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导论_第1页
产业经济学导论_第2页
产业经济学导论_第3页
产业经济学导论_第4页
产业经济学导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业经济学导论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地位一、产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西方传统经济理论的危机新古典经济学的危机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都侧重于个量分析,也即注重微观经济的分析,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也即我们所熟悉的所谓自由放任主义。但是,1929年的危机冲击了新古典经济理论。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的危机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经济增长缓慢,经济出现问题,意味着凯恩斯理论的不健全。70年代西方国家出现的滞胀彻底导致了该理论的崩溃。产业经济学思维的出现新古典经济学的危机意味着仅从微观考虑经济问题不现实、是片面的,但是凯恩斯理论强调政府干预的宏观经济学又面临着挑战。因此,许多经济学家开始在微观和宏观两个端点上寻找出路,把研究的思路深入到两者的中间结合点即产业的维度。这样就推动了产业分析理论的出现。产业经济学理论前提基本理论理论应用研究对象与方法产业及其分类产业结构(广义)产业组织产业发展产业政策内容结构—狭义产业结构

数量结构—产业关联

空间结构—产业布局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

发展的内容与途径产业革命

发展战略

产业结构政策

产业组织政策

产业发展政策产业经济学理论体系结构图

产业经济学是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及产业政策等的新兴学科。从其理论体系形成过程看,较早形成和成熟的部分是产业组织理论。·

1890年,英经济学家马歇尔出版《经济学原理》,将组织作为生产要素引入经济分析。——“马歇尔冲突”。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张伯伦、罗宾逊夫人分别发表《垄断竞争理论》、《不完全竞争经济学》,提出了垄断竞争的理论。20世纪40至60年代,哈佛学派形成,梅森、贝恩、谢勒等,SCP范式。20世纪70年代:芝加哥学派,可竞争市场理论。20世纪80年代后:由科斯开始发展起来的新制度经济学派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泰勒尔、克瑞普斯为代表将博弈论引进了产业组织理论(新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结构理论(主要包括产业关联和产业布局),提出的相对较晚一些。产业关联主要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相关。美经济学家里昂惕夫在20世纪40年代创立投入产出法,其基本思想在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中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产业结构理论(狭义)是产业经济学中的新生部分,人们认为,它是伴随着日本经济发展的实践过程而发展的。产业布局理论可追溯至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在《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一书中提出的农业区位理论。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布局问题受到重视,形成了发展中国家产业布局理论。产业聚集是产业空间分布上的一个重要现象,也得到了系统分析。产业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计划经济时代:部门经济学1986年: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引入日本的产业经济学理论1994年开始: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国内化我国产业经济学与欧美产业经济学在含义上有根本区别

1.我国:产业组织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的一部分,是两门课。国外:产业经济学与产业组织学(Industrial

Organization)是同一学术领域,美国“产业组织”较流行,欧洲常见的是“产业经济学”。

2.欧美主流经济学家认为:产业结构就是通常所说的市场结构,主要分为完全竞争、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四种形态。是指某一具体产业内部的组织形态,不涉及不同产业间的关系。中国、日本学者认为:产业结构主要是指不同产业间的构成关系,是存在于具体某一个产业外部的、不同产业间的组织形态。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产业(一)产业的含义1.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必然结果狩猎、采集农业分离出来三次社会大分工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业从农业、手工业中分离出来第一次产业革命第二次产业革命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新兴产业部门出现、产业分工细化第三次产业革命2.产业含义: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企业经济活动的集合。同类属性:生产同类或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服务;具有类似生产技术、生产过程、生产工艺等特征。产业经济学研究的是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等,这些都是产业经济学研究的具体对象。3.产业含义的多层次性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分工的主导形式的转换和社会分工不断向深层次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多层次的产业范畴。一般分工:形成最高层次的划分。农业、工业、商业等。特殊分工:在一般分工形成的产业内部再次分工形成产业。农业进一步细分为种植业、畜牧业等;工业细分为冶炼、钢铁、石油、化工、机器制造等;商业细分为零售业、批发业、对外贸易等。可以一直细分下去。(企业、工厂内部的具体分工叫做个别的分工。产业分工是一般分工和特殊分工的表现形式。)4.产业边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创意产业所谓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具体包括休闲游戏软件、电视与广播、出版、表演艺术、音乐、电影与录音带、时尚设计、工艺、广告、建筑、时装设计、软件、古董等13个行业。(二)产业的分类1.三次产业分类法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以经济活动与自然界的关系为标准将全部经济活动划分为三大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取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加工取自自然界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工业从第一、二次产业的物质生产活动中衍生出的非物质生产部门——服务业。

此分类法的缺陷:某些产业的归类尚存争议;第三产业内容过于繁杂2.国家标准分类法指一国(或一地)政府为了统一该国(或该地)产业经济研究的统计和分析口径,以便科学地制定产业政策和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管理,根据该国(或该地)的实际而编制和颁布的划分产业的一种国家标准。美国于1972年编制和颁布了它的国家标准分类法,设有7位数字的编码。第一位数字代表产业部门,前两位数字代表产品类,共99种主要类,然后再层层细分,一直细分到7位数字,共分为7500种不同的产品类型。英国编制的国家标准分类法有27个主要产业种类,181个产业分类。中国国家标准局编制和颁布《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将国民经济划分为16个门类、92个大类、300多个中类和更多小类。3.国际标准分类法是联合国为了统一世界各国的产业分类而编制和颁布的《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索引》。国际标准产业分类法实际上同三次产业分类法是一致的,且比后者更细致。它同三次产业分类法保持着稳定的相关联系,其分类的大项很容易组合成三个部分,因而同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三次产业相对应。根据国际标准分类法所作的统计有很高的可比性,为产业经济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并被广泛运用。4.生产要素分类法根据所需投入生产要素的不同比重和对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依赖程度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三类。生产要素分析法能比较客观地反映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反映了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趋势,这有利于一国根据产业结构变化的这种趋势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所以生产要素分类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局限性:它的划分界限比较模糊,也比较容易受主观因素影响。另外,资源的密集程度是相对的,也是动态变化的。5.关联方式分类法技术关联分类法例,制造业、建筑业、运输业等原料关联分类法例,棉纺工业、木材业、卷烟业等用途关联分类法例,汽车制造业、制药业、软饮料业等战略关联分类法主导产业:能够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能够通过快于其他产品的“不合比例增长”的作用有效地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先导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先行发展以引导其他产业往某一战略目标方向发展的产业或产业群。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其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份额,并起着支撑作用的产业或产业群。重点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在国民经济规划中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食品、汽车、电子、建筑信息、汽车、机械三、产业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产业组织产业内企业间的关系是复杂多变的,这些关系的变化关乎企业在产业内的生存和发展,决定产业内资源配置的效率,影响资源在产业间的流动。随着市场和技术条件的变化,市场逐渐趋向于寡占结构,企业间基于策略互动关系的竞争行为日益成为产业组织的中心内容。通过对市场运行过程中企业间竞争关系的分析研究,可以对不同的市场结构和企业行为对经济绩效的影响作出判断,从而为政府制定产业组织政策、维持有效的市场竞争秩序、改善和提高经济效率提供实证依据和理论指导。本学期主要学习:SCP框架主要理论流派进入退出壁垒企业定价行为(价格歧视等)企业购并行为企业的产品差异化行为企业的广告行为博弈论产业结构主要研究产业间的相互联系与联系方式。产业在经济活动中承担着资源转换器的功能,正是通过资源在产业间的流动,社会实现了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产业结构及其演化规律主要反映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间的资源占有关系,体现了资源在产业间配置的基本状况和变动趋势,也是制定促进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的产业政策的理论依据。产业关联主要研究不同产业之间的投入品和产出品相互运动形成的实物或价值形态的技术经济联系,为经济预测和经济规划服务。运用较为细致的产业分类和数量分析方法,可以精确、量化地研究产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能很好地反映各产业的中间投入和中间需求。产业布局主要研究产业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以及产业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产业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空间载体,产业布局是一国或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布局反映的是产业的区域分工与协作关系和资源在空间上的配置关系。合理的产业布局会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发挥各区域的独特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四、产业经济学的学科地位有利于统一的经济学体系的建立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宏观经济总量的变动规律及其相互作用规律,其研究的手段是总量分析的方法。这些宏观经济总量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总投资、总消费、就业率、通胀率、储蓄率、物价水平、利息率、汇率等等,宏观经济学通过对这些宏观经济总量变动情况的分析来研究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宏观经济学的研究主要为了解决以下几个根本问题:一是如何配置资源总量,以使经济总量保持某种平衡,达到总产出和总消费的高水平与高增长;二是如何保持高就业率;三是如何保持价格水平的稳定或低的通货膨胀率;四是如何保持经济总量的对外平衡,包括进出口平衡和稳定的汇率。微观经济学则以单个经济单位(居民、厂商以及某个产品市场)为考察对象,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及在其间表现出的经济变量的变化规律和相互联系,其研究手段为个量分析的方法。这些经济变量包括:单个商品的产量、成本、利润、供给、需求、价格等等。

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主要是回答以下几个基本问题:第一,需求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第二,供给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第三,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决定产量和价格的;第四,价格机制是如何决定资源的有效配置的。产业经济学的桥梁作用一是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还存在着“产业”这种由某种相似特征的经济活动所组成的经济集合,这种经济集合的行为变量既不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经济总量,又不是微观经济学研究的经济个量,其行为规律既不能为宏观经济学所解释,又不能被微观经济学所解释;

产业经济学通过分析经济个体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来研究整个产业的整体变化规律,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二是经济总量的变动规律似乎与微观经济个量的变化规律是无关的,但事实上经济总量肯定是其相应的经济个量整合而成的,那么其整合过程是怎样的呢?更严重的是某些经济总量并没有相应的经济个量,那这些经济总量是如何从经济个量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呢?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都不能给出解释;产业经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