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导学案 高考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1页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导学案 高考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2页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导学案 高考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3页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导学案 高考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4页
第8课 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导学案 高考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一轮复习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备人:审核:高三历史组使用日期:第第页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并认识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2.理解并掌握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3.理解并掌握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时空坐标】【学习过程】知识点一、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1.德治(1)夏商时期:君王及奴隶主贵族可以随意残害________。(2)西周:建立了以________为核心的礼制,提出________的思想,有一定的进步性。(3)东周①孔子:统治者要“________”“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不要过度消耗民力。②孟子:统治者要“施________于民,省刑罚,薄税敛”。2.法治(1)夏商时期:夏朝《________》,商朝《汤刑》,周朝《九刑》。(2)春秋时期:最早的成文法出现——郑国的子产“________”。并引发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3)战国时期①商鞅:在秦国颁行一系列法令,保护新兴地主阶级的权益。②韩非子:提倡君主不要谈礼义,而要以__________驾驭臣下;君主赏罚分明,则臣民必能守法奉令。为保证法令畅通,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3.德治与法治之争(1)表现①早期:子产“________”引发了一场辩论。②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界体现为________与________之争。儒家认为人性善,主张________。主张通过________教化民众,重视民生与民意。法家认为人性恶,主张________。(2)结果儒家在重视富国强兵的君主看来,儒家的仁政与德治思想,难以落到实处无助于国君实现强国抱负,不适用于________战争激烈的战国时期法家既能带来富国强兵的现实利益,又满足了各国________的愿望在法家思想指引下,秦国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________的封建国家【针对训练】1.《孔子家语六本》记载:孔子的学生曾子因错把瓜苗的根锄断了,被其父曾皙一怒之下用锄柄打晕,曾子醒后向父亲赔罪,还回房弹琴练歌,让父亲放心;孔子听闻此事很生气,对曾子说:“(你)事父,委身以待暴怒,死而不避,既身死而陷父于不义,其不孝孰大焉?”据此可知A.儒家思想已确立正统地位 B.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盛行C.孔子反对没有原则的孝道 D.精耕细作农业获得大发展【答案】C知识点二、秦汉至隋唐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秦汉时期(1)律:秦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汉朝沿袭秦律,制成《________》。(2)令:秦汉朝廷还发布________,称“令”。律和令都具有法律效力。2.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1)原因: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________。儒家知识分子以____注律。魏明帝设置律博士,专用________来解释律令。(2)表现:法律以亲属之间的________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目的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________。3.唐朝(1)法律①唐高宗永徽年间,在《贞观律》基础上修订颁布《________》。②唐高宗时撰成《________》:继承了汉魏以来法律制定和阐释的经验,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________确立的标志。历代王朝大多以此为蓝本创制法律。(2)礼治①《____________》:732年颁行,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内容繁复的礼仪法典,也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②基层教化:推广魏晋南北朝以来重视________的经验,强化基层教化。【针对训练】1.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用儒家经义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量刑的一种审判案件的推理判断方式,董仲舒曾收集整理了232个案例,指导律吏,称《春秋决狱比》。这表明汉代()A.推行礼法并用B.关注人情冷暖C.弱化宗法观念D.强化法制体系【答案】A【解析】据材料“用儒家经义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量刑的一种审判案件的推理断方式,董仲舒曾收集整理了232个案例,指导律吏”可知,汉代法律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法律儒家化伦理化,礼法并用,故选A项;材料主要涉及儒家经义与法律审判的重要性,并未指出其具体有关人情冷暖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强调政府采用礼法并用的管理方式,并未涉及血缘关系,与宗法观念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了法律需要与儒家经义相结合,没有更加着重强调法律,排除D项。2、魏晋时期律令儒家化(1)背景: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儒家知识分子以经注律。(2)概况:魏明帝设置律博士,用儒家思想来解释律令,推动律令儒家化。(3)特点:以亲属之间的尊卑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之一;维护三纲五常为主要目的。【针对训练】西晋时期,法律规定“竣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处理亲属相犯的刑事案件时,需要按照“五服”之内的血缘关系,依据当事人之间的尊卑、长幼、亲疏定罪。这体现出()A.以法为教,以吏为师B.约法省禁,慎刑慎罚C.引礼入律,礼法合流D.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答案】C【解析】据材料“竣礼教之防,准五服以制罪”可知,法律以亲属之间的尊卑、长幼、亲疏作为量刑的重要原则,目的在于维护儒家提倡的三纲五常,体现出引礼入律,礼法合流,故选C项;为保证法令畅通,韩非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排除A项;约法省禁,即法令要简约,刑网要宽疏;慎刑慎罚指审慎地量刑和处罚,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明朝在司法实践中特别重视“例”,曾数次重修《问刑条例》,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排除D项。3.唐朝的法律与教化(1)法律①律:唐太宗《贞观律》,唐高宗《永徽律》。②疏:唐高宗命人对律文逐条解释,撰成《永徽律疏》,即《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是中华法系确立的标志。拓展:中华法系(1)特征:出礼入法,礼刑结合。(2)评价:实质上是为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的,但他能最大限度的将人类伦理道德方面的潜能发挥出来,在维持人类社会生活和谐方面,有着不可磨灭和不可估量的意义③唐律是礼法结合的典范。(2)教化①提倡礼治。732年政府颁布《大唐开元礼》,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②基层教化:重视家训,强化基层教化。【针对训练】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竹简1155枚,残片80枚,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其中,《秦律十八种》包括《田律》《厩苑律》《仓律》《金布律》《关市律》《工律》《工人程》《均工》《徭律》《司空》《置吏律》《效》《军爵律》《传食律》《行书》《内史杂》《尉杂》《属邦》等。这反映了A.秦朝的君主专制制度不断得以强化 B.秦朝竭力解决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C.秦律主要针对国家经济管理而制定 D.秦朝社会的许多现实问题和解决方案知识点三、宋元至明清时期的法律与教化1.法律(1)宋朝:基本沿用唐朝法律体系,制定法律多以________为蓝本。如《宋刑统》《天圣令》等。(2)元朝:对唐宋法律整体上弃而不用,但在司法实践中仍广泛援引唐律。(3)明朝:以唐律为蓝本制定《________》,在司法实践中特别重视“________”,数次重修《问刑条例》,最后一次重修采取“律为正文,例为附注”的形式,开创了________的体例。(4)清朝:法典沿袭《大明律》,制定《________》。2.教化(1)理学:北宋:周敦颐;南宋:程颢、程颐、朱熹(集大成)。①________理学在南宋后期逐步确立统治地位。②程朱理学控制教育与科举,在社会上广泛传播,甚至深入族规、________之中。③朱熹的《________》和《小学》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2)乡约:北宋吕大钧兄弟《吕氏乡约》。①发展明朝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________”,逐渐带有强制力引用《________》解释六谕,不遵乡约的百姓要受到处罚,甚至送官府治罪清朝宣讲康熙帝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帝《________》宣讲时常常引用《________》②特点:经政府利用和推广具有________;与________合流。【针对训练】1.宋代,关中地区的吕氏兄弟制定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村规民约”——《吕氏乡约》,其中心内容为“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据此可知()A.宋代出现三教合流的趋势B.乡约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C.宋代乡村治理模式的成熟D.乡约削弱了乡村宗族势力【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可知,乡约有利于邻里乡人互相劝勉、共同遵守,以相互协助救济,巩固了乡村宗族势力,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故选B项,排除D项;A项材料未体现,排除;材料主旨强调乡约,未将宋代与其他朝代进行比较,排除C项。【针对训练】2.(2022·北京模拟)明朝时,朝廷规定了由地方府、州、县举行“乡饮酒礼”的内容和程序,既要宣讲“为臣竭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等内容,也包含“为民读律”的环节。由此可见明朝举行乡饮酒礼的目的是()A.辩论德治与法治的优劣B.总结礼仪制度并编制法典C.鼓励宗族内的扶贫济困D.将礼法结合进行基层教化【答案】D【针对训练】3.汉武帝时期,官员审判案件时可以将《诗》《书》《礼》《易》《春秋》,特别是《春秋》中所集中体现的封建伦理观念作为判案依据,史称“春秋决狱”。这说明A.“五经”收录了大量法律文献 B.儒家伦理成为治国的重要依据C.汉武帝推崇依法治国的理念 D.汉代司法审判充满了人文色彩【问题探究】一、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主要特征(1)法律以君主意志为转移。君主始终掌握国家最高立法权,皇帝不受任何法律的约束,皇帝又拥有最高司法权,皇帝可以法外用刑,也可法外施恩,赦免任何罪犯。(2)法律以礼教为指导原则和理论基础。中国古代法律不受宗教影响,而强调遵循礼教,强调维护纲纪伦常,礼的许多内容被直接定为法律,行为人的等级身份和血缘关系成为定罪量刑的必要前提。(3)法律以刑为主。古人刑、法、律三字往往通用,法官通称刑官,刑始终是中国古代法律的主题。中国古代民事立法偏枯,与刑法畸重形成强烈反差。(4)司法从属于行政。在封建专制主义制度下,皇帝是最高统治者和司法官,直接控制司法大权。地方的审判权完全归属各级行政长官,中央虽设有专门司法审判机关,但其活动为皇帝(君权)所左右,监察、行政机关也可审理案件,审判机关往往不能独立行使职权。封建社会并无独立审判权,审判机关只是皇帝及受皇帝控制的行政机关的附庸。二、中国古代家训的特点(1)创作主体:中国古代家训的作者上至皇帝,下至百姓,来源广泛,身份多样。(2)呈现形式:中国古代家训形式丰富多样,比如“家书”“家训”“家训诗”等。(3)主要内容:中国古代家训与儒家思想关系密切,体现了忠孝仁义等儒家思想;中国古代家训与时代政治关系密切,比如在家训中引用朱元璋圣谕等;中国古代家训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变迁,比如商品经济发展,商人家训流行。(4)主要功能:中国古代家训重视教化功能,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5)传承发展:历史悠久,中国古代家训不断总结前人经验,吸取同时期人的经验,形成了特色表达;中国古代家训的传播借助了科学技术的发展,比如印刷术等。三、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特点①深受宗法群体观念的影响,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礼刑并用。②法律出于皇权,维护皇权,是君主专制的工具,专制色彩浓厚。③传统法律制度有着浓重的等级观念,“刑不上大夫”,在天理、国法、人情关系上协调统一。④法律体系中,国家制定法居主导,而调整家族关系的家族法也是重要组成部分。⑤在“天下本位”“义务本位”影响下,中国传统法律只规定义务而忽略权利。⑥重伦常关系,孝亲亲伦。⑦重社会和谐,调解息争。四、宋代以来乡约的教化作用(1)从宋朝到清朝,乡约有何变化?①内容上从道德教化逐渐转向宣讲皇帝的圣谕;②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到政府推广,约束力变强,并与法律合流;(2)乡约有哪些基层社会治理的职能?①教化职能;②救济职能;③法律职能;(3)乡约的评价(积极、局限)?积极:①传播儒家思想与传统文化,提高道德素质;②利于和睦家庭、宗族,增强民族凝聚力;③加强基层治理,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④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局限:①强化了封建统治秩序;②封建伦理思想根深蒂固,导致近代以来阻碍了思想的解放和社会进步;【随堂检测】1.春秋时期,郑国初铸刑书时,晋国保守贵族叔向致信于郑国执政子产,指出此举会导致“民知争端矣,将弃礼而征于书,锥刀之末,将尽争之”,子产则回答说这是时势发展的必然。这反映出当时A.礼乐文化秩序遭到破坏B.传统治国方式出现调整C.法家法治主张受到重视D.贵族阶层特权得到强化2.“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3.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君主无为而治 B.强化血缘等级C.推行礼乐仁政 D.实行严刑峻法4.秦朝法律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