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市2024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荆州市2024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荆州市2024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荆州市2024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荆州市2024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中学2024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化学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常温下,1L0.5moi/LCH3coONH4溶液的pH=7,则溶液中CH3COONH4+的数目均为0.5NA

B.10g质量分数为46%的乙醇溶液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0.6NA

C.16g氨基(一NH2)中含有的电子数为7NA

D.在密闭容器中将2moiSCh和1molCh混合反应后,体系中的原子数为8NA

2、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为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1mol•!?的NaHSOs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数为3L

B.5.68乙烯和环丙烷的混合物中含(3—11键数目为1.82

C.常温常压下,22.4L的37cl2中所含的中子数为41NA

D.硝酸与铜反应生成1.ImolNO,时,转移电子数为1.2NA

3、已知常温下Ka(CH3COOH)>Ka(HClO),KSp(AgCl)>Ksp(AgBr).,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2-

A.将10mL0.1moI/LNa2cO3溶液逐滴滴加到10mL0.1mol/L盐酸中:c(Na)>c(Cr)>c(CO3)>c(HCO3)

B.现有①200mL0.1mol/LNaClO溶液,②100mLO.lmol/LCH3coONa溶液,两种溶液中的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之和:②〉①

c(NH+)

C.向0.1mol/LNH4cl溶液中加入少量NH4a固体:一一“比值减小

c(cr)

D.将AgBr和AgCl的饱和溶液等体积混合,再加入足量AgNCh浓溶液:产生的AgCl沉淀多于AgBr沉淀

4、在指定条件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滴加甲基橙试剂显红色的溶液中:Na\Fe2\C「、NO;

B.滴入KSCN显血红色的溶液中:NH;、Al3\NO;.SOt

C.09H)=1012的溶液中:NH:、K\C「、HCO]

c(H)

D.由水电离的c(H+)=1.0X10-i3mo1/L溶液中:K?、Af+、s。1、CH3coeF

5、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2+

A.食醋除水垢2H+CaCO3=Ca+CO2t+H2O:

B.稀硝酸中加入少量亚硫酸钠:2H++SO32-=SC>2t+H2O

22+23+

C.处理工业废水时Cr(VI)的转化:Cr2O7+3SO3+8H=3SO4+2Cr+4H2O

2+2+

D.用酸性KMnCh测定草酸溶液浓度:5C2O4+2MnO4+16H=2Mn+10CO2t+8H2O

6、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23gNCh含有NA个氧原子

B.1L0.1mol-L-1的氨水含有O.INA个OH

C.常温常压下,22.4LCCL含有NA个CCL分子

D.ImolFe?+与足量的H2O2溶液反应,转移2NA个电子

7、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AF+、HCO3-、Ba2+和C1,取样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另取样加入稀硫酸

产生白色沉淀和产生气体,则原溶液中()

A.一定有C1-

B.一定有HCCh

C.可能有Ba?+

D.可能有AF+

8、2019年2月,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MWC)上发布了中国制造首款5G折叠屏手机的消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造手机芯片的关键材料是硅

B.用铜制作手机线路板利用了铜优良的导电性

C.镁铝合金制成的手机外壳具有轻便抗压的特点

D.手机电池工作时,电池中化学能完全转化为电能

9、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2+

A.碳酸钙溶于稀醋酸:CaCO3+2H=Ca+H2O+CO2T

B.铜与稀硝酸反应:3CU+2NO3-+8H+=3CU2++2NOT+4H2。

2+

C.向NH4HCO3溶液中滴力口过量Ba(OH)2溶液:HCO3+OH+Ba=H2O+BaCO3;

+-

D.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醛中的醛基:CH3CHO+[Ag(NH3)2]+2OH-**^LcH3COO+NHZ+NH3+Ag;+H2O

10、A、B、C、D、E、F为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的单质是最理想的燃料。C原子次外层电子

数是最外层的1/3,E与C同主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元素D与A一定形成共价化合物

B.元素B可能与元素A形成多种共价化合物

C.F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定是一种强酸

D.若元素D是非金属元素,则D的单质可能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

11、下列分子或离子在指定的分散系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A.空气:C2H2、CO2、SO2、NO

B.氢氧化铁胶体:H+、K+、S*、Br

C.银氨溶液:Na+、K+、NO3-、NH3H2O

D.重铝酸钾溶液:H+、Na+、SO42\葡萄糖分子

12、能用离子方程式©。32-+211+=1120+(:027表示的反应是()

A.碳酸钠与足量稀硝酸的反应B.碳酸氢钠与足量盐酸的反应

C.碳酸钢与少量稀盐酸的反应D.碳酸钠与足量稀醋酸的反应

13、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X、Z的周期序数=族序数,由这四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

物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其中甲、戊是两常见的金属单质,丁是非金属单质,其余为氧化物且丙为具有磁性的黑

色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回高pW~~43

A.W的原子序数是Z的两倍,金属性强于Z

B.w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四周期vm族

C.丙属于两性氧化物

D.等物质的量的甲和戊完全溶于稀硝酸,消耗的HNO3的量一定相等

14、能证明与过量NaOH醇溶液共热时发生了消去反应的是()

A.混合体系豺B。的颜色褪去

B.混合体系足里稀HNO:AgNO:溶液淡黄色沉淀

C.混合体系提取有机物酸性KMnO/容液紫色褪去

D.混合体系提取有机物Br:的CC1J容液的颜色褪去

223

15、某溶液可能含有Cl\SO3\CO3,NH3+、Fe\AF+和K+。取该溶液222mL,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

得到2.22moi气体,同时产生红褐色沉淀;过滤,洗涤,灼烧,得到2.6g固体;向上述滤液中加足量BaCL溶液,

得到3.66g不溶于盐酸的沉淀。由此可知原溶液中

A.至少存在5种离子

B.cr一定存在,且c(C1-)>2.3mol/L

C.Sth"、NH3+、一定存在,cr可能不存在

D.CO32,AF+一定不存在,K+可能存在

16、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室温“可呼吸”Na-C(h电池。放电时该电池“吸入,,CO2,充电时“呼出”CO2。吸入C(h

时,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吸收的全部CO2中,有2/3转化为Na2c03固体沉积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电极表

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M7IO.,”二甲*)

A.“吸入"CO2时,钠箔为正极

B.“呼出"CCh时,Na+向多壁碳纳米管电极移动

C.“吸入”CO2时的正极反应式为:4Na++3co2+4e=2Na2cCh+C

D.标准状况下,每“呼出”22.4LCCh,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75mol

17、在国家卫健委2020年2月发布的《最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中,新增了几款有疗效的

药物,其中一款是老药新用,结构如图所示。已知该药物由短周期元素组成,X、Y为同主族元素,原子半径X小于

Y,X、Y原子的质子数之和减去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即为Z元素的原子序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X的氢化物显酸性

C.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中强酸

D.在分子中,存在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18、科学家最近采用碳基电极材料设计了一种新的工艺方案消除甲醇对水质造成的污染,主要包括电化学过程和化学

过程,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M为电源的正极,N为电源负极

B.电解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向溶液中补充Co?+

3+2++

C.CH30H在溶液中发生6CO+CH3OH+H2O===6CO+CO2T+6H

D.若外电路中转移Imol电子,则产生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L2L

19、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具有十分巨大的开发潜力。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工业上使Mg?+沉淀,试剂①应选用NaOH

B.将MgCh溶液直接蒸干得到无水MgCl2

C.电解MgCL溶液在阴极得到金属Mg

D.要使MgSCh完全转化为沉淀,加入试剂①的应过量

2

20、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质子数的,,X原子的核电荷

数等于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元素Y的最高正化合价为+2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质的沸点:W<X

B.简单离子的半径:Z>Y

C.X、Z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均为强酸

D.X、Y可形成离子化合物X3Y2

21、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物Iffi

J物

ft徒

)

A.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

B.雾霾中含有硝酸锭和硫酸铉

C.NH3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

D.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有关

22、我国科研人员研究了在Cu-ZnO-ZrO2催化剂上CO2加氢制甲醇过程中水的作用机理,其主反应历程如图所示

带*标记的物质是该反应历程中的中间产物或过渡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第①步中CO2和也分子中都有化学键断裂

B.水在整个历程中可以循环使用,整个过程不消耗水也不产生水

C.第③步的反应式为:*H3CO+H2O^CH3OH+*HO

D.第④步反应是一个放热过程

二、非选择题(共84分)

23、(14分)(化学一有机化学基础)

3-对甲苯丙烯酸甲酯(E)是一种用于合成抗血栓药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CHOCH=CHCOOH

A1C1,.HQ人CH,CHO内CHjCH

+00—UBkU、•E

Q6aoha…

AD

已知:HCHO+CH3CHOOH-,ACH2=CHCHO+H2O

(1)遇FeCb溶液显紫色且苯环上有两个取代基的A的同分异构体有种,B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2)试剂C可选用下列中的.

a、滨水

b、银氨溶液

c、酸性KMnCh溶液

d、新制Cu(OH)2悬浊液

(3)CH-CHCH是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该物质与足量NaOH溶液共热的化学方程式为

(4)E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生成高聚物F,F的结构简式为

24、(12分)有机物M的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已知:R—CH=CH2—扁~~>R—CH2CH2OHO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B的系统命名为o

(2)F中所含官能团的名称为,F-G的反应类型为o

(3)M的结构简式为o

(4)B-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X是G的同系物,且相对分子质量比G小14,X有多种同分异构体,满足与FeCb溶液反应显紫色的有

种。其中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峰面积比为1:1:2:6的结构简式为»

(6)参照M的合成路线,设计一条由丙烯和乙醇为起始原料制备丙酸乙酯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

25、(12分)某混合物浆液含A1(OH)3>MnCh和少量Na2CrO4»考虑到胶体的吸附作用使NazCQi不易完全被水浸出,

某研究小组利用设计的电解分离装置(见下图),使浆液分离成固体混合物和含倍元素溶液,并回收利用。回答I和II

中的问题。

固体混合物分离利用的流程图

I.固体混合物的分离和利用(流程图中的部分分离操作和反应条件未标明)

(1)C1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CO2的电子式为NaOH中存在的化学键类型为»

(2)B-C的反应条件为,C-A1的制备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⑶该小组探究反应②发生的条件。D与浓盐酸混合,不加热,无变化:加热有Ch生成,当反应停止后,固体有剩余,

此时滴加硫酸,又产生C12。由此判断影响该反应有效进行的因素有(填序号)O

a.温度b.Cl的浓度c.溶液的酸度

n.含铭元素溶液的分离和利用

(4)用情性电极电解时,CrO4?-能从浆液中分离出来的原因是,分离后含铝元素的粒子是—;阴极室生成的物质

为(写化学式)。

26、(10分)某校同学设计下列实验,探究CaS脱除烟气中的SO2并回收S。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称取一定量的CaS放入三口烧瓶中并加入甲醇作溶剂(如下图所示)。

步骤2.向CaS的甲醇悬浊液中缓缓通入一定量的S02o

步骤3.过滤,得滤液和滤渣。

步骤4.从滤液中回收甲醇(沸点为64.7°C),所得残渣与步骤3的滤渣合并。

步骤5.用CS2从滤渣中萃取回收单质So

(1)图中用仪器X代替普通分液漏斗的突出优点是O

(2)三口烧瓶中生成硫和亚硫酸钙的化学方程式为,三口烧瓶中最后残留固体中含一定量的CaSO4,

其原因是□

(3)步骤4“回收甲醇”需进行的操作方法是o

(4)步骤5为使滤渣中S尽可能被萃取,可采取的操作方案是o

⑸请设计从上述回收的S和得到的含Na2sCh吸收液制备Na2s2O3WH2O的实验方案:

称取稍过量硫粉放入烧杯中,,用滤纸吸干。

已知:①在液体沸腾状态下,可发生反应Na2sO3+S+5H2。_Na2S203-5H20o

②硫不溶于Na2sO3溶液,微溶于乙醇。

③为获得纯净产品,需要进行脱色处理。

④须使用的试剂:S、Na2sth吸收液、乙醇、活性炭。

27、(12分)如图是某同学研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装置:

完成下列填空:

⑴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采用可抽动铜丝进行实验的优点是-

⑵反应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B试管中的现象为o

⑶从C试管的直立导管中向BaCL溶液中通入另一种气体,产生白色沉淀,则气体可以是、.(要求填

一种化合物和一种单质的化学式)o

(4)反应完毕,将A中的混合物倒入水中,得到呈酸性的蓝色溶液与少量黑色不溶物,分离出该不溶物的操作是,

该黑色不溶物不可能是CuO,理由是

⑸对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黑色不溶物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及现象如下:

实验装置实验现象

色不溶物

m发行瞰淞

/的棉花品红褪色

Fl从红溶液

①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黑色不溶物中一定含有_____元素。

②若该黑色不溶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在反应前后质量保持不变,推测其化学式为

28、(14分)工业上利用氧化铝基废催化剂(主要成份为AWh,少量Pd)回收AL(SO4)3及Pd流程如图:

说明:上述流程中焙烧温度不宜过高,否则会导致硫酸镂固体的分解。

(1)焙烧时产生气体X的结构式为O

(2)水浸分离中,滤渣Pd的颗粒比较大,一般可以采用的分离方法是(填字母)

A.过滤B.抽滤C.倾析D.渗析

(3)写出酸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式(已知氯钿酸为弱酸)

(4)某同学在实验室用如下图所示装置完成Pd的热还原实验,并计算滤渣中(NH4)2PdCk的百分含量(滤渣中的杂

质不参与热还原反应)。

①写出热还原法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i.将石英玻璃管中(带开关;Ki和K2)(设为装置A)称重,记为mig。将滤渣[(NHRPdCk]装入石英玻璃管中,再

次将装置A称重,记为nng。

ii.连接好装置后,按d--——Tb—_-e(填标号)顺序进行实验。

a.关闭Ki和Kzb.熄灭酒精灯c.点燃酒精灯,加热

d.打开Ki和K2e.称量Af.缓缓通入H2g.冷却至室温

iii.重复上述操作步骤,直至A恒重,记为m3g。

③根据实验记录,计算滤渣中(NHRPdCk的百分含量_________[列式表示,其中(NH4)2PdC16相对分子质量为355]。

④实验结束时,发现硬质试管右端有少量白色固体,可能是—(填化学式),这种情况导致实验结果(填“偏

高”、“偏低,,、“无影响”)

29、(10分)有机物F是有机合成中一种重要的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下:

巳知:O-£TH^rOHC<CH>>tCH()

回答下列问题:

(1)D中官能团的名称是o

(2)E的分子式为;B的结构简式为

⑶写出C生成D的化学方程式o

(4)E到F的反应类型是»

O

⑸化合物X()是£的同系物,Y是X的同分异构体,满足如下条件的Y的同分异构体共有种。

O

①属于芳香族化合物且苯环有三个取代基

②ImolY与足量的NaOH溶液反应,需要消耗2molNaOH

()()

(6)设计由苯酚和乙醇制备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任选)。

CiHO-CCCHjJ.C—(XZ.H,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均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1、D

【解析】

A.由于醋酸根和钱根均会发生水解,所以溶液中这两种离子的数目一定小于0.5NA,A项错误;

m46s

B.该溶液中乙醇的质量为4.6g,根据公式计算可知:M(CHOH)=—=-=0.Imol;该溶液中的水的质量

25M46g/mol

m54义

为5.4g,根据公式计算可知:n(HO)=—==0.3mol,所以溶液中的H原子数目为L2NA,B项错误;

2M18g/mol

C.1个氨基中含有9个电子,16g氨基即Imol,所以含有电子数为9NA,C项错误;

D.密闭容器中发生的虽然是可逆反应,但原子总数守恒,所以为8NA,D项正确;

答案选D。

2、B

【解析】

A.HSOJ属于弱酸酸式阴离子,在溶液中既存在水解平衡又存在电离平衡,1L1mol的NaHSOs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数不是3L,故A错误;B.乙烯和环丙烷的最简式为CA,2.6g的混合物中含C%物质的量为1.4mol,所以含C—H

键数目为1.8NA,故B正确;C.标准状况下,3.4L的37clz中所含的中子数为41L,常温常压下中子数不为41L,故

C错误;D.NOx可能是N0或NO?,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生成1.ImolNOx转移电子数介于L1〜L3mol之间,故D

错误;答案:Bo

3、C

【解析】

A.lOmLO.lmol.LFNa2cCh溶液逐滴滴加到10mlLO.l盐酸中,开始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滴加完后盐酸完

全反应,碳酸钠过量,所以得到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所以离子浓度大小为:c(Na+)>c(C「)>c(CO32-)>c(HCO3)

A正确;

B.由于Ka(CH3COOH)>Ka(HClO),CUT水解程度大于CH3co0-水解程度,两种溶液中的阴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和:

②〉①,B正确

++

C.向O.lmol/LNH4cl溶液中,存在NH4++H2ONH3H2O+H,加入少量NH4cl固体,NH4,NH4+水解平衡正向

c(NH:)丁1当减小,

移动,C(NH3H2O),C(H+),水解常数不变,即+-NH4+水解程度减小,

C(NH3?2)()WcNH:

c(NH;)c(NH:)

一一,增大,C错误;

耳喇?2)c(C「)

+

D.因为Ksp(AgCl)>Ksp(AgBr),在AgCl和AgBr两饱和溶液中,前者c(Ag+)大于后者c(Ag),c(Cr)>c(Br'),当将AgCk

AgBr两饱和溶液混合时,发生沉淀的转化,生成更多的AgBr沉淀,与此同时,溶液中c(C1)比原来AgCl饱和溶液中

大,当加入足量的浓AgNCh溶液时,AgBr沉淀有所增多,但AgCl沉淀增加更多,D正确;故答案为:C。

【点睛】

当盐酸逐滴滴加Na2cth溶液时,开始时不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随着盐酸过量,才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其反应方程式

为:

Na2CO3+HCl=NaHCO3+NaCl;NaHCOs+HC^NaCl+HiO+COz?;

4、B

【解析】

A.因甲基橙试剂显红色的溶液为酸性溶液,H+、Fe2\NO3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滴入KSCN显血红色的溶液,说明存在Fe3+,因Fe3+不与该组离子之间发生化学反应,则能够大量共存,故B正

确;

C.)=10"的溶液中,C(OH)=0.1mol/L,OHNH4\HCO3-均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故C错误;

c(H)

D.由水电离的c(H+)=L0xl0-i3moi/L溶液,该溶液为酸或碱的溶液,OH-与AW能生成沉淀,H+与CH3coO-反应生

成弱电解质,则该组离子一定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凡是溶液中有关离子因发生反应而使浓度显著改变的均不能大量共存,如生成难溶、难电离、气体物质或能转变成其

他种类的离子(包括氧化还原反应)。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⑴弱碱阳离子与OIF不能大量共存,如Fe3+、AF+、CU2\NH,\Ag+等。

⑵弱酸阴离子与H+不能大量共存,如CH3COO-.COi、SO;等。

⑶弱酸的酸式阴离子在酸性较强或碱性较强的溶液中均不能大量存在。它们遇强酸(H+)会生成弱酸分子;遇强碱(OH

一)会生成正盐和水,如HSO,、HCO,等。

(4)若阴、阳离子能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的盐,则不能大量共存,如Ba2+、Ca2+-^CO^、SO;、SO.等;Ag+

与C「、Br,F等。

⑸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如NO(H+)与厂、Br>Fe2+等。

⑹若限定为无色溶液,有色的离子不能大量存在。如Mn(h(紫红色)、Ci?+(蓝色)、Fe3+(棕黄色)、Fe?+(浅绿色)。

5、C

【解析】

A.食醋的主要成分为乙酸,属于弱酸,用食醋除水垢,离子方程式:2CH3coOH+CaCO3=CO2f+Ca2++H2O+2CH3co(T,

故A错误;

2+2

B.酸性条件下,亚硫酸钠被硝酸氧化生成硫酸钠,离子反应方程式为:3SO3+2H+2NO3=3SO4+2NOT+H2O,故B

错误;

C.Cr(VI)具有强氧化性,可以用在酸性条件下,用亚硫酸钠处理工业废水时Cr(W),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2+23+

Cr2O7+3SO3+8H=3SO4+2Cr+4H2O,故C正确;

D.酸性高镒酸钾可氧化草酸溶液,草酸是弱酸,不能拆开,正确的的离子反应为

+2+

2MnO4+5H2C2O4+6H=2Mn+10CO2T+8H2O,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亚硫酸根离子氧化。

6、A

【解析】

23g

A.23gNO2的物质的量是F^^=0.5moL含有Imol氧原子,选项A正确;

46g/mol

B.氨水是弱碱,部分电离,即.110.11110卜1-1氨水含有011一个数小于0.1刈,选项B错误;

C.常温常压下四氯化碳不是气体,不能适用于气体摩尔体积,选项C错误;

D.反应中亚铁离子失去1个电子,选项D错误;

答案选A。

7、B

【解析】

取样加入稀硫酸产生白色沉淀和产生气体,则一定含有HCO3-、Ba2+,又HCO3-与AF+发生双水解反应,所以原溶液

中一定不含AF+,取样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白色沉淀一定含碳酸钢,综上所述,原溶液中一定含

HCO3\Ba2+,一定不含A13+,可能含cr,据此分析判断。

【详解】

A、原溶液中可能含cr,故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HCO3-、Ba2+,故B正确;

C、由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含HCO3-、Ba2+,故C错误;

D、由上述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不含AF+,故D错误;

故选:Bo

【点睛】

本题考查离子检验与推断,掌握发生的离子反应及现象是解题关键,题目难度不大。

8、D

【解析】

A.单晶硅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可以制作芯片,A项正确;

B.铜属于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做手机线路板,B项正确;

C.镁铝合金密度小强度高,具有轻便抗压的特点,C项正确;

D.手机电池工作时,电池中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电能,但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会散失,D项错误;

答案选D。

9、B

【解析】

2+

A.醋酸是弱酸,应该写化学式,离子方程式是:CaCO3+2CH3COOH=Ca+2CH3COO-+H2O+CO2T,A错误;

B.铜与稀硝酸反应,方程式符合反应事实,B正确;

+

C.向NH4HCO3溶液中滴加过量Ba(OH)2溶液,盐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阴离子都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是:NH4+HCO3

2+

+2OH+Ba=H2O+BaCO3;+NH3H2O,C错误;

+

D.用银氨溶液检验乙醛中的醛基,方程式的电荷不守恒,应该是:CH3CHO+2[Ag(NH3)2]+2OH-水浴加2cH3COO

+

+NH4+3NH3+2Ag;+H2O,D错误。

故选B。

10、A

【解析】

A的单质是最理想的燃料,A是H元素。C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的1/3,说明C只能是第二周期的元素即C是。

元素;E与C同主族,E是S元素;F是原子序数大于S的主族元素,F是C1元素;B可能是Li、Be、B、C、N几种元

素中的一种,D可能是F、Na、Mg、Al、Si、P中的一种。

【详解】

A.若元素D是Na,Na与H形成的化合物NaH是离子化合物,故A错误;

B.C、N与H元素都能形成多种共价化合物,如CH&、C2H6,NH3、N2H4等,故B正确;

C.F是C1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HC104,HC10,是强酸,故C正确;

D.若元素D是Si元素,Si单质是良好的半导体材料,故D正确;选A。

11、C

【解析】

A、空气中含有氧气,一氧化氮能够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所以二者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

B、氢氧化铁胶体带有正电荷,带负电荷的离子能够中和氢氧化铁胶体的正电荷,导致氢氧化铁发生聚沉,所以不能

大量共存,故B错误;

C、Na+、K+、NO3-、NHrlfeO离子之间不反应,与银氨溶液也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正确;

D、重铝酸钾溶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与葡萄糖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

本题的易错点为B,要注意在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溶液,胶体容易发生聚沉。

12、A

【解析】

A.碳酸钠与足量稀硝酸的反应,碳酸钠为可溶性的盐,硝酸为强酸,二者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硝酸钠,其离子方程式

可以用CO3?-+2H占H2O+CO2T表示,A项正确;

B.碳酸氢根为弱酸的酸式盐,应写成HCO3-离子形式,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CO3+H+=H2O+CC>2T,B项错误;

C.碳酸领为难溶物,离子方程式中需要保留化学式,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aCO3+2IF=Ba2++H2O+CO2T,C项

错误;

2

D.CH3COOH为弱酸,在离子方程式中应写成化学式,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O3

+2CH3COOH=CO2T+H2O+2CH3COO,D项错误;

答案选A。

【点睛】

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可以拆的物质:强酸、强碱、可溶性盐;不可以拆的物质:弱酸、弱碱、沉淀、单质、氧化物

等。熟练掌握哪些物质该拆,哪些物质不该拆,是同学们写好离子方程式的关键。

13、B

【解析】

X、Y、Z、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前四周期元素,X、Z的周期序数=族序数,则X是H元素,Z是A1元素;由这

四种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存在如图所示转化关系,其中甲、戊是两常见的金属单质,丁是非金属单质,其余为氧

化物且丙为具有磁性的黑色晶体,则丙是Fe3O4,结合元素及化合物的性质逆推可知甲为Fe,乙为H2O,丁是H2,戊

为金属单质,可以与Fe3O4反应产生Fe单质,因此戊是AI单质,己为AI2O3,结合原子序数的关系可知Y是O元素,

W是Fe元素,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综上所述可知X是H兀素,Y是O兀素,Z是A1兀素,W是Fe兀素。甲是Fe单质,乙是H2O,丙是Fe3()4,丁是

Hz,戊是A1单质,己是AI2O3O

A.Fe原子序数是26,A1原子序数是13,26为13的2倍,金属性Al>Fe,A错误;

B.Fe是26号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四周期VHI族,B正确;

C.丙是Fe3O4,只能与酸反应产生盐和水,不能与碱发生反应,因此不是两性氧化物,C错误;

D.Fe是变价金属,与硝酸反应时,二者的相对物质的量的多少不同,反应失去电子数目不同,可能产生Fe2+,也可能

产生Fe3+,而Al是+3价的金属,因此等物质的量的甲和戊完全溶于稀硝酸,消耗的HNO3的量不一定相等,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o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元素及化合物的推断及其性质的知识,涉及Fe、Al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突破口是丙是氧化物,是具有

磁性的黑色晶体,结合Fe与水蒸气的反应及铝热反应,就可顺利解答。

14、D

【解析】

A.混合体系毁Bn的颜色褪去,可能是单质澳与碱反应,也可能单质澳与烯煌发生加成反应,无法证明发生消去反

应,故A错误;

B.混合体系是量稀取O'gNO:溶液淡黄色沉淀,说明生成了澳离子,而发生水解反应和消去反应都能

生成漠离子,无法证明发生消去反应,故B正确;

C.混合体系提里有机物酸性KMnO:溶液紫色褪去,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镒酸钾溶液褪色,无法证明发生消去反应,故C

错误;

D.混合体系提取有机物Br;的CC1/容声Bn的颜色褪去,说明有苯乙烯生成,能证明发生消去反应,故D正确;

故选D。

15、B

【解析】

由于加入过量NaOH溶液,加热,得到2.22mol气体,说明溶液中一定有NIV,且物质的量为2.22mol;同时产生红

褐色沉淀,说明一定有Fe3+,2.6g固体为氧化铁,物质的量为2.22mol,<2.22molFe3+,一定没有CO3*;3.66g不溶

于盐酸的沉淀为硫酸钢,一定有SCh",物质的量为2.22mol;根据电荷守恒,一定有CL且至少为

2.22molx3+2.22-2.22molx2=2.23mol,物质的量浓度至少为c(Cl)=2.23mol-?2.2L=2.3mol/L0

【详解】

A.至少存在Cl'SO3*、NH3+、Fe3+四种离子,A项错误;

B.根据电荷守恒,至少存在2.23moIC「,即c(C「)22.3moH/2,B项正确;

C.一定存在氯离子,C项错误;

D.AF+无法判断是否存在,D项错误;答案选B。

16、C

【解析】

A.“吸入”CO2时,活泼金属钠是负极,不是正极,故A错误;

B.“呼出”CO2时,是电解池,多壁碳纳米管电极是阳极,钠离子向阴极钠箔移动,而不是向多壁碳纳米管移动,故B

错误;

C.“吸入"CO2时是原电池装置,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正极反应式为:4Na++3co2+4e-=2Na2cO3+C,故C正确;

D.标准状况下,每“呼出”22.4LCCh,物质的是量为Imol,结合阳极电极反应式2Na2cC>3+C4e-=4Na++3cO2t,

所以每“呼出”22.4LCCh,转移电子数为1.3mol,故D错误;

故选C。

17、B

【解析】

由化学式H3YO4可知,Y元素显+5价,在该物质中X元素的原子可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且X、Y为同主族元素,原

子半径X小于Y,则X为N元素,Y为P元素,又X、Y原子的质子数之和减去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即为Z元素的

原子序数,则Z的原子序数为7+15-5=17,Z为C1元素,可与其它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符合,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

由化学式H3YO4可知,Y元素显+5价,在该物质中X元素的原子可形成3对共用电子对,且X、Y为同主族元素,原

子半径X小于Y,则X为N元素,Y为P元素,又X、Y原子的质子数之和减去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即为Z元素的

原子序数,则Z的原子序数为7+15-5=17,Z为C1元素,可与其它原子形成共用电子对,符合,

A.同周期元素从左向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至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X为N元素,Y为P元素,

Z为C1元素,则元素非金属性X>YVZ,故A正确;

B.X为N元素,其氢化物为氨气,显碱性,故B错误;

C.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H3P04,为中强酸,故C正确;

D.同种非金属元素原子间形成非极性键,不同种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形成极性键,则在该分子中,存在极性共价键和

非极性共价键,故D正确;

故选B。

18、B

【解析】

连接N的电极上H+得电子产生H2,则为阴极,N为电源的负极,M为电源的正极。

A.M为电源的正极,N为电源负极,选项A正确;

B.电解过程中,阳极上Co?+失电子产生Co3+,C03+与乙醇反应产生Co2+,C()2+可循环使用,不需要向溶液中补充Co2+,

选项B错误;

3+2++

C.CH3OH在溶液中被C03+氧化生成CO2,发生反应6CO+CH3OH+H2O===6CO+CO2T+6H,选项C正确;

D.若外电路中转移Imol电子,根据电极反应2H++2e-=H2f,则产生的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L2L,选项D正确。

答案选B。

19、D

【解析】

A.工业上使Mg?+沉淀,应选用廉价的石灰乳,可利用海边大量存在的贝壳煨烧成石灰制得,故A错误;

B.氯化镁是强酸弱碱盐,加热时,氯化镁水解生成氢氧化镁和盐酸,升高温度促进盐酸挥发,所以小心蒸干氯化镁溶

液最终得到氢氧化镁而不是氯化镁,故B错误;

C.电解熔融MgCb在阴极得到金属Mg,电解MgCL溶液在阴极得到H2,故C错误;

D.为了使镁离子完全转化,加入试剂①的量应过量,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20、B

【解析】

2

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其质子数的:,则W为C;元素Y的最高正化合价为+2价,则Y为第三周期第IIA族元素

即Mg,X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则X为7号元素即N,Z为C1。

【详解】

A.C单质多为固体,如金刚石,石墨,所以单质的沸点C>N2,故A错误;

B.简单离子的半径:>Mg2+,故B正确;

C.N、C1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硝酸和高氯酸,均为强酸,故C错误;

D.N、Mg可形成离子化合物Mg3N2,即Y3X2,故D错误;

故答案为Bo

21、C

【解析】

A.雾和霾的分散剂均是空气;

B.根据示意图分析;

C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

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叫催化剂;

D.氮肥会释放出氨气。

【详解】

A.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是水。霾的分散剂是空气,分散质固体颗粒。因此雾和霾的分散剂相同,A正确;

B.由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转化为钱盐形成无机颗粒物,因此雾霾中含有硝酸铁和硫酸核,B正确;

C.N%作为反应物参加反应转化为核盐,因此氨气不是形成无机颗粒物的催化剂,C错误;

D.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在形成雾霾时与大气中的氨有关,由于氮肥会释放出氨气,因此雾霾的形成与过度施用氮肥

有关,D正确。答案选C。

【点睛】

结合示意图的转化关系明确雾霾的形成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氨气作用判断是解答的易错点。本题情境真实,应用导向,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既可以引导考生认识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又体

现了高考评价体系中的应用性和综合性考查要求。

22、B

【解析】

A.第①步反应中CO2和H2反应产生*H和*HCOO,可见两种分子中都有化学键断裂,A正确;

B.根据图示可知:在第③步反应中有水参加反应,第④步反应中有水生成,所以水在整个历程中可以循环使用,整个

过程中总反应为CO2+3H2—CH3OH+H2O,整个过程中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