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岳地区雷电灾害防御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1页
山岳地区雷电灾害防御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2页
山岳地区雷电灾害防御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3页
山岳地区雷电灾害防御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4页
山岳地区雷电灾害防御技术规范-编制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1年8月24日印发的《关于下达2021年第二批推荐性

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1〕23号)文件要求,本标

准《山岳地区雷电灾害防御技术规范》立项,计划编号20213628-T-416。本标准由全国气

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

2.协作单位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陆军工程大学野战工程学院、国防

科技大学等单位。

3.主要工作过程

(1)前期基础

2021年9-11月,在前期资料收集、整理和申报立项稿等工作基础上,编写组整理汇总

了有关标准及文献资料,汇总了涉及到防雷技术内容有关的基础性标准,翻译了部分英文

资料。成立了编写组,明确了目标任务,确定了编写方案、分工及编写计划,讨论了初

稿,向有关专家进行了咨询,并对标准草案进行修改。

(2)工作组讨论稿

2021年12月,编写组以通讯方式召开了工作会议,主编单位汇报了前期的工作准备

和草案稿的编写情况,各参编单位对标准的框架和主要技术难点进行了讨论,并对标准草

案稿提出了修改意见,经过商榷和讨论确定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3)标准征求意见稿

2022年3月至8月,编制小组对标准文本进行了修改,并将修改的文本发给了起草单

位征求意见,11月向有关专家进行了咨询,并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标准文本进行了修

改完善,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一)编制原则

1

1.科学性

根据鼓励国内各行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精神,本标准结合山岳地区及军

地的实际情况和雷电活动的规律等,参考了国家和行业标准等制订形成。

2.适用性

本标准编写在调研的基础上,主要从城山岳地区设施雷电防护的设计、施工以及雷电

防护装置检测与维护实际需求出发,做到标准的语言及表达形式尽可能简洁、通俗、易

懂,以保障标准容易使用。

3.可行性

本标准对山岳地区直击雷防护、雷击电磁脉冲防护、雷电监测预警和雷电防护装置检

测与维护的要求做出规定,主要从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电位连接、屏蔽、综合

布线、SPD的选择和安装等工程性措施以及雷电监测预警等非工程性措施提出具体技术要

求,本标准选用的技术指标明确,指标要素易获取,计算方法简便,并在气象部门多年雷

电防护技术研究的工作基础上制定,具有可操作性。

4.规范性

本标准遵守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

规则》以及相关基础标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编制中,借鉴了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

标准,实现了标准编制的规范性。

5.协调一致性

本标准在强调广泛适用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与现行的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的一致

性。特别是在标准文本格式,有关技术要求等方面,注重于同一领域的标准之间协调,尽

可能与现有标准保持一致。

(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1.借鉴和参考的相关标准、文献资料

标准在编制过程中,结合国内外实际应用水平、技术指标,与国内外标准同步,重点

引用和参考以下参考资料:

GB/T16895.3—2017低压电气装置第5-54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接地配置

和保护导体

GB/T16935.1—2008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

2

GB/T17627—2019低压电气设备的高电压试验技术定义、试验和程序要求、试验设

GB/T18802.11—2020低压电涌保护器(SPD)第11部分:低压电源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18802.12—2014低压电涌保护器(SPD)第12部分:低压电源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选择和使用导则

GB/T18802.21—2016低压电涌保护器第21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

(SPD)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20626.1—2017特殊环境条件高原电工电子产品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GB∕T20626.3—2006特殊环境条件高原电工电子产品第3部分:雷电、污秽、凝

露的防护要求

GB/T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33629—2017风力发电机组雷电保护

GB/T32937—2016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33676—2017通信局(站)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36490—2018风力发电机组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38121—2019雷电防护雷暴预警系统

GB/T50065—201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169—201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601—2010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GB50689—2011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GB50952—2013农村居民雷电防护工程技术规范

GB51017—2014古建筑防雷工程技术规范

GB51418—2020通用雷达站设计标准

GB××××—××××旅游景区雷电灾害防御技术规范(报批稿)

QX/T231—2015雷电临近预警技术指南

QX/T262—2014古树名木防雷技术规范

GJB5080—2004军用通信设施雷电防护设计与使用要求

3

GJB6784—2009军用地面电子设施防雷通用要求

GJB7581—2012机动通信系统雷电防护要求

GJB7899—2012航天发射场雷电预警与报警规程

GJB8007—2013地地导弹武器系统雷电防护通用要求

NB/T31074—2015高海拔风力发电机组技术导则

2.主要内容确定依据

(1)建(构)筑物、古建筑物以及农村民居的防雷分类和措施主要参考了GB

50057—2010、GB51017—2014和GB50952—2013的相关标准。

(2)人工瞭望和视频监控塔(台)防雷参考了GB/T51425—2020等相关标准。。

(3)高土壤电阻率场地、永冻土场地和季节冻土或季节干旱场地降低接地电阻措施参

考了GB50169—2016、GB/T50065—2011等相关标准。

(4)岩石地面的接地措施为雷电防护工程技术研究和实践相关成果。

(5)移动地面设备防护措施为雷电防雷工程技术研究和实践相关成果。

(6)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措施参考了GJB5080—2004、GJB6784—2009、GJB7581—

2012、GJB8007—2013等相关标准。

(7)电涌保护器的选择参考了GB/T18802.11、GB/T18802.21、GB/T18802.31、GB/T

16935.1—2008、GB∕T20626.1-2017和QX/T10.2等标准。

(8)雷电监测预警参考了GJB7899—2012、QX/T231—2015等相关标准以及雷电监

测预警成果。

3.调研成果

在标准编制过程中,调研了雷电防护工程的建设单位、运营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

位、设备厂家、检测单位以及一线技术人员,主要情况如下:

(1)目前军民融合通用的基础标准内容比较分散、技术条款存在含糊不清、操作性不

强的问题。

(2)军方对移动设备以及临时的搭建物的雷电防护问题比较关注,如移动雷达阵地

等。

(3)山岳地区接地较为困难,土层多为岩石。

(4)高海拔地区的电涌保护器的参数选择问题等。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的分析、综述报告,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的经济效果

4

1.雷击案例及原因分析

雷击案例:2020年6月,某部士兵野外训练时遭雷击;2019年7月,西部山区某部雷

达遭雷击;2014年4月海南某部队通讯站点遭雷击;2013年8月,黄山遭雷击(1人死

亡,3人受伤);2011年11月5日贵州梵净山遭雷击(34人受伤,12人重伤);2008

年6月,江苏某地移动雷达阵地遭雷击;2006年8月,某山区的某通信工程部队电气系统

遭雷击;2006年6月,烟台塔山多普勒天气雷达遭雷击;1995年6月广州白云机场凤凰

山导航雷达遭雷击,引起通信故障,导致120多架航班无法降落。

主要原因分析:由于山岳地区相对海拔高,常年较为潮湿,雷电活动比平原地区频

繁,加大了雷击的可能性。二是山岳地区土壤层较薄,土壤电阻率较高,据统计平均电阻

率高达1万至10万Ω.m,使雷电流泄流困难,甚至有些区域无土壤覆盖,风化岩石直接裸

露,接地较为困难。三是山岳地区建(构)筑物或设备一般处于山顶,比较孤立,周边无

高层建筑,尤其是雷达站、通讯基站等,遭受雷击概率较大。加之军地需求,在山岳地区

建设了众多雷电站、通讯站、电视信号发射塔等,并配置了较多重要的精密仪器,强大的

雷电波通过线路感应或空间交变磁场的形势击穿电子元件导致损坏等。

2.主要试验的分析和综述

(1)关于防雷分类

主要从安全可靠和经济合理的角度考虑,根据建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

的可能性和后果,实施差异化的防护,如对一般性的建筑物/构筑物按更高类别的防护措施

区设计、施工,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也会增加施工的难度。本标准主要依据GB50057—

2010的规定。

(2)关于直击雷防护

为了保证标准的适用性,主要依据GB50057—2010,明确了利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

钢筋或钢结构的金属框架作为接闪器、引下线,利用基础钢筋作为综合接地系统,对于移动

装置采取接闪杆的方式进行保护,并明确滚球半径按30m计算。

(3)关于降阻措施

针对高土壤电阻率场地、永冻土场地和季节冻土或季节干旱场地提出不同的降低接地

电阻措施,明确了岩石地面的接地措施。

(4)关于接地装置接地电阻值

对于接地电阻值,通常追求电阻值越低越好,认为防雷效果会越好,但是在实际施工中,

5

因追求较低的电阻值常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浪费。依据GB50057—2010第8款“在土壤电阻

率高的地区,可适当增大冲击接地电阻,但在3000Ωm以下的地区,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30Ω”的规定,提出了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10Ω和不应大于30Ω是合适的。

(5)关于雷击电磁脉冲防护

对于电气和电子设备,采取雷击电磁脉冲防护是必备的重要手段。结合实际需求,从屏

蔽、等电位连接、接地、综合布线和SPD的选择方面提出明确的要求,技术条款主要依据GB

50057—2010、GB/T18802.11、GB/T18802.21、GB/T18802.31以及QX/T10.2等现行技

术标准,以保证标准的适应性。

(6)关于雷电预警

提出雷电临近预警综合利用雷达、闪电定位、大气电场、卫星和其他资料的预警方式,

并描述了通常情况下的雷电预警要求。

(7)部分专业词语的解释

本标准对“雷暴活动最多方位”“进行了解释,考虑到标准使用者可能不清楚专业词语

的含义,对有关的技术标准不一定掌握和了解,为方便使用,起草组将此以说明的方式引入

本标准。

3.预期的经济效益

标准发布实施可加强从事雷电防护技术人员之间的交流,为从事雷电防护的建设单

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以及防雷检测企业提供技术支撑。本标准很大程度上

解决了山岳地区设施的雷电防护关键技术问题,既针对不同防护对象提出了不同防护要

求,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也为雷电防护工程的设计、施工同步进行提供技术参考,

还避免了设计、施工以及雷电防护技术人员重复查找有关技术标准,减少了不同技术人员

使用不同的技术标准条款,节约了时间以及不同标准条款带来的分歧,为最大限度减少雷

电灾害损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以及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

或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

本标准规范性引用和参考的标准为采标的国家标准,如GB/T18802.11《低压电涌保

护器(SPD)第11部分:低压电源系统的电涌保护器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GB/T

18802.12《低压电涌保护器(SPD)第12部分:低压电源系统的电涌保护器选择和使用导

则》等。

五、与有关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关系

6

本标准的编制符合现行法律、法规的要求,与现行强制性国家防雷相关标准的技术条

款相协调,无冲突。

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无。

七、标准作为强制性国家标准或推荐性国家标准的建议

建议作为推荐性标准。

八、贯彻标准的要求和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内容)

建议标准发布后即予以宣贯。

九、废止现行有关标准的建议

无。

十、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无。

7

一、工作简况

1.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21年8月24日印发的《关于下达2021年第二批推荐性

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1〕23号)文件要求,本标

准《山岳地区雷电灾害防御技术规范》立项,计划编号20213628-T-416。本标准由全国气

象防灾减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345)提出并归口。

2.协作单位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陆军工程大学野战工程学院、国防

科技大学等单位。

3.主要工作过程

(1)前期基础

2021年9-11月,在前期资料收集、整理和申报立项稿等工作基础上,编写组整理汇总

了有关标准及文献资料,汇总了涉及到防雷技术内容有关的基础性标准,翻译了部分英文

资料。成立了编写组,明确了目标任务,确定了编写方案、分工及编写计划,讨论了初

稿,向有关专家进行了咨询,并对标准草案进行修改。

(2)工作组讨论稿

2021年12月,编写组以通讯方式召开了工作会议,主编单位汇报了前期的工作准备

和草案稿的编写情况,各参编单位对标准的框架和主要技术难点进行了讨论,并对标准草

案稿提出了修改意见,经过商榷和讨论确定了下一步的工作计划。

(3)标准征求意见稿

2022年3月至8月,编制小组对标准文本进行了修改,并将修改的文本发给了起草单

位征求意见,11月向有关专家进行了咨询,并根据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对标准文本进行了修

改完善,形成了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一)编制原则

1

1.科学性

根据鼓励国内各行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精神,本标准结合山岳地区及军

地的实际情况和雷电活动的规律等,参考了国家和行业标准等制订形成。

2.适用性

本标准编写在调研的基础上,主要从城山岳地区设施雷电防护的设计、施工以及雷电

防护装置检测与维护实际需求出发,做到标准的语言及表达形式尽可能简洁、通俗、易

懂,以保障标准容易使用。

3.可行性

本标准对山岳地区直击雷防护、雷击电磁脉冲防护、雷电监测预警和雷电防护装置检

测与维护的要求做出规定,主要从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电位连接、屏蔽、综合

布线、SPD的选择和安装等工程性措施以及雷电监测预警等非工程性措施提出具体技术要

求,本标准选用的技术指标明确,指标要素易获取,计算方法简便,并在气象部门多年雷

电防护技术研究的工作基础上制定,具有可操作性。

4.规范性

本标准遵守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

规则》以及相关基础标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编制中,借鉴了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

标准,实现了标准编制的规范性。

5.协调一致性

本标准在强调广泛适用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与现行的国内外相关标准规范的一致

性。特别是在标准文本格式,有关技术要求等方面,注重于同一领域的标准之间协调,尽

可能与现有标准保持一致。

(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依据

1.借鉴和参考的相关标准、文献资料

标准在编制过程中,结合国内外实际应用水平、技术指标,与国内外标准同步,重点

引用和参考以下参考资料:

GB/T16895.3—2017低压电气装置第5-54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接地配置

和保护导体

GB/T16935.1—2008低压系统内设备的绝缘配合第1部分:原理、要求和试验

2

GB/T17627—2019低压电气设备的高电压试验技术定义、试验和程序要求、试验设

GB/T18802.11—2020低压电涌保护器(SPD)第11部分:低压电源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18802.12—2014低压电涌保护器(SPD)第12部分:低压电源系统的电涌保护器

选择和使用导则

GB/T18802.21—2016低压电涌保护器第21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

(SPD)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20626.1—2017特殊环境条件高原电工电子产品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GB∕T20626.3—2006特殊环境条件高原电工电子产品第3部分:雷电、污秽、凝

露的防护要求

GB/T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33629—2017风力发电机组雷电保护

GB/T32937—2016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33676—2017通信局(站)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36490—2018风力发电机组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38121—2019雷电防护雷暴预警系统

GB/T50065—2011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

GB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169—201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601—2010建筑物防雷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GB50689—2011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GB50952—2013农村居民雷电防护工程技术规范

GB51017—2014古建筑防雷工程技术规范

GB51418—2020通用雷达站设计标准

GB××××—××××旅游景区雷电灾害防御技术规范(报批稿)

QX/T231—2015雷电临近预警技术指南

QX/T262—2014古树名木防雷技术规范

GJB5080—2004军用通信设施雷电防护设计与使用要求

3

GJB6784—2009军用地面电子设施防雷通用要求

GJB7581—2012机动通信系统雷电防护要求

GJB7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