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前查漏16-科技与时事热点问题目录目录热点一中国环流三号 1热点二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4热点三北京怀柔拍摄到的极光 5热点四“天宫课堂”第四课 6热点五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8热点六日本福岛核电站启动核污水排海事件 8热点七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引力波 11热点八中国FAST 11热点九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 12热点十“快舟一号”运载火箭 13热点十一三星堆遗址 14热点十二杭州第19届亚运会 16热点一中国环流三号中国环流三号是中国自主设计研制的中国环流三号是中国自主设计研制的可控核聚变大科学装置,也被称为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在2023年8月25日首次实现了100万安培(1兆安)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这是中国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的新纪录。这一成就标志着我国在磁约束核聚变研究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于实现聚变能源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该装置的成功运行对于提升等离子体综合参数至聚变点火条件至关重要。高约束模式(H模)是一种先进的反应堆运行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等离子体整体约束性能,提高未来聚变堆的经济性。相较于普通的运行模式,其等离子体综合参数可提升数倍。1.(2024·北京平谷·模拟预测)2023年8月25日,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再次刷新中国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纪录。核聚变是一种核反应的形式。下列关于核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要使轻核发生聚变,一种可行的方法是将物质加热到几百万开尔文的高温B.氘氚核聚变的核反应方程为C.相同质量的核燃料,重核裂变比轻核聚变释放的核能更多D.核聚变反应过程中没有质量亏损2.(2024·陕西渭南·一模)8月25日,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取得重大科研进展,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再次刷新我国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纪录。可控核聚变实验的核反应方程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是质子 B.该反应为链式反应C.的结合能为 D.的比结合能比的大3.(2024·湖南·二模)2023年11月16日《红星新闻网》报道,进入11月,成都科创领域喜讯不断、活力澎湃,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实现115万安培放电……中国环流三号,是中国自主设计研制的可控核聚变大科学装置,它也被称为新一代“人造太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环流三号”可将铀或钚聚变B.氘和氚聚变的核反应方程式为C.“氦-3”聚变不产生中子,对环境非常安全,是一种如今已被世界公认的高效、清洁、安全、廉价的核聚变发电燃料D.氢的同位素(氚)具有放射性,半衰期为12.46年,现有100个氚原子核,经过12.46年后剩下50个氚原子核4.(2024·湖北·二模)2023年8月,“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标志着我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下列关于核聚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轻核聚变过程,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变大B.轻核聚变在常温常压下即可自发地进行C.轻核聚变过程,生成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的质量D.与核裂变反应相比,核聚变的产能效率更低5.(2024·湖北十堰·一模)2023年8月25日,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100万安培(1兆安)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再次刷新中国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纪录。某核聚变方程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质量守恒B.我国秦山核电站也是利用该原理发电的C.该反应属于α衰变D.该核聚变方程中的X为α粒子6.(2023·广东湛江·模拟预测)“新一代人造太阳”的“中国环流三号”托卡马克装置,于8月25日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这一重大进展再次刷新我国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纪录。磁约束是用磁场来约束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的运动。如图所示,有一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其边界分别是半径为R和2R的同心圆,O为圆心。比荷为的带电粒子在半径为R的中空区域内往各个方向运动,且速度大小不等。不考虑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及重力等因素的影响。若已知中空区域中的带电粒子的最大速度为vm。(1)若要求所有粒子均无法穿出环形磁场的外边缘,则环状区域内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最小值应为多少;(2)若环形区域内磁感应强度大小为第(1)问磁场的最小值,有一粒子从圆心O处射出,进入环形磁场区域后恰好与外边缘相切,然后再回到O点,则该粒子的速度是vm的多少倍,此过程中该粒子在环形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是多少。(sin37°=0.6,cos37°=0.8)热点二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是我国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是我国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是全球首个将四代核电技术成功商业化的示范项目,也是中国在“十二五”期间获批的第一个核电项目。该项目不仅体现了我国在高温气冷堆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也代表了在全球核能领域的先进水平。以下是该核电站的一些关键信息:建设背景与意义: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标志性成果,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标志着中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它的建设和运行对于保障国家在重点关键领域自主可控、增强产业链韧性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它将助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地方能源结构优化,并为实现中国的“双碳”目标(即碳达峰和碳中和)提供支持。建设历程:该项目的建设历经9年,于2012年12月开工,并在2021年12月首次并网发电。整个工程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设备国产化率超过90%。在2023年12月,经过168小时的连续运行考验后,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技术特点:高温气冷堆是第四代核电技术的其中一种,使用氦气作为冷却剂,通过设计实现了固有安全性。尽管在经济性和乏燃料后处理等方面还未完全达到四代核电的要求,但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的投入运营已经展示了其先进的核能利用特性。7.(2023·湖南永州·二模)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座具有第四代核电特征的核电站。核反应堆是核电站的心脏,它是通过可控链式核裂变反应来实现核能利用的。一个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发生裂变反应,其裂变方程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反应方程中的中子数为56B.核反应方程中的质量数为92C.因为裂变释放能量,出现质量亏损,所以裂变后的总质量数减少D.因为裂变释放能量,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应比U原子核的小热点三北京怀柔拍摄到的极光北京怀柔地区在2023年12月1日晚记录到了罕见的极光现象。北京怀柔地区在2023年12月1日晚记录到了罕见的极光现象。这一现象与太阳活动和地磁暴有直接关系。专家解释说,当太阳喷发出的带电粒子以高速撞向地球时,会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吸引到南北极附近的高空,并与大气层中的分子或原子发生碰撞,从而引起激发和电离,产生极光。通常,极光出现在高纬度地区较为常见,但在太阳活动特别剧烈时,极光的出现范围会扩大至中低纬度地区。在此次事件中,由于太阳日冕物质抛射(CME)引发的地磁暴导致极光出现的范围异常广泛,因此在北京等中纬度地区也观测到了极光。北京天文馆研究员朱进指出,近期再发生此类极光现象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相关条件需要非常特殊的太阳活动和地磁环境配合才能出现。此外,北京的气象条件对于观测极光也非常有利。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雷蕾介绍,北京当时晴空少云、大气透明度好,加上山区环境较暗,这些因素都有助于观测到极光。虽然城市中心由于光污染和低高度原因不利于观测到极光,但在北京怀柔、门头沟等地区能够目睹这一奇观实属难得。星空摄影师浦石在北京怀柔长哨营满族乡拍摄到了极光,并表示在摄影过程中经历了约10分钟的极光大爆发,使得整个天空亮起,非常震撼。8.(2024·北京平谷·模拟预测)图示照片是2023年12月1日晚网友在北京怀柔拍摄到的极光。当太阳爆发的时候,就会发生日冕物质抛射,一次日冕物质抛射过程能将数以亿吨计的太阳物质以数百千米每秒的高速抛离太阳表面。当日冕物质(带电粒子流)与地球相遇后,其中一部分会随着地球磁场进入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并与距离地面一百到四百千米高的大气层发生撞击,撞击的过程伴随着能量交换,这些能量被大气原子与分子的核外电子吸收之后,又快速得到释放,释放的结果就是产生极光。绿色与红色极光便是来自氧原子,紫色与蓝色极光则往往来自氮原子。则下列说法中最合理的是()A.若带正电的粒子流,以与地球表面垂直的方向射向赤道上空的某一点,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将会向西偏转B.地球南北两极附近的地磁场最强。但在两极附近,地磁场对垂直射向地球表面的带电粒子的阻挡作用最弱C.若氮原子发出紫色极光的光子能量为,则与该氮原子核外电子发生撞击的带电粒子的能量也为D.若氧原子的核外电子吸收能量为的光子后,则该氧原子就会放出能量为的光子热点四“天宫课堂”第四课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四次授课于2023年9月21日15时45分开课,是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的,并且由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担任主讲。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四次授课于2023年9月21日15时45分开课,是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的,并且由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担任主讲。在这次约48分钟的授课中,三位航天员生动地展示并介绍了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工作与生活场景。他们进行了多个科学实验。科学实验展示:①球形火焰实验:在微重力环境下,航天员展示了水滴在火焰周围形成球状的奇妙现象,这揭示了液体在微重力环境中的表面张力效应。②奇妙“乒乓球”实验:利用吹气球的方式,展示了空间站内浮力和空气流动的有趣现象,以及如何在微重力环境中进行气体的操控。③动量守恒实验:通过观察体操运动员在太空中的动作和身体旋转,讲解了角动量守恒的原理。④又见陀螺实验:陀螺在太空中的表现与地面截然不同,此实验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物体在微重力下的旋转特性。生活场景介绍:航天员还介绍了空间站内的生活场景,包括睡眠区、工作区等,并演示了在太空中的日常活动,比如如何用吸管喝水、如何在太空厕所中完成卫生处理等。互动交流:课程中还包括了实时互动环节,航天员回答了学生们关于太空生活和科学实验的问题,增加了授课的互动性和趣味性。9.(2024·河北·一模)“天宫课堂”第四课于2023年9月21日15时45分开课,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在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在奇妙“乒乓球”实验中,航天员朱杨柱用水袋做了一颗水球,桂海潮用白毛巾包好的球拍击球,水球被弹开。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梦天实验舱内,水球体积越小其惯性越大B.击球过程中,水球对“球拍”的作用力与“球拍”对水球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击球过程中,水球所受弹力是由于水球发生形变产生的D.梦天实验舱内可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验证11.(2023·浙江·模拟预测)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开讲。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将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展示介绍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各种奇妙的在失重状态下的实验,例如蜡烛火焰、动量守恒定律等实验,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下面四幅蜡烛火焰图是在太空实验室中演示的是()A. B.C. D.热点五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23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皮埃尔・阿戈斯蒂尼、费伦茨・克劳斯和安妮・卢利尔,以表彰他们“为研究物质中的电子动力学而产生阿秒光脉冲的实验方法”。首先,今年的获奖者的研究成果为人们探索原子和分子内部的电子世界提供了新工具。他们已经发明了一种创造超短光脉冲的方法,并将其用于测量电子移动或能量变化的快速过程。这些光脉冲如此短暂,以至于人们可以捕捉并观察之前无法看到的瞬间事件,类似于将由静止图像组成的电影感知为连续运动的过程。其次,利用这种技术,研究人员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这对于物理学和化学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阿秒光脉冲可以用来研究电子动力学和相干光辐射等现象,这些都是在超快光学领域中非常关键的研究主题。此外,安妮·卢利利尔教授成为第5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女性,这在科学界也是值得庆祝的里程碑。12.(2024·浙江嘉兴·一模)202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采用实验方法产生阿秒脉冲光的技术”,阿秒脉冲光是一种非常短的光脉冲,其持续时间在阿秒的量级,即,则()A.阿秒是导出单位B.阿秒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C.阿秒对应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量D.阿秒对应的物理量是矢量热点六日本福岛核电站启动核污水排海事件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水经处理后排入大海。这一决定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和争议。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水经处理后排入大海。这一决定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和争议。首先,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在2011年的地震和海啸事故后,积累了大量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污水。这些污水经过处理和稀释后,计划被排放入海洋,而这一过程预计将持续长达30年。排放工作已于2023年8月24日开始。其次,许多专家和环保组织表达了对此决定的担忧,认为尽管国际原子能机构表示该计划符合国际安全标准,但长期对海洋生态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对当地渔民的生计、全球鱼类迁徙、远洋渔业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再者,日本国内也有强烈反对声音,当地渔民和市民团体担心这会影响到食品安全和环境质量。他们要求政府提供更透明的信息,并寻求其他更安全的处理方式。13.(2023·贵州遵义·模拟预测)2023年8月24日,日本福岛核电站启动核污水排海。核污水中含有多种放射性元素,其中的衰变方程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衰变方程中Z等于55B.原子核衰变的本质是核外电子的跃迁C.β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的穿透能力弱D.随着海水温度变化,的半衰期也会变化14.(2024·浙江·模拟预测)如图甲所示是我国2023年4月12日取得新突破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该装置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s,装置原理图如图乙所示。该装置可使用和为核燃料进行热核聚变反应,核反应方程分别为:①;②。则()
A.X为B.强磁场通过洛伦兹力约束运动的YC.核反应①中质量亏损较大D.核反应②中的比结合能较更大15.(2024·陕西安康·三模)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一意孤行向海洋排放福岛核电站的核废水。核废水中含有多种放射性元素,这些放射性元素将对人类环境造成重大破坏。核废水中铯的半衰期大约为30年,已知发生β衰变的同时生成新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铯的半衰期会随温度升高而变大B.的比结合能大于其衰变生成新核的比结合能C.衰变过程质量数、电荷数和质量都守恒D.衰变生成新核的中子数为8116.(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日本政府于2023年8月24日正式开启核污水排海,现已有超过2.3万吨核污染水流入太平洋,第四批核污染水排海预计在2024年初开始。福岛核电站核污水中含有氚、碘131、铯137等放射性元素。已知碘131的半衰期为8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福岛核电站利用的是可控热核反应的原理发电B.速度与热运动速度相当的中子最易引发核裂变C.排海稀释后废水中放射性元素半衰期可能变短D.排海污水中的碘131经16天就会全部发生衰变17.(2024·云南红河·一模)日本于2023年8月24日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废水排入大海,对海洋生态造成恶劣影响。核废水中含有氚、锶90、铯137、碘129等放射性元素,其中铯137的半衰期约30年,衰变方程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是粒子B.X是粒子C.衰变过程中质量守恒D.100个铯137原子核经过30年后一定还有50个未衰变18.(2024·浙江·一模)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正式向海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水。核废水中的发生衰变时的核反应方程为,的比结合能为,的比结合能为,的比结合能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衰变是由于弱相互作用引起的B.由于海水的稀释,的半衰期变长,降低了放射性C.的平均核子质量大于的平均核子质量D.该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能量19.(2024·浙江金华·模拟预测)日本政府宣布将从2023年8月24日开始,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入海洋,这种行为遭到多国的质疑和反对,这是因为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会严重影响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安全和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核废水中的发生衰变时的核反应方程为,该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能量为。设的比结合能为,的比结合能为,X的比结合能为,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该核反应方程中,X表示电子B.该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能量C.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衰变的半衰期也会随着变化D.若把X粒子射入匀强磁场中,它一定受到洛伦兹力作用热点七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引力波爱因斯坦探针(EinsteinProbe,简称EP)是一颗专注于时域天文学和高能天体物理的X射线天文卫星。爱因斯坦探针(EinsteinProbe,简称EP)是一颗专注于时域天文学和高能天体物理的X射线天文卫星。爱因斯坦探针的主要任务是在软X射线波段进行大视场时域巡天监测,其科学目标包括系统性地发现宇宙中的高能暂现天体、监测天体活动性,并探索这些现象的本质和物理过程。这项任务对于理解诸如黑洞、引力波源电磁对应体、超新星爆发等重大天文事件具有重要意义。该卫星于2017年12月29日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立项,并在2024年1月9日成功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爱因斯坦探针的设计采用了仿生龙虾眼的聚焦光学系统,这种设计赋予了它高灵敏度和大视场的双重优势,特别是在软X射线波段的大视场全天监测方面,填补了以往的空白。20.(2024·江苏连云港·一模)2024年1月,我国使用运载火箭成功将“爱因斯坦探针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用于捕捉爱因斯坦预言的黑洞及引力波电磁对应体等天文现象。若卫星在距地面的轨道上绕地球稳定运行,该卫星的()A.运行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B.线速度大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C.角速度等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D.加速度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加速度热点八中国FAST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表明我国纳赫兹引力波研究与国际同步达到领先水平。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2023年6月29日在我国天文学术期刊《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在线发表。2023年12月14日,相关成果入选《科学》杂志2023年度十大科学突破。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表明我国纳赫兹引力波研究与国际同步达到领先水平。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2023年6月29日在我国天文学术期刊《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在线发表。2023年12月14日,相关成果入选《科学》杂志2023年度十大科学突破。21.(2024·陕西安康·模拟预测)中国FAST是目前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利用FAST灵敏度高、可监测脉冲星数目多、测量精度更高的优势,发现了具有纳赫兹引力波特征的四极相关信号的证据。利用引力波观测,能够捕捉到“黑暗”的蛛丝马迹,探测宇宙中最大质量的天体即超大质量黑洞的增长、演化及合并过程。若甲、乙两个恒星组成的双星系统在合并前稳定运行时,绕同一点做圆周运动,测得甲、乙两恒星到绕行中心的距离之比为,则甲、乙两恒星()A.质量之比为 B.线速度之比为C.周期之比为 D.动能之比为热点九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2024年1月17日晚,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天舟七号是中国空间站任务的重要货运飞船,负责为在轨航天员和空间站运送补给物资。2024年1月17日晚,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天舟七号是中国空间站任务的重要货运飞船,负责为在轨航天员和空间站运送补给物资。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的成功发射对中国空间站的运营至关重要。它不仅为神舟十七号和后续的神舟十八号乘组提供了必需的生活物资、衣物、食品等,还携带了备品备件、科学实验载荷以及推进剂。这次发射是当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任务,标志着一系列飞行任务的开始。天舟七号与前一艘天舟六号是同一批次研发制造的,它们都具有相似的结构,即由货物舱和推进舱组成,其中货物舱的载货量可达7.4吨。这些飞船的设计和功能都是为了支持中国空间站长期有人照看并开展各项科研实验。此外,天舟七号的任务还包括为在轨实验提供实验载荷和支持。这表明,除了补给物资之外,它还承载着科研使命,对于推动空间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2.(多选)(2024·贵州贵阳·一模)2024年1月17日晚,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揭开了2024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任务的序幕。设天舟七号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h,天舟七号的质量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若取无限远处为地球引力势能的零点,则引力势能可表示为,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量,M为地球质量,r为物体到地心的距离,m为物体的质量。下列关于天舟七号的表述,正确的是()A.向心加速度大小为 B.周期为C.机械能为 D.机械能为热点十“快舟一号”运载火箭快舟一号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卫星技术研究所合作研制的一种小型三级固体运载火箭。快舟一号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卫星技术研究所合作研制的一种小型三级固体运载火箭。快舟一号在2024年1月5日的发射任务中,以“一箭四星”的方式成功将四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四颗卫星具体为哪四颗,目前公开信息并未详细说明。但可以推测,这些卫星很可能是用于灾害应急监测和抢险救灾信息支持的卫星,基于快舟一号火箭的主要用途。快舟一号是中国首个具有快速集成、快速入轨能力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使中国的空间快速响应能力得到了初步形成,并在航天发射工具方面实现了从液体到固体的拓展。此次发射再次展现了快舟一号火箭快速响应的能力,并且加强了我国在应急监测和救灾通信方面的太空基础设施。通过此类快速发射和部署的能力,我国能够及时获取灾害情况信息,为减少灾害损失和组织抗灾救灾创造条件。23.(多选)(2024·甘肃兰州·一模)2024年1月5日,我国“快舟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以“一箭四星”方式,将“天目一号”掩星探测星座15~18星送入预定轨道(轨道近似为圆轨道,高度在400至600公里之间),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2024年中国航天发射开门红。对于这四颗入轨后的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轨道高度为400公里的卫星周期比轨道高度为600公里的小B.轨道高度为400公里的卫星加速度比轨道高度为600公里的小C.某一颗卫星可能相对地面静止D.卫星圆周运动的速度一定小于7.9km/s热点十一三星堆遗址三星堆遗址是四川省广汉市的一处重要的考古遗址:三星堆遗址是四川省广汉市的一处重要的考古遗址:地理位置: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约为12平方千米。历史年代:遗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至5000年前,代表了古蜀文化,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文化遗址之一。考古价值:三星堆遗址被认为是长江文明的源头之一,与黄河流域的文明同样古老,展现了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它在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出土文物:遗址中发现了包括精美的青铜器、金器、玉器以及象牙等在内的众多珍贵文物。这些文物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还对研究古代中国的宗教和社会结构提供了重要线索。最新发现:近年来,考古学家在三星堆遗址不断有新的发现,如奇特造型的铜猪鼻龙形器、顶尊蛇身铜人像等,这些新发现的文物丰富了三星堆文化的铜器类别,为了解当地古代文化提供了更多的实物证据。学术争议:关于三星堆文化的定位和属性,学术界有多种不同的解释和假设,包括古蜀国说、外星人说、西亚来源说等。但根据出土文物的特色,可以将三星堆文化分为独有的文化因素和与中原及其他地区的共有文化因素两组。文化意义:三星堆遗址不仅是四川盆地夏商时期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中心遗址,也是研究古代中国文明发展的重要窗口,对于理解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具有重要意义。三星堆遗址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现和研究对于揭示古代中国特别是四川盆地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4.(2024·广东韶关·二模)2023年9月15日,三星堆遗址考古入选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三星堆古遗址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昭示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应用碳14测定年代是考古中的重要方法,在高空大气中,来自宇宙射线的中子轰击氮14,不断以一定的速率产生碳14,接着碳14就发生放射性衰变,其半衰期为5730年,反应方程分别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核反应方程要遵循电荷数守恒和质量守恒B.碳14发生的放射性衰变是β衰变C.埋入地下的植物中,其碳14的半衰期将变长D.4个碳14原子核在经过一个半衰期后,一定还剩2个25.(2024·山东济南·一模)三星堆遗址考古入选世界重大田野考古发现。三星堆古遗址距今已有3000至5000年历史,昭示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利用14C衰变测定年代技术进行考古研究,可以确定文物的大致年代,14C衰变方程为,14C的半衰期是5730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方程中的X是电子,它是碳原子电离时产生的,是原子的组成部分B.方程中的X是中子,来源于原子核C.文物所埋藏的环境会影响的半衰期,进而对推算年代造成影响D.若、、X的质量分别是、、,一个发生衰变释放能量为26.(2024·宁夏吴忠·一模)2023年6月10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再现两件跨坑拼对成功的大型青铜器。利用衰变的测年技术可进行考古研究,衰变方程为,已知的半衰期为5730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来源于核外电子 B.全球变暖会导致半衰期变短C.该核反应吸收能量 D.的比结合能小于的比结合能27.(2024·湖南·二模)2023年6月10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外公布:三星堆遗址祭祀区再现两件跨坑拼对成功的大型青铜器。利用衰变的测年技术可进行考古研究,衰变方程为,已知的半衰期为5730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来源于核外电子B.全球变暖会导致半衰期变短C.该核反应吸收能量D.的比结合能小于的比结合能28.(2024·四川德阳·二模)德阳灯会历来就有“川西灯会看德阳”之盛誉。时隔8年,第十五届德阳灯会将于2024年2月2日至3月9日在德阳玄珠湖公园举行,届时240米吉尼斯龙灯旋连“三星堆宝藏”等1000余组彩灯共镶“华灯盛宴”。如图所示,深度足够的、灌满透明湖水的圆柱形玄珠湖直径为12m,在湖面中央O点正下方合适的位置处安装绿色点光源(图中未画出),使得岸上的游客能看到整个湖面恰好都被照亮,已知湖水对绿光的折射率为。假如你就是“华灯盛宴”的设计师,请你帮安装师傅设计出绿色光源的深度h=;若在O点正下方再安装一个红色点光源,仍然要求恰好照亮整个湖面,则安装的深度应(选填“更深些”或“更浅些”);光从各自的波源出发,红光到达湖面O点处所用时间绿光到达湖面O点处所用时间(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热点十二杭州第19届亚运会杭州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以下是该届亚运会的一些相关信息:杭州第19届亚运会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在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举行。以下是该届亚运会的一些相关信息:开幕式:第19届亚运会的开幕式于2023年9月23日晚在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参赛规模:本届亚运会是史上参赛人数最多的一届,报名参赛的运动员超过1.2万名,涵盖了亚洲全部45个国家与地区的奥委会。赛事项目:亚运会共设有40个大项、61个分项、481个小项的比赛。闭幕式:第19届亚洲运动会已经在杭州圆满闭幕,李强出席了闭幕式。后续活动:为了庆祝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杭州在2023年10月10日起派发了第三期40万份亚运文旅大礼包,以感谢市民和游客的支持。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不仅在规模上创下了新纪录,而且在组织和运行上也展现了高效率和高水平,为亚洲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9.(2024·江西九江·二模)10月6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艺术体操个人全能资格赛暨个人团体决赛在黄龙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中国队以总分313.400获团体铜牌。下图为中国队选手赵樾进行带操比赛。某段过程中彩带的运动可简化为沿x轴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时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质点Q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简谐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B.该时刻P点的位移为C.再经过0.25s,P点到达平衡位置D.质点Q的振动方程为30.(2024·浙江·一模)杭州第19届亚运会,在赛艇项目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决赛中,中国选手邹佳琪和邱秀萍以7分06秒78的成绩斩获本届亚运会首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比赛中,赛艇能加速前进是由于水推桨的力大于桨推水的力B.要研究比赛中运动员的划桨技术技巧,可以将运动员视为质点C.赛艇到达终点后,虽然运动员停止划水,但由于惯性,赛艇仍会继续向前运动D.赛艇比赛全程的平均速度一定等于冲刺终点时瞬时速度的一半31.(2024·山东德州·模拟预测)在2023年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上,亚运会女子10米跳台决赛,全红婵凭借最后一轮94.40的分数,逆转队友陈芋汐再次回到榜首,以2.55分的微弱优势夺得金牌。假设把运动员的空中运动简化为自由落体运动,把此过程视为过程Ⅰ,进入水池直到速度为零的过程视为过程Ⅱ,已知人的质量为,跳台高度为,重力加速度为,运动员视为质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整个过程运动员的机械能守恒B.过程Ⅱ中运动员所受合力的冲量大于过程Ⅰ中运动员所受合力的冲量C.整个过程重力所做的功大于克服水的阻力所做的功D.若从进入水池到速度为零总共经过的时间为,则受到水的平均作用力约为578N32.(2024·全国·一模)2023年10月3日,在杭州亚运会田径女子4×100m接力决赛中,位于第8道的中国队以43秒39的成绩夺得冠军,时隔9年重返亚洲之巅,其中第四棒运动员是福建选手葛曼棋。如图所示为4×100m跑道的起终点区域,部分赛道起点位置及比赛终点线如图中所标注,则在整个比赛中()A.43秒39表示时刻B.每位运动员位移的大小都为100mC.中国队的平均速度约为9.2m/sD.中国队运动员的总位移比位于第3道的新加坡队大33.(2024·湖南长沙·一模)2023年10月4日,杭州亚运会跳水项目比赛迎来收官战.至此,杭州亚运会10跳水项目圆满结束.中国队包揽本届亚运会跳水项目全部十枚金牌,再次实现“十全十美”。如图所示,16岁的中国选手全红婵在决赛中从10米高台跳下,完成精彩的翻转动作后,保持同一姿势下落,依次经过A、B、C、D四点,最后压住水花没入水中。假设她在AD段受到重力和阻力作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AB、BC和CD三段所用的时间之比为1:2:3,AB段和CD段的高度分别为和,则BC段的高度为()A. B. C. D.34.(多选)(2023·四川德阳·一模)在第19届杭州亚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女排以3:0战胜日本女排,以六战全胜且一局未失的战绩成功卫冕冠军,如图所示为发球员在底线中点距离地面高h1处将排球水平击出,已知排球场的长为l1,宽为l2,球网高为h2。为使排球能落在对方球场区域,则发球员将排球击出后,排球初速度的最小值vmin和最大值vmax分别是()A. B.C. D.
考前查漏16-科技与时事热点问题目录目录热点一中国环流三号 1热点二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 6热点三北京怀柔拍摄到的极光 7热点四“天宫课堂”第四课 9热点五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1热点六日本福岛核电站启动核污水排海事件 12热点七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引力波 16热点八中国FAST 17热点九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 18热点十“快舟一号”运载火箭 19热点十一三星堆遗址 20热点十二杭州第19届亚运会 23热点一中国环流三号中国环流三号是中国自主设计研制的中国环流三号是中国自主设计研制的可控核聚变大科学装置,也被称为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在2023年8月25日首次实现了100万安培(1兆安)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这是中国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的新纪录。这一成就标志着我国在磁约束核聚变研究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于实现聚变能源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该装置的成功运行对于提升等离子体综合参数至聚变点火条件至关重要。高约束模式(H模)是一种先进的反应堆运行模式,能够有效提升等离子体整体约束性能,提高未来聚变堆的经济性。相较于普通的运行模式,其等离子体综合参数可提升数倍。1.(2024·北京平谷·模拟预测)2023年8月25日,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再次刷新中国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纪录。核聚变是一种核反应的形式。下列关于核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要使轻核发生聚变,一种可行的方法是将物质加热到几百万开尔文的高温B.氘氚核聚变的核反应方程为C.相同质量的核燃料,重核裂变比轻核聚变释放的核能更多D.核聚变反应过程中没有质量亏损【答案】A【详解】A.发生轻核聚变的条件是使核的距离十分接近,达到10-15m,这就要使原子核获得很大的动能,所用方法是把它们加热到几百万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因此聚变反应又叫做热核反应,A正确;B.根据质量数守恒和核电荷数守恒可知,氘氚核聚变的核反应方程为,故B错误;C.对于相同质量的核燃料,轻核聚变产生的核能比重核裂变产生的核能多,故C错误;D.核聚变反应过程中放出大量能量,有质量亏损,故D错误;故选A。2.(2024·陕西渭南·一模)8月25日,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取得重大科研进展,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再次刷新我国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纪录。可控核聚变实验的核反应方程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是质子 B.该反应为链式反应C.的结合能为 D.的比结合能比的大【答案】D【详解】A.由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是中子。故A错误;B.该反应是热核反应不是链式反应。故B错误;C.结合能是把拆解成自由核子时所需的最小能量,而非是核反应中放出的能量17.6MeV,故C错误;D.发生核反应后,原子核越稳定,则的比结合能比的大,故D正确。故选D。3.(2024·湖南·二模)2023年11月16日《红星新闻网》报道,进入11月,成都科创领域喜讯不断、活力澎湃,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实现115万安培放电……中国环流三号,是中国自主设计研制的可控核聚变大科学装置,它也被称为新一代“人造太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环流三号”可将铀或钚聚变B.氘和氚聚变的核反应方程式为C.“氦-3”聚变不产生中子,对环境非常安全,是一种如今已被世界公认的高效、清洁、安全、廉价的核聚变发电燃料D.氢的同位素(氚)具有放射性,半衰期为12.46年,现有100个氚原子核,经过12.46年后剩下50个氚原子核【答案】C【详解】A.铀或钚是重核,一般发生裂变,而“中国环流三号”是中国自主设计研制的可控核聚变大科学装置,不可将铀或钚聚变,故A错误;B.氘和氚聚变的核反应方程式为,故B错误;C.“氦-3”聚变不产生中子,对环境非常安全,是一种如今已被世界公认的高效、清洁、安全、廉价的核聚变发电燃料,故C正确;D.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对少数原子核的衰变不适用,故D错误。故选C。4.(2024·湖北·二模)2023年8月,“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标志着我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下列关于核聚变的说法正确的是()A.轻核聚变过程,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变大B.轻核聚变在常温常压下即可自发地进行C.轻核聚变过程,生成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的质量D.与核裂变反应相比,核聚变的产能效率更低【答案】A【详解】A.原子的比结合能越大越稳定,生成物较稳定,比结合能变大,A正确;B.轻核聚变反应过程需要吸收能量才能使轻核间的距离接近到发生聚变的距离,因此需要高温,B错误;C.核反应方程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释放热量,质量亏损,所以生成物的质量小于反应物的质量,C错误;D.与核裂变反应相比,核聚变的产能效率更高,D错误。故选A。5.(2024·湖北十堰·一模)2023年8月25日,中国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首次实现100万安培(1兆安)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再次刷新中国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纪录。某核聚变方程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质量守恒B.我国秦山核电站也是利用该原理发电的C.该反应属于α衰变D.该核聚变方程中的X为α粒子【答案】D【详解】A.核反应前后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质量有亏损,质量不守恒,故A错误;B.我国秦山核电站是利用核裂变发电的,故B错误;C.该反应属于核聚变,故C错误;D.由核反应的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得X的质量数为2+3−1=4,电荷数为1+1−0=2,可知X是α粒子,则该聚变方程为,故D正确。故选D。6.(2023·广东湛江·模拟预测)“新一代人造太阳”的“中国环流三号”托卡马克装置,于8月25日首次实现100万安培等离子体电流下的高约束模式运行,这一重大进展再次刷新我国磁约束聚变装置运行纪录。磁约束是用磁场来约束等离子体中带电粒子的运动。如图所示,有一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其边界分别是半径为R和2R的同心圆,O为圆心。比荷为的带电粒子在半径为R的中空区域内往各个方向运动,且速度大小不等。不考虑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及重力等因素的影响。若已知中空区域中的带电粒子的最大速度为vm。(1)若要求所有粒子均无法穿出环形磁场的外边缘,则环状区域内磁场的磁感应强度的最小值应为多少;(2)若环形区域内磁感应强度大小为第(1)问磁场的最小值,有一粒子从圆心O处射出,进入环形磁场区域后恰好与外边缘相切,然后再回到O点,则该粒子的速度是vm的多少倍,此过程中该粒子在环形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是多少。(sin37°=0.6,cos37°=0.8)【答案】(1);(2),【详解】(1)当粒子刚好沿着内圆切线进入环形磁场时,要求此方向不飞出外圆,是保证所有粒子无法穿出环形磁场的外边缘的临界条件。如图甲所示几何关系可得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解得(2)如图乙所示,当粒子源在O点时,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轨迹与磁场外边界相切,被磁场约束的粒子每次经过磁场的时间为最大值设粒子运动半径为r0。在中即解得根据解得该粒子在磁场中的周期为由几何知识求解得此过程中该粒子在环形磁场中运动的时间热点二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是我国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是我国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是全球首个将四代核电技术成功商业化的示范项目,也是中国在“十二五”期间获批的第一个核电项目。该项目不仅体现了我国在高温气冷堆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也代表了在全球核能领域的先进水平。以下是该核电站的一些关键信息:建设背景与意义:作为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标志性成果,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标志着中国在第四代核电技术研发和应用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它的建设和运行对于保障国家在重点关键领域自主可控、增强产业链韧性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它将助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地方能源结构优化,并为实现中国的“双碳”目标(即碳达峰和碳中和)提供支持。建设历程:该项目的建设历经9年,于2012年12月开工,并在2021年12月首次并网发电。整个工程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设备国产化率超过90%。在2023年12月,经过168小时的连续运行考验后,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技术特点:高温气冷堆是第四代核电技术的其中一种,使用氦气作为冷却剂,通过设计实现了固有安全性。尽管在经济性和乏燃料后处理等方面还未完全达到四代核电的要求,但石岛湾高温气冷堆的投入运营已经展示了其先进的核能利用特性。7.(2023·湖南永州·二模)华能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世界首座具有第四代核电特征的核电站。核反应堆是核电站的心脏,它是通过可控链式核裂变反应来实现核能利用的。一个原子核在中子的轰击下发生裂变反应,其裂变方程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核反应方程中的中子数为56B.核反应方程中的质量数为92C.因为裂变释放能量,出现质量亏损,所以裂变后的总质量数减少D.因为裂变释放能量,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应比U原子核的小【答案】A【详解】AB.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得,,解得,,所以核反应方程中的中子数为,故A正确、B错误;C.核裂变释放能量,会出现质量亏损,但是总质量数不变,故C错误;D.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原子核裂变得到原子核,说明原子核比原子核稳定,即原子核的比结合能应比原子核的大,故D错误。故选A。热点三北京怀柔拍摄到的极光北京怀柔地区在2023年12月1日晚记录到了罕见的极光现象。北京怀柔地区在2023年12月1日晚记录到了罕见的极光现象。这一现象与太阳活动和地磁暴有直接关系。专家解释说,当太阳喷发出的带电粒子以高速撞向地球时,会与地球磁场相互作用,吸引到南北极附近的高空,并与大气层中的分子或原子发生碰撞,从而引起激发和电离,产生极光。通常,极光出现在高纬度地区较为常见,但在太阳活动特别剧烈时,极光的出现范围会扩大至中低纬度地区。在此次事件中,由于太阳日冕物质抛射(CME)引发的地磁暴导致极光出现的范围异常广泛,因此在北京等中纬度地区也观测到了极光。北京天文馆研究员朱进指出,近期再发生此类极光现象的可能性不大,因为相关条件需要非常特殊的太阳活动和地磁环境配合才能出现。此外,北京的气象条件对于观测极光也非常有利。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雷蕾介绍,北京当时晴空少云、大气透明度好,加上山区环境较暗,这些因素都有助于观测到极光。虽然城市中心由于光污染和低高度原因不利于观测到极光,但在北京怀柔、门头沟等地区能够目睹这一奇观实属难得。星空摄影师浦石在北京怀柔长哨营满族乡拍摄到了极光,并表示在摄影过程中经历了约10分钟的极光大爆发,使得整个天空亮起,非常震撼。8.(2024·北京平谷·模拟预测)图示照片是2023年12月1日晚网友在北京怀柔拍摄到的极光。当太阳爆发的时候,就会发生日冕物质抛射,一次日冕物质抛射过程能将数以亿吨计的太阳物质以数百千米每秒的高速抛离太阳表面。当日冕物质(带电粒子流)与地球相遇后,其中一部分会随着地球磁场进入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并与距离地面一百到四百千米高的大气层发生撞击,撞击的过程伴随着能量交换,这些能量被大气原子与分子的核外电子吸收之后,又快速得到释放,释放的结果就是产生极光。绿色与红色极光便是来自氧原子,紫色与蓝色极光则往往来自氮原子。则下列说法中最合理的是()A.若带正电的粒子流,以与地球表面垂直的方向射向赤道上空的某一点,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将会向西偏转B.地球南北两极附近的地磁场最强。但在两极附近,地磁场对垂直射向地球表面的带电粒子的阻挡作用最弱C.若氮原子发出紫色极光的光子能量为,则与该氮原子核外电子发生撞击的带电粒子的能量也为D.若氧原子的核外电子吸收能量为的光子后,则该氧原子就会放出能量为的光子【答案】B【详解】A.由左手定则分析可知沿地球赤道平面内射来的宇宙射线中的带正电的粒子流受到东方向的洛伦兹力,会向东偏转,故A错误;B.如图所示地球南北两极附近的地磁场最强。但在两极附近,粒子垂直射向地球,纬度越高,粒子运动方向和磁场方向夹角越小,受到时洛伦兹力越小,越容易射入地球大气,宇宙射线越强,故地磁场对垂直射向地球表面的带电粒子的阻挡作用最弱,故B正确;CD.产生极光的原因是来自大气外的电子和质子撞击高层大气中的原子的作用,若氮原子发出紫色极光的光子能量为,则与该氮原子核外电子发生撞击的带电粒子的能量小于,若氧原子的核外电子吸收能量为的光子后,则该氧原子就会放出能量小于等于的光子,故CD错误。故选B。热点四“天宫课堂”第四课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四次授课于2023年9月21日15时45分开课,是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的,并且由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担任主讲。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四次授课于2023年9月21日15时45分开课,是在梦天实验舱内进行的,并且由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担任主讲。在这次约48分钟的授课中,三位航天员生动地展示并介绍了空间站梦天实验舱的工作与生活场景。他们进行了多个科学实验。科学实验展示:①球形火焰实验:在微重力环境下,航天员展示了水滴在火焰周围形成球状的奇妙现象,这揭示了液体在微重力环境中的表面张力效应。②奇妙“乒乓球”实验:利用吹气球的方式,展示了空间站内浮力和空气流动的有趣现象,以及如何在微重力环境中进行气体的操控。③动量守恒实验:通过观察体操运动员在太空中的动作和身体旋转,讲解了角动量守恒的原理。④又见陀螺实验:陀螺在太空中的表现与地面截然不同,此实验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了物体在微重力下的旋转特性。生活场景介绍:航天员还介绍了空间站内的生活场景,包括睡眠区、工作区等,并演示了在太空中的日常活动,比如如何用吸管喝水、如何在太空厕所中完成卫生处理等。互动交流:课程中还包括了实时互动环节,航天员回答了学生们关于太空生活和科学实验的问题,增加了授课的互动性和趣味性。9.(2024·河北·一模)“天宫课堂”第四课于2023年9月21日15时45分开课,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在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在奇妙“乒乓球”实验中,航天员朱杨柱用水袋做了一颗水球,桂海潮用白毛巾包好的球拍击球,水球被弹开。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梦天实验舱内,水球体积越小其惯性越大B.击球过程中,水球对“球拍”的作用力与“球拍”对水球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击球过程中,水球所受弹力是由于水球发生形变产生的D.梦天实验舱内可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验证【答案】B【详解】A.梦天实验舱内,水球体积越小,水球质量越小,其惯性越小,故A项错误;B.击球过程中、水球对“球拍”的作用力与“球拍”对水球的作用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B项正确;C.击球过程中,水球所受弹力是由于球拍发生形变产生的,故C项错误;D.牛顿第一定律是理想情况,不可用实验直接验证,故D项错误。故选B。11.(2023·浙江·模拟预测)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开讲。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将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展示介绍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工作生活场景,演示了各种奇妙的在失重状态下的实验,例如蜡烛火焰、动量守恒定律等实验,并与地面课堂进行互动交流。下面四幅蜡烛火焰图是在太空实验室中演示的是()A. B.C. D.【答案】B【详解】在地球上,由于受到重力的影响,燃烧后会使旁边空气形成上下对流,于是我们看到的火焰向上。在太空失重的情况下,这种上下对流消失,点燃后的蜡烛没有所谓的向上或向左等等的方向,氧气由于对流向火焰靠拢,形成球形火焰。热点五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2023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了皮埃尔・阿戈斯蒂尼、费伦茨・克劳斯和安妮・卢利尔,以表彰他们“为研究物质中的电子动力学而产生阿秒光脉冲的实验方法”。首先,今年的获奖者的研究成果为人们探索原子和分子内部的电子世界提供了新工具。他们已经发明了一种创造超短光脉冲的方法,并将其用于测量电子移动或能量变化的快速过程。这些光脉冲如此短暂,以至于人们可以捕捉并观察之前无法看到的瞬间事件,类似于将由静止图像组成的电影感知为连续运动的过程。其次,利用这种技术,研究人员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这对于物理学和化学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例如,阿秒光脉冲可以用来研究电子动力学和相干光辐射等现象,这些都是在超快光学领域中非常关键的研究主题。此外,安妮·卢利利尔教授成为第5位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女性,这在科学界也是值得庆祝的里程碑。12.(2024·浙江嘉兴·一模)202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采用实验方法产生阿秒脉冲光的技术”,阿秒脉冲光是一种非常短的光脉冲,其持续时间在阿秒的量级,即,则()A.阿秒是导出单位B.阿秒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C.阿秒对应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的基本量D.阿秒对应的物理量是矢量【答案】C【详解】ABC.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为长度、质量、时间、温度、电流、物质的量、发光强度,基本物理量的单位为基本单位,即米、千克、秒、开尔文、安培、摩尔、坎德拉;“阿秒”是一个单位,对应的物理量是时间,应为国际单位制的基本量,故C正确,AB错误;D.阿秒对应的物理量是时间只有大小为标量,故D错误。故选C。热点六日本福岛核电站启动核污水排海事件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水经处理后排入大海。这一决定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和争议。2021年4月13日,日本政府正式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水经处理后排入大海。这一决定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关注和争议。首先,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在2011年的地震和海啸事故后,积累了大量含有放射性物质的污水。这些污水经过处理和稀释后,计划被排放入海洋,而这一过程预计将持续长达30年。排放工作已于2023年8月24日开始。其次,许多专家和环保组织表达了对此决定的担忧,认为尽管国际原子能机构表示该计划符合国际安全标准,但长期对海洋生态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对当地渔民的生计、全球鱼类迁徙、远洋渔业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再者,日本国内也有强烈反对声音,当地渔民和市民团体担心这会影响到食品安全和环境质量。他们要求政府提供更透明的信息,并寻求其他更安全的处理方式。13.(2023·贵州遵义·模拟预测)2023年8月24日,日本福岛核电站启动核污水排海。核污水中含有多种放射性元素,其中的衰变方程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衰变方程中Z等于55B.原子核衰变的本质是核外电子的跃迁C.β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的穿透能力弱D.随着海水温度变化,的半衰期也会变化【答案】C【详解】A.根据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可知Z等于56,故A错误;B.原子核衰变的本质是铯核中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以及电子,故B错误;C.β射线的穿透能力比γ射线的穿透能力弱,β射线的电离能力比γ射线的穿透能力强,故C正确;D.随着海水温度的升高,铯核的半衰期不变,故D错误。故选C。14.(2024·浙江·模拟预测)如图甲所示是我国2023年4月12日取得新突破的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该装置成功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403s,装置原理图如图乙所示。该装置可使用和为核燃料进行热核聚变反应,核反应方程分别为:①;②。则()
A.X为B.强磁场通过洛伦兹力约束运动的YC.核反应①中质量亏损较大D.核反应②中的比结合能较更大【答案】A【详解】A.根据核反应的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可知,X的电荷数为1,质量数为1,则X为,选项A正确;B.根据核反应的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可知,Y的电荷数为0,质量数为1,则Y为中子,因中子不带电,则强磁场不能通过洛伦兹力约束运动的Y,选项B错误;C.核反应②中放出的能量较大,则②质量亏损较大,选项C错误;D.核反应②中因反应放出能量,生成物更加稳定,可知的比结合能较更大,选项D错误。故选A。15.(2024·陕西安康·三模)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一意孤行向海洋排放福岛核电站的核废水。核废水中含有多种放射性元素,这些放射性元素将对人类环境造成重大破坏。核废水中铯的半衰期大约为30年,已知发生β衰变的同时生成新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铯的半衰期会随温度升高而变大B.的比结合能大于其衰变生成新核的比结合能C.衰变过程质量数、电荷数和质量都守恒D.衰变生成新核的中子数为81【答案】D【详解】A.半衰期只由原子核自身决定,与环境温度无关,所以铯的半衰期不会随温度升高而变大,故A错误;B.衰变过程产生能量,衰变生成的新核比更稳定,所以的比结合能小于其衰变生成新核的比结合能,故B错误;C.衰变过程质量数、电荷数都守恒,但衰变过程产生能量,存在质量亏损,故C错误;D.衰变过程满足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发生β衰变生成新核的质量数为,电荷数为,则中子数为,故D正确。故选D。16.(2024·湖北武汉·模拟预测)不顾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日本政府于2023年8月24日正式开启核污水排海,现已有超过2.3万吨核污染水流入太平洋,第四批核污染水排海预计在2024年初开始。福岛核电站核污水中含有氚、碘131、铯137等放射性元素。已知碘131的半衰期为8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福岛核电站利用的是可控热核反应的原理发电B.速度与热运动速度相当的中子最易引发核裂变C.排海稀释后废水中放射性元素半衰期可能变短D.排海污水中的碘131经16天就会全部发生衰变【答案】B【详解】A.福岛核电站利用的是核裂变的原理发电,故A错误;B.速度与热运动速度相当的中子最易引发核裂变,故B正确;C.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核内部自身因素有关,与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无关,排海稀释后废水中放射性元素半衰期不变,故C错误;D.排海污水中的碘131经16天,即两个半衰期,有的碘131发生衰变,故D错误。故选B。17.(2024·云南红河·一模)日本于2023年8月24日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废水排入大海,对海洋生态造成恶劣影响。核废水中含有氚、锶90、铯137、碘129等放射性元素,其中铯137的半衰期约30年,衰变方程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是粒子B.X是粒子C.衰变过程中质量守恒D.100个铯137原子核经过30年后一定还有50个未衰变【答案】B【详解】A.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得X的质量数为0,电荷数为-1,则X是粒子,故A错误,B正确;C.衰变过程存在质量亏损,质量不守恒,故C错误;D.半衰期是针对大量放射性元素的统计规律,对少量放射性元素不适用,故D错误;故选B。18.(2024·浙江·一模)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正式向海洋排放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废水。核废水中的发生衰变时的核反应方程为,的比结合能为,的比结合能为,的比结合能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衰变是由于弱相互作用引起的B.由于海水的稀释,的半衰期变长,降低了放射性C.的平均核子质量大于的平均核子质量D.该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能量【答案】D【详解】A.根据衰变方程可知X为,所以发生了衰变,衰变是由于强相互作用引起的,故A错误;B.半衰期与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无关,与原子核内部结构决定,故B错误;C.平均核子质量是原子质量与核子数的比值,所以的平均核子质量小于的平均核子质量,故C错误;D.比结合能是原子核的结合能与核子数的比值,所以的比结合能为,的结合能为,X的结合能为,该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能量,故D正确。故选D。19.(2024·浙江金华·模拟预测)日本政府宣布将从2023年8月24日开始,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入海洋,这种行为遭到多国的质疑和反对,这是因为核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会严重影响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安全和各国人民的生命健康。核废水中的发生衰变时的核反应方程为,该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能量为。设的比结合能为,的比结合能为,X的比结合能为,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该核反应方程中,X表示电子B.该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能量C.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衰变的半衰期也会随着变化D.若把X粒子射入匀强磁场中,它一定受到洛伦兹力作用【答案】B【详解】A.根据电荷数守恒和质量数守恒可知,在该核反应方程中,X表示,故A错误;B.比结合能为原子核的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由于X表示,则该核反应过程中放出的能量为,故B正确;C.半衰期不会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故C错误;D.若X粒子射入匀强磁场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则不受洛伦兹力的作用,故D错误。故选B。热点七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引力波爱因斯坦探针(EinsteinProbe,简称EP)是一颗专注于时域天文学和高能天体物理的X射线天文卫星。爱因斯坦探针(EinsteinProbe,简称EP)是一颗专注于时域天文学和高能天体物理的X射线天文卫星。爱因斯坦探针的主要任务是在软X射线波段进行大视场时域巡天监测,其科学目标包括系统性地发现宇宙中的高能暂现天体、监测天体活动性,并探索这些现象的本质和物理过程。这项任务对于理解诸如黑洞、引力波源电磁对应体、超新星爆发等重大天文事件具有重要意义。该卫星于2017年12月29日经中国科学院批准立项,并在2024年1月9日成功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爱因斯坦探针的设计采用了仿生龙虾眼的聚焦光学系统,这种设计赋予了它高灵敏度和大视场的双重优势,特别是在软X射线波段的大视场全天监测方面,填补了以往的空白。20.(2024·江苏连云港·一模)2024年1月,我国使用运载火箭成功将“爱因斯坦探针卫星”送入预定轨道,用于捕捉爱因斯坦预言的黑洞及引力波电磁对应体等天文现象。若卫星在距地面的轨道上绕地球稳定运行,该卫星的()A.运行周期等于地球的自转周期B.线速度大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C.角速度等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D.加速度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加速度【答案】D【详解】AC.地球同步轨道的高度大约为36000km,可知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大于此卫星轨道半径,根据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可知,此卫星的周期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周期,即小于地球自转的周期,由,可知,此卫星的角速度大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故A、C错误;B.第一宇宙速度是所有环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的最大速度,则此卫星的线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故B错误;D.因为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半径大于此卫星轨道半径,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则,得该卫星的加速度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加速度,故D正确。故选D。热点八中国FAST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表明我国纳赫兹引力波研究与国际同步达到领先水平。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2023年6月29日在我国天文学术期刊《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在线发表。2023年12月14日,相关成果入选《科学》杂志2023年度十大科学突破。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单位科研人员组成的中国脉冲星测时阵列研究团队,利用中国天眼FAST,探测到纳赫兹引力波存在的关键性证据,表明我国纳赫兹引力波研究与国际同步达到领先水平。相关研究成果于北京时间2023年6月29日在我国天文学术期刊《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在线发表。2023年12月14日,相关成果入选《科学》杂志2023年度十大科学突破。21.(2024·陕西安康·模拟预测)中国FAST是目前全球最大且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利用FAST灵敏度高、可监测脉冲星数目多、测量精度更高的优势,发现了具有纳赫兹引力波特征的四极相关信号的证据。利用引力波观测,能够捕捉到“黑暗”的蛛丝马迹,探测宇宙中最大质量的天体即超大质量黑洞的增长、演化及合并过程。若甲、乙两个恒星组成的双星系统在合并前稳定运行时,绕同一点做圆周运动,测得甲、乙两恒星到绕行中心的距离之比为,则甲、乙两恒星()A.质量之比为 B.线速度之比为C.周期之比为 D.动能之比为【答案】D【详解】A.两恒星向心力大小相等,则甲、乙两恒星质量之比为,A错误;B.根据,甲、乙两恒星线速度之比为,B错误;C.两恒星周期相等,周期之比为1:1,C错误;D.根据,甲、乙两恒星动能之比为,D正确。故选D。热点九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2024年1月17日晚,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天舟七号是中国空间站任务的重要货运飞船,负责为在轨航天员和空间站运送补给物资。2024年1月17日晚,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天舟七号是中国空间站任务的重要货运飞船,负责为在轨航天员和空间站运送补给物资。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的成功发射对中国空间站的运营至关重要。它不仅为神舟十七号和后续的神舟十八号乘组提供了必需的生活物资、衣物、食品等,还携带了备品备件、科学实验载荷以及推进剂。这次发射是当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任务,标志着一系列飞行任务的开始。天舟七号与前一艘天舟六号是同一批次研发制造的,它们都具有相似的结构,即由货物舱和推进舱组成,其中货物舱的载货量可达7.4吨。这些飞船的设计和功能都是为了支持中国空间站长期有人照看并开展各项科研实验。此外,天舟七号的任务还包括为在轨实验提供实验载荷和支持。这表明,除了补给物资之外,它还承载着科研使命,对于推动空间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2.(多选)(2024·贵州贵阳·一模)2024年1月17日晚,天舟七号货运飞船成功发射,揭开了2024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任务的序幕。设天舟七号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离地球表面的高度为h,天舟七号的质量为。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若取无限远处为地球引力势能的零点,则引力势能可表示为,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量,M为地球质量,r为物体到地心的距离,m为物体的质量。下列关于天舟七号的表述,正确的是()A.向心加速度大小为 B.周期为C.机械能为 D.机械能为【答案】AD【详解】A.对天舟七号分析可得,又由,联立求得,A错误;B.对天舟七号分析可得,又由,求得,B错误;CD.对天舟七号分析可得,天舟七号的动能为,天舟七号的势能为,机械能为.故选AD。热点十“快舟一号”运载火箭快舟一号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卫星技术研究所合作研制的一种小型三级固体运载火箭。快舟一号是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卫星技术研究所合作研制的一种小型三级固体运载火箭。快舟一号在2024年1月5日的发射任务中,以“一箭四星”的方式成功将四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四颗卫星具体为哪四颗,目前公开信息并未详细说明。但可以推测,这些卫星很可能是用于灾害应急监测和抢险救灾信息支持的卫星,基于快舟一号火箭的主要用途。快舟一号是中国首个具有快速集成、快速入轨能力的小型固体运载火箭,使中国的空间快速响应能力得到了初步形成,并在航天发射工具方面实现了从液体到固体的拓展。此次发射再次展现了快舟一号火箭快速响应的能力,并且加强了我国在应急监测和救灾通信方面的太空基础设施。通过此类快速发射和部署的能力,我国能够及时获取灾害情况信息,为减少灾害损失和组织抗灾救灾创造条件。23.(多选)(2024·甘肃兰州·一模)2024年1月5日,我国“快舟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以“一箭四星”方式,将“天目一号”掩星探测星座15~18星送入预定轨道(轨道近似为圆轨道,高度在400至600公里之间),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了2024年中国航天发射开门红。对于这四颗入轨后的卫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轨道高度为400公里的卫星周期比轨道高度为600公里的小B.轨道高度为400公里的卫星加速度比轨道高度为600公里的小C.某一颗卫星可能相对地面静止D.卫星圆周运动的速度一定小于7.9km/s【答案】AD【详解】A.根据,可得,因此轨道半径越小,运行周期越小,A正确;B.根据,可知轨道半径越小,加速度越大,B错误;C.由于,可知轨道半径越大,运动周期越长,相对地面静止的地球同步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约为36000km,这四颗卫星不可能相对地面静止,C错误;D.根据,可得,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贴近地球表面的卫星运行速度等于第一宇宙速度7.9km/s,四颗卫星运行速度都小于7.9km/s,D正确。故选AD。热点十一三星堆遗址三星堆遗址是四川省广汉市的一处重要的考古遗址:三星堆遗址是四川省广汉市的一处重要的考古遗址:地理位置: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的鸭子河南岸,分布面积约为12平方千米。历史年代:遗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至5000年前,代表了古蜀文化,是迄今在西南地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脑瘫诊疗知识理论考核试题
- 加强文化修养搞好廉洁自律
- 合作合同管理流程
- 专项法律顾问合同书参考样本
- 2025出口合同范本
- 上海企业股权转让合同2025
- 市场推广服务合同范本
- 2025标准商业办公设备采购合同范本
- 2025室内设计项目服务合同
- 2025市场经理聘请合同样本
- 急性肺栓塞的应急预案及流程
- 普惠养老项目规划方案
- 2024年电气火灾监控系统行业技术趋势分析
- 中医特色贴敷疗法和处方
- 临时文件文件资料管理制度
- 【葛根素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调研报告3000字】
- 居民自建桩安装告知书回执
- 国开2023年秋《分析化学(本)》形考任务1-3参考答案
- 刀工刀法和勺工技术教学课件
- 周林频谱保健治疗仪产品技术要求周林频谱
-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游记散文阅读练习(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