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市某中学2024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安徽省安庆市某中学2024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安徽省安庆市某中学2024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安徽省安庆市某中学2024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安徽省安庆市某中学2024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高三三模考试语文试题

2024.4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短视频的内容题材和视听叙事逻辑有别于传统视听表达。一些非专业短视频创作者缺乏

基本媒介素养,为博取流量和吸引眼球,故意利用技术手段,通过摆拍或者“移花接木”合

成视频内容,制作和传播虚假短视频新闻,甚至刻意模糊“摆拍视频”和“真实记录”之间

的界限,营造一种记录真实的新闻感,骗取观众关注,引发社会讨论。

短视频快速兴起的现实逻辑是“技术赋能、极简操作、碎片消费、深度互动”。深度互

动指的是短视频这一传播形态能够提供很强的现场感和参与感,视觉上它给人的感觉是不停

地还原现场真实情况,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观看者普遍认为短视频提供的是真实的新闻信

息,展示的是现实情况,网民在观看过程中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共情。摆拍短视频的

视频作者正是利用了这些特点,刻意调整拍摄手法去迎合观看者,模糊虚假情节和真实故事

的界限,企图达到“弄假成真”的效果,用虚构情节获取观看者的真实感情。短视频创作领

域并不拒绝虚构内容,有好剧本的故事同样能够吸引观众,但是,当视频作者用虚假内容伪

装成真实,就是对公众的欺骗。

(摘编自林爱瑞《当前短视频创作的伦理审视》)

材料二:

摆拍短视频是指由人为策划、编造和表演,但伪装成真实新闻事件进行传播的短视频。

与一般化的以娱乐为导向的剧情短视频不同,摆拍短视频从社会的热点、焦点、病点和兴奋

点入手,以网络用户的爱心、同情心和正义感为传播“杠杆”,吸引用户注意力,赚取网络

流量,实现摆拍者不可告人的目的。

摆拍短视频所涉及的领域是多元的,主要集中在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容易引

起人们情感共鸣的领域。例如,“芷江县岸摩托车抢小孩”“外卖小哥送餐返回后发现车辆

被偷在雨中坐地失声痛哭”“考上清华之后跪谢父亲”“广东夫妻办完离婚手续之后妻子晕

倒丈夫冷眼离开”等摆拍短视频,涉及民生、教育、社会治安、道德伦理等方面。除了上述

领域,也存在政治领域的摆拍短视频现象。2016年,一段据称是从废墟中被抢救出来的叙

利亚小男孩“阿勒颇受伤儿童”的视频在社交媒体走红,当天转发量就超过3万次,但随后

有媒体质疑该视频为摆拍,其目的是为西方国家干涉叙利亚创造“人道主义”理由。

摆拍短视频伪装程度较高。网络空间是一个高风险社会,具有行为主体隐匿、社会网络

关系复杂、信息演化转化过程存在较大不确定性等特点,这些都增加了网络社会引导和管控

的难度。一些摆拍视频博主将自身塑造为“公民记者”和“正义化身”,有的甚至还打着“传

播正能量,倡导主旋律”的旗号公然进行摆拍创作。与那些明显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的

短视频不同的是,有些摆拍短视频在表面上看起来也兼顾和整合了如守望社会、传递文化、

娱乐用户等传播的社会功能;有些“低级红”和“高级黑”的摆拍短视频虽然标榜''真实性",

但与剧情短视频有着显著的传播目的差异。

无论是从艺术形式还是艺术内容方面来看,摆拍短视频往往并不精彩,甚至粗制滥造,

不具备广泛传播的价值。然而,摆拍短视频善于拿“人性善恶”或者“极端现象”做文章,

很容易击中用户内心深处的情感软肋,牵动用户的爱心和同情心,激起用户的悲伤或者愤怒

的情绪。用户在情绪化状态下可能忽略了对短视频本身真实性的核验,将其当作真实事件看

待,反而积极转发扩散,使得摆拍短视频在很短时间内得以大范围传播。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短视频平台大有“算法不坏,用户不爱”

的发展趋势。平台利用算法争夺用户的注意力,让那些煽情、夸张和刺激的短视频被优先推

荐,以迎合用户的“猎奇”欲望。短视频创作所使用的“新闻框架”会影响用户对真实世界

的认知,当短视频使用摆拍的“新闻框架”创作并推送时,用户误以为这些就是全部的事实

真相,也容易被这些短视频所蕴含的价值观所感染,形成某种固定的认知。在“信息茧房”

效应的积累之下,用户可能出现价值观迷失和选择性敌视的情况,逐渐落入逃避现实和虚假

臆想的圈套中,这一主观想象的世界实际上颠覆了社会的真实面貌。

(摘编自曾润喜《短视频创作生态的失范现象与纠偏研究》)

材料三:

VR(即“虚拟现实”)的未来方向

沉浸的知觉体验

自如的行为体验梦幻般的精神体验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以很强的现场感和参与感使网民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共情,这成为推动短视频快速兴起

的关键原因和现实逻辑。

B.当短视频作者企图“弄假成真”,用虚假内容伪装成真实时,就是对公众的欺骗,因此

短视频绝不能通过虚构内容来吸引观众。

C.“考上清华之后跪谢父亲”的摆拍短视频正是利用了高考升学这种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的话题来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D.短视频平台利用算法优先推荐煽情、夸张和刺激的短视频,最终是为了吸引用户的注意

力和迎合人们的“猎奇”欲望。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分析了摆拍短视频刻意作假、“弄假成真”的手法,借“移花接木”这一比喻论

证强调作假的主观性和欺骗性。

B.材料二第一段从下定义人手,“伪装”“不可告人”等含有强烈贬义色彩词语的使用表

现出对摆拍行为鲜明的反对立场。

C.材料二第一段引人剧情短视频的概念,意在强调其以娱乐为导向,与摆拍短视频形成鲜

明的对比关系。

D.材料二第二段运用例证法论证摆拍短视频涉及民生、教育、社会治安、道德伦理等方面,

强调其拍摄题材的多元性。

4.根据材料三图示的内容,下列对VR(即“虚拟现实”)技术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VR技术能提供三个维度的体验: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

B.现有的VR技术在精神体验上发展较快,而在知觉体验上发展较慢。

C.VR技术的未来方向是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的均衡发展。

D.期许的VR体验将极大提高行为体验的自由度和精神体验的满意度。

5.国家网信办统筹指导24家网络直播平台和9家网络短视频平台统一上线“青少年模式”,

请根据两则材料分析出台这一模式的原因。

【答案】LC2.C3.A4,B

5.①摆拍短视频从社会的热点、焦点、痛点和兴奋点人手,更容易吸引好奇心重的青少年

的眼球,使他们深受其害。②摆拍短视频以网络用户的爱心、同情心和正义感为传播“杠杆”,

更容易使心智不够健全的青少年的思想发生动摇。③一些摆拍视频博主将自身塑造为“公民

记者”和“正义化身”,有的甚至还打着“传播正能量,倡导主旋律”的旗号进行摆拍创作,

具有极强的欺骗性。④平台利用算法,让那些煽情、夸张和刺激的短视频被优先推荐给青少

年,以迎合他们的“猎奇”欲望。⑤在“信息茧房”效应的积累之下,青少年可能出现价值

观迷失和选择性敌视的情况,逐渐落入逃避现实和虚假臆想的圈套中。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明显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错误,由材料二“与那些明显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俗

的短视频不同的是,有些摆拍短视频……”可知,内容处理上,明显违反法律法规和公序良

俗不是摆拍短视频的特点,它伪装程度较高。

故选Co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以很强的现场感和参与感……这成为推动短视频快速兴起的关键原因和现实逻辑”错误,

材料一“短视频快速兴起的现实逻辑是‘技术赋能、极简操作、碎片消费、深度互动'”,

而“深度互动指的是短视频这一传播形态能够提供很强的现场感和参与感……”,可见,“很

强的现场感和参与感”只是推动作用中的一方面,选项以偏概全。

B.“短视频绝不能通过虚构内容来吸引观众”错误,材料一是说“短视频创作领域并不拒绝

虚构内容”“当视频作者用虚假内容伪装成真实,就是对公众的欺骗”,不是不能通过虚构

内容来吸引观众。

D.“最终是为了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和迎合人们的‘猎奇‘欲望”错误,材料二“在日趋激烈

的市场竞争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平台利用算法争夺用户的注意力,让那些煽情、夸张和

刺激的短视频被优先推荐,以迎合用户的‘猎奇'欲望”可知,最终是为了市场竞争和满足

经济利益。

故选Co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以及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对摆拍行为鲜明的反对立场”错误,不是对摆拍行为,而是对摆拍短视频的制作手法和

目的表示反对。

C.“意在强调其以娱乐为导向”错误,材料二原文”与一般化的以娱乐为导向的剧情短视频

不同,摆拍短视频……”意在强调摆拍短视频的特殊性。

D.“强调其拍摄题材的多元性”错误,材料二“摆拍短视频所涉及的领域是多元的,主要集

中在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并且容易引起人们情感共鸣的领域”强调其涉及领域多元,

容易引起人们情感共鸣。

故选Ao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图表理解提取信息的能力。

根据图示,虚线表示期许的VR体验,沉浸的知觉体验、自如的行为体验、梦幻般的精神体

验三个维度在空间坐标系中是等距的,即VR的未来方向应是知觉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

验均衡发展。实线代表现有的VR体验,从坐标系中可明显看出,三个维度现有值与各自维

度期许值的距离由近到远依次是知觉体验、行为体验、精神体验,即现有的VR技术在知觉

体验上发展最快,其次是行为体验,最后是精神体验,行为体验和精神体验相对于知觉体验

来说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B.“现有的VR技术在精神体验上发展较快,而在知觉体验上发展较慢”与图示信息正好相

反,所以是错误的。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整合,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材料二“摆拍短视频从社会的热点、焦点、病点和兴奋点入手……”可知,摆拍短视频

从社会的热点、焦点、痛点和兴奋点入手,更容易吸引好奇心重的青少年的眼球,使他们深

受其害。

结合材料二“以网络用户的爱心、同情心和正义感为传播‘杠杆',吸引用户注意力”可知,

摆拍短视频以网络用户的爱心、同情心和正义感为传播“杠杆”,更容易使心智不够健全的

青少年的思想发生动摇。

结合材料二“一些摆拍视频博主将自身塑造为‘公民记者’和‘正义化身’,有的甚至还打

着'传播正能量,倡导主旋律'的旗号公然进行摆拍创作”可知,一些摆拍视频博主将自身

塑造为“公民记者”和“正义化身”,有的甚至还打着“传播正能量,倡导主旋律”的旗号

进行摆拍创作,具有极强的欺骗性。

结合材料二“平台利用算法争夺用户的注意力,让那些煽情、夸张和刺激的短视频被优先推

荐,以迎合用户的‘猎奇'欲望”可知,平台利用算法,让那些煽情、夸张和刺激的短视频

被优先推荐给青少年,以迎合他们的“猎奇”欲望。

结合材料二"在‘信息茧房'效应的积累之下,用户可能出现价值观迷失和选择性敌视的情

况,逐渐落入逃避现实和虚假臆想的圈套中”可知,在“信息茧房”效应的积累之下,青少

年可能出现价值观迷失和选择性敌视的情况,逐渐落入逃避现实和虚假臆想的圈套中。

(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逝川

迟子建

大约是每年的九月底或者十月初吧,一种被当地人称为“泪鱼”的鱼就从逝川上游哭着

下来了。

泪鱼只在第一场雪降临之后才出现,到来时整条逝川便发出呜呜呜的声音。这种鱼被捕

上来时双眼总是流出一串串珠玉般的泪珠,暗红的尾轻轻摆动,蓝幽幽的鳞片泛出马兰花色

的光泽,柔软的鳗风箱一样呼嗒呼嗒地翁动。通常渔妇们把丈夫捕到的泪鱼放到硕大的木盆

中,安慰它们,一遍遍祈祷般地说着:“好了,别哭了;好了,别哭了……”泪鱼果然就不

哭了。

当晚秋的风在林间放肆地撕扯树叶时,敏感的老渔妇吉喜就把捕捞泪鱼的工具准备好

了。吉喜七十八岁了,干瘦而驼背,喜欢吃风干的浆果和蘑菇,常常自言自语。如果你乘着

小船从逝川的上游经过这个叫阿甲的小渔村,想喝一碗喷香的茶,就请到吉喜家去吧。她还

常年备着男人喜欢抽的烟叶,几杆铜质的烟锅齐刷刷地横躺在柜上,你只需享用就是了。

年轻时的吉喜丰腴挺拔,有着高高鼻梁和鲜艳嘴唇,发髻高维,明眸皓齿,夏天总是穿

着曳地的灰布长裙,吃起生鱼来是那么惹人喜爱一一光锐的牙齿嚼着雪亮的鳞片和嫩白的鱼

肉,发出奇妙的音乐声。而现在你若想相逢吉喜,也是件很容易的事。在阿甲渔村,你看哪

一个驼背的老渔妇在突然抬头的一瞬眼睛里迸射出雪亮的鱼鳞般的光芒,那个人便是吉喜,

老吉喜。

雪是悄然来临的。窗根发出刮鱼鳞一样的嚓嚓的响声,不用说,泪鱼就要从逝川经过了。

吉喜的木屋就面对着逝川。

吉喜被敲门声惊醒,来人是胡会的孙子胡刀。“吉喜大妈,这可怎么好,这小东西真不

会挑日子,唉,泪鱼也要来了,多么不是时候……”男人第一次当爸爸时都是这么慌乱不堪

的。

在阿甲渔村有一种传说,泪鱼下来的时候,如果哪户没有捕到它,一无所获,那么这家

的主人就会遭灾。当然这里没有人遭灾,因为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守在逝川旁都是大有收获

的。泪鱼不同于其他鱼类,它被网挂上时都活着,都是一斤重左右,体态匀称玲珑。将这些

鱼投入注满水的木盆中,次日凌晨时再将它们放回逝川,它们再次入水时便不再发出呜呜呜

的声音了。

吉喜打发胡刀回家。她把捕鱼工具一一归置好,戴上银灰色的头巾便出门了。

吉喜望了望逝川,它在初雪中显得那么消瘦。她想起了胡刀的祖父胡会。年轻时的胡会

能骑善射,围剿龟鱼最有经验。别看他个头不高,相貌平平,但却是阿甲姑娘心中的偶像。

那时的吉喜不但能捕鱼、能吃生鱼,还会刺绣、裁剪、酿酒。那时的吉喜有个天真的想法,

认定百里挑一的她会成为胡会的妻子,然而胡会却娶了毫无姿色和持家能力的彩珠。

胡会曾在某一年捕泪鱼的时候告诉吉喜他没有娶她的原因,“你太能了,你什么都会,

你能挑起门户过日子,男人在你的屋檐下会慢慢丧失生活能力的,你能过了头。”

吉喜想,一个渔妇如果不会捕鱼、制干菜、晒鱼干、酿酒、织网,而只是会生孩子,那

又有什么可爱呢?吉喜的这种想法酿造了她一生的悲剧。在阿甲,男人们都欣赏她,但没有

一个男人娶她。

吉喜过了中年特别喜欢唱歌。吉喜的歌声像炊烟一样在阿甲渔村四处弥漫,男人们听到

她的歌声就像是听到了泪鱼的哭声一样心如刀绞。他们每逢吉喜唱歌的时候就来朝她讨烟

吃,并且亲切地一遍遍地叫着“吉喜吉喜”。然而吃完她烟的男人大都拍拍脚掌跋上鞋回家

了,留给吉喜的,是月光下的院子里斑斑驳驳的树影。

吉喜过了四十岁就不再歌唱了,她开始沉静地迎接她头上出现的第一根白发,频繁地出

入一家家为女人们接生。在吉喜的接生史上,还没有一个孩子是在泪鱼到来的这天出生的,

从来没有过。她暗自祈祷上帝让这孩子在黄昏前出生,以便她能成为逝川岸边捕泪鱼的一员。

天色灰黑的时候,吉喜觉得心口一阵阵地疼了。她听见渔村的狗正撒欢地吠叫着,人们

开始到逝川旁生篝火去了。吉喜点亮了蜡烛,产妇朝她歉意地笑了,“吉喜大妈,您去捕泪

鱼吧。没有您在逝川,人们就觉得捕泪鱼没有意思了。”

天完全暗下来了,逝川旁的篝火渐渐亮起来,河水开始发出一种隐约的呜咽声,那种不

需月光照耀就横溢而出的悲凉之声已经从逝川上游传下来了。

夜越来越深了,胡刀已经从逝川打上了七条泪鱼。他抽空跑回家里,看他老婆是否已经

生了。

大约午夜十一时许,产妇再一次被阵痛所包围。那颗猩红的果实终于从母体垂落下来,

那生动的啼哭声就像果实的甜香气一样四处弥漫。吉喜沉静地等待第二个孩子的出世。十分

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产妇呼吸急促起来,这时又一颗成熟的果实微微显露出来。

吉喜回到她的木屋,将鱼网搭在苍老的肩头,手里提着木盆,吃力地朝逝川走去。

子夜之后的黑暗并不漫长,天有些冷了,吉喜开始起第一片网。网从水面上刷刷地走过,

是个空网。又过了一段时间,吉喜开始起第二片网。她小心翼翼地拉着第二片网上岸,感觉

那网沉甸甸的。当网的端头垂头丧气地轻轻显露时,吉喜蓦然醒悟地拉上来的又是一片空网。

天色渐渐地明了,篝火无声地熄灭了。逝川对岸的山赫然显露,吉喜听见水面发出“啪

啪”的声响,那是泪鱼入水时的声音。吉喜的嗓音嘶哑了,她很想在逝川岸边唱上一段歌谣,

可她感觉自己已经不会发声了。

放完泪鱼的渔民们陆陆续续地回家了,吉喜将两片鱼网拢在一起,站在空荡荡的河岸上,

回身去取她的那个木盆。她艰难地靠近木盆,这时她惊讶地发现木盆的清水里竟游着十几条

美丽的蓝色泪鱼!吉喜的眼泪不由弥漫下来了。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用黑土地常见的“泪鱼”构建了一个诗意的神秘之境,讲述阿甲渔村的传奇故事。

B.“逝川”不仅是主人公吉喜一生悲剧命运的参照,而且也表达了中国人的传统时空观。

C.小说通过强烈的矛盾冲突,成功塑造了吉喜这样一位坚韧不拔、勤勉善良的女性形象。

D.小说结尾通过上天馈赠给错过时机的吉喜十几条泪鱼,印证了作者对苦难的温情表达。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泪鱼”作为小说的线索,隐喻着吉喜苍凉悲伤的人生,是吉喜的形象化身。

B.小说中交织着亦喜亦悲的多种声音和迷幻色彩,强烈冲击着读者的听觉视觉。

C.第5段“窗板发出刮鱼鳞一样的嚓嚓的响声”的比喻,描写了泪鱼从逝川上游哭着出现

的状态。

D.小说现实与回忆交替,借助虚构的现实达到了小说表达的含蓄与节制,完成了小说的意

境创造。

8.小说第12段写到“吉喜过了中年特别喜欢唱歌”,第13段写到“吉喜过了四十岁就不

再歌唱了”,请简要分析作者为什么要写吉喜的歌声。

9.沈从文的《边城》是田园牧歌式文学的代表,彰显了自然美、人物美和人情美,迟子建

的很多作品也有这一唯美倾向,请结合小说简析。

【答案】6.B7.C

8.①吉喜的歌声和泪鱼的哭声一样让人心如刀绞,说明吉喜是用歌声宣泄内心的孤独和苦

闷。(或“两种声音的联结,象征着鱼就是吉喜的化身,吉喜的一生如同泪鱼一样悲伤”。)

②歌声也表达了吉喜对爱的渴望和生活的追求。③吉喜过了四十岁不再唱歌是岁月给了她沉

静,给了她承受孤独的勇气,她用迎接一个个后代的方式唱出一曲曲生命之歌。

9.①自然美:日夜不停息流淌着的逝川、能发出呜咽之声的泪鱼与洁白的初雪共同构成了

具有神秘色彩的北国乡土风情,表达了自然的灵动之美。②人物美:主人公吉喜年轻时漂亮、

勤劳、能干,一生虽然孤独坎坷,却坚韧而善良,体现了人性之美。③人情美:面对哭泣的

“泪鱼”,阿甲村的渔民抚慰、祈祷、放生,使其入水不再哭泣,这是对自然生命的讴歌;

吉喜放弃了古老的“捕鱼”消灾的仪式,迎接新生命的到来,体现了吉喜的善良和对生命的

热爱;当吉喜为自己的孤独和衰老手足无措时,却发现自己的木盆里已经被村民放满了泪鱼,

表现了村民们的知恩图报。这些都表现了阿甲渔村的人情之美。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小说相关内容的能力。

A.“小说用黑土地常见的‘泪鱼’构建了一个诗意的神秘之境”说法有误。“泪鱼”是作

者创造出来的一种虚拟意象,并非“黑土地常见的”。

C.“小说通过强烈的矛盾冲突”说法有误。本文是诗化小说,整体风格平淡柔和,其矛盾冲

突并不强烈。

D.“小说结尾通过上天馈赠给错过时机的吉喜十几条泪鱼”说法有误。“泪鱼”并非“上天

馈赠”,而是村民们捕捞送给吉喜的。

故选Bo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C.“描写了泪鱼从逝川上游哭着出现的状态”张冠李戴。结合前文“雪是悄然来临的。窗标

发出刮鱼鳞一样的嚓嚓的响声”可知,这里描写的是初雪来临的情态。

故选Co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文章第一次说明“吉喜过了中年特别喜欢唱歌”,特意点明“过了中年”,并且还是在记叙

说明心上人“胡会……告诉吉喜他没有娶她的原因”“吉喜的这种想法酿造了她一生的悲剧”

之后。这时候,“男人们听到她的歌声就像是听到了泪鱼的哭声一样心如刀绞”。之所以使

人心如刀绞,是因为这歌声中蕴含了吉喜心中的孤独与苦闷,就如文中另一个重要意象泪鱼

一般,令人悲伤。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曾经如此美丽、能干的吉喜却无人敢娶,只能孤独终老时,我们还能

听到吉喜的歌声,看到“他们每逢吉喜唱歌的时候就来朝她讨烟吃,并且亲切地一遍遍地叫

着‘吉喜吉喜'”,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吉喜并没有一蹶不振,而是还在努力地生活,并借

助歌声表达自己心中对爱的渴望和对生活的追求。

第13段作者写到“吉喜过了四十岁就不再歌唱了”,并紧接着说明“她开始沉静地迎接她

头上出现的第一根白发,频繁地出入一家家为女人们接生”。由此可见,吉喜不再需要通过

唱歌来排遣心中的苦闷与孤独,而是在岁月中找到沉静的力量,找到承受孤独的勇气。并且

她还认识到,自己可以通过迎接一个个后代的方式唱出一曲曲生命之歌。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进行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文章一开头描绘了“泪鱼只在第一场雪降临之后才出现,到来时整条逝川便发出呜呜呜的声

音”“这种鱼被捕上来时双眼总是流出一串串珠玉般的泪珠,暗红的尾轻轻摆动,蓝幽幽的

鳞片泛出马兰花色的光泽”,充分展现了日夜不停流淌着的逝川年复一年带来能发出呜咽之

声的泪鱼这一北国奇观。以及吉喜准备捕捞泪鱼和胡刀来找吉喜给自家媳妇接生等场景中,

作者还时不时穿插了“当晚秋的风在林间放肆地撕扯树叶时”“雪是悄然来临的。窗杈发出

刮鱼鳞一样的嚓嚓的响声”等冬日雪景。正是这些独特的景物,共同构成了具有神秘色彩的

北国乡土风情,表达了自然的灵动之美。

人物上,文章这样描写年老的吉喜,”在阿甲渔村,你看哪一个驼背的老渔妇在突然抬头的

一瞬眼睛里进射出雪亮的鱼鳞般的光芒,那个人便是吉喜,老吉喜”,吉喜虽已干瘦苍老,

但她的眼睛依然“迸射出雪亮的鱼鳞般的光芒”,富有内在生命力。年轻时的吉喜和胡会有

过美好的爱情,她以为他一定会娶她,但结果“胡会却娶了另一个女人做他的妻子”,虽遗

憾错过与胡会的爱情,但吉喜仍然在努力地生活,唱歌、接生,这些都体现了她坚韧而善良

的人物美。

在人情关系上,文章首先叙述了阿甲渔村的一个古老传统一一祈祷、放生泪鱼。通过这一仪

式,原本“被捕上来时双眼总是流出一串串珠玉般的泪珠”的泪鱼,“果然就不哭了”。从

这里可以看出他们对自然生命的关怀与讴歌。而从吉喜这一角度来说,我们可以看到,即使

当年胡刀的爷爷辜负了吉喜另娶他人,让吉喜孤老一生,即使面临“在阿甲渔村有一种传说,

泪鱼下来的时候,如果哪户没有捕到它,一无所获,那么这家的主人就会遭灾”这一古老传

统,吉喜还是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古老的“捕鱼”消灾的仪式,帮助胡会的家人迎接新生命的

到来,这体现了吉喜的善良和对生命的热爱。止匕外,从村民的角度来说,小说结尾写到接生

完的吉喜捕不到泪鱼,“吉喜开始起第一片网……当网的端头垂头丧气地轻轻显露时,吉喜

蓦然醒悟地拉上来的又是一片空网”,但当她艰难地转身准备回家的时候“她艰难地靠近木

盆,这时她惊讶地发现木盆的清水里竟游着十几条美丽的蓝色泪鱼”。吉喜大妈凭借她的善

良感动了其他人,而这里的人们也用十几条泪鱼回报吉喜,虽然吉喜年老而孤独,失去了很

多东西,但温暖的人性可以消化人生的苦难与苍凉。这些,都体现了阿甲渔村的人情美。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凡与敌战,士卒宁进死,而不肯退生者,皆将恩惠使然也。三军知在上之人爱我如子之

至,则我之爱上也如父之极。故陷危亡之地,而无不愿死以报上之德。法曰:“视旁如爱子,

故可与之俱死。”战国,魏将吴起为西河守,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坐不设席行不乘骑亲裹

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或曰:”子,卒也,而将军自

吮其疽,何哭也?“母日:“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

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文侯以吴起用兵廉平,得士卒心,使守西河,与

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

太宗曰:“分合为变者,奇正安在?”靖①日:“善用兵者,无不正,无不奇,使敌莫

测,故正亦胜,奇亦胜。三军之士止知其胜,莫知其所以胜,非变而通,安能至是哉!分合

所出,唯孙武能之。吴起而下,莫可及焉。"太宗日:“吴术若何?"靖曰:“臣请略言之。

魏武侯问吴起两军相向,起曰:'使贱而勇者前击,锋始交而北,北而勿罚,观敌进取。一

坐一起,奔北不追,则敌有谋矣。若悉众追北,行止纵横,此敌人不才。击之勿疑。'臣谓

吴术大率类此,非孙武所谓以正合也。"太宗曰:“卿舅韩擒武②尝言,卿可与论孙、吴,

亦奇正之谓乎?”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①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②韩擒武:大隋名将韩擒虎,因避

讳而称韩擒武。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

黑。

坐不A设B席C行D不乘骑E亲裹F赢粮G与士卒H分劳苦。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军,文中指军队,与《论语》中“三军可夺帅也”“三军”的意思相同。

B.卒,文中指士卒、士兵,与李密《陈情表》中“保卒余年”的“卒”意思相同。

C.略,文中指概略,与《六国论》中“燕赵之君,始有远略”的“略”意思不同。

D.坐,文中指驻守不动,与《琵琶行》中“却坐促弦弦转急”的“坐”意思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帅平时爱护士兵,士兵对敌时宁肯前进而死也不愿后退而生。士兵们即使作战中陷入

危亡境地,他们也愿意拼死奋战来报答将帅的恩德。

B.有个士兵长了脓疮,吴起就用嘴为他吮吸脓汁。这个士兵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后哭了起

来,是因她担心自己的孩子会为报恩而战死在沙场。

C.吴起善于用兵,廉洁公正,深得士兵拥护,被魏文侯委派为将镇守西河地区。他先后同

诸侯大战七十六次,获全胜的作战有六十四次之多。

D.李靖认为善于用兵打仗的人,要灵活运用奇兵与正兵,融会贯通,夺取胜利。除了孙武

通晓运用奇正变化之外,即使是吴起也赶不上李靖。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2)若悉众追北,行止纵横,此敌人不才。

14.吴起能够“全胜六十四”并成为一代名将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答案】10.CEG

11.B12.D

13.(1)只因过去吴公为我儿的父亲吮伤,他父亲作战不后退,结果就战死在沙场。

(2)如果敌人全军出动追击败退的我军,前进停止,纵横无序,这就是敌将一点本事也没

有。

14.①吴起用兵廉平;②得士卒心;③得君主赏识;④明辨敌情,适时出击。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坐下时不铺垫软席,行军时不乘车骑马;亲自扎带军粮,同士兵共同分担劳苦。

“坐不设席”与“行不乘骑”结构一致,CE处断开;

“亲裹赢粮”是动宾结构,G处断开。

故选CEGo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句意:三军将士深知将帅爱护他们如同爱护自己的孩子那样无微不至。/军队的主

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

B.错误。士卒、士兵/完毕。句意:将帅对待士兵如同对待自己的孩子。/过完她余下的岁月。

C.正确。概略/谋略。句意:我请求概略地说说他。/燕国和赵国国君,开始时由远大的谋

略。

D.正确。驻守不动/坐下来。句意:如果敌人的前进和停止都有节制。/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

拨出急声。

故选Bo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即使是吴起也赶不上李靖”错。曲解原文”吴起而下,莫可及”,意思是,吴起以下,

没有能赶得上他的。

故选Do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吮”,为动用法,为……吮伤;“旋踵”,后退;“于”,在。

(2)“悉”,全部;“北”,败逃者;“纵横”,混乱无序。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文侯以吴起用兵廉平,得士卒心,使守西河”可知,吴起用兵廉平,得士卒心,得君主

赏识。

由“魏武侯问吴起两军相向,起曰:‘使贱而勇者前击,锋始交而北,北而勿罚,观敌进取。

一坐一起,奔北不追,则敌有谋矣。若悉众追北,行止纵横,此敌人不才。击之勿疑”可知,

明辨敌情,适时出击。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凡是对敌作战,士兵之所以宁肯前进而死,却不愿后退而生的,这都是由于将帅平时对

他们实行恩惠、爱护的结果。三军将士深知将帅爱护他们如同爱护自己的孩子那样无微不至,

那么,他们爱戴将帅也会像爱自己的父亲那样至敬至诚。所以,就算作战中陷入危亡境地,

也没有不愿意拼死奋战来报答将帅恩德的。诚如兵法所说:“将帅对待士兵如同对待自己的

孩子,士兵就可以同将帅在危难中生死与共。”战国时期,魏国将领吴起出任西河太守时能

和最下层的士兵同衣同食;坐下时不铺垫软席,行军时不乘车骑马;亲自扎带军粮,同士兵

共同分担劳苦。有个士兵长了脓疮,吴起就用嘴为他吮吸脓汁。这个士兵的母亲听到这个消

息后便哭了起来。有人问她说:“你儿子不过是个士兵,而将军亲口为他吮吸脓疮,你为什

么还哭呢?”她回答说:“不是这样的。只因过去吴公为我儿的父亲吮伤,他父亲作战不后

退,结果就战死在沙场。如今吴公又为其子吮吸脓疮,我不知道这孩子又会战死在什么地方。

所以,我是在为他哭泣。”魏文侯鉴于吴起善于用兵,廉洁公正,深得士兵拥护,就委派他

为将镇守西河地区。在此期间,他先后同诸侯大战七十六次,而获全胜的作战有六十四次之

多。

材料二:

唐太宗说:”军队的分开组合,在进行变化的时候,奇与正的关系又在哪里呢?”李靖

说:“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没有不用正兵,也没有不用奇兵的,以使敌人无法推测。所以运

用正兵也能取得战争的胜利,运用奇兵也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三军全体将士,只知道他们取

得了战争的胜利,却不知道他们所以取得战争胜利的原因,如果不是善于运用奇正变化的关

系而又能融会贯通,哪里能达到这种程度呢?军队分开组合所出现的奇正变化,只有孙武才

能通晓运用。吴起以下,没有能赶得上他的。”太宗说:“吴起的用兵方法怎么样呢?”李

靖说:“我请求概略地说说他。魏武侯问吴起两军相对时(想了解敌方将领的情况用什么方

法),吴起回答说:命令下级军官中的勇敢者率领先头部队去试探性地攻击敌人。刚开始交

锋就向后败退,败退也不去处罚制止,以观察敌人进攻取舍的动静。如果敌人的前进和停止

都有节制,见到我军向后败退也不追赶,那就是敌将有智谋了。如果敌人全军出动追击败退

的我军,前进停止,纵横无序,这个敌将一点本事也没有。赶紧进攻他,不必迟疑。'我认

为吴起用兵的方法大都属于这一类,不是孙武所说的正兵对敌的方法。”太宗说:“你的舅

舅韩擒虎,曾称赞你可以同他一起讨论孙、吴用兵的方法,也是说的奇正变化的道理吗?”

(二)古代诗歌(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王昌龄之岭南

(唐)孟浩然

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

幌首羊公®爱,长沙贾谊愁。

土毛②无缰丝⑧,乡味有槎头④

已抱沈痼疾,更贻娘魅忧。

数年同笔砚,兹夕间衾被I。

意气今何在,相思望斗牛。

【注】①羊公:晋时镇守襄阳的官吏羊祜,有德政。卒后,百姓为之立碑于蜿(xian)

首山。②土毛:土地上生长的五谷杂粮。③缩丝(zhu):白色生娟及细麻所制的衣服。④

槎(chd)头:也叫查头蛇,一种味道鲜美的鱼。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四句虚实结合,眼前景融合想象景,三个地名足见颠沛流离之苦。

B.中间四句如述家常,“无”“有”点明诗人以其所有款待远来的友人。

C.后四句间接叙说两人友情,数年相聚今夕别,分别后将是漫长的怀念。

D.本诗自然纯净,不假雕饰,贴近自己的生活,浓浓深情洋溢字里行间。

16.诗人善于写景,景中含情。试分析“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两句与屈原《九歌》中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的情感异同。

【答案】15.C16.(1)相同点:都借助秋天洞庭浩瀚、落叶飘零之景表达了各自的“愁”

情。

(2)不同点:①“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写山上的红叶让人惊叹秋季的悄然而至,友

人将远渡渺渺洞庭奔赴岭南,迢递征途令人忧伤。②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

洞庭波兮木叶下"写秋风瑟瑟,洞庭湖水荡漾,树叶飞落,因不见佳人而悲愁,理想不得实

现而感伤。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间接叙说”错,应是直陈其情。同笔砚,指在一起学习或者共事。写二人友谊深厚,情

同手足,曾多次诗歌唱和,切磋诗艺。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洞庭去远近,枫叶早惊秋”洞庭湖水浩瀚无边,山上的红叶让人惊叹秋季的悄然而至。从

洞庭湖秋意、山上的枫叶写起,枫叶如丹先报寒秋,给人以萧瑟、飘零之感。由此联想到本

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对朋友远谪岭南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忧虑之情。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树木轻摇啊秋风初凉,洞庭起波澜啊树叶纷纷飘落。此句

出自屈原《九歌•湘夫人》,写湘君带着虔诚的期盼,久久徘徊在洞庭湖的山岸,渴望湘夫

人的到来。凉爽的秋风不断吹来,洞庭湖中水波泛起,岸上树叶飘落。此句借景抒情,看似

是写景,在这凄清的景色之中,蕴含着因不见佳人而悲愁,理想不得实现而感伤。

根据以上分析,从情感的异与同两个角度概括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登高》中,杜甫面对萧萧落木与滚滚长江,霎时百感交集,描述自己的境况:

(2)在《师说》中,韩愈列举孔子以郑子之徒为师,以“,"

诠释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

(3)在学习交流会上,杨书记引用《阿房宫赋》中的名句“,

",阐述了要牢记六国和秦国灭亡的历史教训,不要重蹈亡秦覆辙的道理。

【答案】①.万里悲秋常作客②.百年多病独登台③.闻道有先后④.术

业有专攻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⑥.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作客、术、攻、鉴。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铺纸,蘸墨,挥毫,寥寥数笔,花鸟便A。寂静的画室里,画者认真,观者

亦入迷。画室之外,不见高楼大厦,未有车水马龙,只有阳光越过院墙,洒在冬日田野之上。

举目远望,桃林片片,农村秀美的田园风光,与画室内的张张作品B。

①萧县是汉文化腹地,书画艺术源远流长、众星璀璨。②在明清时期,萧县就形成了“龙

城画派”,现在更是涌现出一批艺术名家。③如今,萧县民间习书作画C,上至

耄耋老人,下至学龄儿童,皆可泼墨作画,下笔成书。④而提起萧县书画发展的高峰,不得

不提刘套人萧龙士。他师从齐白石,擅长花鸟、兰、荷。自20世纪50年代起,他一边坚持

创作,一边积极传授画艺,力推“江淮大写意”。经过不懈努力,群众书画逐步走出本地,

在各类展览中崭露头角,进而名声大噪。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下列句子中的“就”与文中加点的“就”,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手机,就是给我,我也不要。B.你只要肯争气,你就能做到。

C.他早上六点就到教室学习了。D.我就知道,他可以成功上岸。

20.“农忙干农活,农闲写字画。”这句谚语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

【答案】18.A跃然纸上B相映成趣C蔚然成风19.C20.C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语境形容花鸟画生动形象,可用“跃然纸上”。跃然纸上:活跃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文学

作品叙述描写真实生动。

B语境形容农村田园风光与画室内的绘画作品配合相宜,可用“相映成趣”。相映成趣:相

互衬托着,显得很有趣味,很有意思。

C语句形容民间习书作画形成良好风气,可用“蔚然成风”。蔚然成风:事物盛极一时,成

为一种良好的风气。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文中加点的“就”表示事情发生得早。

A.表示假设的让步。

B.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怎么样。

C.表示事情发生得早。

D.表示加强肯定

故选Co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

“农忙干农活,农闲写字画”这句话表现的是农村民间形成的书画风气,而下文“如今,萧

县民间习书作画……”就是具体表现这一民间风气的。此句放在③处与下文衔接紧密。

故选Co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心理学领域,心碎是一种持久的焦虑情绪,受大脑控制,但为什么“心碎”会影响心

脏呢?众所周知,大脑是情绪的中心,情绪产生和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由大脑的不同部

分负责,但这不代表①。“我的心都要碎了”“心痛到不能呼吸”不单是对难

过情绪的夸张表述,而是人在难过时,确实会感觉到心痛。

心碎综合征是一种急性心衰综合征。它又称为应激性心肌病、Tako-Tsubo综合征,它

通常由心理或生理应激导致,与另一种疾病冠脉阻塞无关。“心碎综合征”最初得名于渔民

捕章鱼使用的章鱼篓,因为患上“心碎综合征”的患者心脏左心室肿胀,形似上窄下宽的章

鱼篓,故名Tako-Tsubo(章鱼篓)心肌病。而“心碎综合征”则形象地表述了此病症的诱

因和症状一一当人悲痛到出现“心碎”的程度,在情绪过于激动或过度伤感时,就可能—

②—0

此病症诱因主要是情绪上的,比如强烈的情绪冲击;③,比如经过重体力

劳动和剧烈运动。在上述诱因的驱使下,身体会释放大量的儿茶酚胺,这种物质会令毛细血

管收缩,减弱心脏跳动能力,导致心脏无法正常运转。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2个字。

22.请依据上面的文字内容,给“心碎综合征”下定义,不超过40个字。

【答案】21.①情绪只会对大脑产生影响;②患上了“心碎综合征”;③也可能是身体上。

22.心碎综合征是一种由心理或生理应激所导致的、与冠脉阻塞无关的急性心衰综合征。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不单是对难过情绪的夸张表述,而是人在难过时,确实会感觉到心痛”说明情绪不但对

大脑产生影响,还会对身体产生影响,结合“不代表”可知应填:情绪只会对大脑产生影响。

②前文提到“心碎综合征”,“当人悲痛到出现‘心碎’的程度”可能就患上了“心碎综合

征”,应填:患上了“心碎综合征”。

③由分号可知,此句与“主要是情绪上的”相对;再结合“比如经过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

是说病症诱因也可能是身体上的,应填:也可能是身体上的。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给概念下定义的能力。

被定义对象二种差+属概念。

首先明确属概念:由“心碎综合征是一种急性心衰综合征”可知,属概念是“急性心衰综合

征”。

然后分析概括其种差:由“它通常由心理或生理应激导致”概括出“由心理或生理应激所导

致”;由“与另一种疾病冠脉阻塞无关”概括出“与冠脉阻塞无关”。

最后按照下定义的表达式表述:心碎综合征是一种由心理或生理应激所导致的、与冠脉阻塞

无关的急性心衰综合征。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2月6日,印度女足亚洲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