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总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第3章 第2、3节生物群落的构成 生物群落的演替 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第3章 第2、3节生物群落的构成 生物群落的演替 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第3章 第2、3节生物群落的构成 生物群落的演替 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第3章 第2、3节生物群落的构成 生物群落的演替 苏教版必修3_第4页
高考生物总复习 课时提升作业(三十)第3章 第2、3节生物群落的构成 生物群落的演替 苏教版必修3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榜题库)高考生物总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三十)第3章第2、3节生物群落的构成生物群落的演替苏教版必修3(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研究和分析中,正确的是()A.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要低B.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采用的是抽样检测法C.对小动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不能采用标记重捕法,一定要采用样方法D.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的池塘为对象进行丰富度调查,应在同一水层取样2.(2013·玉溪模拟)下列有关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3.(2013·苏州模拟)下图所示为某一规模农场自1850年第一次使用化肥后100年中物种丰富度变化的数据。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100年中生物的多样性不断降低B.1875年比1850年植物种类增多,群落结构趋于简单C.1950年时,农场中的生物群落没有明显的分层现象D.农作物逐渐在选择中占据优势4.(2011·江苏高考)我国西南横断山区被公认为全球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不同海拔区域蝶类物种多样性研究结果见下表。垂直带ⅠⅡⅢⅣⅤⅥ海拔(m)<10001000~20002000~25002500~30003000~3500>3500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高寒灌丛草甸蝶类种数34945220113612510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群落演替的结果B.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了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C.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无关D.蝶类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气候特征有关5.(多选)(2013·徐州模拟)群落随着时间推移进行的有规律的变化叫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河流堵塞形成沼泽的过程中,原有的生物群落消失了,这是初生演替B.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最终结果是使物种多样性增加,光能利用率提高C.次生演替一般是在生态系统被彻底破坏后的地方开始的,因为环境恶劣,所以要比初生演替经历的时间长D.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因为乔木高大,能更好地利用阳光,所以容易占有优势二、非选择题(共20分)6.(能力挑战题)下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中红松的种群密度的变化示意图。据图回答:(1)甲图中A→B的种群密度变化率为株/(100m2·年)(以“+”代表增多,以“-”代表减少)。从图中B→C的变化可以看出,在该时间段内红松种群的年龄结构的特点可以用乙图曲线表示。(2)该森林生态系统曾在R时(丙图中)发生了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从丙图曲线分析,S时以后该生态系统一定经历了过程。该过程中,生产者单位时间内固定太阳能的变化为。(3)图示铜污染对形态、解剖和生理特征上相似的甲、乙两种水蚤的影响。图A和B中虚线左侧曲线表示它们在含铜浓度分别为10μg/L及30μg/L的培养液中数量变化情况,虚线右侧曲线表示它们在无铜的适宜培养液中的数量变化情况。①甲乙两种水蚤之间的关系是。②图A显示的结果表明,第21天与第5天相比,甲与乙的发生了改变。③比较A、B两图,还能得出的结论是:a.;b.。答案解析1.【解析】选B。田鼠的种群数量=(第一次标记数量×再次捕获数)/再次捕获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数量,因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导致再次捕捉的个体中被标记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变小,所以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要高;对小动物的调查常用取样器取样法;池塘的不同水层中生活的生物种类可能不同,故取样时各水层均应取样调查。2.【解析】选C。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能够使植物充分利用阳光,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光照、温度和湿度都能使植物出现分层现象;玉米是一个种群,而不是一个群落,因此不存在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在农业生产中,可以利用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3.【解析】选B。依据题意分析题图可知:自1850年到1950年,物种丰富度逐渐降低,农作物逐渐在选择中成为优势物种,A、D都正确;1950年的农场中不同物种组成的群落无明显分层,C项正确;1875年比1850年物种种类减少,植物种类也减少,B项错误。4.【解析】选D。A项中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项中不同垂直带的植被类型差异反映的是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不同。C项中蝶类依赖于绿色植物而生存,故蝶类的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植被类型有关。D项中不同植被类型区域的气候特征不同,蝶类的生存离不开气候等环境条件,故蝶类的物种多样性与各垂直带的气候特征有关。5.【解析】选B、D。正常情况下群落演替的方向是使物种多样化、营养结构复杂化、功能完善化。A描述的是次生演替;次生演替较初生演替时间短,且未必是在生态系统被彻底破坏的地方开始,如弃耕的农田发生的次生演替;群落演替的过程中,因为乔木高大,能更好地利用阳光,所以容易占有优势。6.【解析】(1)观察甲图中A→B的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可知5年间共减少了10-5=5株/100m2,由此求出A→B的种群密度变化率为-1株/(100m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