高祖还乡四块玉·别情)_第2页
元曲三首 (蟾宫曲·叹世哨遍·高祖还乡四块玉·别情)_第3页
元曲三首 (蟾宫曲·叹世哨遍·高祖还乡四块玉·别情)_第4页
元曲三首 (蟾宫曲·叹世哨遍·高祖还乡四块玉·别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元曲三首(蟾宫曲·叹世哨遍·高祖还乡四块玉·别情)1.阅读品味,了解元曲的有关常识。2.揣摩词句,掌握元曲的语言风格。3.用心诵读,把握三首元曲的思想内容。元曲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上都体现出了独有的特色,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读《元曲三首》,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一种和唐诗宋词不同的神韵。今天,让我们去体会这一让人喜闻乐见的崭新的艺术形式吧!元曲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文学体裁之一,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起于金元,便于清唱,它包括套曲(套数、散套)和小令两种(也称清曲)。小令体制短小,句调长短不齐,但每一首都能独立成篇,可以歌唱,如张养浩的《蟾宫曲·叹世》;套曲(套数、散套)是由同一宫调的两支以上的曲子相联组成,成为有头有尾的一个整套曲子,如《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元杂剧由唱词、科介(动作)、宾白(说话)构成,有剧情,能演出,其基本形式是四折一锲子(一折戏相当于今天的一幕,楔子放在全剧开头或加在四折之间,起序幕或过场的作用,不能放在末尾),同一折内由同一个宫调的曲子组成,中间不变换宫调,一折内一韵到底,如关汉卿的《窦娥冤》。另外注意使用衬字是曲区别于词的一个显著特征,所谓“衬字”就是在曲律规定必须的字数之外所增加的字,它不受音韵、平仄、句式等曲律的限制,衬字一般用于句首。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他们的代表作分别是《窦娥冤》《倩女离魂》《汉宫秋》和《墙头马上》。【双调】蟾宫曲·叹世马致远马致远,大都(今北京)人。是元代享有盛名的戏曲家。年轻时热衷过功名,然其仕途并不显达,晚年退隐山林,以诗酒自娱,其散曲成就居全元之首,并且第一个把愤世厌世之情写入散曲中。其散曲代表作品《[双调]夜行船·秋思》《[天净沙]秋思》堪称千古绝唱;其杂剧成就也非常大,是“元曲四大家”之一,代表作品为《破幽梦孤雁汉宫秋》。(约1250—1321)

1.《蟾宫曲·叹世》中“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中的“百二”“两”“几”等几个数词各表达了什么意思?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提示】(1)“百二”此处是指秦的两万精兵可抵挡诸侯的百万大军;“两”字强调了功名的无足轻重;“几”强调推翻暴秦统治而进行的历史斗争的轻松。(2)用这几个数词一方面是形成了对比关系,另一方面也化轰轰烈烈的历史搏斗为无足轻重的功名之争,透露出作者“叹世”的主题。

2.《蟾宫曲·叹世》题为叹世,却无一字言及当世,那么作者是如何写的?请举例说明。

【提示】“叹世”本是抒发对现实的不满,但本曲却无一字言及当世,而是通过“咏史”来达到“叹世”的目的,“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本是历史上极为壮丽的一页,却被说成是瞬息幻无的南柯一梦;韩信虽屡建奇功却不能因世而立身,蒯通劝韩信之言亦近似疯话。作者正是运用这种借古吟今的曲笔,表现了功业无用,世道无常,人生如梦的消极思想。

3.“梦说南柯”中的“梦”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历史观?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提示】“梦”字概括了历史人物及其作为的瞬息幻变,于事无补。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把历史上极为壮丽的刘项成就都视为虚无的历史观。

4.曲题“叹世”是这首散曲的中心主题词。那么作者“叹”的究竟是什么呢?

【提示】一叹世事难料,变化莫测;二叹功名害人,功夫用尽,反误了卿卿性命;三叹你方唱罢我登场,不知谁能笑到最后。

5.请结合文本,举例说明这首曲子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

【提示】这首曲子语言通俗平白、简洁明快。曲子采用的文字,接近当时的口语,没有难懂的地方,使人一看就懂,如“两字功名,几阵干戈”等。在历数历史事实的时候,没有大量的铺排,利用了“南柯一梦”“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等成语,自然就达到了叹世的目的。这首“叹世”曲,由咸阳——秦王朝说起。秦王朝何等强盛,最后灭亡。项羽废,刘邦建立汉室。不过都是南柯一梦。接着用历史上有名的四个人物,道出兴衰无常,世道之险,人心叵测。最后表明自己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天净沙》一曲,短短二十八字,刻画了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图。起首三句一连推出九幅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以景托景,景中生情,在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这里,作者创造性地将孤立的自然物精巧地组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富有流动感、生命感。同时,有意识地突出画面的昏暗阴冷,以便充分表现“断肠人”浪迹天涯的浓烈的羁旅愁怀。【南吕】四块玉·别情关汉卿

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人。元杂剧的奠基人之一。至元、大德年间名震大都的梨园领袖。他熟读儒家经典,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同时对民生疾苦十分关切。其创作既贴近下层,敢为人民大声疾呼,又不失厚人伦、正风俗的儒家旨趣。就其全部文学创作的总体风格而言,俗不脱雅,雅不脱俗。《窦娥冤》是他最优秀的剧本之一,其他如《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剧作也都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富有现实意义,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约1234─1300)

1.《【南吕】四块玉·别情》在抒情方式上前后有何变化?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提示】(1)这支小令的前面三句用直接抒情的方式,表现了离别“难舍”和“相思难绝”的思想感情。(2)后面四句,则通过景物描写,创设出一种凄冷的景象,衬托出女主人公沉痛的离别之情。

2.“一点相思几时绝”中的“一点”与“几时”对举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提示】虽只有“一点”相思,

但它沉重地压在心头,“几时绝”则以女主人公自己的设问,

道出她相思的无穷无尽。这样写更突出表现了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离别之苦。

3.请品味“凭阑拂袖杨花雪”这句诗的妙处。

【提示】这一句有两重意味:首先点明季节为暮春(杨花如雪)的时候,此时节容易动人离思,同时还有暗示别时情景的意味;二是点明处所是有栏杆处,当是高楼;与此同时也点明了女主人公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她在楼头站立许久,以致杨花飞雪满衣袖需时时拂拭。这一句,造语奇异,具有感性色彩。因为飞鸿自由翱翔,潜虬深水畅游,相比起来,自己一无是处,身心拘束,处境凄凉。

4.请简要描绘“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所创设的意境,并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提示】极目远眺,只见溪水蜿蜒曲折,一座大山挡住了视线,所思念的人却已离开看不见了。作者这样写,营造出一种凄凉、迷茫的意境,突出了女主人公惆怅痴立极目远送的眷念之愁。

5.全曲围绕着“相思”,把一位女子波浪翻滚似的不平静的心情及浓烈的相思之情表现出来,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曲作者是怎样使曲子达到这种艺术效果的?

【提示】①我认为曲作者首先是以言传相思人的相思情深非常成功。“自送别,心难舍,一点相思几时绝?”用女子的语言,表达对爱人的深深相思,虽只有“一点”,但它沉重地压在心头,无穷无尽,几时才能摆脱它呢?这个疑问既是悬念,起张本作用,又能深化女子的相思之情。②我认为曲作者以行绘相思人的相思之苦也非常成功。“凭阑拂袖杨花雪”中“凭阑”远眺,无奈似雪纷纷飘落的杨花挡住了她的视线,女子烦恼地“拂袖杨花雪”,表现了她缠绵的相思苦。关汉卿,虽然以杂剧奠定了其在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地位,但其散曲亦不乏出色的篇章。《【南吕】·四块玉·别情》这篇离愁别恨的相思小令,就写得真切动人,有其独到之处。全曲围绕着“相思”,以言来传相思之深,以行来绘相思之苦,又层层设障,情随景不断变化加深,把一位女子波浪翻滚似的不平静的心情及浓烈的相思之情表现出来,在艺术上有不少可取之处,非常值得我们品味和借鉴。【中吕】普天乐张养浩楚《离骚》,谁能解?就中之意,日月明白。恨尚存,人何在?空快活了湘江鱼虾蟹,这先生畅好是胡来。怎如向青山影里,狂歌痛饮,其乐无涯。

课外阅读下面散曲,分析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双调】夜行船·秋思马致远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衰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辩龙蛇。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鼎足虽坚半腰里折。魏耶?晋耶?

[落梅风]天教你富,莫太奢。没多时好天良夜。富家儿更做道你心似铁,争辜负了锦堂风月。

[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不争镜里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莫笑巢鸠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拨不断]利名竭,是非绝。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分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睢景臣睢景臣,中国元代散曲家。一作睢舜臣,字景贤,江苏扬州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不详。曾撰有《屈原投江》《牡丹记》《千里投人》三部杂剧。散曲作品仅存套曲三首。他的《【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散套,是元代散曲作品中的优秀名篇。《录鬼簿》称:“维扬诸公,俱作《高祖还乡》套数,公〔哨遍〕制作新奇,诸公皆出其下。”可见此曲当时已负盛名。在元代,阶级压迫与民族压迫都很深重,汉人列在蒙古人、色目人之下,知识分子的地位更是低下,有“九儒十丐”的说法。这套套曲虽是写刘邦,却把刘邦这个皇帝典型化了,作者蔑视、斥责的不只是历史上的刘邦,所表现的是人民群众敢于向强大统治者的挑战,这是它的积极意义所在。

1.本套曲由八支曲子组成,从内容上看可以分成几部分?请梳理文章的结构层次。【提示】一、【哨遍】汉高祖来村前,村里忙迎驾。二、【耍孩儿】【五煞】【四煞】

乐队和旗队仪仗队刘邦的侍从三、【三煞】【二煞】【一煞】【尾声】

直接写刘邦乡民抖出刘邦的老底揭露刘邦的无赖行径:假公济私、中饱私囊

2.这组套曲写的是汉高祖还乡,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来表现这个事件的?

【提示】通过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熟悉刘邦底细,并在刘邦没有发迹前,和刘邦有过一些瓜葛的农民的眼睛,勾勒了天子返乡的一幅幅画面。

3.皇帝外出的车驾是非常威武壮观的,可我们在读二至四三支描写这种场面的曲子时,感觉到异常滑稽可笑,这是为什么?

【提示】作者通过旁观者的眼睛,层次井然地描写了皇帝出巡时那种威严盛大的场面。然而,这个旁观者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农民,也许他一辈子都没离开过村子,根本没看到过这些人物和东西,他是用自己掌握的那点知识来观察和理解这一切的,所以就像通过哈哈镜观察世界一样,一切都走了形。

4.套曲写的是汉高祖还乡,为什么主角不很快出场,而要用一大半的篇幅去写支差迎驾,銮舆仪仗之类的场面?是否有点走题?

【提示】这是一种反复铺陈欲抑先扬的手法,目的是为了造成戏剧性的效果。作者着意是写那个至此还未出场的人物,这样豪华威严的气派,来的肯定是个非凡的人物。然而当读者按这个思路去推想时,却突然来了个大转折。

5.结尾一曲是全组套曲的高潮,特别是最后三句:“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作汉高祖”,更是余味无穷。怎样理解这个结尾呢?

【提示】汉高祖还乡,结尾结在向他要账上,这实在是意想不到的结局。而且最后三句意在指责他至今还想赖账不还,更使人料想不到。但仔细想来,却又是合情合理的。

6.汉高祖是刘邦死后的尊号,作者却为什么把这尊号放在刘邦生前呢?

【提示】作者是故意把这尊号放在刘邦生前的。一则是因为这个尊号已为大家所熟悉,这里借用一下;二则活人为了赖债,竟然要用死人的尊号,不仅具有强烈的讽刺意义,也增加了喜剧的效果。

7.《高祖还乡》在语言上表现出来的特色是诙谐幽默的,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提示】元曲最大的特点是使用口语、俚语,读起来明白、流畅、生动。比如用“白胡阑套住个迎霜兔”、“红曲连打着个毕月乌”、“鸡学舞”、“狗生双翅”、“蛇缠葫芦”等一系列幽默诙谐的语言来描写日、月、龙、虎、凤五面旗,富有讽刺的意味。

8.相对于诗和词,曲具有“俗”的特点。试结合课文的几篇作品,理解曲的“俗”表现在哪些方面。

【提示】同诗词相比,曲的“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表达:曲语言俚俗,尖新活泼,嬉笑怒骂,幽默诙谐,富有生活气息。在《蟾宫曲·叹世》中,就用到了“兀的”这样的口语;在《哨遍·高祖还乡》中则几乎都是乡间俗语、口语,甚至连一些骂人的话,如“瞎王留”、“乔男女”都用上了。(2)表现手法:诗、词讲究含蓄、蕴藉;散曲多用直陈、白描,比较通俗,有独特曲味。如《蟾宫曲·叹世》,用“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醉了由他”等表达了作者的态度;《四块玉·别情》,开头用“自送别,心难舍”直抒胸臆,写离别时难以割舍之情;《哨遍·高祖还乡》也是用直陈的手法,快人快语,敢想敢说,把那庄严的迎驾场面描写得俗不可耐,既直率风趣,又通俗明了,令人忍俊不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