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1页
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2页
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3页
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4页
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津市河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阅卷人

得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干涸(he)庇护(pi)热馋(chen)怪诞不经(d&n)

B.抽噎(ye)哺乳(bu)炫耀(xuan)骇人听闻(h&i)

C.狭隘(ai)突兀(wu)嗔怪(chen)大相径庭(jing)

D.禁锢(gu)匍匐(fu)羞怯(que)拈轻怕重(nia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殉职澄澈慷概随声附和B.爱慕辨别凌乱迫不急待

C.纯粹晕炫钦差神采奕奕D.灼热掺和蹒跚不可救药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春光美如斯,正是读书时。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

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之气。随着短视频等信息媒介高速发展,传统阅读方式受到较大挑

战,要力戒一,多用一些时间静心读书、静心思考。阅读总能—人们更多的梦想与激情,青少年要

坚持阅读,让青春在书香中绽放。

A.培植轻浮给予B.培养浮躁给予

C.培植浮躁赋予D.培养轻浮赋予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孔子非常喜欢自己的学生颜回。有一次,他问子贡:“你与颜回,谁强?”子贡谦虚地回答:“我怎么

比得上颜回呢□他听到一件事,便推知十件□我听了一件事,才能推知两件。“孔子点点头,笑着说:“你

不如他,我与你都不如他口

A.,B.?

C.?D.,

5.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诫子书》中的“书”是书信的意思,此文一般被认为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家信。诫,有告

诫、劝勉的意思。

B.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我国清代的一部文言小说集。“聊斋”是蒲松龄的书屋名,“志”意思是记

述,“异”指的是奇异的故事。

C.安徒生,丹麦作家,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等。

D.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用真实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

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

6.品析《天上的街市》一诗,理解不亚娜的一项是()

远远的街灯明了,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定然是不甚宽广。

天上的明星现了,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定然在天街闲游。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A.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是本诗的鲜明特色。全诗共四节,前两节是写实的诗句,后两节是想象

的诗句。

B.第一节借助比喻的修辞手法,创造出一个充满幻想和诗情画意的美妙意境。

C.诗的后三节中连用了四个“定然”和一个“定”,以肯定的语气表明了诗人坚信这样的理想世界是存在

的,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D.这首现代诗通过对天上美丽街市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之

情。

阅读课文《猫》中的选段,完成试题。

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

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喜欢

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

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

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并没

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

了。

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

的。

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

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

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

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

它咬死的?”

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

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

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

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

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

罪潜逃”了,我以为。

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

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

便逃到屋瓦上了。

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

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

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

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

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

多。

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7.“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B.第三只猫受到冤枉无法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脊上。

C.“我”断定鸟是两只猫咬死的,暴怒之下“我”只用木棒打第三只猫是不对的。

D.“我”认为“我”的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8.选文结尾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下面对此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死亡,又误伤致死了第三只猫,屡次的打击使“我”确信自己不适合养猫

To

B.“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总结全

文。

C.正是第三只猫的不幸结局让“我”的“酸辛”“难过”不断重复,弱小者没有受到应有的保护,作者的感

情在这里得到了升华。

D.一个“永”字,表现作者难过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阅读《杞人忧天》一文,回答试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

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跳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身亡所寄亡:无,没有

B.若屈伸呼吸若:如果

C.奈何忧崩坠乎奈何:为何,为什么

D.充塞四事四虚:四方

10.下列加点词词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往晓石下车引?

B.月月星宿吾目三省吾身

C.终日在天中行止小增笑耳

D.其人穹然大喜太丘舍去

11.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怆学的一项是()

A.杞人由“忧”到“喜”的心理变化过程是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来表现的。

B.文章嘲讽了那些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

C.寓言中热心肠的“晓之者”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知水平,但他

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开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D.现在,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讽刺那些不必要的担忧,文中传达出的强烈忧患意识在任何情况下都

是错误的。

阅卷人

得分

12.在横线上填写古诗文

(D非淡泊无以明志,。(诸葛亮《诫子书》)

(2)晴空一鹤排云上,。(刘禹锡《秋词》

(3)《诫子书》中写要学习君子行为操守先要修身养德的句子是“

阅卷人

得分

阅读下文,回答试题。

王育少孤贫,为人佣,牧羊豕①,近学堂。育常有暇拾薪,以雇书生抄书。后截蒲②以学书,日夜

不止。亡失羊豕,其主笞③之。育将鬻④己以偿,于是郭子敬叩而嘉之,代育还羊豕,给其衣食,令育

与其子同学,育遂博通经史,仕伪汉⑤,官至太傅。

(节选自《太平御览学部》)

【注释】①豕,猪。②蒲,水杨树的枝条。③笞,用竹板、荆条打。④鬻,卖。⑤仕伪汉:在伪

汉政权里做官。伪汉政权是东汉末年,自汉献帝始至曹丕废黜献帝前的这一时期。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⑴日夜不止止:

⑵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闻:

14.文中主人公最终学有所成,你觉得关键在于什么?

阅卷人

得分

阅读下文,回答试题。

墨香里的年味儿

徐进

①临近岁尾,年味儿越来越浓,我似乎又嗅到了一股淡淡的墨香,又看到了红红火火的春联。

②父亲与对联有着深深的情缘。自我记事起,乡邻红白喜事的对联,都是父亲写的,我家的春联也

是父亲书写的。

③受父亲影响,孩提时,我就对春联情有独钟。因为过年的时候,裁红纸,写对子,贴春联,是父

亲必须亲自去做的事情,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也跟着忙活,从中享受春联带给我们一家人的喜庆与希

望。

④犹记得每年寒假,还没回家,父亲就会给我打来电话,嘱咐我买红纸。父亲自有毛笔和没用完的

墨汁,就担心没有红纸写不成春联。我知道,每到过年,他都会自作一,副对联,很仔细地贴上,毕竟

一年是一年,新年要有点新气象。

⑤大街两旁,摆满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年画、春联、中国结和火红的灯笼,年就这样欢欢喜喜地赶来

了。我在店内挑选红纸时,看到里面摆放的春联,总感觉没有父亲写的春联的那种家的味道和幸福气

息,因为那是他依据自家的实际情况写出的。

⑥我读书那几年,物质条件差,家里贫穷了些。然而每到腊月三十,父亲都会早早地起床,找出我

买来的大红纸,眉头微蹙,目光专注地折叠,用小刀小心翼翼地裁开,收拢,为写春联做准备。为了书

写时能找到每个字的中心点,父亲比对着拟出的春联字数,将红纸叠出“X”痕。如果字数多了,还要熬点

襁糊,以便把两条红纸连接成一个长条,这样写春联的纸才够长。我就拿着粘接的红纸在炭火前慢慢烘

干,递给父亲。

⑦父亲一边启开先前为别人写喜联时用过的大瓶墨水瓶盖,一边示意我把红纸摆放在大案上。我自

然明白父亲要开始写春联了。我用右手把红条纸的前段按住,父亲开始非常慎重地蘸墨书写,每写完一

个字,我就向前拉一点儿。天很冷,手也冻僵了,但墨香淡淡地散开,节日的喜庆也蔓延开来。父亲越

写越精神,脸上也红红的,写到最后反而解开外套扣子,说写得流汗了。写完之后,父亲再慎重地书写

横批。

⑧在等待字迹变干的间隙,父亲还要对着亲手写的这副对联品评一番,和我絮叨着哪个字写得还

好,哪个字写得有些什么问题。我也和父亲一道欣赏和评判得不亦乐乎。有问题的字改是改不成了,但

我还是从中领悟到了一些春联书写的小窍门,感受到了写春联的乐趣。

⑨后来的几个春节,父亲约我齐作春联。他一边书写,一边怂恿着我来写。我读师范时练过柳体

①,也能够信手完成,只是和一直坚持写对联、令我仰慕的父亲相比,自感写得差远了。父亲看了却叫

好,眼里充满了赞赏,说比他的“我字体”有幸法。就这样,我和父亲合作完成春联的创作,满满的幸福

感便伴着墨香在我们之间弥漫开来。

⑩岁月更迭,一年又一年。每当春节越来越近时,家家户户忙着过年,紧锣密鼓地准备着各种吃

的、喝的、穿的、玩的,贴上的春联也多是买来的。唯独我家自己写春联、贴春联的传统依然在0

⑪墨香里的年味儿,一直弥漫在我心间,家门上贴着的红红的春联也时常闪烁在我眼前。墨香里,

有我们对家庭温馨场面的深深回忆,有我们对父亲濡养教诲的绵绵深情,有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殷殷

期许,更有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默默传承。

(选自《意林》,有改动)

【注释】①柳体:唐代柳公权所写的字体,笔画遒劲。

15.阅读选文第⑥~⑨段,填写表格。

段落第⑥段第⑦段第⑧段第⑨段

内容概括裁备春联书写春联(3)(4)

态度情感(1)(2)不亦乐乎幸福满满

16.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然而每到腊月三十,父亲都会早早地起床,找出我买来的大红纸,眉头微蹙,目光专注地折叠,用小

刀小心翼翼地裁开,收拢,为写春联做准备。

17.选文第⑨段中对于“我”写的春联父亲“叫好”,而和父亲相比“我”“自感写得差远了",分别是什么原

因?

18.“春联”在选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

阅卷人

得分

综合性学习

七年级某班正在开展以“少年正是读书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请按

照要求回答19〜20题。

19.下面是一份对200名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后做出的统计表,请写出你的结论。

初中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统计表

阅读内容人数百分比

漫画11256%

武侠小说6231%

文学名著2613%

20.小明同学在学校论坛里发了下面的帖子,请你在“回复”中劝说他积极地阅读名著。

帖子:我觉得名著都是长篇大论,读起来太费劲,还是看漫画比较轻松。

回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西游记》片段,回答试题。

猴王只顾苦战七圣,却不知天上坠下这兵器,打中了天灵,立不稳脚,跌了一跤,爬将起来就跑;

被二郎爷爷的细犬赶上,照腿肚子上一口,又扯了一跌。他睡倒在地,骂道:“这个亡人!你不去妨家

长,却来咬老孙!“急翻身爬不起来,被七圣一拥按住,即将绳索捆绑,使勾刀穿了琵琶骨,再不能变

化。

(选自《西游记》第六回)

行者仔细观看,乃二郎显圣,领梅山六兄弟,驾着鹰犬,挑着狐兔,抬着獐鹿,一个个腰挎弯弓,

手持利刃,纵风雾踊跃而来。行者道:“八戒,那是我七圣兄弟,倒好留请他们,与超助或。若得成功,

倒是一场大机会也。”八戒道:“既是兄弟,极该留请。”行者道:“但内有显圣大哥,我曾堂他静依,不

好见他!你去拦住云头,叫道:‘真君,且略住住,齐天大圣在此进拜。’他若听见是我,断然住了。待他

安下,我却好见。”

(选自《西游记》第六十三回)

21.根据提示,选择填空。

⑴“与我助战''说的是在祭赛国,七圣帮助悟空、八戒打死了万圣龙王和(),并帮助祭赛国王收回

了佛宝。

A.黑河妖B.黄狮精C,九头虫

⑵“受他降伏”指的是()

A.二将军宫门镇鬼B.小圣施威降大C.真行者落伽山诉苦

22.请结合上面两段文字,分析悟空这一形象前后各表现出怎样的特点。

阅卷人

得分

23.作文

趣读,是怀着好奇心去解密,是抱着热情去发现精彩。趣读经典,可以陶冶心灵;趣读四季,可以

领略自然的魅力;趣读生活,可以体悟人生的真情……

请以“趣读”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记叙经历,抒发感情;注意中心突出,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不要

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不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L【答案】C

【知识点】常用易错字字音;形近字字音

【解析】【分析】

A、庇护(pi)——bi;

B、抽噎(ye)----ye;

C、无误;

D、羞怯(quG)----qieo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字音识记,平时应注意反复记忆,针对习惯性读错的字词,比如:是锲而不舍

(qie),不是ql锲而不舍,还有一些不常见的多音字,如:殷红Cyan),这些易错字词应及时总结到错

题集上,平时反复复习,从而准确掌握。

2.【答案】D

【知识点】汉字的部首与偏旁;同音字字形辨析

【解析】【分析】

A、慷概——慷慨;

B、迫不急待——迫不及待;

C、晕炫----晕眩;

D、无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字形,重点侧重于易错形近字。平时应理解记忆,可以通过字义记忆,如:歉疚的疚

是愧疚的疚,歉疚本意是对自己的过失感到过意不去,含内疚的意思,所以是歉疚不是歉纠,同样的方

法还有,箫笛,不是萧笛,箫是乐器,和竹子有关,所以是竹字头。

3.【答案】B

【知识点】词义理解;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

培植、培养,培植是指栽种,培养植物,而培育多指对人的培育。

浮躁指急躁,不沉稳。

轻浮轻浮的意思是言语举止随便,不稳重;不庄重。

给予、赋予,赋予更强调的是某种能力或者特质的授予,而给予则更强调的是具体物质的传递。

A、第一空是培养道德,第二空是浮躁,有误。

B、无误;

C、第一空是培养道德,第三空是给予。有误。

D、第二空是浮躁,第三空是给予。有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使用的判断能力,平时应注意常用词语的积累,另外,词语使用往往在一

定的语境之中,应从词语的词义、色彩、褒贬、范围等方面分析和理解。

4.【答案】B

【知识点】分号;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问号;叹号

【解析】【分析】

“我怎么比得上颜回呢”表示疑问用问号。“他听到一件事,便能推知十件”和“我听了一件事,才能推知两

件,,两个并列句子,用分号。“你不如他,我与你都不如他”表示赞扬与感叹,用叹号。

A、“我怎么比得上颜回呢”表示疑问用问号,有误;

B、无误;

C、“他听到一件事,便能推知十件”和“我听了一件事,才能推知两件”两个并列句子,用分号。有误;

D、“我怎么比得上颜回呢”表示疑问用问号,有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

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要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

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尤其注意易错易混的标点符号。

5.【答案】D

【知识点】书信常识;寓言;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

A、《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

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无误。

B、《聊斋志异》是中国清朝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意思是在书房里记录

奇异的故事。无误。

C、安徒生,19世纪丹麦童话作家,被誉为“世界儿童文学的太阳”。代表作有《坚定的锡兵》《海的女

儿》《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等。无误。

D、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

作用。不是真实的故事。有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本题重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学生应在平时注意积累和背

诵,加深记忆。

6.【答案】A

【知识点】把握现代诗歌主题;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感悟现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天上的街市;联

想想象

【解析】【分析】

A、《天上的街市》第一节“明星”与“街灯”的视角相同,为全诗奠定了想象的基调由现实生活中的街市,

联想到天上的街市,“街灯”与“明星”互喻,天上地下的美景相映生辉。第二节写想象中的街市,与人间

街市一样有店有物,但又比人间的“珍奇”,且富足无比。以“美丽”、"陈列”二词略加点染,衬托出天上仙

境繁华迷蒙的背景,并用“缥缈”的似有若无,时隐时现来进一步唤起人们的想象。有误。

B、第一节中街灯''与"明星”互喻,天上地下的美景相映生辉。无误。

C、二、三、四节写街市和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以神话传说中的主人公作为抒发理想的对象,表达了对

美好未来的向往。无误。

D、《天上的街市》诗人运用了想象的表现手法,把繁星满天的夜空,想象成是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

市,把空中的流星想象为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上闲游,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企盼

之情。无误。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应对此类题目,首先就是要熟

悉掌握文章的译文,只有掌握了译文,才能进一步地去分析。同样,老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此类句

子,从句意和作用两方面向学生阐述,加深记忆和理解。

【答案】7.C

8.A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猫;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情感态度

【解析】【点评】

(1)(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应对此类题目,首先就是要熟悉掌

握文章的内容,只有掌握了内容,才能进一步地去分析。同样,老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此类重要的句

子,从句意和作用两方面向学生阐述,加深记忆和理解。

7.A、“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

话辩诉的动物。'‘,我冤枉了第三只猫,无误。

B、“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

多。“,无误。

C、“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

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我怀疑是第三只猫吃了鸟,故

该项有误。

D、“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工无误。

故答案为:C

8.A、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负罪感不能消除,见了猫就会触发伤痛,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

永不养猫了的想法。故该项有误。

B、无误。

C、无误。

D、无误。

故答案为:A

【答案】9.B

10.A

11.D

【知识点】归纳文言文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杞人忧天;常用文言虚词;

词类活用

【解析】【点评】

(1)(2)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实词的识记.此类题目应在平时记清,记牢,其次,还可以通过句意判断词

义。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应对此类题目,首先就是要熟悉掌握

文章的译文,只有掌握了译文,才能进一步地去分析。同样,老师在教学中应重点关注此类句子,从句

意和作用两方面向学生阐述,加深记忆和理解。

9.A、身亡所寄意思是自身失去依存的地方。亡,同“无”,没有。无误。

B、若屈伸呼吸意思是你身体曲伸和呼吸,若是你的意思。有误。

C、奈何忧崩坠乎意思是干吗要担心它崩溃呢。奈何是为何的意思。无误。

D、充塞四虚意思是填充了四方所有的角落,四虚是四方的意思。无误。

故答案为:B。

10.A、因此就去劝他/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之在这里都是代词。无误。

B、太阳、月亮、星星/我每天多次地自我检查,太阳/每天。有误。

C、一直在天中进行/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停止/仅仅或只是。有误。

D、于是那人释然而开心/丢下(友人)先走了,释然/放弃舍弃。有误。

故答案为:A。

11.A、如“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

中伤。",由"忧''到"喜’'的心理变化过程都是通过二人的对话表现的,无误。

B、《杞人忧天》是一则寓言,文章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

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无误。

C、无误。

D、忧患意识是不可缺少的,但是不能无凭无据的担心和忧愁,有误。

故答案为:Do

12.【答案】(1)非宁静无以致远

(2)便引诗情到碧霄

(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词的默写,要求学生把握好字形。本题的易错字有:(2)霄。

故答案为:(1)非宁静无以致远;(2)便引诗情到碧霄;(3)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古诗词背诵默写。古诗文默写,识记是基础,理解是关键。平时应读准字音,

把握好字形,再对比译文,加深对重点字词的理解。最后,还应多练,筛选出易错字,针对性地强化记

忆。关于理解性的默写,应注意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学会以关键词为线索找出对应的原句。

【答案】13.停止;听说

14.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勤奋好学

【知识点】概括文言文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根据文言文中某一内容谈观点;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点评】

(D本题考查学生对重点实词的识记。此类题目应在平时记清,记牢,其次,还可以通过句意判断词义。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应对此类题目,首先就是要熟悉掌握

文章的译文,只有掌握了译文,才能进一步地去分析。

13.⑴日夜不止意思是从早到晚都不停止,止是停止。

⑵于是郭子敬闻而嘉之意思是这时郭子敬听闻了这件事,他对王育的行为表示赞赏。闻是听说。

故答案为:停止;听说

14.“后截蒲以学书,日夜不止”意思是后来王育截断水杨树枝条当笔来学习,从早到晚都不停止。

由此可见主人公非常的勤奋。

故答案为: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勤奋好学。

【答案】15.(1)小心翼翼;(2)越发精神;(3)品评春联;(4)齐作春

16.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裁剪红纸、准备春联的小心、专注,突出父亲对写春联这件事的

认真、重视。

17.父亲对于“我”写的春联“叫好”,一方面是一种鼓励,另一方面是“我”练过柳体,能够信手完成。“我”

觉得和父亲比较"差远了''是因为父亲一直坚持写对联,有经验、有能力,表现出“我”对父亲的仰慕。

18.线索,贯穿全文。“春联”上寄托着作者对过去温馨家庭的美好回忆;“春联”上寄托了作者对父亲的

怀念和留恋;“春联”上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春联”上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默默传承。

【知识点】记叙性散文;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文章线索;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动作描写;神态描写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搜集信息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此类题目,应首先找到关键

词,其次,定位文章的段落,第三,提取相关联的信息加以概括。此类题目切记立足文本,不能主观臆

断。

(2)本题考查人物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此类题目一般不直接给出赏析的角度,这就要求学生有一

定的审题能力,注意提取句子里的关键字词,另外还应掌握赏析的角度:1、写作手法的角度,写作手法

的角度又可以分为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三大角度;2、字、词的角度。字词的角度主要是字词的含

义,字词的含义包括表层含义(本意)和深层含义(文中的意思、情感、主旨)。3、句子结构的角度。

照应题目、开头、承上启下、首位呼应等;4、主旨的角度。点明主旨、深化主旨等等。提取出的关键词

符合哪个角度就选取哪个角度赏析。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应对此类题目,首先就是要熟悉掌握

文章的内容,只有掌握了内容,才能进一步地去分析。

(4)本题考查文章的线索。线索种类: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判断线索

的技巧:看题目,看议论抒情句,看多次出现的字词句。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

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示例:①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15.第⑥段“眉头微蹙,目光专注地折叠,用小刀小心翼翼地裁开,收拢,为写春联做准备。“,所以第

一个态度是小心翼翼。第⑦段“很冷,手也冻僵了,但墨香淡淡地散开,节日的喜庆也蔓延开来。父亲

越写越精神,脸上也红红的“,所以第二个态度是越写越精神。第⑧段“我也和父亲一道欣赏和评判得不

亦乐乎“,所以此时的内容是品评对联。

第⑨段“就这样,我和父亲合作完成春联的创作,满满的幸福感便伴着墨香在我们之间弥漫开来。”所以

此时的内容是一起写对联。

故答案为:(1)小心翼翼;(2)越发精神;(3)品评春联;(4)齐作春。

16.“折叠”、“裁开"、"收拢’'是动作描写。“眉头微蹙”是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的专注,突出父亲

写对联的认真。

故答案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裁剪红纸、准备春联的小心、专注,突出父亲对写春联这

件事的认真、重视。

17.父亲“叫好”,是为了鼓励我,父亲一直写对联,非常有经验,所以我很佩服。

故答案为:父亲对于“我”写的春联“叫好”,一方面是一种鼓励,另一方面是“我”练过柳体,能够信手完

成。“我”觉得和父亲比较"差远了''是因为父亲一直坚持写对联,有经验、有能力,表现出“我”对父亲的仰

慕。

18.本题考查文章的线索,线索是文章中反复出现的,起到穿针引线作用的人、事、物等等。文中多次

出现春联,推动了整个情节的发展,寄托着作者温馨的回忆,是文章的线索。

故答案为:线索,贯穿全文。“春联”上寄托着作者对过去温馨家庭的美好回忆;“春联”上寄托了作者对

父亲的怀念和留恋;“春联”上有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春联”上有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默默传承。

【答案】19.初中生课外阅读漫画的人数最多,而阅读文学名著的人数最少。

20.小明:阅读名著不仅可以享受故事情节带来的轻松愉快,还可以在书中体验不同的人生,提升自己

的素养,丰富自己的见识,陶冶自己的情操。让我们一起阅读名著,好吗?

【知识点】图表信息;语言得体;语言简明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此类题目应注意以下几点:1.找对象。审读题目、表头的提示或暗

示,弄清楚比较的对象、项目和角度等。2.比数据。横向比、纵向比;增减程度;差异特点、发展趋势。

尤其要注意变化数据较大的项目。3.分析数据,抓住变化的走向、特点或规律,归纳、提炼出数据变化所

反映的主要信息,表述简洁连贯,不能一味罗列数字。

(2)本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首先,提取题干的关键词“劝说”。其次,注意礼貌用语,语句通

顺即可。第三,结合实际情况,有理有据。

19.本题是图表材料题。通过观察,喜欢漫画的占比56%,文学名著的最少。

故答案为:初中生课外阅读漫画的人数最多,而阅读文学名著的人数最少。

20.此题是开放性的题目,任务是劝说,注意礼貌用语,结合实际情况,有理有据即可。

故答案为:小明:阅读名著不仅可以享受故事情节带来的轻松愉快,还可以在书中体验不同的人生,提

升自己的素养,丰富自己的见识,陶冶自己的情操。让我们一起阅读名著,好吗?

【答案】21.C;B

22.①他睡倒在地,骂道:“这个亡人!你不去妨家长,却来咬老孙!”说明大圣不服输;猴王只顾苦战

七星,却不知天上坠下这兵器,打中了天灵,立不稳脚,跌了一跤,爬将起来就跑。说明大圣性子急。

②行者道:“八戒,那是我七圣兄弟,倒好留请他们,与我助战。若得成功,倒是一场大机会也。''说明

大圣机智灵活;行者道:“但内有显星大哥,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见他!你去拦住云头,叫道:‘真君,,

且略住住,齐天大圣在此进拜。他若听见是我,断然住了。待他安下,我却好见。”说明大圣细心周到。

(共4分,每选段能结合内容分析出至少一个点,即可

【知识点】作品的人物形象;作品的经典情节;《西游记》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文学作品的主要情节。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应认真阅读名著,做到精读和略读相结合,并对

关键的人物和情节做好笔记。可以采用人+事的方法概括,即人物+与此相关的事例。其次在平时阅读中

应注意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理清情节的线索,做到前后贯通,立足文本。

(2)本题考查名著的人物形象,应对此类题目有以下建议,首先,此类题目的答题技巧是特点+事例,即一

个人物的特点+一件与此相关的事例。切忌简单罗列人物的特点,应该结合文章内容。其次,平时阅读中

应重视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地位、年龄、外貌、官职、性格、说话的语气等信息,只有掌握了更多的人

物信息,才能更准确地判断出人物的性格。最后,读书时做好批注,在重要的字词句傍边标注上人物的

性格特点,每到一个章节结束,可以做一个汇总。

21.⑴A、黑河妖,即黑水河妖怪霍龙,是西海龙王敖闰的外甥。他的父亲是被魏征斩掉的泾河龙王。

量龙父母早亡,家里兄弟九人,他排行最幼,性格也最烈;

B、黄狮精,《西游记》中的妖怪,黄狮精是九灵元圣的干孙子,居住于玉华州城北的豹头山虎口洞。使

用的兵器是一柄四明铲。因偷走悟空师兄弟的三件宝贝兵器,导致了悟空师兄弟对他的围剿,后在玉华

城大战时,被孙悟空杀死;

C、九头虫是《西游记》里的妖怪,神通广大,法力无边。手持一柄月牙铲,是碧波潭万圣龙王的入赘女

婿。因下血雨盗取祭赛国宝珠而和孙悟空师兄弟发生冲突,后被二郎神、孙悟空联手击败,被哮天犬咬

掉一颗头颅后,便逃亡而不知所踪。无误;

故答案为:C

A、魏征与太宗对奕时,梦斩老龙。当晚太宗梦龙王索命,自此身心不安而患病。为防鬼祟,他令尉迟

恭、秦叔宝夜守宫门;

B、孙悟空因不满天庭的管理,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镇压在五行山下。后来,观音菩萨给孙悟空找了

一个帮手——二郎神。二郎神与孙悟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最终利用自己的法宝和变化能力,成功将孙

悟空制服,并将他带回了天庭;无误;

C、因悟空打杀草寇,唐僧再也不留悟空,悟空只得去见观音,被观音留下;

故答案为:B

22.该题应首先回答选择那个人物,接着结合人物的形象和经历去阐述自己的理由。

“这个亡人!你不去妨家长,却来咬老孙!”由此看出,悟空是一个不服输的,性子急躁的人。

“但内有显圣大哥,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见他!你去拦住云头”,由此看出悟空是一个细心高傲的人,他

曾经输给了二郎神,不好意思向他求援。

故答案为:①他睡倒在地,骂道:“这个亡人!你不去妨家长,却来咬老孙!”说明大圣不服输;猴王只

顾苦战七圣,却不知天上坠下这兵器,打中了天灵,立不稳脚,跌了一跤,爬将起来就跑。说明大圣性

子急。②行者道:“八戒,那是我七圣兄弟,倒好留请他们,与我助战。若得成功,倒是一场大机会

也。”说明大圣机智灵活;行者道:“但内有显圣大哥,我曾受他降伏,不好见他!你去拦住云头,叫

道:‘真君’,且略住住,齐天大圣在此进拜。他若听见是我,断然住了。待他安下,我却好见。”说明大

圣细心周到。

23•【答案】【范文】

趣读诗词

苏轼曾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小小的纸墨空间蕴藏着大千世界,沧海桑田的

变迁,改朝换代的兴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自小家中便有一本砖头厚的诗词集——小学生必背古诗词

75首,那是我噩梦的开始。

初识诗词

有一次,妈妈带我去森林公园野餐,她问我,草是什么颜色?我笑了,狼吞虎咽着手里的零食,

头也没抬,敷衍道:“绿色呀,我好歹也上小学了,不要怀疑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好不好!”,"你再认真

瞅瞅你眼前的草,果真是绿色吗?”妈妈指了指我脚下,我定睛一看,咦,竟然是宛若被太阳晒的失去水

分的枯黄色,我开始怀疑自己。妈妈又指了指远方说:“你看那边的草坪,可是绿色呀,这不就是你书中

的,草色遥看近却无,吗?"我这才如醍醐灌顶般的顿悟出诗句里的写实意境,诗言志,情动于中。于是,

我又重拾了那本被遗忘在角落的诗词集,果然发现了不少“书中的黄金屋”。

趣读诗词

诗词带给我的更是心境的豁达,下雨没带伞也不再苦闷,“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

平生。”遇到比赛很紧张的时候,我也找到了给自己打气的办法“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甚

至在旅行途中,也能宛若时空穿梭般的,忽的同千年前的诗人产生共鸣,一次在雁门关,阴云密布,瞬

间,诗鬼李贺的那句“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描述的壮观场面如画卷般的在我面前展开。

再读诗词

诗词除了教会我观察生活,更教会了我成长。“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

然而涕下。''自古以来,多少仁人志士因时光匆匆,仕途不顺而沮丧苦闷,消沉颓废,而诗人陈子昂却能

在低谷期更加振作,是啊,放眼于历史长河,不能不感叹人生的短促,如白驹过隙,正因此,才要积极

面对,使有限的人生焕发无限的意义,故而“沧然涕下”,乃吾辈钦佩之先人。

翻完那本厚厚的诗词集,宛如上天下海好好游览了一番,更由浅入深,在同诗人们的一次次探讨

中收获了人生真理,趣读诗词,趣谈人生。

【知识点】全命题作文

【解析】【分析】

本题是全命题作文的考查,建议写记叙文。首先审题,该题需要重点关注题干中的“趣读”两个字,该

提示为我们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趣读,不仅仅是读书,也可以是生活、美景,题目是“趣读”,写作主体

是“我”,重点在于“趣”,此项规定了应重点刻画"趣''在哪里,自己有什么心得感悟,由此可发现本题的意

图在于使学生关注关注生活、关注细节,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其次,立意方面,学生可以选择赞美美

景、克服生活学习的困难,发现生活中的乐趣、抒发读书过程中的收获等等,这些立意贴近学生生活日

常,便于选材和写作。第三,选材方面,通过上面的立意分析,可以选择以下材料,演讲、考试失利,

自己受到父母师长的关心和鼓励,慢慢找到了方法,最后获得了成功,原来换一个角度趣读困难,也会

有不一样的收获。再比如,学校操场边的梧桐树,每次下课都能看见它,但是又一次的秋天,发现了树

下的落叶,在秋风中,有一种别样的美。第四,结构方面,可以使用最常见的五段式或者六段式,第

五,内容安排方面,建议一详一略,详写的部分应加上能突出人物形象的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点评】

考查命题作文的写作。弄清题目的要求后,就要认真回忆、选择与这个题目有关的材料,哪些事例是自

己最熟悉的,最有新意的,让人眼前一亮的,确定好作文中心来选取、组织素材;在文体的选择上也要

在符合题干要求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如果写记叙文就要写好情节,写出精彩的细节;如果写议

论文就要观点鲜明,真正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平时要多积累写作素材,多写随笔,考场才能做到得

心应手,下笔如有神。

试题分析部分

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

总分:100分

客观题(占比)15.0(15.0%)

分值分布

主观题(占比)85.0(85.0%)

客观题(占比)6(26.1%)

题量分布

主观题(占比)8(34.8%)

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

大题题型题目量(占比)分值(占比)

14(60.9%)100.0(100.0%)

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

序号难易度占比

1普通(43.5%)

2容易(13.0%)

3困难(4.3%)

4、试卷知识点分析

序号知识点(认知水平)分值(占比)对应题号

1寓言2.0(2.0%)5

2感悟现代诗歌的特点3.0(3.0%)6

3作家作品2.0(2.0%)5

4作品的经典情节6.0(6.0%)21,22

5图表信息5.0(5.0%)19,20

6常用易错字字音2.0(2.0%)1

7杞人忧天5.0(5.0%)9,10,11

8理解性默写4.0(4.0%)12

9理解文章中心思想6.0(6.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