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8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知识解读
一、基因突变
1.变异类型概述
不可遗传的变异
表现型基因型环境条件(改变)
(改变)(改变)
诱
/基因突变因
可遗传的变异
-基因重组
I染色体变异
(i)“环境条件改变引起的变异”一定就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吗?不一定(填“一定”或“不一定
(2)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属于突变。其中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可遗传变异为染色体变异,分子水平发
生的变异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只在减数分裂过程发生的变异为基因重组,真、原核生物和病毒共有的
变异类型为基因突变。
2.基因突变
(1)实例分析: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临床症状贫血
红细胞形状出
I
蛋白质
正常异常
(血红蛋白)
氨基酸谷氨酸缄氨酸
mRNAG囚AG|u|A
b
CpFIT突变C[A-IT
DNA
G囚AGpF|A
①图示中a、b、c过程分别代表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突变发生在a(填字母)过程中。
②患者贫血的直接原因是血红蛋白异常,根本原因是发生了基因突变,碱基对由=《T=突变成=箸A。
1
③用光学显微镜能否观察到红细胞形状的变化呢?能(填“能”或“不能
(2)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3)时间:主耍发生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4)诱发基因突变的外来因素(连线)
①物理因素\_^一一a.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
②化学因素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
③生物因素c.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
(5)突变特点
①普遍性:一切生物都可以发生。
②随机性: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DNA分子的任何部位。
③低频性:自然状态下,突变频率很低。
④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⑤多害少利性:多数基因突变破坏生物隹与现有环境的协调关系,而对生物有害。
(6)意义
①新基因产生的途径。②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③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3.基因突变的发生及与性状的关系
物理因素损伤细胞化学因素改变核酸
内的DNA的碱基
某些病毒的核酸能复制偶发错误改变
影响宿主的DNADNA的碱基组成
碱基对增添、缺失、替换
脱氧核糖核甘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的改变
新的等位基因之生-基因结构改变
I
遗传信息改变
a]«'aa2■.,A?I
多方向性mRNA改变一密码子简并性、
生物1J.J.
化
进
原有利变异蛋白庙改变蛋白皮不变中性
的I
有害皆异IIj突变
材
始
料1——------新性状性状不变,
4.基因突变对蛋白质与性状的影响
(1)基因突变对蛋白质的影响
碱基对影响范围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
替换小只改变1个氨基酸或不改变氨基酸序列
增添大不影响插入位置前的序列而影响插入位置后的序列
缺失大不影响缺失位置前的序列而影响缺失位置后的序列
(2)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的原因
①突变可能发生在没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②基因突变后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
③基因突变若为隐性突变,如AA-Aa,不会导致性状的改变。
基因结构改变类型的“二确定”
(1)确定突变的形式:若只是一个氨基酸发生改变,则一般为碱基对的替换;若氨基酸序列发生大的变化,
则一般为碱基对的增添或缺失。
(2)确定替换的碱基对:一般根据突变前后转录成mRNA的碱基序列判断,若只相差一个碱基,则该碱基所
对应的基因中的碱基即为替换碱基。
二、基因重组
1.范围:主要是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
2.实质: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3.类型
(1)自由组合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重组(如下图)。
(2)交叉互换型: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A.\A
\\B
4.基因重组的结果:产生新的基因型,导致重组性状出现。
5.基因重组的意义: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解题技巧
1、基因突变的“一定”和“不一定”
(1)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即基因中碱基排列顺序的改变。
(2)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3)基因突变不一定都产生等位基因。
病毒和原核细胞的基因组结构简单,基因数目少,而且一般是单个存在的,不存在等位基因。因此,真核
生物基因突变可产生它的等位基因,而原核生物和病毒基因突变产生的是一个新基因。
(4)基因突变不一定都能遗传给后代。
①基因突变如果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一般不遗传,但有些植物可能通过无性生殖传递给后代。
②如果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以通过配子传递给后代。
2.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判断
(1)类型
①不可遗传变异型L环境变化,遗传物质未变
[基因突变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②可遗传变异型^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2)判定方法
此变异再次出现.嚼任赤日
----->可遗传变异
变异个体自交或与其他个体杂交•
此变异不再出现
----->不可遗传变异
3.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判定
'显性突变:aa-Aa当代表现
(1)类型,隐性突变:AA—Aa当代不表现,一旦表现
即为纯合子
(2)判定方法
①选取突变体与其他已知未突变体杂交,据子代性状表现判断。
②让突变体自交,观察子代有无性状分离而判断。
4、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比较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变异基因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
本质
发生通常在有丝分裂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和减数第一
时间分裂前的间期次分裂后期
适用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和基因工程中
所有生物(包括病毒)
范围的原核生物
结果产生新基因(等位基因),控制新性状产生新基因型,不产生新基因
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生物进化的
意义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有利于生物进化
原始材料
应川人工诱变育种杂交育种、基因工程
育种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为基因重组提供了自由组合的新基因,基因突变是基因
联系重组的基础
5、“三看法”判断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
(1)一看亲子代基因型
①如果亲代基因型为BB或bb,则引起姐妹染色单体B与b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②如果亲代基因型为Bb,则引起姐妹染色单体B与b不同的原因是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2)二看细胞分裂方式
①如果是有丝分裂中染色单体上基因不同,则为基因突变的结果。
②如果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上基因不同,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
(3)三看细胞分裂图
①如果是有丝分裂后期图像,两条子染色体上的两基因不同,则为基因突变的结果,如图甲。
②如果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两条子染色体(同白或同黑)上的两基因不同,则为基因突变的结果,如
图乙。
③如果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两条子染色体(颜色不一致)上的两基因不同,则为交叉互换(基因重组)
的结果,如图丙(其B处颜色为“黑色
强化训练
一、单选题
1.基因突变是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下列关
于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的基因突变不会导致新的性状出现,基因突变会产生等位基因
B.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C.基因突变一旦形成的新基因就可以遗传给后代
D.基因突变在造成的碱基对的改变在显微镜下是无法观察到的
【答案】C
【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替换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是新
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详解】
A、基因突变不一定导致性状发生改变,如碱基对发生替换后,编码的是相同的氨基酸序列,则性状不发生
改变,基因突变一般是产生等位基因,A正确;
B、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B正确;
C、如果发生基因突变的是体细胞,则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C错误;
D、基因突变是在分子水平上发生的变异,用光学显微镜是观察不到的,D正确。
故选C。
2.基因A可以突变为基因ai、a2、a3,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
A.随机性B.不定向性C.普遍性D.低频性
【答案】B
【分析】
基因突变具有以下几个特性:
(1)普遍性:基因突变在生物界非常普遍;
(2)多方向性:染色体某一位置上的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突变成它的等位基因:
(3)稀有性:在自然状态下,生物的基因突变频率一般是很低的;
(4)可逆性:显性基因可以突变成隐性基因,而隐性基因也可以突变成显性基因;
(5)有害性:大多数的基因突变会给生物带来不利的影响。
【详解】
根据题意,一个基因A可以突变成不同方向的等位基因,即ai,a?,a3,这属于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ACD
错误,B正确。
故选B«
3.图示是某一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图中字母表示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子代发生性状分离是基因重组导致的
B.图中的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能发生自由组合
C.基因B、b的本质区别是碱基对的种类、数目和排列顺序均不同
D.基因重组可以增加配子的多样性,使同一双亲的后代具有多样性
【答案】D
【分析】
图中表示果蝇精原细胞中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3对等位基因;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1、概念:在生物
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2、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
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
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3、意义:(1)
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详解】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子代发生性状分离是等位基因分离导致的,A错误;
B、图中的非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不能发生自由组合,B错误;
C、基因B、b的本质区别可能是碱基对的种类或数目或排列顺序不同,C错误;
D、基因重组可以增加配子的多样性,配子的多样性和受精的随机性,导致同一双亲后代呈现多样性,D正
确。
故选D»
4.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突变是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具有随机性和不定向性
B.基因突变可发生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不一定都遗传给后代
C.基因重组可以实现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和基因型
D.基因重组可导致同胞兄妹之间的遗传差异
【答案】C
【分析】
基因重组:本质是基因的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基因型,使性状重新组合;发生时期及其原因是减I四分体时
期,由于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减I后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基因突变:DNA碱基
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产生了新的基因,出现了新的性状;发生时期是个
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任何细胞。
【详解】
A、基因突变是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具有低频性、随机性等特点,A正确;
B、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配子或体细胞中,不一定遗传给后代,B正确;
C、基因重组实现基因的重新组合,不能产生新基因,C错误;
D、基因重组可导致同胞兄妹之间基因型有差异,导致遗传差异,D正确。
故选C。
5.人类的短肢畸形是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患儿的臂和腿部分缺失或肢体缩小成鳍状,在人群中偶有出
现。到了20世纪60年代,该病患者人数突然增多,调查结果显示,该现象与孕妇在妊娠早期服用反应停
(对怀孕早期的妊娠呕吐疗效极佳)有关,反应停会延缓胎儿四肢的发育,导致短肢畸形发病率提高。下
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60年代之前和之后出生的患儿的基因型相同
B.60年代之前,患儿的出生与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有关
C.60年代之后,患儿的出生大多数与服用反应停引起的基因突变有关
D.6()年代之后出生的患儿,都是孕妇服用反应停导致的
【答案】B
【分析】
题干分析:60年代之前畸形与反应停无关,6()年代之后,畸形可能与反应停有关,反应停作为环境因素会
延缓胎儿四肢的发育,导致短肢畸形发病率提高.
【详解】
AD、60年代之前患儿主要是遗传因素引起的;60年代之后患儿主要是孕妇服用反应停引起的,正常基因
型的胎儿也可畸形,二者基因型不一定相同,A错误,D错误;
B、60年代之前患儿主要是遗传因素引起的,人类的短肢畸形是一种单基因隐性遗传病,患儿的形成是含有
隐性致病基因的雌雄配子结合引起的,B正确;
C、反应停会延缓胎儿四肢的发育,导致短肢畸形发病率提高,属于环境因素影响了基因的表达,而不是服
用反应停引起基因突变所致,C错误;
故选Bo
6.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一定引起生物体表现型改变B.基因重组对进化无意义
C.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的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引起基因结构改变D.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
【答案】C
【分析】
1、基因重组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
新组合,包括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和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
互换;
2、基因突变是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基
因突变不一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显性纯合子发生隐性突变,生物的性状也不会改变;
3、基因与DNA的关系是: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个DNA分子上含有多个基因。
【详解】
A、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表现型的改变,A错误;
B、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B错误;
C、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的碱基对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C正确;
D、基因重组不可以产生新的基因,但能产生新的基因型,D错误。
故选C。
7.下列过程涉及基因突变的是()
A.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获得果实更大的四倍体
B.将苏云金芽抱杆菌的杀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培育抗虫棉
C.黄瓜开花阶段用2、4-D诱导产生更多雌花,提高产量
D.运用基因编辑技术剪切掉某个基因中的特定片段
【答案】D
【分析】
基因突变是指DNA片段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
【详解】
A、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获得果实更大的四倍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A错误;
B、将苏云金芽孑包杆菌的杀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培育抗虫棉,属于基因重组,B错误;
C、黄瓜开花阶段用2、4-D诱导产生更多雌花,提高产量,属于不可遗传变异,C错误;
D、运用基因编辑技术剪切掉某个基因中的特定片段,导致基因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属于基
因突变,D正确。
故选D。
8.关于基因重组的描述错误的是()
A.基因重组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之一
B.基因重组有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后期
C.基因重组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I的后期
D.基因重组有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I的四分体时期
【答案】B
【分析】
基因重组
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2、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笫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
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3、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
意义。
【详解】
A、基因重组是变异的主要来源,是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A正确:
B、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
C、减数分裂I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C正确;
D、减数分裂I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交叉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B。
9.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B.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C.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D.基因重组可能产生多种基因型和性状组合
【答案】C
【分析】
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
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另•种是减数第•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而发生交
叉互换。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可能产生多种新的基因型和性状组合,是生物变异的丰富来源,
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
【详解】
A、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
B、基因重组的定义是指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B正确;
C、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丰富来源,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意义,C错误;
D、基因重组不能产生新的基因,但可能产生多种新的基因型和性状组合,D正确。
故选C。
10.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C.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D.基因突变一定改变生物体的性状
【答案】D
【分析】
1、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
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能遗传。
2、基因重组的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
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
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详解】
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A正确;
B、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B正确;
C、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可遗传的变异,都可以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正确;
D、基因突变不一定会改变生物体的性状,如密码子的简并性、AA突变成Aa,D错误。
故选D。
11.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B.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
C.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植株也有矮茎植株,此为基因重组的结果
D.病毒EV71是一种RNA病毒,可引起幼儿手足口病,其易发生的变异是基因突变
【答案】D
【分析】
1、基因突变通常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发生在生殖
细胞中可以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后代,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传递给后代。
2、基因重组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
叉互换型。
【详解】
A、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义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但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都是一样的,同
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基因也不变,所以不能发生基因重组,A错误;
B、基因突变通常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若基因结构不发生
改变,就不是基因突变,B错误;
C、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植株也有矮茎植株,此为基因分离的结果,C错误;
D、病毒EV71是一种RNA病毒,可引起幼儿手足口病,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没有染色体,其易发生的
变异是基因突变,D正确。
故选D。
12.下列关于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多种基因、细胞和生态系统共同构成生物的多样性
B.基因中遗传信息的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
C.在基因突变基础上的基因重组形成同种生物后代的多样性
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形成生物的多样性
【答案】A
【分析】
生物进化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进化的过程,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生物是经过
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是按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的进化顺序。生物多样
性重要包括: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详解】
A、基因的多样性、物种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共同构成生物的多样性,A错误;
B、基因决定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基因中遗传信息的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B正确;
C、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型,因此在基因突变基础上的基因重组能形成同种
生物后代的多样性,C正确;
D、协同进化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导致生物多样性的
形成,D正确。
故选A。
13.从某种能合成组氨酸的枯草杆菌中提取物质X,将其加人到含不能合成组氨酸的枯草杆菌的培养皿中,
结果获得了能合成组氨酸的枯草杆菌,物质X及可能发生的变异是()
A.多肽、基因突变B.多糖、基因突变
C.组氨酸、基因重组D.DNA、基因重组
【答案】D
【分析】
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2、细胞类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它们的细胞质遗传物质和细胞核遗传物质均为DNA。3、病毒
只有一种核酸,它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4、对所有的生物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详解】
山题意可知,不能合成组氨酸的枯草杆菌被转化成了能合成组氨酸的枯草杆菌,加入的物质应为转化因子
DNA,这种变异属于基因重组,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4.二倍体水毛葭黄花基因qi中丢失3个相邻碱基对后形成基因q2,导致其编码的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发
生了改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突变后水毛蔓的花色性状一定会发生改变
B.正常情况下卬和qz不会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
C.利用光学显微镜可观测到q2的长度较卬短
D.基因突变后会改变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答案】B
【分析】
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基因突变若发生
在配子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能遗传。
2、分析题意可知,黄花基因卬中丢失3个相邻碱基对后形成基因q2,导致转录形成的mRNA中刚好缺失
一个密码子,从而导致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
【详解】
A、由于多个密码子可编码同一个氨基酸(密码子的简并性),所以突变后水毛葭的花色性状不一定会发生
改变,A错误;
8、4|和42是一对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因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不同
的配子中,所以正常情况下卬和qz不会存在于同一个配子中,B正确;
C、q2比卬少3对碱基,利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测到q2的长度较卬短,C错误;
D、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指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时的一一对应关系,即A(腺
喋吟)一定与T(胸腺喀咤)配对、G(鸟喋吟)一定与C(胞喀咤)配对,不会因基因突变而改变,D错
误。
故选B。
15.人类正常血红蛋白(HbA)的0链第63位氨基酸为组氨酸(CAU),异常血红蛋白(Hb-M)的「链第
63位氨基酸为酪氨酸(UAU),这种变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基因中()
A.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B.一个密码子发生改变
C.缺失了一个碱基对D.增添了一个碱基对
【答案】A
【分析】
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后转录形成的mRNA
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翻译形成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引起生物性状改变;一般来说,
碱基对替换往往引起一个氨基酸变化,碱基对增添和缺失往往引起多个氨基酸变化。
【详解】
ABCD、由题意知,异常蛋白质中的[3链第63位氨基酸是酪氨酸替换了正常蛋白质中的该位点的组氨酸,
氨基酸的种类变了,数量没有改变,该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碱基对发生了替换,使转录形成的mRNA
的密码子由组氨酸的密码子变成了酪氨酸的密码子所致:碱基对的增添和缺失往往使蛋白质的多个氨基酸
序列发生改变。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16.某稳定遗传的白花植物群体中,偶然出现了一株紫花后代,将紫花植株自交得到Fi,Fi中紫花:白花
=3:1,再将B所有个体再连续自交两代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紫花个体的出现是由于基因突变
B.自交后代中杂合子的比例越来越大且紫花的基因频率不变
C.产生基因突变后,闭花授粉有利于碗豆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纯种
D.若将B连续多代随机交配,后代中紫花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
【答案】B
【分析】
1、由题可知,白花植物群体稳定遗传,则白花应为纯合子。将紫花植株自交得到的B中,紫花:白花=3:1,
说明紫花是显性性状且R的基因型为杂合子。
2、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但基因突变的结果是形成其等位基因。
【详解】
A、在白花植物群体中发生了基因的显性突变,导致出现紫花个体,A正确;
B、自交后代中杂合子的比例越来越小,纯合子的比例越来越大,B错误;
C、产生基因突变后,闭花授粉让豌豆在自然状态下只能自交,而连续自交能提高纯合度,C正确;
D、若将R连续多代随机交配,后代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但紫花和白花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D正
确。
故选B。
17.用亚硝基化合物处理萌发的种子,发现某染色体上基因中一个腺喋吟(A)经脱氨基变成了次黄喋吟(I),
I不能再与T配对,但能与C配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突变产生的新基因与原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B.突变后该基因表达产物的结构一定发生了变化
C.连续复制两次后,含原基因的DNA分子占1/2
D.突变的有害和有利不是绝对的,这往往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
【答案】B
【分析】
基因突变包括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人工诱变的因素有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等。因A变为I后,
I不能与T配对,故突变后的DNA分子中A-T碱基对被替换。
【详解】
A、基因突变是有范围的,基因突变产生其等位基因,A正确;
B、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虽然突变后碱基对被替换了,但基因表达产物的结构不一定改变,B错误;
C、因只一条链上一个碱基发生改变,故突变后的DNA分子连续两次复制后,有1/2的DNA分子仍含原基
因,C正确;
D、基因突变产生其等位基因,突变的性状有害还是有利是相对的,取决于环境条件,D正确。
故选B..
18.有关如图所示的生物变异的叙述,埼送的是()
A.图示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
B.图示过程表示染色体复制时发生交叉互换
C.图示过程未产生新的基因,但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
D.图示表示发生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
【答案】B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的前期。
【详解】
AD、图示是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义互换,发生在减数第•次分裂的前期,AD正确;
B、图示过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而染色体复制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B错误:
C、图示变异属于基因重组,没有产生新基因,但是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C正确。
故选Bo
19.下图为人体血红蛋白合成过程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镰状细胞贫血患者的红细胞中不存在合成血红蛋白的过程
B.核糖体遇到mRNA的终止密码子后肽链合成终止
C.神经细胞中无血红蛋白基因所以不能合成血红蛋白
D.血红蛋臼基因的碱基发生改变都会导致镰状细胞贫血的发生
【答案】B
【分析】
分析题图:图示表示人体血红蛋白合成的翻译过程,该过程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
【详解】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中存在合成血红蛋白的翻译过程,只是合成的是异常的血红蛋白,A错
误;
B、核糖体遇到mRNA的终止密码子后肽链合成终止,B正确:
C、神经细胞中有血红蛋白基因,但该基因在神经细胞中不表达,所以神经细胞不能合成血红蛋白,C错误;
D、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发生改变不一定会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生,D错误。
故选Bo
20.下列过程中未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A.黑色家鼠和白化家鼠杂交,R全为黑鼠,F2中黑鼠:淡黄鼠:白鼠=9:3:4
B.灰身长翅果蝇和黑身残翅果蝇杂交,B全为灰身长翅,F.的测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42:42:
8:8
C.表现型正常的双亲生下患苯丙酮尿症的孩子
D.将人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
【答案】C
【分析】
基因重组:
1、概念: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
2、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
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的交
义互换而发生重组。
3、意义:(1)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2)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
意义。
【详解】
A、黑色家鼠和白化家鼠杂交,B全为黑鼠,F2中黑鼠:淡黄鼠:白鼠=9:3:4,这是“9:3:3:1”的变式,
说明这对相对性状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且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该过程中会
发生基因重组,A不符合题意;
B、灰身长翅果蝇和黑身残翅果蝇杂交,B全为灰身长翅,B的测交后代出现四种表现型,比例为42:42:
8:8,说明Fi能产生四种配子,但与测交后代1:1:1:1不符,说明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并
且发生了交叉互换,导致非等位基因重组,从而产生了四种配子,即该过程中也发生了基因重组,B不符合
题意;
C、苯丙酮尿症是单基因遗传病,表现型正常的双亲生下患苯丙酮尿症的孩子,这是由于发生J'基因分离,
而且这里是涉及一对等位基因,因此不会发生基因重组,C符合题意;
D、将人胰岛素基因导入大肠杆菌,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这需要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其原理是基因
重组,D不符合题意。
故选Co
21.下图为某动物进行细胞分裂的示意图,以下描述中能确定其姐妹染色单体上等位基因来源于基因突变
的有几项()
Aa
①该动物的基因型AABb
②该细胞为雄蜂的次级精母细胞
③该细胞为雄蜂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
④与该细胞同时生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基因为aabb
⑤该细胞为人体次级精母细胞,A、a为与红绿色盲有关基因
A.2项B.3项C.4项D.5项
【答案】D
【分析】
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等位基因或来自于基因突变,或来自于交叉互换。若是交叉互换,需要原来就存在等位
基因,交叉互换后同源染色体上也出现等位基因;若原来不存在等位基因,则是来源于基因突变。
【详解】
①若该动物的基因型AABb,则姐妹染色单体上的a是A基因突变的结果,①正确;
②雄蜂是单倍体,不含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的来源不可能是交叉互换,所以若该细胞为雄蜂的次级精母
细胞,则A/a是基因突变的结果,②正确;
③雄蜂是单倍体,不含同源染色体,若该细胞为雄蜂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则等位基因也只能来自于基因
突变,③正确:
④若与该细胞同时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基因aabb,说明未曾发生交叉互换,所以该基因内A/a是基因
突变的结果,④正确;
⑤若该细胞为人体次级精母细胞,A、a为与红绿色盲有关的基因,则A/a所在的染色体为X染色体,由于
男性Y染色体上没有红绿色盲基因及等位基因,所以该细胞内A/a不是交叉互换来的,只能是基因突变形
成的,⑤正确。
综上分析,D正确,ABC错误。
故选Dt,
22.我国大面积栽培的水稻有粳稻(主要种植在北方)和釉稻(主要种植在南方)。研究发现,粳稻的bZIP73
基因通过一系列作用,增强了粳稻对低温的耐受性。与粳稻相比,釉稻的bZIP73基因中有1个脱氧核甘酸
不同,从而导致两种水稻的相应蛋白质存在1个氨基酸的差异。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不一定会引起遗传信息发生改变
B.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其表达出的蛋白质一定会失去活性
C.bZIP73基因的1个核甘酸的差异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
D.粳稻的bZIP73基因和釉稻的bZIP73基因是一对相同基因
【答案】C
【分析】
根据“粳稻相比,相稻的bZIP73基因中有一个脱氧核甘酸不同,导致两种水稻相应蛋白质存在一个氨基酸
差异。”可知,粳稻和釉稻的差异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详解】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一定会引起遗传信息发生改变,A错误;
B、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其表达出的蛋白质不一定会失去活性,B错误;
C、依据两品种水稻中的bZIP73基因有1个脱氧核甘酸不同,所以其差异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C正确;
D、由分析可知,两品种水稻中的bZIP73基因有1个脱氧核甘酸不同,其差异是由基因突变导致的,粳稻
的bZIP73基因和釉稻的bZIP73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D错误。
故选C。
23.据下图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图甲属于基因重组,图乙属于染色结构变异
B.图甲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图乙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C.图甲能产生正常配子,图乙的变异大都对生物体不利
D.图甲与图乙在显微镜下都观察不到,都导致性状的改变
【答案】D
【分析】
1、基因重组的类型:(I)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
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上的
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
2、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1)染色体结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
型;(2)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
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详解】
A、图甲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是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图乙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染色体易
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A正确;
B、图甲发生在同源染色体之间,是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图乙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是染色体易
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正确:
C、图甲能产生正常配子,后代染色体数目正常,图乙产异常配子而产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个体,大多数染
色体结构变异对生物体是不利的,有的甚至导致生物体死亡,C正确;
D、图甲交叉互换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图乙染色体易位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但都导致性状的改变,但基
因重组只是原有的性状重新组合,但不会产生新的性状,D错误。
故选D。
24.下列关于高等动、植物体内基因重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B.同胞兄妹之间遗传上的差异主要是基因重组造成的
C.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因为基因重组而出现AA、Aa、aa的后代
D.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答案】C
【分析】
基因重组指在生物体的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详解】
AD、基因重组的来源有二:一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
体的交换而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二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
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A、D正确;
B、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因此同胞兄妹之间遗
传上的差异主要是基因重组造成的,B正确;
C、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出现AA、Aa、aa的后代,是因为等位基因的分离以及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
C错误。
故选Co
25.同卵双生的两个女孩在长相、性格等方面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不可能是()
A.基因突变
B.环境的影响
C.亲本的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DNA甲基化影响了基因的表达
【答案】C
【分析】
经典遗传学是指由于基因序列改变(如基因突变等)所引起的基因功能的变化,从而导致表型发生可遗传
的改变;而表观遗传学则是指在基因的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功能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
并最终导致了表型的变化。
【详解】
A、同卵双生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同卵双生的两个女孩在长相、性格等方面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导致的,与题意不符,A错误;
B、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同卵双生的两个女孩在长相、性格等方面会表现出•定的
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环境的影响,与题意不符,B错误;
C、亲本的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是普通的兄弟、姐妹之间造成差异的原因,而同卵双生的两个女孩在长相、
性格等方面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不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造成的,与题意相符,C正确:
D、同卵双生的两个女孩在长相、性格等方面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可能是DNA甲基
化影响了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了性状,与题意不符,D错误。
故选C。
26.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生在体细胞中的基因突变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B.基因突变发生在个体发育任何时期,对生物而言非利即害
C.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性状,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D.一般情况下,水稻雄蕊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中不能
【答案】D
【分析】
(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
(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
①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
组合;②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
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
【详解】
A、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突变可以传递给后代,发生在体细胞内的基因突变一般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
但可通过无性繁殖的方法进行传递,A错误;
B、基因突变发生在个体发育任何时期,对生物而言表现为多害少利性,B错误;
C、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性状,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C错误;
D、一般情况下,水稻雄蕊内可发生减数分裂,在减数分裂过程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细胞中进行的是有
丝分裂,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D正确。
故选D。
27.我国北方种植的水稻主要是粳稻,南方种植的水稻主要是粒稻。粳稻的bZIP73基因使得粳稻对低温有
耐受性;与粳稻相比,釉稻的bZIP73基因序列中有一个脱氧核甘酸不同,从而导致两种水稻的相应蛋白质
存在I个氨基酸的差异。依据上述信息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bZIP73基因上一个脱氧核甘酸决定了一个氨基酸
B.bZIP73基因一个脱氧核甘酸的差异可能是发生了碱基替换
C.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一定会导致表达的蛋白质失去活性
D.bZIP73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粳稻与釉稻对低温耐受性不同
【答案】B
【分析】
DNA分子的多样性: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甘酸虽只有4种,配对方式仅2种,但其数目却可以成千上
万,更重要的是形成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可以千变万化,从而决定了DNA分子的多样性(n对碱基可形成4n
种)。
密码子是信使RNA上决定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共有64种,终止密码子有3种,不决定氨基酸,决
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
题意分析,根据“粳稻相比,釉稻的bZIP73基因中有一个脱氧核甘酸不同,导致两种水稻相应蛋白质存在
一个氨基酸差异。”可知,粳稻和釉稻的差异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详解】
A、bZIP73基因上由于一个脱氧核甘酸的改变导致了表达的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的改变,A错误;
B、根据分析可知,bZIP73基因一个脱氧核甘酸的差异可能是发生了碱基替换导致的,B正确;
C、bZIP73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后,存在1个氨基酸的差异,蛋白质的生物活性不一定改变,C错误;
D、bZIP73基因中一个碱基对的改变导致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中一个氨基酸有了差异,进而导致粳稻
与釉稻对低温耐受性不同,D错误。
故选B。
28.我国科学家利用丫放射源处理棉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的购房定金合同模板
- 2025电子产品购销合同范文模板
- 2025农业合作经营合同
- 2025年大坝加固工程合同管理与风险评估研究
- 2025企业采购专项法律服务合同
- 房屋中介服务居间合同书
- 二零二五合同付款补充协议
- 二零二五股东转让协议范例
- 房地产买卖合同书样式
- 电子商务的电子合同书与电子签名
- GB/T 15593-2020输血(液)器具用聚氯乙烯塑料
- GB 16410-2007家用燃气灶具
- 铁碳合金的相图解读
- 2023年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家推荐信模板
-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课件讲义
- 全国初中英语优质课大赛一等奖《八年级Unit 6An old man》说课课件
- 云南省饮用水生产企业名录534家
- 湖北地区医院详细名单一览表
- 麦肯锡入职培训第一课:让职场新人一生受用的逻辑思考力新员工培训教材
-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PPT课件
- 金属压铸机的plc控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