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Z∕T 93073-2011 集聚纺纱装置_第1页
FZ∕T 93073-2011 集聚纺纱装置_第2页
FZ∕T 93073-2011 集聚纺纱装置_第3页
FZ∕T 93073-2011 集聚纺纱装置_第4页
FZ∕T 93073-2011 集聚纺纱装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ompactspinningdevice2011-12-20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I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提出。本标准由全国纺织机械与附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纺纱、染整机械分技术委员会(SAC/TC215/SC1)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无锡纺织机械研究所、常州市同和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宁波德昌精密纺织机1本标准适用于棉纺环锭细纱机用集聚纺纱装置。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5226.1—2008机械电气安全机械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FZ/T12018—2009精梳棉本色紧密纺纱线FZ/T90001纺织机械产品包装FZ/T90074纺织机械产品涂装FZ/T92013SL系列上罗拉轴承FZ/T93008环锭细纱机用塑料经纱管FZ/T93027棉纺环锭细纱机FZ/T93068集聚纺纱用网格圈JB/T8689--1998通风机振动检测及其限值JB/T10563一般用途离心通风机技术条件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集聚纺纱compactspinning的纺纱工艺。集聚纺纱装置compactspinningdevice实施集聚纺纱工艺的装置。负压式集聚纺纱装置pneumaticcompactingdevice采用负压气流实现集聚须条作用的纺纱装置。2机械式集聚纺纱装置mechanicalcompactingdevice采用机械部件实现集聚须条作用的纺纱装置。用于支承集聚纺纱用网格圈和集聚须条,与负压系统相连。通过其工作段表面特殊形状的槽口,使多个锭位形成负压气流的带有特殊截面形状的管件。集聚上罗拉deliverytoproller输出已集聚须条的上罗拉。三罗拉集聚纺纱装置3-linerollerscompactspinningdevice在棉纺环锭细纱机三罗拉牵伸装置的输出端,增加集聚上罗拉、集聚纺纱用网格圈、异形管及负压系统的纺纱装置。四罗拉集聚纺纱装置4-linerollerscompactspinningdevice在棉纺环锭细纱机三罗拉牵伸装置的输出端,增加一对集聚罗拉、集聚纺纱用网格圈、异形管及负压系统的纺纱装置。网孔罗拉集聚纺纱装置compactspinningsystemwithperforateddrum在棉纺环锭细纱机三罗拉牵伸装置中,采用带有网孔的前罗拉,并增加集聚上罗拉及负压系统的纺纱装置。4分类和标记4.1分类4.1.1负压式集聚纺纱装置4.1.1.1三罗拉集聚纺纱装置。4.1.1.2四罗拉集聚纺纱装置。4.1.1.3网孔罗拉集聚纺纱装置。4.1.1.4其他负压式集聚纺纱装置。4.1.2机械式集聚纺纱装置4.1.2.1磁性集聚纺纱装置。4.1.2.2其他机械式集聚纺纱装置。4.2标记4.2.1标记内容标记依次包括以下内容:3c)结构型式代号,见表1;三罗拉集聚纺纱装置3四罗拉集聚纺纱装置4网孔罗拉集聚纺纱装置W其他负压式集聚纺纱装置F磁性集聚纺纱装置C其他机械式集聚纺纱装置J4.2.2标记示例示例1:某企业生产的四罗拉、特征代号为S的集聚纺纱装置,其标记为:□J4S,5要求5.1成纱质量5.1.1棉纺环锭细纱机的精梳棉本色集聚纺纱线,其线密度为13.1tex(45°)时,纱线的品质应不低于FZ/T12018—2009规定的一等品指标值。5.1.2在已使用过的棉纺环锭细纱机上配置集聚纺纱装置,纺制5.1.1规定的品种纱线时,其毛羽指数H或3mm毛羽指数(根/10m)、断裂强力(cN)、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CV(%)应符合表2的规定。品质指标毛羽指数H降低20%3mm毛羽指数/(根/10m)降低50%断裂强力/cN提高7%条干均匀度变异系数CV/%改善0.1注:毛羽指数H与3mm毛羽指数两个指标取其中一项。45.2负压式集聚纺纱装置5.2.1.2在正常工作条件下,异形管的有效使用时间不低于三年。5.2.1.4在正常工作条件下(纺18tex以上纱线),中间齿轮的有效使用时间不低于半年。5.2.1.5集聚纺纱用网格圈应符合FZ/T93068的规定。5.2.2网孔罗拉集聚纺纱装置部分5.2.2.2在加压状态下,网孔罗拉工作面外圆对轴线的径向圆跳动公差0.05mm。5.2.3负压部分5.2.3.1槽口真空度(单槽)不匀率P≤15%。5.2.3.3风机与机架的连接应牢固,风机振动速度均方根值(有效值)≤4.6mm/s。5.2.4集聚部分5.2.4.1前上罗拉加压极限偏差为±8d?F(F为摇架对罗拉的公称加压值)。5.2.4.2集聚上罗拉对前上罗拉轴线的平行度公差0.25/70。5.2.4.3三罗拉、四罗拉集聚纺纱装置的集聚上罗拉加压值为40N~60N;网孔罗拉集聚纺纱装置的集聚上罗拉加压值为50N~70N。5.2.4.4集聚上罗拉轴承的径向游隙、轴向游隙应符合FZ/T92013的规定。5.3磁性集聚纺纱装置5.3.1过纱通道表面粗糙度Ra0.2μm。5.3.2磁性体的磁感应强度≥0.13T。5.4装配质量5.5安全5.5.1电气设备保护联接电路连续性,应符合GB5226.1—2008中18.2.2的规定。5.5.2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应符合GB5226.1—2008中18.3的规定。5.5.3电气设备的耐压试验,应符合GB5226.1—2008中18.4的规定。5.5.4运转部分的防护装置应安全可靠。5.6外观5.6.1涂装应符合FZ/T90074的规定。5FZ/T93073—20116试验方法6.3集聚纺纱用网格圈(5.2.1.5)按FZ/T93068的规定检测。6.4网孔罗拉工作面的外圆径向圆跳动(5.2.2.2),用千分表检测。6.5槽口真空度(单槽)不匀率P(5.2.3.1),用压力计测量全机前、中、后多个锭位集聚纺纱用网格圈 P——槽口真空度不匀率,%;6.7风机振动(5.2.3.3),用振动测量仪器进行检测,测量位置见图1。若所用的振动测量仪器不具备x6.9集聚上罗拉对上罗拉(前)轴线的平行度(5.2.4.2),用游标卡尺检测。6.10集聚上罗拉轴承的径向游隙和轴向游隙(5.2.4.4),按FZ/T92013的规定检测。6.11过纱通道表面粗糙度(5.3.1),用粗糙度仪检测。6.12磁性体的磁感应强度(5.3.2),用特斯拉计检测。6.13电气设备的保护联接电路连续性(5.5.1),按GB5226.1—2008中18.2.2的规定测试(测试数6.14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5.5.2),按GB5226.1—2008中18.3的规定测试。6.15电气设备的耐压试验(5.5.3),按GB5226.1—2008中18.4的规定测试。66.17空车运转试验6.17.1负压式集聚纺纱装置试验条件6.17.1.1集聚纺纱装置需安装在棉纺环锭细纱机上相应部位,并经调整。6.17.1.2风机按JB/T10563检验合格。6.17.1.3电源:电压(380±38)V;频率(50±1)Hz。6.17.1.5集聚纺纱装置运转时间不少于20min。6.17.2检验项目6.18工作负荷试验6.18.1试验条件6.18.1.1棉纺环锭细纱机按FZ/T93027检验合格。6.18.1.2试验环境条件按表3的规定。结构型式试验环境条件温度℃相对湿度%空气含尘浓度mg/m³三罗拉集聚纺纱装置四罗拉集聚纺纱装置网孔罗拉集聚纺纱装置40±5注:其他集聚纺纱装置试验环境条件按FZ/T93027标准的规定。6.18.1.3喂入品要求:纺制5.1.1规定的纱线时,配棉平均等级不大于2.5级、配棉最低等级不大于3.0级。粗纱质量变异系数达到乌斯特公报2007统计值25%的水平,短绒率(长度16mm)不大6.18.1.4纱管按FZ/T93008的规定。6.18.1.5正常生产连续运转时间不少于30天。6.18.2检验项目见5.1。7检验规则7.1型式检验a)新产品投产鉴定时;c)产品停产两年以上恢复生产时;d)第三方进行质量检验时。7.1.2检验项目:见第5章。7.2出厂检验7.2.1负压式集聚纺纱装置须经空车运转试验,机械式集聚纺纱装置可不进行空车运转试验。7.2.2检验项目7.2.2.2机械式集聚纺纱装置,见5.3。7.3抽样方法7.3.1负压式集聚纺纱装置,由生产企业在每批产品中抽出一台的数量安装在主机上,进行空车运转试验。7.3.2集聚上罗拉轴承按FZ/T92013的规定。7.3.3磁性体按GB/T2828.1—2003的规定,采用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从正常检验开始,选用一般检验水平Ⅱ,接收质量限AQL为1.5。7.4判定规则集聚纺纱装置的全部项目检验合格,判该批产品符合标准要求。7.5其他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发现有不符合本标准要求时,由生产企业会同用户共同处理。8标志8.1产品的安全标志按GB2894的规定。8.2包装箱的储运图示标志按GB/T191的规定。9.1产品包装按FZ/T90001的规定。9.2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包装箱应按规定的朝向放置,不得倾斜或改变方向。9.3产品出厂后,在良好的防雨及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