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玉米螟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 副本_第1页
一代玉米螟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 副本_第2页
一代玉米螟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 副本_第3页
一代玉米螟发生趋势与防治意见 - 副本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玉米螟是江苏省玉米上的主要害虫,其一代幼虫取食春玉米叶肉或蛀食未展开的心叶,造成玉米“花叶”,而且能钻蛀茎秆和果穗,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据各地近期监测,江苏全省玉米螟越冬代成虫已进入羽化盛期,局部地区田间已查见幼虫为害。随着卵块孵化,田间虫量将会进一步上升,预计全省一代玉米螟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1预测依据越冬代虫量:全省冬后玉米螟百秆活虫量加权平均38.7头,列近6年第2位,其中淮北、沿海地区百秆活虫量较高,丰县、新沂在50头以上;越冬代幼虫死亡率24.2%,略高于历年平均的21.1%。诱蛾量:截至6月上旬,各监测点玉米螟性诱单个诱捕器累计诱蛾量加权平均197.5头(15~985头),如皋、新沂、睢宁诱蛾量高于其它地区,分别为985头、482头、393头。根据逐日诱蛾量分析,沿江地区5月中旬进入成虫羽化始盛期,产卵盛期出现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沿海和淮北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入成虫羽化始盛期,产卵盛期出现在6月上中旬。田间发生情况:6月上旬全省各监测点田间被害株率加权平均7.2%,列近10年第1位。其中,沿海地区发生较重,大丰被害株率41.3%,是上年的5.6倍;滨海被害株率28.9%,是上年的2.3倍。气候条件:据气象部门预报,6月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2℃,降雨量与常年接近略少,对玉米螟发生为害无不利因素。2防治意见

由于今年春玉米播期长,生育进程差异大,各地要按照测报规范要求,认真做好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工作,及时掌握玉米螟消长和发生程度。同时,根据田间苗情和虫情,开展科学指导,推进统防统治,确保防治效果。防治指标:春玉米百株卵量5块或花叶率达到10%以上进行普治,如花叶株率超过20%时,间隔5~7天进行第2次防治。防治适期:沿江地区在6月上旬,沿海和淮北地区在6月上中旬。对进入大喇叭口期的玉米应立即开展防治,做到“时到不等卵”;在玉米螟防治适期内,当田间虫卵量达到防治指标时,无论玉米是否进入大喇叭口期都应立即开展防治,做到“卵到不等时”。防治方法:使用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溴氰菊酯、苏云金芽孢杆菌等单剂或复配药剂足量加水喷雾,对进入大喇叭口期的玉米,也可撒施苏云金芽胞杆菌或辛硫磷颗粒剂。3注意事项推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