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多校中考三模历史试卷(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多校中考三模历史试卷(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多校中考三模历史试卷(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多校中考三模历史试卷(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山西省吕梁市中阳县多校中考三模历史试卷(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模拟第三次适应性测试历史注意重项1.150分钟。其中历史部分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全卷共8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上。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1.历史复习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对所学的内容变换一种呈现方式学习。下面是两位同学交的作业,据此可知他们学习的内容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2.某学者认为,7至9世纪的中国文化呈现出一种全面开放状态,兼收并蓄。下列文物能够印证上述观点的是()A.战国铜冰鉴 B.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C.唐三彩骑驼乐舞俑 D.清朝金奔巴瓶3.宋代辛弃疾的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反映了()A.文学的世俗化倾向日益明显 B.宋词成为古代文学的最高峰C.宋代词人多沉溺于市井生活 D.文学是社会政治生活的反映4.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军机处;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1735年乾隆帝继位后罢军机处;乾隆二年(1737年)重新恢复军机处。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了权力。这一演变主要反映了()A.军机处成为强化君权的工具 B.军机处参与政务有决策权C.清朝的中央机构进一步完善 D.军机处机构臃肿人员众多5.元明清时期的许多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到设置伊犁将军,从戚继光荡平倭寇到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从设置宣政院到册封达赖班禅一直到抗击沙俄的雅克萨之战。如果给上述事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 B.封建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C.元明清时期外交的开放与危机 D.元明清时期文化的碰撞与交流6.1893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期间,创办了自强学堂。他认为“盖闻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之道,以教育人才为先”,故取“自强”二字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真正由中国人自行创办和管理的新式高等专门学堂。这表明张之洞兴办学校的根本目的是()A.扩大中外贸易以自强 B.发展高等教育以提高素养C.与外国企业进行商战 D.培养洋务人才以实现自强7.下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示意图。其发展趋势反映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A.“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化的必然选择B.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C.第②时期上升的原因是清朝政府倡导使用国货D.自然经济解体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根源8.在太原会战中,国民党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则攻击敌军两翼。——五师切断了忻口与张家口、北口的敌军交通线;一二○师切断了忻口与大同的交通线。一二九师陈锡联偷袭了阳明堡机场,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这说明()A.太原会战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B.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型C.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主力D.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消极抗战9.阅读下面的工农业总产值指数表(1952年指数为100)。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当时中国()年份农业总产值轻工业总产值重工业总产值1953年103.1126.7136.91956年120.5173.3262.31957年124.8183.3310.7A.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 B.国民经济比例出现严重失调C.进行了“八字方针”的调整 D.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模式10.下图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德国国内各行业人口所占比例图(单位%)。形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工业革命的开展 B.阶级矛盾的缓和C.农业经济的落后 D.统一大业的完成11.新航路开辟后的几个世纪里,西班牙英国等西方国家都派出诸多科学探险队在全球范围内勘探和引种高价值的食用、药用等经济植物。这一做法的客观影响是()A.进行殖民扩张拓展疆域 B.推动了物种的交流与交换C.发展实用科学以增强国力 D.西班牙、英国争夺世界霸权1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分别和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随着法国和平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高涨,以及法国政府有可能单独与德国缔结和平条约,英国转而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胜利。英国转变态度是为了()A.帮助法国镇压反战运动 B.控制和独霸欧洲C尽快恢复欧洲和平 D.保持战后欧洲均势13.1963年,肯尼迪在谈到美苏关系时说:“今天,如果全面战争再次爆发,我们两个国家就会陷入一个恶性且危险的循环之中因此让我们直接关注我们的共同利益。以及可以解决分歧的方式。我们要使世界变得安全,具有多样性。”肯尼迪的话表明美国()A.采取金融手段解决美苏分歧 B.和苏联共同维护世界和平C.避免和苏联发生直接对抗 D.和苏联拥有许多共同利益14.如表是某同学梳理知识时画的一幅结构图。下列最符合知识间联系的主题是()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C.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 D.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15.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末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80年代初增加了2倍。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而且跨集团在全球范围开展业务,控制着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这反映了()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B.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C.经济贸易壁垒的消除趋势 D.科技推动经济的发展趋势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5分)本部分共4道大题,其中第16题8分,17题10分,18题12分,19题15分,共45分。16.九年级同学以“古今中外的思想文化”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项目主题】古今中外的思想文化【项目目标】通过搜集中外名人名言,解读文学名著,围绕主题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并展示成果,形成对“古今中外的思想文化”的认识。【任务驱动】任务一第一组同学围绕主题搜集到下面一组名人名言进行展示。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③“知识即美德。认识你自己。”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⑤“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⑥“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任务二:第二组同学选取了如下中外文学作品,以“感受时代呼声,体悟文学力量”。(1)请按照时间顺序在空格处填写正确序号。(2)请你根据上面图片的内容,结合不同时代文学作品的主题,谈谈文学作品是如何推动时代发展的。17.土地自古以来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生产资料,围绕土地而引发的人与土地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也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思想家观点孟子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古希腊)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材料二孙中山认为“原夫土地公有。实为精确不磨之论。人类发生之前,土地已自然存在,人类消灭以后,土地必长此存留。可见土地安为社会所有,人于其间又恶捍而思之耶。”“欲求生产分配之平均,亦必先将土地收回公有,而后始可谋社会永远之幸福也。”——吴剑杰《孙中山及其思想》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地主一道抗日,采取了相对温和的减租减息政策。1944年7月,毛泽东在会见英国记者时指出“新民主主义的主要经济特征是土地革命”,个体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主义和独裁专制的基础。未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不可能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中国社会的进步主要依靠工业的发展”——武力郑有贵《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政策史》材料三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在解决战时共产主义的危机时,列宁指出“现在最迫切的就是采取那种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只有经过这种办法才能做到既改善工人生活状况,又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到20世纪20至30年代,苏联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位思想家对于“人地关系”认识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和毛泽东对于土地政策主张的相同之处。并结合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中国史的相关内容,说明中国社会是如何实现初步的“进步”的。(3)根据材料三,概括苏联农业政策的发展历程,并分析该政策对苏联经济发展的影响。18.人类从起源之时起,人口的流动就从未停止过,并且映射出社会的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840年以来。在外人叩关的隆隆炮声中,大量华工不得不走向世界,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劳动,也充当矿工。……20世纪初,随着中国经济领域的变化,城市移民也随之增加。新中国成立后,1953—1957年。在国家主导下,大量的人口导入东北、西北地区的省份。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流动规模持续增长。90年代前期,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全国大量劳动力流入。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中有近82%来自农村。材料二从1500—1763年的近代初期起,欧洲人的发现导致新的全球性的种族分布种族组成方面的重大变化之一是南北美洲成为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原因与来自欧洲和非洲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分不开。人口的迁移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改变了传统的世界语言区,也将美洲与世界上的许多地区联系起来。——〔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人口迁移并非是完全盲目的无序流动,而是遵循着一定规律。在推拉模型中,“推力”是指原居住地不利于生存发展的种种排斥力“拉力”则是移入地所具有的吸引力。2008—2017年,在“千人计划”的引领下,中国各地引进高层次人才留学人才5.39万人。尤其在中国的一线城市,聚集了大量的各领域专业型人才。——《中国国际移民报告》(1)根据材料一,结合史实分析近代以来中国人口在不同历史阶段流动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19世纪前、后两个时间阶段的相关史实,简述“南北美洲成为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分析21世纪初国际人才流入中国的“拉力”因素。19.道路的抉择决定国家发展的方向,也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李老师以“道路抉择民族复兴”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述各自联合的背景及影响。材料1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同与之处于战争状态的轴心国及其仆从国家作战;相互合作。不与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和和约。——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材料2法国已采取行动,其后果将是重大的德国无条件投降已将近五年今天法国决定在欧洲建设方面,在德国建立伙伴关系方面,采取第一个决定行动其后果将使欧洲形式发生根本性变化。——法国外长舒曼,1950年5月9日(2)观察下列图片,简述图一图二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智慧来解决现实中的难题。(3)从下表中选择相互关联的3个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949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3年“一五”计划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求同存异”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1978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92年“南方谈话”1992年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3年提出“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9年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2024年中考模拟第三次适应性测试历史注意重项1.150分钟。其中历史部分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全卷共8页满分75分,考试时间7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上。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本部分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1.历史复习课上,老师要求同学们对所学内容变换一种呈现方式学习。下面是两位同学交的作业,据此可知他们学习的内容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干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C项正确;禅让制是依据贤德选举部落首领的办法,排除A项;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世袭制是王位继承法,排除B项;在地方上,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排除D项。故选C项。2.某学者认为,7至9世纪的中国文化呈现出一种全面开放状态,兼收并蓄。下列文物能够印证上述观点的是()A.战国铜冰鉴 B.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C.唐三彩骑驼乐舞俑 D.清朝金奔巴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唐三彩骑驼乐舞俑为西域胡人形象。唐代强盛,于西域(新疆)各地置都护府,使汉代开拓的自京都长安经河西走廊、直至中亚各国到地中海东岸的“丝绸之路”重新畅通。胡人善商贾,骑驼乐舞俑塑造了盛唐时西域胡人东来华夏的情景,体现了唐朝兼容并包的社会风气,C项正确;战国铜冰鉴是战国时期器物,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东汉陶院落模型出现时间是东汉,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清朝金奔巴瓶出现时间是清朝,与题干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C项。3.宋代辛弃疾的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反映了()A.文学的世俗化倾向日益明显 B.宋词成为古代文学的最高峰C.宋代词人多沉溺于市井生活 D.文学是社会政治生活的反映【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可知,辛弃疾的词回顾了他当年在山东和耿京一起领导义军抗击金兵的情形,描绘了义军雄壮的军容和英勇战斗的场面,也表现了作者不能实现收复中原的理想的悲愤心情。这首词的内容反映了是社会政治生活的反映,D项正确;辛弃疾的词描述的是抗击金兵的战斗场景,与世俗化和市井生活无关,排除AC项;通过辛弃疾词的内容无法反映出宋词成为古代文学的最高峰,宋词是宋朝文学的主要形式,排除B项。故选D项。4.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军机处;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1735年乾隆帝继位后罢军机处;乾隆二年(1737年)重新恢复军机处。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了权力。这一演变主要反映了()A.军机处成为强化君权的工具 B.军机处参与政务有决策权C.清朝的中央机构进一步完善 D.军机处机构臃肿人员众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雍正七年(1729年)因用兵西北而设立军机处;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办理军机处”;1735年乾隆帝继位后罢军机处;乾隆二年(1737年)重新恢复军机处。并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大了权力”说明军机处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军机处逐渐成为了强化君权的工具,A项正确;军机处虽然参与政务,但是没有决策权,排除B项;题干只是说明了军机处一处机构也没有说明军机处的职责,因此不能证明清朝的中央机构进一步完善,排除C项;题干没有反映军机处人数众多,因此不能说明军机处机构臃肿人员众多,排除D项。故选A项。5.元明清时期的许多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到设置伊犁将军,从戚继光荡平倭寇到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从设置宣政院到册封达赖班禅一直到抗击沙俄的雅克萨之战。如果给上述事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B.封建国家经济的发展与繁荣C.元明清时期外交的开放与危机 D.元明清时期文化的碰撞与交流【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干“从设置北庭都元帅府到设置伊犁将军,从戚继光荡平倭寇到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从设置宣政院到册封达赖班禅一直到抗击沙俄的雅克萨之战”和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机构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的管辖;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1662年2月,经过8个月的围攻,郑成功发动总攻,荷兰殖民长官被迫投降。至此,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行政管理权,在这一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1653年赐予“达赖喇嘛”的封号,1713年册封格鲁派另一位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历代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这些反映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A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提到经济,排除B项;题干中没有提到明清时期外交的开放,排除C项;题干中没有提到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6.1893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期间,创办了自强学堂。他认为“盖闻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之道,以教育人才为先”,故取“自强”二字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真正由中国人自行创办和管理的新式高等专门学堂。这表明张之洞兴办学校的根本目的是()A.扩大中外贸易以自强 B.发展高等教育以提高素养C.与外国企业进行商战 D.培养洋务人才以实现自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1893年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期间,创办了自强学堂。他认为“盖闻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之道,以教育人才为先”,故取“自强”二字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所真正由中国人自行创办和管理的新式高等专门学堂”并所学知识张之洞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由此可知兴办学校的目的是培养洋务人才以实现自强,D项正确;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为维护清王朝统治,非扩大中外贸易以自强,排除A项;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为维护清王朝统治,非发展高等教育以提高素养,排除B项;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为维护清王朝统治,非与外国企业进行商战,排除C项。故选D项。7.下图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示意图。其发展趋势反映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A.“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化的必然选择B.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C.第②时期上升的原因是清朝政府倡导使用国货D.自然经济解体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源【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片可以得出,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发展,但一战后开始萧条,新中国成立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所以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B项正确;“实业救国”是中国近代化的选择之一,排除A项;第②时期上升的原因是因为甲午战后,清政府允许民间办厂,使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初步发展,排除C项;自然经济解体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源,没有体现出民族资本主义萧条以及改造的过程,排除D项。故选B项。8.在太原会战中,国民党的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则攻击敌军两翼。——五师切断了忻口与张家口、北口的敌军交通线;一二○师切断了忻口与大同的交通线。一二九师陈锡联偷袭了阳明堡机场,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这说明()A.太原会战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B.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型C.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主力D.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消极抗战【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中指出了“国民党的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则攻击敌军两翼”,中央军是国民党的军队,八路军是共产党的军队,两支军队各有分工,但目标都是抗日,这充分体现了国共精诚合作,团结抗日,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型,B项正确;平型关大捷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但太原会战最终失败,排除A项;这一时期抗日战争主力在国民党正面战场,排除C项;抗战初期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还没有消极抗战,排除D项。故选B项。9.阅读下面的工农业总产值指数表(1952年指数为100)。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当时中国()年份农业总产值轻工业总产值重工业总产值1953年103.1126.7136.91956年120.5173.3262.31957年124.8183.3310.7A.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 B.国民经济比例出现严重失调C.进行了“八字方针”的调整 D.实行重工业优先发展的模式【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表格内容可知,1953-1957年即“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发展的相关史实,从表中重工业产值指数1953年为136.9、1956年为262.3、1957年为310.7,能够看出是重点发展重工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53年起开始实行“一五”计划,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D项正确;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工业化,不符合史实,因为“一五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排除A项;材料提供的农、轻、重生产总值的变化,属于纵向比较,不能看出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排除B项;进行了“八字方针”的调整,与“一五”计划不符,因为为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排除C项。故选D项。10.下图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德国国内各行业人口所占比例图(单位%)。形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A.工业革命的开展 B.阶级矛盾的缓和C.农业经济的落后 D.统一大业的完成【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干“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德国国内各行业人口所占比例图”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德国工业人口比例不断上升,反映工业革命的开展,A项正确;工业革命的开展使贫富差距加大,激化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排除B项;从柱状图看农业人口比例下降,并不能反映农业经济的落后,排除C项;1871年德国完成统一,但并不是德国工业人口比例增加的根源,排除D项。故选A项。11.新航路开辟后的几个世纪里,西班牙英国等西方国家都派出诸多科学探险队在全球范围内勘探和引种高价值的食用、药用等经济植物。这一做法的客观影响是()A.进行殖民扩张拓展疆域 B.推动了物种的交流与交换C.发展实用科学以增强国力 D.西班牙、英国争夺世界霸权【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干“在全球范围内勘探和引种高价值的食用、药用等经济植物”,新航路开辟客观上推动了物种的交流与交换,B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提到殖民扩张,排除A项;题干中不能体现“增强国力”,排除C项;题干中不能体现“争夺世界霸权”,排除D项。故选B项。12.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分别和法国、俄国缔约,建立起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随着法国和平主义运动和反战运动的高涨,以及法国政府有可能单独与德国缔结和平条约,英国转而全力与法国合作以赢得胜利。英国转变态度是为了()A.帮助法国镇压反战运动 B.控制和独霸欧洲C.尽快恢复欧洲和平 D.保持战后欧洲均势【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以来,英国在欧洲推行大陆均势政策,利用欧洲大陆强国的相互牵制,控制世界霸权。一战初期,英国意在防范法国势力过强,此后的援法意在抑制德国力量的过度膨胀,保持战后欧洲均势是英国的主要战略意图,D项正确;英国主要目的并不是帮助法国镇压反战运动,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等已经崛起,英国不可能控制和独霸欧洲,排除B项;阻止法国与德国缔结条约并不能直接加快恢复欧洲和平,排除C项。故选D项。13.1963年,肯尼迪在谈到美苏关系时说:“今天,如果全面战争再次爆发,我们两个国家就会陷入一个恶性且危险的循环之中因此让我们直接关注我们的共同利益。以及可以解决分歧的方式。我们要使世界变得安全,具有多样性。”肯尼迪的话表明美国()A.采取金融手段解决美苏分歧 B.和苏联共同维护世界和平C.避免和苏联发生直接对抗 D.和苏联拥有许多共同利益【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今天,如果全面战争再次爆发,我们两个国家就会陷入一个恶性且危险的循环之中。因此让我们直接关注我们的共同利益。以及可以解决分歧的方式。我们要使世界变得安全,具有多样性”可以得出肯尼迪力图避免与苏联爆发直接战争,而是寻找其他方式,所以材料表明美国避免和苏联发生直接对抗,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金融手段,排除A项;美国和苏联不可能共同维护世界和平,排除B项;美国和苏联拥有许多共同利益并不是材料主要强调的,而且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共同利益有限,排除D项。故选C项。14.如表是某同学梳理知识时画的一幅结构图。下列最符合知识间联系的主题是()A.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B.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C.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 D.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答案】D【解析】【详解】由图中所示和所学可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体现了拉美人民追求民族解放的斗争;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体现了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追求民族独立的斗争;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由此可见,最符合知识间联系的主题是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D项正确;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大危机,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材料未涉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排除B项;题干涉及到的殖民地国家的相关内容,并未涉及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扩展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15.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末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80年代初增加了2倍。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而且跨集团在全球范围开展业务,控制着直接投资的90%世界生产的40%出口总额的2/3和技术转让的1/3。这反映了()A.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B.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C.经济贸易壁垒的消除趋势 D.科技推动经济的发展趋势【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20世纪80年代末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比80年代初增加了2倍”以及跨国公司的发展均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A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全球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全球投资、生产、出口、技术转让所占比重,没有提及区域经济发展,排除B项;题干数据说明的是经济全球化趋势,无法反映出经济贸易壁垒的消除趋势,排除C项;题干没有提及科学技术发展带来的影响,无法反映科技推动经济的发展趋势,排除D项。故选A项。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5分)本部分共4道大题,其中第16题8分,17题10分,18题12分,19题15分,共45分。16.九年级同学以“古今中外思想文化”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项目主题】古今中外的思想文化【项目目标】通过搜集中外名人名言,解读文学名著,围绕主题进行自主、合作学习,并展示成果,形成对“古今中外的思想文化”的认识。【任务驱动】任务一第一组同学围绕主题搜集到下面一组名人名言进行展示。①“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②“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③“知识即美德。认识你自己。”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⑤“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⑥“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任务二:第二组同学选取了如下中外文学作品,以“感受时代呼声,体悟文学力量”。(1)请按照时间顺序在空格处填写正确序号。(2)请你根据上面图片的内容,结合不同时代文学作品的主题,谈谈文学作品是如何推动时代发展的。【答案】(1)内容:⑥排在⑤之前。(2)作用:《神曲》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体现“人文主义”精神,起到解放思想的作用;《红楼梦》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歌颂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的抗争精神批判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狂人日记》批判吃人的旧社会,是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内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⑤“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抗倭名将戚继光的诗句,戚继光生活在16世纪;⑥“人不能像走兽那样生活,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是但丁的名言,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生活在13世纪至14世纪,所以⑥排在⑤之前。小问2详解】作用: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图一为《神曲》,是文艺复兴运动先驱但丁的作品,《神曲》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表达市民阶层的情感与理想,体现“人文主义”精神,起到解放思想的作用;图二为曹雪芹的《红楼梦》,《红楼梦》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歌颂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的抗争精神批判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图三为鲁迅的《狂人日记》,《狂人日记》批判吃人的旧社会,是中国第一部白话文小说,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17.土地自古以来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生产资料,围绕土地而引发的人与土地的关系以及人与人的关系也深刻影响着国家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思想家观点孟子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古希腊)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材料二孙中山认为“原夫土地公有。实为精确不磨之论。人类发生之前,土地已自然存在,人类消灭以后,土地必长此存留。可见土地安为社会所有,人于其间又恶捍而思之耶。”“欲求生产分配之平均,亦必先将土地收回公有,而后始可谋社会永远之幸福也。”——吴剑杰《孙中山及其思想》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地主一道抗日,采取了相对温和的减租减息政策。1944年7月,毛泽东在会见英国记者时指出“新民主主义的主要经济特征是土地革命”,个体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主义和独裁专制的基础。未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不可能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中国社会的进步主要依靠工业的发展”——武力郑有贵《中国共产党“三农”思想政策史》材料三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在解决战时共产主义的危机时,列宁指出“现在最迫切的就是采取那种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只有经过这种办法才能做到既改善工人生活状况,又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到20世纪20至30年代,苏联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位思想家对于“人地关系”认识的不同之处。(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和毛泽东对于土地政策主张的相同之处。并结合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中国史的相关内容,说明中国社会是如何实现初步的“进步”的。(3)根据材料三,概括苏联农业政策的发展历程,并分析该政策对苏联经济发展的影响。【答案】(1)不同:孟子:顺应自然规律;普罗泰戈拉:强调人的主体作用。(2)相同之处:土地公有。做法:1953年,中国开始推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到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3)发展历程:由新经济政策发展到集体农庄。影响: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集体化为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奠定基础。【解析】【小问1详解】不同:孟子:根据材料“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可以得出孟子强调顺应自然规律;普罗泰戈拉:根据材料“人是万物的尺度,存在时万物存在,不存在时万物不存在”可以得出普罗泰戈拉强调人的主体作用。【小问2详解】相同之处:根据材料“欲求生产分配之平均,亦必先将土地收回公有”、“个体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封建主义和独裁专制的基础”、“未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不可能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可以得出两者的相同之处是土地公有。做法:根据材料“中国社会的进步主要依靠工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1953年,中国开始推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到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基础。【小问3详解】发展历程:根据材料“现在最迫切就是采取那种能够立刻提高农民经济生产力的办法。只有经过这种办法才能做到既改善工人生活状况,又巩固工农联盟,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可以得出这指的是新经济政策;根据材料“到20世纪20至30年代,苏联绝大多数农户加入集体农庄,形成了集体农庄经济制度”可以得出这指的是集体农庄,也就是农业集体化。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农业集体化为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奠定基础。18.人类从起源之时起,人口的流动就从未停止过,并且映射出社会的发展变化。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840年以来。在外人叩关的隆隆炮声中,大量华工不得不走向世界,主要从事农业、手工业劳动,也充当矿工。……20世纪初,随着中国经济领域的变化,城市移民也随之增加。新中国成立后,1953—1957年。在国家主导下,大量的人口导入东北、西北地区的省份。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流动规模持续增长。90年代前期,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全国大量劳动力流入。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中有近82%来自农村。材料二从1500—1763年的近代初期起,欧洲人的发现导致新的全球性的种族分布种族组成方面的重大变化之一是南北美洲成为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原因与来自欧洲和非洲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分不开。人口的迁移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改变了传统的世界语言区,也将美洲与世界上的许多地区联系起来。——〔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人口迁移并非是完全盲目的无序流动,而是遵循着一定规律。在推拉模型中,“推力”是指原居住地不利于生存发展的种种排斥力“拉力”则是移入地所具有的吸引力。2008—2017年,在“千人计划”的引领下,中国各地引进高层次人才留学人才5.39万人。尤其在中国的一线城市,聚集了大量的各领域专业型人才。——《中国国际移民报告》(1)根据材料一,结合史实分析近代以来中国人口在不同历史阶段流动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19世纪前、后两个时间阶段的相关史实,简述“南北美洲成为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分析21世纪初国际人才流入中国的“拉力”因素。【答案】(1)原因:列强侵略;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五计划的实施;改革开放的推动。(2)原因: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欧洲人口迁移到美洲;欧洲殖民者从事奴隶贸易,大量非洲黑人奴隶被贩卖到美洲。(3)因素:中国各地引进高层次人才留学人才。【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根据材料“1840年以来。在外人叩关的隆隆炮声中,大量华工不得不走向世界”可知,1840年以来,中国人口流向世界的额原因是列强侵略,中国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根据材料“20世纪初,随着中国经济领域的变化,城市移民也随之增加。”,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初城市移民增加的原因是在实业救国热潮和南京临时政府鼓励发展实业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的“黄金时期”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新中国成立后,1953—1957年。在国家主导下,大量的人口导入东北、西北地区的省份。”可知,新中国成立后的1953到1957年实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促使人口理想东北、西北地区等省份;根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流动规模持续增长。90年代前期,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全国大量劳动力流入。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中有近82%来自农村。”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大量劳动力涌入沿海地区,特别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跨省流动。【小问2详解】原因:根据材料“南北美洲成为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原因与来自欧洲和非洲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分不开”,结合所学可知,导致欧洲人口迁移到美洲的主要原因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入侵美洲,欧洲人口迁移到美洲;导致非洲人口大规模迁移到美洲的原因是欧洲殖民者从事奴隶贸易,大量非洲黑人奴隶被贩卖到美洲。【小问3详解】因素:根据材料“移入地所具有的吸引力”“2008—2017年,在‘千人计划’的引领下,中国各地引进高层次人才留学人才5.39万人。尤其在中国的一线城市,聚集了大量的各领域专业型人才。”可知,21世纪初国际人才流入中国的“拉力”因素是中国各地引进高层次人才留学人才。19.道路的抉择决定国家发展的方向,也深刻影响着世界格局的演进。李老师以“道路抉择民族复兴”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一起参与完成相关学习任务。(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述各自联合的背景及影响。材料1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同与之处于战争状态的轴心国及其仆从国家作战;相互合作。不与敌国单独缔结停战协定和和约。——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材料2法国已采取行动,其后果将是重大的德国无条件投降已将近五年今天法国决定在欧洲建设方面,在德国建立伙伴关系方面,采取第一个决定行动其后果将使欧洲形式发生根本性变化。——法国外长舒曼,1950年5月9日(2)观察下列图片,简述图一图二分别采用了怎样的智慧来解决现实中的难题。(3)从下表中选择相互关联的3个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949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3年“一五”计划1954年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求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