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第一部分(14分)1.(8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xūɡòu)的动物,是古代人民想象的产物。2024龙年总台春晚的主题:龙行龘龘①,欣欣家国。“龘”字结构独特,三个“龍(龙的繁体写法)”字叠加向上排列瑰宝,不仅承载着丰厚的文化内涵,还展现了中华文化的(pénɡbó)力量。它所代表的祥瑞、力量和神秘性【注释】①龘:dá,昂扬而热烈。(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xūɡòu)②(pénɡbó)(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①瑰宝②承载(3)文段中的“祥”字,使用《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的部首检字法检索部,再查②画。(4)根据语境把注释①补充完整。2.(6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3月9日上午,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指导,正定县人民政府承办这些久负盛名的鼓王团队有河北省的常山战鼓、招子鼓、任丘大鼓、背灯挎鼓,湖南省的湘西四方鼓,陕西省的安塞腰鼓和韩城围鼓,河南省的牧野战鼓,北京市的武吵子,为游客们带来一场震撼的文化盛宴。鼓声,敲响的不仅仅是心灵的回响,更是声音的韵律;鼓槌,敲出的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传承的是民族的精神。活动旨在展示性、观赏性、专业性,展现中国民间鼓乐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度,推动了“这么近,周末到河北”的文旅新风尚。(1)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2)画线句子有语病,请你提出修改意见。(3)假如你以小记者的身份参加这次鼓王大会,请拟写一个向安塞腰鼓队采访的问题。第二部分(56分)一、古诗文阅读3.(6分)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诗文佳句,寄寓着情思和感悟,融进民族文化的血脉。山林美景,佳木秀而繁阴”描绘;春日感怀,借“②,似曾相识燕归来”表达。观海,抒发“③,若出其里”的雄心;登峰,感受“不畏浮云遮望眼,④”的抱负。面对陋室,领悟“斯是陋室,⑤”的志趣;乘舟江上,体验“⑥,不以疾也”的迅猛。4.(6分)某班级开展“探究古诗意象”主题活动。阅读下面诗句,回答后面的问题。甲乙丙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1)请解释甲中“婵娟”一词的意思。(2)请分析乙、丙诗句中借哪些不同的意象?表达了哪种相同的情感?5.(1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甲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旋刻之,以草火烧(节选自《活板》)乙凡一耕之后,勤者再耕、三耕,然后施耙①。凡牛力穷者,两人以杠②悬耜,项背相望③而起土。两人竟日,可敌一牛之力。若耕后牛穷制成磨耙两人肩手磨轧则一日敌三牛之力也。(节选自《天工开物》)丙凡采茶,在二月、三月、四月之间。其日④,有雨不采,晴有云不采;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节选自《茶经》)【注释】①耙:与下文的“耜”均为耕作工具。②杠:木杠。③项背相望:这里指两人一前一后共同拉犁。④其日:当天。(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①有奇字素无备者②勤者再耕③凡牛力穷者(2)下列对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若耕后牛穷/制成磨耙/两人肩手磨轧/则一日敌三牛之力也B.若耕后/牛穷制成磨耙/两人肩手磨轧/则一日敌三牛之力也C.若耕后牛穷/制成磨/耙两人肩手磨轧/则一日敌三牛之力也D.若耕后牛穷/制成磨耙/两人肩手磨轧则一日/敌三牛之力也(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以草火烧,瞬息可成。②两人竟日,可敌一牛之力。(4)请简要概括甲文在哪些方面体现了“活板”之“活”。(5)丙文中的造茶过程彰显了中国古代匠人怎样的精神?二、现代文阅读6.(9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语文学习要重视培养词典阅读能力①语言学家朱德熙先生曾经指出,要想学好语文,仅靠课堂讲授是远远不够的②查词典的意义很大,但词典不仅要会查,还要会读,属于信息检索能力。而“读词典”重在阅读,这种学习行为的机理更复杂,学生通过对词典凡例、查询路径的学习,形成工具书阅读能力。③但对于语文学习而言,词典阅读还远不止于此。它是学生自主自觉学习词语、学习语言的过程,是探究语言现象背后的原理规律的过程。④汉字、词语数量多、义项更多,蕴含着丰富的语理,运用起来更是千变万化。如果只靠机械识记,只有理解汉语生成、建构与运用的原理,特别是使词语学习实现结构化,学生记忆、理解、积累词语才能不至于那样难。⑤比如“厚”字,《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大(跟‘薄’相对)”。“厚”字最开始在造字时,进而扩大意义使用范围,形成了“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大”这个义项。当我们看到物体厚重时,就可以产生不同的比喻义,包括厚道、感情深、家产富有等意思。学生理解“厚”字不同义项之间的相互生成关系,学生学习收获做迁移,就可以理解“厚今薄古”中的“厚”是“优待、推崇、重视”的意思。学生自主建构出对“厚古薄今”一词的理解⑥我们常把字典词典称为“不说话的老师”。这位老师思维严谨、博大精深,查字典词典就是向这位老师请教,而读字典词典则是与这位老师深度交流。近几年,语言贫乏、用词不准、词不达意现象比比皆是。因而,中学语文要高度重视词语学习,能够有更多的自主创造和深度学习。(有删改)(1)第①段引出了本文论题,请梳理文章思路,用“/”把文章其余段落划分为三个层次。②③④⑤⑥(2)为什么要重视培养词典阅读的能力?请简要分析。(3)成语“短兵相接”“兵多将广”中“兵”的义项各不相同,请根据链接材料,结合文段内容,并简述两者之间的关系。【链接材料】兵,械也。从廾持斤,并力之允(貌)(《说文解字》)。7.(15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_____又一次成功发射!①4月16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风云三号07星发射升空。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71次飞行任务。②471,一个了不起的数字!在一次又一次的“飞天”中,中国航天成了“靠谱”的代名词。此刻,99分不及格,相当于零分。100分才及格③“名言”来自一位老航天人——两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顾问陆元九。两年前的“七一”前夕,这位出生于1920年的老人,以101岁的高龄成为“七一勋章”最年长的获得者。“不把技术问题吃透是要吃亏的”④1996年,经过多年研制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迎来首次发射。突然,坠毁爆炸。⑤76岁的陆元九坐不住了,立即赶赴西昌,接下来的三个多月,要靠安眠药才行。经过抽丝剥茧般地层层分析,最终在千丝万缕的线索中找到一根小小的“金丝”——双向可控硅⑥翌年,长三乙在西昌第二次起飞,并把一颗国外卫星顺利送入远离地球数万千米的轨道。于是⑦此后的日子里,陆元九经常向同事,特别是向年轻人提起这次发射失败后的西昌之行。以此警醒自己,是要吃亏的。”“一定要学新东西”⑧“技术问题搞不清楚,腰杆子就不硬”,这或许正是陆元九走上“科学救国”道路的原因。⑨20世纪40年代中期,陆元九抱着“学好科学救中国”的信念,远渡重洋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航空工程系求学。“既然来留学,选择了仪器学专业,研究当时很少有人听过的“惯性导航”技术。⑩惯性导航相当于飞行器的“眼睛”,确保它能飞得更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惯性技术在航空和导弹上开始应用,尚处于萌芽阶段。在留学的前两年,陆元九一直是这门学科唯一的博士生。⑪1949年,拿到了世界上第一个惯性导航博士学位的陆元九,被麻省理工学院聘为副研究员、研究工程师。而更让他兴奋的是⑫回国后的陆元九,深刻感受到这片土地上跳动的脉搏。此后,陆元九在惯性导航技术等领域不断开拓,为我国惯性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火箭、导弹、卫星和载人飞船方面的应用作出了突出贡献“要求严格,可以进步快一点”⑬“只要一听说他要参加评审、论文答辩等,大家就格外紧张。”这是同事和学生对陆元九的评价——他是一个个性极其倔强的人,这种倔强,在陆元九看来,严,是一种督促和希冀——“要求严格⑭2021年,有媒体向陆元九抛出问题: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科学精神?这位百岁老人言辞恳:“一定要认真,老老实实地干活⑮这个回答,也是许多航天人的写照。他们将梦想投射向星空,但双脚将大地抓得更紧,成为今天我们在太空自信、自由翱翔的底气。”(1)小语同学对本文的学习,从朗读开始。他认为朗读“76岁的陆元九坐不住了,立即赶赴西昌,他沉浸在一种专注、焦虑、亢奋叠加的状态里。”一句时,要重读某些词语,并说说这样朗读的理由。(2)小文说:“我在读‘回国后的陆元九,深刻感受到这片土地上跳动的脉搏。’这个句子时,读出它用了修辞手法小语:是的,这句用了修辞手法,写出了。(3)小文给这篇文章拟了两个题目,分别是《陆元九:“一百分才及格”》《航天人陆元九》。你喜欢哪一个?请说明理由。(4)班级准备将陆元九作为本月黑板报“家国情怀•生生不息”栏目的推荐人物,请你协助宣传委员完成下面的黑板报设计。家国情怀•生生不息推荐人物:陆元九他生于旧中国风雨如磐的岁月,在战乱中远渡重洋出国深造;他冲破阻力回到祖国怀抱;他在年近花甲时重返科研一线,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殚精竭虑。20世纪四十年代1996年2021年2023年①②③④接受记者采访,言辞恳切。获“七一”勋章。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71次飞行任务成功后,人们想起陆元九的名言。(5)宣传委员要拟写一条对仗工整的宣传标语,请你结合所给材料,补全上句。材料:嫦娥探月、天问问天、神州逐梦、北斗环宇。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人探索宇宙,脚步不息!如今;未来,中国航天必将走得更稳、行得更远!上句:下句:北斗环宇,五星红旗耀太空三、整本书阅读8.(7分)学校近期开展了《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完成如下问题。(1)阅读《西游记》,适合“精读”与“跳读”并用。小新同学想要深入感受孙悟空具有反抗精神的特点,下列情节最适合精读的是A.大闹天宫B.智取紫金葫芦C.车迟国斗法D.鏖战狮驼岭(2)小华同学读完《西游记》后写了一首诗,请调动你的阅读积累,将横线上缺失的内容补充完整。阳光灿烂猪八戒,百变猴头孙悟空,沙和尚,阿弥陀佛是唐僧。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若问是谁谱此画?淮安才子。(3)《西游记》中,孙悟空有两位老师——菩提祖师和唐僧;《简•爱》中,也在其成长过程中产生了重要影响。你对两部名著中哪位老师印象最为深刻?请结合具体内容,说明你的选择和理由。第三部分(50分)9.(50分)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由教育部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等单位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23”活动揭晓,“振”字当选国内年度字。“振”是奋起,是振作;是拼搏的精神,面对挑战不退缩;遭遇风雨时,就当得起一个“振”字。根据你对上面材料的理解,选择一个角度,以“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内容积极健康;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手600字

202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第一部分(14分)1.【分析】(1)本题考查字形。①“(xūɡòu)”写作“虚构”。②“(pénɡbó)”写作“蓬勃”。(2)本题考查字音。①“瑰宝”读作“guībǎo”。②“承载”读作“chéngzài”。(3)本题考查查字典。“祥”用部首检字法,先查“礻”部,再查六画。(4)本题考查词义理解。在这段文字中,“龘”字被描述为三个“龍”字叠加向上排列,形象表达了这个字的意义。由此可以推断,“龘”字所表达的是一种向上腾飞、昂扬热烈的意象,与龙这一神秘、祥瑞的动物形象相符合。因此,将“形容龙向上腾飞的样子”作为“龘”字的解释,既符合语境,也能够准确地表达出这个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解答】答案:(1)①虚构②蓬勃(2)①guībǎo②chéngzài(3)①礻②六(4)示例:形容龙向上腾飞的样子。【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2.【分析】(1)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此类题可根据导语部分概括作答,由“3月9日上午,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指导,正定县人民政府承办,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提供专业支持的全国鼓王大会在古城正定南城门瓮城隆重举办”可概括为:全国鼓王大会在正定隆重举办。(2)本题考查修改病句。此句错在语序不当,应先是“声音的韵律”,再是“心灵的回响”。(3)本题考查设计采访问题。采访的问题围绕安塞腰鼓设计,可从训练方法、传播文化等方面设计。【解答】答案:(1)示例:全国鼓王大会在正定隆重举办。(2)把“心灵的回响”与“声音的韵律”调换位置。(3)示例:你们是如何通过鼓声彰显地域风采的?【点评】解答综合性学习问题,关键在于平时重视语文知识的学习,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语文知识,养成从生活中随时随地学习语文的习惯,在语言的运用中努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第二部分(56分)一、古诗文阅读3.【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理解性识记,注意结合语境填充。【解答】答案:①野芳发而幽香②无可奈何花落去③星汉灿烂④自缘身在最高层⑤惟吾德馨(注意“馨”的书写)⑥虽乘奔御风【点评】为了保证在默写名句时不出错,关键还是平时要加强背诵和记忆,准确书写。下面几种方法可供借鉴。1.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识记兴趣。2.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识记效果。3.提倡使用名句,巩固识记成果。4.留心特别词句,规避识记误区。4.【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以及情感。【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月中霜里斗婵娟”的意思是:在寒月冷霜中争妍斗俏。婵娟:姿态美好。(2)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情感。“海上生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答案:(1)月亮(2)借明月、雁等意象。【点评】诗歌赏析的步骤:1.把握诗歌的意象与意境。2.鉴赏诗歌中的形象。3.鉴赏作品的语言。4.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5.【分析】【参考译文】:【甲】每一个字都有好几个印模,像之、也等字,每个字有二十多个印模,用来准备同一版内有重复的字。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子把它们贮存起来。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很快就能制成功。【乙】稻田犁过一遍之后,勤劳的人还要再犁第二遍、第三遍,然后才耙。牛力缺乏的,两个人用木杠悬拉着犁铧,一前一后推拉翻土,干一整天可以顶一头牛力。如果犁耕后也缺乏牛力,可以做个磨耙,两个人用肩和手拉着耙地,干一天可顶三头牛力。【丙】采茶都在二月、三月、四月间。当天有雨不采,晴天有云也不采,晴天才能采,采摘的芽叶,把它们上甑蒸熟,用忤臼捣烂,放到模型里用手拍压成一定的形状,接着焙干,最后穿成串,包装好,茶就可以保持干燥了。【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古今异义,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①句意: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素:向来。②句意:勤劳的人还要再犁第二遍。再:第二次。③句意:牛力缺乏的。穷:尽。(2)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可以做个磨耙,干一天可顶三头牛力。故选:A。(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①中重点词语有:以,用;成,成功,一会儿就能制作成功。②中重点词语有:竟,完;敌,匹敌,可以相当一头牛的力气。(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联系本文“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满铁范为一板,药稍搭,则字平如砥”可知,字就会平整地展现出来;联系本文“常作二铁板,一板已自布字,则第二板已具,瞬息可就”可知,这体现了“活板”的跟换灵活,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有奇字素无备者,以草火烧,对于一些常用字会备有多个字印,可以很快做字模;联系本文“不用则以纸贴之,木格贮之”可知,就按照音韵用纸把字模贴好,这体现了“活板”的保存灵活。(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其日,晴有云不采;晴、蒸之、拍之、穿之,茶之干矣”,精益求精。答案:(1)①向来。②第二次。③尽。(2)A(3)①用草火烧烘烤,一会儿就能制作成功。②两个人干一整天,可以相当一头牛的力气。(4)①字印数目是活的。②字印制作方法是活的。③存储灵活。(5)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点评】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二、现代文阅读6.【分析】文章首先提出了学好语文的两个好习惯,一个是每天阅读,另一个是勤查辞书。第二、三、四段主要从读词典方面阐释了中学生学好语文的方法。文章末段揭示大中学生的语言表达现状,指出阅读词典的必要性。【解答】(1)本题考查层次划分。第②段论述了词典对于学习的意义。第⑥段论述了读词典必要性。(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读词典是阅读工具书的行为、查询路径的学习、查询路径中形成阅读工具书的能力。它是学生自主自觉学习词语,是探究语言现象背后的原理规律的过程”可得:能在学习词语。根据“相信学生在不断阅读词典的过程中。(3)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解答此题可结合文章“理解汉语生成,特别是使词语学习实现结构化,往往会产生一种敦实。这种感受引申到其他认知领域,包括厚道、家产富有等意思,并将这些关系形成一个整体,学生学习收获做迁移、推崇。学生自主建构出对‘厚今薄古’一词的理解、引申义。答案:(1)②|③④⑤|⑥(2)①能在学习词典凡例、查询路径中形成阅读工具书的能力、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探究语言现象背后的原理规律。(3)短兵相接的“兵”含义为兵器;兵强马壮的“兵”含义为士兵。“兵”的本义指作战用的武器。而后引申到手握兵器的人是参与作战的、士兵。【点评】理解文章内容必须能够认真阅读文本,对每一段落内容理解透彻,包括每段分论点,所用的论据、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论证思路。只有读懂、读透文本,熟练掌握议论文有关知识,才能准确解答问题。7.【分析】本文记叙了两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顾问、“七一勋章”最年长的获得者陆元九为我国航天事业所做的重大贡献,表达了作者对老人的崇敬和赞美之情。【解答】(1)本题考查句子朗读分析。此题答案不唯一,立即赶赴西昌,他沉浸在一种专注、亢奋叠加的状态里”一句重读“立即”“沉浸”,这里指得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发射失,重读“立即”体现了陆元九想要破解发射失败问题的急切心理,重读体现了陆元九探究问题时的专注。(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深刻感受到这片土地上跳动的脉搏”运用了拟人修辞,赋予其“跳动的脉搏”这一人类的信号特征,表现了陆元九的爱国热情。(3)本题考查标题分析。《陆元九:“一百分才及格”》这个题目不仅交代本文的写作对象——陆元九,暗含作者对陆元九的敬仰之情,吸引了读者想象和阅读兴趣,原标题更好。(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根据提示“20世纪”和关键句“回国后的陆元九。此后,为我国惯性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火箭、卫星和载人飞船方面的应用作出了突出贡献、探月工程为代表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的规划和论证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可概括为:陆元九远渡重洋留学;根据提示“1996年”和关键句“1996年,在西昌迎来首次发射,火箭姿态发生异常,坠毁爆炸”“76岁的陆元九坐不住了,接下来的三个多月、焦虑。甚至经常睡不着觉。经过抽丝剥茧般地层层分析,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可概括为:火箭发射失败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5)本题考查阅读拓展。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结合所给材料。答案:(1)示例一:我会重读“立即”“沉浸”。重读“立即”可以体现陆元九想要破解发射失败问题的急切心理、一丝不苟。示例二:我会重读“专注”“焦虑”。重读“专注”可以体现陆元九研究发射失败问题的全神贯注的状态。(2)运用拟人修辞,展现了中国这片土地上蓬勃的发展生机和陆元九满腔的爱国热情。(3)示例:我喜欢《陆元九:“一百分才及格”》这个题目。因为它交代了本文的写作对象——陆元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4)①陆元九远渡重洋留学,学成归国后为我国惯性导航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做出卓越贡献,高龄的他日夜钻研。(5)示例:嫦娥问月中国航天探宇宙【点评】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阅读文章时要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三、整本书阅读8.【分析】《西游记》的前七回讲孙悟空的身世和大闹天宫的故事;第八回到第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西天取经这一中心事件的由来;第十三回到第一百回是小说故事的主体,讲述唐僧师徒取经路上战胜无数妖怪,历经重重磨难,终于到达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这部小说告诉我们,人生就要有所追求,为了实现理想而披荆斩棘,我们要不畏任何艰难险阻,以超强的斗志战胜一切的困难,直至达到胜利的终点。【解答】(1)本题考查名著情节。大闹天宫:玉帝派十万天兵天将捉拿孙悟空,便请孙悟空管理蟠桃园,搅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宴。玉帝令托塔天王率十万天兵捉拿悟空。观音菩萨举荐二郎真君助战,最后悟空被擒、火烧雷击,依然毫发无损。玉帝请来佛祖如来。充分体现了孙悟空具的反抗精神。故选:A。(2)本题考查名著基本知识。“沙和尚”身上有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勤劳稳重、任劳任怨。他个性愍厚。故此空可填入四字词“个性愍厚、勤劳沉稳”等。“若问是谁谱此画”的意思就是在问《西游记》的作者是谁,结合“淮安才子”。(3)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开放性试题,结合名著中的具体情节,言之有理即可。菩提祖师:《西游记》中的菩提祖师精通三教诸子百家,法力无边,教化广泛,他品德高尚,与他交往的却不乏樵夫野老,却并不给人以高不可攀,他更像一位在世间的高士。菩提祖师曾传授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他预知孙悟空一定会惹出是非,绝不能提起师门状况,对弟子要求严格。唐僧:《西游记》中的唐僧受观世音菩萨点化,受唐王指令。他老实善良,老鼠精和红孩儿两个妖怪变化成凡人被绑在树上求救,一心要救下他们,但是也是慈悲为怀;乌鸡国国王晚上托梦给他,他也非常同情,梦醒后马上叫孙悟空师兄弟展开营救活动,意志坚强,毫无怨言、严守戒律。答案:(1)A(2)憨厚老成(勤劳稳重、任劳任怨……)(3)示例一:我更喜欢菩提祖师。他是悟空的第一位师傅,发现悟空颇有慧根、筋斗云和长生之术,严格又慈蔼的形象。示例二:我更喜欢唐僧。他善良慈悲,含泪求救;他取经信念坚定,尽管一路困难重重。示例三:我更喜欢坦普尔小姐。她并不因为布洛克尔赫斯特先生对简•爱的单方面评价而盲目听从,鼓励她克服困难。【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第三部分(50分)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