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石之瓠》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五石之瓠》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五石之瓠》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五石之瓠》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石之瓠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庄子“无用之用”的内涵,体会庄子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辩证理解庄子的哲学观。2.品味庄子散文恣肆纵横、奇特瑰丽的浪漫主义风格,品味庄子寓言的婉曲达意的艺术风格。3.领会庄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理解并继承庄子超脱、达观的处世态度,学会辩证思考。4.拓展联系《逍遥游》其它文段来加深对本文的认识,认识庄子对于精神的绝对自由,即“无所待”的理解。用“游心”的观点指导生活。教学重难点“无用之用”的内涵深刻,尤其是庄子所提出的“无用之用”主要体现在其精神上。“无用之用”反映的精神内涵即“游心”。但是以学生的阅历很难理解。在这里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提升,从而将视野从《五石之瓠》拓展到整篇逍遥游之中,然后再联系《逍遥游》其它文段来加深对本文的理解,立足于“无所待”,探寻庄子的智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人们喜欢称孔子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但在我看来,他既不是圣人,也不是神人,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洒脱率性的人。庄子的洒脱,不是僵死不动的教条,而是充满诙谐的寓言故事;不是照葫芦画瓢的苦思,而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玄妙的哲思。今天,我们将进一步研读《五石之瓠》,将其置于《逍遥游》整篇中,去感悟庄子的内心世界。二、研读探究

本文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讲了2个故事,一个是惠子的“大瓠无用”,一个是庄子的“不龟手之药”。(一)如何理解“不龟手之药”和“大瓠”这两个故事的寓意?

惠子用“五石之瓠”盛水、做瓢,都失败了,于是“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宋人“世世以洴澼絖为事”,“鬻技百金”;客凭借不龟手之药“大败越人”,“裂地而封”。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导学作业。(班级优化大师随机抽取1位)提前打开希沃展台。预设:①善于转换视角,发挥事物的最大价值②“无用之用”才是大用③同一事物,用法不同,价值不同

这是庄子的本意吗?文章最后庄子评价惠子“夫子犹有蓬之心也?”惠子哪里不通达了呢?

阅读经典要读出它的原汁原味,导学案中提供了《逍遥游》其他文段,请同学阅读《逍遥游》中惠子与庄子的另一段对话。(二)分析“有用”与“无用”比较阅读《庄子·逍遥游》选段二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问:关于同一事物,惠子与庄子得出了不同结论,他们的角度有何不同?庄子所说的大用是怎样的大用?惠子:将大瓠用来盛水或者劈开做瓢,将大樗用作木材,只看到世俗的实用与小利。庄子:寻求的是浮乎江湖,逍遥寝卧其下,追求精神的自由与逍遥。“无用之大用”,强调的是事物的价值在某一个角度显示不出来,并不代表它没有价值。庄子是说惠子认识狭隘,偏执于一己之见,只能从实用的角度考虑大葫芦的价值。庄子对待五石之瓠和大樗树,做到“顺随物性,因物而用”,从而获得精神逍遥的自由。这其实回到了《庄子·逍遥游》本身的主旨——逍遥游。(三)探析“逍遥游”本质①播放《曳尾于涂中》小视频

庄子不愿做庙堂之相,却愿为泥中之龟,悠游自在,逍遥于江湖。那么何为“逍遥”?②请同学们再次回到《庄子·逍遥游》,重点看选段一,找出文中几组不同的对象?自然界:鲲鹏蜩学鸠人类社会:知效一官宋荣子列子小结:无论是人类社会还是自然界,万物处于各种限制之中,皆有所“待”。都没有达到庄子所说的“逍遥”境界,而庄子追寻的最终境界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摆脱一切主客观束缚,精神上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绝对自由状态。也就是“无所待”。③你认为这种绝对自由或者“无所待”的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达到吗?总结: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皆有所待,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与庄子一起,浮乎江湖,追寻内心的自由。陈鼓应先生在《庄子浅说》中论到:《吕氏春秋.不二》说‘老耽贵柔,孔子贵仁’,那么比较起来,庄子就是贵游。如果用两个字分别概括老子与庄子的思想,则老子为‘无为’,庄子为‘游心’。④你怎么理解庄子的“游心”?“游心”,是把人从人为及自为的重重束缚中解脱出来,获得心灵自由的活动,是将“自然”内化到人的精神世界,与个体生命相融合,从而达到一种和谐、恬淡、美好的自然境界。在那个名士说客围绕着君王,不厌其烦地宣扬他们那一套“治人”之术的时候,我们的庄子却转过头来,把自己的内心对准了我们这些最普通的人。他诚恳地告诉我们如何解脱世上的繁役,他坚定地鼓励我们去寻找自由、坚守内心。庄子就是这样的特立独行,他的行为在两千年后的今天看来依旧是那样古怪,他真是那个时代一个出人意料的哲人。可是在庄子踽踽独行的羊肠小道上,依然有无数文人墨客接踵而至。(四)观照现实李泽厚先生说:“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同学们能不能分享一下你所了解的外儒内庄的文人呢?预设:苏轼、陶渊明、李白……三、小结庄子独与天地精神往来,“顺随物性,因物而用”,故而看到无用之大瓠可乘游于江湖,无用之大树可寝卧逍遥。初读《五石之瓠》,只觉荒诞不羁,再读《五石之瓠》,我们仿佛触碰到了庄子的逍遥世界,人充满劳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